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本刊特稿

看似平淡有奇崛——丁淦林先生为人治学追忆

摘要:倏忽间,业师丁淦林先生驾鹤西去即是周年,作为他的学生,我至今未着半字。不是没有写的念头,而是不知从何说起。这固然与其走的突然有关。不知为何,我一直觉得他会是一个很长寿的人,或许是被他那看上去很硬朗的身子板迷惑了。顷刻间风起云变,再见到已是阴阳两隔。几天间情景转换,天翻地覆,思绪恰似飞速运转的链条脱轨,哗啦啦散乱成一堆,理不出一个头,是一个说的通的理由。
1-5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媒介记忆与历史记忆协同互动的新路径

摘要:媒介记忆对于整个人类意义非凡。媒介常以历史记录者自居,认为没有媒介记忆就没有历史记忆。本文不否认媒介作为历史记录者的身份,但认为媒介记忆并不能等同于历史记忆,也不同意媒介记忆在历史记忆中可被忽略的观点,媒介记忆与历史记忆协同互动新的路径是:媒介记忆可以通过归纳与命名、分析与解释、以及追溯与回忆等方法,将有历史价值的新闻事件植入到历史记忆之中,从而能够对历史书写的新闻化和娱乐化倾向加以合理的校正和科学的规范。
12-15

论群体传播中的第三人效果

摘要:高估自己、低估他人,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心理机制拓展到传播学中,就产生了第三人效果。在媒介传播中,人们普遍感到,新闻信息尤其是广告等说服性信息或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对"他人"(第三人)的影响远远大于自身。第三人效果在群体传播中更为明显。"发现"第三人,从而实现在群体中的自我评价、自我满足和自我炫耀,是群体传播的动机之一。改变文本类型或叙事以"适应"第三人,则带来了群体传播中的文本差异与变异。心理上对第三人"排斥",行动上对第三人的"隔离",是产生群体极化现象的重要原因。根据群体传播中的信息,预测第三人的反应,调整自身策略与行为,是群体传播的一种效果机制。事实上,当我们担心第三人受媒介支配而采取相应措施时,我们已成为第三人。所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第三人,都可能成为第三人。
16-21

前数码时代的广告影像记忆——《清明上河图》广告探微

摘要:本文主要考察《清明上河图》画卷中呈现的广告在北宋时期赖以产生的社会生态背景、主要表现形态,以及对当今广告发展之启发。
22-28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从“学术人”到“电视人”——《百家讲坛》“教授说书”模式探析

摘要: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教授说书"模式,既显示了电视媒介特殊的传播规律,也深刻反映出"学术人"转为"电视人"的价值冲突。"故事化"、"悬念化"的讲述模式,其实是以牺牲"学术人"的思想传递为代价的,而其结果则有可能使经典文化被电视机制所消解。
29-33

“胡润百富榜”媒介报道内容分析(续)

摘要:媒介有关富人报道的不同的主题内容,对富人形象的呈现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在经济变化和行业变化的议题下,富人被当作一个群体来描述;在致富史的议题下,富人的个性得以呈现。媒介对富人形象的叙述中,聚焦于其价值层面的形象而不是行为层面的形象,富人阶层和社会、时代的关系,以及财富所隐含的社会权力成了媒体的报道重点,而对于这一群体的具体行为,特别是主动性的行为,媒体的描述却不甚清晰。富人所谓的"低调"特征,成为人物行为层面信息缺失的一个说辞。
34-38

蒙混越界:性存在与跨国迁移

摘要: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种日常现象,"越境"(border crossings)已成为理解跨国移民的主导修辞。但"越境"亦可以改称为"越界",意指超越仅仅对于地缘政治边界和身体运动的关注。依照英语字典的解释,"line"不仅仅指在物体表面刻画的痕迹;它同时又指条纹(band)、
39-46
新闻大学杂志公关与广告

企业在危机事件中的信息管理与公关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危机形式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然而都会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深入了解企业危机的概念内涵、产生根源,保持强烈的危机意识,建立相应的危机事件预警系统和处理突发性危机事件的公关策略成为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必要活动。因此,笔者结合我国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中的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对以上内容进行了全面探讨并提出几点应对措施,希望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65-71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政治经济学,生态学和新圈地运动:交叉、挑战及批判传播学

摘要:引言本文旨在将拉美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路径与新发展相结合,进行研究,这是从当前现状出发考虑的——一方面以出口为导向的政策和农村地区的大型提炼项目数量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城市集聚,以及密度过高导致冲突。环境恶化、劳动力剥削、
72-80

全球治理与公共领域的跨国化

摘要:公共性长期以来被认为仅仅是,或者至少主要是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现象。或者我更应该说它国际化的维度被忽视了。然而在全球化的时代,对于公共(领域)"属于"民族国家这种默认的假设已明确地遭到了挑战。这个默认的假设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问题是它意味着可能存在很多公共领域——原则上,
81-90
新闻大学杂志新媒体

“优化体验”与“强化合作”:视频网站深层竞争策略分析

摘要:2012年对于网络视听产业大事频发。优酷和土豆的合并、搜狐、腾讯和爱奇艺联合采购版权等事件意味着视频网站新型竞争模式的开始。经过几年的发展,视频网站在内容、技术、带宽上的竞争已经饱和。未来的深层次竞争呼吁视频网站:1)对内从文化上提升用户体验,其中包含了三个层次,即感官层、情感层和生活方式层;2)对外则应强化上下游产业链、业外企业、移动终端等相关组织的合作。通过各种组织的增值服务来增加营收,视频网站也可以开发自己的赢利"长尾"。
101-105

“心”营销: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变革,突破了文化艺术产业营销的瓶颈。本文以电影产品为例,量化分析了文化艺术产品使用新媒体传播渠道的现状特点,并指出目前文化艺术产品营销存在的两大问题:一是,对文化艺术产业的特性和新媒体营销要点把握不足;二是,缺乏对文化艺术产品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深度分析。针对两大问题,论文结合新媒体营销理论,运用合理策略提出解决措施。第一,基于网络整合营销的4I策略,提炼出文化艺术产业新媒体营销的四大要点:即增强文化艺术产品营销的娱乐性;提升文化艺术产品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体验营销中激发受众参与感;满足文化艺术产品消费个性化的需求。第二,依据AISAS的消费者行为分析模型,以顾客心灵沟通为核心导向建立起文化艺术产品"心"营销模式,并详细阐述购买行为五阶段的新媒体营销关键点、原则、方式及可利用的新媒体推广平台。
106-113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产业内分工视野下的三网融合实施战略

摘要:当前的三网融合实践表明,业务模式创新和规制方式的创新是推进三网融合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根据三网融合发展的实际,将机遇和政府由产业竞争力"钻石模型"中的辅助元素变为基本元素,以修正后的"钻石模型"分析了三网融合产业的创新和规制模式。认为必须面对广电与电信从产业间分工走向产业内分工的变化情况,创新在同一产业体系下的差异化竞争业务模式,并建构渐进式融合的规制方式,才能真正解决双方的相互进入以及监管问题,提升三网融合产业竞争力以及广电、电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114-122

报业集团信息产品差异化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摘要:产品差别对市场结构有重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报业集团信息产品差别程度为中等偏低,且有不断缩小的趋势。从品牌影响力、受众对象、内容等方面的具体分析也表明,报业集团虽然都认识到产品差别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竞争同质化现象,背离了差别化经营理念。本文认为,我国报业集团占领市场最现实的策略是创造产品特色,实施信息产品差异化。首先,把读者市场细分为需求明确、特征鲜明的小群体;其次,评估国每个细分市场的吸引力,确定要进入的细分市场;最后,定位报纸核心竞争力,提供独特的差异化产品,把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
123-128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教育

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的内涵及借鉴

摘要:本文在对密苏里新闻教育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院新闻伦理的诸多问题并在对比中发现了我们自身的一些不足,给出了改进的建言。文章从《记者守则》给出了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早期的质的规定性;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贯穿在了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的全过程;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主要体现在细节方面;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得到了国际学者、学生的认同,密苏里新闻伦理教育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等几个方面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129-132
新闻大学杂志经验交流

新闻写作中记者逻辑思维的构建

摘要: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稿件质量的高低是媒介竞争力强弱的外在表现,记者逻辑思维的方式决定了新闻事实能否清晰表达,但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种种因素的限制,记者的逻辑思维在稿件写作中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以至于削弱了稿件的质量,为此应该提高记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为受众奉献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150-152

继往开来

摘要:轻掩清样,一股淡淡的伤感:丁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而去年发表赵玉明老师追忆丁老师的文章彷佛还在眼前。
I0001-I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