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大学杂志社
分享到:
《新闻大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1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新闻理论、新闻史、传播学、新闻业务、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管理、媒介与文化研究等。
  • 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
  • 国际刊号:1006-1460
  • 国内刊号:31-1157/G2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1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8
  • 综合影响因子:0.77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新闻大学 2012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理论

超越结构功能主义:中国传播学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摘要:清理与反思,是我们这次对话会的主旨。传播技术变革激发的史无前例的社会巨变,也为此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现实场景,这一切似乎都是非常确凿的。问题是,我们将如何理解这次对话的意义?如果我们以为自己是在书写中国传播学历史中的一页,那么我们是在福柯所言的哪个层面把这个环节编织进既有的传播学历史中?
1-4

中国传播研究中的两种功能主义

摘要:功能主义与实证主义的传播研究对于中国传播研究者而言,"功能主义"是一个被谈论得多,反思得少的理论。从上世纪70年代末传播理论进入中国,拉斯维尔的"传播三功能"说就和5W理论一样最早为国人接受。然而究竟什么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对传播理论的建构具有何种影响、它与管理学派是否存在必然联,
10-14

新闻学研究中功能主义取向和方法之思考——以“新闻专业主义”为例

摘要:正如本次会议"邀请函"所言:"中国自有新闻学研究开始,大致就是以功能主义为主。改革开放以后所引入的美国式传播学,恰恰遵循的也是同样的路数。这种以结构存在为前提,以工具理性为基础,以媒介功用为重点,以秩序整合为依归的研究,一直是我国新闻传播研究的主,
15-17

面向交流的无奈:传播学自我救赎的路径

摘要:就像社会学是解释"社会如何可能"的学问一样,传播学是解释"交流如何可能"的学问,它提供对于人类交流的认知与修正机制,因而也提供改善交流的希望。可是,现实一次次嘲弄着传播学。小悦悦事件、富士康N连跳、汶川地震灾民的孤独……,这反复演绎的"交流的无,
18-21

功能主义及其对传播研究的影响之审思

摘要:传播学自西方传入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已经30多年了,现在是到了对西方传播学的理论和知识谱系进行辨析的时候了。这样的辨析有助于在社会科学基本观念和方法论层面讨论传播研究的基础问题。更进一步,也有助于反思中国的传播研究自身的立足基点、特色定位、发展取向和社会效应问题。众所周知,功能主义从孔德创立社会学理论以来就是社会哲学的一个十分重要,
22-26

“关系革命”背景下的媒体角色与功能

摘要:一、"关系革命"背景下,社会的三大关键性改变多年以前,我们在阅读《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这部由托马斯·弗里曼(Thomas L.Friedman)所撰写的畅销书时,
27-29

作为媒介的城市:传播意义再阐释

摘要:"如果说城市就是媒介,是不是听起来有点奇怪"(佐藤卓己,2004:24)?一位学者在撰写现代传媒史时如此发问。这个说法之所以可能让传播学者感觉奇怪,是因为它打破了我们对于传播和媒介的惯常理解。关于媒介,我们的关注点较多地落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专业的大众媒介上,这又与我们常常将传播理解为这些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有关。
41-47

组织与传播的再建构——后功能主义的组织传播学研究路径述评

摘要:关于组织传播大体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理解是把组织传播当作一门学科——传播学的分支。但与传播学一样,由于立场差别较大,缺乏统一认同,无法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传播学。第二种理解是把组织传播视为独特现象。这一视角促进了跨学科的研究,但它先入为主地将组织视为场,
48-53
新闻大学杂志新闻史

辛亥革命中的“建设”话语:上海革命派报纸经济报道分析

摘要:辛亥革命时期,上海革命派报纸不仅承担起鼓吹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任务,还以"稳定"和"建设"作为经济报道的主基调,通过报道经济新闻、发表经济评论,关注国家的"财政困难"和"借款危机",鼓励国民"发展实业"和"振兴国货",肩负起为民族资产阶级代言人的重要使命,努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营造正面的舆论环境。
60-65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与文化研究

影像都市的建构与体验——以2010上海世博会为个案

摘要:影像都市特指以影像中介的城市,是作为实体都市空间的影像和都市的影像再现的相互建构。2010上海世博会作为临时性博物馆和超大型主题公园相结合的现代都市复杂景观,其"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和展馆内外普遍使用的影像技术,使其成为影像都市的特殊标本。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发现,影像都市的特征,经由建构与再现、观看与体验共同呈现,并通过其间的互动,参与都市意义的维系、协商、冲突、再造。基于技术的影像奇观,是都市的表征,也作为一个重要相面构成都市自身。由于影像自身的多义性和复杂性,使得参观者有可能以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做为参考框架,对都市的特征和内涵进行多元解读和反思。
80-85
新闻大学杂志广播电视

观看之道:独立纪录片的伦理考量——兼对影像“泛道德主义”批评的反思

摘要:本文借用穆尔维的观看理论视角对独立纪录片的伦理准则进行探讨,对关于独立纪录片偏重于底层苦难叙事及参与国际电影节的泛道德主义批评倾向进行反思,并尝试着在影像美学和纪录片的伦理诉求之间寻求一条平衡路径。
86-93

什么是宣传性纪录片

摘要:对宣传性纪录片概念的界定,论文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展开。内涵上,论文认为,除了聂欣如教授提出的"信息缺失、操纵表述、有利信源"三大要素外,"想象性建构"应该是宣传性纪录片中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外延上,论文将之与实用性纪录片、广告片、专题片、新闻片进行一一比较。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论文重新对宣传性纪录片进行定义。
94-100
新闻大学杂志媒介经营管理

我国影视产业“走出去工程”10年的绩效反思

摘要:2011年是我国实施文化产业"走出去工程"的第一个10年。以影视产业中代表性的动漫、电视剧与电影产业为比较分析的样本,对过去10年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培育得失进行反思可以为接下来的文化走出去战略制定提供参照系。我们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天然资源优势在于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但是,现有"走出去工程"主要集中于国际贸易环节的扶持与突破,而忽视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均衡发展对于国际竞争力培育的重要性,导致国内市场管理价值取向与国际市场取向相背离,"走出去"并非基于竞争力,而是以对于非主流区域市场的非营利性输出为主。因此,面向未来,如何通过开放竞争的产业环境的培育,均衡发展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发挥我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优势,这应该是"走出去工程"下一个10年价值取向变革的主要方向。
110-117

《中国达人秀》的全媒体传播策略及其效能分析

摘要:对于传统电视而言,由于媒介介质和内容监管的双重局限,内容与观众的互动一直难以建立,即使用机顶盒收视也仍然无法实现深层互动;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电视节目使用短信投票和互动的顶峰时期已经过去,可以说,近两年在整个电视行业,《中国达人秀》从内容到品牌通过全媒体传播的八大策略所达成的影响力几乎成为近年来选秀节目的唯一亮点,这给我们带来了有价值的启示。本文试图在当今全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从传播策略的角度再次透析其成功之道,同时也试图说明:在全媒体时代,一档电视节目的成功除了节目模式和内容创新,还需要以全媒体的新思维进行推广和传播。
118-124
新闻大学杂志传播学

西方媒介内容研究新进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两种研究方法,试图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考察和分析西方媒介内容研究的新进展。研究发现:媒介内容既是内容研究的客体,又是内容研究的工具;内容研究既是大众传播研究的独立研究领域,又与媒介机构(制度)研究、受众和效果等领域的研究紧密相连;实证研究仍是内容研究的主流,追求理论建构;视觉符号(传播)将成为内容研究的新热点,内容研究仍在文本、受众、社会机构多方关系中追踪意义。
125-135
新闻大学杂志会议综述

搭建传播研究新理论,探讨城市传播新议题——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会议综述

摘要:2011年12月29日至30日,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1)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论坛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包括台湾地区)的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发表主题演讲6篇,入选论文34篇,Panel一组。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交往与沟通:变迁中的城市,以期重新认识城,
152-154

贵州电视台简介

摘要:贵州电视台开播于1968年7月1日,是我国最早建立、最早上橙的省级电视台之一。经过40多年的发展,贵州电视台已成为贵州省重要的新闻舆论和思想文化阵地。贵州电视台目前拥有1个卫星频道、6个地面专业频道和3个数字付费频道,日播出总量232小时。
F0004-F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