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学术论坛杂志

《学术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国内刊号:45-1002/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35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26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术论坛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

公共性供给与传统伦理的现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的公共性论域对现代伦理秩序的文化奠基

摘要:社会转型期伦理秩序的现代建构遭遇困境的深层根由不能归结为传统文化的非超越性或公共精神的缺失,因为传统文化不仅以超越性为精神特质,而且无论"礼-仁"结构还是"公私之辨"都蕴涵着公共性的本体承诺;伦理形态转化的"文化阻滞力"在于传统文化的内在悖论及其导致的公共性困境:"家国一体,由家及国"衍生"伦理本位"的"善悖论"和"日常生活世界"的非反思性与社会"差序格局",而公私之辨消解了个体自我,从而无法建构"个体至善-社会至善-共识机制"的公共性精神生态;而马克思的公共性论域为这一困境的解决提供了确定性的文化奠基。
1-5

恩格斯晚年意识形态功能论及当代启示

摘要:恩格斯晚年基于对唯物史观的完整把握,对意识形态的功能进行了准确定位和全面阐释。他对意识形态的第二性反作用论、意识形态作用的中介论和合力论的阐述,以及他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批判和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建构统一起来的方法论,对于我们今天建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供了重要思路和理论指导。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建构性与批判性的统一,这是由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功能决定的,也是当前历史条件下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任务。
11-14

“机制创新”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遵循这一战略布署,网络新媒体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载体中的使命只能完善、不能改变,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如何让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声音在海量信息中凸现出来成为新常态,"机制创新"是推进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最佳选择。在"大宣传"战略思想指导下,"机制创新"的推进策略:一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多频共振机制;二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推荐推送机制;三是创建网络新媒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绩效评估机制,以促使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得到社会认同,抹平社会缝隙中的各种缺口,保持正常秩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15-18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论人类真正的幸福

摘要:关于"真正的幸福"有诸多互相矛盾的见解,傅立叶对以往"真正的幸福"的诠释归结为两类:一类注重精神的快乐,另一类注重物质的享受。他认为这两类都很偏执,即"精神快乐"的"真正的幸福"者"喜爱住在茅屋所体验到的那种快乐";而"物质享受"的"真正的幸福"者则有"毫无节制的贪财欲望"。傅立叶针对这两种关于"真正的幸福"的偏执见解,阐述了自己对"真正的幸福"的观点,认为财富是仅次于健康的主要幸福源泉;十二种情欲都获得满足,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与"善"联系在一起。傅立叶指出了在资本主义等社会制度里,人类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只有在未来的"和谐制度"下,人类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19-22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

政府制度执行力的生成机理及提升策略

摘要:政府制度执行力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制度、政府执行主体、执行基本机制、重罚机制和激励机制等。要提升中国政府制度执行力,就必须从改善制度、提高强制惩处力度和激励力度等方面下功夫。
23-26

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历程探析

摘要: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我国发展进入一个全新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干部人事工作经历了单项突破、整体推进、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整体来看,这一时期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经验丰富。这些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进一步做好干部人事工作具有重要启示,表现为:必须把握住"好干部"的标准,把正确的选人用人思想贯穿于干部工作的全过程;必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必须按照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要求,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必须重视干部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着力把握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规律。
27-30

论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及当展

摘要:邓小平法治思想内容丰富,我们党继承邓小平法治思想并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以同志为核心、同志为核心、同志为核心的三届领导集体对法治的论述,代表了我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问题在不同阶段的新认识,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指明了方向。
31-34
学术论坛杂志经济学

经济学研究范式与学理的逻辑思考

摘要:经济学研究范式一般指经济学者所广泛认同的世界观,是经济学家或学者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框架;学理是科学研究中的原理和法则。西方经济学关于研究范式的基本分类是规范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本质、发展变化规律,探寻的是复杂经济问题的破解之策;范式的运用体现学者的学风学品。有意义、有价值是评判经济学成果的首要准则;主题与逻辑是经济学研究成果的两大核心要素,是了解成果的切入点和出发点,研究学理的遵从,反映学者的素养和成果的境界。
35-41

制度互补性如何影响跨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绩效——基于比较制度优势理论视角

摘要:现有研究大多以"制度距离"为视角,研究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如何应对外部制度环境差异带来的限制因素。而比较资本主义学派则将制度多样化视为企业拥有的一项资源,能够建立支持不同经济活动的比较制度优势。其原因在于,各个制度领域间的制度互补性给企业提供采取不同经营模式的差异化优势。本研究运用制度互补性对企业国际化问题进行思考,提出跨国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的制度互补性越高,企业在东道国经营的绩效越好;当企业国际化程度越低、来源国形象越差时,互补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越显著。最后,文章总结了研究的理论意义,进而提出管理建议。
42-47

基于循环经济规划的物质流分析——以宁夏为例

摘要:文章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2000-2009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得出了宁夏这十年物质流状况,并分析其基本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宁夏近些年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资源投入的快速增长和环保压力的逐步增大,依然处在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发展阶段,物质输入输出的强度在上升,效率在下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48-51

广西生态建设的环境绩效评估研究

摘要:利用环境质量、生态资源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三大类6项指标构建广西生态建设的环境绩效指标体系,结合熵权赋值法、加权综合分析法、GIS空间分析法、雷达图法,对2012年广西14个地级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与分析。结果显示,广西14个地级城市生态建设环境绩效指数呈现南北高、中部低的梯次分布;丰富的生态资源对环境绩效的提高有促进作用。同时,研究分析了各城市提高环境绩效的对策措施,可为广西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52-56

企业的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与FDI技术溢出——基于我国微观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采用我国2004-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研究人力资本对促进内资企业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东道国内资企业的人力资本与其吸收同行业的外资技术溢出的能力显著相关,企业人力资本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增加同行业的FDI为其带来的技术进步效应就越大。继而发现,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企业人力资本对吸收外资技术溢出并无显著贡献。
57-61

机构投资者、金字塔控制与公司业绩——基于公司视角的经验证据

摘要:股权分置改革全流通时期与分拆上市所形成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导致公司控股股东、最终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文章基于上述制度背景,以2009-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结果显示: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控股股东的制衡效应与公司业绩显著正相关;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最终控制人的制衡效应也能显著改善公司绩效。上述研究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能有效缓解控股股东、最终控制人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冲突以改善公司的治理状况。文章的研究结论为理解机构投资者的治理角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证据,同时也为监管部门制定机构投资者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启示与依据。
62-66
学术论坛杂志东盟研究

论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纠纷解决之商事调解及其作用发挥

摘要:中国—东盟自贸区商贸纠纷解决的实践中,商事调解机制发挥着实实在在的重要作用。但该机制及运作也的确存在着制约作用发挥的诸多障碍,有必要采取赋予涉东盟商事调解机构应有的法律地位、整合涉东盟商事调解机构提升调解人员的专业技能、支持涉东盟商事调解机构的商事调解活动及其结果等多种举措激发涉东盟商事调解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定纷止争功效。
67-71

“一带一路”战略中广西的SWOT分析及发展途径研究

摘要: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参与者,广西区是"一带一路"战略中唯一同时参与"一带"和"一路"的省份。在这一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广西区占据显著优势、面临很多机遇,但也存在诸多劣势和威胁。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及广西区与东盟国家的深度合作,有必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广西区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展开全面分析,并在这一基础上探究广西区在这一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发展途径。
72-76

国际性区域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以中国—东盟为例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加的国际区域合作对政府行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在推行全球共同市场构建的同时,重新审视了政府行为的作用,政府行为在国际性区域合作中的研究成为热点,国际性区域合作中政治因素也从"地下"上升到"地表"。文章从中国-东盟国际性区域合作的国际背景出发,对国际区域合作中最具代表的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政府行为特点进行研究,在借鉴欧盟和北美自贸区经验的同时,提出完善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对策建议,以实现中国-东盟国际性区域合作的有效治理。
77-81
学术论坛杂志社会学

中国城市社区研究述评与分析视角探索

摘要:文章在梳理中国城市社区研究脉络的基础上,指出"国家人"、"市民社会"、"社区权力"等研究路径各自存在的不足,并尝试通过"行动者选择"的视角和分析工具,对城市社区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加以回答:面对具有异质性的国家角色和分化的居民群体,社区组织的定位在国家人和居民利益代表之间不断变化和调整,存在着矛盾和张力。
82-88

网络、认同与规范:社区信任的形成机制——以三个不同类型的社区为例

摘要:社区信任是一个社区中居民之间的信任程度,是特殊信任和普遍信任之外的第三种信任形式,社区关系网络、群体认同和规范体系是社区信任形成的三种主要机制。紧密的关系网络通过认知和情感在具有交往关系的邻里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信任水平;以居民构成的同质性为基础的群体认同缩短了居民之间的社会距离,使得那些"有关系无交往"的居民之间也能形成较高的信任水平;规范通过约束居民的行为增加了交往行为的可预期性,成为人际信任的另一种形成机制。社区信任是一种以空间为边界的信任形式,社区的社会空间特征必然通过影响网络、认同和规范而对社区信任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作用,因此不同类型社区往往具有不同的邻里信任水平。
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