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学术论坛杂志

《学术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8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政治学研究、行政学研究、哲学研究、法学研究、经济学研究、文艺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行政学研究等。
  • 主管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4-4434
  • 国内刊号:45-1002/C
  • 出版地方:广西
  • 邮发代号:48-35
  • 创刊时间:1978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3
  • 综合影响因子:0.263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学术论坛 2012年第1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论坛杂志哲学研究

佛法教人了生死——印光的三幅书法及其净土思想与修持的核心点

摘要:死亡作为一种不可回避的事实,每每给我们的主体自主意识带来最深刻的恐惧。因此带出了诸多问题:死亡是否就表明着一种永恒的沉寂?如何超越死亡而获得安身立命之所?等等。由佛陀创发的佛教,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解释模式,进而开出了异于常识的特殊理路。文章结合印光的三幅书法作品,阐述了印光依据佛理对死亡所进行的思考,他明确地指出,佛法教人了生死,不是只当一种高超玄妙话来说道的,众生在世间的生老病死之苦,正是众生成佛之本。他依据佛典,通过对“北俱卢洲”与“南赡部洲”的比较,说明现实世界时时发生的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正是众生追求脱苦出世的必要导引,故提倡学习诸佛以八苦为师,将苦难当成学道的最直接契机,成无上道。净土宗的念佛法门,能使念佛之人,不贪生,不怕死,是确当的了生死之法。这也就是印光整体思想中的核心点。
1-4

基于宗庙祭祀场域的图像形态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宗庙作为祖先崇拜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种族兴盛与存亡的象征,是资格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是血缘政治的象征。宗庙制度在周代被通过“礼”的形式固定下来,从不同等级的宗庙庙数、祭祀仪节、乐舞演奏等都有非常详细和严密的规定。同样的策略也被后代的统治者所沿用,把建立宗庙制度作为礼制建设的首要任务,以此彰显国家权力的归属。宗庙祭祀内容包括灵位、祖先的神像、坟墓等。而宋以后,皇家制作用于典礼和祭祀的帝王图像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定制,主要表现为卷轴绢本的朝服像,不仅历代沿续,视如一朝一代的典章记录,同时亦作为家国大事,变成宗庙制度的重要内容。如此一来,帝王图像被与礼制、宗教、国家祭祀以及皇家帝系象征性地联系起来,其重要意义在于:首先,帝王图像的存在是帝王权力世袭合法性的重要见证;其次,帝王图像作为祭祖活动中的媒介,被通过仪式性表演使得帝王权力获取民众的心理认同。
5-9
学术论坛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共十七大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中共十七大之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展,可以从宏观上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的“共同主题”更加明显;二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认识更加丰富: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体更加给力;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国际影响日趋引人瞩目。
10-14

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与多元主义正义理论之比较——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启示

摘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与多元主义正义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不同,理论渊源和方法论不同。关于公平正义的涵义、原则及适用范围、实现途径不同;二者也具有共同点:主张国家干预,注重结果公平。通过比较可得出有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启示:正确运用国家权力,保证程序公平、结果公平;限制资本、权力的边界,防范其“支配”作用。
15-19

继承与超越:马克思价值理论与西方价值理论的关系

摘要:西方价值理论的发展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马克思价值理论批判地继承了西方价值理论的积极因素。它延续了西方价值理论发展的脉络与趋势:继承了古代价值理论中价值论不能完全脱离本体论及价值客观性思想:承接了近代价值理论中价值论不能脱离认识论和理性主义的思想;契合了现代价值理论强调主体性和个体性及承认非理性作用的思想。,马克思价值理论真正解决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问题,解决了科学与价值的二律背反,实现了人类价值观的根本变革。
20-23

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与现实启示

摘要:列宁关于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思想主要包括: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武装,保持思想的纯洁性;努力提高党员、干部质量,保持组织的纯洁性;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加强对执政党的监督,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深化研究列宁上述思想,梳理其为保持无产阶级执政党纯洁性的主要举措,对于今天保持中国共产党纯洁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4-28
学术论坛杂志政治学研究

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历程及举措探析

摘要: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彰显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需要:是解决干部工作中突出问题需要。党的几代领导人为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人事制度都做出过巨大贡献。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积极营造优秀人才辈出的环境、努力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公务员制度。
29-33

“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的区别

摘要: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以人为本”,从用词和思想上都继承了民本思想的合理之处,但又与之存在着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所针对的问题、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实现路径的不同上。对“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进行区别,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科学内涵,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方法论上的启示意义。
34-37

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研究:基于共生理论的分析框架

摘要:公共服务协同供给是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和效益的必然之路。要正确认识公共服务协同供给的必然性、必要性,探索构建协同供给机制,需要完善的理论体系进行支撑。文章运用生物学中的共生理论,论证了在公共服务多元主体间实行协同供给的可行性和重要性,提供了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协同共生的组织模式和行为模式。并以促进共生能量生成为导向,对目前协同供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准入机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38-41

当代中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科学开发

摘要:当代中国网络经济环境出现的追求最大化利益现象,网络精神环境产生的精神污染现象,网络制度环境形成的脱离约束现象.原因在于网络环境影响着人们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发生,在于网络环境缺乏有效的监督。要形成科学的网络环境,就必须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开发,从而科学引导网民的网络行为。
42-46

从一重“考验”到四重“考验”——中共执政忧患意识衍化考察

摘要:】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的发展历程,始终保持强烈的执政忧患意识是其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30年,中国共产党主要担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这一地位转换所产生的执政考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考验与执政考验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担心的两大问题。中共十四大后,市场经济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考验开始凸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外部环境的考验提升到与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同样重要的地位。这一衍化过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未来要经受各种执政风险与考验,中国共产党还要不断发展和强化执政忧患意识,将忧党之心与兴党之责落实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践之中。
47-51

刘少奇1949年秘密访苏与中共政党外交的起步

摘要:新中国成立前夕,刘少奇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苏是中国共产党首次以执政党的姿态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开展的一项重大政党外交活动。访苏期间,代表团通过多种方式阐明了中共的内外政策.摸清了联共(布)对中共的基本态度,增进了两党的理解和信任,争取到了新中国的重要援助。此次访苏为中共登上世界政治舞台开展政党外交做了奠基性工作,为新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52-55
学术论坛杂志文史研究

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维度探析

摘要:文化作为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基础要素,对灾害管理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聚焦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面向,通过梳理灾害研究的文化范式以廓清关于灾害文化的复杂认知,进而将文化视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重要维度,并依据文化构成要素分别从价值、规范、信念、知识层面剖析灾害文化之于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影响,最后从灾害管理周期维度分析了风险文化、灾害迷思、社会学〉-7的作用机理。
56-61

民间文化社团的意识形态功能探析

摘要:后现代主义政治主张中隐藏的“去意识形态”企图在一定意义上造成对“民间组织”和“意识形态”的双重误解.遮蔽了现代民间组织的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核心,民间文化社团在引导和规范群众在文化建设中实现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作用特殊,具有直接的意识形态功能;通过组织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民间文化社团可以实现其有效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增强大众的意识形态认同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意识形态功能。
62-66

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及其应对

摘要:全球化时代网络社会中的文化安全对于国家治理、社会建设以及人的发展有着突出意义。但是。目前网络社会中文化安全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的解构、文化的转型、文化的冲突等。其密切相关的缘由主要有:技术变革、社会基础、意识形态等。需要从文化价值、文化传统、文化认同、文化对话等方面寻找出路。加强网络社会文化安全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67-72

论壮族传统节日文化的伦理意蕴

摘要: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道德传统的民族,壮族传统节日习俗中蕴涵着热爱家国、团结统一、热爱生活、达观向上,勤劳勇敢、坚毅顽强、尊老敬祖、慎终追远、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等丰富的伦理思想;并以形式多样、寓德于节,生活教育、潜移默化,约定俗成、影响深远的方式成为壮族伦理教化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保护传承壮族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73-77

论现代科技对审美内核的重构

摘要:与传统科技相比,现代科技对审美文化的影响更为强大和深远。可以这样认为:现代科技推动了当代审美文化的出现,并且重构了当代审美文化的内核。在现代科技作用下.当代审美文化具有实时性、动态性以及虚拟性三大特征。也就是说,与时间轴同步变化,具有街头交谈般的强交互性和弱可控性:主体不断位移,表现出去中心化和多元化的特征;虚拟现实更是给大众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第二人生”舞台,使得当代审美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技术依赖性。
78-81

档案收集工作的问题、意义与制度探索

摘要:档案收集是档案工作的起点,是丰富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途径,原始资料收集是否齐全、完整,是档案保存价值的必要条件和馆藏质量的保证。随着经济社会.信息时代的迅速发展.把握好原始资料收集工作,就是保护好我们的历史,给经济社会提供一个档案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当前档案收集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主观与客观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档案管理的正常进行,不利于开展档案整理、造册、编研、组织沿革、历史研究、出版史料等工作。如何使档案馆馆藏数量充分、质量优化、成分充实、结构合理,最重要的环节是收集完整的原始档案,避免档案源头流失,给档案收集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相关的档案收集规章制度,以制度约束人们的档案移交行为.约束每一个涉及到国家公务活动的人员,保证将公务活动的全部资料能够安全移交到档案馆部门。这是我们对档案收集工作探索的目的所在。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