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心理科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 31-1582/B 国内刊号
  • 1671-6981 国际刊号
  • 0.9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心理科学是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学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心理科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

心理科学 2019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组块紧密性导致组块破解困难:部件类型还是交错关系?2-7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澄清'组块紧密性为何导致组块破解困难'。研究基于汉字减法任务,也即让被试从一个源汉字中移动一个目标部件从而得到一个新汉字,在三个实验中检验了部件类型和交错关系的作用。结果显示,交错条件比非交错条件解答率更低反应时更长;而部件类型效应则主要体现在非交错条件的反应时指标上。结果提示,组块紧密性导致了组块破解困难,这主要取决于空间交错关系;相对的,部件类型作用较小。

编码方式对陌生字形记忆的影响8-14

摘要: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分别以韩字、英文假词为实验材料,考察了编码方式对陌生字形记忆的影响。在学习阶段,通过随机呈现整体和部分探测刺激,引导被试分别以整体编码和部分编码方式学习陌生字形,并在学习结束后一小时进行再认记忆测试。结果发现,无论以韩字还是以英文假词为材料,部分编码条件的记忆成绩均显著好于整体编码。该结果说明部分编码相比于整体编码能促进陌生字形记忆,并且这种优势效应具有跨文字系统的一致性。

社会性信息对Flanker效应的影响15-21

摘要:Flanker效应指分心刺激与靶刺激同时呈现时,分心刺激干扰靶刺激加工的现象。但该现象在面孔Flanker任务中会消失。本研究在ANT-I范式中增加面孔(Face-Face-Face,FFF)及混合Flanker任务(Face-Arrow-Face,FAF;Arrow-Face-Arrow,AFA)以探究其原因。结果发现,箭头为分心刺激时,Flanker效应存在;而携带较多社会性信息的面孔为分心刺激时,Flanker效应则消失。说明分心刺激的社会性可能是造成该Flanker效应消失的原因。这为冲突信息加工中社会性与非社会性信息的抑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视角。

前后语境在汉语成语义识别中的作用22-28

摘要:通过自定步速阅读实验研究发现,语境前后位置对成语义识别有显著性影响,且影响方式和程度存在差异,符合多义词重组通达模型。根据动态自组织模式,句子中的成语义识别至少包括多种潜在词义启动和与语境倾向义匹配两个过程。前置语境对成语比喻义通达具有预设作用,加速或抑制成语比喻义通达;而后置语境则在句子语义整合过程中对成语比喻义起到返查纠偏的作用。

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负荷影响基于事件的前瞻记忆29-35

摘要:采用绝对重要性的指导语来操纵前瞻记忆任务重要或者不重要,并且以Stroop任务作为进行中任务,来考察绝对重要性和认知负荷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低认知负荷条件下的前瞻记忆表现好于高认知负荷条件。低认知负荷条件下,强调重要性有利于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而在高认知负荷条件下,强调重要性则不利于进行中任务的完成。这说明,认知负荷会影响前瞻记忆的重要性效应,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视听时间敏感性缺陷及其脑神经机制36-42

摘要:阅读是一个视听加工过程,阅读障碍的产生可能是过程中视听时间敏感性缺陷的结果。视听时间敏感性指个体对视觉和听觉刺激出现时间的感知能力,可通过同时性判断、时间顺序判断和视听整合考察。研究发现,阅读障碍者在这一能力上表现出行为和脑层面异常。而这些研究多是拼音文字背景,汉语文字下该领域研究相当少。未来需要丰富实验设计,扩大对汉语背景下视听时间敏感性研究,并以此开发干预手段,为阅读障碍的机制和治疗提供借鉴。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负荷代价大之争43-49

摘要:关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快速命名缺陷存在两种理论争论: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和副中央凹负荷代价大。本研究采用修订的汉字快速命名范式,操纵副中央凹预视和负荷两个变量,记录阅读障碍、年龄匹配以及能力匹配儿童的眼动轨迹,区分两种理论争论。结果发现阅读障碍儿童在副中央凹预视效益量上小于年龄匹配组,但在负荷代价上并无显著差异。结果支持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快速命名缺陷源于副中央凹预视效益小,而非负荷代价大的观点。

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中文电子笔记学习效果的影响50-55

摘要:笔记策略的'转换假说'指出:将听觉材料写下来比将视觉材料写下来的学习效果更好。本研究以此为基础,以10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多元方差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材料呈现方式和复习与否对拼音键入的中文电子笔记的即时和延时学习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电子笔记在视觉材料上比在听觉材料上的即时学习效果更优;在间隔一周后的延时重测中,复习后的延时学习效果显著优于不复习,但复习在视觉材料组和听觉材料组中的促进作用无显著差异。

学习能动性信念对初中生学习行为中情感预测偏差的影响56-61

摘要:为考察初中生学习中是否存在情感预测偏差及学习能动性信念对情感预测偏差的影响,实验1首先考察初中生学习行为中是否存在情感预测偏差,实验2和实验3分别在实验室和真实情景中考察学习能动性信念对初中生学习行为情感预测偏差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学习行为中存在影响偏差,高估了积极和消极学习结果对情绪的影响。(2)学习能动性信念强的学生比学习能动性信念弱的学生对积极学习结果的情感预测偏差更小,对消极学习结果的情感预测偏差更大。

青少年早期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轨迹及其影响因素62-67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1222名初中阶段青少年在校三年间负面评价恐惧的发展状况进行三次追踪测试,通过建构潜变量增长模型,检验青少年早期负面评价恐惧的变化趋势,并考察学业自尊和社交自尊对负面评价恐惧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少年早期的负面评价恐惧呈上升趋势;(2)从初一到初三,青少年的学业自尊和社交自尊同时对其负面评价恐惧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3)女孩起始的负面评价恐惧显著高于男孩,而在加入学业自尊和社交自尊后,负面评价恐惧的性别差异就不存在了。

儿童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有调节的中介模型68-74

摘要:为探讨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从自我效能感理论的角度使用问卷对425名小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使用完全通过学习效能感的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学业成就;(2)学习效能感中介作用受到开放性的调节,即在开放性高的个体中,学习效能感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效应不显著;在开放性低的个体中,学习效能在网络使用与学业成就之间有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网络使用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家长、教育工作者根据儿童的个人特质对网络使用进行适度引导有启示意义。

基于安戈夫法的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标准75-81

摘要:使用安戈夫法界定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标准。结果发现,筛查评估问卷中8个及以上题目持肯定回答即可评估为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实证区分效度中正常使用者检出率为12%,问题性使用者检出率为91.1%。基于安戈夫法的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评估工具有较好的心理学测量属性,可用于青少年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筛查评估。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交叉滞后研究82-87

摘要:对531名青少年进行五个月的追踪,运用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积极情绪、沮丧、生气三种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问题行为、抑郁和生活满意度)间的相互影响。结果:T1沮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显著预测T2抑郁水平;T1生活满意度和抑郁显著预测T2生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论:高沮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能保护青少年处于'低抑郁状态',而生气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是青少年低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状态下的易感效能。

心理科学杂志社会、人格与管理
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与自拍行为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88-94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377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以考察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外倾性、表现欲及自拍行为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显著地正向预测个体的自拍行为;(2)外倾性在自我感知的外表吸引力与自拍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表现欲能调节外倾性与自拍行为的关系,随着表现欲的增加,外倾性的中介作用增大。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个体自拍行为的作用机制,促进了人们对网络自我表露行为的认识。

生涯适应力和员工离职意向的关系:职业生涯成功的作用95-101

摘要: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对员工离职意向的作用机制,通过分析193名企业员工的问卷,采用Bootstrap法进行中介和调节分析,并采用Johnson-Neyman法对职业满意度的调节效应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1)生涯适应力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内职业竞争力负向作用离职意向,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正向作用离职意向;(2)职业满意度(主观生涯成功)调节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职业满意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时,生涯适应力的增大会直接减少离职意向,但间接的通过感知到的组织外职业竞争力增加离职意向。因此,提高员工的生涯适应力和职业满意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离职意向。

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102-108

摘要:为考察攻击性信息对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返回抑制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线索靶子范式,分别将攻击性及中性词汇作为靶子(实验1)和线索(实验2)呈现。实验1发现,脆弱型和安全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均存在注意捕获,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实验2发现,脆弱型高自尊组对攻击性信息存在注意解除困难,从而使攻击性信息的返回抑制量降低。脆弱型高自尊大学生对攻击性信息存在过多的注意维持,降低了视觉搜索效率,这可是其好发攻击性行为的潜在认知加工机制。

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歧视知觉的中介效应与出柜的调节效应109-115

摘要:本研究基于社会生态视角和应激—易感模型,调查了493名中国同性恋者,探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歧视知觉及出柜对中国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结果发现:(1)父母拒绝教养方式会显著负向预测同性恋者自杀;(2)歧视知觉在父母拒绝教养方式对同性恋者自杀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3)出柜在歧视知觉与同性恋者自杀之间起调节作用,对于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影响不显著;对于未出柜的同性恋者,歧视知觉对其自杀有正向预测作用。

自我隐瞒对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经验回避和反刍的链式多重中介作用(英文)116-123

摘要:人格特质和情绪调节策略是创伤后应激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一种在个人感到痛苦时有意地向他人隐藏自身状况的人格特质,自我隐瞒会通过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影响心理健康。然而,鲜有研究考察自我隐瞒、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关系。对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情绪调节策略的研究发现,经验回避和反刍是两种有重要影响的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研究对象上,前人主要关注在创伤事件中幸存的直接受害者身上,而对频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而成为创伤后应激反应高危人群的消防员一直缺乏研究。因此,本研究意在考察自我隐瞒对经历职业创伤的消防员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以及经验回避和反刍这两种适应不良的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研究被试为215名将个人经历的职业创伤作为首要创伤事件的一线消防员。他们来自我国3个城市,均为男性,平均年龄22.90±3.38岁。使用中文修订版的埃森创伤问卷、自我隐瞒量表、反刍反应量表、接受与承诺问卷第二版和事件影响量表进行现场调查。被试均匿名填写调查问卷。使用SPSS 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使用Mplus7.4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采用Harman单因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采用偏差矫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自我隐瞒、经验回避、反刍和创伤后应激反应之间存在两两显著正相关;自我隐瞒对创伤后应激反应具有直接效应;自我隐瞒通过反刍对创伤后应激反应产生间接效应;自我隐瞒通过经验回避-反刍的中介链对创伤后应激反应产生间接效应;自我隐瞒影响创伤后应激反应的总效应值为.427,其中总间接效应值为.217,占总效应值的50.82%。本研究还发现,64名(29.77%)将个人经历的职业创伤作为首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