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核心厌恶和道德厌恶刺激加工分离效应的ERPs研究

摘要:厌恶帮助人类避免接触生物病菌、社会道德威胁物。本研究采用“线索—靶”范式考察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核心和道德厌恶刺激的认知加工特征。结果发现,核心厌恶刺激诱发的P2波幅显著大于道德厌恶和中性刺激;有效线索下核心厌恶刺激的P3波幅与道德厌恶刺激间差异不显著,而无效线索下核心厌恶刺激的P3波幅显著大于道德厌恶。结果表明两类厌恶刺激在不同注意资源水平上存在加工分离效应,支持了厌恶情绪“异质性”的观点。
265-271

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

摘要:通过两个实验来探讨意向保持间隔对时间性前瞻记忆的影响。实验一通过嵌入前瞻目标的背景任务来操纵保持间隔,实验二通过在背景任务之前加入不同时长的填充任务来改变意向保持间隔。结果发现,(1)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越长,前瞻记忆成绩越差;(21背景任务中的保持间隔和填充任务的时长对前瞻记忆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成绩最好的为15min-2min组,最差的为15min-15min组。结果表明,背景任务和填充任务阶段对于个体保持前瞻意向可能有不同的功能。
272-278

不同时间关注点下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间关注特征人群的空间-时间联合编码效应是否存在差异。采用时间关注点量表将被试分为关注过去组和关注未来组,进行反应区分实验。实验以时间词作为启动刺激,目标刺激是随后出现在屏幕左或右侧的圆点。结果发现,不同时间关注点人群在不同时间词、空间位置实验条件下的反应不同,关注过去组对左侧空间反应更快,关注未来组在未来词启动下的反应时更短。表明不同时间关注点人群分别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存在差异,没有直接发现相反的时间-空间表征形式,但可能具有该趋势。这种区别可能由于注意分配上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左-右”轴上时间概念加工的时间关注点假设。
279-284

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

摘要:采用移动窗口技术,探讨文本阅读中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的影响。实验1探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对情景模型更新进程的影响。结果发现,情景模型的更新受到事件持续时间的影响;实验2探讨在不同的事件持续时间条件下,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还是静态观,结果支持了情景模型更新的动态观。该研究表明,事件持续时间与时间转换大小之间的关系对情景模型的更新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情景模型的更新符合动态观。
285-290

辅音和元音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差异

摘要:采用启动范式,在两个实验中分别考察了辅音和元音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启动音是纯音和言语声音,目标音是辅音范畴和元音范畴连续体。结果发现,辅音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受到纯音和言语启动音影响,反应时只受言语启动音影响;元音连续体知觉的范畴反应百分比不受两种启动音影响,反应时受到言语启动音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辅音和元音知觉中的启动效应存在差异,这为辅音和元音范畴内在加工机制的差异提供了新证据。
291-298

自我表征的可塑性:基于橡胶手错觉的研究

摘要:自我识别是人类自我觉知的行为标记。传统方法认为稳定的自我表征是自我识别的基础。随着对橡胶手错觉及一系列自我表征和自我识别错觉的揭示,这一能让人将外部客体感知为自身一部分的错觉研究使得我们能够以多感官整合的方式来研究自我表征和自我识别。拥有感和自主感被认为是我们进行自我识别的两类基本体验,本文对一系列橡胶手错觉范式研究的系统回顾表明,拥有感和自主感会发生改变,这说明人的自我表征是可变的和可塑的。
299-304

心理时间旅行的方向与事件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影响

摘要:时间是认识和定义自我的框架之一。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探讨心理时间旅行对任务自信的影响。实验1采用自由回忆或想象过去、未来事件的操纵,结果发现事件情绪效价影响任务自信,时间方向以事件情绪效价为中介间接影响任务自信,想象的未来事件比回忆的过去事件更积极,进而引发更高任务自信。实验2采用平衡回忆或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的操纵,使效价与时间方向的作用相分离,结果发现:时间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对任务自信的作用受到时间方向的调节。回忆过去事件时,效价不影响任务自信;而想象未来事件时,事件效价越积极,任务自信越高。对于时间旅行中的积极事件,时间旅行的方向不影响任务自信;而对于消极事件,想象未来所引发的任务自信低于回忆过去。结论:时间旅行的方向与想象事件的情绪效价共同作用于任务自信。
305-311

四字谜问题解决中原型启发的时间抵消与位置效应

摘要:根据顿悟的原型启发理论,通过两个实验考察原型启发的时间抵消和位置效应。实验1采用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发现松组块字谜的正确率显著高于紧组块字谜;原型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实验2采用2(原型位置)×2(字谜类型)×2(原型呈现时间)混合设计,结果不仅证明了实验1,且原型位置、字谜类型、原型呈现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原型在靶字谜之前时,紧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原型在靶字谜之后时,松组块字谜上谜面消失的正确率显著大于谜面存在的正确率。表明字谜顿悟问题解决中存在原型的时间抵消和位晨效应,二者连同任务难度共同影响问题解决。
312-317

无意识思维:理论、质疑与回应

摘要:Dijksterhuis等人发现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无意识思维的加工结果优于有意识思维,并据此提出了无意识思维理论。本文介绍了支持无意识思维理论的基本实验证据,质疑无意识思维的相关研究及对质疑的回应研究。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改进无意识思维研究范式和寻找更多影响无意识思维效应的中介变量,无意识思维加工结果如何上升到有意识层面,无意识思维的加工方式以及其在真实和高风险任务情境中的应用。
318-323

红色的心理功能及作用机制

摘要:作为独特的知觉刺激,红色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是社会互动符号。红色心理功能的探索在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文具体阐述了红色在成就、体育竞技以及两性关系情境中的心理功能,总结了红色心理功能的相关理论和解释。作者在回顾西方已有研究的同时,也总结了新近在红色心理功能中国化研究方面的探索。最后,本文提出在未来红色心理功能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关注对红色心理功能机制的探索和文化特异性的分析。
324-329

双语经验影响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双语经验对言语产生过程中通达能力的影响,言语产生是指个体通过口头言语表达想法、感受,而通达过程是言语产生的关键过程。基于语言系统的层次性,本文从亚词汇、词汇、短语和句子四个语言水平归纳了双语经验对通达能力造成消极影响的证据。基于此,从跨语言干扰、语言使用频率和词汇量三个角度梳理相关解释。未来研究需要关注双语经验对言语加工中不同方面的影响,不同双语经验对通达能力的影响,并整合相关解释。
330-335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和教师期望对小学生人格的影响

摘要:以2150名小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同伴接纳、学生知觉教师期望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正向预测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的发展;(2)同伴接纳分别在父母教养方式民主性与小学生人格外倾性、亲社会性之间起中介作用;(3)学生知觉教师期望消极反馈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因此,同伴接纳是有调节的中介变量。
343-349

初中生数学家庭作业质量、控制感与作业情绪对作业努力的影响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以463名初中生为被试,探讨了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作业质量、控制感和作业情绪影响作业努力的内在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积极数学作业情绪和消极数学作业情绪均在数学作业质量和数学作业努力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2)数学作业质量可以通过数学控制感分别经积极和消极数学作业情绪的多重中介来预测数学作业努力。研究表明,初中生感知到的数学作业质量、控制感和作业情绪均是其作业努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357-363

符号数量和非符号数量的空间表征:5岁儿童的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

摘要:对物理刺激的数量信息表征是符号数字表征的前提和基础,据此假设在儿童的SNARC效应发生的时序问题上,非符号数量(如面积)的空间表征早于符号数量(如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本研究邀请5岁幼儿完成数字比较和面积比较两类任务,结果发现在数字比较任务中没有出现SNARC效应,但却存在距离效应;在面积比较任务中出现了SNARC效应和距离效应。可以推断,在阿拉伯数字的空间表征出现之前,儿童已经能够对非符号数量信息进行空间表征,
364-370

大学生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的中介作用

摘要: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社会支持、乐观倾向、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基本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在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对大学生乐观倾向的影响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使用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乐观倾向量表对上海市某高校2979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的总体状况良好,处于正向积极水平。社会支持、心理弹性与心理一致感和乐观倾向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情况好于男生。(2)大学生乐观倾向与社会支持、心理弹性、心理一致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31-.50)。(3)社会支持对乐观倾向有直接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和心理一致感的中介效应显著,模型拟合程度良好(x2ldr=36.80,P〈.001,NFI=.98,CFI=.98,IF1=.98)。研究为揭示社会支持与乐观倾向背后可能的原因与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
371-376
心理科学杂志社会、人格与管理

组织承诺和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关系:道德认同的调节作用

摘要:亲组织的非伦理行为(unethical pro-organizational behaviors,UPB)指员工为了其所属的组织利益而从事有违伦理的行为。研究探讨了组织承诺与UPB的关系,以及道德认同在其间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组织承诺与内化道德认同、象征化道德认同对UPB的影响存在三元交互的关系;组织承诺对UPB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低内化道德认同,高象征化道德认同者中。
392-398

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以中国台湾宗教信徒为例

摘要:采用自然分类法考察中国台湾佛教徒、道教徒、基督徒和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并做多维标度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宗教对信徒颜色认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台湾三大宗教信徒对基本颜色词的分类既具有共性,又存在差异,宗教信徒与非宗教信徒的基本颜色词分类也存在着共性和差异,共性反映了汉语言和汉文化的影响,差异反映了宗教对颜色认知的影响。研究表明、颜色通过意象式传播方式影响信徒的颜色认知,支持颜色词与颜色认知的相互作用理论。
399-405

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

摘要:为探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问卷、线上积极反馈问卷、一般自我概念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54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线上积极反馈、一般自我概念和生活满意度两两之间显著正相关;(2)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没有直接预测作用,但能通过三条路径的间接作用影响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通过线上积极反馈的中介作用;通过一般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通过线上积极反馈和一般自我概念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社交网站真实自我呈现对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机制,能为社交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发展自我概念与提升生活满意度提供有益建议。
40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