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词汇加工初期语义属性的激活程度:来自ERP的证据

摘要:运用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技术,采用快速掩蔽启动范式和Go/Nogo范式,探讨汉语重复启动和语义相关启动中语义激活程度的差异和特点。实验中要求被试执行一个额外的语义判断任务,对关键刺激不做明显的行为反应。结果发现,在重复启动条件下获得了稳定的N400效应,语义相关启动条件下没有N400效应;重复启动和语义相关启动条件均未产生N250效应。在较短的SOA条件下,词频对语义的激活和加工不产生影响。
258-264

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

摘要:采用ERP技术考察汉语母语者,英语动词三种屈折变化形式加工机制的差异。结果发现,英语动词进行式的屈折变化形式-ing的错误使用诱发了P600成分;完成式规则动词屈折变化形式-ed的错误使用诱发了N400成分;完成式中没有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错误使用没有诱发典型的ERP成分。研究表明:对于缺乏英语使用环境、母语为汉语的较高熟练程度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动词屈折变化形式-ing,完成式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ed和没有屈折变化标识的不规则动词的加工机制存在差异,前者可能处于由陈述性记忆系统向程序性记忆系统加工的转变过程中,后两者更多地由陈述性记忆系统进行加工。加工机制的差异可能与动词屈折变化规则的复杂程度有关。
271-278

基于ERP的二语句子加工过程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启示

摘要:二语句子加工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基本上还集中于对一语和二语的语义违例与句法违例反应的比较。就二语语义加工而言,所得结果充满矛盾,这可能与二语习得年龄有关。二语句法加工过程依赖于二语熟练度以及语言间的句法相似性。应当系统考察语义通达程度和句法通达程度的系统变化对二语加工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重视那些充分体现二语句法结构的根本特点的句法信息的加工所引发的认知神经活动,同时探明工作记忆、语言加工策略等认知因素对二语句法加工是否具有根本的影响。
279-283

初中二年级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摘要:采用眼动研究中经典的移动窗口技术范式探讨中学生字词阅读知觉广度。通过两个实验分别对17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和12名初中二年级学生进行了汉语字、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实验1结果表明,初中二年级学生字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单字到右侧2个单字的范围;实验2结果表明,双字词窗口条件下的阅读知觉广度为注视点左侧1个双字词到右侧1个双字词的范围。本研究推论汉语阅读过程进行的是词单元加工,而不是单字。
284-289

Zllner错觉的阈限测定

摘要:该研究选取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最小变化法,分别测量了干扰线对数、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问隔、主线之间的间隔三个变量导致Zollner错觉产生的绝对阈限。每个变量中主线与水平面的夹角分为45°和90°两种条件。结果发现,若要产生Zollner错觉:1)干扰线对数的阈限分别为5对、7对;2)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间隔阈限分别为6.58像素、4.48像素,3)主线之间的间隔阈限分别为124.44像素、131.73像素。此外还发现:4)在Zollner错觉形成的影响因素中,从大到小依次是:干扰线对数、主线之间的间隔、干扰线与主线之间的间隔;5)45°情况下比90°情况下更容易产生错觉;6)在Zollner错觉知觉中,期望误差严重。
290-295

不同提示线索对于Stroop干扰效应的影响

摘要:通过操作提示线索颜色、有效性以及线索与目标间SOA,检验注意选择及颜色和语义间转译在经典Stroop效应中的作用。实验发现,仅线索提示的有效性及其颜色是否与目标色词匹配对Stroop任务有显著影响。其中有效提示下出现Stroop效应,但无效提示下效应消失,表明注意选择影响Stroop效应;而线索提示与色词颜色是否一致同样影响Stroop干扰效应,二者不一致时出现Stroop效应,一致时效应消失,显示该效应的产生同时依赖于转译加工。但上述加工特征并无交互效应,说明转译和注意选择两种加工机制相对独立,共同影响Stroop效应的产生。
296-300

注意捕获对注意瞬脱的消弱作用

摘要:本研究在经典的注意瞬脱研究范式中变化干扰刺激T2—1或目标刺激他的颜色特征,探究由新异刺激特征引发的注意捕获对注意瞬脱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改变T2—1或T2的颜色时,这些与任务无关的新异信息可以自下而上地引发注意捕获并减小注意瞬脱。注意瞬脱起因于有限注意资源的分配,资源的分配方式受注意捕获的自动调节。这为解决注意瞬脱到底是有限资源限制还是资源分配提供了新的实证和理论解释。
301-305

字谜问题解决中顿悟的原型启发机制再探

摘要:以字谜为实验材料,采用“五对五的学习一测试”范式和ERP记录手段,考察了原型字谜和靶字谜之间是否包含共同字词对顿悟的原型启发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靶字谜出现后的800—1700ms内,有、无共同字词条件比基线条件诱发了一个更正的ERP成分(P800—1700),可能反映了原型的激活和新颖联系的形成。不过,有、无共同字词条件在行为反应和ERP波形上没有显著差异,可能表明原型字谜和靶字谜之间在字面上是否包含相同的字词并不是原型启发的关键。
315-319

卡通面孔分类与知觉加工的ERP比较研究

摘要:通过ERP方法,考察卡通面孔分类(人和动物)的脑机制及其与卡通面孔知觉(人与车)的差异。结果表明,分类任务中,动物面孔VPP潜伏期显著长于人,N170波幅半球效应显著,LPP波幅在顶叶和中央区最大;分类任务VPP和LPP波幅均显著大于知觉任务。结论:卡通面孔分类比面孔知觉速度慢、强度大,消耗心理资源多。顶叶和中央区可能是执行分类任务的主要脑区,且加工人类面孔具有速度优势。面孔加工中结构编码与特征编码可能部分是并行的。
320-327

为什么快乐在“上”,悲伤在“下”——语篇阅读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

摘要:以具有一定情境的语篇作为实验材料,采用引导范式和无关任务范式,探讨了“快乐是上,悲伤是下”这一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在语篇阅读中的心理现实性。实验1要求被试阅读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字母“F”或“J”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积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上方的字母反应更快,阅读消极情绪语篇后对呈现在空间位置下方的字母反应更快,表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实验2要求被试阅读含有空间位移的语篇后对随机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图片中面孔人物的性别进行判断。结果发现被试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上移动的语篇后对积极情绪图片反应更快,阅读含有在空间中向下移动的语篇后对消极情绪图片的反应更快,说明语篇阅读中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目标域向始源域映射的心理现实性。研究表明:语篇阅读中读者可以产生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并且空间这一始源域和情绪这一目标域具有双向映射的性质。
328-334

不同认知方式个体抑制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

摘要:本实验采用固定速的移动窗口范式和意义适合性判断任务,考察场依存、场独立个体抑制句子中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机制以及歧义词歧义消解的进程。结果表明:不同认知方式个体在抑制句子中歧义词不适当意义的时间进程上存在差异,与场依存者相比,场独立者能够较早地抑制歧义的干扰;同时,本研究证明歧义词的多个意义首先激活,然后与语境不一致的意义得到抑制,研究结果支持词汇歧义消解的多重通达模型。
340-343

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一项ERP研究

摘要:以情绪面孔为刺激材料,采用改进的内隐知觉驱动测验任务,考察非临床抑郁个体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结果发现在250ms--350ms时间窗两组被试表现出二者的分离现象,非临床抑郁组的无意识加工过程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在400ms一800ms时间窗内,两组被试不仅加工过程分离,而且在无意识加工过程中均存在负性心境一致性记忆偏向。本研究证实了在内隐心境一致性记忆中存在意识加工,但只有无意识加工存在负偏向且非临床抑郁个体更早表现出该偏向。
344-349

非熟练蒙英双语者概念表征的非对称性特点

摘要:采用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范式探讨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与概念表征特点。选取165名非熟练蒙英双语者为被试。实验自变量为语言条件和学习条件,因变量为任务判断的反应时和正确率。结果发现,词汇判断任务中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词汇表征是分离的;语义判断任务中产生了跨语言重复启动效应,表明非熟练蒙英双语者的概念表征是共享的。在概念判断任务中语言内启动是对称性的,说明语言内启动可能发生在词汇水平;而语言间启动效应是非对称性的,即英一蒙条件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而蒙一英条件未产生跨语言长时重复启动效应,结果支持修正层级模型。
350-355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类别学习的阻碍效应与双机制理论

摘要:通过对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进行系统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类别学习的双机制理论。三个实验分别考察:样例特征随机呈现时;定义特征固定呈现在样例首位时;以及刺激材料为知觉图形类别时,类别学习中的阻碍效应。三个实验的研究结果都发现:在类别学习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阻碍效应,支持类别学习同时存在联结学习机制和认知学习机制的双机制观点。
356-363

青少年网络不道德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道德脱离、责任心、道德同一性的中介作用

摘要: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64名青少年进行测试,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教养方式、责任心、道德同一性、道德脱离和网络不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拒绝型教养方式通过责任心、道德同一性和道德脱离的中介来间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责任心可以直接作用于网络不道德行为,也可以通过道德脱离的中介来影响网络不道德行为。道德同一性只能通过道德脱离来影响不道德行为。
372-377

青少年负性情绪事件性质判断偏向的情绪弹性与性别效应

摘要:研究以青少年学生为被试,采用测验和实验的方法考察了情绪弹性和性别变量对青少年在四类负性情绪事件性质的判断偏向上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情绪弹性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产生一定影响,低情绪弹性个体在面对与一般生活情境相关的负性情绪事件时,更倾向于从消极方面对事件的性质加以判断。(2)性别对青少年加工负性情绪事件信息时的判断偏向不产生实质性影响。
378-382

攻击行为对儿童受欺负的预测:社会喜好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

摘要:以455名武汉某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同伴提名法、班级戏剧问卷,考察了社会喜好在不同类型攻击行为与受欺负之间的中介效应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小学儿童的外部攻击、关系攻击、社会喜好与受欺负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其中男生的外部攻击与社会喜好、关系攻击与社会喜好的相关系数均显著高于女生;(2)小学儿童在外部攻击和社会喜好维度上得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的外部攻击得分显著高于女生,社会喜好得分显著低于女生;(3)社会喜好分别在外部攻击、关系攻击与受欺负之间存在中介效应,且中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存在性别差异。在外部攻击模型中,男生的外部攻击对其社会喜好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女生,而外部攻击对其受欺负的预测作用显著低于女生,社会喜好对受欺负的预测系数不存在性别差异;在关系攻击模型中,男生的关系攻击对其社会喜好的预测作用显著高于女生,关系攻击对受欺负的预测不存在性别差异,男生的社会喜好对其受欺负的预测显著低于女生。
383-389

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对道德发展影响的教育干预实验

摘要:目的探讨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与其道德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学校道德氛围知觉问卷、SROM—SF问卷及自编情境故事,对100名中学生进行了干预实验,运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的知觉水平提高后,其道德判断能力有了显著发展。结论学生的学校道德氛围知觉影响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39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