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1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基础、实验与工效

文化神经科学:一个新兴的跨学科领域

摘要:文化神经科学是一个将文化,心理与大脑整合起来的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本文简要地介绍了从2000年到2010年在文化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各种观点,同时回顾了该领域里一些典型的功能性磁共振(fMRI)的研究成果。文章认为,文化神经科学可为人类心理的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整合性的理论框架,而且,它还为中国心理家提供了机遇:使用中国被试开展文化神经科学研究去取得世界一流的成果。
514-519

非符号分数与整数计算能力的发展及其与数字记忆的关系

摘要:符号材料会对幼儿真实数学能力的测量产生干扰,本研究使用动画序列设计范式直接测查了94名55至75个月幼儿的非符号分数和整数计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的非符号分数计算能力稍弱于整数计算能力,二者呈现相似的发展模式。同时使用基于故事情景的数字记忆任务测查了幼儿的数字工作记忆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幼儿数字工作记忆与计算能力均不断发展,且二者相关显著,数字再认能力和数字回忆能力分别对整数和分数计算能力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520-526

汉语名-动兼类效应的神经机制研究

摘要:文章运用ERP技术,从语法角度考察了汉语名一动兼类词的神经机制。实验结果显示,兼类效应反映在N170和N400成分上;名一动兼类词与非兼类名词、动词所诱发的P600成分没有显著差异,名一动兼类词分别作为名词和动词使用时所表现出的P600差异,与非兼类名词、动词的P600差异相同。根据实验结果认为,与相应的非兼类名词、动词相比,从语法角度划分的汉语名一动兼类词没有特异的脑神经机制。
546-551

听觉障碍人群检测任务基于位置的返回抑制

摘要:位置返回抑制是对先前注意过位置上的靶子反应变慢。探讨听觉障碍被试检测任务IOR的时程和量是否受听觉剥夺的影响。实验1中,听觉障碍被试和听力正常组被试具有相同的IOR时程和量;但在取消中央线索化的实验2中,当SOA为350ms时,听力正常被试没有出现IOR,听觉障碍被试出现了IOR,说明听觉障碍被试的注意脱离快于听力正常被试。听觉障碍被试对外周靶子的反应快于听力正常被试,表明听觉障碍人群具有增强的外周注意资源。听觉障碍人群的空间注意更具有效性和策略性。
558-564

加工越流畅越美?——抽象艺术作品审美加工探秘

摘要:研究探讨审美加工的心理机制。基于愉悦流畅模型假设作品的内容易得度、清晰度、美丽度会通过影响加工流畅性进而影响审美偏好。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1以分类任务为实验程序记录被试对内容易得度、清晰度、美丽度不同的绘画的识别反应时,实验2请被试对实验一呈现过的绘画进行偏好评价。研究结果证明抽象审美加工与知觉识别同时进行。内容易得度、清晰度和美丽度显著影响作品的加工流畅度。加工流畅度和偏好评价显著正相关。
565-570

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与第二语言的熟练度对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影响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考察了汉、英句法结构相似性与第二语言(英语)熟练度对第二语言句法加工的影响。实验材料包含与汉语句法结构相似和不同的两种英语句法结构违反的句子。结果发现:与正确句子相比,相似句法违反句在高熟练组被试中,引发正向的ERP波形偏转(150—800ms),而在低熟练组被试中,只引发了降低的N400(300—550ms)效应;对于不同句法违反句,无论高低熟悉程度的被试,均未出现显著的ERP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二语言句法与母语的相似性越高,加工起来更容易;第二语言熟练度水平对第二语言句法加工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受到两种语言句法结构相似性的影响,相似性越高,熟练度的促进作用越大。
571-575

心理时间在空间纬度上非稳定特征的实验研究

摘要:研究心理时间在运动刺激上的非稳定特征,探讨心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动态关联。被试根据屏幕呈现的多种运动刺激,复制运动时间。结果表明:直线、弧线、未封闭圆环、未封闭方框四种运动形状,前两者运动时间的反应误差显著高于后两者;直线和弧线的比较中,时距的主效应显著,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两方向反应误差的均值显著高于从右到左、从下到上;对弧线运动的时间估计,相比较与其运动轨迹等长的直线运动,更加接近于与其弦长等长的直线运动。
576-580
心理科学杂志发展与教育

青少年情绪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影响青少年情绪弹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和其他心理变量。研究对830名中学生的情绪弹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变量对青少年情绪弹性不产生实质性影响,说明青少年情绪弹性具有相对稳定的心理特性;心理弹性、人格特质、负性情绪调节能力及自我效能与青少年情绪弹性存在显著相关,并对后者产生显著的预测效应;负性情绪认知调节能力和神经质是影响青少年情绪弹性的两个主要心理变量,神经质还以负性情绪认知调节能力为中介变量对青少年情绪弹性产生间接影响。
593-597

心理授权研究进展

摘要:二十多年来,心理授权受到研究者的广泛重视。在以往研究中,研究者提出了心理授权的单维结构说、三维结构说、四维结构说和六维结构说,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相应的测量工具。在心理授权的影响因素方面,已有研究主要考察了个体变量和组织变量对心理授权的影响;在后果变量方面,主要探讨的是心理授权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职业承诺、绩效、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系。针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一些建议。
598-601

儿童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14岁学校适应的预测

摘要:采用实验室观察和教师报告,考察2岁儿童的行为抑制性对其7岁、11岁和14岁时学校适应的预测作用。结果表明儿童2岁时的行为抑制性可以:(1)显著正向预测其7岁时教师报告的任务定向、同伴交往能力;负向预测其7岁时教师报告的攻击和学习问题。(2)显著正向预测男孩11岁时教师报告的受欺受辱和害羞焦虑。(3)显著正向预测其14岁时教师报告的任务定向能力,负向预测其14岁时教师报告的攻击、学习问题和受欺受辱。
602-607

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类型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摘要:利用潜在剖面分析法和辨别分析法对374名初中生社会支持的类型进行考察,探讨不同社会支持类型初中生的特点,分析社会支持类型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1)初中生社会支持分为亲密型、若即若离型和疏离型三种,三者的社会支持程度由高到低排列。2)社会支持的三种类型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有显著影响。亲密型、若即若离型和疏离型三种类型初中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和学业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608-612

中小学生人际信任、成就动机及其与合作倾向的关系研究

摘要:目的:旨在揭示中小学儿童的人际信任、成就动机水平及其与合作倾向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马基量表、人际信任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合作倾向评价表对553名3—8年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1,初中男女生在人际信任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化。2,男生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随年龄增长出现下降趋势,女生追求成功的动机下降,避免失败的动机上升。3,追求成功的动机与合作倾向有显著正相关。结论:与人际信任水平相比,成就动机在儿童合作倾向的评价中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613-618

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摘要:目的:考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发展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方法:使用Aboutme问卷与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来调查中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选取语文、数学、英语和总成绩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对自我评价和学业成绩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初中生的学业自我评价要好于高中生;中学生自我评价的学业努力程度和学业能力与成绩间存在正相关。长处和困难方面只有总分对数学成绩的负向预测作用较大。结论:不同年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不同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初二年级在学业自我评价和长处困难上的得分都较高;学业自我评价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较明显,本研究中发现对困难方面的自我评价与学业成绩间的关系较弱,但困难总分对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
619-624

国外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及其教学意义

摘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问题解决就是由一定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本文综述了问题解决的过程模型,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并寻找其教学意义,以期给当前我国教育与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636-641

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摘要:家庭作业不仅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手段,也是学生课后最为重要的学习活动。从家庭作业特征、家庭作业完成过程、家庭作业中父母参与和家庭作业对学习效果影响的机制几个方面探讨了家庭作业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最后指出家庭作业学习效果研究的实践价值和未来研究方向。
642-646
心理科学杂志社会、人格与管理

家庭社会阶层对大学生择业依赖倾向的影响:当前经济信心的中介作用

摘要: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大学生的家庭社会阶层、当前经济信心和择业依赖倾向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的家庭社会阶层对其择业依赖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2)当前经济信心对家庭社会阶层与择业依赖倾向之间关系起中介作用。
652-656

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对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摘要:以855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路径分析等实证方法构建了个体差异变量人格特质、社会环境类因素家庭环境对道德判断能力影响的关系模型,揭示了人格特质、家庭环境各维度对中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当前中学生的人格特质对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总影响效应为正,家庭环境对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总影响效应为负。人格特质和家庭环境是一个整体,还应从综合的角度,用发展和系统的眼光看待其对道德判断能力的影响。
664-669

第三方惩罚与社会规范激活——社会责任感与情绪的作用

摘要:社会规范需要被激活才能显著影响个体行为,第三方惩罚(TP)正是这样一个激活的过程。本研究将TP引入独裁者博弈(DG),社会规范被激活的被试参与了TP与DG,未激活的被试只参与了DG。结果表明,前者在TP之后显著提升了DG中的亲社会行为。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社会规范激活过程中,社会责任感越高的个体被激活的程度越高,对违背礼会规范的行为产生的愤怒情绪也越高,从而产生了更高水平的亲社会行为。在排除了实验中其他因素和相关理论的解释后,这一基本的实验结果表明社会规范激活受到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并伴随着特定情绪的激发。
67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