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科学杂志社
分享到:
《心理科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6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报告与论文、综述、研究方法、应用心理、学术动态与问题讨论、中短篇论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学会
  • 主办单位:中国心理学会
  • 国际刊号:1671-6981
  • 国内刊号:31-1582/B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4-317
  • 创刊时间:196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97
  • 综合影响因子:0.765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心理科学 2010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心理科学杂志研究报告与论文

元记忆监控对外语语音信息加工的影响

摘要:这项研究在元记忆监控环境下考查真实教学情景中学习者对外语语音信息加工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在外文单词听觉再认与外文单词听觉再现测验中,无论是及时测验还是延时测验,实验组的成绩都明显高于控制组,元记忆训练对外语语音信息的加工是有影响的。
4-7

框架效应认知加工的脑半球定位研究

摘要:框架效应是行为决策中的经典“异像”。以往研究大多以亚洲疾病问题为决策情景,以学生为被试,本研究改变该做法。在中国背景下,以有工作经验的被试为样本,以创业风险决策为情景,通过被试者间设计的实验室实验,研究探讨了框架效应的大脑半球定位。结果表明,右脑激活条件下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与此相应的,倾向以整体/启发式思维的个体更易出现框架效应。文章还对未来研究做了展望。
8-11

学前儿童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的培养研究

摘要:选取幼儿园大、中、小12个自然班,共317名幼儿为被试,进行为期四周的观点采择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结果表明:①合作认知故事及游戏形式的合作行为训练.对提高学前儿童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水平影响显著,两者结合的训练方式最有效。②合作认知故事的培养训练对不同年龄儿童合作认知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合作游戏训练对中班儿童合作水平的提高影响显著。③合作认知及合作行为训练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12-15

汉语儿童英语口语发展及口语任务的影响作用

摘要:本研究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共96名学生,通过自我介绍、被试主动发问、看图说话和角色扮演四种任务对其英语口语产出的流利性、精确性和复杂性进行了测查,研究结果发现:(1)流利性在自我介绍、主动发问和看图说话任务上,年级发展趋势不显著,但是在角色扮演任务上,随着年级的增长,流利性随之增加;精确性的年级发展趋势不显著;复杂性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2)小学儿童的口语流利性在四个任务上从高到低为角色扮演、主动发问、自我介绍和看图说话;在对话任务上的精确性显著高于独自任务的精确性,并且看图说话任务的精确性最低;英语口语的复杂性在自我介绍任务上最高,其次是主动发问,角色扮演与看图说话任务的口语复杂性最低。
16-19

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影响机制探讨

摘要:探讨一致的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包括2个实验。被试是112名大学生,分别探讨不同实验任务和不同项目呈现时间引发的机械特征在类别学习中的重要程度和加工程度不同的情况下先前知识对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判断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在实验任务为项目类别归属及记忆任务时,机械特征重要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促进关系。(2)在限制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低,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存在竞争关系;而在自定步速呈现项目时,机械特征加工程度高,主题特征与机械特征在学习上不存在竞争关系。
20-23

目标定向对创造性个性的影响

摘要:基于创造性研究的社会心理学取向,本研究试图探讨目标定向干预对创造性个性的影响。对73名高一学生施以TARGET模式3个月以引导掌握定向的形成;另73名高一学生作为控制组。协方差分析表明,实验组的创造性个性有明显改善;被试实验前的目标定向对实验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前成绩接近定向的倾向较弱的被试其创造性个性的改善较为明显。总之,目标定向干预可导致创造性个性的改善。
28-30

视觉工作记忆对注意选择的自动导向作用

摘要:对Downing(2000)的实验范式加以改进使得实验设计完全符合检验记忆驱动注意捕获所需要满足的标准,实验一采用要求被试在工作记忆保持阶段完成探测区分任务的双任务范式,结果发现被试对呈现在匹配物体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显著快于对呈现在非匹配物体空间位置上的探测项反应时,而在实验二中当对被试没有记忆要求时却没有发现这种空间位置一致的优势效应,说明视觉工作记忆内容对选择性注意产生了自动导向作用。
31-35

大、中、小学生自卑感结构及发展特点

摘要:为了考察学生自卑感结构及其发展特点,并给出探索性的评定标准,从社会比较的视角出发,分别以大、中、小学生为被试,编制《大、中、小学生自卑感问卷》。结果发现:(1)《大、中、小学生自卑感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2)生活自卑感、学业自卑感、社交(性格)自卑感是学生自卑感体验的重要内容,但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活自卑感、学业自卑感、社交(性格)自卑感又有不同的所指。(3)性格自卑感在学生自卑感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桥梁与中介的作用,社交自卑感是学生性格自卑感发展的必然结果。
36-40

不同情绪诱导条件下的自我参照效应

摘要:结合心境一致性效应和自我参照效应的经典研究范式,以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考察了情绪诱导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词的正负性对无意记忆的效果存在影响;(2)情绪形容词作为学习材料,可以引起自我参照效应;(3)情绪诱导状态影响后续的记忆加工,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情绪诱导对相异情绪特性的情绪形容词的自我参照加工均具有抑制作用。
41-43

积极情景线索对内隐攻击性的影响

摘要:通过向被试呈现代表积极情景线索的材料(一段含有互助、和谐信息的公益短片),运用内隐联想测验(IAT)范式,从内隐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积极情境线索对个体内隐攻击性的影响,并分析这种影响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结果表明:未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表现出显著的内隐攻击性,而观看积极情景线索材料的被试的内隐攻击性不显著;积极情景线索的主效应显著,且这一效应不存在性别差异。这说明,积极情景线索能有效抑制个体的内隐攻击性,并支持自我攻击信念IAT是测量个体内隐攻击性的有效工具。
44-47

心理研究中统计方法应用的元分析——以《心理学报》《心理科学》(1998 2008)统计方法应用为例

摘要:统计方法在心理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统计方法的应用,除了具备一定的统计方法知识外,还应当了解统计方法应用的必要前提条件。通过调查、分析国内最具代表性的两种杂志《心理学报》、《心理科学》(1998 2008)应用了统计方法的论文(或报告),主要了解哪些统计方法得到最多的应用以及发现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作了评述。目的是使心理学研究者在心理研究中能更好地应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8-54

影响汉语动词、名词识别因素的回归分析

摘要: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考察了6个因素对汉语动词、名词识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变量间有一定的相关,也有相对的独立性。词频、获得年龄和义符熟悉性对词汇识别有显著影响。情境获得性与具体性相关显著,当回归模型中包含情境获得性时,具体性的作用减弱。获得年龄与义符熟悉性在名词回归方程中的解释量大于在动词中的。汉语动词和名词的回归模式既与拼音文字有明显差异,也有一定的共性。这是由汉字的特殊性和语言的共性共同决定的。
60-63

颜色知觉突显对预览效益的影响

摘要:本研究通过预览搜索范式考察靶子在颜色高突显情况下的预览效益,探讨其优先选择机制。结果发现在靶子颜色高突显的情况下,预览效益没有出现,说明预览效益的出现有其一定的条件和限制,并为基于刺激特征的抑制的解释提供了支持证据。本文还探讨了预览效益消退的可能原因。
64-66

不熟悉材料伴随熟悉类别标签时儿童的归纳推理

摘要:对呈现在儿童面前的不熟悉的材料用儿童熟悉的、各不相同的类别标签命名之后,使儿童面临知觉相似和类别冲突的情形下,研究了儿童的归纳推理及其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在此情形下,5岁儿童的归纳推理主要是基于知觉相似的,7岁儿童基于知觉相似和基于类别的归纳推理之间差异不显著,11岁儿童则主要基于类别进行归纳推理。
71-73

儿童的假想伙伴:理论与实证研究

摘要:假想伙伴是在儿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者发现拥有假想伙伴的儿童约占52%至65%左右。尽管早在上世纪初就存在相关研究,但是直到近二十年它才获得众多学者关注,成为一个新兴领域。本文总结介绍了假想伙伴的早期背景,以及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取得的多方面成果,并且对该领域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78-82

3—5岁儿童愿望状态推理中的偏差现象

摘要:以判断正误和原因解释的得分作为测量指标,采用愿望冲突推理任务来考察3—5岁儿童对愿望状态推理的偏差情况。结果表明在愿望冲突推理上,儿童表现出朴素的利己主义倾向。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支持表征不可通达假设。
92-95

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摘要:以207名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目标定向、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学习目标定向、工作自我效能感和社交自我效能感均对主观幸福感有著显著的正向影响;主观幸福感对任务绩效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工作自我效能感在学习目标定向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
96-99

简单心算中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数字距离效应

摘要: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以阿拉伯数字的简单心算为任务,考察数学学习困难儿童(MD)的数字距离效应。行为数据的结果表明:MD组没有出现数字距离效应,对照组儿童出现了数字距离效应。事件相关电位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D组N270的潜伏期更长;两组被试在N270的波幅和潜伏期上都没有表现出数字距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MD儿童对数量信息的空间表征存在缺陷。
1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