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 21-1060/H 国内刊号
  • 1004-6038 国际刊号
  • 1.45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与外语教学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辽宁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与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翻译研究、二语习得及应用、外语教学研究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专题·中国文学外译研究
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刘震云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1-11

摘要:本文探索了新现实主义代表作家刘震云的作品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接受所经历的从“寂静无声”到“众声喧哗”的华丽蜕变的过程。客观而论,西方汉学家与各大主流媒体对刘震云的文学定位与文学认知,基本沿袭了国内文学界对于他的文学评价。所不同的是,在其作品的英译与推介过程中,英语世界从文学传播、文学接受以及商业推广的现实利益出发,有意识地发掘并放大了其文学创作中那些所谓的政治叙事、灾难叙事、女性叙事、社会犯罪以及其文学叙事中具有世界性的“寓言反讽”和“伦理写作”等叙事手法,以此拉近其与西方读者之间的各种审美距离。

试论中国文学外译中的认同焦虑问题12-19

摘要:在当前中国文学外译的过程中,由于作品的传播力相对受限,我们较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认同焦虑。本文认为,这一焦虑主要源于主体文化身份结构的失衡;而要消除焦虑,我们需要在确保译作翻译质量的同时,多关注国外读者的文化身份,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促进其对中国文学作品产生较高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中国当代小说中的概念隐喻及其英译评析——以莫言、毕飞宇小说为例20-29

摘要:概念隐喻是人类深层的认知方式,具有生成性和系统性,与其派生隐喻可形成强大的隐喻修辞场。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当代小说中四个典型的概念隐喻,即“枪是女人”、“情欲是火”、“冷漠是冰”和“减肥是战争”,旨在探讨概念隐喻的系统性表征及其对应英译的利弊得失。研究发现葛浩文的译文基本上再现了原文中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具有相似的审美价值与解读空间,同样起着建构文本、深化认知、塑造人物性格等作用。除再现之外,葛浩文还采取了适当的补偿措施,即通过添加相关隐喻表达,强化原文的认知修辞场,以弥补译文的审美损失,从而在整体上营造出一种与原文相当的审美效果。葛译的一些瑕疵也说明概念隐喻及其派生隐喻的翻译还要注意前后的关联性,不管是句内还是句间,以保证译文本身的有机整体性与隐喻修辞场效应。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语言研究
对称型汉语成语的自主/依存框架语义模式分析30-41

摘要:为了揭示汉语成语语义结构的形成机制,本文以自主/依存的语义框架模式对相同结构的非隐喻性和隐喻性语言的分析为基础,主要研究汉语对称型四字成语字面义与比喻义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汉语成语的组成部分之间以及字面义和比喻义之间均具有自主/依存关系;非隐喻性成语可由构成成分直接组合合成;在隐喻性成语中,作为自主成分的构成部分需要以隐喻映射为途径,才能阐释依存成分中的阐释位,从而合成完整的成语语义。

基于中外学者学术论文可比语料库的词块使用研究42-52

摘要:本研究采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系统分析了四个学科中外学者学术文本中四词词块的使用特点。研究发现:1)物理和语言学学科词块的数量和种类显著高于管理和计算机学科;中国学者词块使用的数量和种类均高于本族语学者;2)从词块结构和功能来看,中国学者名词词块、研究型词块使用显著低于本族语学者,被动语态词块、语篇型词块使用显著高于本族语学者;3)中国语言学学者与三群体本族语学者词块使用类似,中国物理、计算机学者词块使用与本族语物理学者接近。跨学科和语言的对比表明,学术论文中存在跨学科的核心词块,学科对词块使用的影响力大于作者母语;中国学者学术语篇更倾向使用语法手段彰显其客观性,及语篇词块形成显性衔接。

入场元素概念解析——兼关系词入场元素探究53-61

摘要:入场元素是入场理论中极为重要的概念,而学界对某一语法成分为入场元素的界定并不一致,甚至还存在一些误区。本研究从本质、识解、过程、功能和形义五个维度对入场元素概念进行剖析。通过对关系词的分析,研究认为,某一语法成分作为入场元素身份,应具备本质上的认知性、识解上的主观性、过程上的语法化、功能上的语法性、形义上的外显/隐含/间接性和有定/量化性。研究结果对于进一步完善入场元素体系、丰富发展入场理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美国《时尚》品牌杂志在中国的全球本土化策略62-67

摘要:本文对《时尚》(在美国创立并最初基于美国的全球品牌时尚杂志)在中国所采用的全球本土化策略进行系统性研究。作者通过访谈、内容分析、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语言分析,对该杂志的中国版本与相对应的美国版本做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在中英文版本都保持一部分全球通用的语篇结构的同时,该杂志的中文版本采取了广泛的本土化策略,如使用本土模特及其故事,使用中国人特有的非言语交际模式,并将中西方价值观融为一体,将本土地方方言和表达方式与外来词、字母词糅合在一起。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二语习得及应用
“大量阅读输入”教学模式下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态度——基于学生学习日志的历时质性研究68-77

摘要:本研究采用历时质性个案研究的方法,运用阅读态度三元论,对“大量阅读输入”教学模式下37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一年的跟踪研究,探讨其阅读态度的变化。通过收集和分析321份学生的学习日志,我们发现该教学模式下,学生阅读的认知态度、情感态度和意动态度均发生了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同时发现引起学生阅读态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对阅读材料的个体兴趣、学生的英语水平、阅读材料的难度、教师因素、同伴影响、考试与其他课程作业等。本研究为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依托项目语言学习模式下的学习者努力研究78-88

摘要:本研究基于一门依托项目的英语学习课程,结合量化与质性研究方法,调查了25名英语专业学生在为期10周的小组项目中所付出的学习努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在不同阶段和不同活动上的时间投入量有差别;(2)学生的努力程度始终保持较高水平,且随项目进展逐步增强;(3)影响项目学习努力的主要因素是活动难度、目标和情感体验。本研究指出,教师应控制活动难度,鼓励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设立更高的活动目标,并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

短期出国留学与语言熟练程度对跨文化交际恐惧和跨文化敏感性的影响89-99

摘要:出国留学语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变化仍是个有待进一步澄清的问题。本文以中国某高校33名赴美国或澳大利亚参加为期3周的短期出国留学项目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基于跨文化交际恐惧量表和跨文化敏感度量表以及个人访谈,探索短期出国留学以及语言熟练程度对跨文化交际恐惧和跨文化敏感性的可能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出国留学显著降低了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恐惧水平,但却未对他们的跨文化敏感性产生显著影响;而英语学习者语言熟练程度越高,其跨文化敏感性亦随之提高,但跨文化交际恐惧程度却没有改变。此外,跨文化交际恐惧水平较低的学习者,其跨文化敏感性更强,两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出国留学语境下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与长期出国留学语境有所不同,而语言熟练程度对它的影响亦值得进一步关注。

关系代词取舍的共现词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的对比研究100-108

摘要:本研究聚焦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本族语者所用关系代词取舍的使用特征。通过基于语料库的共现词分析发现:1)在具体词语层面,关系代词取舍受到先行词和从句主语的制约,并非随机选择;2)关系代词取舍是一种近义句法构式;3)中国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的关系代词取舍存在相似的认知加工机制,但是中国英语学习者面临更大的认知加工负载。不同于儿童语言习得所采取的自下而上、基于语言范例的概率性归纳路径,中国英语学习者分别采取概率性归纳和直接使用语法规则两种方式加工低/高认知加106工负载关系从句。二者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在本质上源自其对关系代词取舍构式的认知加工负载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关系代词取舍中采取的保守策略源自其获得的自然语言输入过少。

英汉心理动词短语心理表征对比研究——来自直线性序列式语法判断范式的证据109-119

摘要:本研究运用直线性序列式在线语法判断范式,从表征方式、词频效应和相互作用三方面考察中国英语学习者英汉心理动词短语的心理表征。研究主要发现:1)英、汉心理动词短语总体上均呈整体表征,但具体来看,英语短语夹杂一定程度的混合表征,汉语短语则表现为纯粹的整体表征;2)词频对中国学习者英语心理动词短语表征产生显著影响,但对汉语心理动词短语的表征则无显著影响;3)英、汉心理动词短语在中国英语学习者大脑内部的两种不同表征显著相关,汉语作为母语在加工过程中速度显著较快,占据相对优势。本研究说明,英汉心理动词短语的心理表征特点不同,其影响因素可能与词频及语言优势有关。

外语与外语教学杂志文学与批评研究
维·苏·奈保尔的第三世界观与普世文明论辨析120-129

摘要:作为一位被英国文学价值标准和西方价值观念同化的作家,维·苏·奈保尔的第三世界观和普世文明论广受争议。基于其有关前殖民地国家、第三世界的作品和1990年的“普世文明”演说,本文主要对其上述具有争议性的两个问题进行了辨析。研究认为,英国早期的殖民统治对其走出特立尼达并进而在“文明的中心”实现自身作家梦的助力作用是促使奈保尔贬低其他非西方文化和文明并进而推崇以当代英国文明为基础的普世文明的主要原因。独立的观察视角和作家的使命感使得奈保尔说出了那些看似“政治上不正确”的话语;而随着阅历的累积和思考的深入,奈保尔有关第三世界、黑非洲和伊斯兰信仰的某些激进观点也处于不断的变化或修正之中。

战争小说写实传统的解构与重构130-137

摘要:写实是战争小说的基本特征,但在不同的文学思潮中,战争小说因受时代的影响,其写实特征发生了重大变化。本文通过对美国战争小说写实特征在不同文学思潮中的演进历程进行比较,尤其对后现代小说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与先前的战争小说写实特征进行对比,旨在考察后现代战争小说对现实主义战争小说中的“伟大”与“崇高”写实传统的解构。研究结果表明,海勒的战争小说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征,以语言转向导致的话语游戏为主要手段,建构起后现代战争小说的写实策略。本文认为,海勒开创的战争小说写实策略为大众文学语境下战争小说的经典化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的结合138-145

摘要:本文运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分析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贵妇画像》中的现实主义特征及现代主义元素。研究发现,在这部作品中,詹姆斯对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进行了大胆创新,他运用叙事方式空间化、全知视角到第三人称内视角的转换以及象征主义等创作手法,使小说中所描述的现实世界通过人物、空间以及意象得到充分体现,使这部早期作品呈现出明显的现代性,体现了他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融合的写作手法。

ABSTRACTS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