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 11-1251/G4 国内刊号
  • 1000-0429 国际刊号
  • 1.7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与研究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7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与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研究、外语教育、简讯、新时代专栏: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书刊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语言研究
常规推理与“格赖斯循环”的消解163-170

摘要:“格赖斯循环”的症结在于“明说的”与“隐含的”区分得太绝对。含意本体论认为,含意性是话语的基本特征,话语“明说的”显性表述通常都不完备,有待它所蕴含的隐性表述加以补足或阐释;补足或阐释依赖的是常规关系和常规推理。从比较抽象的层次来说,常规关系可表现为两事物间的两种基本关系:[相邻关系±]和[相似关系±]。话语提到的有相邻/相似关系的事物分别倾向于被识解为一个整体,一关系体的存在总是内在地蕴含着另一关系体的存在,从而有可能将不完备的表述连成一个可以连通、解释和预测的网络。根据这样的原理可以建立起含意的常规推理模型。这样来看待话语和含意,格赖斯的推导循环就可被消解。从常规推理角度研究“格赖斯循环”的消解,有可能对语言运用是如何达成理解这一问题获得更多认识。

《易经》与认知语言学:语言体验观比较——四论语言的体验性171-177

摘要: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观点是:人类的范畴、概念以及语言是基于身体经验形成的,遵循着“现实-认知-语言”的认知程序。我们发现,在我国古老的文化典籍《易经》中早就阐述和运用了这一观点,如书中所用的最基本象似符和最重要的概念“象”,都是来自对身体和自然现象的观察,它不仅产生了意义和文字,还是文明之始源。本文拟区分出广义的象(象0)和狭义的象(象2),基于后者,《易经》所阐述的认知程序可总结为“现实-象2-文字+人类活动”。本文尝试将其与西方认知语言学的语言体验观作一比较。

英语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178-183

摘要:拼缀构词是语义合成和语码截略的有机结合,兼具合成构词和截略构词的特点,是当代英语最具典型意义的构词方法。研究表明,拼缀构词的认知机制可归结为不同心理空间的概念融合。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融合理论不仅能够较好地解释拼缀词的意义构建过程,而且揭示出当代英语中大量涌现的类比词从认知机制上看其实也是拼缀构词的产物,显示出很强的解释力。

论Such的词性归属184-188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传统语法在界定such词性上存在的缺陷,继而分析Altenberg等人关于such的“二元论”观点的不足,最后聚焦于Huddleston &Pullum关于such的“一元论”,但发现他们只给出了个别解释,未作充分论证,难以获得普遍认同。本文旨在用足够的实例佐证其“一元论”,即such作为形容词的合理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简讯
第三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评审工作结束188-188

摘要:为推动全国各院校开展外语教学科研活动,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2005年底启动第三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面向全国进行课题招标。课题范围涵盖课堂教学研究、教材研究、学习者学习能力研究、英语能力等级标准与测试模式研究、语料库研究、双语词典研编等多个领域。该中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等重要项目的子课题也同时招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提供此批项目基金50万元,并协助项目的实施。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外语教育
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词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189-195

摘要:本研究采用英语专业学生四年的口语跟踪语料,用流利性、词汇多样性与词频广度三个指标分析口语词汇的使用,并与美国大学生的语料进行比较,旨在揭示其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学习者语料源于2001年入学的56名英语专业学生,他们每年在语言实验室里完成一篇议论文文体的口头作文。本族语语料源于15名美国大学生,其口头作文的要求同于中国大学生。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者总体样本在流利性、词汇多样性和词频广度上的发展呈上升趋势,与本族语大学生的表现形成连续体。4年级学生在流利性和词汇多样性方面显著低于本族语大学生,但在词频广度上的差别与本族语大学生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2~3年级是三个指标变化的最佳时段。三个指标起点不同的组别,进步轨迹不完全相同。低起点组进步显著大于中起点组,中起点组稍快于高起点组。

中国学生对英语习语的理解:习语类型与二语水平的作用196-201

摘要:本文以习语的概念基础/文化内涵和语言表达方式两个因素为基础,分别建立跨概念和跨文化的英汉习语对比分类框架,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分别调查了我国英语专业中级和高级学生对包含隐喻和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理解。结果显示:习语类型对理解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外语水平的影响则不一贯,不明显。本文的结论是:二语习语理解实质上是概念或文化迁移的过程,但由于我国外语课堂环境不利于二语语言形式与其相关的概念体系和文化内涵之间关系的建立,学习者通常只能靠与母语相关的概念体系和文化内涵的迁移来理解二语习语,导致理解成功率低下。

中国英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研究202-207

摘要:本文从广度知识和深度知识两个维度入手,分析英语专业一至四年级157名学生在一学期内所写的英语作文,研究其产出性词汇发展过程。结果发现,广度知识与英语水平关系密切,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深度知识的发展与英语水平关联紧密,各类词汇知识呈现非同步发展的趋势;广度知识的发展大体与深度知识的增长相伴。本文还建立了二语学习者产出性词汇发展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翻译研究
隐义显译与显义隐译及其认知解释208-215

摘要:由语言符号导引的意义称为显义,隐藏于语言符号之下的意义称为隐义。不同语言中最义和隐义的分布既有共性,也有特性,翻译中需根据语言特性来选择显译和隐译。本文讨论隐义显译与硅义隐译以符号还是以意义为参照点的问题,并运用框架理论探索显义和隐义的认知理据以及显译和隐译的策略。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简讯
2006年暑期全国英语口笔译教学与实践高级研讨班215-215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翻译研究
网络与文学翻译批评216-220

摘要:在网络时代,读者借助网络提供的特别空间,在某种意义上为自己赢得了文学翻译批评的话语权。文章着重探讨文学翻译的网络批评的特点、意义和存在的问题,认为网络批评的广泛性、自发性和尖锐性为文学翻译批评开拓了新的空间。作者进而讨论了批评主体地位和有效性等问题。

汉日平行语料库与翻译研究221-226

摘要:本文从汉日平行语料库探讨翻译问题,主要讨论以下四点:1.汉日平行语料库的内容和功能;2.双语对译语料的对应模式及特征;3.在翻译研究方面的应用;4.多语平行语料库的研制设想。

本刊通告226-226

倾听吾师心声227-230

摘要:李赋宁先生晚年诸病缠身,不堪折磨,思念故友,悲情戚戚,从此寡言少谈,有时闭门谢客。众弟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苦于无策。直到先生的遗著《学习英语与从事英语工作的人生历程》(以下简作《人生历程》)于2005年4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们恍然大悟,原来那几年先生在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试想先生时已八十多岁高龄,以颤巍的双手沿用爬格子的旧法,一个字、一个字地硬是把那已经逝去的岁月重新呈现出来,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简讯
第6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30-230

外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书刊评介
《词汇触发:有关词汇和语言的新理论》评介231-233

摘要:Chomsky的生成语法关注内部语言,Halliday的理论却重视外部语言。这种各司其职,面对不同研究对象的语言理论怎样能够对话?Hoey从词语搭配与词汇触发的角度,将心理与语篇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Chomsky与Halliday这两岸看似无桥却有桥。

认知语法的新发展——Taylor《认知语法》介绍234-236

摘要:认知语言学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成为一个独立学科以来,已走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其间,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1987,1991)的出版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提出了认知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为认知语言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认知语言学取得了巨大发展,其研究对象已扩展到语义、句法、语篇、图式、思维、体验性等方面。Taylor新近出版的《认知语法》以介绍性教科书为定位,对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基础》和近年的认知语言学有关研究作了全面总结,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翻译普遍规律是否存在?》评介237-239

摘要:描写翻译研究(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下称DTS)有两个重要的研究内容:一为翻译规范(translation norms),二为翻译普遍规律(translation universals)。前者指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翻译活动呈现的规律性的特点,而后者则指蕴藏于一切翻译活动之中的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