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之新探1-7

摘要:语言中同时存在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两种关系。本文对两者的来源和相互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梳理出如下看法:层级结构由句法的核心操作—合并—所生成,构成句法规则和语义诠释的基础,是成分间的基本关系;线性顺序则是为了满足发音—听觉系统的需要而出现,属于语言外化机制的一部分,因此其地位相对次要。层级结构在句法中生成,线性顺序则属于形态范畴。通常情形下,两者有映现关系,即层级结构派生线性顺序,亦即层级高的成分在底层结构中居于层级低的成分之前。然而,这种映现并不完美,也不完备。不完美是因为形态操作往往会改造句法计算的结果,导致层级结构和线性顺序的不匹配。不完备则是因为句法并不总能生成不对称成分统治关系,因此也就无法安排线性顺序。因此,当成分在层级上平等时,语序由非句法因素决定,主要是广义上的认知因素,也可能是交际或修辞方面的因素。

汉语可逆句的作格分析视角8-13

摘要:可逆句中两个占据主语和宾语语法位置的成分,可以互换位置而逻辑真值不变,表面看是主宾语法位置上的成分易位,实际上仅仅是“小句核心”整体在句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根据作格分析理论,介质和过程形成的“小句核心”构成一个最基本的语义场,可以不依靠成分独立实现为小句,因此无论介质在前还在后,与过程的关系都不会被语言使用者误解。可逆句的a式可分为两类:“成分—过程—介质”类和“介质—过程—成分”类,小句核心的整体移动导致受事介质居前或施事介质居后,形成b式。可逆句的允准和限制要遵守的6个假设原则,可以统一解释先前研究中不好解决的问题。

我国对外贸易中语言障碍度测量及影响:引力模型分析14-18

摘要: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企业“走出去”,跨语言文化沟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与各国贸易往来存在的语言障碍成为贸易壁垒与贸易成本增加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本文通过采用《世界语言地图》(WALS)提供的语言特征指标为理论框架,从语言障碍的角度,测量与我国已签订自贸协定的19个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语言障碍度,并运用引力模型对我国与19国的贸易进出口流量进行考察。本文的发现对研究自贸区贸易便利化和汉语言文化对外传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一般会话含义解读模式的鼠标跟踪实验研究19-25

摘要:关于一般会话含义的解读,学界主要有默认推理与语境推理两种经典模式。前者认为,其解读不依赖语境自动获得;后者则认为,其解读在给定的语境中,需要付出一定的认知努力。本研究采用鼠标轨迹追踪范式,通过真值判断任务,在偏离一般会话含义的非合作语境下,对话语的真值条件进行检测,主要检测被试对话语真值的判断频率、加工时间和手部运动轨迹。结果显示,一般会话含义具有不确定性,而且其类型不同,在判断频率、速度及难度上有区别。因此两种经典模式均无法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而更具有包容性的满足制约条件模式更具有解释力。

国外语法化研究趋势探究:来自知识图谱的动态计量26-31

摘要:本研究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和文献计量学工具CiteSpaceⅡ对1986—2015年SSCI和A&HCI数据库语法化研究的共被引期刊、高被引文献以及高频关键词等内容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以期全面客观展示国外语法化研究趋势与动态。研究发现30年来国外语法化研究历经现象描写、机制解读、反思质疑三个阶段,形成语料库支撑下的跨语言对比分析、机制演变解读以及界面研究等热点和前沿话题。

隐喻和转喻对语法的影响32-38

摘要:隐喻和转喻作为思维方式不仅影响语言的语法(这里指形态句法)形式,也影响语言的语法结构。本文试从跨语言视角证实这一假设,以了解语法结构的认知理据。首先,文章用两个案例分析说明隐喻对语言词汇语法的影响;然后用另外两个案例分析说明转喻在不同语言中使用的程度不尽相同。极端情况是,在一种语言中转喻使用具有高能产性,而在另一种语言中转喻使用则完全受到阻止。最后,文章强调隐喻和转喻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具有较高的语言类型学意义。

《外语教学》再次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38-38

摘要:2017年11月22日—23日第三届“中国学术期刊未来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全国期刊界的27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上了由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的《2017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引证年报》。《外语教学》再次入选“2017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网络语言视域下的网络文化安全研究39-43

摘要:语言安全维系着民族的存在和国家的安全。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反映出某个历史空间的民族情绪与社会心理,客观而现实地塑造着语言使用者及其社会现实。网络化背景下加强网络语言监测与网络文化安全治理,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的理论体系乃是语言与文化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除了从技术上保障网络文化安全之外,文化“引进来”和文化“走出去”是网络文化安全治理的深度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构想建设中国网络话语体系。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外语教育属于什么学科?——外语教育学构建的必要性及相关问题探析44-50

摘要:在沟通中国与世界、助推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我国的外语教育应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明确学科定位,加强结构调整,实现自我革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然而,学界对外语教育的学科属性仍不明晰,对其独立学科地位仍然存疑,对相关问题尚缺深入探讨。本文提出,为因应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需求,我们该实施分科统合、专业调整和学科优化,在厘清外语教育研究与应用语言学、教育语言学、外语课程与教学论等学科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其学科归属,构建外语教育学的独立学科地位。

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50-54

摘要: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是我国外语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光荣使命。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和环节的复杂动态系统过程,是一种引领人才培养实践的大学治学理念,引导着多种外语教育实践:调查外语教育现状、摸清外语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激活学生创新动力,更新外语课程体系、设置多元课程体系,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贯穿课堂教学,革新知识学习手段,建设外语“智慧教学”。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理念与实践促进外语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成长和创造的平台。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国学生英语不及物动词在线加工研究55-59

摘要:本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探究中国学生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在线加工。研究发现,中国学生对主谓句中英语不及物动词的在线加工没有显著差异,但对方位倒装句中英语非宾格动词的在线加工难于There-插入句。研究还发现,中国学生对There-插入句和方位倒装句中表存现非宾格动词的在线加工难于表位置变化非宾格动词,对方位倒装句中过程可控制非移动类非作格动词的在线加工难于过程可控制移动类非作格动词和不可控制过程类非作格动词。英语不及物动词语义特征的凸显度及句式推导的复杂度显著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非宾格动词的在线加工,句法特征的复杂度对其没有显著影响。

对《国标》框架下外语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60-64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时期外语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利弊,提出了对当今外语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启示,结合《国标》的指导思想探讨了外语院校课程建设应该支持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对新时期外语院校英语专业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思考,希望对外语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建设有所启发。

跨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估量表的构建与检验65-69

摘要: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高素质外语人才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核心。课程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测量工具的适切性和有效性是课程评估的基础。然而,目前尚未出现普遍认可的针对跨文化英语课程的测量工具。本研究以跨文化教学理论和课程理论框架为基础,结合高校以跨文化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英语课程改革实际和课程特点,初步构建了跨文化大学英语课程评估量表,对量表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FA)、信度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FA)。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和效度,整体信度为0.91。本研究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测评提供了数据基础,也为跨文化英语教学评估提供了自我诊断和课程评估的思路。

外语教学杂志语料库与译者风格研究
蓝诗玲翻译风格库助研究70-76

摘要:英国汉学家蓝诗玲翻译的中国文学作品受到大家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同源多译类比语料库的研究方式,与王际真、杨宪益、及莱尔等其他三位译者的英译本进行对比,考察蓝诗玲英译鲁迅小说的翻译风格。在此基础上,首次尝试用同一译者不同英译的类比语料库研究方法,将蓝氏英译鲁迅作品与其英译朱文的《我爱美元》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其鲁迅作品英译中表现出来的风格。最后,结合中国文学作品在西方社会的接受状况、蓝诗玲的诗学立场、重译影响等,对蓝氏翻译风格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反思77-81

摘要:本文梳理了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的理念源头及其近二十年的发展,提出:译者风格研究从内容上应当是译者的翻译风格研究,既包含译者习惯性下意识语言行为的效果(T-型),也包含译者再现或应对源文本或原作者特定风格的规律性策略(S-型);从方法上不应仅局限于平均词长、平均句长、标准化类—形比等传统形式参数统计,而应当拓宽思路,向语义、语用、社会—文化等参数拓展,借鉴语料库文体学、计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相邻领域的研究方法,拓宽翻译文体或风格研究的范围。在这个意义上,语料库译者风格研究应当采用语料库辅助的研究方法,将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有机结合,使这一研究课题的方法论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文学译介中译者与读者的互动——以昆德拉作品的汉译为例82-86

摘要:文学作品经由翻译开启其后续生命,而读者通过对译作的阅读与阐释参与作品的再创造,译者与读者在文学翻译与传播的过程中建立了不可避免的联系。本文以昆德拉作品的汉译为例,探讨译者与读者的互动关系。读者在昆德拉作品的译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读者的期待与审美需求对翻译造成影响,其对译文的关注形成读者与译者间的多种互动的可能。其中,读者针对昆德拉作品译文的批评对于开拓翻译的可能性、促进对原文的理解起着积极作用,体现出读者与译者之间深刻的互动性的价值。

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的《论语》中本源概念英译策略研究87-91

摘要:在《论语》汉英平行语料库基础上,研究人员以顺应论为理论指导,对辜鸿铭《论语》译本中的本源概念英译策略进行了研究。文章依照戚雨村教授对文化的分类标准,将《论语》中的本源概念分为物质文化类、制度习俗类和精神文化类三种类别。研究发现《论语》中共有1072条本源概念,其中物质文化类(120条)、制度习俗类(516条)、精神文化类(436条),可分别对应文化表层、文化中层和文化内层。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翻译策略是不同的,译者应主动顺应目的语文化表层、中层和内层的不同语境,对不同类别的本源概念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我曾试图建立一个人间乐园——埃兹拉·庞德与文化救赎97-103

摘要:埃兹拉·庞德是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歌的灵魂人物。庞德诗歌革新的出发点不是“美学自主性”或者“诗歌本身”价值问题,而是改造社会,即通过文化干预而达到“美国复兴”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人间乐园”。本文试图从现代性视角,结合庞德的创作实践、理论主张及时代语境,剖析庞德的文化救赎思想,从而揭示庞德致力于文学变革的内在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