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7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专栏: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
国际化视域下的外语学科发展:问题与路径——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建设为例1-6

摘要:在当代,外语学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下降,甚至愈来愈边缘化。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只有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努力实现与国际发展趋势对接,方能实现外语学科的快速发展。自2012年以来,上海交通大学外语学科将国际化战略确定为学科发展的主战略,大力推进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国际化,目前已发展成为以国际化师资队伍、研究性教学体系、跨学科研究体系和产学研结合为主要特征,而且具有较强办学实力和良好办学声誉的学科。

中国外语教育的文化自觉7-11

摘要:语言是外语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生动展示,文化则是外语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内在灵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对其文化的根本规定性认识不清:外语教育中西方文化的覆盖范围与含量远远不足以反映西方文化的全貌,外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则长期处于失语状态。对中西文化及两者间差异与共向的掩抑与遮蔽从深层次、多维度上制约了外语教育的发展。中国外语教育应开启文化自觉的理念,追求对中西方文化及两者间差异与共向的自觉,以人的自觉为根本,以中国文化的演进为实质过程,以中华民族的自我教育为导向,方才能够彰显外语教育的文化功能,开辟外语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外语教学杂志专栏:二语习得神经机制研究
不同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过去时加工机制的ERP研究12-19

摘要:本文试图通过ERP实验探究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是如何习得规则动词及不规则动词过去时的。本实验中根据英语水平将被试分为两组: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实验采用了违反范式,通过在过去时态语境下,将动词原形形式替代过去时形式的方式对句子进行违反,并要求被试对句子的语法可接受性进行判断。就行为数据而言,高水平组比低水平组在准确率和反应时上均有更优的表现。依据ERP数据,就高水平组而言,规则动词过去时违反引发大脑双侧分布的前额负波及后续的P600,不规则动词则仅仅引发了晚期正波;就低水平组而言,规则动词过去时违反引发了从400毫秒启始的晚期正波,而不规则动词则没有产生任何脑电成分。这一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水平的前提下,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规则和不规则动词过去时态的习得均表现出了不同的加工机制。其次,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在处理动词过去时态时表现出来不一样的加工模式,相较于低水平组,高水平组引发了更为丰富的脑电效应,并且伴随着形态句法的自动加工。

英语二语派生词与屈折词加工差异的ERP证据20-26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受试加工英语二语派生词和屈折词诱发的脑电减去其相应的词基诱发的脑电后的差异波,研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加工两类复杂词的差异。脑电数据分析发现两类复杂词主要在N200、P300和N700三个ERP成分上存在着词类主效应,但是不存在词基频率主效应。结合三个ERP成份的功能,讨论了受试加工两类复杂词时的具体差异:二者在词缀加工、表征方式、范畴识别和具体性以及后期加工方面存在着显著的量的差异。据此,我们认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使用了不同的神经机制加工英语二语的派生词和屈折词,词基频率没有影响两类复杂词的加工。

双语语言转换的神经机制27-32

摘要:双语者经常需要从所掌握的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这种现象被称为语言转换。伴随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者除了系统地探讨双语语言转换的认知机制外,对双语语言转换的神经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语言转换是一种复杂并且高级的认知活动,需要依赖基本的认知能力,如认知控制。基于此,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双语语言转换与一般认知控制在神经机制上的差异。语言加工一般包括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两个过程,研究者重点对语言理解和语言产生中双语语言转换的神经机制进行了探讨。语言转换作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研究者还从大脑可塑性的角度探讨了语言转换经验对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产生的影响。未来的双语语言转换研究还要注意结合多种方法、使用更丰富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探讨语言转换的神经机制,另外,还要注意结合多门应用学科拓宽语言转换神经机制研究的应用价值,把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33-38

摘要:“不可推导性”作为构式的判别标准早就受到了质疑,它作为刘文“修辞构式”的判别标尺仍存在问题。首先对传统的“不可推导性”和“语法构式”这两个术语分别作一概览,认为语言中所有的构式都是构式化的结果,都是“语法构式”。“修辞构式”可定义为“语言使用的修辞格表达式,以及可推导性不强的有标记语言表达式”,包括纯粹修辞的构式、半修辞和非修辞的构式,和无标记构式(即“语法构式”)一起构成构式语法研究的统一体、连续体。认为“不可推导性”不能成为“修辞构式”判别标尺的因素,一是因为刘文对“语法构式”界定的不明确性,二是因为这种“不可推导性”的“可推翻性”,即通过一定的语用推理,这种“不可推导性”就蜕变为反面即“可推导性”。认知语言学、修辞学和语用学可以以构式研究为契机,有合有分,互补互利。

多模态小说中的图文关系及意义建构研究39-43

摘要:英国作家马克·哈登的小说《深夜小狗神秘事件》自2003年出版时起便从众多关注自闭症人群的作品中脱颖而出。小说中使用的59幅图像、图表等非文字模态在协同文字符号共同传递语篇意义的过程中可谓功不可没,然而这在以往的研究中鲜有提及和论述。笔者采用包含“地位”与“逻辑—语义”两个子系统的图文关系系统,结合基于语篇对读者图式的影响将语篇进行的分类,对哈登的这一多模态文学作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尝试探究图像与文字在作品中的配置关系及其表达作用。结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字与非文字模态间的互动刷新读者的语言图式,进而保持、强化、更新读者有关自闭症群体的世界图式,使作品的多模态形式和社会功能完美地结合,从而以文学形式表达了对社会的悲悯情怀,可谓匠心独具。

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研究综览44-49

摘要:莫斯科—塔尔图符号学派代表着俄罗斯符号学研究的最高成就,为俄罗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赢得了广泛声誉。该学派的形成是基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学理基础,具有鲜明的研究特色和学术主张,产生了洛特曼、乌斯宾斯基、伊万诺夫、托波罗夫等世界级的符号学大家。这一学派的学术活动和学术成就乃至最后的衰落都是值得学术界进一步挖掘的符号学现象和研究课题。

汉语“V在+LP”构式的论元识解功能50-54

摘要:“V在+LP”构式包含5个子构式,它们表达的意义均与处所有关。“V在+LP”构式作为一个论元结构构式,与汉语中其他可对相同场景进行编码的结构相比,其独特性在于它可将场景中的处所角色识解为句法上的核心论元,并成为语义表达的焦点,而不管该角色是否为事件的参与者角色。处所角色在不同动词所描绘的场景中的作用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不同的动词进入“V在+LP”结构后,整个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从而导致了“V在+LP”构式的多义性。

中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话语引用特征研究55-59

摘要:本文以2015年“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总决赛阶段的124篇有备英语演讲为语料,探讨二语英语演讲中话语引用的特征。研究发现:1)超过半数的演讲者实施了话语引用,所引源主要为以现当代外国名人;2)引用主要分布在篇中和篇末,以支撑论据和凸显主题目的为主,功能的有效性较高;3)引用方式以明源引用为主,但不表明出处的隐源引用约占四分之一。本文还分析了演讲者话语引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为英语演讲教学提供了有意义的启示。

不对称性视阈下的英汉极性反义词标记性比较研究60-64

摘要:语言的不对称性即标记现象体现在语言各个层面,本文通过对英汉极性反义形容词涵盖的计量反义词、评价极性词和非评价极性词的标记特征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量度高的计量反义词通常是无标记的,量度低的则是有标记的;带褒扬色彩的评价极性词是无标记的,带贬抑色彩的则往往是有标记的;非评价极性词标记现象趋于动态多变。所以,英汉极性反义词标记规律及表现形式大体一致,彰显人类崇尚乐观向上的认知心理共性。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模式研究65-69

摘要:本研究以84名(21个4人小组)非英语专业大二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变化法探讨大学英语课堂小组互动模式。在17周的观察周期内,共收集录音9次,即189组次(每次任务21组被试*3种任务*3次)。研究人员对录音数据进行转写并录入计算机,通过量化互动模式分类模型中的两个维度——平等性和相互性,归纳得出小组互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大学英语课堂的小组互动模式主要有4种:合作型、轮流型、主导/被动型和专家/新手型,且互动模式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

搭配的界定、测量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搭配分析70-74

摘要:从搭配的界定入手,讨论语料库搭配研究的各种测量手段及存在的难题,并探讨和评价中国学习者搭配分析的作用与意义。结论认为,对搭配不同的定义方法,反映了不同学科和领域观察和分析搭配的视角差异,呈现出搭配研究的多元化特征;统计测量及自动处理无法取代研究者的判断和分析,因为意义的产生与谈判并不纯粹遵从逻辑和概率。在外语学习与教学中,如何将搭配融合于语言学习过程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处于固定与自由组合之间的各种变异性搭配使用,是语言使用者及外语学习者体现语言创新能力的主要区域。

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对英语教师的影响75-80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309名英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探讨:1)英语教师如何认识二语习得研究与外语教学实践的关系?2)英语教师认为二语习得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与外语教学实践相关,或对外语教学有用?研究结果表明:多数英语教师认为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可以促进外语教学实践,但是从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知识与外语教学更加相关;多数英语教师表示可以容易的接触到二语习得研究读物,但很少去阅读,因为时间有限,缺乏兴趣,材料难度过大。文章最后就如何缩小二语习得研究理论和外语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提出了建议。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研究
“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的语源和英译问题81-85

摘要:我国外交官方用语“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及其英文翻译在过去的几年在国外引起不少误解和讨论。本文在查询我国权威报刊《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2012)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一用语的语源问题,认为这一用语实为一个外来用语。同时,通过对hurt the feelings这一英文用语的语用分析,本文对这一用语的英译引起误解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其翻译提出了建议。

外壳名词及其翻译对等的语法型式分析86-90

摘要:语法型式指频数显著的、与特定词汇共现的所有词汇和语法结构的短语学形式意义复合体,联结词汇、语法和意义于一体。根据四种典型的外壳名词语法型式,识别了A Brief History of Time英语语料库中idea等十个高频外壳名词,描写了外壳名词语法型式与意义的关联:1)选择一组抽象名词,分为言语类、思想类、品质类和其它类四个意义组;2)在最临近的上下文语境中建构具体的语篇信息,形成一种回指/后指的词汇衔接手段;3)建构物理学知识的学科认识论。基于《时间简史》平行语料库,通过描写典型外壳名词idea后接be that从句、this:、to不定式的三种补足型式和前面出现this的前置型式,分析了外壳名词前置翻译法、后置翻译法、顺序翻译法、固定构式分离法、重构句子结构等翻译方法。语法型式方法为分析外壳名词翻译的意义对等和形式对应提供了语言学动因。

从符号学看翻译91-94

摘要:翻译的动机和意图在于联接两种语言和文化,在此动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变异,如过度阐释或不足阐释导致的语义增生或衰减。语言符号系统作为翻译元语言不但可以执行语言重新编码的中介作用,而且统摄语用因素和文化附加意义,从而最大化地调控阐释的度。从符号过程、符号生长、组合与聚合、编码与解码、符号模式化系统及符号域等角度解读翻译,从而为翻译符号学的理论建构提供借鉴。

道不离器,译论兼备——澳大利亚汉学家杜博妮教授访谈录95-98

摘要:本文记录了对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翻译家杜博妮教授(Bonnie S.Mc Dougall)的专访。在访谈中,杜博妮教授结合自己从事汉英文学翻译工作51年的经历,分享了她对自身翻译实践的看法,以及对汉英文学翻译理论的思考,包括对译者主体性的看法、译者要“信任读者”的观点,以及不同文学体裁的翻译要点,并且强调了中国翻译活动的特殊性。最后,杜博妮教授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