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假拟作格句的句法语义特征与语篇功能1-5

摘要:作格分析主张作格句和非作格句的二元对立,但在作格句与非作格句之间存在假拟作格句。假拟作格句在形式上具有作格句的结构特征,但其主语不是过程的施事者,而是过程的环境成分。因此,假拟作格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可以通过语法隐喻得到解释。就其语篇功能而言,假拟作格句在语篇中倾向于表达遭受义,凸显不幸事件对主语造成的不利影响。假拟作格句在服务于语篇意图的同时使语篇以假拟作格句的主语为话题展开,在语篇中形成同一个话题链,保持语篇的话题连续性。

跨学科视角的语义关系研究5-10

摘要:近些年语义关系研究不再限于语言学范畴的词汇、句子和篇章等方面,已经扩展到具有多学科视角研究特征的跨学科领域,常常与其他学科如计算机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心理学、医学、信息网络、媒体传播等学科加以综合研究。本研究从“语义关系”入手,分析近些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分立项项目和研究成果,认为当前涉及语义关系研究的跨学科方法和资源利用具有跨学科视野的大数据特点,对这些特点加以分析和讨论,有助于今后语义关系的拓展与深入研究。

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意义”11-14

摘要:意义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构建和语法分析中意义重大。语言不仅是意义系统,还是意义发生系统。语义与意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普通语言学,其语言模型以意义为基础,可以从一个或多个意义维度来探讨理论的抽象化。多个意义维度交织构成多维的意义空间通过矩阵呈现,矩阵为探明特定系统的意义地址提供了重要视角。

基于语料库的多模态语类研究——以期刊封面语类为例15-20

摘要:本文通过使用语料库软件UAM Image Tool 2.0建立了期刊封面语类的多模态语料库,并进行标注和统计分析,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研究框架之下,对期刊封面这一多模态语类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描述。在语类结构潜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语类结构原型这一概念,并且勾画出期刊封面语类的结构原型,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类分析方法,使之适用于由图文组成的静态多模态语类的描写。文章进一步对比了学术期刊封面和大众期刊封面的语类特征差异,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生产和消费过程对多模态语类特征的制约作用。

基于事件结构的英语意动构式研究20-24

摘要:本文首先对英语意动构式的定义和构式意义做了解读,然后重点探讨了英语动词的事件结构特征对意动构式成活的影响。研究发现,英语意动构式的成活,除了其事件结构中本身须含有“接触”和“运动”两个子事件外,动词往往还须具备可以方便地通过“接触”预测“运动”或者通过“运动”预测“接触”的特点。此外,研究还发现,蕴含两个以上子事件的英语动词一般不能进入该构式,主要原因是,此时意动构式的触发词at在行使对子事件的否定功能时,容易违背语言使用中的经济原则。

小句复合配列关系的人际类型划分25-29

摘要:文章尝试从功能途径出发,基于Halliday的人际意义范畴和Verstraete的小句复合的人际语法类型学范式,探讨汉语小句复合时并列与主从配列关系的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证明,小句所承载的人际意义的多少决定汉语小句间配列关系选择。

基于双语辞书实用性的新词新义处理——以《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为例30-33

摘要:本文从辞书的实用性出发,以笔者参与修订的大型汉英辞书《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为例,探讨双语辞书中新词新义的微观处理问题。文章认为,新词条目编排应便于检索、义项分立应突出新义、新词的配例应凸显条目的典型搭配和不同译法、配套新词的收录应具有系统性、新词释义应采用对应词译法。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
语言意识形态下的中国语言战略选择研究34-37

摘要:作为隐性的语言政策,语言意识形态是人们的语言观及其对待语言变体或其他语言的态度。语言意识形态决定一个国家语言政策的制定。本文以英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例,在梳理语言意识形态理论基础上,追溯语言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探讨语言意识形态支配下的国家利益为导向的语言战略及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规划的战略选择问题。

南亚国家语言政策与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研究38-41

摘要: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外语教育规划应考虑他国的语言政策、外语语种的语言等级和国际语言秩序、本国的国家战略等因素。南亚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区域,南亚国家复杂的语言状况和语言政策有其特定的历史和社会原因。我国面向南亚的外语教育规划应基于南亚区域的语言等级和语言秩序,进行南亚语言教育的语种规划、功能规划和布局规划,不仅要确定优先发展的关键语种,还要做好相关稀缺语种人才资源的战略储备。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42-47

摘要:我国外语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缺少以需求分析为导向的外语教育战略科学规划,其表象就是全民学英语以及“一刀切”的教学要求引发的诸多不正常现象。为此,我国的外语教育战略规划必须进行改革和重新定位,外语教育在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同时,必须做好需求分析,包括个人需求、社会需求和学科需求,在此基础上推行分层次多样化的多元化外语教育模式。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从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发展需求以及兼顾学校办学定位等角度,就大学英语实施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翻译测试的学科定位再探讨48-51

摘要:本文追根溯源,从翻译测试的基本特征出发,探讨翻译测试和语言测试、心理测试之间的关系,重新界定翻译测试的定位,并尝试分析翻译测试的基本研究框架。笔者认为,翻译测试与语言测试不同;翻译测试属于心理测试的下属学科;由于其同时涉及到翻译学和测试学等多门学科,翻译测试的具体研究范围、研究定位和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

中国理工科博士生学术英语写作模糊限制语研究52-56

摘要:本研究考察了元话语语言互动资源之一的模糊限制语在中国理工科博士生学术写作中的使用特征。研究通过与国际期刊学者论文语料的对比,发现理工科博士生同期刊论文作者相比,在使用模糊限制语的类型及词汇选择上均有差异;就学科而言,理科博士生比工科博士生在使用模糊限制语方面存在更大的问题与困难。本研究同时为英语作为外语的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提供启示及借鉴作用。

大学生对学术写作中抄袭行为的判别能力和态度57-61

摘要:通过让学生判断四种文献引用方式是否属抄袭行为,探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学术写作中的抄袭行为的判别能力;并通过他们的评价考察他们对抄袭行为的态度。研究发现:1)大学生对明显抄袭行为和规范文献借用方式判断能力很强(正确率分别是98%和87%),但对两种较为隐蔽的抄袭行为判断能力较差(正确率仅为9%和44%);2)对能够识别出来的抄袭行为大多持负面态度;3)对文献引用的重要性不太明确,有的甚至误认为引用在任何情况下是不可取的。研究结果表明急需对大学生进行文献引用的指导。

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62-65

摘要:医学英语属于ESP的研究范畴。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是医学院校所普遍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多年医学英语教学实践及其成效的凝练和总结,旨在构建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医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期切实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效率和医学生医学英语的应用能力。多年的医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表明,该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良好,希望对其他专业的ESP教学有一定启发。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英国曼布克文学奖文化生产的历史演变研究66-70

摘要:从引导文学潮流、刺激英国文学市场消费到推动英语文学在全球流通,英国曼布克文学奖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演变过程。该奖确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生产机制,通过提携新人新作、积极与媒体合作以吸引公众参与的模式,广泛利用文化资源,不但实现了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生产与增殖目标,而且成为英国试图保持其在英语文学世界中心地位不可缺少的力量。文章通过对比和分析在不同历史阶段曼布克奖文化生产的发展及演变成因,揭示其文化生产模式和生产机制的逐步形成,旨在对以该奖为代表的当代文化生产的性质、规律和发展趋势有所把握,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从《俄狄浦斯王》看理性与命运的冲突——以俄狄浦斯能否自救为视角71-74

摘要:学界对《俄狄浦斯王》的研究,往往从命运观、过失论、恋母情节等角度来分析悲剧形成的原因,集中讨论俄狄浦斯在道德或法律上是否有罪的问题,但对于俄狄浦斯是否有罪的问题仅从道德或法律层面是说不清的。基于赫西俄德的“五代史神话”理论,将俄狄浦斯放到他所处的英雄时代这个特殊的人类发展阶段上,把他看成是从英雄时代过渡到黑铁时代人类自然哲学家的化身,从“成人”和“称义”不可公度性的角度分析俄狄浦斯悲剧形成的真正原因,揭示理性与命运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俄狄浦斯仅凭理性不能自救。

论帕克斯戏剧《强者/弱者》中的陌生化75-78

摘要:2002年,苏珊·洛里·帕克斯凭借《强者/弱者》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其新颖独特的实验性戏剧手法成为评论界关注的焦点。她是历史上首次获此殊荣的黑人女性戏剧家,也成为继奥古斯都·威尔逊之后新世纪里美国非裔戏剧的领军人物。本文以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为依据,探讨帕克斯戏剧《强者/弱者》中如何借助独具匠心的陌生化手法,展示出当代美国非裔族群的真实生活状态,促使观众在直面其生存窘境的同时去思考摆脱这种窘境的方法和出路。

后现代视野下的迷宫——论米歇尔·韦勒别克《基本粒子》的叙事策略79-82

摘要: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米歇尔·韦勒别克于1998年出版的小说《基本粒子》无论在叙事结构还是在叙事风格上都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性。作者通过追叙、分叙、预叙等非传统线性叙事方式建构起小说庞大多重的叙事网络。在叙事风格上,小说多种叙事话语的杂糅,对其他文本的影射及其反身指涉凸显了文本的多元开放性,而其叙事主体及主题的含混则意寓着后现代语境下韦氏写作的不确定性。正是凭借其独特的叙事策略,小说全面深刻地诠释了当代西方存在的种种社会问题,并展现了后现代社会背景下中产阶级的生活及其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