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10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元话语的评价赋值功能1-5

摘要:现有研究表明,元话语与评价资源联系密切。本文认为,元话语本身虽然不具有显性的评价功能,但是它和具有评价色彩的语言资源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语篇属性。本文旨在考察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分布及其与正值和负值语言资源之间的配置特征。通过建立小型语料库,我们分析学术书评中元话语资源与正值评价和负值评价资源之间的配置关系,并描述作者如何使用元话语实现与读者恰当的社会互动。分析表明,元话语具有评价赋值的功能。分析同时说明。元话语是一种重要的分析书面语篇的方法。

从“意义用法论”到“基于用法的模型”6-9

摘要:维特根斯坦“意义用法论”的历史价值不仅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开创了日常语言学派,且还为其后的语言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认知语言学(包括构式语法)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进路,一反索绪尔和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思路,力主从人本性角度研究语言,在“现实-认知-语言”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提出了“基于用法的模型”。本文从七个方面详述了该模型的主要内容,认为语言研究当循“归纳兼演绎”,以能更好地论证语言现象。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10-13

摘要: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原理是对亚里士多德“经典范畴理论”的突破,是构建认知语言学“原型范畴理论”的基础。本文以该理论为依据,分析和探讨委婉语和禁忌语的范畴化过程以及委婉语的生成,旨在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了解语言运用的实践性、多样性及规律性。

功能文体学研究14-19

摘要:国内对功能文体学的介绍和评述多以M.A.K.Halliday本人的研究为基础,很少提及该理论体系的另外一个构建者R.Hasan的理论模式以及功能文体学在新时期的发展。本文在首先对功能文体学的产生背景、理论框架和后期发展等方面进行介绍,然后时功能文体学在中国的发展进行综述,最后对功能文体学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宾语隐形的预设机制与认知识解20-23

摘要:宾语隐形的认知研究,目前在学术界还不多见。其实,根据我们的观察,我们发现这里牵涉到语用预设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宾语可以隐形可以理解,实际上是一个预设问题。语用预设是此类句法结构生成与理解的重要的机制之一。本文发现:1)动词本身的预设意义导致句法结构的无宾自足性;2)宾语预设意义的隐含导致宾语丧失指称意义;3)构式整体预设意义的制约作用导致宾语隐形结构的高度固化。动词宾语的隐形涉及到语义、句法、功能等各个不同的方面,只有从整体的途径考察,做出的解释才可能更加令人信服。

会话冲突中元语用话语的语言表征及语用功能分析24-28

摘要:元语用话语反映语言使用者对交际信息、交际过程及行为的自我管理和调节意识,会话冲突中的元语用话语在语言表征和语用功能上具有独特特征。基于语料,本文概括会话冲突中元语用话语的主要表征类型,并分析其加剧冲突程度的语用功能;研究发现元语用话语可加剧冲突,是因为它们搭建交际互动框架促使交际者有效坚持、加强自己的和/或者反对、抨击对方的观点、态度等,结果造成交际双方的对抗性升级,从而加剧冲突程度。

复合式论文标题之争:评述与启示29-32

摘要:本文对西方科学学术界和出版界围绕复合式论文标题展开的争论做了简要述评,结合近年来语言学领域对论文标题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这场争论背后所隐含的跨学科和跨语类问题,并对我国学者的英文标题撰写、汉语论文标题的翻译和科技期刊对标题写作的政策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对我国期刊中的论文标题使用有所借鉴。

社会科学论文中人际意义分析模式探索33-37

摘要:本文探索建立社科论文的人际意义分析模式。文章首先阐述了不同理论视角对分析模式所作的贡献,归纳出模式基本框架:两个分析层次(微观和宏观分析层次)和四个语义成分:互动、评价、说服和多声。然后,结合社科论文所涉及的人际要素,推导出实现人际意义的典型手段。该模式为具体体裁的人际意义分析提供了借鉴。

《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双双获奖37-37

摘要:本刊讯为了表彰先进,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办刊质量,促进陕西省高校社科学报事业的发展,省新闻出版局、省高等学校学报研究会于2010年6月上旬至7月初开展了省社科学报评优活动。此次评优活动设立“学报奖”和“特色栏目奖”两类奖项。其中,“学报奖”包括:“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陕西省重点社科学报”和“陕西省优秀社科学报”三个档次。

言语适应理论与身份研究述评38-41

摘要:社会语言学从不同视角对身份以及语言与身份之间的关系加以研究。言语适应理论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较为动态,说话人通过言语趋同、言语趋异和语言维持等交际策略来构建自己新的身份或维持已有的身份,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决定了其言语交际策略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语言和身份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语言不仅反映出说话人的身份,而且是塑造身份的重要元素;说话人身份的选择则决定了其语码的选择。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47-50

摘要:我国大学ESP教学长期来定位在由专业教师开设的专业英语上。但由于受教师英语能力或专业知识的制约以及受基础英语打压和双语课程挤压,专业英语教学效率低下,乃至ESP发展逐渐边缘化。鉴于近几年我国高校双语课程尤其是全英语课程的崛起,以及学生希望有一门衔接性课程的呼吁,我们认为我国的大学ESP教学应定位在学术英语上,着力培养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交流能力。这一定位的意义在于不仅能满足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而且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师转型乃至整个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话语指向性听力教学与训练模式探索51-54

摘要:听力理解的过程就是对话语意义的认知过程。话语指向性听力教学模式主张在听力教学过程中以话语为本位,以话语理解策略为导向,让学生能够主动激活已有的知识,通过对输入的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以获取准确的话语意义,最终形成良好的听力策略。

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征文通知54-54

摘要:由中国语用学研究会主办、山西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语用学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年会将于2011年7月21—24日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主题为“语用学的跨学科研究”,议题包括:1)语用理论模式的建构与应用;2)语境的理论与模式;3)会话分析理论与实践;4)语用语法研究;5)语用习得与中介语研究;6)语言教学的语用研究;7)认知语用学;8)实验语用学;9)社会心理语用学;10)法律语用学;11)翻译语用学;12)语用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面研究。

二语写作修改策略的个体差异及其与工作记忆的关系55-59

摘要: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二语写作修改策略的个体差并及其与工作记忆的关系。220名二年级英语专业学生参加了实验。实验一对不同写作水平大学生的修改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与高水平组采用整体修改策略不同,低水平组在修改时倾向于局部策略,其表层和意义修改得分均显著低于高水平组。实验二在限时条件下对不同工作记忆容量个体的修改策略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排除了目的语写作水平因素后,工作记忆对学习者的修改策略仍具有独立的影响,高工作记忆容量组意义修改得分和修改总分均显著高于低工作记忆组。文章最后围绕该研究对二语写作教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培养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60-64

摘要:本文是一项培养大学新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研究。四个实验班采用新的“三维一体”教学模式,四个控制班则沿用传统的以班为固定单位的常规教学模式。实验前两组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处于同一个水平。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验,两组学生不仅在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在考试成绩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这表明“三维一体”教学模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成绩。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65-68

摘要:在影响翻译的众多因素中,译者的主体因素对翻译实践起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对于身兼作家身份的译者而言,他们的创作观必然会深刻影响到他们的翻译实践。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即体现了她的创作观的影响。

《去吧,摩西》:弘扬生态正义的绿色经典69-73

摘要:福克纳的小说《去吧,摩西》蕴涵着作家追求生态正义的价值诉求,体现了作家前瞻的生态理念和生态关怀。在环境危机愈演愈烈的当下来重读这部作品,我们能更深刻地领悟到这部经典作品所蕴涵的生态理念及其张扬生态正义的意义与价值。

民族文学的经典 完美人性的塑造——歌德和席勒笔下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表现74-79

摘要:本文主要以德国文学中人性的探寻这一表现主题为出发点,结合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理想主义的文化背景,简论德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艺术成就成为德意志民族文学经典的文化前提,进而着重探讨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歌德和席勒笔下人文主义理想的表现艺术,并突出他们在塑造完美人性方面的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