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外语教学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61-1023/H 国内刊号
  • 1000-5544 国际刊号
  • 2.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外语教学是西安外国语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外语教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语言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翻译研究、翻译技术研究专栏、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 2008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外语教学杂志专栏:修辞研究的新进路(栏目主持人:徐盛桓)
隐喻为什么可能1-7

摘要:隐喻的发生,依靠隐喻所涉及的两个概念(或称两个认知域和同一个认知域下的两个次认知域)在内涵和外延有传承关系;传承可以归结为若干模式。隐喻表达还涉及对可能世界逻辑的运用。

基于心理模型的隐喻理解8-12

摘要:徐盛桓所倡导的“常规关系分析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人们一种极其普遍的认知过程的反映。由于隐喻现象中同样包含着常规关系整合这种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分析和阐释隐喻的意义建构和推理机制。本文基于对徐盛桓的“常规关系”的理解,探讨其在隐喻的产生和理解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试图在他的“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框架”内,以相邻和相似关系为中介分析隐喻现象,旨在阐释认知隐喻意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常规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邻关系视角下的“夸张”13-17

摘要:“夸张”所扩大或缩小的是事物的数量特征。“夸张”话语运用的认知心理基础是人们通过对事物的相邻关系延伸的把握,从而对被描写事物的某一方面的数量特征产生特殊的感悟。“夸张”话语的生成过程是在交际意向态度制约下所产生的“表达度”范围内对相邻环节作出选择的结果,而“夸张”的理解则是知觉行为所表现出的理解性、恒常性心理特征相互作用的结果;夸张蕴含了有意义的认知内容。

反语新论18-23

摘要:语用学研究反语是围绕着其机理展开的。过去的研究主要有含义论、假装论、回声论等。本文以常规关系理论为框架,提出反语研究的新进路。反语的运用(生成和理解)实质上是人们在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下,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涉及同一个认知域(范畴)下的两个次认知域(范畴)之间的投射,可以被看作隐喻的一个特例。

外语教学杂志语言学与语言研究
休斯诗歌的艺术魅力与语用偏离手法24-28

摘要:兰斯顿·休斯诗歌的艺术魅力源于语用偏离艺术手法的运用。首先,本文对语用偏离理论做了介绍。之后,本文把休斯的诗歌创作手法放在美国少数话语构成的语境中加以剖析,着重探讨了休斯诗歌创新过程中语用偏离所起的作用。

英汉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29-33

摘要:运动事件在语言形式上的表征是近年来句法语义接口研究中的热点之一。本文对英汉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进行了探讨,认为汉语不是典型的附加语框架语言,而是并列式结构语言。

系统功能语法时态系统扩展理论34-37

摘要:本文概述了原系统功能语法时态系统理论在各方面的发展,呈现出扩展后时态系统理论的整个框架。内容涉及时态的概念,时态的种类,时态的基本特征,时态与时间环境成分的关系,时态的语法层次性,时态系统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运作规则,非限定性小句中的相关现象,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动词形式表达的意义,时态的情态用法,以及语篇中的时态。

Kill的语义结构与汉译模式认知研究38-41

摘要: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采用词汇化和图形-背景理论与个案分析的方法,借助相关语料,聚焦考察现代英语动词kill的语义结构及常规汉译模式,旨在探索一条可行的词语翻译教学途径。研究发现,kill有七种常规汉译模式:kill模式、“kill+工具”模式、“kill+方式”模式、“kill+路径”模式、“kill+原因”模式、“kill-致使”模式和混合模式,这些模式是通过改变kill事件结构中原有“图形”及“背景”框架来获得的,源语和目的语中动词的不同词汇化模式与对事件框架的不同“图形”、“背景”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词语的翻译模式。

论模糊语言的文学审美价值之理据42-45

摘要:本文依据接受美学及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概念论证模糊语言的文学审美价值实现之理据,提出在文学欣赏这一特殊的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的美学功能突出显著。文学作品解读时虽然付出的努力不是最小的,我们也可以把它定性为最佳关联,因为模糊语言提供的这种关联能充分发挥读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补充文学审美时“最佳关联不是最小处理努力”这一例外,拓宽了Sperber&Wilson(1995)出的关联原则的内涵。

外语教学杂志外国文学评论
学术竞争与群体关怀:乔伊斯·凯洛·欧茨的“学院小说”主题探究46-49

摘要:在学院小说纷呈的当代美国文坛,欧茨的小说独树一帜。其不凡之处在于她自觉地将作家的敏锐观察、学者的理性思考与女性的独特视角融为一体。虽然欧茨小说呈现的“世俗化”大学里同样涌动着文化的激流以及政治的漩涡,但她的作品没有一味停留在揭露和批判的层面,而是呼吁建构一种基于关怀伦理之上的和谐校园文化。虽然她的小说由于夹杂哥特式的叙事元素而显得神秘和空灵,她的学院人物也时常带有虚无主义的色彩,但在这种后现代表象下隐藏的依旧是她对人性的关怀。不论她的写作手法如何变换,以关怀柔化竞争,以互爱替代冷漠的主题是她学院小说真正的命脉所在。

文学文本的写作与再写作:原著与简写本关系的文体学研究50-54

摘要:文体学和文学翻译研究都很少注意作家同一作品两个“文本”之间微妙的对应关系,因为简写本或译本的“再作者”常被默认为原著作者,简写本或译本也常被默认为等同于原著。本文从“再作者”在语篇过程中的参与者角色出发,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分析和比较了爱伦·坡的《一桶白葡萄酒》之原著与简写本,发现两种文本虽然在命题意义上基本相似,但在功能上有很大差别,属于具有不同文体学价值和文学意义的语篇。

托妮·莫里森笔下的黑人形象55-59

摘要:本文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的整整十年中,从佩科拉母女的消极形象,到毁誉参半的秀拉,再到因文化归位而确立自我的米克曼,莫里森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勤劳、智慧、情感丰富、有个性、有追求、热爱黑人民族但又有着不同程度自卑感和其他一些缺点的黑人群体形象,积极探索了刻画肯定的黑人形象的过程,实现了那个年代黑人审美运动的宗旨。

外语教学杂志外语教学与研究
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冠词的研究60-63

摘要:本研究以《中国大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60个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的口语文本为语料,探讨了英语学习者在口语中的冠词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学生对冠词掌握的总体情况比较好,但内部差异明显;他们在语言交际中的冠词正确率远远高于冠词知识测试中的正确率;三种冠词中,定冠词的正确率最高,不定冠词其次,零冠词最低;口语中常见的冠词错误为漏用the/a(n)和滥用the两种;学生在口语中对冠词错误的自我修正比较少见。

基于网络的英语视听说合作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例析64-67

摘要:本文以英语视听说国家精品课程为实例,研究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视听说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策略,将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引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力求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发展合作精神,达到个性与群体性协同发展。

交际语言测试:理论模式与评估标准68-71

摘要:语言测试的理论模式经历了心理测量-结构主义模式、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模式、交际语言测试模式三个阶段。建立在海姆斯、卡纳尔和斯温、巴克曼等人提出的语言交际能力之上的交际语言测试代表了语言测试的第三个发展阶段。交际语言测试具有真实性、功能性、交互性、情景性、综合性等特点。巴克曼等学者认为交际测试的评价应谊遵循一致性和有用性原则,具体包括信度、结构效度、真实性、交互性、后效作用、可操作性等六个方面。

外语教学杂志翻译理论与实践
关于当前中国翻译批评研究的思考72-76

摘要:翻译批评是一种以文本(包括原文和译文)为主要批评对象的实证性的知性审美认知活动,是翻译学学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翻译批评研究现状的对比分析,本文指出扩大批评理论视域、建构多元互补的批评模式、树立客观科学的翻译批评观念已经成为中国翻译批评研究进步发展的当务之急。

韦努蒂翻译理论在中国的误读77-80

摘要:韦努蒂提倡翻译时用各种偏离主流英语的形式创作一种混杂译语,使读者感受译作的异域性,并进而改变翻译的隐彤地位。异化论始于施莱尔马赫的启发,但理论基础是后结构主义思想。异化超越直译,提倡翻译实验与创新。韦努蒂的异化论常常和国内的异化/归化之争相混淆,二者在术语的渊源和内涵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前者属文化政治理论,后者是翻译方法的讨论。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81-84

摘要:本文指出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和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是学术研究的历史必然。文章从宏观角度梳理了两个转向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流变,研究本质和现状。文章还讨论了两种转向的目的和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文化研究和翻译研究和谐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