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 36-1298/R 国内刊号
  • 1674-1129 国际刊号
  • 1.4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实验与检验医学是江西省医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A 化学文摘(美)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学术期刊。实验与检验医学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实验研究、质量控制、检验与临床、调查报告、病理与检验、输血与检验、综述与讲座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0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稀土污染环境的致突变研究385-387

摘要:目的 研究稀土矿区环境的致突变作用。方法 测定环境的稀土浓度,研究该环境啮齿动物的微核,和该环境井水的蚕豆微核。结果 稀土矿区土壤、蔬菜、空气、井水的稀土浓度大大高于非矿区:稀土矿区大鼠微核率2.12‰,对照区1.0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矿区井水的蚕豆根尖微核13.00‰,非矿区为1.6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稀土环境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的探讨388-389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的变化及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冠心病(CAD)患者40例作为实验组,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0例,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9例.稳定性心绞痛(SAP)20例;选择排除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测定血浆脂联素水平,比较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有无差异。结果 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SAP组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联素与冠脉病变稳定性显著相关,脂联素水平可做为预测病情,诊断冠心病的一个指标。

医院内环境空气细菌监测方法学探讨390-392

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能准确客观地反映空气中细菌数量的空气监测方法。方法 本院实验室20间同等大小的工作间。分别采用营养琼脂沉降法、血琼脂沉降法、营养琼脂空气采样器法及血琼脂空气采样器法对空气进行空气采样培养。结果 4种方法24h和48h培养后每m^3细菌数分别为:营养琼脂沉降法56、128。血琼脂沉降法264、392,营养琼脂空气采样器法155、313,血琼脂空气采样器法710、1083。结论 空气中细菌监测结果与采样方式、培养基及培养时间均显著相关,空气采样器采样、血琼脂培养48h最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空气中细菌数量。应作为医院内空气细菌学监测的常规方法推广应用。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个案报道
二例血涂片检出真菌的报告392-392

摘要:由于临床上真菌的感染不断增多,因此真菌的检出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发现真菌的感染既可以发生在局部.也可以发生在全身,所以临床上可通过直接镜检法、培养法、核酸扩增法、免疫法发现或诊断真菌感染,其中直接镜检法因简单、方便、快捷和行之有效,常被采用。现将我科在2004年通过血液涂片发现的二例真菌感染的病例报告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论著
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型检测393-396

摘要: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的现状及其基因型。方法 收集任一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头孢两丁耐药的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42株.以改良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用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对AmpC酶的基因进行检测。对PCR扩增阳性的样本进行基因测序以确定基因型。结果 42株大肠埃希菌中,经三维试验检测,单纯产ESBLs者18株(42.8%),单纯产质粒AmpC酶者4株(9.5%).同时产质粒AmpC酶与ESBLs者1株(2.3%),5株AmpC酶三维试验阳性菌株,经PCR扩增其中4株扩增到了清晰的条带,1株扩增为阴性,PCR产物经测序分析其基因型均为DHA-1型。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产ESBLs率较高,并己经出现了质粒介导的AmpC酶,其基因型为DHA-1型。

383例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参考值的调查397-398

摘要:目的 调查本地健康成人尿液有形成分生理参考范围。方法 选取我院健康体检成人共383人,采集随机中段尿液定量计数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及上皮细胞(EPC)的数量。实验期间.进行了严格的室内质量控制,保征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 尿有形成分生理参考范围.一次性尿板法:男性和女性RBC分别为0~4.0μl,0~5.2μl,WBC分别为0~8.3μl、0~15,2μl,EPC分别为0.2~80μl,0~18.4μl。AVE-763分析仪:男性和女性RBC分别为0~3.5μl、0.6.2μl.WBC分别为0.8.0μl,0~12.30μl,EPC分别为0~4.0μl、0~17.25μl。尿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检测结果性别之间差异显著。结论 为建立本地区健康人群随机尿液红细胞、白细胞及上皮细胞生物参考范围打下了基础,为尿有形成分检查规范化、标准化推广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骨髓读片会对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价值399-400

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读片会对提高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的价值。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我省医院骨髓检验现状与需求,有针对性地选择少见、罕见、疑难病种及骨髓细胞形态学室间质量评价(EQA)中高误诊率骨髓片,运用多媒体系统和显微镜直接读片的方式进行读片讨论、分析。结果 (1)2002年至今举办四次读片会,其中专题报告18篇、导向性读片17份、高误诊率EQA标本读片21份、疑难标本读片约25份,使参会者拓展视野、更新知识,非常有益于形态学整体水平的提升。(2)骨髓EQA成效显著,诊断完全符合率逐年稳步提高,2002年仅55.2%,读片会后,2003年、2004年、2005年依次上升至76.2%、70.9%、85.8%,P〈0.01,差异具统计学意义,M1等病种的完全符合率均有显著提高。(3)末次读片会问卷调查显示,有96.7%的医院认为骨髓读片会对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有帮助。结论 骨髓读片会配合骨髓EQA,能有效提高骨髓检验质量。

沙雷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性分析401-402

摘要:目的 了解沙雷菌属医院感染现状及耐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3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病人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沙雷菌属的来源部位及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株沙雷菌属主要来自呼吸道(61.7%)、手术部位(15.0%)、泌尿道(10.8%);其中粘质沙雷菌属占65.o%、液化沙雷菌占22.5%、深红沙雷菌占7.5%;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3%、4.2%、5.0%、14.2%,产AmpC酶菌占10.8%(13株),同时产AmpC酶及ESBLs菌占2.5%(3株)。结论 沙雷菌属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以粘质沙雷菌为主;不同感染部位分离的沙雷菌有差异;沙雷菌属以产AmpC酶为主,具有多重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急性肝衰竭患者LPS、TNF-α、IL-2、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403-405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治疗急性肝衰竭(ALF)患者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48例AL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及对照组23例。两组在综合护肝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同时采用ALSS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中LPS、TNF-α、IL-2、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LPS、TNF-α、IL-6、IL-8水平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LPS、TNF-α、IL-6、IL-8水平显著下降,IL-2水平明显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治疗有效率为80.8%,对照组为39.1%,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ALSS能显著降低ALF患者LPS、TNF-α、IL-6、IL-8等炎症介质,观察其水平变化。能较好地了解病情的程度及预后情况,对防止肝衰竭加重及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

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的实验依据406-408

摘要:目的 分析一株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机制。方法 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和产物测序方法确认耐碳青霉烯酶类抗生素的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应用棋盘格局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左旋氧氟沙星的联合抗菌效应,计算FIC指数。结果 三维试验显示该菌株产碳青霉烯酶,经分子生物学确认有blaOXA-23基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MIC值为64μg/ml,左旋氧氟沙星的MIC值为32μg/ml,两者联合使用后其MIC都下降一个梯度,计算得FIC=1。结论 该菌株产OXA-23碳青霉烯酶.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左旋氧氟沙星联合使用后,表现为相加作用。

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409-410

摘要: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与血脂联合评估冠心病危险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75名健康体检者、397名冠脉造影阳性组患者和23名心肌梗死组患者的血脂和hsCRP值进行分析。计算危险系数。并对健康组、冠心病组及两性间的危险系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结果 不同年龄组(除30-39岁和40-49岁组外)血脂、hsCRP和危险系数均有显著差异,冠脉造影阳性患者的危险系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冠脉造影阳性组间危险系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危险系数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无关。健康男女间的危险系数无显著性差异。危险系数评估标准整合了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内因-血浆脂蛋白和外在表现-hsCRP两方面的实验数据。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变化及发生冠心病的实际危险性,消除了冠心病发病危险性评估的性别差异,利于临床的应用。

β溶血链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的检测和分析411-412

摘要:目的 了解β溶血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探讨红霉素对克林霉素诱导耐药的表型和基因型。方法 按CLSI推荐的K—B法测定并判读β溶血链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用D试验检测红霉素诱导β溶血链球菌对克林霉素耐药的表型.并且用PCR方法确定所检测的菌株是否携带的ermB基因和mefA基因。结果49株红霉素耐药的β溶血链球菌结果显示有35株β溶血链球菌只扩增到ermB基因,有9株只扩增到mefA基因,有3株同时扩增到ermB和mefA基因,有2株没有扩增到ermB和或mefA基因;17株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菌株中D试验阳性8株细菌都只扩增到ermB,D试验阴性9株细菌中都只扩增到mefA;红霉素敏感的β溶血链球菌没有扩增到ermB或mefA基因。结论 β溶血链球菌的耐药表型与基因型高度一致,临床上可用PCR方法和D试验检测,D试验检测更为简单方便.临床应该用D试验检测β溶血链球菌的iMLS型耐药。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实验研究
乙肝病毒Pre—S1、S2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413-414

摘要: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Pre-S1、S2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 对115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ELISA法对乙肝五项、Pre—S1、Pre—S2抗原进行了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15例HBV患者血清中的HBsAg、HBeAg、HBcAb患者,Pre—S1抗原阳性率为40.9%.其它均为零;Pre—S2抗原阳性率为78.0%。HBsAg、HBeAg、HBcAb组和HBsAg、HBeAb、HBcAb组Pre—S2与Pre—S1比较,经X^2检验,P〈0.01。而63例HBsAg、HBeAb、HBcAb患者Pre—S2抗原阳性率为19.1%;11例HBsAg、HBcAb患者Pre-S2抗原阳性率为27.3%。②乙肝各项指标与Pre—S1、Pre—S2结果显示HBeAg最高,Pre—S1和Pre—S2分别是41.5%和78.0%:HBeAb检测Pre—S1无1例阳性,而Pre—S2结果12例阳性。阳性率为19.0%,Pre—S1与Pre—S2比较,经X^2检验,P〈0.01,结果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reS1、PreS2抗原与HBV呈不同程度相关性,是病毒感染、复制的指标较HBeAg敏感,是HBV存在和复制较为直接的标志,对HBV检测起重要的补充作用,对临床上判断HBV复制和疾病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Pre—S2诊断乙肝患者对HBV的病毒感染、病毒复制、传染性及对不同临床类型肝炎等均优于其他检测指标。

冷冻复苏后对人胚胎嗜铬细胞活性的影响415-416

摘要: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冷冻复苏后生长情况及其功能稳定性。方法 取5—6月水囊引产人胚胎肾上腺髓质分离嗜铬细胞进行原代培养。经组化及免疫荧光染色法、嗜铬细胞染色证实为嗜铬细胞后冻存于液氮中。两年后复苏观察细胞存活率、贴壁率及生长情况,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 复苏后细胞生长情况良好。存活率〉70%、贴壁率〉50%,传代4次后仍保持其生物特征。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酪氨酸羟化酶表达阳性颗粒。结论 人胚胎嗜铬细胞经冷冻保存复苏后,活性良好、仍具有嗜铬细胞的形态及特征、并且能够分裂增殖。为解决嗜铬细胞供体来源提供新的途径。

深圳地区4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的分析417-417

摘要: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2001—2004年主要临床抗菌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本院4年来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测定数据进行研究。结果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所分离的2853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检出铜绿假单胞菌519株.占18.2%:对铜绿假单胞菌保持抗菌活性较强而耐率耐低于30%的抗菌药物有阿米卡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等。结论 4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头胞噻肟.头胞哌酮.头胞哌酮,舒巴坦等主要抗菌药物的耐率有普遍上升的趋势。铜绿假单胞菌耐多药现象严重.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评价418-418

摘要:目的 评价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将CSF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染色,镜下作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 76例CSF标本检测中,CNS感染性疾病29例,出血性疾病11例,白血病6例,相关指标无异常30例。结论 CSF细胞学形态分析对CNS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临床多学科判断CNS病变的重要依据。

ICTP、OC在乳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419-42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Ⅰ型胶原吡啶交联终肽(1CTP)和血清骨钙素(0C)二者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为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收集我院肿瘤科门诊及病房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病人的血清36例。通过影像学诊断,将它们分为骨未转移组和骨转移组两组。并征集我院体检健康人群4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定量测定血清ICTP,OC浓度。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组血清ICTP和OC值较乳腺癌骨未转移组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乳腺癌骨未转移组1CTP值较正常对照组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OC值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血清ICTP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60%.特异度为100%.而血清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6.7%.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敏感度为96.3%.特异度为96.7%。结论 血清ICTP、OC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是特异性高的有用指标.单独使用可能敏感度不够,若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除影像学外诊断乳腺癌骨转移的实验室诊断指标。

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验及其临床意义421-422

摘要:目的 研究孕妇分娩前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50例分娩前孕妇凝血指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抗凝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指标: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OP)、D-二聚体(D-dimer,D—D)。并与非孕健康妇女对照组比较。结果 PT、PT—INR、FIB、AT-Ⅲ、FDP、TT、D—D分娩前孕妇组分别为(11.86±0.63、0.89±0.058、4.75±0.84、194.89±41.45、4.73±0.79、18.70±2.23、0.48±0.279)。非孕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3.20±0.54、1.02±0.055、3.00±0.13、249.64±38.60、3.57±0.72、17.00±1.94、0.30±0.095)。以上各指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PTT两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分娩前孕妇凝血、纤溶活性增强。抗凝活性减弱,分娩前孕妇作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对预防产后大出血。降低合并病理产科发生率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