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Ecology and Rural Environment

  • 32-1766/X 国内刊号
  • 1673-4831 国际刊号
  • 2.0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是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_区域环境与发展、研究报告_自然保护与生态、研究报告_污染控制与修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7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物种占域模型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进展673-679

摘要:占域模型是用于估算某个区域被目标物种所占据的比例,从而进一步估算物种的丰度、预测物种的分布范围和了解群落结构的一种模型。主要介绍了占域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类型、基本参数、模型选择及适用范围,总结了占域模型的研究和应用进展。目前,对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仍以国外学者居多,但近年来国内一些调查、监测工作中也有初步应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模型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协变量的引入、探测率的异质性、不完全的探测和观测值的缺失等,并对这些问题作出了一定的解释。最后,提出进一步完善占域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我国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监测计划中,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有机野生采集产品关键风险因素分析680-687

摘要:野生采集产品是有机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但在有机生产中较少受到关注,其风险分析研究相对滞后。国内外对有机野生采集产品规定的认证标准基本一致,但对于实施认证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环节均由各认证机构确定,导致认证过程的主观性较强,对产品的生产风险缺乏客观系统的认知。以认证标准为基础,通过搜集并分析文献资料和认证案例数据,对有机野生采集产品生产过程进行逐级分析,筛选出影响有机野生采集产品有机完整性的风险因素,包括采集区环境、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性、产品混杂和安全、采集后处理这4个一级风险因素和相应的12个二级风险因素,最终建立风险因素层次结构关系,为下一步风险评估工作奠定基础。

洞庭湖区不同农户经营规模的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评价688-696

摘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合理确定农户适度经营规模,从社会、经济和环境3个方面选取9项指标,构建农业土地利用综合效应指标体系,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尝试对洞庭湖区不同农户农业用地经营规模的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应进行分析和比较,并以桃江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仅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单一效应分析,农户经营规模在〉6.67~20.00 hm2时社会效应最佳,〉0.67~2.00 hm2时经济效应最大,〉20.00 hm2时环境效应最优;从社会-经济-环境综合效应分析,在政府视角下,经营规模在〉6.67~20.00 hm2之间的农户综合效应最高;而在农户和学者视角下,〉3.33~6.67 hm2时农户综合效应最佳;结合协调度分析,桃江县农户适度经营规模应在〉3.33~6.67 hm2之间,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综合效应,而且社会-经济-环境效应的协调度较好。开展不同农户经营规模的农业土地利用效应评价研究,有助于探寻社会-经济-环境效应均适宜的农户经营规模,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洱海近岸不同种植类型农田沟渠径流氮磷流失特征697-705

摘要:为研究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流失的影响,以洱海西岸苗木地、菜地和稻田3种种植类型农田内的典型灌排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沟渠径流流入和流出灌排单元断面的氮、磷浓度,分析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氮、磷浓度的影响及相对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类型农田沟渠出水径流氮、磷浓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地、稻田和苗木地,其中稻田和苗木地沟渠出水口径流总氮(TN)浓度大于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水,而总磷(TP)浓度低于地表Ⅳ类水标准,菜地沟渠出水口径流TN、TP浓度远大于地表V类水标准。菜地沟渠出水口径流中各形态氮、磷浓度均大于沟渠入水口,苗木地则相反。5、6月稻田沟渠出水口径流各形态氮、磷浓度大于沟渠入水口,其他月份则相反。3种种植类型下沟渠径流氮磷的主要形态为无机氮和可溶性总磷(DTP),分别占TN和TP浓度的70.32%~81.49%和70.33%~79.33%,NO3--N占无机氮浓度的75.13%~84.75%。不同种植类型对沟渠径流TN、NH4+-N、NO3--N、TP和DTP浓度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菜地(56.41%、85.81%、44.61%、66.17%和64.80%)、稻田(-4.50%、-15.14%、-10.01%、-0.85%和-0.29%)和苗木地(-89.88%、-64.81%、-96.49%、-72.11%和-69.69%)。

广西南丹土壤-玉米重金属积累特征及其健康风险706-714

摘要:为了探讨矿业活动对有色金属之乡——南丹县粮食作物玉米籽粒的影响,采集当地玉米籽粒和对应土壤各139份,并分析其Cd、Pb、As、Cu和Zn含量。结果表明,南丹县玉米地土壤Cd、Pb、As、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205、79.31、29.42、27.91和132.4 mg·kg-1;依据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玉米中Cd、Pb和As的超标率分别为8.4%、28.3%和3.0%。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南丹县土壤和玉米中Cd、Zn、As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通过玉米及对应土壤重金属含量对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综合质量影响指数均值为2.70,土壤质量状态为轻度超标。人体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玉米中单一重金属Cd、Pb、As、Cu、Zn的风险系数和多金属综合风险系数均小于1,且食用玉米的年健康风险也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年健康风险水平,表明长期摄入当地玉米对居民的健康不会造成明显影响,可安全食用。

盐城海滨湿地不同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715-721

摘要:测定了盐城海滨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土壤呼吸速率,结合盐沼土壤室内培养实验,比较3种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结果表明:(1)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为CO2排放状态,芦苇盐沼、互花米草盐沼和碱蓬盐沼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3.67、499.51和150.41 mg·m-2·h-1。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2)野外实验中,3种盐沼土壤呼吸出现峰值时的土壤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盐沼(28℃)、互花米草盐沼(22℃)和碱蓬盐沼(20℃)。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盐沼(2.19)、碱蓬盐沼(2.15)和互花米草盐沼(1.58)。(3)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互花米草盐沼(3 400 g·m-2·a-1)、芦苇盐沼(2 330 g·m-2·a-1)和碱蓬盐沼(1 082 g·m-2·a-1),不同季节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夏季、春季和秋季。

不同灌溉模式对广西蔗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722-729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于2015年5—11月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180只,隶属于2门10纲18目,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占总数的71.44%;常见类群为蜘蛛目、等翅目(白蚁科)、革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和等足目。不同灌溉模式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不显著。灌溉处理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密度、Shannon 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优于无灌溉样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并且地埋滴灌、喷灌样地与无灌溉样地间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不同灌溉模式对蔗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和微喷样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无灌溉样地,且地埋滴灌与喷灌样地上述指标值较高。节水灌溉增强了土壤的储水能力,提高了土壤的营养条件,改善了蔗田土壤的微环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多样性增加,地埋滴灌和喷灌方式样地表现尤为突出。

壳聚糖活性污泥复合吸附剂处理铅、镉废水研究730-736

摘要:研究了壳聚糖活性污泥复合吸附剂(SCTS)对废水中Pb2+和Cd2+的吸附性能,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温度、SCTS投加量、pH值、搅拌转速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对SCTS吸附性能的影响,正交试验确定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及最优组合水平。结果表明:影响SCTS吸附废水中Pb2+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pH值、SCTS投加量、Pb2+初始浓度和搅拌转速,吸附Pb2+的最优组合为pH值=2、SCTS投加量为10 g·L-1、ρ(Pb2+)初始值为50 mg·L-1、搅拌转速130 r·min-1,Pb2+去除率达95.76%。影响SCTS吸附废水中Cd2+的因素作用力大小依次为pH值、Cd2+初始浓度、转速和SCTS投加量,吸附Cd2+的最优组合为pH值2、SCTS投加量2.5 g·L-1、ρ(Cd2+)初始值60 mg·L-1、转速130 r·min-1,此时Cd2+的去除率为96.08%。

4-壬基酚对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仔鱼的毒性效应737-742

摘要:4-壬基酚(4-NP)作为一种稳定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以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为供试体,研究4-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生长发育的毒性效应。斑马鱼胚胎被暴露在一系列浓度的4-壬基酚溶液中(2.0、5.0、10.0、25.0、50.0和125.0μg·L-1),暴露120 h后空白组初孵仔鱼因饥饿出现死亡即停止实验。记录暴露120 h内斑马鱼胚胎的死亡数、孵化数,畸形数、仔鱼体长及30 s心跳数。结果表明,4-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31.4、47.2和26.8μg·L-1;125.0μg·L-1的4-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的高致死效应使其孵化率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4-壬基酚的暴露可显著提高斑马鱼胚胎尾部畸形率和仔鱼的心包囊肿率,其中斑马鱼胚胎尾部畸形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呈正剂量-效应关系;经4-壬基酚暴露处理的斑马鱼仔鱼的体长及30 s心跳数较空白对照组均显著下降。2.0μg·L-14-壬基酚对斑马鱼胚胎及仔鱼即具有致畸和致死效应,对其胚胎的发育有不利影响。

敬告读者·作者742-742

摘要:根据2016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自然科学卷,2015年本刊被引用计量指标:核心总被引频次1438次,核心影响因子0.944,核心及年指标0.111,核心他引率0.90,核心引用期刊数327,核心扩散因子22.74,核心权威因子133.90,核心被引半衰期6.0,学科扩散指标9.62,学科影响指标0.82.

化学氧化剂-微生物协同作用对除草剂氟乐灵降解过程的影响743-747

摘要:氟乐灵在水产养殖中常被用来清除池塘底部青苔,但是使用过后也会对鱼类产生毒性。因此,清除水体过量的氟乐灵对养殖后期鱼类生长极其重要。选取过碳酸钠和过硫酸氢钾为研究对象,在比较2种氧化剂降解效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化学氧化剂-微生物协同作用对除草剂氟乐灵降解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过碳酸钠比过硫酸氢钾更适宜作为化学氧化剂对养殖水体中氟乐灵进行降解。单独使用0.15 mg·L-1过碳酸钠和φ=0.01%比例、添加浓度为109CFU·mL-1的FJ-01菌液中微生物对氟乐灵5 d的降解率分别为44.79%和66.78%,而两者结合处理时5 d的降解率高达75.87%,显著优于单一的微生物降解或化学氧化。该研究表明化学氧化剂和微生物协同降解是水产养殖中氟乐灵污染水体修复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两种低镉积累水稻镉含量与土壤镉的剂量-效应关系及调控748-754

摘要:为探明低镉积累水稻(Oryza sativa L.)嘉33和秀水128在保障湖南湘阴地区镉污染农田生产功能上的应用潜力,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其对土壤镉的含量效应以及精米安全输出的土壤镉污染临界值,同时探究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对精米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水稻精米中镉积累量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82和0.978;基于GB 2715—2012《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标准》,嘉33和秀水128精米可安全输出的土壤有效态镉临界值分别为0.307和0.293 mg·kg-1。通过施用石灰和有机肥提高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均可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减少土壤镉向水稻植株的迁移及其在水稻精米中的积累;精米镉积累量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表面活性剂强化油菜-微生物联合修复滴滴涕污染农田土壤研究755-761

摘要:为了提高设施农业滴滴涕(DDTs)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通过田间实验研究不同浓度的混合化学表面活性剂(SDBS-TW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对油菜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联合去除设施农业土壤中DDTs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1个月后,单种油菜处理、接种降解菌和油菜-降解菌联合处理土壤中DDTs降解率分别为12.0%、38.2%和43.1%,显著高于对照处理。SDBS-TW80和RL均能不同程度地强化油菜-微生物对土壤中滴滴涕的去除效果。SDBS-TW80施加量为40 mg·kg-1时设施农业土壤中滴滴涕降解率最高(56.5%),RL施加量为5 mg·kg-1时降解率最高(65.7%),RL比SDBS-TW80更有利于提高DDTs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效果。此外,当RL施加量为5 mg·kg-1时对于毒性较强的p,p′-DDE也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降解率高达69.5%。结果证实利用表面活性剂强化油菜联合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现场修复DDTs污染土壤是可行的。考虑到修复效率和毒害作用,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选用5 mg·kg-1RL组合。

鄱阳湖枯水期CDOM光吸收特性与DOC浓度的定量关系研究762-768

摘要:研究了2015年枯水期鄱阳湖水体(包括河口区、鄱阳湖主湖开阔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光吸收特性,并讨论了CDOM光吸收特性与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整个鄱阳湖水体中CDOM在254、280、350和440 nm波长处的吸收系数分别为7.86~20.24、5.64~14.58、1.46~4.41和0.36~1.06 m-1;表征CDOM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的M值(CDOM在波长250和365 nm处吸收系数比值)变化范围为5.27~7.66。枯水期湿地对鄱阳湖水体CDOM的影响较大,而5大入湖河流贡献不大。在各项参数中,光谱斜率比值(SR)更能体现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征。枯水期鄱阳湖水体ρ(DOC)在1.61~4.86 mg·L-1之间变化,其平均值为2.31 mg·L-1。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系数(a254,x)与DOC浓度(y)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53+0.27x(调整决定系数R2=0.76,P〈0.01),2016年1月的实测值验证显示利用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性研究DOC浓度具有可行性。这意味着研究枯水期鄱阳湖水体CDOM光吸收特性对研究碳库具有指示作用。

敬告读者·作者768-768

摘要: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和清华大学图书馆于2016年9月公布了2016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该年报的研制出版旨在科学合理地统计期刊的影响因子(JIF)、即年指标、被引频次、被引半衰期、可被引文献量和网络下载率等计量指标,以期客观、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