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杂志社
分享到: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专论与综述等。
  • 主管单位: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4-5906
  • 国内刊号:44-1661/X
  • 出版地方:广东
  • 邮发代号:46-272
  • 创刊时间:199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1
  • 综合影响因子:1.84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生态环境学报 2015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中国北方不同地带沙地封育草场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比较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水热地带沙地封育草场土壤性质和植被特征的差异性,以科尔沁沙地和毛乌素沙地封育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2 个沙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草本植被特征,比较不同地带沙地土壤性质与植被特征,并分析影响不同地带沙地土壤性质和植被分布的原因,以期为区域退化沙质草地生态系统恢复、保护与管理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降雨量较高的科尔沁沙地(397 mm)封育草场土壤含水量(t=7.318,P=0.000)、有机碳含量(t=6.395,P=0.000)、全氮含量(t=4.532,P=0.003)以及土壤C/N(t=2.491,P=0.041)均显著高于偏干旱的毛乌素沙地(292 mm),前者分别是后者的2.5、2.5、2.2、1.2 倍,而土壤pH(t=-39.576,P=0.000)、电导率(t=-10.031,P=0.000)和土壤温度(t=-11.559,P=0.000)均表现为科尔沁沙地(年均温6.3 ℃)显著低于毛乌素沙地(年均温7.7 ℃),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2、1.8、1.1 倍.科尔沁沙地植物个体数(t=-7.774,P=0.000)、优势度指数(t=-4.066,P=0.004)显著低于毛乌素沙地,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0、2 倍,而植物高度(t=7.003,P=0.000)和均匀度指数(t=2.829,P=0.025)表现为科尔沁沙地显著高于毛乌素沙地(P〈0.001),前者分别是后者的1.7、1.4 倍.植物群落Shannon 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在2 个沙地间未呈现出显著差异性(P〉0.05).研究表明,沙地水热等气候条件的改变不仅对沙质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深刻影响,还影响到植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特征,但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有限,可能存在-个水热阈值条件.
729-734

祁连山5种典型灌木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特性

摘要:灌木林是祁连山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多集中在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林,对灌丛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文选择了祁连山区5 种灌木林(箭叶锦鸡儿、吉拉柳、金露梅、鲜黄小檗、甘青锦鸡儿),研究其枯落物层持水特性,以期为该区域水源涵养型植被建设、植被生态水文效应评价、水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结果表明:(1)不同灌木林林下枯落物半分解层蓄积量、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均大于未分解层.(2)吉拉柳枯落物层(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最大拦蓄量、有效拦蓄量与有效拦蓄深最大,分别为155.46 t·hm^-2、144.99 t·hm^-2、91.68 t·hm^-2、9.17 mm,其次为鲜黄小檗、箭叶锦鸡儿、金露梅、甘青锦鸡儿.(3)不同灌木林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长,在水中浸泡16 h 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1.0 h 最快,随时间延长吸水速率逐渐减缓,6 h 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致.在枯落物持水作用较强的前2.5 h 内,吸水速率最快的为吉拉柳,其次为鲜黄小檗.(4)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分别呈显著对数关系和显著幂函数关系.
735-740

不同温度下灰胡杨叶片气孔导度对光强响应的模型分析

摘要:气孔通过调节植物体水分散失和CO2 吸收在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气孔导度模型是评价植物叶片气孔调节的重要工具.利用LI-6400 光合仪测定了灰胡杨(Populus prunisoa Schrenk)在不同温度下的气孔导度响应曲线,采用几种常用的气孔导度模型对灰胡杨气孔导度进行拟合和比较,并将气孔导度模型与光响应修正模型进行耦合(耦合模型)分析了灰胡杨气孔导度的光响应特征.结果表明:灰胡杨净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气孔导度增大到0.397mol·m^-2·s^-1 以上,光合速率逐渐下降.Ball-Berry 模型(BB)决定系数最大(0.937)、根均方差最小(0.013 7),较Leuning修正模型(BBL)、气孔导度机理模型(BBY)和Jarvis 模型(JA)能更好地描述灰胡杨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及拟合气孔导度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响应曲线;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灰胡杨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之间的关系,但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拟合的光饱和点、最大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与实测值更吻合,拟合效果更好.构建BB 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BBP 耦合模型)拟合气孔导度的光响应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机理模型+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BBYP 耦合模型)进行比较与验证,BBP 耦合模型的模拟值与观测值更接近且根均方差最小(0.009 9),其拟合效果优于BBYP 耦合模型.此外,不同温度下灰胡杨最大气孔导度与最大净光合速率并不同步,最大净光合速率早于最大气孔导度.构建的BBP 耦合模型较为合理,可为定量探讨荒漠植物叶片气孔调节行为,进一步估算叶片光合作用和构建适合极端干旱区的水?碳耦合循环机理模型奠定基础.
741-748

湘北红壤坡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演变

摘要:采用森林资源清查调查相关植被指标(Simpson 指数,物种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的方法,对湘北红壤坡地恢复区和退化区近20 年来生态恢复过程中植被演变,生物生产力及碳平衡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恢复区植被在20 年间经历了缓慢恢复、快速恢复和物种逐渐减少3 个阶段,物种由32 种增加至73 种;退化区物种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再急剧减少3 个阶段,物种由43 种减少至27 种.(2)恢复区草本的Simpson 指数持续减少,灌木草本无明显规律,草本和灌木的物种均匀度呈降低态势,乔木多样性指数变化规律不明显;退化区草本各项多样性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灌木各项多样性指数均在稳步提高.(3)恢复区生物量和碳量稳步提高,2003─2012 年间植被含碳量增加到原来的1.48倍;退化区生物量和含碳量总体下降,2003─2013 年间植被含碳量从387 g·m^-2 降低到356.9 g·m^-2.
749-755

宁夏河东沙区柠条植株叶片蒸腾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摘要:以宁夏河东沙地沙生灌木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为材料,采用采用盆栽方法分析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柠条植株叶片蒸腾日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研究干旱胁迫下柠条蒸腾对主要环境驱动因子的响应机制,为区域植被恢复与重建及林分结构的优化配置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充分供水条件下的柠条蒸腾速率是土壤水分严重胁迫下的3.43 倍,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蒸腾速率峰值前移,且日蒸腾过程在较为干旱时表现为双峰型;各水分梯度下柠条蒸腾速率日过程与气孔导度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2)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逐渐降低,柠条苗木叶片蒸腾速率先增加后缓慢下降,过高的土壤含水量同样会抑制植物的蒸腾,该临界值为15.78%,即土壤质量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4.1%.(3)低光强柠条叶片蒸腾作用的光响应曲线差别不大,都表现出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增加而缓慢上升的趋势,但启动速度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而降低;在土壤水分受到限制时(土壤质量含水量≤40%田间持水量),进一步增强光合有效辐射量(≥1 000 μmol·m-2·s-1)并没有使蒸腾速率提高,严重水分胁迫下,增加光辐射强度反而导致蒸腾速率降低.(4)柠条蒸腾速率的主要影响因子偏相关分析表明:充分供水下,光合有效辐射(PAR)是主要影响因子,贡献率为54.4%;随着土壤含水量的下降,气孔对PAR 的敏感性下降,叶片内外水汽压饱和亏缺成为调节柠条蒸腾过程的主导因素.
756-761

宁夏盐池封育草地植被群落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

摘要:为探究干旱区封育草地植被群落多样性以及影响植被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合国家荒漠化定位监测项目,于2014 年7 月对宁夏盐池封育草地进行植被调查.将研究区分为核心区(E)、边缘区(E1)、区(E2),采用样线与样方结合法调查植物名称、植物种类、株数、高度、盖度、生物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土壤紧实度、地表生物结皮盖度.在植被调查的同时,对每个样方中的土壤进行取样,分别测定土壤速N、速P、速K、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 指数、Pielou 均匀度指数测得植被群落多样性,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方法(CCA)分析植被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边缘区共出现了22 种植物,主要物种有: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地锦草(Euphorbia humifusa)、赖草(Leymus secalinus)、蒙古虫实(Corispermum mongolicum).其SW、SP 指数高于其他2 个区域,数值分别为2.548、0.893,植被多样性最为丰富,群落稳定性最高.区共出现了16 种植物,主要物种有: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蒙古虫实其JSW 指数最高,为0.842,植被多样性较丰富,群落稳定性较高.核心区出现了19 种植物,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刺沙蓬、苦豆子,其SW、SP、JSW 指数均小于其它2 个区域,数值分别为2.163、0.828、0.734,植被多样性较差,群落稳定性较低.植被与环境的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土壤容重和结皮盖度是影响干旱区封育草地植被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
762-766

南岭小坑常绿阔叶林土壤脱落酸分解特征

摘要:植物产生的脱落酸(ABA)可进入土壤并在土壤溶液中保持-定浓度,对植物生长、种子萌发、群落组成和演替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土壤ABA 的分解过程有助于了解ABA 在土壤中的循环过程,揭示土壤ABA 和植物生长的相互关系.以广东南岭小坑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像,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ABA 质量浓度的关系,并通过室内培养法结合灭菌处理研究土壤ABA 的分解过程和土壤微生物在ABA 分解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ABA 质量浓度在29.8-167.0 ng·mL^-1间,均值为91.5 ng·mL^-1,且存在较大的空间异质性;土壤全N 含量和ABA 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培养过程中,土壤微生物能够在短时间内(7 d)快速分解掉平均33.5%的土壤ABA,之后土壤ABA 缓慢线性自然分解,分解速率平均为0.24%·d^-1;在前期快速分解过程中,土壤ABA 含量和分解速度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后期缓慢分解过程中则是负相关关系;土壤微生物一方面可以造成土壤ABA 的快速分解,另一方面还具有防止土壤ABA 质量浓度过低的作用.
767-771

模拟大气氮沉降对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摘要: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土壤肥力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氮沉降影响土壤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其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土壤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通过室内模拟自然氮沉降,运用磷脂脂肪酸技术,研究氮沉降对不同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氮沉降条件下,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40%以上.采样时间和树种均对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细菌生物量有显著影响.同-树种10 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总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高于4 月.4 月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马占相思最高(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76.78 nmol·g^-1、细菌生物量33.94 nmol·g^-1、真菌生物量6.91 nmol·g^-1、放线菌生物量8.38 nmol·g^-1),荷木最低(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57.89 nmol·g^-1、细菌生物量24.79 nmol·g^-1、真菌生物量4.16 nmol·g^-1、放线菌生物量5.57 nmol·g^-1);10 月海南红豆最高(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92.67 nmol·g^-1、细菌生物量38.85 nmol·g^-1、真菌生物量8.09 nmol·g^-1、放线菌生物量9.27 nmol·g^-1),荷木最低(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71.10 nmol·g^-1、细菌生物量30.79 nmol·g^-1、真菌生物量4.90 nmol·g^-1、放线菌生物量7.04 nmol·g^-1).采样时间和树种的交互作用对放线菌生物量有显著影响.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铵态氮显著正相关,而真菌生物量与土壤有机质显著正相关.结果对全球变化条件下生态系统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772-777

桑园地和玉米轮作地土壤pH变化的比较研究

摘要:随着桑园植桑年龄的增加,桑地土壤质量降低,桑树生物量减少,严重制约着养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可能与土壤pH 降低、营养元素的流失和有害元素的积累有关.选取广西宜州和贵州荔波的桑树(Morus alba)种植园和临近种玉米(Zeamays)轮作地的土壤,分析土壤可交换性盐基阳离子(Ca,Mg,K 和Na),可交换性铝(Al)、土壤pH 等土壤参数,研究土壤pH 在桑树地和玉米轮作地之间的差异,讨论影响土壤pH 变化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玉米轮作地,桑园地土壤pH 5 年下降了0.38 个pH 单位.相应地,桑园地土壤可交换性盐基阳离子(Ca,Mg 和K)的含量略低于玉米轮作地,桑地土壤交换性Al 的含量(2.35±2.68) mmol·kg^-1 却显著高于玉米轮作地(1.44±2.13) mmol·kg^-1(P=0.002).因此,桑园地和玉米轮作地土壤可交换性Ca 和Al 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桑园地土壤可交换性NH4^+-N 含量略高于玉米轮作地.得出结论:随着桑园经营年代的增加,土壤酸化的同时,营养元素(Ca,Mg 和K)的流失和有害元素(Al)的积累,土壤质量下降.玉米轮作缓解土壤酸化.显然,不同的经营模式要影响土壤pH 变化.导致土壤pH 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碳和氮的循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提倡不同作物轮作,以适当的方式将秸秆还田,以保持良好的土地质量.
778-784

黑龙江地区不同类型水稻土活性有机碳的特征

摘要: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地区4 种类型(起源土壤分别为黑土、草甸土、白浆土和沼泽土)水稻土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其分配比例、碳库活度.结果表明,4 种类型水稻土易氧化有机碳(ROC)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均明显高于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ROC、DOC 和MBC 质量分数分别为1 390.3-15 685.1、533.4-1 329.7 和138.5-1 052.1 mg·kg^-1,其分配比例分别为10.1%-34.9%、1.8%-7.7%和0.5%-3.3%;不同类型对土壤DOC、MBC、ROC 含量及其分配比例和碳库活度(aR)均具有显著性影响,4 种类型水稻土间DOC、MBC、ROC 含量及其比例和aR 均达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类型水稻土的ROC/TOC 比例和aR 的大小顺序相同,依次为黑土型〉草甸土型〉沼泽土型〉白浆土型;4 种类型水稻土的ROC 含量与TOC 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785-790

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呼吸变化特征

摘要:利用棉花长期连作定位试验田,探究秸秆还田下棉田土壤呼吸日变化和季节变化以及碳排放随着连作年限增加的变化特征,揭示长期连作棉田碳排放量与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为衡量和评价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田设有连作5 a、10 a、15 a、20 a、25 a 和30 a 的棉花秸秆连年还田小区,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定仪测定棉田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根据棉花生育期的天数和土壤呼吸速率计算出棉花各个生育期的土壤碳排放量,并分析了土壤碳排放与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差异表现为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整体上呈现增加的变化趋势,30 a 最大,5 a 最小;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均表现相同的规律,呈现单峰曲线,在15:00达到峰值,最小值均在凌晨05:00出现;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呼吸速率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月下旬土壤呼吸速率最高,30 a 土壤呼吸速率比5、10、15、20、25 a 增加4.96%、4.33%、1.98%、2.52%、1.31%.随着连作年限增加棉花各个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土壤碳排放量整体上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同连作年限棉花不同生育期土壤碳排放量差异表现为铃期〉苗期〉花期〉蕾期〉絮期,铃期土壤碳排放量最高,不同连作年限棉田铃期碳排放量占全生育期总碳排放量的25.48%-25.60%.长期连作及秸秆还田棉田土壤碳排放量与0-20 cm 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及两个土层微生物量碳含量呈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与20-40 cm 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1),土壤碳排放与有机碳的线性相关性高于与微生物量碳的线性相关性,土壤碳排放与20-40 cm 土层土壤有机碳及微生物
791-796

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的研究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盐碱程度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与甲烷吸收速率的关系,通过室内CH4 培养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研究3 种不同盐碱程度土壤,即:轻度盐化土壤(SA)、强度盐化土壤(SB)、盐土(SC)CH4 吸收速率和甲烷氧化菌比活性.以含有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A 片段的重组质粒为标准品,测得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 为0.9977,扩增效率为86%,溶解曲线峰值均-.结果表明:轻度盐化土壤(SA)、强度盐化土壤(SB)、盐土(SC)CH4 吸收速率分别为28.4、20.6、17.7 ng·kg^-1·h^-1,表现为轻度盐化土壤(SA)〉强度盐化土壤(SB)〉盐土(SC).土壤CH4 吸收速率与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显著正相关,Person 相关系数r=0.788(P=0.012,n=9).由Monte Carlo 法检验后表明:pH、土壤浸提液电导率EC 与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P=0.000 1,n=9)和-0.895(P=0.001,n=9),而容重ρb、总磷TP、总氮TN、有机碳OC 与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无显著相关性(P〉0.05).较高pH 和EC 的盐碱土壤,土壤甲烷氧化菌比活性低,CH4 吸收速率低.
797-803

辽河三角洲稻区近地层CH4浓度与通量特征

摘要:为准确获取辽河三角洲水稻湿地CH4 浓度与通量特征,分析水稻生长发育对CH4 浓度与通量的影响,进一步估算稻田CH4 排放量,基于采用涡度协方差法(Eddy Covariance Method, EC)获取的2013 年4─10 月辽河三角洲稻区近地层CH4监测资料,结合水稻生育期,分析了稻田CH4 浓度与通量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稻(Oryza sativa Linn)生长季内,近地层CH4 的平均浓度是0.242 mmol·m^-3,期间出现3 个峰值,分别与泡田期、拔节-抽穗期和成熟期3 个生育期相对应;CH4 浓度较高时期,其日变化活跃,表现为日间浓度较低夜间浓度较高,日较差大,在其它浓度较低时期,日变化不大.CH4 的月排放量在5 月最大,为0.700 mol·m^-2.CH4 通量在水稻生长季内日平均为0.080 μmol·m^-2·s^-1,通量峰值出现规律与浓度-致,其中泡田-移栽期较高,最高值出现在5 月11 日,为0.707 μmol·m^-2·s^-1,返青期一分蘖期基本无CH4 排放,拔节期-抽穗排放量再次升高,之后逐渐降低,在CH4 通量较高时期,通量的日变化随气温升高而升高,温度达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浓度与通量的日变化呈负相关关系.
804-810

不同水分条件下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夏季N2O日排放特征

摘要: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的研究已成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热点之-,而湿地生态系统与温室气体排放有着密切的关系.湿地N2O 排放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机制研究对干旱区高寒湿地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天山中部巴音布鲁克天鹅湖高寒湿地为研究区,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处于不同水分条件下高寒湿地生态系统N2O 排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常年干燥区生态系统N2O 的日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27、0.99、0.98 μg·m^-2·h^-1.生态系统日N2O 累积排放量分别为常年积水区30.61 μg·m^-2、季节性积水区23.97 μg·m^-2、常年干燥区23.08 μg·m^-2.(2)季节性积水区生态系统N2O 排放日变化表现为3 峰曲线,其峰值分别出现在2:00(1.30 μg·m^-2·h^-1)、11:00(1.28 μg·m^-2·h^-1)和21:00(1.66 μg·m^-2·h^-1),而常年干燥区生态系统N2O 排放日变化表现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9:00(1.40 μg·m^-2·h^-1)和17:00(1.42 μg·m^-2·h^-1).(3)环境因素显著影响着湿地生态系统N2O 排放,地表植被活体生物量与生态系统N2O 累积排放量呈现显著正相关性,在常年积水区地下10 cm 土壤温度与生态系统N2O 排放通量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F=8.326,P=0.018),在季节性积水区土壤含水量与生态系统N2O 排放通量有显著相关性(F=4.787,P=0.043).
811-817

北京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空气负离子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为研究城市内常见植被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及其影响因素,选取了北京市内几种常见的植被类型,以无植被覆盖的开阔地为参照对象,采用曲线图、散点图、回归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差异,并分析了外部环境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林地区空气负离子浓度水平远高于无林地区,北京不同植被类型的空气负离子日平均浓度差异明显,5 类样地的日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波动范围在300-1 800 ion·cm^-3 之间,从高到低排序为: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木林〉无植被覆盖开阔地,且波动范围也逐渐变小,日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达到了1 198、1 069、710、599、516 ion·cm-3.最高值-般出现在早晨或者晚上,最低值-般出现在中午.(2)空气负离子含量受天气变化影响显著,4 种天气状况下的空气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雷雨天〉晴天〉阴天〉雾霾天.(3)空气负离子浓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y=-0.018 9x+40.157(r=-0.848,f=53.782,t=-7.334,P=0.001);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回归方程为:y=0.058 0x+16.475(r=0.810,f=40.176,t=6.338,P=0.001).(4)人类活动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影响较大,空气负离子浓度与人流量车流量均呈负相关,空气负离子浓度从中心城区向外逐渐升高,万泉河路、香山路、新平北路3 个样地的日平均空气负离子浓度分别为:367、485、548 ion·cm^-3.(5)空气负离子浓度室外明显高于室内.(6)空气质量与空气负离子浓度关系显著,空气负离子浓度与空气质量指数、PM2.5 浓度均呈负相关.这些结果给城市绿地规划及大气治理提供了-些参考,并对后续进一步的研究做了铺垫.
818-824

城市道路防护绿地对空气微生物污染的屏障作用

摘要:深入研究城市道路防护绿地对空气微生物污染的屏障作用,对城市空气污染的控制、环境质量的改善以及城市道路绿化的科学配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以北京市西土城路旁边3 块不同结构防护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垂直道路不同距离设置取样点,用平皿沉降法同时采样,带回实验室培养计数.通过分析道路及其防护绿地内空气细菌、霉菌种类和所占比例,细菌、霉菌的水平扩散特征和道路防护绿地的减菌效应,以及基于空气细菌污染防治的城市道路防护绿地宽度.结果表明,(1)城市道路空气微生物主要以细菌为主,占99.4%,霉菌占0.6%;道路防护绿地中空气细菌占96.2%,霉菌占3.8%,霉菌数量比道路略高.细菌优势菌群包括Micrococcus,Staphylococcus,Bacillus,Microbacterium,Arthrobacter;霉菌优势菌群包括Alternaria,Penicillium,Aspergillus,Cladosporium.(2)道路防护绿地空气总微生物浓度和空气细菌浓度水平梯度变化-致,表现为从道路中央到距林缘15 m 处急剧降低,距林缘15~55 m 范围变化不大.(3)3 块绿地对空气细菌污染有显著防护效果,减菌效应都达到了70%以上,以乔灌草混交结构绿地防护效益最佳,达到90%以上;但防护绿地对空气霉菌的防护效果不明显.(4)在该研究背景下降低城市道路空气细菌污染的单侧最佳防护宽度应在15 m 以上,10 m 以上宽度也有一定防护效果.(5)城市道路防护绿地树种选择应以乔木树种为主,合理搭配灌草景观植物,优先选择具有滞尘、杀菌、吸收SO2 等特殊功能的树种.绿化空间结构配置北方城市以乔灌草复层结构为主,南方城市以多树种混交的乔草结构为主.
825-830

珠三角河网水、沉积物中As含量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

摘要:珠三角是我国华南地区经济最活跃和人口最密集的地区,As 及其化合物普遍存在于环境中,被列为环境保护的重点监测物质.As 在水域环境中不能被降解而消除,只能以不同的形态,在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之间迁移转化.于2012 年3 月、5 月、8 月和12 月分别对珠江三角洲河网水域13 个站位水、沉积物中通过使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对As 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状况进行初步评价,为该水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依据.结果显示,水体As 含量范围为0.43-7.27 μg·L^-1.水体中As 含量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分布特征.时间上,5 月略高于3 月、8 月和12 月,其平均值分别为4.21、3.73、2.06 和1.14 μg·L^-1;空间上,青岐(W1)等5 个站位聚为一类,除横沥外,其余站位大多分布在西江干流上,具有相似的分布特征,可能主要受西江径流的面源污染影响而具有相似的砷污染来源;其余8 个站位聚为一类,包括城镇化及城市化高度发达,人口密度大的河网分叉水域站位,所在区域城镇化主导行业差异较大,受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入的影响大,主要为点源污染,受径流影响较小.珠江河网表层沉积物,As 含量范围为2.72-71.5mg·kg^-1,最大超标倍数为3.57,平均值为20.3 mg·kg^-1.地质累积指数评价与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评价法分别考虑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环境毒性差异等因素,这两种方法结果一致表明研究区域为低污染水平.结合应用这两种评价方法,可更全面地对珠三角河网沉积物As 污染状况进行系统评价.对河网各月份水和沉积物中As 含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存在显著意义的负相关关系r=0.356〉r0.05(1, 50)=0.273,可能是含As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在水体不断的稀释、沉降、生化等作用的综合影响,呈现空间延伸性变化的特点.
831-837

枯水期鄱阳湖及其滨湖水体氮磷等污染物分布与藻华风险研究

摘要:在以往研究重点关注鄱阳湖主湖区水生态环境基础上,在枯水期对鄱阳湖及其滨湖水体等鄱阳湖邻近污染汇湖网络进行了氮磷等主要营养物质及浮游植物调查,并从全局角度对结果进行了主成分分析评价和藻华成因Pearson 相关分析,为系统全面评估鄱阳湖整体水环境污染状况及藻华风险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得出主要结论如下:枯水期鄱阳湖及周边水体的营养盐浓度普遍偏高,如藻华关键指标因子总磷主湖区平均达到0.22 mg·L^-1,“五河”平均为0.12 mg·L^-1,鄱阳湖主湖区营养盐浓度如总氮和总磷总体呈现南高北低分布,如总磷南部平均0.29 mg·L^-1,北部0.14 mg·L^-1,可能主要受南部受污染较重的入湖支流赣江和饶河污染输入影响.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枯水期湖泊型水体水质主要受总磷、总氮、温度及pH 影响,上述指标值越高,主成分分析的水质评价结果越差;河流型水体则主要受总氮、氨氮、温度、pH 和透明度影响.滨湖湖泊中柘林湖水质良好,对修河和鄱阳湖水质起较好的促进作用,入湖河流的中小河流如博阳河水质较“五河”水质好,“五河”中赣江和饶河污染尤为严重.枯水期鄱阳湖和艾溪湖均发生了蓝藻水华,微囊藻是鄱阳湖蓝藻水华的绝对优势种.对鄱阳湖蓝藻水华区水体毒素分析表明,其水体溶解性微囊藻毒素浓度达到了1.60 μg·L^-1,其中MC-RR占蓝藻毒素总量的92.6%,MC-LR占5.2%,MC-YR 占0.8%,其它类型毒素异构体约占1.4%,总体毒害风险尚不高.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表明,秋季高温气候、湖区高浓度的氮和有机物污染可能是该区域湖泊藻类增殖和水华暴发的主要成因.
838-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