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 44-1661/X 国内刊号
  • 1674-5906 国际刊号
  • 2.1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生态环境学报是广东省土壤学会;广东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2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生态环境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综述

生态环境学报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生态环境学报杂志研究报告
杭州城市及其边缘区湿地磷化学特征的研究301-304

摘要:对杭州城市及其边缘区湿地土壤的磷形态组成、固磷能力和释放潜力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城市及边缘地区的湿地由于受人类影响的不同及所处环境的差异,性质已有很大的分异.城区的西湖、水塘和河流底泥中磷的积累、磷的饱和度和零吸附磷平衡浓度均明显高于城市边缘地区的湿地;湿地土壤中的磷主要呈不稳定、或亚稳定态,可提取态磷约占总磷的80%,62%的湿地土壤磷饱和度在25%以上.最大磷吸附量的大小主要与湿地中无定形氧化铁、铝含量有关.零吸附时磷的浓度(EPC)较高,在0.10~2.48 mg·L-1之间,具有较强的释放潜力.半透膜渗析法测得的磷释放量与磷积累呈正相关,但当磷饱和度超过25%时,其磷释放量显著增加.研究表明杭州市及其边缘区湿地土壤磷已普遍达到较高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磷净化功能的正常发挥.

三维电极对水中染料降解脱色处理305-308

摘要:研究了在传统二维电解槽的铁板电极之间填充锰砂并鼓气搅拌,得到三相三维电极流化床反应器,对比两种反应器对酸性大红3R染色模拟废水降解脱色作用,考察了槽电压、支持电解质质量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两种反应器处理染料脱色率的影响.实验表明,这些因素对酸性大红3R的降解脱色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三相三维电极流化床反应器比二维电极电解槽的处理脱色速度快和处理效率高,在不同处理时间内,脱色率可提高30%~50%.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分析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对酸性大红3R的生色基团进行降解脱色,且对萘环不饱和共轭体系也具有破坏降解作用.

不同结构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研究309-312

摘要:研究了不同结构生态滤池处理城镇污水的效果.复合床生态滤池采用初沉池出水作为进水,用中颗粒填料和粗颗粒填料作为惰性填料层,在不同水力负荷下(HLR),CODCr、NH4+-N 去除率分别达74%~85%、30%~90%,出水浊度低.出水中NH4+-N质量浓度下降,NO3--N质量浓度显著增加.氮的转化受HLR影响较大.中颗粒填料较粗颗粒填料的处理效果好,惰性层在硝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进出水中碱度差与硝酸根质量浓度差、氨氮质量浓度差均呈显著相关性.介绍了生态滤池内的物质流、食物链及生态滤池的工作原理.

封闭垃圾填埋场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汞的测定313-315

摘要:利用动力学通量箱及自动测汞仪联用技术,于2004年3月中旬对贵阳市的一座封闭生活垃圾填埋场汞通过地表向大气释放的过程进行了研究.3个采样点的汞释放通量日均值分别为559.1、88.2、53.6 ng·m-2·h-1,汞释放通量强度与表层基质中的汞含量密切相关,该测定值高于世界背景地区通量的1~2个数量级,说明封闭垃圾填埋场也是大气汞的潜在来源.汞释放通量呈现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白天较高并在午间前后达到最大,而夜间降至最低.气相因子中光照强度与汞的释放过程相关性最高,其次分别是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风速.氧化态汞的光致还原作用是可能垃圾填埋场Hg0生成的主要途径,降雨初期能促进地表汞的释放.

硫化氢气体快速检测方法研究316-318

摘要:研究了快速监测硫化氢气体的新方法--硫化氢被动式检气管方法.该法是基于气体分子扩散(Fick)定律和化学吸收原理,将检气管内的海棉载体涂渍上对硫化氢有特效的显色剂(缓冲液G和醋酸铅).测定时,硫化氢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入管内,在经过载体时,与载体上的显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浅黄色变成棕黑色).检气管显色长度的平方与硫化氢质量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在50~1500 mg·m-3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从而快速监测环境中硫化氢的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该检气管集采样与分析为一体,可快速测定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浓度.与传统的采样分析方法比较,该检气管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不受被测环境的空间大小、有无电源等影响;携带方便,利于外出测定和大面积布点测定.经过应用实验表明,该检气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达到设计要求.

城市污泥中微量铜的催化光度法测定319-320

摘要:在HAc-NaAc缓冲溶液中痕量铜(Ⅱ)对抗坏血酸还原二溴对甲基偶氮羧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催化程度与Cu(Ⅱ)量线性相关;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光度法测定微量铜(Ⅱ)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在pH为4.5~6.5的HAc-NaAc介质中,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0 nm,方法检出限为0.048 μg·L-1,催化程度与Cu(Ⅱ)量在0~0.080 mg·L-1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结合萃取分离,用于测定城市污泥中的微量铜,结果满意.

城市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处理研究321-324

摘要:在适当的PH值和搅拌条件下,研究了反应温度、总固体含量、pH值、碳氮比、碳磷比以及接种物量对有机生活垃圾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有机生活垃圾厌氧消化产沼气的适宜条件是:反应温度50~55 ℃,总固体含量23%~28%,pH = 6.8~7.4,w(C)/w(N)=(20~30),w(C)/w(P)=50,接种物量为25%~30%.在厌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含甲烷60%~75%的生物气,可实现能量回收;发酵剩余物可制有机肥,实现物质再利用.有机生活垃圾在厌氧消化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为15~20 d.

交通污染区城市绿化植物硫含量分布325-328

摘要:为探讨城市绿化植物对交通环境中SO2的响应,以远离城市道路的相对清洁区公园生长的植物为对照植物,采集了广东省被广泛栽种的18种园林绿化植物的不同方位的叶片和树皮样品,用硫酸钡比浊法测定了每种植物样品在交通污染区面向机动车行驶方向、面向人行道方向及相对清洁区的植物样品等不同方位的植物叶片和树皮硫含量,分析了绿化植物在同一株植物的不同生长部位和不同环境中硫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交通污染区所有样品的叶片硫和树皮硫含量均高于相对清洁区的样品.其中,远离工厂的交通污染区生长的同一株植物,离机动车道越近,硫含量越高;靠近工厂的交通污染区的同一植物,离工厂近的部位的植物树皮硫含量高于面向机动车道一侧的植物硫含量.

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农田土壤硝化活性的影响329-332

摘要:利用中国唯一的FACE(Free-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增高)平台,研究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农田土壤硝化活性的影响.位于无锡的中国稻麦轮作农田生态系统FACE试验平台于2001年6月开始运行,设有FACE与Ambient(普通空气对照)2个处理,FACE区CO2浓度比Ambient区高200 μmol·mol-1,每个处理含低氮与常氮2个氮肥水平.在轮作水稻和小麦各3季之后,发现大气CO2浓度增高下,常氮水平上土壤的NO3--N质量分数降低,NH4+-N质量分数增高;而低氮水平上土壤的NO3--N质量分数增高,NH4+-N质量分数没有显著差异.然后分别在土壤样品中加入NH4+-N,好气培养42 d后通过测定土壤中的NO3--N、NO2--N总质量分数来研究土壤的硝化活性.结果显示,不管在CO2浓度增高下还是对照条件下,增加氮肥施用量均增强了土壤的硝化活性;且与对照相比,大气CO2浓度增高在常氮水平上降低了土壤的硝化活性,在低氮水平上却增强了土壤的硝化活性,说明大气CO2浓度增高对农田土壤硝化活性的影响与N肥供应水平有关.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地表CH4通量333-335

摘要: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的地表CH4通量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原位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型土壤总体为大气CH4的吸收汇,通量年变化范围60~-120 μg·m-2·h-1,在雨季向旱季过渡的9、10月份,土壤对CH4的吸收较为强烈,而在冬季的1月份,吸收通量最小;凋落物层对该林型地表CH4的吸收没有明显的阻隔作用;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H4通量与地下5 cm温度显著相关,尤其是在土壤湿度变化不大的旱季,土壤表层温度为影响CH4通量的主导因子.

黄土性土壤对砷的净化作用及迁移规律研究336-340

摘要:通过土柱淋滤试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对砷的净化作用及迁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性土壤对砷是一次性的吸附净化并达到饱和状态.土壤对砷净化吸附分为3个阶段:全吸附段、部分吸附段和吸附饱和段.受土壤粘粒和钙影响,黄土性土壤中砷运移的速度不同,其顺序为v(粘化层)<v(犁底层+老耕层)<v(耕层)<v(钙积层).在淋入液质量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土层越厚,淋出液中砷的零值延时越长,饱和吸附时间也越长.当淋入液砷质量浓度为10.0 mg/L时,黄土地区土层1.5 m深度可作为对砷的净化深度.当一定厚度的土壤层达到砷吸附饱和状态时,如果持续增加污水淋入量,则砷在土层内达到吸附饱和的界限下移.

外加镍在土壤中的形态与再分配341-344

摘要:镍处理土壤经室内培养12周后,采用连续提取技术对试验土壤中镍的形态与再分配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加的水溶性镍进入土壤后的主要存在形态与添加的剂量有关:低剂量时,以铁锰氧化态为主,这一形态在100 mg·kg-1处理土壤中占比例最大,达到31.6%;高剂量时,以交换态为主,这一形态在1600 mg·kg-1处理土壤中占比例最大,达到48.4%.随着镍添加剂量由0(对照)增加到1600 mg·kg-1,再分配系数逐渐由1.00增大到30.65;金属结合强度系数则由0.90减小至0.25,也反映出进入土壤中镍的剂量较大时,镍是以不稳定的形态占优.试验结果也证实了土壤具有减小镍的环境危害的作用,但这种缓冲能力是有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镍的形态会继续发生变化,但这一转化过程是缓慢的.因此,一旦土壤发生重金属污染,其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生物源提取液与工业废水对土壤中Ni、Co的活化研究345-348

摘要:研究了酢浆草提取液(OX)、猪粪提取液(PM)以及味精厂废水(MGW)对土壤中Ni、Co的作用.结果表明,OX提取液原液对土壤中的Ni、Co有较好的活化作用,其活化比例分别达到4.8%和14.6%,但稀释后效果大幅度下降;MGW原液可活化土壤中的1.6%的Ni,但对Co的活化效果较差;PM提取液则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OX提取液的pH值与Ni、Co总活化比例之间呈显著幂相关,可能是由于受到多种酸性活性成分的影响所致.

零价铁对土壤中4-氯苯酚还原脱氯研究349-352

摘要:氯苯酚是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它们在土壤中的加速分解可以减少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以恒温培养为方法,GC-MS为检测手段,研究了在常温常压下土壤中4-氯苯酚 (4-CP) 在零价铁作用下的还原脱氯反应.结果表明:4-CP可以被来自零价铁的电子还原,零价铁能够有效促进土壤中的4-CP脱除苯环上的氯原子,从而达到降低毒性、增加可生化性目的.反应条件如初始pH、时间、零价铁用量等均对4-CP还原脱氯效率有重要影响,特别是当初始pH值控制在偏酸时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在零价铁加入量500 mg、初始pH=4、反应时间7 d的条件下,零价铁对土壤中4-CP还原脱氯效率最高可以达到65%.利用实验数据,对零价铁作用下4-CP还原脱氯的反应机理也进行了初步探讨.

蒙脱石吸附Cr^3+、Cd^2+、Cu^2+、Pb^2+、Zn^2+的研究:pH值和有机酸的影响353-356

摘要:粘土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和吸附特性,常被用作垃圾填埋场的衬层,吸附垃圾渗滤液中的氨氮及重金属离子,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研究了pH值对蒙脱石吸附Cd2+、Cr3+、Cu2+、Pb2+和Zn2+等五种重金属离子的影响,以及有化学络合剂EDTA和几种有机酸存在条件下,蒙脱石吸附Cd2+、Cr3+、Cu2+、Pb2+和Zn2+五种重金属离子的效果.为了接近自然吸附状态,实验采用了离子交换柱进行连续吸附.结果表明,pH值对Cd2+、Pb2+和Cu2+的吸附率影响极大;化学络合剂以及有机酸的存在降低了各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率,影响的强弱(设其符号为y)顺序为y(Pb2+)≤y(Cd2+)≤y(Zn2+)≤y(Cu2+)≤y(Cr3+).

双氰胺对不同形态氮在红壤中转化的影响357-360

摘要: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方法,研究了碳酸氢铵、尿素在红壤中的转化,加入硝化抑制剂(双氰胺)对尿素、碳酸氢铵的水解速率、硝化速率的影响,以及硝化抑制剂用量问题.结果表明,无论加入DCD与否,大部分尿素在4 d内水解,各处理硝态氮质量分数于35 d内出现峰值,铵态氮质量分数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尿素态氮和铵态氮的形态差异主要存在于培养4 d内.双氰胺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相应处理的铵态氮质量分数,降低了硝态氮的质量分数;硝化抑制剂对高质量分数(≥50%)铵态氮、尿素态氮处理的抑制效果优于低质量分数(≤50%)处理.至培养结束时中壤土中仍存在较高质量分数的铵态氮,故铵的硝化时间、尿素水解产生铵的硝化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特性361-364

摘要:通过批量实验研究了渭河水中有机物在几种土壤中的吸附行为,测得吸附常数,给出吸附等温线.对吸附等温线进行分析,发现已经吸附的有机物分子会影响土壤的吸附性质.同时数据的拟合表明,有机物在不同土样中的吸附行为均可用Freundlich方程描述.吸附常数和固相-水分配系数表明4种土样中河沙的吸附能力最强,进一步的实验发现这是由于河沙中已经吸附的有机物最少,吸附位相对多,造成吸附能力强.

上海市郊蔬菜硝酸盐含量及评价365-368

摘要:对上海市不同种类和不同种植方式下的蔬菜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以期了解上海市蔬菜的硝酸盐含量现状.结果表明,不同种类蔬菜硝酸盐含量(设为Y)由高到低依次为:Y(绿叶菜类)→Y(豆类)→Y(瓜类)→Y(茄果类)→Y(食用菌类);叶菜类的硝态氮含量较高,平均为463.95 mg/kg;其次是豆类,平均值为141.91 mg/kg;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蔬菜的硝态氮平均含量较低,分别为102.38 mg/kg,38.81 mg/kg,26.29 mg/kg.耕作和种植制度均能影响硝酸盐在土体中的积累和迁移,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同一种蔬菜品种的NO3--N质量分数(设为 y)由高到低依次为:y(大棚蔬菜)→y(露地蔬菜)→y(传统自留地蔬菜).所有样品中叶菜类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超过一级标准的占57.1%,污染指数最高的达3.50,污染较重;豆类、瓜类、茄果类、食用菌类样品中硝酸盐没有超过一级标准的,污染较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