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杂志社
分享到:
《人文地理》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进展与动态、文化、城市、社会、经济、旅游、政治等。
  • 主管单位:陕西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地理学会
  • 国际刊号:1003-2398
  • 国内刊号:61-1193/K
  • 出版地方:陕西
  • 邮发代号:36-75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6
  • 综合影响因子:2.331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人文地理 200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人文地理杂志进展与动态

建设中国特色的城市地理学——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评述

摘要:城市地理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最近的三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主要评述1980年以来中国城市地理学在城市化、城市体系和城市经济与社会地理的研究进展。本文认为中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为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中国城市地理学已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特别是在城市化和城市体系研究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理论,并具有高度的实践性。
1-5

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趋势

摘要: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在城市的快速转型过程中,城市文化发展和演进面临更多新要素的触动:“异质文化”日渐冲击或渗透着城市本底文化,影响城市文化发展的主要因子也更多从自然环境要素始向人文因素转变,即城市本底文化生存的“土壤”正在发生革命性改变,从而使城市文化表现出更多时代内涵、时尚意韵和新景观。本文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讨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文化地理研究的新态势,以期对新时期国内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有所裨益。
6-10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且研究成果丰厚,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空间格局研究、时间演变研究、趋势预测研究和形成原因研究。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问题,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6个方面的展望:加强对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城市及小尺度地域内部经济发展差异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预测和预警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动力机制研究、加强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策研究。
11-18

城市中产阶层化研究进展回顾及未来展望

摘要:本文在回顾中西方中产阶层化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中产阶层化的基本特征。强调中产阶层化具有周期性及时空性,从古典经济学角度、城市文化以及全球化角度对中产阶层化的理论流派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中产阶层化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中产阶层化的界定、中产阶层化的形成机理、过程、影响以及政府作用的研究,对中国中产阶层化研究未来进行展望,率先明确中国存在中产阶层化时空共轭性;中产阶层第一波普遍性等假设,并指出第二波的中国中产阶层化只有可能发生在某些特大城市中;在中国中产阶层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原住居民的动迁问题及后续的空间隔离问题。
19-25
人文地理杂志文化

北京美术产业对地方文化的嵌入性程度分析

摘要:北京十一五规划指出北京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美术是文化产业中最具有创意色彩的产业部门,北京是中国最重要的美术产业中心,近5年来出现了一批美术创意产业集中区。本文使用近十多年来国外经济地理学家频繁使用的嵌入概念分析北京的美术产业。本文所采用的嵌入概念更强调Karl Polanyi的观点,以北京三个主要美术产业区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观音堂文化大道为研究地点,通过分析实地访谈资料、艺术家和画廊的网站资料,探讨企业和艺术家在作品风格、市场定位、企业分布、企业制度等方面是如何嵌入北京地方制度文化和意识形态文化的。本文认为在把握嵌入程度,避免过度地方化的程度上有待未来讨论。
26-32

文化与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谱系和前沿:走向文化生态隐喻?

摘要:文章基于文献研究,梳理文化和创意产业集群的研究谱系,指出该领域学术界:①没有将文化和创意产业本体论知识整合到集群分析框架;②对艺术家和创意阶层及其项目生产方式、知识流的空间过程关注十分薄弱;(爹忽视文化消费和中介因素对创意集群和文化生产的反身性;④比较偏向生产型创意集群的研究、忽视空间型创意集群和消费型文化产业园区和城市空间的研究;⑤在研究方法上相对单一。作者提出通过运用文化生态系统隐喻,进一步展开综合研究的可能性。
33-38
人文地理杂志社会

城市社区的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社区资源概念、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在对第三条道路思潮的社会公正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公正理念下城市社区体系与生活场所体系的社区资源配置原理,并对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的衡量指标作了初步探讨。
39-42

社会阶层化与城市社会空间的发展及其与城市娱乐业的(空间)关系

摘要:基于学术界共识的后工业化大城市社会空间中产阶层化的理念,本文首次提出社会阶层化的概念并指出社会阶层化主要研究在社会阶层的生活行为扩散和变化规律下,所构建的城市日常居住社区体系和日常生活行为场所体系的时空模式,以此探讨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研究认为不同城市发展阶段其对应有不同主导阶层的社会阶层化空间结构。进一步从解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化动态角度,研究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下,社会阶层化与城市娱乐产业的对偶空闻结构关系。
43-48

大城市中产阶层化与商娱场所的空间结构

摘要:自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转型以来,中产阶层化现象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问题与空间规划方向的重要研究方面之一,发展至今日,中产阶层化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社会与空间现象(Bell,1999)。娱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反映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患相关的领域。因而有关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中外地理学界和社会学界有关学者的极大兴趣。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角度探讨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及其消费(娱乐消费)与娱乐场所形成的中产阶层化现象等的社会空间结构。
49-55

社会网络与资本、劳动配置研究——以广东新会为例

摘要:社会网络是社会资本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作者把社会网络看作是在市场和计划之外的另一种资源配置的渠道。在中国社会由计划配置资源向市场配置资源转轨的现阶段,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是否起作用,起多大的作用,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作者在提出基本理论框架之后,通过在广东新会对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职工的访谈及问卷调查,实际验证了社会网络在资金和劳动配置中所起的作用,发现即使是在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广东省,社会网络在资源配置中也仍然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对一般劳动资源的配置,社会网络更重要。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社会网络是市场不完善情况下的有效补充方式。
56-59

医院可达性评价与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

摘要:医院作为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居民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医疗机会,其空间分布以及可达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居民能接触到医院的机会和方便程度。把可达性的概念引入到医院规划中,利用Mapiafo公司的控件MapX和Borland公司的可视化编程语言Delphi,开发了基于时间最短的路径选择信息系统,生成了医院可达性的等时线图和医院服务范围图,通过该系统可直观的看到区域内任何一点到达同一级医院所花费的最短时间以及通过的路径。以江苏省仪征市的医院为例,运用该系统对医院的可达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医院的规划方案。
60-66
人文地理杂志城市

中国资源型城市的演化特征与趋势探析

摘要:本文在追溯中国资源型城市发展历史背景的基础上,选取1952、1984、1990和2004年四个时段我国届存的资源型城市,从城市数量、类别和空间格局的变化,比较系统地揭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演化的特征与规律,并剖析了其形成的根源;进而,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资源型城市发展机制和调控措施等奠定基础。
67-72

试论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

摘要:本文通过对人居环境概念的分析,指出生产环境是人居环境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认为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应是城镇中居民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直接环境和各种生产活动所营造的对居民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城镇环境。根据这一认识,作者对城镇人居环境中的生产环境所涉及的要素分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生产性设施环境、生产性人口环境、生产性文化和制度环境、生产性污染和灾害环境、择业环境等)两个层面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并指出城镇人居环境的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产环境的研究。
73-76

辽宁省城市中心性研究与城市发展

摘要:以辽宁省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基于区位商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中心性进行了测度和研究。通过对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发现辽宁省当前城市发展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社会经济体制、第三产业、经济外向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77-81

中国入境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研究

摘要:在心理测试量表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心理学实验,归纳,演绎推理,行为意象图,数理统计等分析方法,从游客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文化行为切入,研究中国热点城市日韩、北美、东南亚、欧洲客源市场游客的行为规律及其制约因素,构建主要群体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模式,发现了入境外国游客旅游选择偏好、时空动态规律;探讨旅游决策的主导模式、范式和影响决策的可控因素;研究“文化边际域”中的跨文化冲突特征和旅游认知预期衰减效应模式;揭示了旅游意愿评价、旅游感知评价数量模型和四种不同群体游客文化交互模式。并提出了适应外国游客旅游行为的相应对策建议。
82-86

区域旅游发展“同步-错位”诊断及差异分析——基于中国31省(区、直辖市)国内旅游统计数据

摘要:区域旅游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以国内的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采用旅游资源丰度、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及国内旅游收入三项指标对区域内要素进行比较分析.试图发现区域内各指标之间的组合特点;进而按“旅游资源-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组合关系对区域进行类型划分。提炼结果发现:区域旅游发展按数量-收入组合关系可以分为强同步区、弱同步区、优等错位区和劣等错位区;按资源-游客-收入组合关系可以细分为8种类型。基本结论是:区域旅游发展要素间关系复杂、出现多元化特征、区域间存在巨大差距等。分析各种类型特点并指出其转化路径及实现途径,给旅游开发提供实践参考和理论依据。
87-90
人文地理杂志旅游

我国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比较研究——以平遥、丽江古城为例

摘要: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给遗产地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利用实证调查与相关统计分析,比较分析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两地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研究发现处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世界遗产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存在显著差异,居民对旅游正面影响的感知与旅游的发展水平成正相关,反之,负面影响感知与旅游的发展水平成负相关;研究结果从居民角度还反映出当今旅游地旅游收益分配机制存在的不公现象。
91-94

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进展

摘要:基于文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国外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研究中关注入对地的影响、人地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人地关系的调控途径;在野外调查、分区规划的基础上广泛采用生态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借鉴国外相关研究,协调我国旅游型海岛人地关系中要整合人地关系研究,拓宽旅游型海岛的研究领域,重视乡、村级旅游型海岛的人地关系问题,尤其要先解决环境脆弱地区外来游客的影响和相关利益主体问题。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