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软件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oftware

  • 11-2560/TP 国内刊号
  • 1000-9825 国际刊号
  • 2.8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软件学报是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0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软件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理论计算机科学、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数据库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计算机体系结构

软件学报 2008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软件学报杂志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
软件缺陷预测技术1565-1580

摘要:软件缺陷预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展至今,一直是软件工程领域最活跃的内容之一,在分析软件质量、平衡软件成本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和讨论了软件缺陷预测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对主流的缺陷预测技术进行了分类讨论和比较,并对典型的软件缺陷的分布模型给出了案例研究.

基于插桩分析的Java虚拟机自适应预取优化框架1581-1589

摘要:对堆上数据的频繁访问是Java程序的主要开销,为此,研究者们通过虚拟机收集堆上数据访问的信息,而后采用预取或垃圾收集来改进内存性能.常用的收集方法有采样法和插桩法,但二者无法同时满足细粒度和低开销的要求.针对这两个要求,提出基于插桩分析的虚拟机自适应预取框架,该框架通过插桩收集信息,并根据程序运行时的反馈自适应地调整插桩并进行预取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自适应预取优化在Pentium4上对SPEC JVM98和Dacapo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高的达到了18.1%,而开销控制在4.0%以内.

基于收益机制/订阅系统时间约束保障技术1590-1602

摘要:/订阅系统技术具有异步、松散耦合和多对多通信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已有的/订阅系统技术不能满足动态环境下有延迟需求的应用要求.针对时间约束问题,扩展了/订阅系统的语法,建立了延迟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收益机制的分布式/订阅系统时间约束保障技术和使系统获益最大化的调度算法MTEP(maximumto tal earning priority),其特点是能够满足订阅者和者指定延迟约束的需求,通过与订阅者商定的价格和违约成本信息来有效地利用网络带宽,适应网络环境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调度策略和FCFS(first come first service)、最短时间优先和固定优先级等传统策略相比,可使订阅者接收到的有效事件明显增多,并使系统收益显著改善.

一种基于子结构分析的基本块重排算法1603-1612

摘要:基本块重排是一类通过重新排布基本块在存储中的位置,以减少转移开销和指令cache失效率的编译优化技术.介绍了一种基于子结构分析的基本块重排算法.该算法通过统计剖视信息中控制流图的边执行频率,基于处理器转移预测策略构建转移开销模型和基本块排布收益模型.算法采用局部子结构优化的策略,改善基本块在存储中的排列顺序,从而减少转移开销,并提高指令cache的使用率,改善程序的总体性能.在UniCore处理器平台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基本块重排算法相比,该基本块重排算法在更大程度上减少转移开销和指令cache失效率的同时.其时间复杂度保持为O(n×logn).

软件学报杂志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热力学遗传算法计算效率的改进1613-1622

摘要:热力学遗传算法(thermodynamical genetic algorithms,简称TDGA)借鉴固体退火过程中能量与熵的竞争模式来协调GA中“选择压力”和“种群多样性”之间的冲突.然而TDGA目前极高的计算代价限制了其应用.为了提高TDGA的计算效率,首先定义一种等级熵(rating—basedentropy,简称RE)度量方法,它能以较小的计算成本度量种群中个体适应值的分散程度.然后引入分量热力学替换规则(component thermodynamical replacement,简称CTR),有效地降低了替换规则的复杂度.同时也证明了CTR规则具有驱动种群自由能近似最速下降的能力.在0-1背包问题上的实验结果表明,RE方法和CTR规则在保持TDGA良好的性能与稳定性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其计算效率.

视角无关的动作识别1623-1634

摘要:人体动作识别是计算机视觉中一个流行而且重要的研究课题.当观察视角发生变化时,动作识别变得格外困难.至今为止,关于动作识别和手势识别的大多数研究工作都是围绕着视角相关的表达展开的.有一小部分利用了视角不变的表示开展研究,可是它们大多数存在一些缺陷,比如缺少用于识别的足够信息,依赖鲁棒的语义特征点的检测或者是点对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视角无关、动作人无关的动作识别,提出了“包容形状”的表示,这种表示不依赖于特定视角.在人体动作识别中,人的身体旋转通常是引起视角变化的主要原因.包容形状充分利用了两个正交摄像机拍摄的轮廓信息以去除由人的身体旋转产生的影响.从来自两个正交的摄像机拍摄的外轮廓,可以很容易计算得到包容形状,利用包容形状的体态表示和隐马尔可夫模型,取得了非特定人、任意视角下动作识别的很好的实验结果.这些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包容形状包含有足够区分度的信息.同时提出了包容形状的扩展表示,以便在两个摄像机并不完全正交的更为一般的摄像机配置条件下也可以应用,这极大地加强了其实用价值.

基于对象的三维医学图像形状自适应编码算法1635-1643

摘要:提出了一种针对三维医学图像已知诊断对象区域的形状自适应小波编码方法.该算法仅对对象区域内的像素应用形状自适应小波变换去相关,变换后,对象在变换域中的系数个数与图像域的像素保持相同.为了实现快速无损变换,提出一种基于提升的形状自适应小波变换方法.通过分析形状自适应变换后无效系数的位置,又提出一种改进的OB-3DSPECK(object-based set partitioned embedded block coder)算法,取消了对象区域外无效块或系数的符号输出,即只输出两种符号码流到自适应算术编码器.对于三维医学图像的对象区域,该算法能够提供有损到无损的渐进编解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平均SNR比OB-3DSPECK提高0.5dB.此外,由于减少了一种符号输出,使得算术编码过程可选.

Agent主动目标的形式化模型1644-1653

摘要:在agent结构中,主动目标是一个功能上自含且有自己独立控制流的实体.给出了主动目标相关的语法定义以及主动目标运行的操作语义。而且主动目标驱动下的BDIagent结构也被形式化地定义出来.区别于以往的一些BDIagent结构,目标不是隐含地表示而是作为实体显式地表示在agent结构中,使agent结构很自然地支持并行的目标,这被认为是agent理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外,对目标的显式定义也为agent在动态的环境中对承诺的重新考虑带来了方便.

面向在线图符识别的免疫克隆选择算法1654-1665

摘要:针对在线手绘图符识别中样本训练存在的“收集足够数量模板或样本并保持其区分度”的难点,提出了一种适合于手绘图符识别的基于检测器生成的克隆选择算法及其评价方法.该算法采用,一连续位不变规则和p-受体编辑生成初始检测器,使算法具有更广泛的搜索空间并不致陷入局部收敛.以手写文字作为实验对象,评价该算法各参数对个体训练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手绘图符样本训练及分类的改进.

邻域参数动态变化的局部线性嵌入1666-1673

摘要:局部线性嵌入是最有竞争力的非线性降维方法,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计算优势.但它们都采用全局一致的邻域大小,只适用于均匀分布的流形,无法处理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均匀分布流形.为此,提出一种邻域大小动态确定的新局部线性嵌入方法.它采用Hessian局部线性嵌入的概念框架,但用每个点的局部邻域估计此邻域内任意点之间的近似测地距离,然后根据近似测地距离与欧氏距离之间的关系动态确定该点的邻域大小,并以此邻域大小构造新的局部邻域.算法几何意义清晰,在观察数据稀疏和数据带噪音等情况下,都比现有算法有更强的鲁棒性.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自适应聚合的立体视觉合作算法1674-1682

摘要:提出了一种恢复高质量稠密视差图的立体视觉合作算法.该算法采用基于形态学相似性的自适应加权方法,迭代地进行局部邻域的自适应聚合和抑制放大,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稠密视差图计算.将该算法推广到三目摄像机立体匹配系统中,通过重建摄像机坐标系实现图像校正,并根据连续性假设和唯一性假设,建立视差空间中的支持关系和三目摄像机之间的抑制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三目立体合作算法能够得到精确的场景视差映射,并可以实现多基线方向的遮挡检测、该算法特别适用于由多个廉价摄像机组成的立体视觉系统,在几乎不增加软件和硬件资源的情况下,就可以得到高质量的稠密视差图.

一种基于K-Means局部最优性的高效聚类算法1683-1692

摘要:K-Means聚类算法只能保证收敛到局部最优,从而导致聚类结果对初始代表点的选择非常敏感.许多研究工作都着力于降低这种敏感性.然,K-Means的局部最优和结果敏感性却构成了K-Mean SCAN聚类算法的基础,K-MeanSCAN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多次采样和K-Means预聚类以产生多组不同的聚类结果,来自不同聚类结果的子簇之间必然会存在交集.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这些交集构造出关于子簇的加权连通图,并根据连通性合并子簇.理论和实验证明,K-Mean Scan算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聚类结果的质量和算法的效率.

软件学报杂志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
基于效用EPON分布式动态带宽分配实现机制1693-1706

摘要:EPON(Ethemet-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作为基于光纤的宽带网络接入技术,已经成为下一代接入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但是IEEE802.3ahEPON的Polling机制存在带宽使用率不高的问题,其DBA(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算法产生UWR(unused window remainder),USR(unused slot remainder),UQR(unused queue remainder)和UPR(unused package remainder),浪费了许多带宽资源.IPACT(interleaved polling with adaptive cycle time)EPON提出了一个带宽使用率较高的新的Poling机制,但没有解决DBA算法存在的缺点.在IPACT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效用的分布式EPONDBA实现机制,实现了对不同SLA(servicelevela~eemen0用户的相同业务类应用的差分处理.通过一种集中递归效用算法,有效地消除了再生UWR,通过一种分布式递归效用算法,有效地消除了UQR,通过一个分布式UPR消除机制,减少了UPR.提出了一个基于交织接力棒的USR消除机制,提高了消除USR条件满足的概率,通过将交棒者的USR追加到接棒者的授权中,提高了带宽的使用效率.仿真结果很好地验证了该机制的优点.

一种平滑高斯半马尔可夫传感器网络移动模型1707-1715

摘要:在总结现有实体随机移动模型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较好地反映现实节点运动规律的参数独立可控性比较强的平滑高斯.半马尔可夫实体随机移动模型(smooth Gauss-semi-Markov mobilitymodel,简称SGM),并利用马尔可夫过程及更新过程理论证明了该模型具有平均速率时间平稳和点空间分布均匀的特性,适用于移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模拟仿真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管理1716-1730

摘要:作为对基于密码体系的安全手段的重要补充,信任管理在解决WSNs(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中的内部攻击,识别恶意节点、自私节点及低竞争力节点,提高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公平性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综述了WSNs环境下信任管理的特点、分类方法、框架设计、脆弱性分析、攻击模型及对策,在此基础上介绍了WSNs下的典型信任管理系统.以信任计算模型为中心的WSNs环境下信任管理框架的设计是信任管理系统的核心,从信任要素、信任计算模型和信任值的应用这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讨论.最后,总结了WSNs环境下信任管理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值得参考的研究发展方向.

RSVP协议在移动IPv6网络中的扩展性研究1731-1742

摘要:针对无线移动通信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移动IPv6网络中保障用户通信服务质量的资源预留新方案Fast RSVP.该方案采用跨层设计的思想,将两个不同层次的模块:移动IPv6模块和RSVP模块结合起来,通过在两个模块之间增加一些原语使得二者配合工作以保证移动用户的通信业务质量.FastRSVP方案引入了邻居隧道提前资源预留、优化路径资源预留、切换预留、路径融合等一系列新机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移动环境中的RSVP扩展方案相比,该FastRSVP方案在支持无线移动通信方面具有如下优势:(1)能够实现移动节点带有服务质量保证的快速切换;(2)能够避免移动IP切换过程中三角路由和重复预留造成的资源浪费;(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的切换预留请求,在保证网络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显著降低因为切换而导致的服务中断率.

基于模糊积分和博弈论的QoS组播路由机制1743-1752

摘要:下一代互联网NGI(next generation Intemet)需要提供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路由能力,由于NGI网络状态难以精确测量与表达,因此,QoS路由基于的信息应该是模糊的.随着网络运营的渐趋商业化,付费上网要求实现QoS计费,而网络提供方与用户的利益冲突要求实现效用双赢.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积分和博弈论的QoS组播路由机制.该机制由边评判、博弈分析和组播路由树建立算法组成,基于模糊积分和适合隶属度函数对边进行模糊综合评判,通过博弈分析确定网络提供方与用户在边上的效用能否达到Nash均衡,通过组播路由树建立算法使得在建立的组播路由树上不仅用户QoS要求得到满足,而且网络提供方效用与用户效用达到或接近Nash均衡下的Pareto最优.仿真结果表明,与QoSMIC等机制相比,该机制具有较好的性能.

两个指定验证人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1753-1757

摘要:2005年,王晓明等人把多重指定验证人签名与门限签名结合起来,提出了一个门限多重指定验证人签名(Wang—Fu).同年,陈伟东等人也提出了一个指定验证人的数字签名方案(Chen-Feng-Tan).证明Wang.Fu方案中指定验证人集合的管理者可以直接伪造签名.为此,每个验证人对在验证阶段使用私钥产生的部分数据必须进行零知识证明.CFT方案不满足非传递性,即指定验证人可以向第三方证明其拥有的签名是由签名人签署的.其原因在于,该方案直接利用了Schnorr签名技巧,指定验证人很容易把拥有的签名转化为关于原始签名人公钥参数的一个普通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