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9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1297-1304

摘要: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58件煤岩样品进行块煤光片法显微裂隙测试、低温氮比表面测试和压汞孔隙结构测试.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孔裂隙系统具有以下特点:显微裂隙密度大多数在20~100条/(9cm2)之间,构造活动强烈地区微裂隙发育增多;煤储层孔隙度相对较小,孔隙结构以小孔和微孔为主,大孔次之,中孔发育最差;BET比表面积总体较高,介于0.092~20.480m2/g,煤储层吸附能力强.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出4类具有不同孔隙系统的储层,结合显微裂隙发育情况得出:Ⅰ类储层显微裂隙较发育,孔隙度大,孔隙结构合理,比表面积较高,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储层;Ⅱ类储层构造微裂隙发育,但渗透性差,孔隙度、比表面积较小,中孔不发育,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不利储层;Ⅱ类储层介于Ⅰ,Ⅲ类储层之间,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较有利储层;Ⅳ类储层微裂隙发育,孔隙度中等,大、中孔发育,渗透性能较好,但储层比表面积较低,限制了储层的吸附能力,为煤层气勘探开发的较有利储层.

三维地质建模中地层错断处自动构建的新方法1305-1309

摘要:针对断层等因素破坏了地层连续性形成的地层错断而造成钻孔控制数据缺失情况,以及现有地层错断处三维建模方法的不足,基于广义三棱柱(GTP)提出一种新的处理方法——局部虚拟建模钻孔法(LVMB).该方法主要分为3步进行:①确定需要在之间插入LVMB的2个界限三角形;②在这2个界限三角形相应的3条边之间自动插入LVMB;③构建2个界限三角形之间的地层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相对准确地自动进行地层错断处的三维建模,扩展基于GTP体元三维地质建模的适用范围.

采场小断层对导水裂隙高度的影响1316-1321

摘要:采用相似模拟实验对采场小断层(落差小于5m)区域覆岩破断规律和断层构造裂隙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采场小断层对导水裂隙高度的影响规律.工作面由下盘向上盘推进至正断层面附近时,下盘岩块回转导致煤壁前上方的断层面挤压闭合,煤壁后上方的断层面则处于张开状态;随工作面推进断层面经历张开-闭合-张开-闭合的过程,断层面导水裂隙高度比上、下盘竖向采动导水裂隙高度分别增大40%和61%.工作面由上盘向下盘过逆断层时,主要控制上盘岩层对支架的压力和推力;工作面进入下盘后顶板周期破断距变小,来压频繁;上盘主要表现为沿断层面的滑移;断层面导水裂隙高度与两盘岩层导水裂隙高度基本相等.

GPS用于矿区沉陷区地表高精度动态监测的可行性研究1322-1327

摘要:在分析正交小波变换和EMD方法处理GPS信号能力的基础上,结合矿区沉陷区地表移动特点,提出小波多尺度降噪-EMD变形量信息提取GPS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模型.研究表明:对包含非线性趋势的测量信号,利用小波正交变换进行去噪和提取EMD分段信号段,再利用EMD分解进行变形趋势提取,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利用小波多尺度降噪-EMD分段变形量提取数据处理模型处理GPS变形监测数据,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变形量信息,动态变形监测垂直方向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精度.

不同水平应力作用下巷道围岩破坏特征的物理模拟试验1328-1332

摘要:利用自行研制的YDM—E型采矿工程物理模型试验系统,通过相似材料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水平应力作用下锚杆支护巷道以及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水平应力的提高,巷道无支护情况下顶板呈现楔形冒落;锚杆支护巷道顶板呈现层状整体垮落,当水平应力加大到一定程度,锚固体全部垮落之后,锚固区外亦呈现楔形冒落;巷道底板出现剪切滑移破坏,破坏的外轮廓线呈反拱形;巷道两帮的破坏程度小于顸、底板的破坏程度.因此,高水平应力作用巷道围岩控制的重点在于控制巷道顶、底板.

钢渣掺合料对碱集料反应抑制及有效性评估1344-1348

摘要:利用ASTMC441方法进行钢渣掺合料抑制碱集料反应的有效性评估试验,钢渣掺合料抑制碱集料反应效果良好,砂浆棒膨胀率能够减少约50%;针对实际工程集料,采用提高养护温度和养护碱溶液浓度的优化试验方法进行有效性评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达到胶凝材料总量的30%,单掺矿渣粉以及钢渣粉和矿渣粉复掺比例为1:2时,钢渣掺合料对碱集料反应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离柳矿区综采工作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1349-1353

摘要:针对山西离柳矿区煤层瓦斯赋存特点及综采工作面开采条件,实测得出了工作面瓦斯浓度分布特征、工作面煤壁和采落煤块瓦斯涌出规律;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采空区流场和瓦斯浓度分布特征,测定了采空区瓦斯涌出的有效深度;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对瓦斯涌出的影响.

矿井瓦斯爆炸冲击气流伤害研究1354-1358

摘要:运用爆炸气体动力学理论,对煤矿掘进巷道瓦斯爆炸冲击气流的衰减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瓦斯爆炸冲击气流的衰减规律分析表明,爆炸冲击气流的冲击速度与传播距离和巷道断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与瓦斯的初始爆炸能量成正比.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冲击气流伤害模型.试验与理论计算的对比表明,理论计算的数据与试验获得的数据比较吻合,证明了爆炸冲击气流速度随爆炸距离衰减公式的合理性.

煤系高岭土合成洗涤剂助剂用纯4A沸石1364-1369

摘要:煤系高岭土-碱-水体系中,采用碱溶法即碱液溶出活化煤系高岭土中的硅铝酸盐,过滤,用硅铝酸盐滤液合成4A沸石的工艺.产品性能经XRD,TEM,白度仪等方法测定.结果表明,产品结晶度高;平均粒径为515nm,达到亚微米水平;白度在95~98范围内,达到GB1768—93优等品的标准.微量元素溢出实验显示,微量元素的溢出量大大减少,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安全范围内.携带液体能力在60~70g/100g沸石之间。

高温高压下油煤浆黏度的变化及影响因素1379-1382

摘要:为研究高温高压下油煤浆的黏温特性及变化机理,测量了220~450℃范围内的煤浆黏度,发现在250℃以前,黏度的增大主要受煤颗粒溶胀作用的影响,而在340℃以后,黏度的增加则是由于前沥青烯的增多引起的.剪切速率对黏度几乎没有影响.当煤转化率在30%~40%时,煤浆黏度会增加.

煤炭直接液化产品油碱洗提酚过程研究1383-1387

摘要:系统研究了使用NaOH水溶液提取煤炭直接液化产品油IBP~280℃馏分段中酚类物质的碱洗过程.确定了碱洗提酚过程的2个关键参数:最小彬油质量比为0.08,适宜水/油质量比为0.6~1.2.分别考察了洗涤温度、碱液浓度和碱洗时间等主要因素对碱洗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3个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温度〉碱浓度〉碱洗时间.综合分析得到试验范围内最佳碱洗条件为:温度40℃,碱液浓度10%,碱洗时间5min.

天然气新计量标准实施1387-1387

摘要:2009—08-01,《天然气能量的测定》国家标准正式实施,天然气计量方式由体积计量变为能量计量,也就是由“m3”变为“J”或“kW·h”.计量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了天然气按质论价、优质优价的公平交易方式,标志着我国天然气计量方式与国际接轨.随着中亚天然气管道等一系列国际天然气业务的开展,计量方式的改变将大大促进我国在国际上的天然气生产合作和贸易往来.

基于快速聚沉理论的燃煤颗粒物化学团聚模型1388-1393

摘要:以快速聚沉理论为基础,结合喷雾团聚过程中雾滴和颗粒物的粒子群动力学分析,提出了扩散团聚模型以及喷雾团聚模型.根据模型计算了聚沉速度常数以及不同初始条件对团聚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飞灰颗粒直径大于0.1μm时,可以不考虑颗粒的扩散效应;当飞灰颗粒粒径小于0.1μm时,扩散团聚比较明显;在相同雾滴直径时,随着团聚剂溶液流量的增加,团聚效率随之增大;在相同雾化质量的条件下,随着飞灰颗粒直径的增加,团聚率越高;相同飞灰颗粒粒径时,随着雾滴直径的减小,团聚效率升高.

基于人工免疫和记忆切割的采煤机滚筒自适应调高1405-1409

摘要:为实现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自动调高,利用记忆切割实现采煤机工作路径的记忆,采煤机利用记忆的相应位置的切割参数自动工作;当煤层地质条件发生变化,采煤机记忆的相应参数与实际参数不一致时,利用人工免疫理论进行数据处理和工作状态判断,实现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自适应调高.试验表明:基于人工免疫和记忆切割的方法,可以使采煤机适应煤层顶板条件的变化,能够实现采煤机截割滚筒的自适应调高.

前混合水射流喷丸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1410-1415

摘要:选择喷丸压力、喷嘴扫描速度、靶距为影响因素,选用直径为0.25mm的玻璃弹丸,应用前混合水射流对45钢和2All铝合金材料进行喷丸试验;采用针描法测量喷丸表面粗糙度,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喷丸表面宏观形貌特征.结果表明,前混合水射流啧丸会使受喷材料的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且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压力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扫描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并存在最大表面粗糙度靶距;在整个喷丸表面上出现宽度近似相等的“垄沟”状条形变形带,并布满了无数个形状不规则的无间隙的冲击凹坑,粗糙度曲线呈现“锯齿”形状,它与喷丸表面“垄沟”状形貌特征十分吻合.

铸渗工艺对刮板输送机铲板组织和性能的影响1416-1419

摘要:采用涂料法在刮板输送机铲板表面渗硼、铬和碳以形成硬度较高的表面合金化层.通过改变合金粉末各自的比例来研究不同的涂料配比对表面合金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面合金化层内主要含有Fe—Cr,Fe23(C,B)6,Cr23C6、马氏体和莱氏体;当涂料的配比:B为10%,Cr为80%,C为10%时,表面合金化层的维氏硬度最高达到800HV,刮板运输机铲板表面的维氏硬度提高了近3倍;试样的表面合金化层的厚度在8mm左右,且随着B含量的增加维氏硬度逐渐下降.

柴油机进气防爆单元的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1420-1423

摘要:为改善某增压中冷柴油机防爆单元的流通特性,对进气防爆单元的流场进行了三维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得到了标定工况下防爆单元内部详细的流场信息.通过流场分析,找到了原防爆单元设计不合理的部位,并据此对原防爆单元进行了改进设计.防爆单元改进前后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对比分析及试验研究表明,改进后防爆单元的流通特性得到明显改善.

矿井工业以太网大流量负载实时调度策略1430-1434

摘要:研究了矿井工业以太网在大流量视频负载下的时延效应和网络通信的实时调度策略.在分析工业以太网系统大流量视频负载下网络时延的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矿井工业以太网模型,通过加载与煤矿现场数据流量近似一致的视频负载方法,对大流量视频负载分别在100Mbps和1000Mbps工业以太网络平台上的网络时延特性进行仿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1000Mbps工业以太网具有更短的网络通信时延和更好的实时性,并据此提出了在有限的网络带宽下传输大流量视频负载时,减少网络时延、实现实时传输与控制的负载调度策略,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权值分配调度能够有效地减小网络通信时延,实现实时传输与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