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煤炭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 11-2190/TD 国内刊号
  • 0253-9993 国际刊号
  • 2.87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煤炭学报是中国煤炭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64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煤炭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采矿理论与工程、“煤加工与洁净化工技术”专题、煤与煤系气地质与勘查、安全科学与工程、矿山环境保护、交叉·前沿、煤炭加工与利用、聚焦·评述、煤矿机电与智能化、本期推荐等

煤炭学报 2007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的力学分析897-901

摘要:基于温克尔假设,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板(突破将坚硬顶板视为弹性梁的传统思想),将煤柱等效为连续均匀分布的支撑弹簧,从而形成煤柱-顶板相互作用系统.同时,将煤柱视为应变软化介质,采用近似的Weihull分布描述它的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板壳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采空区煤柱-顶板系统失稳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出了系统失稳的突变机制,并给出了系统失稳的数学判据和力学条件.最后以马脊梁矿为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分析与工程实测数据吻合颇好.

开采扰动区变尺度采空区覆岩介质动态损伤实验902-906

摘要:尝试利用非均匀围岩介质动态损伤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总事件、能率、时间、空间结构参数、变形与应力尺度演化过程,进行不同尺度开采推进形成的采空区围岩介质损伤统计与宏观动力失稳时-空关系对比分析,找出采空区动力失稳预警量化依据.

采动区建筑物附加地基反力变化规律研究907-911

摘要:为了研究采动区建筑物附加地基反力的变化规律,采用采动区建筑物地基、基础和结构协同作用力学模型,研究了建筑物位于采动区不同位置时附加地基反力的分布变化规律,指出地表曲率变形值是控制附加地基反力大小及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并研究了建筑物长度、弹性模量、地基系数、开采厚度、建筑物高度等各种因素对建筑物附加地基反力的影响规律,同时建立了附加地基反力最大值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式.

重要启事911-911

山区地表采动沉陷预计的数值模拟912-916

摘要:采用能完全考虑岩土体本构关系、岩土体环境以及地表地形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山区含水风积沙地表采动沉陷规律预计进行了研究,编写了地表模型生成的前处理模块和地表移动计算的后处理模块,得出了榆林地区山区含水风积沙地表下的采动沉陷规律.

特别声明916-916

岩石的非均质性对其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917-920

摘要:采用非均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非均质参数m对岩石材料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提出尺寸效应影响参数η,其值越大尺寸效应越明显.研究表明:随着非均质参数m的增加,尺寸效应影响参数η的值先增加后减小,当m→+∞时η→0.在m=2附近时η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强度尺寸效应最明显.η在1.65≤m≤3范围内变化最为剧烈,所以当非均质参数m在此范围内时,岩石材料的强度尺寸效应在明显和不明显之间变化幅度最大.

裂隙岩体非稳定渗流的离散-连续介质模型921-925

摘要:给出了一种非线形耦合分析模型,即离散-连续介质模型,该模型克服了求取两类介质之间水量交换的困难,能更准确地反映裂隙岩体的结构特征和渗透特性.基于该模型导出了裂隙岩体渗流场的非线形耦合分析有限元格式,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最后给出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基于ANN的煤层顶板导水断裂带高度预测926-929

摘要:为预测煤矿项板导水断裂带的最大高度,分析了项板导水断裂带发育的影响因素,提取了10个指标形成裂高预测指标体系,并收集整理了近10a来我国24项裂高观测数据,建立了样本数据库.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了煤层开采工作面顶板导水断裂带高度预测模型,模型检验成功.依据计算权值,分析了各指标对裂高的影响程度,提出工作面倾斜长度、埋深对裂高影响较大并加以解释.

地下矿山生产计划3D可视化编制技术930-933

摘要:针对地下矿山生产的基本特征及矿山对编制生产计划方面的要求,对3D可视化环境下的计划编制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目标自动优化技术解决方案以及用户自定义统计报表生成技术,从而解决了计划编制的瓶颈问题.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本系统的可行性及其优越的性能.

阜新盆地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934-938

摘要:阜新盆地是中燕山期(J3-K1)断陷盆地.盆地内断裂构造主要有北北东、北东、北西西、北北西和近南北向.盆地内主要褶皱构造呈北东向雁列式排列.位于盆地内的阜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频繁发生.研究认为,构造应力场多期演化使得大多数断裂历经了多期活动,对应不同的力学性质和位移方式.构造应力场的多期演化对局部构造应力、构造煤和瓦斯赋存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今北西西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盆地内北北东向、南北向和近南北向构造由于受垂直走向的挤压应力作用,形成应力集中带,渗透率降低,瓦斯保存较好,成为动力灾害多发地带;而北西西向构造相对受拉张应力作用,瓦斯易于逸散,动力灾害程度相对较低.北东向、北西向构造发生动力灾害的危险程度介于二者之间.

煤低温氧化结构变化规律与煤自燃过程之间的关系939-944

摘要:为了更深入地认识煤自燃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利用红外光谱对煤在不同氧化温度情况下的结构变化进行了测试,煤中大部分官能团随氧化温度上升其数量不断减少,这些官能团均是还原性较强的基团,是与煤中主体芳环连接的活性结构.与此同时,醛、酮、酯类羰基、芳香酮、醛类羰基等类含氧基团或者从无到有,或者官能团数量不断增加.煤体中不同结构具有不同的氧化活性,不同结构需要不同的温度条件才能够发生明显的氧化反应并释放相应的热量,由此可以得出:煤自燃过程是因为煤结构中不同官能团(活性结构)由于活化需要的温度与能量不一样,先被活化而发生氧化反应的官能团释放能量使其它需要更高活化温度和能量的官能团活化而进一步与氧发生反应释放更多能量,不同官能团依次分步渐进活化而与氧发生反应的自加速升温过程.

2008年《煤炭学报》征订启事944-944

自燃煤矸石山爆炸的热力学模拟945-949

摘要:通过对自燃煤矸石山内部烟气的平衡浓度(ψ)与温度(T)、压力比(p/p^θ)、水-空比(OL)之间关系的热力学模拟,得到了自燃煤矸石山发生爆炸的热力学条件.当α=100,p/p^θ=100,T=800~1200K时,煤矸石燃烧烟气中CO,CO2,H2,CH4和水蒸气的平衡浓度分别为:0.002~0.422,0.034~0.170,0.049~0.126,0.005~0.355和0.004~0.904,CO,H2,CH4爆炸性气体可发生化学爆炸.当α=100,p/p^θ=100,T=1200~1800K时,煤矸石燃烧烟气中CO,CO2,H2,CH4和水蒸气的平衡浓度分别为:3.8×10^-5~0.002,0.004~0.034,0.003~0.055,0~0.005和0.904~0.993,“烟气”中主要是高温高压水蒸气,可发生物理爆炸.

影响晓南矿未开采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950-954

摘要:为了解决晓南矿二水平未开采煤层的安全开采问题,以14号煤层为例,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灰色关联模型,并计算出各项因素的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晓南矿14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为煤的变质程度、地质构造、岩浆岩侵入、煤层厚度及煤层埋深等因素,并用多元回归对其进行了瓦斯含量预测,为二水平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了基础资料.

新疆煤田火区火风压模式研究及其应用955-958

摘要:通过对新疆煤田火区火风压物理过程的分析,提出煤田火区火风压由地上、地下区域组成.地上、地下区域火风压主要是由空气柱内外温度差形成的密度差导致对流作用产生的.同时认为地下区域箱体内存在烟气的多变膨胀效应.基于上述作用机理,提出了新疆煤田火区火风压计算模型,并对火区状态系数C进行了分析.从确定火区地面覆盖层厚度和估算火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2个方面对该模型进行了应用分析,初次提出了火区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估算模型.

高压磨料射流割缝技术及其在防突工程中的应用959-963

摘要:分析了煤层巷道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提出了整体卸压理念,开发了高压磨料射流割缝防突技术并且在煤层巷道掘进工作面进行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用于具有突出或冲击危险的煤层,可以使钻孔之间相互沟通,造出缝隙,使煤体得到充分卸压、煤体中的瓦斯得到排放和应力得到解除,为掘进工作提供较为安全的工作环境.

基于灰色理论的小波神经网络对瓦斯涌出量的预测964-966

摘要:将灰色理论引入到收敛速度快、预测精度高的小波神经网络,使灰色理论和小波神经网络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瓦斯涌出量的预测新模型,经训练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所预测的结果比较理想,能够达到准确指导实践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