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观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美术大观杂志 省级期刊

Art Panorama

  • 21-1173/J 国内刊号
  • 1002-2953 国际刊号
  • 0.2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美术大观是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美术大观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艺术与设计、美术研究、民族艺术、教学论坛、大观专栏、精英艺术、大观画廊、艺苑撷英、大家风采

美术大观 2016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美术大观杂志大家风采
存质求变,入古出新4-5

摘要:徐炽,1934年生,辽宁省海城人。鲁迅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画系书法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沈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阳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出版专著有《徐炽书法集》《学书指要》《徐炽书法艺术》。编著有《中国古代书法经典·行书卷》。作品曾被辑入《中国现代书法选》《中国书法百家墨迹精华》《中日书法百家墨迹精华》《中国当代书法大观》《当代书法精选》《当代中国书法作品集》,

法古鼎新的实学大家——徐炽先生和他的书法艺术简议6-13

摘要:初识徐炽先生是1979年,当时我正在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读本科,因钟情于书法艺术,经朋友引荐有幸登门向徐先生求教,从此,与之结下师生之缘。彼时的先生,大暑日居斗室,以床为案,伫立数小时挥汗习书,给我极深的印象。多年来,徐先生的人品与书品对我影响之大,难于言表。

美术大观杂志精英艺术
说说于小冬和他的画14-25

摘要:于小冬,1963年生于沈阳,1984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毕业。1984—1997在西藏工作。长期从事西藏题材的写实油画创作。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协副主席,中国油画院课题组成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作品入选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美展。两次分别获全国美展铜牌奖和优秀作品奖。应邀参加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

游弋在形式、物性与观念之间——浅析谭勋的雕塑创作26-29

摘要:谭勋,1974年生于河北保定,1997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200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学历班,2001年进修于法国巴黎美院教授"安娜·罗歇特"材料研究班,现任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副教授。作品参加国内外众多当代艺术展览;并于上海、北京、天津多次举办个展;作品被众多艺术机构与私人收藏。出版多本著作,于众多重要学术刊物。

照破山河万朵——说说谭勋和他的山30-31

摘要:河北,古燕赵之地,盛产慷慨悲歌和壮士。谭勋生于直隶,近代曾有著名军校,平原无山。但谭勋似乎喜山,或峰峦连绵,或突兀耸立,乃大地之纲领,大义之脊梁,故山必矗立于心,而映现于外物。早年参加我策划的"物界"展,他的山是一片片的石头与一层层的玻璃。那山是材质的,有透明的水感和锋利的灵性。那时我是这样写的:谭勋对材料的研究或许是最深入的,发表有《雕塑综合材料教学》的专著。石头与玻璃的对话是固体与流体的对话,

物性表达与理念转化32-35

摘要:在我创作的系列作品中,"李明庄系列"应该是一个明显的转折点,此前的作品多注重形式语言的探索和材料形态的转化,这也是当时艺术圈中较为流行的创作方式,而在《李明庄计划》系列作品中,我开始大量使用各种现成物品,在探寻材料物性表达的同时,还试图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理想。李明庄是我天津工作室的地名,其在作品创作中并没有什么具体意义,不过此处环境相对安静,这能让我集中精力思考一些创作上的问题,

美术大观杂志美术研究
从实景到画景:戴本孝澄怀味象画故国36-38

摘要:清初遗民画家戴本孝归隐写黄山,他的黄山图从实景到画景的转变,无论在造型、笔墨和意境等角度来看都画出了作者故国之思的情怀。黄山形象已经不是实景中的形象,而是一个想象中的理想国,它不属于现世的世界,它是故国山川的象征。

媒材影响下的唐代水墨艺术语言探索39-39

摘要:唐代画家受媒材特性之限制,水墨技法尚未成熟,画家在无法可依的情况下想要"于无法中求法"开创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种种怪诞表现手法都是唐代画家们对开拓水墨艺术语言的大胆尝试。

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他者”思想——以方闻、柯律格为例40-41

摘要:方闻与柯律格以不同的理论方法影响了中国美术史研究。方闻以"风格论"为研究重点,侧重书画自身特色,以"视像结构分析"为基本思路来分析中国传统书画作品,在"内在风格"的传统研究之上提出了新的见解。柯律格着眼于视觉文化研究,试图消解"精英艺术"与"大众艺术"的界限,突出"具象艺术",并进一步提出"图像环路"理论。二位学者诸多交叉、互补的理论观念值得新时期美术研究者的思考与借鉴。

“意”“象”“形”在中国画创作中的交融互生42-43

摘要:刘道醇所言的"象生意端,形造笔下"是中国画创作的基础。其中"意""象""形"三者互相转化的关系贯穿于整个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中国画创作中"意""象""形"的浑然合一才是最佳的创作状态和结果。

张大千画家职业身份的特征研究44-45

摘要:本文以画家张大千作为例证,通过其职业艺术生涯的历程和经历,从基础修养、外部影响和个体特征几个方面具体探讨分析张大千成为国画大家的重要成因和他的职业画家身份的独特特征。

简析张大千绘画的恋乡情结与爱国情怀46-46

摘要:本文阐释了张大千艺术作品的绘画题材,并解读其书画艺术作品中的恋乡情结与爱国情怀,探析他的精神世界。张大千将他对祖国名山大川的理解与体味同自身精神世界相结合,创作出了一幅幅精彩的书画艺术作品,同时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满腔热爱。

草原祭祀文化与《蒙古祭系列》油画创作47-47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本土油画家应该把体现本民族、本地域中具有传统意义、时代精神和生活厚度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作为重要的研究命题和学术指向,包括我在内的许多本土油画家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寻求蒙古族题材油画的创新和发展。多年来,我的油画创作一直遵循现实主义的绘画准则,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典型性人物典型性事件"的创作方法。我在系统梳理19世纪欧美现实主义油画中关于民族、时代、地域的研究基础上,将相关研究成果运用,

凡·高油画中的色彩情感探究48-48

摘要:尽管凡·高在贫苦艰辛中活了短短三十多年,却运用手中画笔,以绚丽的色彩给人们展示着世间万物,每幅油画就如同生命之火一样熊熊燃烧。研究凡·高的油画艺术,重点就是研究凡·高油画对色彩运用技巧,它不但体现了凡·高的艺术情感,更有着隐秘的意义,深远地影响着现代油画的发展。

浅析存在于表现主义中的个体性与超越性49-49

摘要: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无论是形式、色彩、构图、题材还是技法等各方面,都是对作品的形式感进行归纳和总结,而从艺术家的角度去分析表现主义的特征,就会发现暗藏在画布中的个体与超越。

当下中国写实油画摄影化倾向及其后果50-51

摘要:近年来,中国画坛的写实油画出现一种与摄影越来越近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了画家对于照相机视角的依赖与对相片表象的复制,更为深刻的影响是导致画家的艺术感受力不断下降,这种写实油画摄影化的倾向是一条危险的道路,因为它必然导致写实油画的异化而使写实油画的本体走向消解。

“花丛中的丽影”——潘玉良静物油画研究52-53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色彩、用笔、构图等具体的造型、绘画元素和艺术家创作特色来分析解读潘玉良静物画中的内在信息。试图探索艺术家与西方艺术流派的关联点和艺术家自身的艺术血脉的成长生态,从而认识到艺术家如何在两者之间达到平衡,并创造出一种新的"秩序"。

论后印象主义的色彩54-54

摘要:后印象主义的色彩在油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色彩从此不仅仅局限于再现客观世界,它来源于客观世界的启发,又有很强的主动性,色彩作为独立的审美语言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主观色彩的出现意味着画家更积极主动地掌握画面,画家的情感表现更加强烈,色彩兼具了隐喻和象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