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大观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美术大观杂志 省级期刊

Art Panorama

  • 21-1173/J 国内刊号
  • 1002-2953 国际刊号
  • 0.2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美术大观是辽宁美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万方收录(中)、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学术期刊。美术大观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艺术与设计、美术研究、民族艺术、教学论坛、大观专栏、精英艺术、大观画廊、艺苑撷英、大家风采

美术大观 2006年第10期杂志 文档列表

燕娅娅的帕米尔情怀4-5

摘要:  燕娅娅是近年来油画界炙手可热的青年女画家,她所描绘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塔吉克妇女和儿童形象,成为了燕娅娅成功的"入门"创作.因此,在美术界一提帕米东,大家就想到燕娅娅,同样,一提燕娅娅也就想到帕米尔.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燕娅娅的帕米尔.……

谈"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艺术"的演进与方略6-7

摘要:  在中国版画界近20年的努力开拓下,黑白木刻版画艺术摆脱了笼罩的阴影,健康地进入了21世纪.这次在山城重庆隆重举行"首届新世纪中国黑白木刻版画学术研讨会",是版画家和理论家们凭着勇气和毅力,抓住时机,终于使策划几年的方案有了结果,走出了中国黑白木刻版画艺术在新世纪再上台阶的第一步.聚集全国有关的专家学者来议论和研讨中国黑白木刻艺术的发展问题,这是美术界的大事,更是中国版画艺术界的重大事件.……

尽精微致广大——试论徐悲鸿对中国人物画的贡献及意义8-9

摘要:  徐庆平在《徐悲鸿画谱》的序文中写道:"事实上,他(徐悲鸿)在1919年提改良中国画的主张时,主要是针对这两个方面(人物、山水),而他通过融合中西的途径进行的中国画创新,也曾以此作为起点."徐庆平说的是历史事实,但从实践和成就来看,我个人认为徐悲鸿先生的山水是不能与他的人物画相提并论的.这里,试就徐悲鸿的人物画阐述自己的看法.……

试谈油画静物中的情感体现10-11

摘要:  在绘画发展史中,油画静物的出现与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它经历了多次的反复,是多种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产物.在欧洲早期的美术史中,绘画多以描绘动物和人类活动为主;中世纪的绘画大多是为宗教服务,描绘对象多为神;从文艺复兴开始,有一些画家的注意力开始从对宗教的狂热而逐步转向了现实世界的人.这个时期的静物是以背景和道具的形式出现在人物等绘画种类中的,不具备独立性,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静物画.起始于17世纪荷兰的静物画是油画静物真正成熟的标志,发展到今天已成为一种独立的画种.……

试论没骨画的演变12-

摘要:  '没骨'是指无墨线轮廓,直接用彩色或墨描绘表现物象的画法.骨即指墨线轮廓,传为南朝张僧繇所创.唐扬生善用没骨法画山水,称为没骨山水.北宋徐崇嗣又有没骨花卉为多家效仿.清代恽南田吸收其画法,将没骨花卉推向新的格局.……

谈版画中的复合因素13-

摘要:  版画--"版"是一种媒材,而定位点是画.   在这一指项达成中,围绕"版"与"画"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多重的,既统一又矛盾的复合体.从这一角度细心揣摩,版画中作为媒材的印版也存在其自身的属性,这一属性从开始就决定版画的复合因素,其中包含它的技术性从属于实用为目的.这种技术性是以制版的技术手段,模拟其他画种达到转接的目的,它只忠于原画稿的内容与风格,并落实在刻工的技术复制.既是版画的原始动机,也是历史必然,但是对真正的绘画属性的优劣也就取决于刻制的精细程度,刀法的纯熟与否.……

复苏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水彩艺术回眸14-15

摘要:  一、复苏的透明水彩画   ""期间,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形势发展需要,透明水彩画曾一度销声匿迹.1976年粉碎""后,随着政治形势的好转,新老水彩艺术家能够重操画笔,纷纷用轻松的笔触挥写重获自由的舒畅心情,透明水彩画如雨后春笋在全国苏醒.如著名水彩画家古元在这一时期创作了《雨过天晴》、《归舟》、《寒冬已过》、《井冈山风景》等作品,真切地表达了艺术家对党和生活美景的热爱,代表了这一阶段水彩画家的创作心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观贺万里泼彩山水画有感16-

摘要:  贺万里大学本科读哲学,留校任教时由哲学而美学而艺术,最终倾心于美术研究.于是就有朋友劝他,何不干脆去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老贺读博的学科是中国美术史论,主攻方向为古代画论.经年累月苦心经营一番,发表了他的博士论文《贺鸣九皋--儒学与中国画功能问题》.老贺十分关注现当代艺术,早在读博之前,就出版了《装置艺术研究》.如今他在当代美术批评方面更是铆足了劲头,而一发不可收,2005年年初出版了他的批评文集《美术刀客--贺万里艺术评论集》.……

初探顾恺之的"传神论"25-

摘要:  从古至今,对顾恺之的评价褒贬不一,各抒其言.至谢赫《古画品录》中将顾恺之列为第三品伊始,就如一石入水中波浪四起.从姚最到张彦远,对顾恺之的评价进行各种各样的反证,以图为其正名.其实,我以为作为一个美术史评论家不应当在言辞和考据上作过多的纠缠,比较欣赏沃尔夫林的美术史观,一个画家的评述应当从艺术家的作品本身出发,即从它的图像,表现语言以及技法和当时时代背景来看问题.……

法国风景画对画派的影响26-27

摘要:  风景画很早就出现在法国的绘画中,在14世纪的雏形艺术品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如法国国王夏尔六世的伯父贝利公爵(1340-1416)就收藏着一幅用羊皮纸画的微型画,题名为《贝利公爵的丰盛时光》.这是兰布尔兄弟的作品,从上面的宫堡楼阁可以看出艺术家的观察是敏锐的,描绘是精致的,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而且画中的风景又点缀着各个季节的田间劳作:剪羊毛、割草、秋猎等等.由此可见风景画在艺术上的表现一开始就同农民的世界和田问的劳动结合在一起了.……

浅析西方美术教育中的艺徒制28-

摘要:  艺徒制是以教育等级制为基础,以师傅管教徒弟为主要方法,以技艺传授为主要内容的美术教育形式.艺徒制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我国由来已久.在我国,自古以来书画传承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①家族化的门风派别;②民间的艺徒传承;③宫廷绘画机构的培训;④观摩自学.在我国的先秦时期艺徒制就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时的家族化的艺徒制以父子、兄弟相传的技艺传承为主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美术技艺的有效传承.而随着社会制度和结构的变化,这种家族化的艺徒制也趋于开放,但艺徒制的形式一直得以延续.……

现代版画的拓荒者——评19世纪法国印象派版画29-

摘要:  高更在分析艺术家时曾这样说过,'艺术家只有两类,创造者和剽窃者'.创造固然值得赞扬,但艺术中合理的'剽窃',或理解为恰当的借鉴,同样可以为艺术带来崭新的篇章.19世纪法国印象派油画已为人们熟知,而同时期法国的版画却鲜有人认识,但它在世界绘画史尤其版画史上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通过对法国19世纪特别是中后期版画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那个时代艺术家兼收并蓄的博大襟怀与非凡的创造力.……

宋官窑瓷的精神品格30-31

摘要:  宋代被公认为我国陶瓷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两宋官窑也被公认为代表了宋瓷烧造的最高水准和审美的最高境界.所谓两宋官窑是指在宋代朝廷皇室直接控制下,集中全国制瓷名匠,专门烧造宫廷用瓷的瓷窑.它的范围包括:一是朝廷自制的官窑;二是"民窑"供瓷.即所谓官汝、官钧、哥窑仿官.……

从宝镜古民居雕刻艺术看瑶汉文化的媾和32-

摘要: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关于瑶族的来源,说法不一,或认为源于"山越",或以为源于"五溪蛮",也有认为瑶族来源是多元的.这些不确定的答案,正是因瑶文化复杂造成的.   ……

浅析民间剪纸的时空表达模式33-

摘要:  剪纸是中国民间最普遍的艺术形式之一.民间艺术具有强大的稳定性、传承性的特征."这种传承性、稳定性决定了民间美术造型的稳定性、程式化、规范化,使广大民众的艺术表现和审美趣味有着较大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使民间剪纸艺术在对特定事物的表达上具有相似或者相同的模式.民间剪纸创作的模式即指一种常规的、简化了的经验系统的概括.民间剪纸对时间与空间的表达,有着稳定的、程式化的表达方式,在对大量的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以下六种典型的时空表达模式,并对各种模式的成因、特点作了简单的分析. ……

师古人师造化——对于黄宾虹的思考与启示34-35

摘要:  许多时候,我们对一些经常提到的非常熟悉的词语的理解常常停留在表面,如我们学画者常常所说的"师古人,师造化".这个作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在实际学习过程中,一般就认为"师古人"就是临摹,"师造化"就是写生.随着我对中国画学习多年的沉浸与思考,特别是对于黄宾虹大师的学习,才有些逐渐领悟.……

浅谈艺术风格的形成36-37

摘要:  一、风格与艺术风格   什么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因内而符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在中国,"风格"一词在魏晋时期就已出现.当时主要是指人的风度与品格.到了南朝刘宋时期,"风格"已运用于文学批评,指文章的风范格局.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释"风格"为:"夫情动而言形,理发而文见,盖沿隐以至显,因内而符外者也."开始形成比较系统的风格理论.曹丕《典论·论文》中的"气"和"体",钟嵘《诗品》中的"味",都是对"风格"的分析与阐释.……

再探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38-

摘要:  关于设计中如何融入传统元素这一类问题的思考和认识,以及针对这一点所进行的观念引导性教育和采取的相关辅助性措施,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前辈们在此方面所作的努力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我很欣喜学生们认真地提出这个问题,至少说明他们正在思考或者说已经开始尝试.既然是再一次针对现代与传统的问题作讨论,我们不妨从更多的角度去展开,不以表面性的问题解决为目的,而是去找一些规律,也许规律的背后有更多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