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理论与改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Reform

  • 51-1036/D 国内刊号
  • 1006-7426 国际刊号
  • 1.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理论与改革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理论与改革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公共治理研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专题、数字治理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基层治理研究、经济学研究、乡村建设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贫困治理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

理论与改革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论电子民主的两种取向5-8

摘要:在技术与民主的关系上,存在决定论和选择论的分野。前者认为技术最终决定民主走向,后者认为技术对民主的作用依赖于人们的选择。乐观的决定论者认为信息技术将极大推进民主,选择论则对信息时代的民主持怀疑态度。从短期来看,信息技术对民主的作用受制于人们的选择。但从长期来看,信息技术的进步将推动民主深刻地发展。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均衡性分析——政治学的分析视角9-11

摘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政府机构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与职能,以获得政府机构自身内部结构与职能发挥之间的内部均衡及其与外部需求相适应的外部均衡状态,政府机构外部均衡状态的获得最终依赖于内部均衡的形成,本文对政府机构外部均衡的几个重要问题:经济理性的政府功能评价问题、公共资源分配与共享问题、利益表达与政治参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政府机构内部均衡机制的建构进行了思考。

全球化境遇中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价值冲突与应然选择12-14

摘要: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为各种思想意识和思潮交汇与碰撞提供了一个总体性背景和基础性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各种思想、思潮、意识形态交相辉映,争奇斗艳,共同演绎着人类文明和智慧的发展轨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既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价值上的冲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重树民族精神,确立时代意识和具有世界眼光,成为当下意识形态发展的应然选择。

理性批评传统的先驱——评柏拉图对文艺的哲学与社会学思考15-17

摘要:柏拉图是首位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审视文艺作品价值的思想家。他指出,艺术因仅仅是对真实世界的模仿,在帮助人们认识真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文艺作品包含不健康内容,会对社会道德的构建产生负面的影响。尽管他因此而考虑将诗人逐出理想国显得有些偏颇,但就关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和艺术的社会功能而言,他却在人类社会中开创了先河,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人学视野中的全球化18-20

摘要:全球化是由人主导并由人推动的,同时全球化对人生存和发展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全球化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造成了人的认同危机。引发了人的存在性焦虑和信任危机。

哲学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21-23

摘要:从哲学意义上讲,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客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为主体所掌握,才能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主体的价值认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本质力量的过程。

社会问责:基本意涵与制度构建24-26

摘要:社会问责是行政问责体系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制约政府权力、维护公民权利的有效手段,还具有积极的建构功能。当前我国实行的主要是行政部门内部的等级门责,社会问责还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社会问责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政府为公民社会的培育提供适当的生长空间,积极主动地推进社会问责的制度化建设。

论国家民主同社区民主的衔接与互动建构——兼谈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27-29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现代国家与公民社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从体制吸纳、职能转换、组织建设、角色整合等方面实现了国家民主与社区民主的有机衔接与互动建构。促进了基层民主建设。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就是坚持国家民主与社区民主的衔接与互动建构的取向,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作为个体与社会妥协机制的心理健康标准30-32

摘要:心理健康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心理健康标准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妥协标准。心理健康标准与意识形态有关联,但不能简单等同于意识形态。心理健康标准既是事实判断,又是价值判断,是二者的统一体。

系统论视域下社会亚稳定成因探析33-35

摘要:社会矛盾增多、各种冲突频发,社会明显处于亚稳定状态。从系统论视角剖析社会亚稳定现象,社会系统内部分机制失灵或缺损才是引发社会系统失衡、诱发社会危机的深层原因。制度预防是化解社会矛盾、拯救民众信心,走出社会亚稳定、实现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执政党建设理论的探索与超越36-39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语境中,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思想体系相比,作为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论是对党的建设理念和目标的重新认知,还是对党的建设内涵和路径的进一步探索和创新。都彰显了一种立足于执政、服务于执政的“执政”的本质属性与位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执政的视野中实现了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彻底转变的历史使命。

试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角色转换47-49

摘要:虽然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处的历史环境不同,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党自身的状况不同,从而决定了党的角色的历史转换,但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会改变的。这是立党的基础。作为革命党与作为执政党不是对立的:革命党与执政党既有差异性,更有同一性。今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从历史上的革命党转化而来,执政党应该继承革命党的光荣传统和良好作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沟通革命党与执政党的历史红线。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中国须加快“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预警机制建设53-55

摘要:“无直接利益冲突”矛盾是我国人民内部矛盾中出现的一种新苗头、新情况,易形成心理冲突和对立情绪。由于这类矛盾更多反映在群众的心理和情绪上,亟须增强前瞻性。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建设可从根本上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能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城市社区服务的多中心供给机制56-57

摘要:提高社区服务的供给水平,需要扭转社区服务的“行政化”倾向,引入多中心供给机制,明确不同治理主体各自的角色定位。城市社区服务可分为公共服务、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三类。城市政府和公营部门负责提供公共服务,社区自治组织主要提供公益服务,企业组织主要提供商业服务。在“多中心”供给秩序下,有必要成立社区发展委员会,作为有关各方共同参与和互动协作的平台。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发展理论及其现实意义62-65

摘要:回顾马克思恩格斯丰富系统且富有科学预见性的城乡关系理论,对于指导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上述认识。文章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着重论述了其对当代的启示。

城市人民调解机制的现代转型66-68

摘要:调解是传统中国社会纠纷化解的一种重要机制,也是中国法律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城市人民调解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发生已深刻变化并引发其发展困境。实践表明,构建大调解格局,大力发展行业性、区域性调委会,推进人民调解的专业化、社会化、规范化是城市人民调解现代转型的必然选择。

反腐成效的决定性要件:勤政机制和公众监督69-72

摘要: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相伴随的反腐防腐斗争,虽然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其根本症结还在于现行体制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构成了一个极易侵害公众利益、公民权利、阻碍公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掩护腐败行为的“机制黑洞”,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反腐防腐机制,难以抵御“官官相护”的体制性屏障;破解这道难题、消除这一“黑洞”的突破口,就是在全面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严密有效的勤政机制,拓展公众监督的权利和渠道,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对接。

解读新一轮农村基层民主选举之困73-74

摘要:由于司法界定难、选举主体的白利性、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和选举法规存在漏洞,导致新一轮农村民主选举中呈现“政治冷漠”、“漏洞百出”的特点,并为金钱贿选、宗族势力群体化控制,愈演愈烈呈扩散之势。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多方监督、正确选拔村官是走出农村基层民主选举困境的主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