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改革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理论与改革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Theory and Reform

  • 51-1036/D 国内刊号
  • 1006-7426 国际刊号
  • 1.3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理论与改革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8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理论与改革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政治学研究、公共治理研究、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专题、数字治理研究、乡村治理研究、基层治理研究、经济学研究、乡村建设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专题、贫困治理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专题、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等

理论与改革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理论与改革杂志理论探讨
发展观的形态、基本问题和历史考察——以社会发展合理性为中心5-7

摘要:发展观具有不同的形态,合理的发展现的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合理的发展现的形成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古代中西方社会发展中理性尚未萌发,发展合理性问题无从谈起;近代西方社会理性高歌猛进,发展合理性问题正在孕育却居于思想的支流;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来发展合理性问题逐渐突出。成为重大而迫切的现实问题。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确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高度自觉的合理性。

现实的个人: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及其当代意义——重读《德意志意识形态》8-10

摘要:《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发展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不仅在于形成了的唯物史观,更重要的是发现了唯物史观确立的前提——“现实的个人”,在著作里马克思、恩格斯规定了“现实的个人”的概念,在确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在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危机及其治理:现代社会发展的新挑战15-18

摘要:生态危机已成为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常态,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并对其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现令对生态危机的认识误区,尤其是对生态危机与生态问题两者间相互关系的模糊认识已在治理行动前潜藏着一种未来的思想危机.因而迫切需要在明确生态危机的特质以及生态危机治理自身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塑造与之相符合的综合型全球治理体系。

发展与稳定的契合条件及其社会启示:一种系统哲学的分析19-21

摘要:由于内外部的限制。系统的发展与稳定之同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倾向。但是分析表明,这种排斥不是绝对的。具有超循环结构的系统。在适度情况下可以实现发展与稳定的相容契合。从系统哲学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本质上就是一种发展与稳定契合的社会状态。建设和谐社会除了要注意发展和稳定的“适度”外。关键在于要完善社会内部的超循环结构:一是必须强化各产业、各地区和各阶层的“自我造血”能力;二是要建立和完善强势产业、发达地区和强势群体对弱势者的“反哺机制”。

自治·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比较视野的概念新解24-26

摘要:自治不仅指与民主政治相联系的自我管理,而且被认为是“一种主权缺失状态”;作为一个应用宽泛的术语。必须根据具体的实践情况来理解。民族自治是在内部自决的意义上被国际法普遍认可的,这一方面是出于对民主、平等、参与的政治理念的深刻反思: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族群意识的复兴及随之而来的民族冲突。民族自治被作为一种妥协性的方案。作为预防和解决民族冲突的手段。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单一制下的地域性民族自治.其鲜明的特色主要取决于境内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独特性.取决于所依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理论:它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为价值取向。蕴含着民主和发展的基本精神。

理论与改革杂志党的建设
认真对待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发展权27-30

摘要:保障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目标,农民有权与其他个人、群体平等地参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并享有发展成果。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神圣条款内容的必然延伸:是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营造充分保障农民发展权的相关机制,认真对待农民发展权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其历史启示31-34

摘要:马克思思格斯开创了党代表大会制度。列宁坚持并发展了这一制度。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就坚持党代表大会制度.并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党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应当在党章中明确规定并在实践中自觉维护党代表大会的权威地位;党代表大会制度是保障党内民主的基本制度。应当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党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应当通过对党代表大会适度的制度变革和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其逐步完善。

信息化背景下西欧社会党新媒体战略探析35-37

摘要:信息化背景下媒体社会的迅速发展给西欧社会党带来了诸多挑战,其传统的政党功能受到制约,政党领导方式和组织运作受到影响,政党的社会基础遭到了削弱。面对这些挑战,西欧社会党审时度势,积极实施了新的媒体战略,主要采取了构建与媒体的建设性合作关系框架、提高党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构筑网络媒体信息平台等系列措施,这些实践对新时期信息化背景下我们党加强和改进媒体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理论与改革杂志改革与发展
中国未来改革之路:社会改革基础论38-41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和利益分化带来的社会民生问题日益突出,社会改革的重要性逐渐凸现出来并日益成为整个改革的基础。具体说,社会改革包括了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以人为本的调整”与社会正义是社会改革的核心价值;二、落实社会权利是社会改革的具体内容;三、服务型政府的建立和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成为了社会改革成败的制度基础。

我国乡镇行政系统的行政生态与生态行政建构——以苏北乡镇为例42-45

摘要:本文在对以往学界对于乡镇政权角色研究梳理的基础上。从乡镇政权的自利性和自由政治空间两个维度考察乡镇政权现时代的角色和行为。认为在新农村建设和零农税的两大背景下,我国乡镇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乡镇政权处于强自利性的政权依附角色地位。这种角色滞后于乡村社会的发展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乡镇政权的自由自由政治空间等概念并把自利性引入对乡镇政府的角色和行为的研究。对于如何解决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生态环保:“以人为本”抑或“生态为本”46-48

摘要:究竟是“以人为本”还是“以生态为本”,这已经成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建构生态话语需要明确的一个现实问题。“以人为本”并不等于“人类中心主义”,它坚持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生态为本”的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困境,但它的某些理论主张对于弥补“以人为本’’的局限也有借鉴意义。以“生态为本”为内核的“人本”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为旨归,“生态为本”为内核,是探讨和解决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则。

农民工市民化的观念障碍与调适49-53

摘要:农民工的经济理性支持他们向城市流动和市民化行为,但由于现实社会的重重障碍和城乡观念的种种分歧,农民工的城市化倾向往往受挫。此外,城市农民工强关系网的建立,加上受到城市冷淡,他们很少参与城市社会活动,自然没有城市主人翁意识,更谈不上产生城市归属感。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城市社会和市民要抛弃对农民工既往的刻板印象,消除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农民工本人也要适度调整心态.增强自我改造意识。争取按照城市规范要求使其观念和行为与市民一致。

双重视角下对我国村民自治制度的再思考——基于两步流程理论与多源流分析理论的视角54-56

摘要: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因素和关键环节,本文从两步流程理论与多源流分析理论这两个视角分析了我国村民自治制度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是研究村民自治这一问题的有益尝试,希望能对现实有所借鉴,从而能够为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做出贡献。

我国市管县体制的反思与改革趋向57-59

摘要:市管县体制是我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产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一定的积极功效。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以及社会体制改革与发展,市管县体制已显现出明显的弊端,通过强县扩权、市县分治的途径,逐步实现由市管县体制向省直管县体制的转变是我国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趋向。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的措施构架60-63

摘要:政务公开制度是确保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主要制度安排.而我国现阶段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不论在立法还是在实践操作层面都尚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正视并探索适当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正是确保公民知情权落到实处的关键所在。为此。应从观念更新、法律保障及制度完善三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包括培养公民的现代权利意识和观念:确立知情权的宪法基本权利地位。以《条例》协调地方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加强新闻制度。进一步完善救济制度,规范电子政务的建设。

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初探75-77

摘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马克思哲学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理论前提,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全面诠释了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的解放,它是对西方人本主义传统的批判性继承.其实质是以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目前.在引导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各种思想理论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产生及其内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指导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观点和建议。

理论与改革杂志经济论坛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政府提供结构的优先序研究——一个生产函数绩效分析框架78-82

摘要:从结构上讲,分税制改革后,我国政府提供的农村公共产品主要有八大类。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生产函数绩效分析框架。运用现有统计数据对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得出政府农村公共产品提供的优先序首先是农业科技投入,其次是农村扶贫支出,第三为农业综合开发,等等。据此,我国政府增加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主要方向首先应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其次是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兼顾社会公平.第三要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分析83-86

摘要:文章阐述了产业融合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微观原因,描述了产业融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宏观表现,提出了中国如何利用产业融合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