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部级期刊

  • 10-1340/R 国内刊号
  • 1672-187X 国际刊号
  • 1.66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心身疾病是中国医师协会;河南省精神病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4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维普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心身疾病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心理研究、临床研究、临床报告、基础研究、临床护理、中西医结合、鉴别诊断、综述、医教管理、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短篇与个案、社区康复、专题讨论、肺炎与心理

临床心身疾病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临床研究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对照研究1-2

摘要:目的探讨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29例,两组均口服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B组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6w。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w末A组显效率53.33%,总有效率96.67%;B组分别为86.21%,100%;B组显效率显著高于A组(χ2=7.516,P〈0.01)。两组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治疗第1w末起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第6w末B组较A组下降显著(P〈0.05)。不良反应B组除体重增加较多外,其他因子与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联合胰岛素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躯体化障碍与抑郁症人格特征对比研究3-4

摘要:目的探讨躯体化障碍和抑郁症的人格特征。方法对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和56例抑郁症患者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组艾森克个性问卷E维度分、L维度分均显著高于抑郁症组,P维度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均=0.000),而N维度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287)。结论躯体化障碍患者与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明显不同,在心理干预时应注意患者的人格特征。

恶性血液病伴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分析5-6

摘要: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伴抑郁障碍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血浆P物质的变化。方法将46例恶性血液病伴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3例,均进行常规内科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伴睡眠障碍者每晚口服米氮平15mg·d^-1治疗,无睡眠障碍者早晨口服氟西汀10mg·d^-1治疗,观察4w。于治疗前及治疗2w、4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于治疗前及治疗4w末采集空腹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P物质浓度。结果研究组治疗2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内及两组间治疗前后各时段血浆P物质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伴发的抑郁症状,但对血浆P物质水平无明显影响。

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对照研究7-9

摘要: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儿童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5例儿童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33例,口服氟西汀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各时点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均持续升高,治疗1w、2w末研究组减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2.937,3.030,P〈0.01),4w、6w末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6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90.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619,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主要为恶心、呕吐、口干、便秘等。结论文拉法辛与氟西汀治疗儿童抑郁症均有显著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但文拉法辛起效更快。

CR系统在床旁摄影中的应用9-9

摘要: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r radiograph,CR)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X线摄影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具有自动记录、激光读出X线影像信息的成像板(IP板)功能,经X线照射后即刻进行信息后处理,从而获得数字化影像的应用技术。CR系统将模拟的影像信息转变为数字化影像信息,图像清晰度大幅度提高。笔者对临床工作实践中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报告如下。

MECT治疗前后麻醉药物对血压的影响10-11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时不同麻醉药品对患者心率及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MECT治疗适应症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各30例,三组均首先静脉注射阿托品,然后分别静脉注射硫喷妥钠、依托咪脂、丙泊酚,再分别静脉注射琥珀酰胆碱,于麻醉前、麻醉后、刺激时、刺激后2min、4rain末分别记录两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结果平均动脉压除A组麻醉后、C组通电2min末、4min末与麻醉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三组其它各时点测评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麻醉后显著低于A、B两组(P〈0.01);A组麻醉后显著低于B组(P〈0.05)。心率测评三组麻醉后各时点均显著高于麻醉前(P〈0.01);C组在刺激时显著低于A、B两组(P〈0.01),其它各时点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用于MECT治疗麻醉诱导时,能有效控制患者应激而导致的心率加快、血压骤升等应激反应,可作为首选麻醉药品。

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14-15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与氯米帕明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口服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口服氯米帕明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w末,研究组显效率73.5%、有效率85.3%;对照组分别为70.6%和82.4%,两组阃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1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明显,研究组治疗1w、2w末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其他时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治疗6w末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935,P〈0.01),不良反应较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与氯米帕明相当,但起效较氯米帕明更快,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16-17

摘要: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12w。于合并治疗前及治疗第1w、4w、12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w末总有效率为83.3%。治疗各时段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合并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变化,韦氏记忆量表的再认、图片、联想及背数等4个项目评分在合并治疗第1d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1w、2w末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虽对记忆有短时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可逆性的。

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18-19

摘要: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6篇西酞普兰与其他抗抑郁剂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对照研究的文章进行再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大小。结果西酞普兰自身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9.10,P〈0.01),合并效应量d=-2.85,95%CI为(-5.42,-0.29)。西酞普兰与对照药物在第2w末和治疗后组间的比较,固定效应模型分析y合并=-0.22,95%CI(-0.42,-0.02),χ2=0.93,P〉0.05;y合并=-0.10,96%CI(-0.29,0.10),χ2=1.00,P〉0.05。提示两组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但西酞普兰起效较快。结论西酞普兰与对照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相仿,但西酞普兰起效快。

氯氮平换用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20-22

摘要:目的探讨氯氮平换用奎硫平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85例应用氯氮平治疗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交叉重叠换药法换用奎硫平治疗,观察8w。于换药前及换药第2w、4w、6w、8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及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换用奎硫平治疗第2w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N因子分,治疗第4w末起P、G、T因子分均较换药前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第8w末与换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换药前主观满意度为29.4%.换药8w末为47‰。换用奎硫平治疗后嗜睡、流涎、疲倦、窦性心动过速、体重增加、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换药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氯氮平换用奎硫平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满意度、安全性进一步提高。

氯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对照研究23-24

摘要:目的探讨氯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3例,研究组口服氯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对照组口服氯氮平联合安慰剂治疗,观察12w。于治疗前及治疗4w、8w、12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和副反应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w末研究组总有效率78.3%,对照组60.9%,差异无显著性(χ2=1.643,P〉0.05)。研究组治疗4w末起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下降趋势,12w末总分及阴性症状因子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流涎、口干、便秘、心动过速等,程度均较轻微。结论氯氮平联合舍曲林治疗可显著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文拉法辛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25-26

摘要:目的评价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研究组口服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治疗,观察8w。于治疗前及治疗1w、2w、4w、8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率76.5%,有效率91.2%;对照组分别为73.5%,88.2%。两组治疗1w末起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P均〈0.01),并随治疗时间的延续呈持续性下降;治疗2w、4w末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8w末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7.8%,对照组为54.7%,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轻微,经对症处理后症状可缓解。结论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文拉法辛起效快,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心理研究
中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7-29

摘要:目的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桐乡市两所中学370名初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5.67%的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偏执、敌对、焦虑与抑郁等;女生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城镇与农村及男生与女生各因子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测评,城镇中学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农村(P〈0.05),丧失因子及健康适应因子分显著低于农村(P〈0.05或0.01);男生受惩罚因子分显著高于女生(P〈0.01),人际关系因子分显著低于女生(P〈0.05)。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与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激总分和各因子分呈正相关。结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小学生心身障碍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30-32

摘要:目的探讨小学生心身障碍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父母问卷筛查小学生的行为问题,采用自编一般问卷调查父母、家庭一般情况。结果小学生心身障碍检出率21,13%,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年龄对男生心身健康有显著影响(P〈0.01),父母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和父母离异对女生心身健康有显著影响(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父母是否离异和父亲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小学生的心身健康均有显著影响。结论小学生心身健康与其心理、家庭、学校、社会密切相关。

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对照研究33-34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伴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研究组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观察1a。于治疗前及治疗1a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鬣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定期测血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a末,研究组焦虑自评麓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均〈0.01);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1),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研究组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舒张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控制高血压指数。

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病前家庭因素研究35-37

摘要:目的探讨病前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1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及其父母(研究组)与57名正常青少年及其父母(对照组)采用家庭评估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青少年病前与父母、同学或老师人际关系不良,早年负性生活事件及父母关心与控制两个方面有问题者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父母有焦虑、抑郁问题,教育能力受损者占44.3%,情感表达困难占63.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父母教育态度与各自婚姻关系感受呈正相关,研究组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占5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P〈0.05)。结论家庭因素对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发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制定青少年抑郁障碍预防及早期治疗策略时需考虑家庭危险因素与高危人群。

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关系研究38-39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动力学特征,为家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父母问卷、家庭动力学自评量表和自制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昆明市盘龙区城市、农村、城郊结合部三所小学的627名四、五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627名学生中检出行为问题者131名,阳性率20.1%,其中男生67名(21.7%),女生64名(20.1%)。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中发现,单亲家庭阳性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P〈O.05),双亲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多代同堂家庭(P〈0.05),城市家庭阳性率显著低于外来务工家庭(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有、无行为问题儿童家庭中,动力学个性化因子差异有极显著性(F=10.58,P〈0.01)。结论单亲家庭和多代同堂家庭儿童行为异常发生率显著高于双亲家庭;在家庭动力学因子中以个性化因子的影响较大。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心理干预对照研究40-42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方法将548名高三学生分为两组,研究组259名,对照组289名,研究组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照组未进行心理干预,共观察6mo。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三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为26,38%~29.72%,焦虑发生率高达44.55%。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心理干预前两组焦虑、敌对、抑郁、强迫因子分及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0.05),女生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男生(P〈0.05);心理干预6mo末,研究组焦虑因子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阳性均分及焦虑发生率均有显著下降(P〈0.01~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高三学生存在严重的考试焦虑和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通过系统心理干预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