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急诊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 42-1607/R 国内刊号
  • 1009-5918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急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急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临床研究、论著-研究报告、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共识·解读、脓毒症预防与阻断征文、论著-实验研究、脓毒症预防与阻断、指南·共识、脓毒症预防与阻断专栏

临床急诊 201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临床研究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在急诊科的应用研究279-282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开展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2014-01—2016-12期间对我院急诊科的26例胸腰椎骨折实施早期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复位、减压术(微创手术组),其中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2.5岁;T12 6例,L1 9例,L2 7例,L3 4例;AO分型A3 12例,C1 10例,C2 4例;ASIA脊髓神经功能障碍分级A级9例,B级12例,C级3例,D级2例。记录入院到手术等待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椎管容积、神经功能变化,与28例同期住院行传统开放手术患者(开放手术组)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患者入院到脊柱手术等待的时间为(3.6±2.1)d,手术切口肌肉剥离长度为(6.9±1.2)cm,手术时间为(2.7±0.6)h,术中出血量为(220.0±15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为(104.5±47.6)ml,术后伤口疼痛评分为2.3±1.3,住院时间为(7.8±5.6)d,开放手术组分别为(8.4±2.4)d、(18.6±2.4)cm、(2.2±0.7)h、(668.0±176.2)ml、(252.0±74.7)ml、(5.6±1.7)、(16.2±6.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变化,随访1年神经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早期治疗胸腰椎骨折是安全和可靠的,有利于患者康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性分析283-287

摘要: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12—2015-06期间入住我院心内科的患者285例,抽取其相关纸质病案,统计并计算相关数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入选200例患者。根据ECG诊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伴窦性心律组(简称:心衰伴窦律组)和心力衰竭伴心房颤动组(简称:心衰伴房颤组),再根据NLR水平将患者分为NLR〈4.368组和NLR〉4.368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并对其NLR、NT-proBNP、LVEF、NYHA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相关性结果显示NLR与NT-proBNP(r=0.176,P〈0.05)和NYHA心功能分级(r=0.273,P〈0.01)呈正相关,同LVEF值(r=-0.148,P〈0.05)呈负相关。在分组比较中,NLR〉4.368组患者较NLR〈4.368组患者,NTproBNP(P〈0.05)和NYHA分级(P〈0.01)更高,而LVEF(P〈0.05)则更低。心衰伴房颤组较心衰伴窦律组,NLR(P〈0.01)水平更高,NYHA心功能分级(P〈0.05)、NT-proBNP(P〈0.01)更高,而心衰伴房颤组之间LVEF值(P〈0.01)则更低。结论:与心衰伴窦律组患者相比较,心衰伴房颤组的患者外周血中NLR水平更高,炎症反应重,心功能更差,疾病更加严重。

白细胞联合D-二聚体评分预测行急诊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院死亡风险的效力分析288-293

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探究白细胞计数(WBC)联合D-二聚体(D-dimer)计数评分(W-D评分)预测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院死亡风险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08—2017-02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生化、心脏超声)等。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患者入院时WBC及D-二聚体预测在院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将所有患者分W-D 0分组、W-D 1分组合W-D 2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预测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636例,其中在院期间死亡者64例(10.06%)。ROC曲线分析患者入院时WBC和Ddimer预测其在院病死率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91×10^9/L,462.50mg/L。一般资料比较显示:W-D 0分组、W-D 1分组和W-D 2分组患者的在院病死率分别为2.3%、19.4%和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示W-D评分判断住院期间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WBC(0.739)、D二聚体(0.75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W-D评分(W-D 1分组vs W-D 0分组:OR:6.315,95%CI:4.091-8.692,P〈0.01;W-D 2分组vs W-D 0分组:OR:11.134,95%CI:9.276-14.692,P〈0.05)是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W-D评分是行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在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该类患者早期危险分层的有效工具。

早期目标导向镇静与标准镇静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预后及出科后心理状况的比较294-298

摘要:目的:通过对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的比较,为以后临床工作中镇静策略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ICU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EGDS)策略组与标准镇静(STDS)策略组,在入组后48h评估患者镇静状态分布情况及浅镇静达成率,通过CAM-ICU量表评价患者谵妄发生情况,并统计患者28d生存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在出科前1d及出科后6个月通过SCL-90、SDS、SAS量表评价出科后患者心理状况。结果:(1)入组后48hEGDS组患者能更早达到浅镇静状态,48h达到浅镇静的比例EGDS(80%),与STDS(5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GDS组患者的气管插管拔管率、物理约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STDS组(P〈0.05),但两组患者28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出科1d,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STDS组(P〈0.05),在出科后6个月,EGDS组患者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评分、SDS评分、SAS评分低于STDS组(P〈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镇静治疗能够使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尽早达到浅镇静状态,减少住院期间患者谵妄发生率,降低物理约束率、气管插管拔管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并能改善患者出科后心理状况。

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的预后危险因素分析299-302

摘要: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患者的临床和微生物特征,评价其死亡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1—2017-12期间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371例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基础疾病、危险因素、预后情况,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重耐药菌血行感染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恶性肿瘤基础疾病、免疫抑制、肺部感染引起的血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针对死亡独立危险因素,早期监测,早期评估,及时明确感染病原体和原发感染灶,发现转移性感染灶,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对高危患者进行集束化治疗,可能有助改善预后。

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及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303-305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的变化,评估患者免疫状态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符合脓毒症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外院治疗大于一周、已行CRRT的患者,并排除预期一周内转出或死亡患者。在入ICU时、病程7d、14d留取外周血标本(D1、D7、D14),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FN-γ^+CD4^+CD3^+T淋巴细胞及IL-4^+CD4^+CD3^+T淋巴细胞含量,分别代表Th1细胞及Th2细胞水平,计算Th1/Th2比值,随访观察时间为28d。结果:根据SSC指南提出的脓毒症和重度脓毒症的诊断标准,2015-09—2016-04期间共入选患者49例,其中存活35例,死亡14例。存活组的患者入ICU时Th1细胞明显低于死亡组的患者(15.35±8.78vs 21.17±8.98,P〈0.05),但在病程7d时,前者Th1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后者(17.08±5.77vs 12.84±5.18,P〈0.05)。与死亡组相比,存活组的患者Th2细胞水平无论在入ICU时或病程第7天、第14天,均处于低水平(1.63±0.86vs 2.11±1.09,P〈0.05;1.20±0.41vs 1.91±1.06,P〈0.01;0.94±0.41vs 1.66±0.70,P〈0.01)。存活组患者Th1/Th2比值在疾病过程中逐渐增高,而在死亡组持续在低水平。结论:脓毒症患者均存在免疫抑制及Th1/Th2失衡,病程中Th1向Th2漂移预示着疾病的恶化。

PCT、CRP、IL-6联合检测早期诊断卒中相关性肺炎临床价值的研究306-308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为临床早期预测SAP的发生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指标。方法:选取2016-01-01—2017-07-31期间我院急诊科明确诊断为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共计201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肺炎,将其分为SAP组和非SAP组。记录患者入院第3天血清PCT、CRP、IL-6水平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指标的诊断价值。并将三者联合检测与诊断价值较高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201例患者中共有53例发生肺炎(SAP组),148例患者未发生肺炎(非SAP组)。SAP组患者的PCT、CRP、IL-6水平显著高于非SAP组,秩和检验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AUC为0.895,大于PCT(AUC=0.856))和CRP(AUC=0.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RP、IL-6诊断SAP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3%和93.2%,85.5%和79.2%,18.5%和82.4%,三者联合检测后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率和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6.3%、90.5%、88.2%、98.2%,与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CRP、IL-6联合检测可为临床早期预测SAP的发生提供更便捷、可靠的诊断指标。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309-312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患者预后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09-04—2013-10期间百草枯中毒住院患者272例,根据存活、死亡分为两组,分析服药剂量、就诊时间、住院天数、APACHE II评分、生化指标(血清钾、钠、氯、钙、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酐、尿素氮、CK-MB、乳酸脱氢酶、二氧化碳结合力、超敏C反应蛋白)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然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效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相关因素在百草枯中毒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272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死亡133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服毒量、血清百草枯浓度、尿液百草枯浓度、血清Ca^2+、Cl^-、肌酐、尿素氮为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ROC曲线分析,得出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BUN的OR值小于1,是保护因素;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Cr的OR值大于1,是危险因素。对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肌酐、尿素氮进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其各自的曲线下面积依次为0.8425、0.7972、0.6959、0.6941、0.6636、0.5089、0.4829。结论:百草枯的服毒量及血浆中百草枯的浓度是影响预后的两个关键因素,尿液中百草枯的浓度、血清钙、Cl^-、尿素氮是保护因素;服毒量、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肌酐是危险因素。

sTREM-1和PCT联合检测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313-316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和降钙素原(PCT)对重症胰腺炎(SAP)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01—2018-01期间我科收治的72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其中SAP组42例,普通胰腺炎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测定入院第1、3、5、7、14天血清sTREM-1及PCT浓度。根据28d转归将42例SAP患者分为死亡组(8例)和非死亡组(34例),分析sTREM-1、PCT水平其动态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发展、预后的相关性。结果:SAP组患者第1天血清sTREM-1和PCT水平[(95.04±7.65)pg/ml、(4.25±0.91)ng/ml]均明显高于普通胰腺炎组[(61.63±4.12)pg/ml、(2.53±0.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TREM-1、PCT对SAP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0.825,联合两者诊断SA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6。第1、3、5、7、14天非死亡组患者的血清sTREM-1、PCT水平随时间推移逐步下降,而死亡组显著上升,死亡组第7天的sTREM-1[(172.59±13.97)pg/ml]和PCT[(12.27±0.02)ng/ml]均显著高于非死亡组[(80.83±9.67)pg/ml、(3.11±0.78)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TREM-1及PCT可作为影响SAP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sTREM-1和PCT有助于早期诊断SAP,动态监测sTREM-1及PCT水平变化对疗效的评价和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ICU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干预效果分析317-321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01—2016-12期间入住ICU并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进行VAP监测,分析发生VAP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致病菌分布;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法;对诱发VAP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监测2713例,发生VAP 648例,发生率为23.88%,VAP千日感染率为17.00‰,病死率为30.40%。共检出致病菌67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33株占93.92%,革兰阳性菌39株占5.79%,真菌2株占0.30%;前4位致病菌分别为鲍曼不动杆菌39.76%(268/674)、铜绿假单胞菌20.77%(140/674)、肺炎克雷伯菌10.09%(68/67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79%(39/674)。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无声门下吸引、有意识障碍、应用免疫制剂、血清白蛋白低、基础疾病多、机械通气时间长、住ICU时间长、急诊置管、APACHEⅡ评分高、置管前未行口腔护理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持续干预期与基线调查期相比,ICU患者呼吸机使用率、VAP发生率及千日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实施前瞻性目标监测加持续的集束化干预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早期血液灌流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322-324

摘要:目的:比较血液灌流与传统内科保守治疗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探讨血液灌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09—2017-09期间收治的56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对照组17例患者采用传统内科治疗,观察组39例患者在内科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早期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积极治疗,两组患者血甘油三酯(TG)、血淀粉酶、血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IL-6等各指标较治疗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病死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液灌流能降低血脂,清除炎症介质,阻止病情进展,改善预后,可作为其重要治疗手段之一。

临床急诊杂志默认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的书写规范282-282

摘要:英文摘要是一篇可以离开论文而独立存在的短文,常被收录进数据库及文摘杂志,英文摘要与论文一样,应在其题名下方"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及其工作所在单位"。这是体现著者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如果只列出前3人,就等于剥夺了其后著者的署名权,这是违反《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的。

科技论文中插图的规范化334-334

摘要:科技期刊中插图可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线条图和照片图,照片图又有黑白照片图和彩色照片图之分。1图片要求图序,图注,图题说明不要标注在图上,如需标注,请附2张图,一张为有标注的图,一张为原图,原图需按比例缩放,以免失真。2插图的位置与表格一样,插图的编排应随文列出,出现在与图相呼应的词语,如:"见图×"或"(见图×)"或"如图×所示"后的自然段落之下,即要先见文字后见插图。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实验研究
TREM-1与ICAM-1在内毒素致兔ARDS中的表达及其意义325-329

摘要:目的:本实验以脂多糖(LPS)静脉注射的方法复制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通过观察模型动物的病理生理变化,探讨ARDS的发病机理及防治方法。方法:21只新西兰白兔被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A组)、致伤组(B组)和干预组(C组)。B组一次性静注脂多糖(剂量为720μg/kg)建立实验动物模型;C组除同等剂量脂多糖外,同时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剂量为4ml/kg)进行干预;A组静注同等容量0.9%NaCl注射液。不同时间点观察PaO2、PaO2/FiO2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髓样细胞触发性受体-1(TREM-1)及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A组各项指标基本正常;B组致伤后PaO2、PaO2/FiO2下降,湿/干重比增加,TREM-1及ICAM-1表达明显增加,光镜下可见肺泡间隔显著增厚、炎细胞浸润;C组损伤明显轻于B组。结论:一次性静注LPS(720μg/kg)可复制兔ARDS动物模型,TREM-1和ICAM-1在模型动物损伤组中表达明显增加,复方苦参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曲尼司特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保护作用330-334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模型,探讨曲尼司特对大鼠百草枯中毒肺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百草枯模型组、曲尼司特干预组,对照组20只,其余两组各30只。百草枯模型组及干预组每只大鼠予以百草枯80mg/kg一次性灌胃染毒,2h后及此后干预组予以曲尼司特250mg/kg灌胃,对照组每日予以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每日观察大鼠精神、行为、食欲等情况。3个组按大鼠只数平均再分为5个亚组,每个亚组依次在第1、3、7、14、21天5个时间点处死取肺组织检测TGF-β1及做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1)对照组无中毒表现;模型组其中毒症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TNL干预组中毒症状较模型组轻。(2)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体积正常,表面光滑,弹性好,色红润;模型组肺组织呈灰暗色,弹性欠佳,质地较对照组硬,表面可见凹凸不平小结节;TNL干预组较模型组病变程度轻,范围小,肺组织表面无明显结节灶。(3)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对照组肺组织结构无破坏;模型组可见严重肺泡炎改变;TNL干预组也可见肺泡炎改变,但较模型组轻。(4)Masson染色:对照组可见较少的蓝色胶原基质;模型组胶原沉积随着造模时间延长而增多;TNL干预组胶原沉积与模型组相比较有不同程度减轻。(5)模型组、TNL干预组肺组织内TGF-β1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TNL干预组TGF-β1表达低于PQ模型组(P〈0.05)。结论:TNL对大鼠PQ诱导的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研究报告
加速康复外科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展望335-337

摘要: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上消化道穿孔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展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8期间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60例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麻醉ASA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手术时间、肠蠕动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观察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尿路感染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ERAS在急诊上消化道穿孔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机体各项机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救治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早期cTnI、PCT、CRP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338-341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肌钙蛋白I(cTn I)、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水平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的大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2期间收治的51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29)和死亡组(n=22)分析两组患者入院即刻的血清cTnI、PCT、CRP水平差异及与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血清cTn I浓度、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血cTn I浓度与APACHEⅡ评分存在相关(r=0.338,P〈0.05)。cTn I浓度与SOF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T、CRP与各评分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评价脓毒症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787)明显大于PCT及CRP,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cTnI截断值0.24ng/ml时其敏感度68.2%。结论:早期血清cTnI浓度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有指导意义,可用于疾病早期评估其预后的指标。

急性左心衰竭利尿剂降阶梯治疗时间节点的选择342-345

摘要:目的:寻找急性左心衰竭利尿剂降阶梯的合适时间节点,避免利尿剂过早降阶梯致病情迁延不愈,住院时间延长;同时避免过晚利尿剂降阶梯致低容量休克、血栓事件等不良反应发生。方法:2015-01—2018-03期间急性左心衰竭急诊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临床症状缓解、NT-pro BNP降低及D-D二聚体升高3组。3组分别于不同时间节点对利尿剂降阶梯处理。临床症状缓解组依据临床表现缓解,检验指标接近正常为节点;NTpro BNP组依据NT-pro BNP较前下降30%为节点;D-D升高组依据血清D-D高于正常值为节点。比较3组住院时间、降阶梯时间节点肺水肿缓解率、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临床症状缓解组肺水肿缓解率显著低于NT-pro BNP降低组和D-D二聚体升高组(P〈0.05);D-D二聚体升高组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临床症状缓解组和NT-pro BNP降低组(P〈0.05)。NT-pro BNP降低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临床症状缓解组及D-D二聚体升高组(P〈0.05)。临床症状缓解组、NT-pro BNP降低组及D-D二聚体升高组利尿剂降阶梯时间节点分别为静脉使用利尿剂后(48.0±1.5)、(146.0±3.3)、(218.0±4.1)h。结论:当NT-pro BNP较治疗前降低30%可作为利尿剂较为合适的降阶梯时间节点,其时肺水肿基本缓解,利尿剂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较短;合适的利尿剂降阶梯时间节点大约在治疗后6d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