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急诊杂志

《临床急诊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0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述评、论著、临床经验交流、院前急救、讲座、综述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国际刊号:1009-5918
  • 国内刊号:42-1607/R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353
  • 创刊时间:2000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31
  • 综合影响因子:0.805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急诊 201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凝血及纤溶指标与急性百草枯中毒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对百草枯中毒患者凝血功能(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抗凝血酶-Ⅲ)及纤溶相关指标(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预后的相关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2009-03-2014-02的百草枯中毒患者101例,按照生存组和死亡组分为二组比较凝血及纤溶功能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纳入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相互间的差异,分析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急性百草枯中毒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以及抗凝血酶-Ⅲ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百草枯中毒死亡组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高于生存组(P〈0.01),抗凝血酶-Ⅲ低于生存组(P〈0.05)。D-二聚体,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死亡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8、0.741和0.629,均P〈0.01),抗凝血酶-Ⅲ水平与死亡呈显著负相关(r=-0.644,P〈0.05)。ROC曲线下面积提示D-二聚体,抗凝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均具有中高度的预测预后价值,根据最佳截断值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预测死亡率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分别为69.5%~85.1%,60.5%~89.4%,0.593~0.653。结论: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对于百草枯中毒预后有较好预测能力。
1-4

念珠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12-2013-0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8例住院患者的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历资料。根据出院时的预后分为死亡组(16例)和存活组(32例),收集人口学资料、入住单元、基础疾病、有创操作、血培养菌株及耐药性、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念珠菌血流感染预后的危险因素。同时通过比较白色念珠菌与非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差别,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特点与变化。结果:48例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14例(29.2%),非白色念珠菌34例(70.8%)。APACHEⅡ评分(OR 1.140,95%CI 1.016~1.279,P〈0.05)与血清白蛋白低于25g/L(OR 25.565,95%CI 2.388~273.695,P〈0.01)是念珠菌血流感染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结论: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非白色念珠菌为主,尤其是光滑念珠菌,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较高。入院时APACHEⅡ评分、血清白蛋白(ALB)低于25g/L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死亡的危险因素。
5-8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和肽素与缺血修饰白蛋白在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联合测定在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心肌损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患者28例,根据分级标准分轻中度组13例、重度组15例。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在入院1h、2d抽取静脉血3ml,检测心肌酶、cTnI、IMA、Copeptin水平。结果:病例组不同程度中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入院后1hCopeptin升高、IM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nI、心肌酶两组间比较无意义。入院后2dIMA、Copeptin两组间比较无差异。cTnI、心肌酶病例组较对照组升高,不同中毒病例组cTnI、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重度较轻中度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1h病例组患者Copeptin与IMA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早期测定IMA、Copeptin水平对急性氟乙酰胺中毒心肌损伤早期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2-14

乌司他丁对竹叶青蛇伤致DIC的影响

摘要: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竹叶青蛇伤致DIC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例竹叶青蛇伤患者分为常规组、UTI60WU组、UTI40WU组。常规组就诊后即予清创局封、静滴抗蝮蛇毒血清、根据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症支持治疗。UTI60WU组和UTI40WU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UTI20WU+0.9%氯化钠20ml静脉注射,Q 8h及Q 12h,疗程均为1d10分别观察在治疗后0、1、3、5、7d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DIC评分,以及出血、肝肾功能变化等。结果:3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中Fib的下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T随病程发展而延长,二者与DIC评分的变化高度吻合,均在3d时表现为最差值;D-D在入院时即升高,并在伤后1d达峰值,7d时所有指标均未恢复正常。60WU组的DIC评分及D-D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病程极期不再有差异,40WU组无此改变。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减轻DIC程度的作用,但不能阻断或缩短DIC的发生,总体来说,静脉用乌司他丁对竹叶青蛇伤DIC疗效仍不理想。
15-17

血浆置换在脓毒症相关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在脓毒症相关性DIC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脓毒症相关性DIC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血浆置换组(TPE)1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抗休克、抗感染、CRRT清除炎症因子、补充凝血因子、升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常规治疗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血浆置换治疗为TPE组。结果:TPE后48h、72h、后7d,TPE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后24h、48h、72h,TPE组PT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后6h、72h、7d,TPE组APTT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后6h、24h、48h、72h、7d,TPE组FIB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后6h、24h、48h、72h、7d,TPE组D二聚体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后24h、48h、72h、7d,TPE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E组28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TPE能改善脓毒症相关性DIC患者的凝血功能、升高血小板计数、降低APACHEⅡ评分,并减少ICU住院时间及28d病死率。
18-20

急诊快速PCT检测对评估脓毒症预后的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快速Procalcitonin(PCT)检测结果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判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急诊收入ICU的61例脓毒症患者急诊首次PCT检测结果、CRP及APECHEⅡ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分析比较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及APECHEⅡ评分与PCT的相关性分析。同时按PCT水平,分为PCT〈2.0ug/L,2.0~〈10.0ug/L,PCT≥10.0ug/L 3组,比较各组的病死率和住院时间。另外,动态观察患者入院后1周PCT变化指标,并比较其与入院首次PCT质量浓度对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结果:不同预后组的PCT、CRP与APECHEⅡ评分明显不同,死亡组的急诊PCT、CRP及APECHEⅡ评分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APACHEⅡ评分相关性分析:PCT与APACHEⅡ评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γ=0.85,P〈0.05);PCT水平与病情判断及预后指标的关系:显示随着PCT值增高,脓毒症患者病死率呈增高趋势,住院时间延长。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入院首次PCT值与PCT动态监测比较,敏感性相当,但PCT动态监测的特异性更强。结论:急诊快速PCT检测结果对脓毒症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动态监测其指标变化,对短期预后评估更具意义。
21-23

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AE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AECOPD机械通气患者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咪达唑仑(对照组,16例)和右美托咪定(试验组,20例)镇静治疗,两组均常规给予吗啡持续静脉泵入镇痛,使镇静深度评分控制在3~4分,记录呼吸、心率、血压、谵妄发生率、Ramsay评分及唤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呼吸抑制、谵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唤醒时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是ICU AE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良好选择。
24-25

下肢骨折并发肺栓塞45例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下肢骨折发生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医生的早期诊断能力和预防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01-2013-12住院或留观的下肢骨折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患者中年龄(28~83岁),发生于7d以内24例(53.3%),8~14d11例(24.4%),其余为2周之后(22.3%)。肺栓塞最长见于骨折(52.8%),下肢骨折尤为多见。下肢骨折后肺栓塞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给予治疗的44例(97.8%),一例未治疗,经过治疗后,治愈18例,好转22例,无效4例,死亡3例。结论:下肢骨折后2周内是发生肺栓塞的高风险期。目前临床医生对于下肢骨折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断意识较低,提高临床医生对骨折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很重要。
26-27

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摘要:目的:分析7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比较采用PFNA-Ⅱ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统计2011-09-2013-03期间治疗的70岁以上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6例,分别采用PFNA-Ⅱ内固定术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统计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术后远期效果等多方面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平均82.5岁。其中50例患者并发不同的内科疾病,平均每例患病2.4种?两组病例术后均取得很好疗效,随访12个月,两组功能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3.8%和83.3%(30/32及20/24),远期Harris评分分别为(80.5±3.7)分和(81.1±2.9)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高、合并症多。髓内固定系统力矩短,更符合生理负重力线,较髓外固定方式的稳定性更好,采用闭合复位的损伤和出血少,骨折端血供不受影响?对绝大多数不稳定型骨折者采取PFNA-Ⅱ内固定术有良好疗效,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严重骨质疏松者、需早期患肢完全承重患者及内固定失败者的一种很好的选择。
28-31

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和预后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颅内压(ICP)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TBI)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03-2013-03收治的49例重型TBI患者按是否行ICP监测分为ICP组(n=28)和非ICP组(n=21),根据颅内压变化给予相应阶梯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甘露醇平均使用量,NSICU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颅内感染率和预后情况。结果:ICP组患者甘露醇平均使用量明显少于非ICP组[(1 056±348)ml∶(2 130±512)ml,P〈0.01],NSICU平均住院时间较非ICP组显著减少[(8.1±1.7)d∶(11.3±2.5)d,P〈0.01],住院费用较非ICP组增加[(9.2±1.2)万元∶(5.8±1.0)万元,P〈0.01],颅内感染率与非ICP组无明显差别(10.7%∶9.5%,P〉0.05)。根据GOS评分,ICP组预后良好20例,死亡1例,非ICP组预后良好8例,死亡3例,ICP组预后显著优于非ICP组(P〈0.05),二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下指导治疗,能够有效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改善预后。
32-34

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在转运新生儿重型肺出血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用自动充气式复苏囊(SIB)提供呼气末持续正压(PEEP)设备,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在转运新生儿重型肺出血的临床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需转运新生儿重型肺出血36例,在气管插管解除气道梗阻、止血、纠酸、抗休克等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采用SIB+PEEP阀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观察患儿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监测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通气时间的血气值。结果:100%转运成功,转运途中病情无恶化,无1例气漏、持续肺动脉高压,治疗前与治疗后各时间点血气PH、PaO2、PaCO2、PaO2/FiO2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P〈0.01,表明治疗后肺的通气、换气有明显改善;治愈30例(83.33%),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放弃后死亡6例(16.67%)。结论:手控高频持续正压通气转运新生儿重型肺出血方法可靠、有效、便于推广。
35-38
临床急诊杂志实验研究

本刊对“文题”撰写的要求

摘要: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题名含义应一致。论文所涉及的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应在文题的右上角标以"※"号,并在文题页下方,上角标"※"号后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其编号。
45-45
临床急诊杂志研究报告

214例急性阑尾炎行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摘要:目的: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01-2014-03 214例急性阑尾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比较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炎切除术比较优势明显。
46-47

雾化吸入前药物预热与AECOPD急性发作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相关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药物预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of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在雾化吸入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011-11-2013-02期间住院的240例需要雾化吸入的AECOPD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120例,A组:雾化吸入前不对雾化药物进行预热,B组:雾化吸入前对雾化药物进行预热。比较两组患者雾化吸入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雾化吸入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AECOPD患者雾化吸入前对雾化药物预热可以明显减少雾化吸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48-5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CD分子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其临床意义。方法:将92例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中毒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中毒组54例和重度中毒组38例,选9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探讨2组血药浓度与CD4+、CD95+、CD3+、CD3+/CD23+、CD8+、CD8+/CD28+、CD8+/CD28-的关系。结果:血药浓度重度中毒组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CD95+、CD3+、CD3+/CD23+、CD8+、CD8+/CD28-活性明显低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CD28+明显高于轻中度中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甲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药浓度越高,中毒程度愈重,细胞免疫受损越严重。
50-53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中作者署名与作者单位的书写规范

摘要:英文摘要是一篇可以离开论文而独立存在的短文,常被收录进数据库及文摘杂志,英文摘要与论文一样,应在其题名下方"列出全部著者姓名及其工作所在单位"。这是体现著者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如果只列出前3人,就等于剥夺了其后著者的署名权,这是违反《著作权法》有关规定的。
53-53

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疗效及社会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研究56例徒手心肺复苏患者及37例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30min内复苏成功率为23.81%,与徒手组(23.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0min运用心肺复苏机复苏成功率为12.50%,显著高于徒手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与徒手复苏比较,30min以内两者没有差异;而30min以上心肺复苏机临床复苏效果明显优于徒手复苏。
54-55

PICU脓毒血症患者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相关性

摘要:目的:观察PICU收治脓毒血症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PICU 2012-01-2012-12入住PICU临床资料完整的7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研究对象入住PICU后均抽取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并行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根据危重病例评分分值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80分~100分)、B组(〉70分~80分)和C组(〉0分~70分),分析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相关性。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C组患者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B组患者(t=7.64,P〈0.01)、A组患者(t=9.14,P〈0.01);C组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患者(χ2=18.45,P〈0.01)、A组患者。死亡组患者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分值明显低于存活组(t=2.85.P〈0.05),而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t=9.5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乳酸水平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显著相关(r=0.81,t=6.93,P〈0.01)。结论:通过动态监测评分与血乳酸水平发现,随着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下降,血乳酸浓度相应增高;血乳酸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正相关,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定量的指标。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