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急诊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急诊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Emergency

  • 42-1607/R 国内刊号
  • 1009-5918 国际刊号
  • 1.3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急诊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0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急诊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临床研究、论著-研究报告、综述、经验交流、病例报告、胰腺疾病的紧急处理、共识·解读、脓毒症预防与阻断征文、论著-实验研究、脓毒症预防与阻断、指南·共识、脓毒症预防与阻断专栏

临床急诊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急诊杂志专题论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与治疗热点3-6

摘要: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01年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进行了定义,即DIC是不同病因导致局部损害而出现以血管内凝血为特征的一种继发性综合征,它既可由微血管体系受损而致,又可导致微血管体系受损,严重损伤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以往因在DIC发展过程中凝血因子水平消耗性下降,曾被称为“消耗性凝血病”;又因为DIC大多数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被称为“去纤维蛋白原综合征”、“血管内凝血-纤溶综合征”等。而临床DIC通常是指已出现了出血和/或多个器官功能障碍的继发性纤溶期,即显性DIC,预后凶险,死亡率极高。国外学者把DIC看作是死亡即将来临(death is coming)的代名词。因此,准确的诊断并及时治疗对DIC的预后非常重要。

临床急诊杂志论著
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及其在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7-9

摘要: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缺血致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研究脑缺血10min后不同再灌注时间内海马组织NF—κB的活性,TNF—α含量变化,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同时观察用PDTC治疗后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脑海马组织中NF—κB活性、TNF—α含量,脑组织水含量显著升高(P〈0.05和P〈0.01)。使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PDTC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异常变化明显减轻,与损伤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出现NF—κB的表达且活性增高,同时伴有炎性细胞因子TNF-α含量增加,脑水含量增加,提示NF-κB的活化参与了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应用NF—κB特异性抑制剂能减轻脑缺血神经元的损伤。

多发伤合并肺挫伤的早期诊治临床观察10-12

摘要:目的探讨合并胸外伤的全身多发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本院2004年6月~2006年6月136例合并胸外伤的全身多发伤患者根据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分别给于其常规治疗和干预治疗。结果有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的患者,立即干预治疗,呼吸机使用率55.56%,死亡率5.56%;无症状但有影像学表现,立即干预治疗,呼吸机使用率12%,死亡率0;有影像学表现待出现症状再给药干预治疗,呼吸机使用率100%,死亡率13.3%。结论胸部影像学检查是诊断的可靠依据,早期有效干预治疗可降低呼吸机的使用率及患者死亡率。

己酮可可碱对急性肺损伤鼠肺内磷脂酶A2的影响13-15

摘要:目的研究己酮可可碱(PTX)对于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鼠肺磷脂酶A2(PLA2)和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为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的影响。方法健康鼠分4组,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的模型,应用FIX治疗后,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内PLA2的活性和PC、PE含量。结果内毒素诱导的鼠ALI中,动物BALF和肺组织内PLA的活性均明显升高,PC下降,PE增加(P〈0.05)。而PTX的使用均抑制了上述各变化(P〈0.05),并明显改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论FIX通过抑制ALI鼠肺PLA2的活性,提升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含量,而抑制了ALI的发生与发展,对AL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两种剂量的对照研究16-18

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两种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治疗川崎病(KD)的临床对照,探讨一种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达到良好疗效的最合理的IVIG剂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2年-2006年收治的KD患儿60例病历,根据IVIG治疗情况分为总剂量1g/kg·d^-1单次应用(1g组)和2g/kg(2g组)(包括2g/kg·d^-1单次应用或2g/kg分2次)两组,每组30例,均于发病10d内给予IVIG,两组对比IVIG应用后的退热时间、总热程、C反应蛋白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数据对比后,IVIG应用后的退热时间、总热程、C反应蛋白及血沉恢复正常时间指标P值均〉0.1,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用药前1g组有2例出现左侧冠状动脉扩张;2g组有2例左侧冠状动脉扩张,1例双侧冠状动脉扩张,1例表现为双侧冠状动脉管壁增厚毛糙。治疗后两组冠脉损害病例随访2年内冠状动脉均恢复,恢复时间无明显差别;其余病例亦未见异常,但远期冠脉的预后情况正在随访观察中。结论早期给予IVIG治疗KD,可预防冠脉损害,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本项对照研究提示,临床上采用2g/kg剂量的IVIG治疗KD并不能较1g/kg的剂量更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反而增加医疗负担,其价值研究有待进一步探讨。但由于本组样本量少,而且有关冠状动脉病变(CAL)的恢复率及预防CAL的发生率2年以上的随访资料正在建立中,故目前认为,IVIG 1g/kg和2g/kg治疗KD的疗效在KD发病后2年内无显著差异。因此,对于确定国内治疗KD合理、经济、有效的最佳IVIG剂量,尚有待于多中心、大样本、长时间,按照循证医学原则进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加以确定。

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影响19-21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前持续静脉泵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介入前7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替罗非班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急诊冠脉介入治疗(PCI)手术中冠脉造影前向血流充盈、冠脉血栓形成情况;术后72h心电图ST改变及缺血导联累及数;术后72h内室速及室颤发生总次数及术后主要终点事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术中替罗非班组前向血流TIMI分级明显提高(P〈0.05),冠脉内血栓形成减轻(P〈0.05);术后心电图ST段缺血改善,缺血导联数下降,室速及室颤发生减少(均P〈0.05);但术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前使用替罗非班可获得较好效果。

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作用22-23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乌司他丁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28-30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分析31-33

摘要:目的探讨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NSH)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诊断和治疗的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34例,出血部位仅限于中脑周围脑池的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明显的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等并发症较少,远期生活质量较高。结论正确认识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

通心络胶囊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半暗区GAP-43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34-36

摘要: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缺血半暗区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突触素(Sy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通心络组、自然恢复组和假手术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MCAO),以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缺血后1、3、7、14、28d缺血半暗区GAP-43和Syp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后缺血半暗区GAP-43表达自术后1、3d开始增高,第7d达到高峰,自第14d开始降低。自然恢复组Syp于缺血后1d表达减少,3d达最低值,1周开始增高但不及正常表达数值,2、4周表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通心络组缺血半暗区GAP-43和Syp的表达分别在3d和1、2、4周时高于自然恢复组。结论通心络可促进卒中后缺血半暗区GAP-43和Syp的表达,具有促进突触再建和增强、完善突触功能的作用。

临床急诊杂志临床研究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的预后与有效渗透压的关系38-39

摘要: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NKHC)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与血浆有效渗透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53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患者有效渗透压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按入院时血浆有效渗透压水平分为两组,并给予相应治疗,对患者每日有效渗透压的变化进行对比,观察其对预后的直接关系。结果53例患者,有效渗透压≥370mmol/L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37.7%、55%;有效渗透压〈370mmol/L的发生率为62.3%,发生率虽高,但易纠正,病死率低(为6.1%)。两组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有效渗透压≥370mmol/L持续3d以内及持续3d以上的病死率分别为42.8%、83.3%,病死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有效渗透压增高及持续性高渗状态是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致死的危险因素,是判断NKHC预后的重要指标。

参一胶囊对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44-45

摘要:目的观察参一胶囊对结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结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A组)、综合组(奥沙利铂+5-Fu+参一胶囊,B组)、参一胶囊(C组)。每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VEGF的含量。结果各组治疗后与术前相比,血清VEGF水平均有下降,但B组、C组和A组相比,血清VEGF有显著变化(P〈0.01)。结论本文说明参一胶囊有降低结肠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作用,为参一胶囊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提供了一定的实验数据。

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意义46-46

摘要:目的评价APACHEⅡ评分系统对危重病人的监测意义。方法应用回顾分析对APACHEⅡ评分系统的预报能力进行评价,以效验力和辨析力来明确其适用价值。结果回颐性分析306例患者,其预测死亡的'灵敏度85%,特异度88.2%,准确度86.6%,经Hosmer 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值=2.968,P值=0.936,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面积为0.954。结论APACHEⅡ评分系统可以作为危重病情判断的一种通用手段,用于危重病救治工作。

临床急诊杂志经验交流
急诊应用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和安全性47-48

摘要:高血压并急性左心衰是临床常见急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须紧急救治,是急诊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我院急诊科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期间,用硝普纳治疗高血压病并急性左心衰病人68例次,取得满意疗效。

急性硫化氢重度中毒17例临床分析49-50

摘要:2004年8月~2005年5月,本地区发生3起急性硫化氢气体重度中毒事故,共有17人发生严重硫化氢中毒,4例现场死亡,1例至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2例经抢救全部痊愈出院。现将资料报道于下。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30例抢救体会50-52

摘要: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是急诊科比较常见的急性中毒。我院从2002年至今收治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SAOPP)患者30例,现将体会总结于下。

糖尿病低血糖症34例临床分析52-53

摘要:糖尿病低血糖症是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如不及时发现、诊断、治疗,患者将会遗留痴呆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现将我院2000—2006年34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利提高对低血糖症的认识。

法莫替丁与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疗效观察55-56

摘要:应激性溃疡(SU)是一种在机体受到严重创伤、重症疾病及严重心理障碍等应激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胃黏膜糜烂、溃疡和出血为特征的严重并发症。2003年8月-2006年5月以来,我院ICU对84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分组应用H2受体拮抗剂(H2RA)法莫替丁及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均取得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