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18年第08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ADAM33基因ST+4位点与中国黑龙江省儿童哮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1359-1362

摘要:目的研究ADAM33基因ST+4位点多态性与中国黑龙江省儿童哮喘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是否存在关联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方法,对105例儿童哮喘患者及98例健康儿童ADAM33基因ST+4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并计算其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ADAM33基因ST+4位点3种基因型(CC,CA,AA),其中CC基因型在病例组患儿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2 P=0.007),而病例组AC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56 P=0.01),AA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中无明显差异(χ^2=0.03 P=0.86),提示CC基因型可能增加了中国东北地区儿童哮喘的危险性,AC基因型可能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等位基因C的频率在病例组中明显高于对照组,C及A的等位基因频率具有显著差异(χ^2=4.29 P=0.038),提示C等位基因增加了儿童哮喘的易感性。将病例组分为轻,中,重3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而发现ST+4位点与重度哮喘有关(P〈0.01)。进一步验证,在轻,中,重度哮喘之间进行对比发现,轻中度哮喘与重度哮喘之间存在差异(P〈0.01)。结论 ADAM33基因ST+4位点与中国东北地区儿童重度哮喘有关。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尿酸水平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1363-1367

摘要:目的Ⅱ型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多种慢性气道疾病晚期的常见并发症,炎症影响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尚缺乏简单而有效的预后评估手段。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贫血的常见评估指标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RDW与多种炎症性疾病的病情或预后相关。血尿酸(UA)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剂,也有资料显示其与全身炎性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分析,探讨RDW及血UA在此类患者短期及长期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收集了152例因急性加重而住院的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析其基本人口学资料、肺功能及RDW、UA、CRP和相关的生化指标,并进行1年的随访分析。结果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组的年龄、PaCO2、hs-CRP、RDW及UA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而pH及PaO2明显低于存活组。以RDW 13.61%为节点分析,高RDW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pH值、PaO2均明显低于低RDW组,而高RDW组患者的PaCO2、hs-CRP及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RDW组。以血UA平均值395.82μmol/L为节点,高UA组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率均明显高于低UA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高RDW组患者随访1年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低RDW组,高UA组的患者随访1年的总死亡率也显著高于低UA组。将RDW及UA联合分析后发现,同时合并高RDW及高UA的患者,其1年的总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组。结论本研究显示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高RDW、高UA水平均与近期及远期预后相关。联合检测RDW及UA进行评估,有可能作为Ⅱ型呼吸衰竭预后评估的较好指标之一。

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肺脓肿患者术后血气分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1368-1371

摘要:目的探讨胸腔镜及开胸手术对治疗肺脓肿患者的血气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60例开胸手术治疗,60例胸腔镜手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气分析结果,术前及术后第三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CD8^+、和NK细胞。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均出现PaO2、BE的下降,第7天接近术前水平。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胸腔镜组PaO2明显高于开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H值、PaCO2及S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出现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下降(P〈0.05),CD8^+细胞上升(P〈0.05);但开胸组手术CD4^+、CD4^+/CD8^+比值及NK细胞的下降比胸腔镜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胸腔镜及开胸手术治疗肺脓肿术后均出现PaO2的下降,且以开胸手术下降更为显著。胸腔镜组比开胸组对血气分析及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严重OSAHS的疗效比较1372-1375

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严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142例严重OSAHS随机分为高压氧组(n=70)和n CPAP组(n=72)。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临床症状的变化、治疗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CPAP组AHI明显低于高压氧组,SpO2、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2周,高压氧组各睡眠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nCPAP组(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打鼾、夜间憋醒、晨起口干及白天嗜睡的发生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高压氧组明显低于nCPAP组(P〈0.05);高压氧组的依从性为90.0%,显著优于nCPAP组56.9%(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严重OSAHS应用高压氧和nCPAP均有显著疗效,能够有效纠正夜间缺氧,提高睡眠质量,但高压氧在患者依从性方面更有优势,且不良反应少。

帕瑞昔布钠对老年患者肺叶切除术炎性反应和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1375-1378

摘要: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炎性反应和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n=36)::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实施麻醉诱导前和手术后6 h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5 m L),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其余麻醉诱导与维持同观察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于麻醉诱导前和术后24 h测定患者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并计算其变化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IL-6和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手术后各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时的FEV1、FVC、MVV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24 h FEV1、FVC、MV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变化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能抑制开胸肺叶切除术老年患者的炎性反应,并且对术后早期的肺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Bcl-2基因表达水平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及作用机制研究1379-1382

摘要: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在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26例(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Bcl-2 mRNA和蛋白、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结果病例组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64±0.12)、0.46(0.37,0.75)×10^9/L和(19.41±3.41)pg/m 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0和FEV1%分别为(21.45±6.40)pg/m L和(72.06±5.4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l-2 mRNA与EOS计数和IL-5呈正相关(rs=0.404,r=0.354,P〈0.05),而与FEV1%呈负相关(r=-0.340,P〈0.05);治疗后外周血Bcl-2 mRNA相对表达量、EOS计数和IL-5分别为(0.40±0.10)、0.31(0.15,0.27)×10^9/L和(15.50±3.06)pg/m L,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而FEV1%分别为(80.16±5.12)%,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Bcl-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患者EOS计数、IL-5及FEV1%有一定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认知行为干预对不同文化程度吸烟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1383-1386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不同文化程度吸烟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戒烟门诊就医的吸烟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n=41)和对照组(n=39),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疗法,观察随访两组戒烟成功情况。结果干预组时点戒烟成功率和吸烟减少率分别为34.15%和65.8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中大专及以上患者时点戒烟成功率为60.00%,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患者(P〈0.05);中学及中专、大专及以上患者吸烟减少率分别为85.00%和80.00%,明显高于小学及以下患者(P〈0.05);干预组〈45岁和≥45岁患者时点戒烟成功率和吸烟减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明显提高戒烟效果,其与患者文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在干预时应考虑吸烟患者文化程度。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影响1386-138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RICU及ICU明确诊断为重症肺炎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2例。分别采用60 m L灌洗液和120 m L灌洗液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分析不同灌洗液量对重症肺炎患者病原学检查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136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06株,占77.94%,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孢菌为主要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22株,占16.18%,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11株,占8.0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抗酸菌2株(抗酸染色),占1.47%。实验组检测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68.29%;对照组检测阳性者42例,阳性率为51.22%,两组的检测阳性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970,P=0.026)。结论采用60m L灌洗液对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查获取病原学检出率更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可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2在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中的应用1390-1393

摘要:目的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2评估及预测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的治疗效果。方法 65例已诊断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无创通气,监护仪监测呼气末CO2等,超声诊断仪测膈肌厚度计算膈肌增厚率。结果成功组52例及失败组13例,两组治疗前及成功组治疗后呼气末CO2与PaC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失败组治疗后无相关性。成功组及失败组的膈肌增厚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显像膈肌功能联合心电监测CO2,对AE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具有评估及预测价值。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影响的研究1394-1397

摘要:目的比较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噻托溴铵以及布地奈德福莫特罗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2例气流受限程度为中度及以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经治疗进入疾病稳定期后将患者按照数字分配原则随机分为A、B、C组,各14例。A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每日2次,每次320/9微克)联合噻托溴铵粉(每日1次,每次18微克)吸入治疗,B组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治疗(每日1次,每次18微克),C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家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随访1年,比较上述3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呼吸问卷评分、血气分析指标、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住院治疗费用、死亡率。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CAT评分、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3组患者CAT评分、PO2、PCO2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AT评分、PO2、PCO2、疾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住院时间、随访期间住院治疗费用较其余两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A、B、C组各死亡1例,3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效支气管舒张药物配合正规吸入技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血气指标,家庭无创正压通气可进一步降低疾病急性加重并住院治疗次数以及住院花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成本。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诊断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1397-14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集的高度怀疑为PE的患者84例,收集时间2013年1月-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行CTPA检测,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测,对比两组各肺动脉段的CT值、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碘摄入剂量等参数。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对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叶、肺动脉段、肺亚段动脉检测的CT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SD、SNR、CN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CTDIvol、DLP、ED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等渗低浓度造影剂在CTPA诊断肺栓塞具有与常规剂量、高渗对比剂进行CTPA检查相当的效果,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HFNC与NPPV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1401-1405

摘要: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7年7月我院接诊的8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均行无创通气治疗,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HFNC组(n=40)和NPPV组(n=40),比较两组血气分析、循环情况、口腔干燥度、舒适度、疾病转归情况、治疗期间合并症及90d内生存率。结果两组治疗前、治疗6h后p H值、平均动脉压(MAP)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h后,两组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HFNC组SpO2、SpO2/FiO2明显高于NPPV组(P〈0.05);治疗6h后,两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HFNC组RR、HR明显低于NPPV组(P〈0.05);HFNC组口腔干燥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舒适度明显高于NPPV组(P〈0.05);NFNC组ICU住院时间明显比NPPV组短(P〈0.05),两组再次插管、气管切开及住院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HFNC组胃肠障碍、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NPPV组(P〈0.05);两组30d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FNC组90 d生存率为95.00%(38/40),明显高于HPPV组的62.50%(25/40)(P〈0.05);两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膨胀不全、误吸的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HFNC、NPPV的再次插管、气管切开率均较低,但HFNC在改善氧合、循环效果效果更显著,且舒适度、耐受性更佳、不良反应少,远期生存率更高,值得应用推广。

TNF-α+489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表型的相关性研究1405-1409

摘要:目的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489(tumor necrosis factor-α+489,TNF-α+489)GA基因型的异质性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AECOPD)表型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呼吸科收住院的198例AECOPD患者作为AECOPD组,其中男160例,女38例,年龄57-94岁,平均(79.76±8.56)岁。同期纳入195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其中男159例,女36例,年龄52-89岁,平均(81.26±9.29)岁。采用测序法检测两组外周血中TNF-α+489基因型分布情况,进而比较不同基因型在AECOPD人群中临床表型、急性加重表型及影像学表型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两组对象外周血中TNF-α+489可检出GG型、GA型及AA型3种基因型,AECOPD组3种基因型发生率分别为70.71%、23.23%和6.06%,而对照组分别为75.90%、20.00%和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等位基因G/A出现频率比较,AECOPD组中G%为82.32%,A%为17.68%;而健康人群组中G%为85.90%,A%为14.1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ECOPD组中AA型和GA型的患者与单纯GG型的患者比较,前者频繁急性加重的比例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A/AA型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而GG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GA/AA型患者的吸烟指数明显高于GG型。影像学方面,GA/AA型的患者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更明显(0.26±0.13)cm,GG型为(0.21±0.09)cm;支气管壁的厚度与相邻肺动脉的比值相比,GA/AA型的人群为(0.32±0.13),而GG型人群为(0.28±0.12,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患者中TNF-α+489 GA基因型与AECOPD的易感性无关,但与AECOPD的频繁急性加重相关,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为主,吸烟指数更高,影像学上表现为支气管壁的厚度增加明显。

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状态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分析1410-1413

摘要:目的探讨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状态对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57例,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轻度患者24例和中重度组:中重度患者3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中CD63、CD203c水平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Ig E水平。观察哮喘患儿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缓解后,随访追踪12个月,记录随访期内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和严重程度。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 E水平高于缓解期和健康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轻度患儿CD63、CD203c水平与中重度患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每年发病超过5次的哮喘患儿CD63、CD203c水平均较每年发病不足5次的哮喘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随访12个月内,血清IgE、CD63、CD203c水平越高,急性发作次数越多,呈正相关(r=0.513,r=1.17,r=0.876,P〈0.05)。结论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血清总IgE、CD63、CD203c水平上升,与其预后密切相关:血清IgE、CD63、CD203c水平越高,患儿急性发作次数越多,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坐位与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的随机对照研究1413-1416

摘要:目的旨在对不同体位的支气管镜检查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88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4例行坐位下支气管镜检查,44例行仰卧位支气管镜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生命体征变化,检查后肺功能变化及患者,检查医生的满意度。结果坐位支气管镜检查外周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升高,心率过快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仰卧位,检查后30分钟两组肺功能无统计差异,坐位支气管镜组内镜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得分高于平卧位组。结论总之,支气管镜检查应在最佳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并发症,并提高内镜医师及患者的满意度。坐位支气管镜检查因肺活量提高,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咳嗽更加有力,更有利于排除痰液,患者依从性更好,因此较传统的仰卧位检查更安全,舒适,有效。

高频震荡通气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1417-142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NRDS纳入标准的患儿52例,根据首选通气方式分为高频震荡通气组和常频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氧合指数(OI)以及肺气漏(PAL)、Ⅲ-Ⅳ级颅内出血(IVH)、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等并发症。结果 HFOV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治疗后6、12、24小时OI值明显低于C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L、IVH、PPHN、VAP、BPD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MV相比,首选HFOV治疗NRDS能更迅速改善患儿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病程。

经鼻高流量氧疗在AECOPD 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1420-1422

摘要:目的比较经鼻高流量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HFNC)与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中的应用。方法比较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经HFNC与NIPPV治疗后的28天内气管插管率、90天病死率。结果 28天气管插管率HFNC组为45%,NIPPV组气管插管率为43%,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908)。90天病死率HFNC组为15%,NIPPV组为17%,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834)。结论相比无创正压通气,经鼻高流量氧疗在降低AECOPDⅡ型呼吸衰竭(FEV1≥50%Pred)患者的28天插管率及90天病死率方面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血清SAA、HBP联合检测在危重症患者细菌感染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探讨1423-1427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和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联合检测在危重症患者细菌感染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进行治疗的感染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再将其按照细菌培养结果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另选择64例同时间段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治疗前血液中SAA、HBP和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水平,并测定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血液中SAA、HBP和WBC水平;对比SAA、HBP联合检测和WBC在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感染组SAA、HBP和WB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SAA和HBP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WBC没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治疗的进行,细菌感染组SAA和HBP水平逐步下降;SAA和HBP单独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高于WBC监测,SAA和HBP联合诊断敏感性显著提高,但特异性下降。结论 SAA和HBP联合检测可操作性强,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判断感染类型,应该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