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社
分享到: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9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专家论坛、论著、综述、呼吸病研究、结核病诊治 、肿瘤诊治 、病案讨论 、误诊分析等。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出版地方:安徽
  • 邮发代号:26-174
  • 创刊时间:199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18
  • 综合影响因子:1.074
期刊级别: 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临床肺科 2016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心血管合并症对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影响的1年随访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合并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入选600例C级、D级慢阻肺患者,其中无心血管合并症慢阻肺患者(A组)167例,合并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患者(B组)433例(其中心力衰竭亚组98例、冠心病亚组142例、心律失常亚组115例、高血压亚组78例),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随访期间每3月复查肺功能、动脉血气、心脏彩超、血清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结果 B组患者1年内平均急性加重次数[(4.51±0.75)次]明显多于A组患者[(2.68±0.45)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8.8%,明显高于A组患者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冠心病亚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均明显高于A组及B组心律失常亚组、高血压亚组(P均〈0.05)。随访1年后,A组患者及B组各亚组患者FEV1均明显下降(P〈0.05);B组心力衰竭亚组患者血清BNP浓度、Pa CO2、肺动脉收缩压明显升高、而左室EF值、Pa O2明显下降(P〈0.05);B组冠心病亚组患者血BNP浓度明显升高(P〈0.05);B组高血压亚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变化。结论 心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慢阻肺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及死亡率,心力衰竭、冠心病是导致慢阻肺患者死亡率升高、急性加重次数增加的两个重要原因。
777-781

CAT和HAD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相关的比较

摘要:目的 分析稳定期慢阻肺疾病患者的HAD和CAT相关性。方法 从74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通过问卷形式,统计患者HAD和CAT评分,对于符合HAD》11分,同时满足排除标准的患者在进行统计相关性分析。结果 共有74人符合本次研究的规定,其焦虑、抑郁发病率为10%。当中,男性56人,年龄(67士12)岁,焦虑、抑郁发病率:9.6%;女性18人,年龄(75士10)岁,焦虑、抑郁发病率:11.25%。焦虑和抑郁评分作为因变量,通过Pearson分析:其中CAT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61,P〈0.01,提示CAT和HAD呈强正相关,年龄组r=0.243,P=0.062;r=0.156、P=0.189,和HAD无统计学意义;FEV_1组相关系数r=-0.3、P〈0.05;r=-0.25、P〈0.05,提示和HAD呈弱负相关。结论 CAT评分和HAD评分有着密切的关联,既可以通过它反应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又能反应慢阻肺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临床上操作简单,同时患者接受度高。
781-783

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和死亡率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危险因素及相关预后。方法 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145例碳青霉烯类敏感的鲍曼不动杆菌(CSAB)肺炎患者和97例CRAB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CRAB肺炎患者独立风险因素有: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II(APACHE II),系统性的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脑血管意外),接受多次侵入性操作(机械通气),在分离出致病菌前28天使用过抗生素(碳青霉烯类及头孢吡肟)。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 II评分、合并其他感染以及不合理的治疗和患者28天的死亡率密切相关(P〈0.05)。CRAB肺炎比CSAB肺炎死亡率高。结论 系统性全身疾病、APACHE II评分、侵入性操作是CRAB医院获得性肺炎独立的危险因素,CRAB肺炎很可能和之前使用的抗生素选择性压力有关。
784-788

布地奈德单药与联合孟鲁司特对发作期变异性支气管哮喘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的影响比较

摘要: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单药与联合孟鲁司特对发作期变异性支气管哮喘血清总IgE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接诊的80例发作期变异性支气管哮喘患者,通过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布地奈德单药治疗,观察组使用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咳嗽症状评分以及LCQ评分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改变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gE水平(76.18±10.05)IU/m L低于对照组(98.47±11.34)IU/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咳嗽症状评分(1.12±0.32)低于对照组(1.49±0.41),LCQ评分(19.94±5.04)高于对照组(16.11±3.52),咳嗽减轻时间、夜咳停止时间、咳嗽消退时间(2.39±0.68,3.39±0.93,7.31±1.28)d,短于对照组(8.72±1.73,10.12±2.95,14.63±3.0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5.00%(30/4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联合孟鲁司特对发作期变异性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疗效更为显著,可以对慢性炎症进行控制,降低Ig E水平的表达,从而控制哮喘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788-791

喉罩无创辅助通气支持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支持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在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对施行无创通气支持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和同期行常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各258例进行分析。结果无创通气支持下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成功率100%,明显优于常规组(100%对89.4%);术前-术中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明显波动发生率高于无痛组,无痛组大多数患者对手术操作无不良记忆,常规组患者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不耐受,术中血压升高、呛咳、呼吸困难、术后不良记忆明显高于无痛组。结论 无创通气支持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明显提高检查成功率,同时改善患者检查时感受、安全、提高诊断率。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在对大于70岁患者,有少数出现低血压、嗜睡及谵妄副作用,需要引起重视。
792-795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摘要:目的 探究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9月收诊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78例,按其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噻托溴铵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CT、CRP水平、FEV_1、FVC及FEV_1/FVC值等变化情况。结果 经治疗,两组患者PCT及CRP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FEV_1、FEV_1/FVC及FEC预计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PaO_2及PaCO_2水平均明显改善,对照组PaO-_2及PaCO_2水平(64.3±3.8)mm Hg,(54.3±3.8)mm Hg明显低于观察组(74.2±3.6)mm Hg,(47.6±4.4)mm Hg,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TNF-α与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有效协助患者恢复其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等,具有良好推广价值。
795-798

肺康复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肺康复锻炼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30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法分为两组:康复组(n=149)给予门诊慢阻肺健康宣教,包括饮食干预,戒烟教育,用药指导;肺康复锻炼(呼吸运动训练联合步行运动训练)。对照组(n=151)仅给予门诊慢阻肺健康宣教。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肺功能、6MWD(6分钟步行距离)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的次数等。结果 6个月后共234例完成试验,康复组(n=121)较对照组(n=113)的6MWD,血气分析等指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肺功能FEV_1/FVC、FEV_1%和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的次数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 肺康复锻炼(呼吸运动训练联合步行运动训练)能有效提高Pa O2及降低Pa CO2,提高6MWD,适度改善运动耐力,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康复锻炼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799-801

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研究

摘要:目的 评价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irway pressure release ventilation,APRV)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疗效,评估其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程度,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组患者随机分为APRV组、小潮气量肺保护通气组。描记肺准静态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P-V曲线),并据此设置呼吸机参数,通气24h、48h观察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氧合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APRV组Pmean明显高于SIMV+PEEP组,准静态P-V曲线三角区Pflex容积(Vdelta)增加明显,血清SP-D浓度呈升高趋势。结论 APRV应用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对于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氧合改善、呼吸力学类似;较高的平均气道压,能更有效地肺复张,未对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但加重了肺损伤,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
802-805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与沙丁胺醇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对HMGB1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探究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血清中HMGB1的影响,并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外,增加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_1、FVC、P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_1、FVC、PEF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血清中TNF-α、CRP、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MGB1与FEV_1(r=-0.522,P〈0.001)呈显著负相关,与CRP(r=0.365,P=0.009)呈现正相关关系;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5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效果较好,临床上可以大力推广。
805-808

螺旋形穿刺引流管用于原发性气胸患者治疗的研究

摘要:目的 探讨螺旋形穿刺引流管用于原发性气胸患者胸腔闭式引流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设计,将37例原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0例,采用螺旋形穿刺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对照组17例采用传统胸腔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评分、置管耗时、治疗效果、拔管时间、出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置管疼痛评分上明显好于对照组;在置管耗时,住院天数上短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气胸治疗效果、拔管时间上两组相似。结论 采用螺旋形穿刺引流管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原发性气胸,其治疗效果不劣于传统治疗方式,并具有置管过程疼痛轻,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早期出院等优势。
809-812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多重耐药菌(MDRB)的分布及其危险因素,从而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及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呼吸内科确诊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24例,分为多重耐药组(70例)和非多重耐药组(54例),分析其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危险因素,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出多重耐药致病菌84株,多重耐药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鲍曼溶血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与MDRB密切关系的危险因素有住院时间、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心脑血管疾病、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结论 大肠埃希氏菌是我院呼吸内科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下呼吸道MDRB感染的首要致病菌,住院时间、慢性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创通气为其独立危险因素。
813-815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临床治疗研究

摘要:目的 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与阿奇霉素单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临床比较。方法 针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间5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采用完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阿奇霉素单药实验组)24例,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5.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抽搐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7±4.78)天,较对照组(22±5.91)天明显缩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并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患儿,阿奇霉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阿奇霉素。故确诊患儿应当在早期联用阿奇霉素与丙种球蛋白,改善预后。
819-821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跟踪患儿治愈出院前后的MP-Ig M、MP-Ig G双抗体滴度及免疫功能,并记录呼吸道感染情况及一年内的用药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RRTI 45例,发生率为30.0%。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6岁(OR=2.31,95%CI:1.23~4.68)、HP抗体阳性或转阳(OR=4.51,95%CI:1.56~13.27)、CD_4~+/CD_8~+下降(OR=10.33,95%CI:3.45~32.02)及Ig A下降(OR=1.96,95%CI:1.12~3.47)是诱发RRTI的危险因素;使用免疫增强剂(OR=0.31,95%CI:0.14~0.82)是有效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年龄3~6岁、HP抗体阳性或转阳、CD_4~+/CD_8~+下降及Ig A下降是RRTI发生的危险因素;MP肺炎治愈后发生免疫功能障碍的患儿易发生RRTIs;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RRTI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822-824

开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研究及预防

摘要:目的 分析开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开胸手术发生术后肺栓塞的患者250例,随机选取同期开胸手术未发生术后肺栓塞的患者220例,探讨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年龄≥50岁、吸烟史≥200年支、术后卧床时间≥3d及伴有心肺疾患、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病史是导致开胸手术术后肺栓塞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术后卧床时间≥3d及伴有心肺疾患、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病史是导致术后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临床应高度重视开胸手术患者发生术后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825-827

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的表达

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Th1/Th2及细胞因子在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3例正常对照组及28例病理类型为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的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CTD-IL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及血浆,分别检测PBMC中Th1/Th2的比例及血浆中Th1/Th2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TD-ILD患者组Th1比例明显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而Th2比例明显降低(P=0.000),伴随着Th1/Th2比例的升高(P=0.001)。CTD-ILD患者TNF-α,IFN-γ细胞因子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浓度均明显增加(P〈0.05)。IL-4的浓度较正常对照组的血浆浓度降低(P〉0.05)。结论 在CTD-ILD患者体内的存在Th1/Th2平衡失调,向Th1方向偏移。
828-830

重症肺炎患者肺泡灌洗液的炎症因子动态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 动态检测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促炎因子IL-6和抑炎因子IL-10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其变化情况与肺炎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20例重症肺炎患者治疗第1天及第7天IL-6和IL-10表达水平,同时观察重症肺炎严重程度和转归、预后。结果 重症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及正常组,重症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但是与普通肺炎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7天后IL-6表达水平下降,但是好转组与恶化组水平无差异,好转组IL-10水平下降至正常,但是恶化组IL-10水平明显上升。结论 说明重症肺炎局部炎症水平较普通肺炎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水平与肺炎严重程度相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10水平与重症肺炎预后相关。
831-834

不同治疗方案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摘要:目的 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治疗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在我院治疗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82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只进行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上联合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液治疗。治疗5天后,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IL-6和IL-10的水平,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等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 在患儿治疗后,研究组的IL-6水平、C反应蛋白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细菌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重症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效果。
834-836

常频机械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对比

摘要:目的 比较常频机械通气(CMV)与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5例呼吸衰竭并应用NCPAP及CMV治疗的新生患儿,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NCPAP组有效率为84.5%,CMV组有效率为79.6%,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分析、生命体征均逐渐恢复正常并维持平稳,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NCPAP组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明显低于CMV组并发症的发生率(31.5%)(P〈0.05)。结论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疗效与常频机械通气差异不大,但具有无创、操作简易的优势,是临床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一种较为理想通气模式。
83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