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肺科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 34-1230/R 国内刊号
  • 1009-6663 国际刊号
  • 2.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临床肺科是安徽医科大学;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1医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96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临床肺科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论著、综述、病例报告、短篇论著、误诊分析、专家笔谈、教学园地、病案讨论

临床肺科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临床肺科杂志专家论坛
通告:本刊现已迁址1104-1104

临床肺科杂志论著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105-1106

摘要:目的总结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及预后相关资料。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0月我院收治的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老年CAP患者(年龄)≥60岁)与中青年患者(年龄≤60岁)临床特征的异同。结果成人CAP患者321例,年龄(67±22)岁。老年CAP患者231例,其中73.4%患者合并基础疾病,住院死亡率为12%,肺炎链球菌仍是老年CAP患者的最主要致病菌。与90例中青年CAP患者相比,老年CAP患者入院时出现呼吸困难、急性意识障碍、心率增快及呼吸急促的比例明显增多,病原体分布与中青年CAP患者存在差异。结论老年CAP患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差。临床表现、病原学具有其特殊性,应予足够重视。

2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1107-1108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22例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9例,死亡3例,治疗有效率86.4%,死亡率13.6%。死亡原因分别为合并肾功能衰竭、严重免疫力低下性疾病。结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常伴呼吸衰竭,合并症多,机体免疫力低下,病原体检测阴性率高,及时采取经验性降阶梯抗感染、免疫增强治疗及提高病原体检测阳性率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免疫力低下相关性感染预后差。

纤支镜在老年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的治疗体会1108-1109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老年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经内科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患者,行纤支镜吸痰及支气管肺泡冲洗术(BL)。结果所有病例经治疗后均取得良好效果,肺复张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及意外发生。尤其对术后肺部感染并肺不张,经床边纤支镜吸痰及BL治疗,疗效显著。结论纤支镜对老年急性重症肺部感染并肺不张治疗效果好,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1110-1111

摘要:目的探讨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3月-2007年7月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并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的176例患者资料,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与高危因素的关系。结果结果显示年龄≥70岁、血清白蛋白〈30g、肠外营养、带机时间〉7天,气管切开和APACHE分值≥18分与其各对照组比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充分了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高危因素,以求得有效的防治、减少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弥漫性肺疾病的疾病谱分析1112-1114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471例弥漫性肺疾病的分析,总结其疾病谱的特点,以提高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认识。方法统计分析2003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我科收治的471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根据各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归类。结果在471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中,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84例,继发于免疫结缔组织疾病的间质性肺炎109例,特殊类型及其它病种94例,恶性肿瘤44例,感染相关40例。结论广义的间质性肺炎占弥漫性肺疾病的绝大多数,诊断中首先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排除免疫结缔组织病,依据病理检查诊断各种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但应特别注意,约近20%的患者其病因仍是最为常见的肿瘤和感染,仅仅因其表现不典型而被延误诊治。

肺功能检测在上气道阻塞诊断中的价值1114-1115

摘要:目的探讨肺功能在上气道梗阻(UAO)诊断中的价值及引起UAO的主要原发病。方法测定UAO患者肺功能,按肺功能流速-容量曲线形态分组,分析28例UAO患者原发病因及肺功能资料。结果胸内型及固定型UAO呼气相流速受限明显,此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FEF25%较胸外型UAO显著下降(P〈0.05),胸外型UAO及固定型UAO表现为吸气相流速受限,FEF50%/FIF50%比值在三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间VC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功能对UAO的评价应按不同类型分别判断,肺功能参数的仔细判读对UAO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1116-1117

摘要:目的分析肾移植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87例,分析比较在CT不同病原体的肺部感染病灶的形态、分布、密度等特征和动态变化的规律,并与病原学诊断结果对照。结果CT表现为弥漫性斑片状和磨玻璃状伴点状或网状阴影共20例;表现为小片状或大片状阴影41例;其它表现为散在小结节、小片状或条状不规则影。结论肾移植术后不同肺部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巨细胞病毒性肺炎和卡氏肺囊虫肺炎主要表现为肺间质增厚,细菌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肺结核为不均匀粟粒影。CT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观察1118-1119

摘要:目的观察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临床确诊为病毒性感冒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0例采用连花清瘟胶囊口服治疗方案,对照组100例采用强效感冒片口服治疗方案,疗程各为3天。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病毒性感冒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

吸入激素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中IL-6、IL-8、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影响1120-1121

摘要:目的研究吸入激素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咳嗽、咳痰及痰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中性粒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3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吸入氟替卡松500μg,每日2次,共4周,观察治疗前后咳嗽、咳痰改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治疗前后痰中IL-6、IL-8、中性粒细胞水平。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的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结果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中IL-6、IL-8、中性粒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吸入氟替卡松治疗4周后咳嗽好转,痰量减少。痰中IL-6、IL-8、中性粒细胞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IL-6、IL-8、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扩张症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吸入氟替卡松可降低痰中IL-6、IL-8、中性粒细胞的含量,减轻炎症反应。

AECOPD病情严重程度与痰中IL-8、TNF-α水平的关系研究1122-1123

摘要:目的探讨AECOPD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痰液中的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AECOPD患者并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收集痰液测定痰液中的IL-8、TNF-α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结果(1)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的IL-8、TNF-α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病情严重程度分级与IL-8和TNF-α的相关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E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其气道炎症程度也不同,且从病情的严重程度大致可推断其气道炎症程度。

三种肺康复方式联合干预老年COPD患者焦虑抑郁的效果1123-1124

摘要:目的观察肺康复干预对COPD患者焦虑抑郁及呼吸困难的改善。方法对30例COPD患者进行为期8周的肺康复干预,比较康复前后患者焦虑、抑郁及呼吸困难症状的差异。结果经过8周的肺康复干预,Hamilton Anxiety Scale评分:14.63±5.37与10.03±2.71相比较(P〈0.001),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评分:14.40±4.01与10.2±2.25相比较(P〈0.001),基础呼吸困难指数BDI:3.933±2.52与5.133±2.32相比较(P〈0.001)。结论三种肺康复方式联合干预可有效改善COPD合并焦虑抑郁状态以及呼吸困难症状。肺康复干预对COPD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信必可都保治疗轻中度哮喘临床疗效观察1125-1126

摘要:目的评价信必可都保在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30例临床诊断哮喘的轻中度患者应用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治疗后4、12周测定第1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呼气50%用力肺活量时的流速(FEF50%)和峰值流速(PEF),观察临床疗效,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30例中临床控制25例(83.3%),显效3例(10%),好转2例(6.7%)。治疗后4周、12周患者哮喘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4周、12周患者肺功能监测指标FEV1、FEV1%、FEF50%、P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但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2周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信必可都保吸入治疗轻中度哮喘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副作用小、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诊治体会1127-1128

摘要:目的总结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3月至2007年3月10例胸外伤合并ARDS的临床资料。结果:绝大部分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胸外伤并发ARDS是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前奏及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积极治疗ARDS可大大降低MODS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早期诊断,正确掌握机械通气指征,采用保护性机械通气,及时治疗原发病和处理合并征,是治疗ARDS有效的治疗方法。

并发症对肺心病死亡影响程度的分析1128-1129

摘要:目的探讨并发症对慢性肺心病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37例慢性肺心病老年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的资料。结果并发症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0.0000);死亡组人均并发症数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001);多脏器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营养不良及合并肺炎为影响死亡的重要因素(P=0.0000-0.0289)。结论防治和减少并发症,纠正脏器功能衰竭等,可改善肺心病的预后。将并发症控制在3项以内,可显著降低病死率。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1130-1131

摘要: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BDNF的含量,同时检测肺功能。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中BDNF含量(6.41±2.45ng/ml)较正常对照组(1.34±0.28ng/ml)明显升高,差异显著(P均〈0.01)。缓解期血清BDNF(3.77±1.24ng/ml)含量较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肺功能改善,差异显著(P均〈0.01),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哮喘患者血清BDNF含量与PEF、FEV1成显著负相关(r=-0.472,P〈0.001;r=-0.494,P〈0.001)。结论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BDNF水平升高,其水平与肺功能成负相关,BDNF在哮喘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老年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体会1132-1132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发性气胸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至2007年4年间我科收治的老年自发性气胸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结果老年自发性气胸多合并肺部基础疾病,起病急、憋喘重、需紧急处理,且带管时间长,大多需注入高渗糖等粘连剂愈合。结论老年自发性气胸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运用胸腔闭式引流加注入高渗糖,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1133-1134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26例NIPPV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变化(PH、PaO2、PaCO2),住院病程,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并同以往未使用NIPPV治疗30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例进行比较。结果26例NIPPV治疗后2h、48h血气指标明显改善,住院病程缩短,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同非NIPPV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NIPPV是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种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阻止病情进一步加重,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