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西北五省区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测度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指标,对西北五省区27个行业2003--2010年的行业空间集聚情况进行测定,得出各行业空间基尼系数和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然后以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为代表行业分析产业集聚程度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弹性角度分析27个行业集聚变动弹性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行业的空闻基尼系数变动幅度大小不一,加权平均空间基尼系数的总体变动趋势处于“倒U型”的下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与工业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
1-5

中国城市竞争力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解

摘要:内容提要:人类进入全球化和城市时代,城市变得越来越重要,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城市竞争力无疑是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命题。探寻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影响因素是明晰导致城市竞争力格局形成的关键。文章以2002--2011年为研究时段,以全国54个重点城市为对象,构建出城市竞争力变化的影响因素分解模型。面板数据分析显示:城市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正由传统硬条件向软实力转变;人才竞争力是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最大动力;经济结构专项仍将是下一步城市提升竞争力的努力方向;城市竞争力提高的长期机制有待加强。
6-9

县域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摘要:当前,县域制度不合理、不科学,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制约。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将制度创新贯穿县域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为城乡统筹发展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10-13

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城市创新系统生命周期评价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在分析城市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与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城市创新系统的生命周期模型,探讨城市创新系统生命周期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模式,采用基于模糊贴近度的多目标分类算法构建城市创新系统生命周期的判定模型,并以武汉城市创新系统为实证进行判定模型的检验。
14-17

江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内容提要:本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分析江西省碳排放的问题。首先分析江西省能源消耗情况,计算江西省碳排放量,并运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描述江西省碳排放的现状,再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江西省的碳排放量在一个长期的阶段保持一个高位,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呈现单向的因果关系;江西省低碳经济的实现不能简单地减少能源消耗,能耗的减少会损害经济增长;最后根据前文分析结论提出江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18-22

构造新疆新经济增长极的思考——基于喀什特殊经济开发区成为增长极的构想

摘要:从增长极理论出发,勾画了新疆在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增长极格局,分析了喀什成为南疆地区增长极的可能性以及其如何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同时较全面地探讨了喀什作为特殊经济区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从而带动南疆乃至全疆经济增长,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南疆地区跨越式发展和全疆的长治久安。
23-25

区域辐射能力、辐射区产业规划与特定地区产业定位评价——以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

摘要:保税港区和综合保税区是目前中国政府促进贸易发展的主要依托平台,其产业定位的科学性对属地省区和邻近地区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以重庆两路寸潍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为例,基于两个地区对中国31个大陆省份和市内35个区县的辐射能力研究,以及辐射区域内产业体系发展趋势和特征的分析,对其产业定位科学性做出了评价。结论显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西永综合保税区的产业定位与其辐射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保持一致,产业定位比较科学。
26-29
开发研究杂志产业经济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与发展绩效跟踪

摘要:自中国政府提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已有专家学者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特征、存在问题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但鲜有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分类、发展跟踪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框架下,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和统计,并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四个方面对其发展绩效进行跟踪评估。研究表明,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业发展并不均衡,发展绩效差异较大,在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和营运能力方面也各有优劣。“十二五”规划期间,只有大力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状况的监测,及时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才能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健康成长。
30-34

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宁夏为例

摘要:通过选取宁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指标,根据1978--2010年的宁夏相关统计数据,构建宁夏全区物流业与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时间序列模型,对宁夏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运用脉冲响应模型、协整理论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经济发展与物流业的关联度。
39-42

依靠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考

摘要:当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都把依靠自主创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战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靠自主创新的核心技术作支撑。因此,本文深入研究思考依靠自主创新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
43-45

电子商务精准营销对策研究

摘要:在当前互联网广泛应用和普及的推动下,精准营销已成为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趋势。本文分析精准营销对电子商务的重要意义,客观介绍电子商务应用精准营销的现状,并分析存在问题、原因以及提出了解决对策,为其如何应用精准营销提供一些理论指导。
46-49

产业集群视角下的甘肃县域现代中药产业发展

摘要:中药的开发与利用在全球方兴未艾,并在我国呈现产业集群发展的趋势。目前,甘肃中药产业尚处于中药农业发展阶段。基于现代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技术与组织特征,从区域中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出发,认为中药产业区域集群是发展县域现代中药产业的组织导向,并分析了甘肃县域中药产业集群发展问题,提出实现甘肃现代中药产业地域性集聚发展的政策建议。
50-54

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法

摘要:根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先界定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再利用分配系数定量分析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关系。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界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邮政业、研究与实验发展业、交通运输及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行业。其次将制造业分为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制造业、中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四种类型来分别讨论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最后得出目前甘肃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不足,制造业服务化程度较低。
55-58
开发研究杂志生态与旅游

低碳民族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研究——以贵州西江千户苗寨为例

摘要:在对贵州西江苗寨旅游者进行低碳旅游认知度、游客景区内停留时间、旅游产品满意度及旅游产品期望等实地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平寨民俗风情寨、东引低碳田园度假区、羊排苗族神话村、南贵低碳农庄乐园、营上茶香文化综合服务区5大旅游功能分区,美食、银饰、蜡染和刺绣、雕刻及乐器5大系列旅游商品及多个旅游项目,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西江苗寨加强低碳旅游宣传,打造低碳民族品牌,加快民族旅游产品转型与升级,推行低碳服务设施等对策。
59-62

基于博弈论理论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发展生态旅游是维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加快旅游业升级转型,还有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国重要经济部门之一,生态旅游领域的研究更显薄弱,很多领域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博弈论为理论基础,分析了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纳什均衡关系,旨在均衡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同时对生态旅游有效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设想,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63-67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阶段划分及特征分析

摘要:基于甘肃省生态多样性、脆弱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以政策和人们行为的自觉程度为依据,可将甘肃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和五个小的阶段。通过各个阶段的特征分析,探究该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可映射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过程,也将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68-72

论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的胜利闭幕,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社会发展前所未有的位置。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应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倡导和发展生态旅游、低碳旅游、现代健康旅游等先进旅游方式,充分发挥旅游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贡献。
73-76
开发研究杂志农业经济

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专业化与农业FDI的区域定位——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

摘要:跨国农业公司往往根据其自身的经营目标,在东道国选择某些特定的农产品进行专业化投资,而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当跨国公司选择了特定的目标农产品,也就选择了其投资区位,农业FDI的区域定位与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具有相关性。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水产品、奶类和蔬菜等农产品优势生产区,是农业FDI比较偏好的地区,粮食主产区也吸引了不少外资的进入,而棉花、油料和水果主产区则是外资避开的地区。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措施,引导农业外资与各地区的资源优势合理匹配,利用其特有优势,促进农产品优势生产区的专业化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避免外资过度介入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生产领域。
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