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开发研究杂志

《开发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论坛、改革与发展、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企业改革、三农问题、开发史等。
  • 主管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主办单位:甘肃省社会科学院
  • 国际刊号:1003-4161
  • 国内刊号:62-1005/C
  • 出版地方:甘肃
  • 邮发代号:54-48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65
  • 综合影响因子:0.41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开发研究 2012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开发研究杂志区域经济

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摘要: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个区域合作组织,经过成员国共同的努力和发展,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多级化的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济合作对该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运用有限理性和复制动态假设,构建了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区域经济合作的演化稳定点,研究了参与人策略选择的决定因素及相互之间的变动关系,这将为各成员国在各领域的深化合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1-4

资源型城市发展特色产业的战略选择——以乌海为例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依托矿产和能源的开发与经营,逐步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经济衰退等问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环境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对鸟海市葡萄酒产业的SWOT分析,找出乌海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难得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结合波特钻石体系影响产业竞争力六个因素分析,制定了适合乌海市葡萄酒产业自身发展的战略。
9-11

区域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以新疆地州区域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从工业化水平和结构、工业化质量、工业化潜力与可持续性3个方面计算了新疆14个地州市区域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新疆各地州市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工业化质量对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工业化水平和结构,最后是工业化潜力与可持续性,说明要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水平,重点是提升工业化质量水平。
12-15
开发研究杂志甘肃专题

甘肃10年大开发回眸与展望

摘要:本文对甘肃10年大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进行了回顾,对存在的问题和下一个10年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面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客观地提出下一个10年大开发甘肃仍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继续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帮扶,尤其要加大对甘肃的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继续支持甘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加大中央财政对甘肃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突破行政区划,形成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区;进一步加大对甘肃信贷支持力度;建议个税起征点按西、东北、中、东从高到低分地区阶梯形制定标准。
16-19

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摘要: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变革,也是促进工业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方式。以甘肃省四个特色鲜明的工业因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规划的方法,分析了固区的产业结构特征及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过程,构建了物质循环图。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甘肃省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促进该模式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甘肃省其他园区更好地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借鉴价值。
20-23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甘肃工业主导产业选择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区域工业发展的一个方向。本文从低碳经济发展角度出发确定主导产业选择基准,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各产业因子综合得分,最终确定甘肃工业中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24-26

基于偏离——份额法的甘肃就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SSM),以2004年为基期,2009年为报告期,并以全国相应的产业及部门作为参照系,对甘肃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甘肃三次产业就业增长势头欠佳,总体就业人数出现负增长;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第二产业内部各部门就业结构不合理
27-29

甘肃省特色农业宏观影响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以粮食作物为例

摘要:甘肃作为中国西北部重要的农业区,其农业的深入发展影响着西北各省的发展。从宏观角度出发,用定量方法找出影响甘肃农业的主要宏观因素,并进一步用定性方法讨论了各因素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程度,借此探讨甘肃省各地区目前农业发展的不均衡现状,提出甘肃省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30-33

甘肃现代服务业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甘肃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尤其2012年王三运书记提出“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能源、资源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我们要按照国家明确支持的产业导向,重点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富民产业。”要大力发展金融,重点是要筹措发展资金。突出创新驱动,把科教优势发挥好。刘伟平省长提出“在三产上,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尤其要做好申报创建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示范区及西部物流集散基地的各项工作,打造政策性平台,推进三产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本文从SWOT分析方法的角度对甘肃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34-38

甘肃省科技投入弱态势分析研究

摘要:科技活动投入是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以“R&D经费支出与GDP比例”和“地方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为主要指标,采取定性及聚类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甘肃省科技投入弱态化发展现状进行深度分析,最后凝练出提升甘肃科技投入的对策,以期为决策主体提供参考。
39-42
开发研究杂志“三农”问题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致贫因素和减贫对策探析——以西藏自治区改则县为例

摘要:本文以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为例,以发展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从自然地理条件、制度供给、人力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四个方面深入客观地分析了改则县欠发达的原因,从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以及援助对策提供了基础。
43-46

老龄化背景下我国“三农”问题核心的转变

摘要:“三农”问题包括农业问题、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这是困扰了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很多年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和理论界都把农民问题定位于“三农”问题的核心,并作为“三农”问题研究的突破口,农民增收也就成了农民问题的焦点。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我国农村人口乃至劳动力数量的持续下降,再加上市场失灵程度上的差异,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已经让位于农业问题;那么未来“三农”问题研究的核心就应该从过去的农民问题转变到农业问题上来。
47-49

我国失地农民利益受损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摘要: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农村土地由农用地转化为非农用地是必然现象。由于我国土地制度以及征地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使农民利益受到损失。因此,要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就要进行制度改革,而改革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无疑是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根本,包括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土地制度,赋予农村集体土地完整的产权全能,完善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永久的使用权,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补偿力度,设计一套公平、公正、透明的征地程序,缩小征地规模等,同时,要建立失地农民的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机制。
50-53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调查——基于江苏省735份调查问卷

摘要: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含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在江苏省八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35份。从工资福利、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工作环境、权益保护及参与管理、心理感受六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提出要严格执法,强化企业中工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培训以及完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54-57

基于超效率DEA视窗分析模型的区域农业发展效率研究——以豫、鄂、湘、赣4省为例

摘要:基于超效率DEA的视窗分析方法,运用2005--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中部4个省份的农业发展效率,同时使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了4个省份农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2005--2010年,中部4省农业发展虽然整体效率较高,但是各省存在一定的差异,河南和江西农业发展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都处于DEA无效状况,农业粗放发展特征明显,湖北和湖南呈现螺旋式上升趋势。工业化对河南和湖北农业发展效率的影响最大,化肥使用量和城市化分别是江西和湖南农业发展效率的最大影响因素,财政支农的效果不显著。各省应根据自身效率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改善农业发展效率。
58-61

海南文明生态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问题探析

摘要:文明生态村建设是顺应全球气候变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最早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海南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在全国也是独树一帜。本文在回顾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基本历程和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用的基础上,剖析了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三大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62-65
开发研究杂志财政金融

农村信用社股权结构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而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体系的基础,是影响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和绩效高低的重要因素。本文根据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甘肃省农村信用社现有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发现提高股权制衡度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信社绩效,适当提高经理人持股比例将有利于农信社服务“三农”的深度。
66-68

陕西省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为全面了解陕西省农信社在法人治理改革中取得的成就,摸清存在的问题,本文收集了陕西省农信社(主要是县联社)大量的原始资料,根据调研数据从股权结构、“三会”特征、高管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对其法人治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陕西省农信社存在股权结构较分散,法人股占比低;社员代表大会难以充分行使职责;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有限;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