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与文化杂志 部级期刊

Architecture & Culture

  • 11-5058/Z 国内刊号
  • 1672-4909 国际刊号
  • 0.17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与文化是世纪图书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4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与文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卷首语、关注、评论、阅城、基金项目、重点推荐、古城、装饰与文化、艺术新视线

建筑与文化 2008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与文化杂志卷首语
包围&突围7-7

摘要:历史是一段不可扭转的时空体验,留下神秘的、感性的、温情的回忆,它的物质载体便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历史痕迹,我们称之为遗存。它们与现实生活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而事实上,我们对它们的了解仅仅囿于一个狭窄的认知空间。

建筑与文化杂志特稿
从趋同到趋同8-9

摘要:历史给我们一种启示,在地域、地区内的建筑风格在一个历史时期总有一种共同的趋同的现象,在交通信息不发达的情况下这种现象特别明显。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古中亚都有此现象,它们形成的原因。或因某偶发形式,人们喜爱,或因地理,或因统治者的喜好,形成型制,或因气候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当然还有非物质因素的影响,政治因素,特别是宗教因素,它好像传媒一样。在古代、中世纪,甚至某些地区的近代,都还保留着这种痕迹,它们的流传像波浪一样渐渐的散开。

建筑与文化杂志关注
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10-11

摘要:时代:历史遗产/现代生活 这是一个持续变迁的时代,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播所带来的变化,造就了现代城市文化的形成、更新与发展,它既是物质和现实的层面上的展开,又是心理和精神的世界中的演绎;

历史遗产保护的关键词是“原真性”12-13

摘要:1.影响历史遗产保护的因素 如此说来,不管是之前中国自己的原则,还是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后按照他们所执行的规则,在进行遗产保护修复时都强调了“原真性”,而且在加入了《世界遗产公约》之后,我国相关的决策机制也逐步的走向法制,虽然它的完成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使得现阶段的中国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人治,

历史遗产和现实生活不是两个矛盾体14-17

摘要:关于历史遗产和现代生活的关系,是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存有的问题。因为历史一直向前走,生活一直在变化。但在我看来,遗产和生活并没有太大矛盾,这个问题也并不十分复杂。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持有如下四个心态,也由此会对保护方法有不同的认识,对保护遗产和创新生活坚持一定的理念。

历史遗产走进生活18-19

摘要:一、历史文件遗产保护运动的发展趋势及其动因 历史文件遗产保护在现代生活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律来说,它与人的生活关系越来越紧密,原来的历史保护针对的主要是文物,后来扩大到纪念性历史建筑,现在又扩大到城市、街区,由文物逐渐转变为文化遗产,从而与人的生活直接相关。

建筑与文化杂志历史遗产与现代生活
贯通城墙,将山水融入城市——以周琦教授提出的明城墙玄武湖段改造设想为例20-21

摘要:南京的明城墙几经风雨,留存至今。在城市文明不断发展的今天,现代生活逐步遍及每一个角落,南京的明城墙应该如何适应当前城市中所产生的变化——一方面,它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彰显南京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它有时又削弱了南京作为山水城市的天然优势,使现代的文明生活不能和历史遗产融为一体。

关于城墙的四段记忆22-23

摘要:据记载目考古发现,在三千多年前的月代初期,北京就出现了被称作分封诸侯的城市。春秋战目时期这里又是燕国首都蓟城的所在,此后一直是我国北方的经济和军事重镇。自公元10世纪起,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均在此建都,城墙规模宏伟,各具特点。

南京明城墙保护和利用的设想24-27

摘要:南京明城墙的历史遭遇 元末明初,朱元璋定都应天,历时30余年,建成新城,周长33.68公里的城墙,留存至今(图1)。其间700余年,饱经风霜。

南京明城墙改造构想28-29

摘要:1 现代南京城市格局的特征,在城市的核心位置,主要表现在城市、玄武湖、紫金山之间自西向东的平行并置关系,构成了富有层次的城市景观,南京也因此成为典型的江南山水城市。

南京明城墙大事记30-31

摘要:公元1366年,来元璋下令太规模建造南京城,其中南京明城墙前后修建时间长达39年,至1398年朱元璋去世才停止修建。现在所说的骈城墙,一般指其宫城,全长337公里,现存23743公里。被誉为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史的颠峰之作。

建筑与文化杂志人物特写
我的导师刘先觉32-33

摘要:在准备这期人物特写的时候,正值中秋节和教师节,当本刊编辑来到刘先觉教授的工作室时,见到了各式的鲜花、卡片还有精致的月饼礼盒。这些祝福来自天南海北,来自刘先生这30多年授业生涯中辛勤栽培的20多名博士生和70多名硕士生,甚至是这些学生的至爱亲朋。也是在教师节期间,我们得到了这篇文章,从他的学生口中,我们对于这位治学严谨、桃李满天下的建筑理论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建筑与文化杂志建筑与周县文化
山环水抱居——君临紫金之生态和谐人居环境学评估34-41

摘要:南京的标志之山——紫金山之南的一块“风水宝地”,正在营造“君临紫金”之“金陵和院”高档别墅院区,引发不少高端人士关注。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主办的《建筑与文化》杂志编委会主任兼执行主编金芷生女士,协同“建筑与周易文化专栏”策划人李林女士,约我前往造访。在君临紫金项目方代表的陪同下,按照我们倡导的生态和谐人居环境学理论与方法,对“君临紫金”所处的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了考察,对其院区布局、建筑设计营造进行了考察。

建筑与文化杂志事件
亚洲的生活态度·富春论坛42-49

摘要:面对当下亚洲生活的流变与潮流,我们越来越无法凭借传统的符号与力量概括整个亚洲的气质,我们该如何回溯过去亚洲的传统生活?如何解读当代亚洲生活出现的新变化?如何想象未来亚洲文化的新现象?

建筑与文化杂志论文
环境的塑造——溧阳嘉源办公楼建筑方案设计50-51

摘要:本文从总体布局、环境设计、功能组织、形体塑造和绿色节能等几个方面,简要回顾了溧阳市嘉源办公楼建筑设计方案的创作构思与方法。

交融与共生——晨光1865沿河新建筑A-2设计手记52-53

摘要:本文以“晨光1865”沿河新建筑A-2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环境和历史建筑的新建筑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形式及风格的统一营造出了与周边环境交融共生并富有历史感的场所。

秦淮河畔夫子庙学与庙市合一54-57

摘要:以南京夫子庙为发源形成的“庙市合一”,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在中国庙学发展史上是甚为罕见的,并由此带来商业、娱乐、聚居等多重城市构成元素的演变和互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现代楼阁式景观建筑创作初探——以齐康教授作品为例58-59

摘要:以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齐康教授四个建成项目为例,解析现代楼阁式景观建筑的创作实践;提出了楼阁式景观建筑创作实践的一般过程;并对景观实践与艺术创作进行了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