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学报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Architectural Journal

  • 11-1930/TU 国内刊号
  • 0529-1399 国际刊号
  • 0.9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学报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4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可持续建筑、设计研究、专访、侠优与竞赛、建筑摄影、国外建筑、建学信息

建筑学报 200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学报杂志要闻
《建筑学报》2005年编委会在南宁召开5-5

摘要:《建筑学报》2005年编委会于2005年12月13日在南宁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编委和嘉宾共15人。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建筑学报》编委会顾问宋春华,建设部党组成员、办公厅主任齐骥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出席嘉宾还有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院长雷翔、总建筑师蒋伯宁。

建筑学报杂志城市设计
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城市设计方法论6-9

摘要:本文在介绍新城市主义运动的发展过程基础上,重点分析它的两个核心的城市设计方法论体系,即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体系和针对社区规期的TND体系,并概括新城市主义有别于以往的规划模式及其工作方法上的特点。新城市主义运动的方法论无疑能为我们在大规模城市开发中预防可能产生的弊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带来启示。

浅议城市中心功能的离散及新功能的产生10-13

摘要:回眸历史上的城市与当今的城市,城市中心无论在功能上还是形态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本文从城市中心精神核心功能出发解释了城市中心功能的离散,论述了城市中心文化体系的形成及其积聚优势,从产业经济学及信息传播学上阐述了创新是现代城市中心的终极功能。

民国文化的坐标14-18

摘要:本文从民国文化及民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入手,简要介绍了中国近代史博物馆文化服务区的设计情况,突出强调了历史原型的形态转化及青砖这种建筑材料在设计中的丰富运用,并认为青砖在形成特定的历史文化情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简要分析了服务区1^#,2^#,5^#,6^#楼的形态特征。

基于地域特征的商业街空间塑造——上海真如兰溪路商业街的设计操作19-21

摘要:通过对上海真如兰溪路商业街设计操作过程的论述,从空间概念的形成,空间秩序的建立和空间形式的表达等方面.对商业街设计生成与地域特征及其空间目标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归纳出商业街设计中理性可控的一些规律与方法。

广州中心商业区步行系统构建研究22-25

摘要:本文从步行空间的组织和步行系统的构成研究入手,对如何创造积极的步行空间以及步行系统构成的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选取广州市北京路地区和天河城地区为案例,引入景观生态学概念,探讨广州中心商也区综合步行系统的构建。

呼和浩特旧城中心区保护与整治规划26-28

摘要:呼和浩特是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是蒙、汉、回、藏多民族聚居区。在旧城中仍保留着众多重要的历史古迹,但也存在着房屋老化、交通拥堵、基础设施落后等众多问题。本文介绍如何通过保护与整治规划的手段,来延续和突出旧城的历史文化特色,改善物质体形环境,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高容量城市的空间设计对策——瑞安瑞祥新区城市设计探索29-31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的高容量趋势迅速发展,高容量给城市带来了高层建筑空间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温州瑞安市瑞祥新区的城市设计,从城市空间的应对视角提出相关研究。

论城市集群中商业节点的开发性设计32-33

摘要:文章分析了城市集群中商业节点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了商业节点开发设计的若干原则。揭示开发设计对商业节点的重要意义。

德国的都市规划和城市建设(1860-1928)的启示34-37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德国城市规划历史与社会变革(例如人口增长,工业及新技术等)两者的关系,以及政府和规划师采取的措施以及经验和教训,试图对中国现在出现的类似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建筑学报杂志特集
城市时代的特色之路38-40

摘要:就如何在城市时代塑造特色的命题,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总结思考,提出了“上帝、祖宗、自我”是塑造城市特色之思想精髓。构建了“城市特色树”的概念,即“自然之上”,“历史之根”,“自我之枝叶”;有了前两者的营养吸收与供给,后者才能繁茂。并介绍了宁波在这方面的努力。

宁波老外滩41-43

摘要:中国当代建筑界一直不能摆脱的争论就是传统城市如何在全球化都市主义的能量中保持传统的素质。这个讨论在西方都市化过程中已经偃旗息鼓,而对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来讲却说的正火。但中国传统与开发的问题又无法用西方的经验来衡量。由于批评界似乎一直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要么一味强调历史传统的延承(自然的却非份的要求),

宁波美术馆44-47

摘要:亚洲,特别是中国城市的原有结构正处在全面崩溃的过程中。这种崩溃,是与大规模的建筑建造同时发生的。不管愿不愿意,这个城市结构、生活方式与建筑语言的崩溃与瓦解的过程即是今天建筑学直接面对的全部对象。让人感兴趣的是,不同时间不同方向的多种可能性同时并存。在这个特殊时刻,城市问题比建筑的问题更加重要。

宁波大剧院48-52

摘要:对建筑师来说,宁波大剧院的招标、设计、建造及完工过程是一个一生难忘的过程和故事。首先,需要感谢宁波大剧院筹建处的各位领导及全体人员给予我公司如此宝贵的信任与友谊,宁波大剧院的诞生在此深厚的友情中完成。

关于“新慈城”开发的思考53-55

摘要:随着杭州湾跨海大通道的建设,将重新使慈城镇得到新的发展机遇,宁波市确立了以慈城镇为中心开发新区共同建设成“新慈城”,从而带动整个宁波西北地区的发展。“新慈城”的开发显然将以慈城老城的保护性开发为核心,在“新慈城”的开发中,有大量的问题必然引起了规划设计者的思考。

“古慈溪县衙署”建筑群重建56-59

摘要:“古慈溪县衙署”建筑群的重建,作为慈城老城的保护性开发的核心工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该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既严格遵照了清代县衙的形制,又适应了今天博览建筑的参观旅游空间要求;以特殊的方法保护了唐代县衙甬道的遗址;在精心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之中坚持了地域性的建造方法,充分复兴地方建造工艺传统。

建筑学报杂志滨水城市
宁波理想——滨水名城60-63

摘要:首先概述在中国文化中水是一种根源性隐喻,在城市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要描述了宁波水系形态及其与城市演进的关系,认为水是宁波最动听的空间语言,城市发展最亲近的“见证”,以“上帝、祖宗、自我”为主题,在塑造宁波滨水名城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水为源流且精髓(主题)的城市文化空间,以水为特色且关联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以水为依托且升华的重点地段。

过去,现在和未来——从建筑师的立场看滨水住宅区域的开发63-65

摘要:城市由于历史原因带来各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留下了高价值的滨水空间,现在是城市的巨大财富,该区域的开发能为城市带来什么是大家的关注点。本文从上海黄浦江E-18地块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滨水空间开发整体平衡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