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 部级期刊

Building Energy;Environment

  • 42-1439/TV 国内刊号
  • 1003-0344 国际刊号
  • 0.29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是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2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国家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协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建筑热能通风空调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实验研究、专论、经验交流、问题讨论、设计实例、国外技术、运行管理、综合信息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专题研究
间接蒸发冷却与冷凝除湿新风系统性能分析1-5

摘要:间接蒸发冷却与冷凝除湿新风系统是一种基于蒸发冷却技术提出的新风处理方式,用于减少建筑物内新风量需求较大时,新风处理过程中所需的能耗。本文选取热回收效率、火用利用效率和系统综合性能系数(COP)作为评价指标对组合系统进行实验分析,着重考察了外界环境温度变化对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该系统降温冷却性能和其适应性。系统COP随进口新风干球温度和含湿量的增大而增大。当回风量偏小时系统热回收效率及火用利用效率随新风干球温度和含湿量的增大而增大,较新风量和回风量相等时的变化趋势相反。

盘管换热面积对干湿串联型复合式冷却塔性能影响6-9

摘要:干湿串联型复合式冷却塔中光盘管与翅片盘管换热面积对冷却塔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此本文进行分析讨论。分别给出光盘管区与翅片盘管区盘管总传热系数计算方法,并以容量30t/h复合式冷却塔为研究对象,在标准工况下,对多组不同盘管换热面积配比下冷却塔冷却性能及出口空气状态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给出盘管换热面积确定方法。研究发现翅片盘管换热面积占比越高,冷却塔冷却性能越差。出口空气温度越高,含湿量越低。并分析得出当翅片盘管换热面积与光盘管换热面积比值为0.71时性能最佳。

高湿地区保温墙体防结露措施效果分析10-14

摘要:为探究高湿地区复合保温墙体空气层、隔汽层两种防结露措施的效果,建立了以温度与相对湿度为计算驱动势的热湿耦合传递模型,并根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进一步使用模型模拟了冬夏季高湿工况条件下,内外两种保温墙体内部的热湿变化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得出,保温墙体在两种材料界面处具有较高的结露风险。在全年高湿地区,空气层可有效降低墙体内部的结露风险,隔汽层在此工况下防结露效果不佳。

自然通风条件下室内多区域空气流动分析15-18

摘要:基于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应用Fluent软件,建立了缩尺建筑模拟仓的计算模型,对室内自然通风情况进行模拟研究。探讨了不同开窗方式、入口风速对室内自然通风速度场影响,发现全开放通风比单边通风的效果更好,且房间通风效果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大趋于良好。通过对室内气流组织的研究,可以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

水平管稠密粉体气力输送流型演变的模拟研究19-23

摘要:本文通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方法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描述颗粒间作用力,利用文献实验结果验证该数学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清晰展现了稠密相气力输送过程中栓塞流,沙丘流和分层流流型的演变过程。在不同表观气速、固相质量流率条件下,流型的转换可通过相应关系图清晰展示,获得了在输送管径10 mm条件下,平均粒径200μm的粉体物料不同输送流型与操作参数之间的关系。

楼高与窗类型对室内外细颗粒物相关性的影响24-27

摘要:本文探究楼层垂直方向高度变化与窗户开合方式两种因素对PM2.5的I/O比(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比)的影响,选取具有左右推拉双扇窗和内平开上悬式单扇窗两种窗型的某教室(A栋和B栋)和十六层的某高层办公楼(C栋)进行实测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楼层的增高,室外风速和室内外压差不断增加。而I/O比随着楼层高度没有明显的变化。B栋建筑(左右推拉式双扇窗)的单位缝隙体积的I/O总体高于A栋(内平开下悬单扇窗),且左右推拉双扇窗的单位I/O较小,其密闭性较内平开上悬式单扇窗更好。

西安某高校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监测分析28-31

摘要:本文于2016年10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连续对西安市某高校教室内的CO2浓度进行实测,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教室内的通风方式、人员停留时间长短、人员密度、教室朝向等因素的变化均会对室内CO2浓度造成影响。监测结果显示,教室内CO2浓度超标严重,最低值为573ppm,最高值达到4991ppm,超出评价标准值将近4倍。

甲醛危害性工程学评价模型的实验研究32-35

上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技术路径探究36-40

摘要:本文以探究上海地区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技术路径为目的,以一典型居住建筑为研究对象,从上海现行节能设计标准出发,结合DeST软件对住宅能耗进行分析,分解能耗目标,然后参考现有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体系和策略,计算主动式和被动式节能技术在住宅建筑中的节能贡献率,最后基于计算结果提出技术路径。

居住建筑能耗与室内长期热环境相关性研究41-44

摘要:为比较以采暖空调能耗及室内热环境作为评价建筑围护结构设计优劣标准的差异,本文以长沙某宿舍楼为分析对象,采用热不舒适率(TDCR)作为建筑室内长期热环境评价指标,通过改变建筑的外墙传热系数,遮阳系数和窗墙比等围护结构参数,针对围护结构对采暖空调能耗及TDCR指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暖空调能耗和TDCR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各围护结构因素对采暖空调能耗和室内热环境影响的趋势和灵敏度不同。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杂志技术交流
基于仿真平台的热泵式溶液调湿装置优化45-48

摘要:本文以实验验证的热泵式溶液调湿装置模拟仿真平台为基础,对不同结构形式的溶液调湿装置的空气处理过程及机组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热泵式溶液调湿装置的优化原则:最佳的结构流程须使各级单元模块的换热量与其换热面积相匹配。如果满足匹配的结构流程不止一个,则应优先选择全热回收单元所处理的冷量占总冷量的比例较高的结构流程。

吸收式热泵在天津地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49-51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梯级利用地热尾水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介绍了吸收式热泵空调系统的设计思路、流程、运行状况,并与压缩式热泵进行比较,对系统进行经济性、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寒冷地区中小学校建筑暖通空调设计要点分析52-56

摘要:随着办学规模增大,教学功能多样化及对室内环境要求的提高,寒冷地区的中小学类建筑暖通空调系统也愈加复杂。结合北京两个中小学项目实例,对中小学建筑冷热源系统,通风系统,采暖空调系统及防排烟系统设计分别进行阐述,并针对学校类建筑特点,重点分析说明教室新风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及绿色建筑设计要点,总结分享设计经验,为以后此类项目相关设计提供参考。

医院影像科与核医学科机房空调设计方案分析57-60

摘要:简单介绍了医院影像科与核医学科设备机房空调要求。结合南京市某医院工程实例,分析了溶液调湿新排风空调与恒温恒湿空调这两种方案的系统构成、空气处理过程、适用特性、初投资。利用华电源能耗模拟软件,对全年空调负荷、全年空调系统耗电量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案都可以满足机房的温湿度要求,恒温恒湿空调方案初投资低14.4%,溶液调湿新排风空调方案年耗电量低17.3%。

某数据中心机房热环境的实验研究61-64

摘要: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数据中心的规模也逐渐增加,而数据中心内出现的局部过热、温度分布不均等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武汉市某小型数据中心机房为例,利用专业实验仪器对机房内关键位置(地板送风口、空调回风口、机柜进出口、某些具体测点)的风速风温进行测量。并以该实测数据为依据,对机房内热环境进行分析。本文分析结果可为该机房后续的节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与建议。

健身房空调末端的冬季热舒适性研究65-68

摘要:本文以沈阳市某健身房为研究对象,对健身房分别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和置换通风两种空调末端方式进行模拟分析,并从流场的均匀性、人员的热舒适性等角度对模拟结果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置换通风方式比常规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室内温度场和速度场更均匀,人员活动区域的热舒适性更好,能够减小吹风感,更适宜用于健身会所类建筑。

新风系统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研究69-71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风系统的概念,分类,产品优势及遇到的机遇和挑战等问题。提出了新风供暖供冷的概念,并以北京地区某养老标间为例,核算了新风的供暖供冷能力。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养老标间因新风系统的引入,需辅助制冷,并需少量辅助采暖,或新风量标准提高到35m^3/(h·p),即可满足新风和冷暖要求。

地道风系统的数值模拟与应用研究72-75

摘要:本文建立了地道风系统升(降)温过程的CFD模型,并使用文献中的测试数据对模型精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旧建筑改造项目中暖通设计过程提出的利用地道风来预冷(热)新风方案,通过建立CFD模型,模拟了冬夏季不同室外环境温度下地道风系统的运行升(降)温效果,得出了夏季经地道处理的新风基本可以直接送入室内,但在冬季使用过程中建议由空调机组加热后再送入室内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