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不足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16 09:05:16

法治建设不足

法治建设不足篇(1)

------区司法局

**

一、

调研选题的背景

党的报告提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把依法治国理念贯穿到乡村振兴事业中去,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依法办事能力,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推进法治乡村建设,深入开展

‘法律进乡村’活动,深入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加强农村法律服务供给,健全乡村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可以看出,党中央高度重视以法治为保障,促进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把“法治”理念贯穿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加强平安乡村建设、健全乡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机制等各项重点工作中去,努力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019年11月8日,司法部下发《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体现出党中央对当前法治乡村建设的高度重视。

二、调研的目的和意义

当前,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法治乡村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农村党组织依法办事能力显著提高,基层干部群众“学法、用法、守法”意识不断提升,以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一村一法律顾问”三级网络平台为依托的乡村公共法律体系基本建成,基本满足乡村干部群众法律服务需求,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谐稳定,依法治村理念深入人心。但不可否认,在法治乡村建设工作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是针对乡村基层的普法宣传形式多样化、多元化、针对性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努力;二是对乡村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认识不足,对法治乡村建设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三是在满足基层群众对法律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上还有差距,“法治进乡村”活动还要加大力度等。通过调研,发现和解决当前我区法治乡村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促进和提高基层党组织依法办事能力,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全面依法治国奠定坚实基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良好法治环境。

三、

调研的主要内容

(一)

当前我区法制乡村建设的现状。

1、当前我区基层党组织依法办事的能力。通过调研,了

解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工作、村务管理、财务公开、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工程对外承包、“三资”管理等重点工作中是否遵守法律程序、严格依法办事、依法开展监督等。

2、当前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通过调研,对街道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情况、“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情况、乡村法律服务资源配套情况、乡村法治文化建设情况等进行能效评定,看是否满足当前乡村法律服务需求。

3、当前我区司法行政部门和法律服务队伍的服务水平。通过调研,了解和掌握全区司法行政和法律服务资源配置、服务平台、工作开展、取得实效等方面的情况,看是否满足党中央制定的法治乡村建设的标准。

(二)当前我区法治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研,及时发现我区法治乡村建设过程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制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高的问题,向基层干部群众了解目前在依法治理方面,特别是制度建设、规范程序、民主决策、群众自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刻剖析这些问题存在的背景和原因。

(三)解决当前我区法治乡村建设问题的对策和方法。

1、在制度建设方面,根据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找

出无法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关键点和突破口,征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有效改进各项涉及依法治村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法治建设不足篇(2)

一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缓慢。我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乡(镇)一级尚能依托乡镇司法所完成建设和运行,但村级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滞后,作用发挥不足。基层法律服务人员不足,难以做到专人专职,同时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律师参与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有时也只是为了完成基础任务,部分法律服务工作者能力不足,不能提供有效法律援助,切实解决群众需求。

二是依法治理工作水平有待提升。个别单位对推进法治建设工作重视不够、推动不力,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统筹推进不到位,主动创新意识不足,依法治理成效不明显。部门间缺少联系,在基层法治建设中存在“单兵作战”现象,缺少集成效益,缺少资源整合及资源共享,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

三是基层干部法律素养有待提高。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对现行法律一知半解,法律知识普遍缺乏,法治意识普遍淡薄,习惯于执行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以“实干”和“实效”为原则,一般不认真研究政策和法律,甚至偶尔存在不依法办事的情况,不能正确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四是基层群众法治意识相对淡薄。一些群众文化水平低、法律意识相对薄弱,习惯于习惯,法律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依法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依法维权意识不足,遇事找法情况不乐观。在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一般不通过法律途径,习惯于自行解决或者选择上访甚至作出过激行为,导致违法犯罪。

五是普法宣传尚未真正深入人心。普法宣传一般情况下难以适应群众对法律的多样需求,普法工作仍存在普法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宣传工作缺少深度、实效性不够强等问题,导致群众对普法活动的热情降低,关注停于表面。部分单位“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普法仅满足于完成规定动作,某些普法宣传活动甚至存在形式大于实质等问题。

二、工作建议

一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与城乡基层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等部门联系合作,建设法治乡村,统筹推进基层示范创建,特别是在阵地建设上要统一谋划部署,避免多方设计造成资源浪费。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积极动员乡镇、村社持续深入开展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活动。

法治建设不足篇(3)

法治建设中,政府作为重要动力一直不足,使得法治建设的深入受到限制。政府动力不足主要有如下表现:

1、从依法治国成为治国方略以来,诸如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的口号层出不穷,并且受到广泛的欢迎。可是政府行政违法的现象一直存在,依法行政根本从未落实。也许正如北大教授贺卫方所言:“有时候,中国喜欢口号治国”。

2、目前行政工作中,行政首长意志在很多场合仍然高于法律规范。一般情况下,行政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遇到问题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或者选择的不是寻找法律依据,依法执行公务;而是请示行政首长。使得法如同虚设。

3、行政首长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地方行政首长经常在媒体上宣称自己要造福一方,做好当地“父母官”、“清官”。在日常行政领导工作中也带着浓厚的人治色彩,要求行政工作人员有事及时汇报请示。

在法治建设中,法学理论界一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着。近年的司法改革就是法学理论界的大力推动法治建设的结果。但是光有法学理论界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司法实践界动力不足,使得法学理论界的努力成果只能是书面的,即使走入实践,生命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1、虽然司法改革改善了法院、检察院的执法工作,但是在法院、检察院,改革经常只是对于中央红头文件的执行。地方法院、检察院用语不规范、做事不依法,严重影响法治氛围的生成。而且在一些法院、检察院中,法官、检察官的法律素养很不够。

2、社会司法服务的工作者中,多是法律工作者,许多地方很难找出正规法学本科毕业的拥有律师执业资格的司法服务人才。

法治建设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公众是法治建设的直接利害关系人,也是根本动力。但是一直以来,公众动力未能得到开发。这主要由我国的文化传统及公众知识水平决定。 2、公民文化素质较低,使得即使有些公民在处理问题时想到要用法律却也不知道如何用。对法律的理解也许仅仅是表象式的甚至是空白的。公民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缺乏,这深深影响着中国法治化进程。

我们的法治建设不断发展,实现法治国成为一种不可推委的愈来愈紧迫的任务。我们必须运用多手段开发法治化动力,促进法治化建设。

1、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培养全民法律意识。人民政府要加强自我法律学习,组织依靠司法机关为主要力量,全民全面学法的活动。鼓励每个公民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身于法治建设之中。创造出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全民懂法、重法、守法的法治氛围。

法治建设不足篇(4)

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相比西方国家长达五百多年的法治建设,我国的法治建设从建国算起才仅仅六十多年。而就是在这短短的六十年法治建设中,“”的爆发,使我国的法治社会遭受了一场大浩劫,民主法治遭到公然践踏。所幸我们及时纠正总结了“”的深刻教训,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经过长期不懈努力,我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

法治建设不足篇(5)

现代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地由蒙昧走向进步,是人类在政治生活问题上思想意识的发展与进一步的自觉,也是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成果。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政治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标志。现代的政治文明区别于专制社会的政治统治,它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基础的,它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现代的政治文明要求一个国家的执政党具有更高的思想觉悟、理论素养、道德水平、服务意识和更高效能的执政能力。在当代中国,党作为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领导者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强调一手抓依法治国建设,一手抓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强调以德治国,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两块基石,而人民当家作主更从根本上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根本理念。

政治文明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概述

政治文明的基本含义和特征。政治文明是人类围绕公共权力而进行的政治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程度和开明状态,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与政治蒙昧和政治野蛮相对立的范畴,是由多层次、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系统。政治文明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阶级性。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是阶级性。政治文明伴随着政治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也就是说,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形态的政治都是统治阶级所主导的政治,其政治文明所体现和维护的都是统治阶级的利益。政治文明产生以后,在不同的社会形态或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表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比较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文明,无论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有显著差别。超阶级的政治文明是根本不存在的。二是民族性。任何一种政治文明必然受制于特定国家和民族的地理环境、文化传统、民族特性、社会结构等因素,受到特定民族和民族特征的影响,带有民族的鲜明特色。一旦形成就有较为稳定的文化形态和相对固定的规范程式,具有独特性和世代传承的特点。可以说,不同的民族都会有不同特色的政治文明。而正是这不同特色的政治文明,却为不同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最适宜的形式。三是动态性。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逐步变革,作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政治文明也必然要向前发展。迄今为止人类社会依次出现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四种形态,相应地出现四种形态的政治文明,每种形态的政治文明都是依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前三种政治文明形态的根本性质没由发生改变,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出现了质的飞跃,使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形态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政治文明总是伴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而不断改变其内容和形式的。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征。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文明,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文明,是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基本方略的政治文明。其特征主要表现在:

第一,党的领导是决定性因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现代化实践证明,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总体上是有效的。中国共产党拥有最为广泛的代表性,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因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特征。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让人民享受权利,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就是要充分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自由,就是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也领导人民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依法治国是完善党的领导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同法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遵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这样就实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之意

当前,我国正处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着重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历史使命,以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这一方面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思想意识和世界观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新使命、新形势、新要求下进一步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总体思想的指导下要进一步从思想意识和实践工作中明确职责使命,克服当前在实践工作中过分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政治建设的思想倾向。一些党员干部认为只要抓住了经济建设这一主线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这种认识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但是正是过分强调经济建设,才使我们忽视了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偏离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针对这个问题,同志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因此,我们不能因经济建设而忽视或者掩盖政治建设,尤其是新形势下的政治文明建设。新形势下的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因此,党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政能力和本领。只有如此,我们的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并切实地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统一。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素质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

构建现代政治文明,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是时代对我们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当今世界的多极化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正处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对低迷的时期,国际和国内的敌对分子从未放弃对我党采取多种形式的分裂与演变,可以说我们的国情和党情尚不乐观。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居安思危、立足长远,一方面紧跟时代的步伐,注重学习和提高,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勤于学习,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建设,提高执政素质,从而抵御各方面的侵蚀与挑战;另一方面我们要立足国内,立足于广泛的群众基础,使党员干部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党员干部的基层工作能力。我们要在全党内部从组织学习的角度,加强党员执政能力教育,使文明执政、依法执政的观念深入人心,要把党员干部自身的政治文明建设和党性原则紧密联系,从党性原则上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认识水平,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服务意识。从基层工作方面来讲,提高执政能力可以节约执政成本,对科学合理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广大基层党员同志中,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将更多地表现在处理干群关系的问题上,可以增强干群之间的感情,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普遍支持,从而能够有效地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法治建设不足篇(6)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9-00-01

新时期做好供电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使供电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促进供电企业科学健康发展。经济发展,电力先行。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供电企业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就必须坚持在企业改革发展进程中坚持法治观念,有力推进依法治企、创新发展。供电企业必须要建立完善一套适应时展需求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这对供电企业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一、供电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一)推动供电企业依法治企、创新发展的思想保障。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快推进;中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惩治腐败力度加大。这对供电企业依法治企、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巩固扩大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上下要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更坚定、更严格、更自觉地推进依法治企、创新发展。

(二)实现工作目标的强大动力。“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期,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入推进“两个转变”的攻坚期,更是推动供电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2015 年是“十二五”最后一年,供电企业要实现确立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这就要求供电企业上下要科学制订好各专项规划和落实措施,确保公司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始终瞄准先进目标,加强对标工作,持续改进提高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三)全面推进“两个转变”的重要支撑。“两个转变”的全面推进,对供电企业干部员工思想观念、人才储备、执行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考验,这不仅需要从技术技能上适应新的要求,更需要上下进一步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忧患意识,适应新的形势。因此,服务并全面推进“两个转变”,需要强力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做支撑。

二、供电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一)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素质有待提高。供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生产经营业务日益繁重,使企业内部逐渐呈现出重行政、轻党建的发展态势。政工人员缺乏,优秀的政工干部更是缺乏,政工干部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不足,政工干部队伍能力素质存在差距。企业内部一些党员由于忙于日常业务工作,而疏于理论学习。企业中一些员工思想观念狭窄,习惯与按照既定的模式办事,缺乏辩证思维方式。一些党员的法律意识、观念淡薄,认为党建工作岗位并不重要,不重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使整体队伍素质下降,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困难。

(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不够完善。在进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相应的组织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并且没有在企业内部全面开展,严重影响了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想要进一步完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使其发展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实际情况,更好的与生产经营活动融为一体,仍旧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分析。

(三)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能力还不强。面对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一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程度不够,相应的工作方式不够灵活,创新能力还不强,个别工作还存在单一重复、低水平复制的现象;策划能力还不足, 缺乏叫得响、 立得起的项目和品牌;政研水平还不高,在系统内外层次较高、影响较大的政研成果还不多。

三、供电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与途径

(一)夯实基础,不断增强整体合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从强化自身管理入手。一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大政工”机制,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 二要着力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足额配备政工人员,要把好入口关,在培养锻炼、成长通道及考核评价上下工夫,努力造就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政工干部队伍。三要着力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开展党员学习基地、员工教育基地、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等思想政治工作。

(二)立足全局,不断增强服务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立足全局,融入中心,是供电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求。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局性。决不能把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游离到企业中心工作之外,搞“两张皮”。二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融入供电企业电网建设、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中心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

(三)着力创新,不断增强工作活力。一要不断创新,增强活力。思想政治工作既要继承传统的好做法,又要紧跟时代步伐,要立足于解决 “三个建设” 中的实际问题, 着眼于务实管用,创新方式方法以解决问题。二要统筹策划,增强影响力。要着力于加强“三个建设”、推进“两个转变”,把党和政府关注的重点、社会公众关心的热点、企业干部员工的思想实际进行统筹考虑, 精心策划。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供电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公司改革、发展大局 , 要进一步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在加强“三个建设”、推动企业依法治企、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有力于增强企业凝聚力 , 强化队伍执行力,提升企业软实力,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促进供电企业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法治建设不足篇(7)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阶段社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一个新的任务和阶段,是指把城市和乡村,把我国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当成一个整体,综合起来进行统筹规划。并在进程中通过体制调整和政策管理等方式,促进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协调发展,改变长期以来农村基数大,发展长期落后于城市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乡村各方面与城市的一致发展,让农村居民也能在这一进程中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方便与文明的生活方式。但是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乡村管理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面对这些,村庄社区化管理应运而生。为了解决农村管理和公共服务欠缺问题,很多城市在农村全面展开了村庄社区化建设。最早的一批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如山东诸城市,把原来的二十三个乡镇合并为十三个,并且通过实地考察把全市1249个村庄按照地域之间的邻近距离,习俗是否相近的原则整合成208个村庄社区。每个社区大致分配为涵盖五个左右村庄,服务范围将近1500户。这种管理方式大大推进了诸城市的城镇一体化进程,优化了农村存在的各种管理问题。

一、当前村庄社区化法治管理方面的不足

(一)法治宣传教育的欠缺

2009年底,北京京郊大兴区北五镇社区连续发生了3起震惊全国的灭门惨案,牵涉死亡人数达到13个,大兴区公安部门人员表示,城乡结合部村庄社区由于人员复杂,法律认知度不高,法治管理不完善,很多简单的居民矛盾也会形成重大社会案件,有关部门向大兴区社区居委会政府提出“法治管理”的要求,以杜绝这种社会惨案的发生。这起连环惨案一方面反映了社区管理的不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社区居民法律知识的欠缺。面对村庄社区居民普遍普法程度不高的问题,法治宣传教育是社区普法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解决社区纠纷的直接有效方式。目前,城市社区的法制宣传教育已经是法治建设最基本和最常规的方式,但在村庄社区管理中法治宣传教育建设明显存在欠缺。首先,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不足,系统内容存在大量缺失。村庄社区里的居民家庭背景各不相同,接受教育程度和工作性质也无法一概而论,因此对法律的了解和需求也各不相同。但村庄社区建设对这方面法治教育和宣传针对性较差,考虑的也不够全面。最常见的问题是对村庄社区青少年如何预防犯罪的等方面普法的专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宣传力度,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等的特殊保障要求严重被忽视。此外,极度欠缺对一些社区从业人员的劳动普法宣传,使得这些人员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除了这些常见缺失,对很多各类身份的迥异需求法制教育宣传也尚无法一一达到满足,导致居民对社区法治管理一知半解,无法引起村庄居民的重视。

其次,村庄社区法治宣传不仅不到位,而且基本都流于形式,管理的制度性不够明确。国家宣传部分对法治的宣传一直都是专门选定在一些特定日子,比如每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和“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有特殊意义的时间,本身已经带有形式主义。不过,这些普法日虽然是面向全国,但真正关注这些的的还是一些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普法程度已经基本达到要求,所以也就无可厚非。但刚刚踏进城乡一体化的村庄社区也只在这些特定日子进行法治宣传就明显很不符合村庄社区的实际情况。村庄社区大部分人的法律认知程度并不高,这种形式主义,偶尔出现的短时期法治宣传教育完全无法做到法律深入人心,也很难满足村庄社区居民的日常法律需要,更不能真正提高居民法律意识,也就根本不可能实现村庄社区法治管理的初衷。所以,社区法治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一些居民在简单的邻里关系处理上只追求个人利益,不兼顾他人的纠纷问题。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履行自己的义务,甚至有极个别的人因为不懂法而践踏了法律尊严,给法治管理工作者带来了不便的同时也将村庄社区的管理推向了不和谐的局面。因此,村庄社区要想搞好法治管理,普法工作真的非常重要,是社区法治管理的先决条件。

(二)政府在法治管理方面投入力度不够

村庄社区由于其新兴性决定了其工作任务的繁杂,虽然看起来可能很简单,但实际管理中则需要面面俱到,很难理清头绪问题。村庄社区需要承担的管理任务在短时间内过多过繁,而国家在管理各方面尤其是法治方面的投入和配备力度远远不能满足社区法治管理需求。比如法治管理人员配置方面,懂专业,有责任心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很少,而且由于条件较低,社区又无法提供好的发展前景,大多数人都不愿入住村庄社区工作。所以,法治管理人才的难引进给社区法治管理带来了很多麻烦和挑战。社区法治管理不仅承担着社区治安综合治理、调解、信访等各方面工作,还要承担民政、再就业等各项工作,反而各项工作效率都达不到要求。出现这种问题,最主要还是基层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在现在这个经济就是一切的社会,政府部门把大部分的资金都投入到村庄社区经济建设和管理上,致使法制管理资金不足,不仅无法调动法治管理的积极性,而且妨碍了社区法治建设的发展,不利于化解村庄社区居民各种纠纷矛盾。

除此之外,投入力度的不够还表现在社会各界力量对村庄社区化法治建设的关注度不多。这些时间以来,村庄社区法治管理建设都是在各自的社区内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法制宣传,主要以自身的社区环境做依托,因此法制管理效果并不明显。解决的办法就是急需社会各界法律等人才进行辅助宣传,但由于国家在这方面投入力度小,重视度不够,导致社会各界力量对村庄社区法治管理了解不够,没有关注度。这些,对社区法治管理建设的完善是很不利的。

二、村庄社区化法治管理问题解决策略

(一)加大对村庄社区法治的教育宣传力度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文明成果,中国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种建设都离不开法治。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多的遇到社会、经济和法律问题,社区也渐渐成为纠纷矛盾的聚集地,所以,法治管理也是村庄社区化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融入进每一个居民的日常生活,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社区法治管理直接关系着城市基层政权的稳固与否,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和保障。社区治安、环境、物业、人口、生活等等都需要法治管理,只有做好法治管理,才能真正保证社区稳定和谐发展。

要做好村庄社区的法治管理工作,首先需要村庄居民要有法律意识。而加强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最主要是能在充分考虑社区居民不同法治需求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全方位地推进村庄社区法治建设。首先,社区的普法宣传教育要以人为根本,考虑不同居民不同时期和层次的需求,展开有重点多角度的的法律教育宣传。与此同时,法治宣传人员可在实际普及过程中对居民的传输慢慢从教育型方式往服务性方式转变,争取能够做到不只是一个人单向宣传教育形式,而是双方互动的积极参与形式。结合居民实际和工作实践,开展不同层次的法律培训班,尤其是对社区内的青少年们进行加强教育,展开宪法和犯罪预防等各项法律教育,这样做不仅是为青少年们健康成长做铺垫,也是从根源上推进社区法治管理的进度。对从业人员则中劳动法等各项权益保障法的宣传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法律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对妇女和老人们则要多进行婚姻法和继承法等各个方向的法律教育,既突出了普法宣传的目的,又能真正促进社区法治管理。

(二)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倡导社会各界关注村庄社区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不足篇(8)

按照公安部统一部署,我区公安机关从20__年开始,进行了为期三年的以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全面推进正规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三基”工程建设,积极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体制性、机制性和保障性难题,增强了基层实力、夯实了基层基础、激发了民警活力,提升了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驾驭治安复杂局势和服务发展的能力。

(一)民警执法素质和水平明显提升。各所队通过领导带头、群众监督、全警参与等形式,抓学法、抓用法,抓练兵、抓考核,筑牢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民警执法理念、自律意识、体能技能和执法水平有了新的提升。全市社区民警“八清五熟”竞赛中,大通派出所获得了第一名好成绩。

(二)警务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投资近800万元新建和改建了5个派出所。安铜、铜山、灰河、郊所等四个无房所全部用上宽敞整洁、设施规范齐全的办公用房。基层所队装备明显改善,达到了一级所队的配备标准,较好满足了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工作需要。全面推行以便民服务为内容的一站式办公。先后出台和实施了多项从优待警的规章制度,有效激发了干警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能。

(三)基层队伍实力明显增强。据调查,我区基层警力达到了总警力的86%,近几年来,招录60多名保安巡防队员,充实派出所力量。各级党政以及辖区企业也以各种形式,从人财物上,对公安“三基”建设给予有力支持。安排现有五个派出所所长进入同级乡镇办党委班子,主抓综治工作。每年划拨一定资金,补充公安经费的不足,努力满足基层公安工作需要,基层所队“拴心留人、干事创业”的环境初步形成,有效推进了基层所队的正规化建设,

(四)警务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全面完成了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情报信息系统和警务信息综合平台建设,建立了全警采集、全警录入、全警应用的信息化工作新格局。全区五个派出所和基层所队全部接入公安内部局域网,开通了远程视频系统,实现了“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服务、网上办案、网上追逃”,增强了信息化实战能力,提高了警务效能。

(五)治安防控体系逐步健全。全区构建完成了依托人防、物防、技防有机结合的治安防控体系。实现了视频监控对辖区重要地段、复杂场所、要害部门的全覆盖,提高了治安防控的科技含量,辖区重点企事业单位技防安装率达100%。以辖区各社区、农村警务室为平台,整合各类治保力量,完善了群防群治的防控网络。

(六)现代警务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区已建成17个社区、农村警务室,配齐配强了警务力量,全面推进社区(农村)警务战略,警务室作为基层社会治安的第一道防线,在维护治安、密切警民关系,服务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推行了农村治安中心户长制、1+1+2社区警务模式、网络化巡防、警企联动、多警联勤协作等治安防范新机制,实行了主副班工作制、弹性工作制等警务工作法,真正做到警务前移、警力下沉,有效提高了对动态社会环境下社会治安的管控能力。

(七)驾驭和保障社会治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三年来,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加强,公安机关的综合打击效能得到提高,可防性、多发性、系列性案件明显下降,刑事案件发案率与20__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7%,社会治安形势得到好转,社会政治稳定,群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逐年上升,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进一步好转,公安工作总体实现了年年上台阶、三年大跨越的预期目标。

二、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困难

一是治安防控难度较大。我区辖区点多、线长、面广,加上近郊又与城区相互交织,不成片的大跨度地理区位,构成了郊区特有的区域社会治安环境,治安防控难度较大。

二是基层警力仍显不足。警力不足依然是制约我区公安工作的突出问题。我区公安警力辖区比例仅万分之6.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边远农村警力不足尤显突出。

三是部分所队用房难以满足实战需要。目前区公安分局和大通所现有用房面积低于“三基”工程建设标准,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同时,也影响了一些重要警用设施配置到位,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工作开展。

四是综治考核部分项目设计不够完善。综治考核中要求发案率年年下降、破案率年年上升的指标设定,还不尽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所带来治安任务不断加重的实际现状相矛盾。

五是民警综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基”建设成果的转化应用率不高,干警们应用现代科技技能遏制犯罪的能力以及主动创新意识有待增强。部分所队也还存在硬件资源浪费现象。如安铜所的350兆

移动台因远离市区,与市局对接联系难度大,难以发挥作用。

三、巩固和深化三基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巩固和深化我区公安“三基”工程建设,进一步将全区公安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此,建议:

(一)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乡镇办事处继续坚持与公安部门的密切配合,不断深化“三基”工程建设。及时解决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中的困难,继续从经费保障、装备配置、警力补充等方面对公安工作予以大力支持,为不断发展的公安工作提供坚实保障。

(二)为从根本上解决基层警力不足问题,切实应对不断发展的公安工作和持续变化的治安形势需要,通过市政协渠道,建议市公安部门尽可能创造条件,尽快将郊区公安分局申报为城区公安机构,扩增警力配置比例,力争使郊区总警力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要根据实际管辖人口数量和警务需要,尽力向基层特别是工作任务重的派出所倾斜警力。同时,逐步增加公安经费投入,建立解决民警职级待遇的长效机制,对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兢兢业业的民警给与适当待遇,进一步激发基层干警工作积极性。

(三)作为区公安机关自身而言:

法治建设不足篇(9)

国土所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明确“依法行政、依法治所”发展基本法则,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等法律、法规。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促进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由于土地治理工作涉及面广,牵涉到千家万户,而现今土地所工作事少,经费又不足,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我们充分熟悉到加强行风建设,纠正行业中的不正之风,是实践“三个代表”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政府和土地形象,保持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年*月,根据*《关于*年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所实际,认真总结,从严开展自查自纠工作,通过强有力的措施,使所行风在原有基础上再上一个新水平。

(一)狠抓“法规”学习,强化“法治”意识

本着“自觉负责、求真务实、以评促建”的积极主动态度,在民主评议行风宣传发动、组织预备、自查自纠、民主评议等阶段,始终将学习法规,领会政策精神,端正思想熟悉作为思想政治工作首要任务,每周四下午学习增设专题讨论,做到有专题、有交流、有总结,进一步树立干部职工依法办事意识。所纠风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深入组织全所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治理法》。为进一步增强全所职工的法制观念,六月份在所内开展了法律法规学习月,对所学的内容进行了试卷考试。通过学习、考试及形式多样的活动,干部职工不断提升依法行政、依法治所的自觉性,有力推动了行风建设向高层次发展。

(二)、依法秉公办事,不循私情。

土地治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的工作。为了让广大群众理解、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始终坚持严格依规、依法办事,在地政地籍治理上,我们始终把为群众服务放在第一位,在办理各类建设用地过程中,做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建设用地报批前审核内容准确、快捷,严把审核关。为维护土地使用者合法权益,使每宗地都达到“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才能颁发土地使用证;在土地监察上,建立“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事后查处相结合”,实行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监察执法上通过自下而上、上下结合、共同推动,建立适应集中统一、精干高效、依法行政的执法监察体系,对发现和查处的土地违法行为,依法执法,秉公办事,同时向社会公布土地违法举报电话,有效打击了土地违法现象的发生。

二、纠风建设:健全机制、纠建并举、明确目标、狠抓落实

(一)、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建设规划。

为及时部署我所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在接到*号文后,立即召开所组长会议,并制定和下发了《*国土所关于推行纠风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同时成立以书记、所长为组长,组长为成员的土地部门行风评议领导小组,形成所长把握整体,分管同志专项负责的领导机构,设立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民主评议行风的工作安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将民主评议行风列入“狠抓思想政治工作,促进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规划中。为切实把行风建设抓实、抓好,不流于形式,将行风建设规划明确四个阶段工作任务:6月份为宣传发动阶段,在每周四下午的全体职工学会上,对评议进行宣传发动,统一思想、统一熟悉,增强广大职工开展行风评议工作的自觉性;7—8月份为自查自纠阶段,要求各组根据所的行风评议内容及标准,深入自查自纠,突出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形成书面自评材料;9月份积极配合街行风评议小组做好民主评议工作,确保自查自纠有显著成效;10月份根据街行风评议组意见,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深入整改,逐条抓好落实,做到让群众满足。

(二)、实行目标治理,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

为扎实推进行风建设,进行民主评议行风工作目标定位:首先以行风建设为镜,再树土地新风尚;其次是通过民主评议,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推出典型,促使行风建设全面发展。在*月*日所长与各组组长签定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制,9—11月份组织人员对行风建设进行明查暗访,综合测评。拟于12月对所行风评议工作进行总结性考评,综合评出“优良”、“合格”、“续评”三个档次。对成绩突出的组予以表彰奖励;对考评不合格的组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并追究组长的责任。所纠风工作责任制领导小组将《国土所行风评议表》、《国土所行风职工调查表》及《国土所行风社会调查表》分发给每位职工及群众,及时将调查意见进行汇总,将评议内容分解到组,形成所长负总责,全体职工人人有责的工作机制。

三、廉洁从政:规范职业道德,杜绝

国土所注重党风廉政建设,纯洁干部队伍,严格制定并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做到清正廉洁,认真履行职责,不“吃、拿、卡、要、报”,不。

(一)加强正反面引导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干部职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前提。在会上我们反复强调廉洁从政、廉洁制所,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落实《*所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四大纪律》、《八项要求》。通过、等违法犯罪事例为反面教材,教育全体职工把廉洁自律工作同“保先”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率先垂范,严于律已,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所内深入开展制止“红包、红帖”及借婚丧、喜庆等铺张宴请等违纪活动,效果良好。从根本上扭转了社会不良风气。

(二)把行风建设与单位效能建设紧密结合,推进廉政建设

在行风建设中,所注重将其与单位效能建设有机结合,组织各组进行评议。设立意见箱,公开举报电话,征求群众意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干部廉政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新形象,为行风建设做好表率。为及时准确了解所行风评议工作情况,领导小组向职工及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由于整改阶段措施得力,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廉政建设满足率达98.7%。

四、优质服务: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改进作风

所树立群众观点,以行风建设为鞭策,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

把行风建设与推行政务公开、所务公开紧密结合,土地所作为沌口街对外服务的窗口,接人处事的好坏直接影响沌口街的形象。主要抓两方面工作:一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在一楼设制办公示意图,在二楼设有接待室,方便群众来所办事,并在一楼设立所务公开栏,对群众关心的办事程序、办事依据、收费依据等工作及时公示,同时定期将所的财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真正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为进一步规范所职工工作职责、工作态度,土地所实行所长接待日(每周二)、首问负责制。强调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增强“立即就办、马上就办”的公仆意识,对所无法解决的问题,耐心细致做好解释,保证群众兴奋而来,满足而归。二是增大所务工作透明度。严格贯彻街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所领导与职工及社会各界的沟通,及时解决具体问题,设立所长电子邮箱,实行每周二所长接待日制度;在用人方面采用民主竞争上岗办法,采取公开竞争,在所内公布选拔标准,职工自我推荐,将自荐名单公布上墙,并在职工大会上作述职报告,得到职工认可后送所长批准。由于采取这一系列办法,各组组长、副组长6人已走上各自岗位,并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推行所务公开,形成了内部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改善了所的服务水平,取得了群众的信任,树立了单位的良好形象。

五、严明纪律,规范治理,树新行风

所在行风建设的各阶段,始终强调严明纪律的重要性,通过政务公开、所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等形式,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对于违法违纪现象决不姑息,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现在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z件,其中z件,个人上访z件。在来信来访处理工作中,我们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杜绝了推、拖、拉现象,在z件来信来访中,已办结z件,办结率为100%。

六、加强思想建设,规范收费治理,提高群众满足率

(一)把行风建设与思想建设紧密结合,所每年7月定为“思想建设月”,今年继续把思想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实、抓好。在所内掀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高潮,纷纷开展思想学习研讨,对所的作风进行检查整顿,要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积极为所的发展着想。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促进我所思想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满足率达98.6%。全体职工进一步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职工恪尽职守、奉献创业,精神状态和思想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二)把行风建设与规范收费治理紧密结合。我们开展内部审核作为规范财务治理的重要途径,从抓治理、促规范入手,加大对所的审核力度。对审核中存在问题,限时整改并督促其及时反馈。对办证严格实行“收费卡”、“收费项目上墙”等制度,严格按标准的原则收取。

法治建设不足篇(10)

一、立足以为人本,加强基础建设,着力发展治安文明创建活动

1、加强领导、健全机构,实施齐抓共管,形成创建治安文明单位的合力。矿党政坚持把创建治安文明单位工作纳入企业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治安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由党委书记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部门互相协调,基层党支部分口把关,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了党委与区队、区队与班组、班组与个人的治安承包责任制。

2、加强普法教育,提高干部职工的法制水平,形成遵法守纪的良好风气。为此,矿制定了《关于开展法制教育的五年规划》,矿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了《矿山安全法》、《劳动法》、《破产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职工就业法律制度》等法律法规。同时利用有线广播、闭路电视、法制宣传栏、有奖知识竞赛等各种宣传形式,广泛进行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矿团委还组织了法律宣传小分队,深入到采掘区队进行法律宣讲。

3、加强保卫队伍建设,发挥保卫队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主力军的作用。矿党委、行政历来重视保卫工作,在基础建设方面,配备了吉普车一辆,摩托车三辆,对讲机四部,电脑三台,三井各种勘查、办公用品齐全,基本上满足了保卫工作的需求。在配足警力的同时,又通过输送人员到警校脱产学习和组织参加各类成人自考、函授,提高了保卫干警的整体素质。目前,三井共有保卫干警96人,大中专以上的有32人。

二、坚持服务职工,稳定社区治安,着力营造社会人文环境

以辖区防范为重点,加强群防群治工作,确保社区治安安全。通过与驻地派出所、办事处领导反复研究,通过采取政府出一点,企业出一点,辖区居民出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成立了以65名身体健康、作风正派、认真负责、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退休职工组成的社区治安小分队,弥补了驻地派出所警力的不足,确保社区的治安安全。

以服务职工为落脚点,加强社区环境治理,为职工、家属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以净化社区风气为着眼点,开展以“反盗窃、反酗酒、反、反打架斗殴、树文明新风”为内容的“四反一树”活动。净化了矿区环境,为企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上一篇: 幼儿教师教学实习工作 下一篇: 带领实习教师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