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部财务汇总十篇

时间:2022-12-17 00:19:12

人力资源部财务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1)

1、 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2014年我分别任职财务部部长助理及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在这两个岗位中非常幸运的没有辜负单位领导的信任与提拔都交出了个人比较满意的成绩。在财务的岗位上,统筹调配创业及创业各下属公司的资金,做到零误差,积极的配合财务部部长的工作,对于领导交给的任务都及时、准确、高效的去完成。在人力资源部的岗位上,我可以算是一个有点经验的新手了,虽然以前作为财务人员负责过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但近几年人力资源部大步伐的改革、创新,已经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我曾经负责的内容仅仅是现在人力资源部工作的一小部分。在这个岗位上仅仅两个月的时间,通过我个人的努力与原人力资源部副部长郑国芳的帮助,我迅速接手工作,虽然有很多不足但还算过关的履行了基本的岗位职责。

2、 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主要表现

    德,德为纲。我时刻谨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不断学习以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加强自己的政治思想和道德修养。坚持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能摆正自己的立场,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企业发展密切联系,在工作上顾全大局,不争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努力坚持诚实待人、严于律己的处世之道。

    能,能为领。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时刻关注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法规、新案例,坚持不能因个人的无知而造成企业的损失。深入了解各项工作,实时掌握部门内部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加以适当的提醒。来到人力资源部后,面对新的工作团队,我积极团结部门人员,维护和谐,努力制造出一个热情工作、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认真听取公司内的声音以不断完善我的工作思路。在生活上或是工作之余,我总是热心的帮助每一位有困难的同事,也许只是一个电脑设置的小问题、也许只是某个小常识,这些都成为了我学习、拓展自己知识面的动力,帮助别人的同时我同样收获了快乐。

    勤,勤为责。我一直保持着这种积极的工作态度,也有人说我是一个急脾气。确实,我总是喜欢尽快的完成手中的工作,可能是财务的工作做久了,总是这么谨慎小心,总是喜欢给自己的工作留有认真核对,多方面校对的时间,虽然这样自己的压力加重了,工作量也加大了,但是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很踏实放心。同时我也一直相信勤能补拙,只有勤奋的工作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去充实自己,使自己的能力在专业上更上一层楼。

    绩,绩为果。14年4月中旬我休产假结束正式归岗,面对这个熟悉又略带陌生的岗位,我调整自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用了三天的时间接手了原来的全部工作。由于集团财务制度的改革,对我们实行了资金监管制度,所以又新增了与集团财务对接创业及创业下属公司资金使用及资金计划情况的汇报、申报工作,这半年中我不断的往来于创业与集团财务之间,既遵守了集团财务的规章制度,又保证了各公司的正常运营。对于日常的工作,虽然熟悉但我也丝毫不敢马虎大意,创业、泰欣、中南、时尚、新泰再加上一个工会,六个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收支,有丝毫的松懈极易发生错误,在任职的这半年中非常感激的没有出现任何的错误。2014年8月份开始创业的贷款即将到期,为了使我们的资金链不断,我首先与集团财务和办公室联系完成了借款手续保证了按时还款。又积极的配合贷款银行准备资料虽然过程曲折但最后还是顺利的取得了贷款资金。在知道我即将有岗位变化的时候,我在保证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的帮助新同事尽快熟悉业务,同时整理资料尽量清晰明确的交待各公司主要情况,并分项列明以帮助交接的同事能尽快上手工作,最后在两天内完成了各公司的财务交接手续,并利用一中午的时间完成了与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交接手续。接手人力工作后我用一周的时间完成了资料的熟悉和整理工作,也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统统记录下来,作为部门工作思路的一部分待日后加以完善。任职两个月的时间,又逢年底,时间对我来说总是不够用,加班成了常态,再加上自己的急性子,常常连午饭也错过了,但看到整理整齐的一份份资料,看到打印完美的一份份表格,看到经过修改通过的一份份规章制度,总是让我觉得赏心悦目。两个月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我完成的工作也不少。这两个月里,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我将2010年至2014年的工作资料全部重新整理了一遍,分门别类重新归档,粘贴了明显醒目的标签,同时将2014年的电子档案也加以整理,将重复的、无用的档案删除,将原有的路径太深的文件重新归类,完善人力资源部电子档案归档思路,以方便以后的查询使用。同时我修订了《泰达创业公司关于考勤、休假相关管理制度》《天津泰达创业商业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编制了人力资源部2014年工作总结,2015年度培训计划,《关于参加商业补充医疗保险实施办法》。为了避免纸张浪费,简化工作程序,也为了使职工能够更便捷的了解到自己薪资的变化,我从网上寻找到了一款免费的电子工资条发送系统,自2015年开始每月向职工邮箱发送电子工资条。通过日常中的了解,发现职工普遍就医费用较高,我联系了两家补充医疗保险公司对方案进行设计、报价,最终在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职工办理了补充医疗保险,大大减轻了职工的就医压力,同时也为企业增加了向心力。

    廉,廉为守。这几年一直在跟钱打交道,我一直洁身自好,不贪、不拿、不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的提高自己防腐拒变的能力,将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做事作为自己的警世良言,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不为个人利益所吸引,不辜负领导对我的期望。

3、 主要缺点及不足之处,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2)

几年集团型企业在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日益普及(Belenzon and Berkovitz,2010),而资源配置是现代企业财务的基本功能(李心合,2006)。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备受学术界的关注(Wulf,2009)。在我国,许多国有、民营企业为了做大做强,纷纷成立集团公司,但是多数最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陷入了“集而不团,大而不强”的困境(李葳,2008)。基于此,学术界提出疑问:企业集团该如何提高其财务资源配置的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企业集团运营效率的增加?本文拟以河南中烟公司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建议。

一、财务资源与财务资源配置管理

(一)财务资源的涵义

财务资源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本以及企业在筹集、使用资本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有的财务专用性资产,包括企业独特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工具、财务管理体制及拥有独特专业技能的财务人员等。财务资源是动态的信息资源体系,主要由财务信息资源、用户的信息需求、人力资源及计算机自动化设施四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资源配置管理的涵义

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是指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财务要素进行合理的配置和有效的利用,以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广义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包括企业理财环境、财务制度、财务人员的素质、会计信息等各要素,狭义上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主要指对企业的资产、资金、投资、筹资、债权债务、预算及会计信息的配置管理等。财务资源配置管理的重点主要包括对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设施的配置管理三个方面。财务管理水平是企业财务资源配置力的综合体现,而财务资源的配置力是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核心和关键。

二、理论基础

(一)财务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

企业内部的财务资源配置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已成为理解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理论。内部资本市场在发挥“活钱”效应(Stein,1997)、缓解外部信用约束(Khanna and Yafeh,2007)及提高行业竞争力(Cestone and Fumagalli,2005)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在有限的财务资源配置中,各分公司进行竞争,由集团总部挑选“最终优胜者”,达到优胜劣汰,从而提高内部财务资源配置效率(Khanna and Yafeh,2007)。

但是由于成本的存在使得分公司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在竞争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寻租行为,如虚夸投资项目的预期盈利(Wulf,2009;陆正飞和张会丽,2010),而企业集团上下级间的信息不对称极容易使这种寻租行为得以实现。因此在财务资源竞争中分部经理会传递出扭曲的信息,将干扰企业总部的资源配置决策(张会丽、吴有红,2011)

(二)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

在我国财务资源配置过程中内部摩擦严重、效率普遍较低(邵军、刘志远,2006),这归因于我国企业集团的内部资本市场通常涉及多个法人实体。众多研究文献结果表明:企业集团中下级子公司普遍存在着自利与寻租动机。尤其在以国有企业为核心的企业集团中,分公司为局部利益而不配合集团总部资本协作的行为普遍存在(李艳荣, 2008),同时大量非经营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陆正飞、张会丽,2010)。上述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总部应依据权威加强对集团财务资源的管理,强化对财务资源的集中配置,以保证内部资本市场的整体运作效率。

(三)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财务资源作为企业集团重要的经济资源,在管理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一方面,企业集团为了维持自身的资金流动性必须保持适当的财务资源存量,同时也应通过进行必要的间接投资,达到支持和补充集团的整体盈利水平;另一方面,为了避免承担过高的资金成本,企业集团在某一时点又不宜占有过多的财务资源。而且,财务资源并不能直接带来企业的竞争优势,相对太过富足的财务资源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集团在战略管理上的不足,因此企业集团应根据自身财务资源的特点,去构建和培育那些真正能为企业集团带来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资源。对于同一产业内的企业集团来说,有必要合理地进行财务资源配置以构建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资源,从而实现企业集团的战略性发展。

三、案例分析

(一)河南中烟公司简介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于 2007年元月合并成立,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家烟草集团(以下简称河南中烟公司)。河南中烟公司下设新郑、郑州、许昌、南阳、安阳、漯河、洛阳、驻马店8个卷烟厂和河南卷烟工业烟草薄片有限公司,年产销卷烟300余万箱,职工人数17 000余人,总资产达上百亿元。经营范围主要有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及烟用物资、烟机零配件的经营,同时兼营烟叶进口、卷烟出口等业务。近年来,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河南中烟公司先后确立了“251”、“3181”品牌发展战略,开启了历史新篇章,通过全力打造“黄金叶”核心品牌,以“中原突破”为核心,驱动河南中烟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促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经营业绩持续快速增长,顺利实现了企业集团的战略转型。同时企业集团从总体上系统地把握财务资源的特质,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对集团财务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选择和构建,推进了企业集团的战略实施。

(二)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的选择

财务资源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企业集团战略的实现,必须依赖财务资源和财务能力,两者如果无法协调,集团财务资源模式就会对战略实现起阻碍作用,其后果要么是实现不了集团总部控制力,要么会造成财务资源的浪费,或是下属企业的活力被制约。近年来,河南中烟公司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曾探索了不同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随着集团业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企业范围的不断延伸、核心品牌的做精做强及外部监管的强化,集团整体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思路开始强调集中、统一管理,以提高运营效率和整体竞争力。从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来看,河南中烟公司财务部门具备了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功能。中烟集团本部是企业集团集中统一管理的资金结算中心,在集团本部的领导下,各分公司按照“集中控制、统一调度”的原则,根据自身的情况设立内部资金结算中心。

其主要原因:一是河南中烟公司战略转型的需要。由于主营业务――烟草制品的生产、销售占到集团业务量的绝对比重,加工销售业务对流动资金需求较大并且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较高,而之前所属各分公司自行到银行多头开户、多头贷款,造成了企业集团资金的分散及低效率使用,相应的资金成本居高不下,财务风险急速增加。因此,对企业集团财务资源必须进行整体控制。二是全国烟草行业的竞争激烈背景对河南中烟公司提出了更高的管控要求。实践证明,在高速发展阶段,如果失去严密的财务监管,没有统一的财务标准、价值手段来保证目标实现,通常很难实现预期的目标。三是在转型阶段,河南中烟公司将研发、生产、营销等重要环节上的优势资源聚焦于某一核心品牌,需要进行巨额投资,对企业集团财务资源的合理、集中调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的构建

资源的配置与管理能力集中反映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同时也综合体现了企业集团的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对财务资源配置管理能够实现财务资源的整体价值。河南中烟公司财务管理体制采取全面预算、分级控制、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对财务资源配置管理即集权财务管理模式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资金的集中管理。河南中烟公司按照“统一管理、预算控制、统贷统还、收支分离”的原则对资金实施集中管理,2007年开始实施的资金结算中心在运行中有如下特点:(1)资金的集中使用。集团总部为全省每个分公司分别开设户头,各分公司的资金往来均通过结算中心结算。所有对外结算业务均需通过资金结算中心统一对银行结算,由集团总部提供整体担保。(2)集团总部集中融资。各分公司无权对外融资,由集团总部统一对外融资,对资金统一调度使用,保障各分公司的资金需求。(3)集团总部集中投资。资金结算中心的成立,使各分公司的所有收入能够及时自动上收至集团本部结算中心的资金池,扩大了集团本部资金的规模,由投资管理部将多余的资金进行集中投资,以获得更多的财务资源,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河南中烟公司通过集团公司本部资金的内部合理调配,扩大了内部资金的规模,降低了银行贷款规模,减少了贷款利息支出,降低了财务风险,减化了外部银行贷款的复杂化,从而实现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发挥了整体的竞争优势,对集团的战略发展与长期规划提供了强大的财务支持;此外,还盘活了企业集团内部的分散资金,形成了蓄水池,进行科学统一筹划、集中进行投资管理,有效避免了企业集团在高速发展期极易出现的盲目扩张、乱投资的现象。

2.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河南中烟公司使用国家烟草专卖局全行业统一安装的ERP系统,建立了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及预算、资金管理等模块的信息平台。集团统一规划系统管理流程,统一制定会计科目与核算办法;通过ERP系统统一维护供应商、产品、客户等主要信息数据,实现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一体化,保障了对财务资源的科学、规范监控。通过ERP系统,集团总部能够及时了解各项业务信息,对财务资源实际占用及其安全性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可以迅速反馈到业务一线。对于烟草行业兼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工业企业而言,财务资源多以应收账款、存货等形式存在,更应该及时、准确地获得各种相关信息,确保资金及实物的安全。河南中烟公司通过对财务信息的集中管理及分析,围绕信息进行业绩评价和相应的财务控制,有效缓解了财务信息不对称的矛盾,提高了资金的运营效率,并逐步形成烟草行业独特的财务能力。

3.财务人员的集中管理。河南中烟公司在对公司范围内财务人员的招聘、岗位轮换和调配、任免、考评与激励等坚持“集中管理、分级负责、责权明确、奖惩有据”的方针,强化了集团财务管控力度,提高了财务工作的独立性。集团公司每年对各分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全面的综合考评,设计了详细的考核指标,从其思想品质、领导组织能力、专业技能和工作绩效、组织管理等诸多方面赋予不同的分值权重,对负责人的德、能、勤、绩进行全面的考核评价。通过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其知识结构的更新和调整,注重企业集团财务文化的建设,增强财务对集团业务的增值服务。财务资源的高效运作成为推动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动力。

4.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河南中烟公司将全面预算定位为集团管理的中轴线,通过全面预算将集团战略规划、过程控制及业绩考核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整合了生产经营、财务资源的配置和控制、投资活动等涉及集团核心利益的关键经营管理环节,坚持以资金预算为核心,突出公司资金资源的导向,优先保障核心业务和战略重点,在预算执行的过程控制中尽力确保各项业务尤其是核心品牌业务沿着集团战略的方向顺利推进。“预算控制是财务控制的灵魂”,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优化了河南中烟公司财务资源的配置,有效解决了财务资源配置管理中核心的问题――资金管理的统一,在集团的战略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对特殊行业――烟草行业的财务资源配置管理的系统研究,以河南中烟公司为实例,对集团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进行了选择和构建,有力推进了企业集团的战略发展。根据河南中烟公司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设计运行方案,也为其他同类企业设计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方案提供了一种参考。

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是企业全部资源配置管理的核心(唐国平,2007)。因此,在对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模式进行探讨时,也应考虑到财务资源运行的合理有效性,要同时考察其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以及运行的外部成本及社会影响。例如可以通过相关指标建立财务资源配置管理效率评价体系来评价河南中烟公司的财务资源运营效率,从而提高企业集团的可持续战略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毛育晖.资源配置视角的公司战略描述与度量[J].中国经贸导刊,2013,(8).

2.武成刚,冯丽.管理――现代财务资源配置的新思路[J].经济导刊,2008,(7).

3.张会丽,吴有红.企业集团财务资源配置、集中程度与经营绩效[J].管理世界,2011,(2).

4.赵丽芳.现代企业财务资源配置[J].当代财经,2006,(3).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3)

整合军事财力资源配置管理信息资源就是要将管理延伸至军事财力资源配置管理的各个部门以及任务环节,将各个部门、单位、个人科研任务流程与财力资源配置管理流程“无缝”内嵌于信息系统之中,把相关数据,特别是大量的事件数据、绩效数据甚至是外部数据全面纳入收集和处理范围,并利用信息技术实施处理。

一、实现财务部门、事业部门、上下级单位之间财力资源数据共享

新的信息平台应具备以下功能:财务部门可以适时通过系统监督事业部门以及下级单位财力资源管理,事业部门作为财力资源使用部门可以通过系统实时登记财力资源增减变动情况,并可以将情况提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审核。经财务部门审核确认,只有当,事业部门以及下级单位符合审定的财力资源配置管理规定时,才允许单位财力资源实现划拨、使用,受领财力的确认由财务部门掌握实施。当财务部门在网上确认之后,事业部门以及下级单位入账,这样就实现了财务部门和财力资源使用部门同时记录,保持数据一致,从而实现财务部门、事业部门和上下级单位财力资源情况自动保持一致。

二、构建公用数据信息库

依托军队财务信息化网络建立一体化信息平台,就是以网络为纽带,全面整合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将军队各单位(部门)、个人的信息集成起来,构建一个公用信息数据库,用于储存系统需要交换的数据资料。关键是联通两条数据链,即联通财力资源主管部门即财务部门与财力资源受托管理部门(事业部门、下级单位),从最大限度上实现财力资源配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各个事业部门根据事业任务完成情况,同时提交记录,既可以一事一提交,也可以批量提交。财务部门根据事业任务完成情况,确定事业部门和下级单位的财力资源需求和使用情况。

三、构建任务绩效数据库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4)

    二、新古典经济学在论述资源配置决策时存在的问题

    (一)新古典经济学自身存在的逻辑冲突

    自从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产生之后,边际分析的概念充斥了整个新古典经济学。而在资源配置决策中,最关键的概念就是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概念。证券估价模式也可以被看做是这种边际概念的延伸。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只要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投资项目就是可行的,反之则不可行。这里的投资决策所涉及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是某个项目在未来所新增的收益,或者成本。这是未来市场波动所产生的。投资者能够做的事情,就是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所以投资者应该关注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对其作出预测。在这种情况下,新古典经济学认为那些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既然已经发生了,就不应该对未来的决策产生影响。经济学中一句经典名言是:永远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片面的。它割断了历史与现在的联系。因为如果我们可以从打翻牛奶这一行为获取关于打翻牛奶的人行为的信息,那么“打翻牛奶”这一行为对我们未来的资源配置决策还是非常有用的。

    新古典经济学是在完全和完美信息的假设基础之上给出上述分析方法的。这意味着决策中能够完全得知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并作出毫无偏差的预测,从而可以作出关于资源配置的恰当决策。实际上这个概念本身否定了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必要。如果个体能够作出这种毫无差错的决策,那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中央政府同样可以作出这样的估计和决策。在这种情况下,为何还需要市场经济呢?一般均衡理论下的“拍卖人”和中央政府的计划者在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下又会具有多大的差别呢?(左大培,2003)市场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其存在的前提,就是因为个人在作出关于资源配置决策时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而个体在搜集和处理“分散化的知识”的时候,比中央政府更有优势。这才决定了市场存在的必要。如果市场是完美的,信息是完全的,那么市场也就没有必要存在了。市场能做的事情,中央政府也能够做。所以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信息完全的完美假设,本身就与其自身的存在相冲突。

    新古典经济学一直未能很好地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究竟是怎么样计算出来的。特别是在投资者投资于企业的时候,这种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概念和计算将异常复杂,投资者是如何有效地计算出这些信息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先天性地假定,这些知识都是个人在决策时已经知道的,这种假设未免太过天真。

    所以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决策的强调,本身并没有问题。但问题在于这些假设离现实过于遥远,从而很难对现实进行一个有效的解释。

    (二)新古典经济学无法解释的会计现象

    如果认为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对于未来的决策无用,那么为什么现代财务会计一直会存在?Yuji Ijiri(1975)曾指出: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上的资源计价,即历史成本计价,成为传统会计计价的中坚已经超过几个世纪了。当然,这句话过于绝对。实际上就西方会计计量史而言,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不同的阶段曾经表现出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Jacques Richard(2005)通过对法国和德国的会计计量历史的研究表明,从1673年到1800年,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估价系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在整个19世纪,一种特殊的公允价值估价制度占据了主导的地位。实际上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始,美国才开始重新将历史成本制度推到了主流地位。直至今天,这种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在历史成本制度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所计量的对象,主要是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而且尽量避免对尚未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

    现在关于历史财务信息有用性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历史财务信息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可验证性,从而更加有利于企业契约的缔结,降低企业各个主体之间进行交易的成本。而对历史财务信息在支持资源配置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学者们往往持有很大的怀疑态度。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会计学术界,都可以看到这方面的端倪。

    但是会计信息,特别是历史财务信息难道本身就不具有支持决策的功能了吗?实际上,正如在现实中所观察到的一样,反映历史行为的财务信息已经成为了债权人、股东、员工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基础。特别是在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的今天,资本市场已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用脚投票”的良好平台。很多投资者在个人利益的驱动下,已经缺乏足够的动力去约束一家企业的人力资源的行为,投资者越来越关注历史财务信息的预测功能。基于决策有用性导向的准则,已经存在了近半个世纪。但是现在财务报表的主体,依然在反映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换句话说,在强调“预测未来”的投资环境中,历史财务信息依然在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如果认为这种反映已经发生交易或者事项的制度无效,那么为什么它还会如此长期存在,至今还难以看到其消亡的迹象。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可能意味着:历史财务信息不仅有利于企业契约的缔结,它同样能够传递出与决策相关的信息。Ijiri Yuji( 1975)指出:历史成本是基于实际交易和事项的会计计量属性,具有决策相关性,历史成本可能提供关于资产过去物理变化情况的有用信息。将这种观点继续思考下去,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资产过去物理变化情况”究竟可以传递出什么现在市场或者企业自身估计所不能传递的信息。Demski和Christensen(2004)曾指出:报告一个组织某时点的财务历史可以使我们获知原来并不知道的事情。对一个组织历史的兴趣并不是追求新奇或窥探癖,它是一种旨在解决资源分配问题的兴趣。组织的历史将信息传达给至今仍未完全确定但已经被广泛解释的资源分配的实践中。那么报告一个组织的财务历史,究竟可以帮助投资者获取哪些其原来并不知道的信息?这将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内容。

    三、现代企业契约的特征

    本文认为,从契约经济学的视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找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契约经济学关于企业的基本观点,将作为本文立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反映一个企业历史财务活动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在何种状态下,能够提供关于一个企业活动未来的信息,以及是何因素在决定历史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持功能。

    企业究竟是什么?这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争论的一个焦点。如果这个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解答,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将会迎刃而解。周其仁(1996)认为,现代企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在于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特殊契约,这个观点得到了国内许多经济学者的赞同。但是他又进一步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企业的财务资本是不需要激励的,而人力资本是需要激励的(周其仁,1996)。②从而在这种逻辑下,推导出了与传统的“资本雇佣劳动”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种命题得出的根本原因在于:周其仁所考察的财务资本不需要激励,是指财务资本要素所有者已经将其资源投入到企业契约之后。在财务资源所有者按照契约,将其使用权转让给企业的人力资本使用之后,如果企业不面临着继续的筹资压力,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可能缺乏动力去继续激励企业的财务资本。但是周其仁忽视了企业财务资本是如何被吸引到企业契约中来的。实际上财务资本并不单纯是作为财务资本出现的,它表现为其拥有者未来可以消费的金额,这里面同样体现了这批人的意志。在财务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签订企业这样一组契约之前,关键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吸引财务资本所有者参与到这个契约之中来。换句话说,在签订企业契约之前,契约的各个主体需要激励财务资本所有者将其财务资本投入到这个契约之中。这是因为在财务资本的使用权一旦被投入到企业中,企业的财务资本容易受到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的“虐待”,从而损害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利益。在签订这组契约之前,契约所涉及的各个主体需要给企业的财务资本所有者一个恰当的预期。张维迎(1996)认为,在古典企业的模式下,由于财富资本的信号作用和人力资本的不可抵押性,并且企业的财务资本容易受到人力资本的虐待,所以将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归属于企业的财务资本所有者将有利于降低契约签订和维持的交易费用。所以在企业的契约签订之前,如何给予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一个恰当的预期,从而使他们愿意参与到企业的契约之中,本质上体现为企业的财务资本所有者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将会如何运作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的资源。所以说,企业的财务资本也是需要激励的。

    当然,本文也赞成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与财务资本的特殊契约。更为具体一点,企业契约是要素资本所有者使用权相互结合所构成的一个契约。企业是市场中由要素所有者签订的一组不完备的要素使用权交易合约的履行过程(谢德仁,2002)。在一定的前提下,企业的财务资本所有者让渡出其财务资本的使用权,而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让渡出其人力资本使用权,在一定的契约约定下界定财务资本和人力资本所投入的时间、数量和可以获取的报酬。

    财务资本所有者的财务资本一旦投入到企业的运行之中,其效力的发挥往往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投入的人力资本使用权发挥的程度和人力资本能力的大小。前者包括了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自身努力的程度和企业内部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协调程度。而后者是指企业人力资本所具备的内在能力。这两者共同决定了企业的财务资本是如何被使用的,对它们的预期,则共同决定了企业财务资本所有者投入到企业契约中的积极性。

    相比而言,财务资本所有者的契约履行程度能够更好地得到监督,而企业的人力资本契约的履行程度则较难得到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地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更加积极地完成和履行契约是契约经济学所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一个企业的最终产出,可以被看做是企业人力资本、财务资本、外部环境共同发挥效力的结果。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在企业各方主体签订契约之前,各方对企业人力资本努力程度和能力、外部环境的预期,而在企业签订之后,主要就是企业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所投入的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和其自身实际的能力。前者决定了契约的交易成本,其大小最终也会对企业的价值带来影响,而后者决定了企业价值的真正创造。同样的财务资本,外部环境在不同的人力资本努力程度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本使用权,其自身并不会主动创造价值,必须要人力资本在其中发挥良好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创造价值。③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本并不会主动地发挥效力,需要多种制度的良好配合才能够完成。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产权保护机制和流通机制越来越完善,现代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在这种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风险主要包括两部分: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可能包括产品价格波动,产品市场范围的变化,消费者偏好的变化,企业原材料价格波动,与供应商关系的波动,与政府关系的波动,企业所面临的筹资环境的变化。而企业所面临的内部风险,可能包括企业内部部门之间不能够有效协调运作所带来的风险,企业缺乏足够的激励机制和控制机制,带来的企业员工的消极怠工,企业内部资源错误配置,员工过多地将企业资源用于自身消费所带来的风险。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也就越来越大了。

    所幸的是,很多风险可以通过人力 资本个人的努力来消除。企业在面临这些风险的时候,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而是可以通过企业人力资本得到有效消除的。在很多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本配置得越有效,企业人力资本越努力,越有可能规避这些风险。

    所以,企业的人力资本的特质性在企业契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者可以这样说,伴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所面临环境波动性的加剧,企业人力资本所扮演的角色也就更加重要。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选择了恰当的人力资本;是否将这些人力资本在企业内部进行了恰当的配置;是否建立了较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本更加努力。企业只有将恰当的人放在恰当的位置,并提供恰当的补偿,才会获取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所以企业契约关注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确保要素所有者投入要素的问题;第二,就是在要素投入后,如何激励企业的人力资本的问题。前者往往体现为对财务资本的激励,而后者主要体现为对人力资本的激励。而财务会计系统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第二个问题的反映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的。

    四、历史财务信息所能够提供的资源配置决策信息

    诚如上面的论述,现代企业可以被看做是一组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的特殊契约。那么,历史财务信息是如何通过对历史行为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提供对于资源配置有用的信息。也就是说,历史财务信息是如何提供预测未来信息的?它提供了关于什么的预测信息?这是接下来需要继续探讨的内容。

    (一)企业未来现金流创造的分类

    根据FASB(1978)对决策有用观的具体界定:财务会计系统的目标主要是向投资者提供帮助他们预测未来现金流流量、金额、不确定性以及时间方面的信息。本文也把这个目标看做是历史财务信息所追求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从资源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未来现金流最起码受到两方面的影响:企业外部资源和企业内部资源。企业的内部资源主要是指企业拥有较为完整权利的人力资本(契约规定范围内的使用权)和财务资本。而企业的外部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经营所处环境下,能够影响企业未来现金流,但不是由企业所拥有或者能够控制的资源。这包括企业所处环境中公共产品的数量、质量和顾客资源等。这三者共同决定了企业未来现金流流量。对企业所进行的估值往往也是基于这三种因素的存量大小和变动情况。但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的价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相同的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其给企业带来的未来现金流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谢德仁(1998)曾经指出:同样的非人力资产与工人人力资产在不同的经营者的人力资产“带领”下,完全会产生差异巨大的不同现金流。换句话说,在涉及企业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的情况下,即使企业拥有相同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这些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在未来期间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也将具有明显的差异。从这个视角来看,企业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具有消极性,而企业的人力资本具有积极性,是企业的人力资本在主导市场对企业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价值的判断。继续分析下去,对企业价值的估计,本文可以建立这样一个公式:企业未来现金流创造=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创造+人力资本无法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创造。

    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主要是指企业的人力资本通过其行为的表现可以改变该部分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未来的现金流分布的状态。具体而言,这部分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影响,已经在不同的程度上与外部市场相独立。而人力资本无法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主要是指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努力大小很难改变该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未来的现金流分布的状态。

    (二)对这两种不同现金流创造的估值模式

    对于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所带来的未来现金流,其价值大小已经与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相分离,其存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其价值的判断,也不是单纯地根据财务资本的市场价格来对其进行定价。

    但对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而言,企业人力资本的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是很难直接观察到的。企业财务资源的非独立存在和企业人力资本行为的不可直接观察性,导致了市场对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的估值难题。在这个时候,市场已经难以独立地对这部分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本进行估价。要考察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的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作出估计。只有在对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作出恰当估计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地判断这部分资源在未来可能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带来的现金流。对企业人力资本历史行为的反映,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供对这部分信息的估计。

    在企业契约的具体运行之中,企业的人力资本和财务资本是否能够得到有效的耦合,企业人力资本是否得到恰当的配置和激励,将会表现在企业日常的具体运行之中。企业的具体运行可以被看做是:企业人力资本对企业内部财务资本和企业外部资源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系列行为,这种行为将最终表现为一定的财务绩效和财务状况。具体而言,企业人力资本行为将导致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指标的不同分布。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本能力越大,努力程度越高,协调能力越强,企业将会更加有效地把握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带来的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资产周转率、偿债能力将会表现出更加优良的特征。例如,两家相同的制造型企业,即使拥有完全相同的财务资源及其配置,也不能够单纯地认为这两家制造型企业的价值就完全一样。因为在不同的人力资本的能力和努力程度的影响下,会产生不同的盈利边际、资产周转率等,它们应付企业风险的策略也可能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对这部分资源的估价必须考虑企业人力资本的因素。通过对这部分人力资本过去行为的考察,可以帮助外部利益相关者来推测企业人力资本的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进而判断其在未来期间可能创造的价值。

    所以,计量企业人力资本历史行为的历史财务信息,可以反映出企业人力资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作用于企业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能力的大小和努力程度。而这本身可以体现企业的各种制度安排是否在有效地激励 企业的人力资本发挥其能力,从而考察出企业各种制度安排的有效性。历史财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财务资本非独立,人力资本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可直接观察情况下的公司定价问题。可以这样说,从公司定价的视角来考虑,历史财务信息主要是在解决对企业人力资本定价的问题。

    以上分析只是说明了通过历史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特质性方面的信息,从而帮助解决对企业定价的问题。但企业定价问题是针对企业的未来现金流而言的,所以当且仅当企业人力资本的特质性具有可持续性时,历史财务信息才能够真正有效地解决企业定价的问题。

    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本能力大小和努力程度,本身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或者波动性,那么反映他们历史行为的财务信息,并不能提供在企业人力资本控制下的财务资本的未来价值。例如,企业在财务资本、外部资源不变的情况下,突然对公司的经理层进行了大换血。在这种情况下,反映该企业人力资本历史行为的信息,并不能帮助市场有效地预测这些人力资本未来对该企业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施加的影响。但就现实而言,一个企业的经营业务、公司政策、企业文化等影响下的企业的人力资本的行为往往具有稳定性或者惯性。它们在面临着相同的外部风险时,受到显性或者隐性制度因素的影响,可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表现出相同的行为。这种企业人力资本的惯性行为,为帮助投资者预测企业人力资本的特质性提供了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波动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本的稳定特质性将在企业价值的生产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同的企业,将因为人力资本的稳定的特质性,在财务结果上显示出巨大的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对其的考察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当然,企业还存在着一部分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其价值的发挥不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本来施加影响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力的大小和努力程度不能够改变这部分资源未来现金流的分布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企业人力资本历史行为的考察,并不能帮助外部的投资者了解企业人力资本的私有信息,从而无法提供对未来决策有意义的信息。此时,及时地将这部分由企业人力资本无法施加影响的未来现金流的现时价值反映出来,可能会帮助外部利益相关者获取更多的信息。

    五、结论

    本文主要是针对经济学界和会计学界关于历史财务信息缺乏相关性的观点,进行重新思考和梳理。新古典经济学在考察资源配置决策的时候,其自身就存在着无法自圆其说的问题。而这一点又被一些会计学者作为其理论基础,来对历史财务信息进行批判。在企业价值受到企业人力资本、企业财务资本和外部资源影响的情况下,企业财务资源、外部资源的价值已经不是孤立地存在了,其价值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人力资本的努力程度和能力大小。这三者共同决定了一个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大小、时间和不确定性。历史财务信息作为反映企业人力资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行为及其结果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人力资本的特质性,从而解决在人力资本可以施加影响下,企业财务资源和外部资源的定价问题。这部分资源的价值,是市场无法直接定价或者提供的。而企业人力资本特质性的稳定和持续性,也构成了对企业价值判断的基础,从而构成了企业外部财务资本所有者进行资源配置决策的基础。因此,在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历史财务信息是能够提供关于未来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的。而财务会计系统关于配比制、权责发生制、收入实现制原则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满足历史财务信息提供关于企业人力资本行为方面信息的。这套制度构成了历史财务信息预测未来的基础。

    注释:

    ①这里的资源配置功能主要是指资本市场借助于历史财务信息对证券进行正确的定价,进而更好地引导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5)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衍生的财务创新的新理念。根据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不同的能力可衍生出相对应的核心竞争力,而财务能力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具备资源整合性、价值性、可持续性等特征。因此,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

财务核心竞争力立足于企业价值链的资本投入、收益活动、经营活动的财务对象,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终极目标,通过高效整合自身财务能力之后作用于其可控资源,为企业创造可持续竞争优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迅速获取市场份额占据有利地位。

(二)财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特征

1.差异性、内生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财务主体、经营模式、组织特性、财务人员等各种要素构成的,对手很难模仿。因此,具有异质性。

2.价值性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本身作为一种财务竞争要素,可以为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提升企业价值发挥关键作用。财务资源作为企业长期整合、发展的产物,为企业创造价值,降低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

3.动态性

财务要素总是基于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活动、财务资源、管理模式的一个动态变化。因此,财务核心竞争力也会随着外部环境变化而调整、升级。

4.延展性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可使企业向更有发展潜力的领域延伸,为其发展提供资源信息平台和财务资金支持。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分析

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包括3个不同部分,即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涵盖了财务战略、财务资源、财务能力、财务执行四大要素。以下对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四大要素进行具体分析。

(一)财务战略

财务战略,是企业为了形成核心竞争力以及谋求价值利润最大化,而采取的财务战略统筹和规划。其在分析内外环境对企业资金流动影响的情况下,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目标、方向及完成举措作出的长期谋划。

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来看,财务战略又涵盖了筹资战略、投资战略和利益分配战略。由其内容可知,企业财务战略关系到了企业资金链的流动。因此,财务战略不仅可以对企业资金流向进行控制,并且由于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统筹性等特点,可以使企业资金得到有效配置,实现价值最大化,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在研究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寻求企业财务价值最大化突破点的时候,首先就要制定立足于公司整体发展战略、迎合企业财务经营状况的财务战略。

(二)财务资源

狭义的财务资源,仅指企业拥有及控制的资本,即可用货币计量的有形或无形资产。但广义的财务资源,还包括资本使用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复制的专有性资产,如企业经营模式、人力资源状况、技术资源等。财务资源是一种动态信息资源体系,主要包括财务基础资源、财务人力资源、客户信息需求、科技资源。

1.财务基础资源

财务基础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如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无形资源,如企业拥有的品牌效应及市场份额、用户群体等。

2.财务人力资源

财务人力资源主要表现为财务工作者的专业工作能力和财务分析能力等。

3.客户信息需求

客户信息需求主要指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后所提供的结果。

4.科技资源

科技资源不仅包括在RD和人力资源方面投资得到的专利成果,也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机制,转化成的财务资源优势。这种资源转化,也为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动力支持。

因此,企业需积极发挥财务资源在财务规划对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建立财务资源优势;学习先进企业经营模式,依赖现代化技术资源,打造财务资源信息链;加强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依托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以及重视专业型财务人员的培育。这是建立财务资源优势的着力点。

(三)财务能力

财务能力,是指财务管理者运用专业财务知识,对掌握的财务资源进行筹资、投资等活动,并获取最大收益的能力。通常情况下,企业财务能力包括以下几方面:

1.财务运营能力

财务运营能力涉及筹资、投资、利益分配、资金运营能力,是企业运作的资金源泉。

2.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是协调企业各环节运作、控制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整合财务工作体系的能力。既要求财务工作者拥有根据历史财务活动资料,参照目前状况,预测未来财务活动流向的能力,也要求其在面对不同决策方案或投资活动时的准确判断能力。

3.财务应变能力

财务应变能力,是在不同的市场环境的变换下,仍能对信息进行高效处理,对财务风险作出迅速判断及应对举措的能力。因此,企业应重视财务能力建设,细化各项能力的具体分工,培育专业型人才。

(四)财务执行

1.财务执行是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企业财务管理不仅取决于决策的审慎性和前瞻性,其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决策的执行。因此,管理层的决策、团队协作能力、公平透明的管理机制,都是构成最终财务战略得到落实的保障。应建立现代化信息系统,将财务执行环节信息化,及时跟踪执行状况,建立信息反馈平台,重视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提高财务任务实行效率。

2.财务核心竞争力是关键因素彼此影响作用的结果

财务战略在企业整体战略选择中占据先导地位,对整合财务资源,运用财务能力及决策实施起着统筹全局的作用;财务资源是企业提升财务核心竞争力的物质基础;财务能力是通过专业财务知识,对财务资源进行价值最大化的运用;而财务执行则是上述要素在最终关节的具体落实。因此,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首先应明确其核心要素及不同要素对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三、企业提升财务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一)加强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积极依托现代化信息系统

目前,信息化浪潮已席卷各行各业,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内部财务信息化和外部业务信息化双管齐下。在财务信息化领域,强化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完善财务信息系统首当其冲。实现财务信息化,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来保证财务决策的正确性,以及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依靠现代化信息系统,对企业财务内部进行管理和控制。因此,企业应积极进行管理资源优化建设,使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将企业资源进行高效整合,提升财务信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作用。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最突出表现,是Oracle财务系统和ERP信息系统的应用。Oracle财务系统可以满足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需求,如果没有充足、及时、准确的业务数据,也无法进行财务决策和管理,而Oracle和ERP系统可以满足基础数据的支撑。另外,Oracle财务系统可以协助决策,利用基础数据,进行智能分析、产生图表进行统计分析,并指导决策的实施。当然,类似于政治、市场环境、企业战略等要素无法在系统中记载,系统分析只能起到协助决策的作用,而无法完全代替管理层决策。Oracle财务系统使各模块之间紧密相连,并且与生产、销售供应链相互集成。为确保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应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更新,并将业务变动及时转化为信息变动,全面反映到核算系统中去。

财务信息系统涵盖了企业的资产、应收账款、现金管理等模块。在企业资产管理模块,应对资产的输入输出、非流动资产进行集成管理,完善资产对应电子化账目处理,实现账、卡、物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内部订单管理和项目管理进行预算分析,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管理,对企业资产性支出和费用性支出进行预算管理,并进行财务战略决策,切实降低财务决策风险。对企业资金管理模块,则需保证企业内部与银行的实时对接,实现银行账户信息的自动管理和支付功能管理。

总之,建立并完善现代化信息系统,是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管理者提升企业财务竞争力,进行准确、实时、全面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

(二)加强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强化企业财务规范化

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主要围绕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因此,企业管理者在制定财务战略时应以企业核心价值为立足点,明确企业战略目标,结合自身管理经验和企业特征,制定符合企业发展进程的有效的财务战略。此外,还应考虑到财务战略在实施过程中是否有充足现金流的支撑,以及与其他环节的衔接程度。财务战略的制定应具体到部门实施,确保各部门信息资源的一致性,避免决策没有落实到位而影响部门之间的财务衔接。另外,财务战略的妥善落实,还需完善的财务流程的支撑。财务流程是企业财务运行效率、财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财务战略是否能有效落实的关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业务多元化、市场多极化也尤为明显。由于业务种类的不同、企业之间会计核算制度的差异,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因此,为应对这种情况,企业应施行统一的财务管理核算机制和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三)建立企业风险预警机制与风险规避机制

伴随金融市场的波动和产业市场的多样化,企业的财务决策风险也日益加剧。因此,企业应重视风险预警机制在财务战略实施过程中的作用。

风险预警机制可以使管理者随时掌握企业财务决策的指向标,明确当前市场变化和企业竞争情况。当企业进行投融资活动时,会面临市场不稳定、投资风险加剧、财务负担加重等情况。通过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反映自身面临的风险及其严重程度,并尽快采取解决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减少企业的损耗。

风险管理还有助于保障企业财务战略的有效实施,并为企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因此,企业必须建立符合市场发展与企业特征的风险预警机制。同时,针对不同风险进行的规避措施也应细化。

(四)重视财务能力培育

财务人力资源是财务资源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提升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实施者。重视财务能力培育,是凝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

财务能力包括财务运营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应变能力。因此,培育具有财务能力的财务管理人员,是企业面对激励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企业应明确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用人标准,并且要求财务人员能够符合目前财务信息化的要求,能够对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财务活动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能力。

财务人员作为财务战略中的核心要素,其掌握的信息和专业技术都需要具备时效性。因此,企业应定期安排针对不同财务能力的培训课程,如财务信息化系统使用、投融资模拟等,使财务工作者能够适应企业运作时各项环节的运作和衔接。

(五)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

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是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也是该企业财务能力的判断载体。因此,选取合适的财务指标,构建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必不可少。财务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需体现企业各财务指标、财务能力的基本内容,形成具体的评价体系基本架构,并结合其外在财务表现,构建出财务指标间相互联系、整体架构逻辑严谨的评价体系。若要清晰地展示企业的财务核心竞争力,需将整个评价体系分为3个模块:

1.目标模块

目标模块是企业的终极财务目标,也是企业评价的最终指向,选取的财务指标也与财务目标息息相关。2.准则模块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我国社会迎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医院也要紧跟时代的潮流,适时进行信息化改革,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社会大众提供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目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来看,其信息化改革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缺乏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

二十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不断的推广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促进了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但是就医院而言,其是一个公共服务机构,财务管理的内容较为单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深刻,没有将信息化管理引入到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以达到强化管理的意识。同时医院其他部门的部分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不够重视,认为这知识财务部门的事情,没有积极参与到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工作中去,导致在信息化财务管理的推行过程中医院各部门不能有效的协调沟通,把信息化财务管理具体改革内容落到实处,而是流于表面,使信息化财务管理建设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1.2医院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任何一个管理制度的改革应用都离不开对参与人员的教育、培训,使之能够拥有与改革后管理相匹配的素质要求。但是,医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没有充分考虑全局改革的需求,不注重对各种财务数据的规范化收集、处理、利用的整体规划,使得医院的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没有去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医院之前的财务管理大多依赖于人工操作,且工作内容较为单一,所以在招收财务人员的时候对其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不高。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以及其他相关技能的要求较高,目前医院大多数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与之不太匹配,容易导致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出现脱节或者漏洞等。另一方面,部分医院不重视医院的财务管理,没有引进专业的财务管理技术人才,财务管理工作中缺乏先进的理念以及技术,使得原本素质不高的财务管理团队在进行信息化财务管理改革建设更加困难。

1.3预算管理没有落实到实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医院的日常管理工作日益复杂。每个部门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物资、使用公共用品,进行财务预算管理,使得医院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为实现医院的战略目标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制定的预算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各部门管理人员未严格按照财务预算进行日常运营管理,使得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有利的基础条件,无法顺利开展实施。同时,医院财务预算编制的方法内容也没有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符合现代化标准,使得预算评估不够科学,导致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整体改革效果没有达到预期。

1.4缺乏全局性的管理系统

医院拥有较为庞大的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财务管理标准存在差异,难以统一。全面实施内控制度能够对整体的管理进行有效的监督、规范。但是部分医院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以及实施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导致医院缺乏对各种考核制度的合理构建,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整体实施效果带来很大的影响。财务部是每个单位连接各部门的纽带,通过财务管理能够全局性的调控各个部门的发展,提高单位的综合实力。当前,医院对财务管理的考核制度的建立完善不够重视,使得医院各部门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够科学、明确,管理人员缺乏管理工作热情,医护人员缺乏提升自我素质的动力,导致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得不到提升发展,影响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1财务系统的运用

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当中,各行各业的竞争愈发激烈。医院要想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中谋求发展,就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综合素质,以最好的状态提供更优秀的医疗服务。财务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医院提升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下,财务管理被分为工资核算、出入库登记、自动对账等多个部分,能够提高财务部与其他部门的往来工作效率,还能确保各部门的工作数据能够通过该系统进行实时的传递与共享,保证各部门信息的对称性,避免以往信息传递过程中发生错漏的情况出现。例如药物的出入库登记,在没有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之前药品的出入库登记数据只在药物管理人员处才能查询,费时费力,还容易发生错误,工作效率较低。在应用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之后,只要查询人员的权限足够,就能够实时查询到医院任意一种药物的库存,出入库记录以及经手人等信息,方便进行统筹规划以及内部控制管理。

2.2成本管理系统的应用

成本管理也是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其在提高医院市场竞争力以及整体实力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是医院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中,医院的各项收入、成本数据会实时的录入系统中,使得医院管理人员能够对整个医院各项成本开支进行统一核算、具体分析,制定有效的预警机制以及补救机制等,根据医院的战略目标合理的调配资源及资金,提高医院成本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控制风险。

2.3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

在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进程中,医院员工的专业技术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医院必须要重视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才能深化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实现财务管理一体化。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也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医院所有工作人员的资料全部录入电脑,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在资源系统中,医院财务管理人员能够查看到每一个医生、护士或其他工作人员的科室、职务、擅长技能、专业能力、工作经历、职称评定、奖惩情况、工资待遇、日常报销等内容,帮助医院对其进行综合的评定分析,挖掘出每一个人的潜力,减少重复老劳动力,有效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减少医院的人力支出成本。

2.4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

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医院的物流资源进行了统一的管理,规范了医院各种物资的采购、入库、使用等物流程序,使得医院财务部与医院物资管理部门的信息对称,提高了物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同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加强医院的内部物流控制管理力度,利用物流管理系统的信息化优势,有效进行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对物流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社会群众提供更优良的医疗服务。

2.5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到医院的成本、物流、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制定科学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并把该制度落实到医院的日常经营服务当中去,才能真正的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降低医院成本支出。同时,医院财务资金的流动主要集中在预算支出与报销费用支出两方面,与医院的运营活动有着密切关系。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监控下,系统会根据设置好的预算定额对日常支出进行统计、比较,在预算即将超限是及时给予预警提示。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对预算资金的具体金额、使用情况以及预算剩余金额进行查询了解,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医院的资金预算使用情况,对出现异常的预算支出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进行处理。另一方面,系统内各部门详尽的预算管理统计信息也为医院预算绩效考核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各部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资金预算管理安排,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与浪费,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6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大型医疗器械、医院就诊大楼、住院部、职工宿舍、救护车辆、办公车辆等。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中中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统一管理,以条形码的形式将医院的各种设备进行登记,将其的购进(建设)时间、话费金额、折旧情况、维修情况、使用部门等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固定资产的清查、维修、定损、损伤定责、定期折旧提供重要依据,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损失率以及盘亏损失率。同时,资源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的登记还能够自动提示折旧金额以及时间,便于财务工作中会计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处理。综上所述,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医院财务管理当中,将医院各方面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处理,建立人力、物流、固定资产、预算、成本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大了财务管理的管控力度与范围,使医院的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合理地利用,得到了很好的财务管理效果,提升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武敏,徐孝仕.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8):78-79.

[2]朱丽岩.简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25(25):146-147.

[3]戴永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5,14(33):172-174.

[4]张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用于医院财务管理的实践探究[J].母婴世界,2016,9(7):22-22,25.

[5]李维玉.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经济师,2016,20(11):108-109.

[6]杨晶.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财经界,2015,11(20):287-287.

[7]曹丽敏.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5):108-108,109.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7)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技术得到广泛推广,信息技术的广泛推广促进了企事业单位的快速成长。医院大多数带有社会公益性质,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国家,因此医院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工作没有企业内部重视,在医院信息化改革过程中,财务管理信息化改革处于落后地位,因此本文就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以揭示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对于医院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应用存在的障碍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是医院长远发展的大势所趋,但是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诸多阻碍,详情如下:1.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意识不强烈。首先,医院由于带有社会公益效益,相比于医院每天接触的患者和手术的其他部门而言,领导者对于财务管理工作不熟悉,对于财务部门的长远发展不够重视,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到位,在其他企事业单位开始或者已经着手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时,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仍旧停留在原来水平,管理效果差强人意;其次,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对于其他部门工作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所以医院管理者将全部精力放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忽视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巨大管理效应,决策者虽然也会有意识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但是考虑到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投入的巨大资金,长久以来并不能带来相应的回报,就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工作搁置或者否认了,对于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应用在管理工作中的便利并未仔细衡量。2.财务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技术人员。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相关技术人员是其顺利应用的关键。但是财务管理长期工作中,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落后、单一,并且多依赖于原始方法,对于计算机工作内容不熟悉,相应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储备人才不多,在现有人才配备的基础上,推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会带来财务管理工作量空前增加和财务管理原来工作者的抵触情绪,应用进程不会很顺利。3.数据缺乏规范性。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各个部门之间数据传递,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在部门之间的快速传动,但是现在财务管理人员配备和财务管理方法指导下,部门之间传递数据缺乏必须的规范性,在现有管理方法中,对于数据传递过程中数据规范性没有强制要求,但是在应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后,仍然不规范数据,财务数据对接出现差错,财务管理基本工作存在隐患,管理工作不但没有便利反而更加复杂,医院管理系统并不一定能发挥真正的实力,造成医院信息混乱。4.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待提高。决策者决定着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但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的实施者是医院财务管理人员,首先因为领导者对于财务工作的不重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对于工作热情不高,做事缺乏主动性,对于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热情不高,对于数据收集和规范不主动,固守原来操作方法,对改革有抵触情绪;其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进行,需要医院引进复合型人才或者对于原有职工进行相关技术内容进行培训,构建财务管理复合型管理团队,但是由于医院资金限制和管理重点不同,财务部门人才构成存在不合理和人才流失的现状。

二、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尽管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存在诸多阻碍,但是这些阻碍基本上都能够通过一定的途径解决或者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改善,所以我们接下来探讨,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效果。1.财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的管理工作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财务系统管理和物流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以及全面预算管理等系统是大系统工程中的一个个小的模块,小模块之间的连接使得系统得以顺畅联系,在统一规范了数据格式以后,模块间的一体化集成,最大限度的促进了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同步性,减少了医院业务系统原始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失误,加大了医院财务系统原始凭证的准确性,确保了财务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转。此外,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沟通的改变,带来的是更多的便利,物资部门入库凭证、固定资产折旧信息、人员薪酬核算等信息借助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实现自动传输,财务人员通过财务管理系统自行提取然后自动生成凭证,相应计入财务报表相关内容,减少了人工录入凭证和记账的人工失误,减少了传输过程中不必要的毁损,减少了计算过程中不必要的错误,巩固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并且在月末对账和内部财务监督过程中,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启用自动程序进行对账,自动联结其他系统,减少很多不必要麻烦,由于数据来源的一致各个部门实地进行抽样或者全面检查工作量大大减小。2.物流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管理大系统工程中,在应用资源管理系统到物流管理系统中,促进物流管理信息与财务管理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的一致交流,首先,规范了物流信息管理,使物流从采购到入库到出库到使用付款流程的数据信息有个统一的标准,在传动过程中与其他系统的交流实现无障碍交流,尤其是与财务管理部门达到数据传输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账账相符提供保障;其次,医院物流管理植入高值耗条形码管理后,不仅实现了国家卫生计委的要求,最主要的是通过对于高值耗材的全程跟踪,从申请到购入和使用的全过程,都能够做到实施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财务部门内部监督功能,促进了医院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了资源损耗,物流接第流动越来越透明化,对医院腐败恶现象起到遏制作用,使物流管理和财务管理进入良性循环。3.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之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作为医院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应用资源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便于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首先,方便会计核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可以将全部固定资产纳入系统中,对于全部资产有整体把控,同时能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操作处理,系统同时对全部操作进行记录保存,会计需要进行相应操作核查和不定期检查时,可以做到随时提供核查信息;其次,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处理的重要内容,将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能够实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更新和固定资产折旧自动计提和核算,使得原先由于工作量限制不能采用的方法得以应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最后,固定资产使用条形码,相当于每项固定资产都有了自己的“身份”,通过将其分类整理,在进行资产盘点时,能拿出最新资产信息进行核对,提高盘点效率,并且医院资源管理系统与其他部门对接,了解其他部门资产需求,对于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4.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应用。医院每年资金收入和支出大致是由最初的预算决定的,所以讲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全面预算方面对于财务管理全面掌控医院资金收入、投资和其他支出有着重要作用。首先,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对于医院物资购入支出和物资引进进行分析,通过预算管理系统,对于这个项目所需成本费用有了解,财务管理过程中需要数据支撑从预算管理系统可以直接得到数据,且真实可靠;其次,全面预算系统将往年有关预算支出可以分类整理,在遇到相关预算项目可以从过去数据中吸取经验,为财务管理提供改进途径,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最后,在全面预算系统中,建立预警系统,也就是说如果发生超出预算范畴的事情就会有提示,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财务管理内部监督机制,起到了相应监督作用。5.全成本管理系统。成本核算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主要是现在财务管理中成本核算是需要分不同员工来完成,并且进行往年对比比较困难,单人无法全面把控成本构成和各部门成本现状。将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应用在全成本管理方面,构建全成本管理系统,对于财务成本核算有着重要意义。财务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将成本数据录入成本管理系统中,形成业务数据,然后财务转岗进行定期核算,对于各部门成本收支问题全面把控,针对不同部门重点分析,得出各部门成本症结,然后财务管理过程中重点解决,促进全面发展。6.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应用。针对不同员工进行分析,首先,构建财务管理人员体系,财务管理信息化需要多层次人才,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分析,针对缺失的人才进行吸引招聘;其次,对于现有员工缺乏相应能力,但是有提升空间的,针对性的安排培训,使其具备相应能力。只有财务部门人员配备齐全,通过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强化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发展的空间。

三、结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本文从医院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虽然讲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阻碍,但是实际应用后能够提升整个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朱丽岩.简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集体经济,2016(25)

[2]向晓菊.试析医院资源管理系统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6(17)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8)

会计是生产的衍生物,伴随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成本不再是决定企业获利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唯一因素,人力资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能够及时、客观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相关信息,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是会计人员的职责本分。21世纪会计学中的一大重要难题即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源会计长期局限在财务会计中。笔者认为,只有劳动才可以创造价值,要打造良好的商誉,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所有者和物质资源所有者。因此,人力资源会计应该以财务成本为基础,实现非货币计量、货币计量的有机结合。

一、人力资源、财务成本和财务会计概述

(一)财务成本

物质资源在企业中实际上即指投资者投入成本,也被称为财务成本。成本一般可分为未消耗成本和已经消耗的成本两大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指出,资产主要是指以往形成的事项、交易,同时这些已经成为企业控制或者拥有的资源,并且可以在预期内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其实,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只是代表资产价值的转移,在价值转移的过程中必须由人的操作才可以实现,这样的话也是人力劳动才带来经济利益,但需要借助资产这一载体。因此,物质资源只要投资者投入,无论消耗与否、价值实现与否,都只能算是一种成本。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层含义,从狭义层面上分析,主要是指企业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使用、控制的人员,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和生产要素。而广义层面上分析,主要是指某一范围内人口具有的所有劳动力。本文讨论的人力资源主要指狭义的人力资源,以企业为例。人力资源和人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但是人力资源并不等同于人,人主要是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而人力资源则是价值创造及实现的主体。人力资源不仅有质的指标,也有量的指标,其中质指标包括智能、技能、体能等,常常采用工龄、职称、学位、学历等进行评价、衡量。而人数则主要指人力资源量指标。人力资源在“质”“量”方面的作用会根据生产力水平的改变而改变,“质”的作用会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呈正比关系,而“量”的作用则恰好相反,会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而减弱,呈反比关系。根据是否实现价值可将人力资源分为未实现价值和已经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尚未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是还没有实现价值的部分,而已经实现价值的人力资源是指人们已经通过自己劳动,通过市场交换从而体现出来的那一部分,比如利润、工资等。人力资源的不确定性较强,因为它是一种“活”资源,相对于物质资源而言,人力资源具有整体性、时效性、再生性及无限性等特征。

(三)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的根本要素也即是财务成本,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以资产的形态存在。资产可以转化成成本费用,但是可以被人作为劳动载体创造价值,再通过市场交换产生收入。因此,费用、收入其实是资产转化的一种形态,收入和费用之间的落差也即是利润,属于衍生要素。②偿付权益。若向债权人偿付则被称为债权人权益,在财务会计中被称为负债。而财务成本的投资者也即是偿付给所有者是所有者权益。通过统计学、数学等相关方法利用货币计量核算、控制财务成本从而使财务会计构成完整的体系,其中核算的信息也会成为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但是这种以财务成本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并没有考虑一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财务成本原本应该算是一种“死”资源,并不具备创造、衍生能力,比如利润、收入等,而且财务成本的价值转化也并不是其本性。很多学者认为在财务会计中纳入人力资源会计是一种可行之策,其实这过分高估了财务会计的容量以及能量。其实,财务会计也仅仅只能算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一种“活”资源,是动态的,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因此和财务成本的本质截然不同。而且,人有自己的思想、情感,自己可以分析,因此无法用货币这种“死”的评价指标完整、充分的体现人力资源的价值。

二、人力资源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相互联系

人力资源会计主要以人力资源作为主要主体,以财务会计作为物质基础,相对于以财务成本作为主要主体的财务会计而言,两者具有一定的联系,也具有一定的区别。①根据范围分析,财务会计的范围相对较小,而人力资源会计的范围相对较大;②根据内容分析,人力资源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尚未实现和已经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其中尚未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需要借助各种独特的理论、新颖的方法来实现,而已经实现的人力资源会计中有财务会计内容,但是需要大幅度调整原有的财务会计体系。③根据性质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主体是一种可变资本,而财务会计主体是不可变资本;④根据信息时效分析,人力资源会计不仅可以提供以往的信息,也可以提供未来的信息,而财务会计则主要负责提供以往的已经发生的信息。

三、以财务成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会计要点分析

(一)人力资源会计概念及理论基础分析

1.人力资源会计概念。人力资源主要是指劳动者以法律形式(协议、合同等)进入企业,成为企业可以使用、控制的劳动力资源,并且可以创造预期经济利益。人力资源会计以财务成本为基础,并且通过非货币计量手段、货币计量手段反映、控制企业内部各项经济活动,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相关变动情况以及变动结果。

2.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基础。人的能力是人力资源的基本本质,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知识水平、生产技能及劳动素质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知识可以用来创造价值以及剩余价值,而人是实现知识创造功能的关键。人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每个人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性格特点、知识水平、动机、智力以及工作经验等都需要社会、国家、家庭及财务成本投入者等一起教育、培养,也需要个人努力。当然,环境条件、时期的不同,也有可能会导致人的表现结果有所差异。对于会计学而言,经济学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经济学理论是财务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基础。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价值主要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非自然资源价值以及自然资源价值,人力资源对于非自然资源价值而言,是创造者,但是对于自然资源价值而言,则是实现者。人力资源有机结合了两种资源,因此其价值也需要通过自身才可得以实现,同时利用非自然资源价值和自然资源价值通过市场交换、货币的形式来表现。人力资源创造价值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生产的过程,实现人力资源的过程也即是销售的过程。人力资源价值集合了非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价值,但是非自然资源价值、自然资源价值只可以转移,并不能增值,因此企业增值都只能通过人力资源创造,这也是已经实现人力资源部分。

(二)应合理规划人力资源成本

企业应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立足于自身发展战略,科学分析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合理调整企业人员供需,企业应在满足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企业资源浪费,实现企业人力、物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同时,企业领导者应以大局为重,建立长远的眼光,科学、合理规划企业人力资源成本,完善聘用、培训、调配、升职及薪酬等人力资源计划,应使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有机结合。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薪酬分配制度,选择合理的薪酬分配方式,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投身于企业,和企业一起成长、奋斗,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其次,企业应合理规划岗位设置,对于每一个岗位具体工作内容、任职要求等作出明确规定,从一开始就选择企业所需的合适人才,从根本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会计具有以下几点要求,首先应能够真实、全面反映人力资源、财务成本的实际状况,同时应能够将人力资源实现价值结果情况反映出来,其次应明确反映出每一个资源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人力资源会计假设与要素。人力资源会计不仅与财务会计一样,遵循持续经营假设、会计主体假设等,同时也遵循“非货币计量和货币计量有机结合”“会计不固定分期和会计固定分期有机结合”的假设。以财务成本为基础的人力资源会计主要表现出人力资源、财务成本两大要素。

1.人力资源会计要素。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人力资产及商誉等是用于反映人力资源的几大主要会计要素。人力资源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人力资产,其可分为I级、II级、III级等。而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主要是指投入企业的所有人力资源以及人力资源增值具有的求偿权,归人力资源所有者拥有。人力资源所有者具体包括董事会成员、经理等管理人员。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包括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人力资源所有者权益。商誉主要包括未实现商誉、已实现商誉两种,其中未实现商誉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在将来可能创造的价值。而已实现商誉是指已实现人力资源价值,已经通过奖金、工资等形式向人力资源所有者偿付。

2.财务成本的会计要素。物质资产、费用、负债、收入及物质资本所有者权等是反映财务成本的几大会计要素,其中相对于财务会计而言,两者的负债、物质资产要素基本相同。费用主要体现了物质资产转移的价值,物质资本所有者权益主要是指一种求偿权,物质资本所有者投入资本,资本的通货膨胀贴水、资本时间价值、资本机会成本及资本风险价值等都应有相应的求偿权。收入主要包括物质资产、已经实现的人力资源价值两大部分,不仅反映了财务成本,也充分反映人力资源情况。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成为第一生产要素,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变资本,以不可变资本为主体的财务会计显然不适用于人力资源会计。人力资源会计应该在财务会计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以人力资源为主体的一系列会计核算指标,更好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源分配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参考文献

[1]李铁映.关于劳动价值论的读书笔记[J].经济研究,2003(2).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9)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56-03

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1]。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越来越关注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试图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来不断提升组织绩效水平。Burrow[2]等学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方的许多优秀公司,如UPS公司等的发展证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够提高企业组织绩效,开发组织能力并使其最大化,进而提升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国内学者关秀媛和戴峰(2013)[3]根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分析得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有很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弹性[4]和组织学习力两个方面。彭静[5](2014)、关秀媛[6](2013)认为可从行为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两个方面来解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这些研究为中国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组织绩效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以往的研究大多将组织绩效作为企业的财务绩效,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视为一个系统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HRMP系统)来研究两者的关系。本文将组织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划分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试图探寻这些具体的实践对组织的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如何,这些具体的实践对组织的整体绩效产生何种作用,以及HRMP系统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是否一致。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实证分析,另一方面为长荣汽贸公司如何建立最优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提出了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影响的研究是在不断变化的。John E.Delivery和D.Harold Doty[7]最初立足于最佳实践视角,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普遍适用的,不考虑组织的外部环境。此后,M.A.Youndt[8]发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外部变量的影响,进而形成了权变视角[4]。至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关系的研究中加入了与组织战略等外部因素的纵向匹配,但是缺乏横向的匹配。随着研究的深入,Pfeiffer[9]通过横向匹配形成了特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态,即形态视角。

彭静[5](2014)、关秀媛[6](2013)认为可从行为理论和人力资本理论两个方面来解析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而陈玉霞[10](2012)认为两者的关系可从资源基础理论来分析。张弘、赵曙明[11](2006)通过问卷调查我国沪深两市56家生产制造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企业绩效数据,证明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积极关联。刘韬[12](2013)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得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员工的积极性、工作能力、工作目的有很大的影响。关秀媛和戴峰(2013)[3]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组织弹性和组织学习力两个方面。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影响组织绩效的研究,可以看出很多学者都是在相关理论的分析中得出相对较为一致的结论,即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存在积极的关联。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人力资源员工培训、内部沟通机制、内部工作机会、员工招聘、福利保障、绩效评价均对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假设2:人力资源员工培训、内部沟通机制、内部工作机会、员工招聘、福利保障、绩效评价均对非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假设3:HRMP系统对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假设4:HRMP系统对非财务绩效有积极影响;

假设5:HRMP对组织整体绩效有积极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郑州长荣汽贸公司2008―2013年人力资源和组织绩效状况作为样本并收集了相关数据。根据相关文献和以前研究者(李冬琴[13],2004;刘得格[14],2008)已有的结论并结合长荣汽贸公司的实际情况设计问卷,根据公司规模共发放问卷115份,回收112份,问卷回收率为97.4%,剔除无效问卷后,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00份,问卷有效率为87.0%。

(二)变量测量与定义

1.被解释变量。选择公司的年销售额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反映长荣汽贸公司的财务绩效Y2,选择员工满意度作为被解释变量来反映长荣汽贸公司的非财务绩效Y1。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算术平均数作为公司的整体绩效Y。

2.解释变量。首先,分别选取员工培训X1、内部沟通机制X2、内部工作机会X3、员工招聘X4、福利保障X5、绩效评价X6作为解释变量。张弘、赵曙明[11](2006)认为用解释变量的几何平均数能更好地反映HRMP系统X,因此本文中HRMP系统设定为X=■。

(三)模型的设定

首先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验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实践活动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根据假设1、2分别建立多元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模型1:Y1=f(X1,X2,X3,X4,X5,X6)

模型2:Y2=f(X1,X2,X3,X4,X5,X6)

其次采用一元回归分析验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对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根据假设3、4、5分别建立一元回归方程模型,如下:

模型3:Y1=f(X)

模型4:Y2=f(X)

模型5:Y=f(X)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从表1可以看出,销售额的均值为3.167,员工满意度的均值为3.833,组织绩效的均值为3.500。从相关指标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来看,企业销售额的差距最大,最小值为1.00,最大值为5.00,说明不同时间企业的销售额差异还是挺大的。

(二)相关系数分析

为了考察本文所涉及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存在较高的相关性,本文对主要变量进行了相关系数矩阵分析。从Eviews软件的分析结果来看,内部工作机会与财务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140,故内部工作机会与非财务绩效和财务绩效呈弱相关性。其他5个自变量均与组织绩效呈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而且,除员工培训外,其他5个自变量相对于财务绩效而言,与非财务绩效的相关性较大。其中财务绩效与非财务绩效的相关系数为0.944,可知两者之间存在正的强相关关系,即较高的员工满意度可以导致较高的年销售额。HRMP系统与员工满意度和年销售额都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

(三)回归分析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探究人力资源管理各实践活动对组织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的影响程度,并采用一元回归分析方法度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对财务绩效、非财务绩效和组织绩效的具体作用。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可以看出,模型1的方差膨胀因子(VIF)在1.5以下,说明模型1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Sig

由此建立回归方程:Y1=-17.826+18.644X1-2.618X3

从表3可以看出模型2的方差膨胀因子(VIF)也在1.5以下,说明模型2中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从标准化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Sig

由此建立回归方程:Y2=-3.279+13.916X6

模型3为HRM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假设3成立,即HRMP系统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财务绩效与HRMP系统的回归系数为18.464,常数项为-24.747。

由此建立回归方程:Y1=-24.747+18.464X

模型4为HRMP系统对非财务绩效的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假设4成立,即HRMP系统对非财务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非财务绩效与HRMP系统的回归系数为13.611,常数项为-3.871。

由此建立回归方程:Y2=-3.871+13.611X

模型5为HRMP系统对组织整体绩效的回归分析,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假设5成立,即HRMP系统对组织整体绩效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其中组织整体绩效与HRMP系统的回归系数为16.037,常数项为-14.308。

由此建立回归方程:Y=-14.308+16.037X

此外,从模型3、4、5的回归系数可以发现,HRMP系统对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大于其对非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HRMP系统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程度介于两者之间。

四、结论与启示

本文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为出发点,用长荣汽贸2008―2013年数据验证人力资源管理各实践活动对企业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假设1、2部分得到了支持,员工培训和内部工作机会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绩效评价对非财务绩效的影响较为显著。这一结果说明不同的实践活动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公司要想谋求长远的发展,就不能只追求财务绩效,而忽略非财务绩效。从相关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员工满意度与年销售额具有强的正相关系,即较高的员工满意度可导致较高的年销售额。因此该公司以后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多关注那些可以提高员工满意度的实践活动,而不能只追求财务绩效。

研究还表明,假设3、4、5都得到了验证,但从相关系数可以看出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其综合作用对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的影响时,其相关性减弱了,这就要求公司不能只专注于单个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对绩效的影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是作为一个系统在企业中发挥作用,而是应该找出一个最佳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系统。

本研究样本数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多个企业获取更多有效数据来进行验证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此外,应进一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实践应该如何运作,才能最大程度发挥企业的人才优势,进而提高组织的绩效水平。

参考文献:

[1]范秀成,英格玛・比约克曼.外商投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绩效关系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3(54-60).

[2]Kaplan R.S.,Norton D P.Putt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to Work[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71):134-149.

[3]关秀媛,戴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分析[J].企业导报,2013(7).

[4]宋文慧,孙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理论研究综述[J].科技世界,2012(30).

[5]彭静.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相关分析[J].中国经贸,2014(5).

[6]关秀媛.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组织绩效的关系[J].人力资源,2013(1).

[7]John E.Delery,D.Harold Doty.Modes of theorizing in strateg-

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st of universalistic,conti-

ngency,and configurational performance predictions. Acade-

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J].2009(39):802-835.

[8]M.A.Youndt.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Manufacturing Strategy and Firm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12(39):836-866.

[9]Pfeiffer.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People: Unleashing the Power of the Worker Force[M].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10]陈玉霞.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分析[J].经营管理者杂志,2012(8).

[11]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沪深两市生产制造型企业的实证研究[J].预测,2006(4).

人力资源部财务篇(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环境带给企业的深刻变化是:复杂、动态与不确定性。我国企业不仅受到经济体制转轨与经济结构转型的双重约束,还受到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这些都使企业所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更为凸显,同时也导致了价值转移与范式转变,由此带来了产业升级、战略变革与创新等问题。战略作为协调企业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有机系统,在企业环境发生变化时必然会提出转换或变革要求,以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是实现企业战略的资金支撑和关键后盾。因此,如何根据变化了的环境调整财务战略,保持其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是企业财务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柔性战略观的提出

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战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学者阿尔里奇(1979)、钱得勒(1962)、安得鲁斯(1972)和查尔德(1972)等人认为,环境是真实的,组织与环境是相互分离的,所有构成战略态势的环境要素都独立于观察者。战略制定者必须通过扫描客观存在的环境以发现机会和威胁,并找到与这一环境事实相匹配的最佳战略方案,理性的分析过程是寻求特定环境态势下最佳战略方案的关键。为了应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谋求战略变革和创新,原先用于制造业的柔性思想逐渐被应用到了企业管理中。柔性(Flexibility)是指能够对变革或新情况做出反应或适应的质量。安索夫首先(Ansoff,1965)将柔性思想用于企业战略管理,提出了柔性战略观点,认为企业柔性包括内部柔性和外部柔性。其中内部柔性(internalflexibility)是指组织快速适应环境要求的能力;外部柔性(externalflexibility)则是指组织能动地影响环境的能力,它通过保护性(防御性)策略或开拓性(进取性)策略来减少组织的脆弱性。刘益、李垣等(2005)认为,柔性战略不仅仅是一种适应性战略,它更强调创造或利用变化。或者说,它是一种破坏旧的竞争优势并通过变化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的战略。阿克和马什卡雷尼亚什(Aaker&Mascarenhas,1984)提出了实现柔性战略的方法(如多元化、投资于未经充分利用的资产以及减少专用性承诺等)。桑切斯(Sanchez,1995)则结合资源理论和能力理论,认为柔性战略的成功实施依赖于两方面,即企业可用资源的固有柔性(如备选资源的使用范围、资源的转换成本与转换时间)以及企业运用现有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各位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柔性战略观是指企业在面对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时,为了实现战略目标,通过运用、整合或创造内外部资源,对环境变化做出的能动性反应。理解柔性战略观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柔性战略关注环境的变化强调利用变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而不是仅仅适应环境变化。

(二)柔性战略强调的柔性是建立在稳定性基础上的韦克(Weick,1982)指出,绝对的柔性使组织不可能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的感觉,容易导致决策混乱。范汉姆(VanHam等,1987)强调,对于保持一致性和组织的控制能力而言,稳定性是柔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在强调运用柔性战略的同时,并不是要否定传统战略的刚性和计划性,它是刚性基础上的发展。

(三)柔性资源与能力是实现柔性战略的根本保证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必须有能力发现新资源并整合、配置它所拥有的各种资源以使资源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四)柔性战略依赖于企业的柔性系统企业柔性系统包括柔性的管理思想、柔性的组织和管理控制以及柔性的生产系统等,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柔性战略观下企业财务战略思想的转变——从刚性财务转向柔性财务

财务战略是企业战略管理思想在财务管理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传统财务战略是建立在刚性战略思想的基础上的,认为企业在理财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制度,以保持企业理财系统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邓明然,2005)。然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仅使企业战略观发生了变化,也对传统的、相对静态单一的刚性财务战略思想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外部环境中持续发生的、不可预测的变化要求公司财务战略能作出快速的根本性调整;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战略具有长期性、稳定性特征,需要较长的动态反应时间,而且存在着很大的因果模糊性。为解决财务战略的长期稳定性与环境变化的持续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需要实现由传统的静态思维方式向动态思维方式的转化,从传统的以计划预算为主的刚性财务向刚性基础上的柔性财务转化。许多财务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王化成(1992)提出了在财务管理中必须遵循弹性原则,进行了如何保持合理弹性的研究。邓明然(2005)将柔性战略观点运用到企业财务管理中,认为以适应性为主要特征的柔性同以稳定性为主要特征的刚性同时存在于企业理财系统中,理财系统的柔性是保持理财系统动态稳定性的条件。赵华等(赵华等,2006;余海宗、何浩,2003)借助企业柔性战略思维来解决财务战略问题,正式提出了柔性财务战略观。

上述研究都从不同侧面运用了柔性思想去研究财务,解决了柔性财务战略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但却未能很好地确定财务战略的研究范围并建立相应的研究体系。与传统财务战略体系一样,柔性财务战略体系也包括理财环境分析、财务战略制定和战略目标分解、财务战略实施与控制、战略实施绩效评估四个方面,但其战略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具体表现在:

(一)对待环境的态度转变传统财务管理强调环境的重要性,主要是从环境的适应性角度强调根据变化调整战略;而柔性背景下的财务战略更关注战略的能动性,强调根据不同的环境设计财务战略,运用企业资源和能力持续性的适应并利用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强调战略的灵活性在传统财务战略中,战略计划是实现战略的重要环节,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主要通过不同层次的计划来实现;而柔性战略下的财务战略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和实行分权式管理等手段,随时整合资源和提升能力,通过动态的博弈来实现战略。

(三)柔性战略观更注重价值链创新和价值管理,强调企业在整合利用企业内外部资源和能力的基础上,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三、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及其整合

(一)柔性财务战略及其构成要素

柔性战略观不仅改变了企业的财务战略思想,也要求对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进行调整或变革。刘益、李垣(2005)认为,为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需要,企业战略的范围必须包括竞争的各类因素,柔性战略应该包括组织柔性、资源柔性、能力柔性、生产柔性和文化柔性等五个方面。作为战略思想的具体财务体现,财务战略应保持与企业战略的动态一致性。笔者根据上述柔性战略内涵的界定标准,认为柔性财务战略的构成要素包括财务组织柔性、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资源柔性以及财务活动柔性四个方面:

1.财务组织柔性财务组织柔性包括组织结构柔性和组织管理柔性。在柔性财务战略中,财务组织机制不仅要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环境变化,以促使企业员工不断提高素质,增强企业的财务运作能力。因此,组织结构决不可能静止不变,有效的财务组织柔性来源于组织内部的要求、组织结构的弹性、组织成员对变化的适应性与组织外部的竞争状况、组织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组织氛围和群体和谐等方面。组织管理柔性是指财务组织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及部门间沟通以适应变化或超前行动的管理制度、程序及方式方法所具有的灵活性。财务战略柔性的程度及其有效性集中体现在组织结构转换的高效益、高效率及组织创造性的提高上。

2.财务资源柔性财务资源柔性是指企业原有财务资源的转化能力,某种财务资源的用途越宽泛,且其转化成另一种资源的难度较小、时间较短时,该财务资源的柔性就越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从而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再比如,在集群内部,通过企业与集群企业的合作关系,使用转包或接受订单等方式,借助集群的生产能力虚拟出企业的生产能力,通过资源柔性提高企业的收益水平。因此,财务资源柔性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物质基础。

3.财务能力柔性财务能力柔性是指在变化环境下企业整合旧资源、发现新资源并有效组织财务资源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邓明然(2005)认为,柔性财务能力从低级到高级划分为:缓冲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缓冲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吸收或减少环境变化对系统影响的能力;适应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随环境变化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理财系统具有的积极影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能力。作为财务资源的人是保证财务能力柔性的主体,财务能力柔性则体现了企业财务战略实施中的控制能力,是财务战略成功实施的管理能力保证。

4.财务活动柔性财务活动柔性是柔性财务战略得以实施并获取成功的依托,因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柔性都是柔性组织运用柔性资源和能力,通过财务活动表现出来的。财务活动柔性一般包括柔性筹资系统、柔性投资系统和柔性的营运资金管理系统以及柔性分配系统。企业只有能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并合理地投放配置和使用资金以获取最高的投资回报,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

在柔性财务战略的四大组成部分中,财务组织柔性、资源柔性和能力柔性是基础,财务活动柔性是整合前三种柔性基础上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柔性财务战略实际上是企业柔性战略在财务管理中的延伸,它以企业战略和财务环境分析为起点,通过财务活动的组织,利用并整合企业的财务资源、财务能力和财务组织应对环境变化,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与企业战略相比,柔性财务战略更多体现的是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和利用,而不是改变或制造环境。

(二)柔性财务战略各要素间的整合

成功的财务战略需要依赖协调过程才能使战略意图得到实现。企业应该创造出一种和谐的环境,只有当所希望的新战略相匹配的资源、能力、组织、活动等得到改变并达到彼此协调时,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才有保证,财务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企业选择利用每一个要素,并将其组合起来建立一个不断强化的柔性系统的过程(刘益、李垣等,2005)。在一个相对多变而复杂的非均衡环境中,柔性财务战略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具体如下(见下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战略与企业财务组织、财务资源、财务能力之间是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体系。柔性财务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应根据环境的变化,在分析各要素特征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一个动态变化的有机系统。

1.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总是要求企业对财务资源和能力根据环境变化与目标的要求做出相应的整合和变动。一方面,要求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从根据计划分配资源转变为注重资源本身的多用途和适应性,如,企业内部保持较低比例的固定资产特别是专用性资产投资,通过提高企业资产的变化能力和周转速度来提高财务资源的柔性水平;另一方面,要求财务能力从原来单一的规范化、秩序化的计划性管理转变为灵活、快速的集成化管理,实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多元化。在财务战略的形成过程中,除了要考虑财务资源或财务能力的单纯影响外,还要注意它们之间的互动影响,并按照新战略及其实施要求对二者进行重新整合,拓展财务战略的形成和战略目标实现的可行路径,为战略措施提供更广阔的可行区域和更合理的选择标准。

2.柔性财务战略的实施是在高度复杂化并不断变化的非均衡环境之中进行的,人作为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对战略实施的有效性非常重要。因此,企业柔性财务系统中的财务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素质(包括价值观和创新意识)与配备对财务系统管理和控制的有效性显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上一篇: 高考地理知识点系统 下一篇: 班主任一周工作总结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