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毕业总结汇总十篇

时间:2022-08-18 09:43:25

职业毕业总结

职业毕业总结篇(1)

1、超额完成就业工作目标

2012年我院共有大专毕业生4968名

2、毕业生就业流向及特点分析

(1)、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届次国 有三资、民营、私营专升本灵活就业其他事业单位

20.29%79.47%0.03%无0.21%

(2)、毕业生就业地域分析

对照见下表:

届次 陕 西南 方专升本其 他

51.76%37.60%0.67%9.97%

53.17%44.97%0.03%1.83%

53.44%41.65%0.03%4.88%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陕、南方就业比例相对稳定,就业已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将成为今后就业工作的关键,如何广开门路,开展就业研究,开拓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单位成为就业工作重中之重。

二、2010届就业工作的基本做法

1、领导重视

学院领导对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真正做到了“一把手工程”,并将就业工作明确写进了学院2012年党政工作要点,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方向。相关领导亲自对就业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并多次召开就业工作专题会议,积极有效地解决就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2、坚持实施就业工作考评

依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对各学院/学年就业工作进行了考评和奖励,各学院能够以考评作为契机,不断想方设法的搞好学院的就业工作,也使就业工作水平上了台阶。

3、以学生为本,树立服务意识,提供优质就业服务

学生是就业工作的主体,在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让“学生满意”为宗旨,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解决毕业生就业中遇到的问题。

(1)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资料准备

重新设计和制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并组织编写了《用人单位简介》,介绍单位 家,并发放到每一个毕业班学生宿舍,极大的方便了毕业生,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主动性,为2010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做了充分的准备。

(2)及时就业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每当有招聘信息时,就业指导处都会在第一时间将招聘信息公布,并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

获得信息,我们一方面通知相关学院,一方面通过广播、信息栏、就业网站进行宣传。个别单位招聘来之前,还专门组织召开相关系部会议,安排布置招聘工作。信息的畅通是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

(3)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和就业总结

开展校友大经堂活动,每两周聘请一位校友或企业经理人对在校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极大地丰富了就业、创业指导形式。每学期就业指导课结束后,我们及时召开听课学生代表座谈会,征求同学们对授课内容,授课方法,授课时间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协商调整。通过就业和创业指导,毕业生获得了就业相关技能,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创业基础。针对毕业生在招聘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召开会议,制定对策,解决问题。

4、广泛联系,不断开拓新市场,办好就业洽谈会

5、定期公布就业率,调动各学院工作积极性

为了促进毕业生就业,进一步调动各学院就业工作积极性,随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动态数据,就业指导处每周对各学院各专业的就业率进行通报,通过比较,充分调动各学院就业工作积极性,督促各学院不断在就业工作上下工夫,做好学生就业工作。(各二级学院在这一年中也付出了辛勤劳动,在

此表示感谢。)

6、毕业生就业率上报形成制度

毕业生就业是一个全年、动态的过程,了解整个就业进展对于制定就业政策、进行就业部署十分重要,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就业指导处安排各学院每周上报一次就业率(统一按照就业办格式上报),并进行考核,督促各学院了解就业进程,解决就业问题,促进毕业生就业。各学院在上报就业率的同时能够相互交流经验、研讨问题,有效地提高了就业工作的水平。

7、毕业生提前上岗实级学院参与、信息上网

相应学院节约型高校的号召,起,毕业生提前上岗实习现在改为由二级学院和就业指导处二级管理,共同参与,就业指导处负责毕业生招聘工作和离校日程的确定,各学院具体审核毕业生提前上岗实习资格。所有毕业生提前上岗实习名单由就业指导处上传就业网,各学院通过网络查看离校信息,确认离校学生名单,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节省了办公资源,提高了办公效率。

8、改进毕业生就业派遣资料整理和数据制作方法

针对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工作,针对这项工作的准备时间比较长,容易出现问题和工作反复性、复杂性的特点,积极地准备,就业指导处在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开始就规范要求,要求毕业生协议书上填写学号,然后按照学号整理和收集就业资料,并按照班级、学号存放,在毕业生集中派遣时期,再次集中精力和人员,对协议和合同、接收函进行整理和检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就业数据的准确性。并且按照教育厅对于数据的最新要求,精心制作数据,派遣工作顺利进行。

9、《就业与创业》报纸出版3期

在首期《就业与创业》报纸出版的基础上,出版《就业与创业》报纸3期,并不断收集教职工、学生的意见,精心策划,对于报纸版面和内容进行了调整,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搭建了另一个平台,对于宣传我院就业,指导毕业生择业、创业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10、校企合作取得重大成果

在积极地拓展就业单位的同时,我们以示范性建设为契机,努力做好校企合作,全院共与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协议涉及“订单班”、顶岗实习、企业员工培训、产品开发等方面,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并以此解决了部分毕业生就业。

三、存在问题

各二级学院和就业指导处在就业工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就业指导处对于毕业班辅导员培训不到位,导致有些辅导员对于就业工作、政策、制度、程序不熟悉、不清楚,不利于指导毕业生就业。

(2)在一些具体工作上,辅导员还要再细心,严格按照就业的相关程序执行。(协议书盖章、审核等问题)。

(3)二级学院为了追逐单纯的就业率,以各种方式督促毕业生签署协议书,毕业生的违约和返校比较多,影响了就业质量。

(4)对于违约、返校学生的处理,有些学院存在着怕在考核时扣分的心理,想办法规避。而不是从源头上想办法,积极的引导学生准确定位、了解职业过程、慎重选择单位,帮助毕业生真正的解决就业中的困惑和问题。

四、201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1、继续进行就业工作考评

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经过多次征求意见、修改,更加切合我院就业实际,考评对就业工作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针对上年考评情况,还要继续修订,继续考评。以考评作为规范就业工作的载体,提升就业工作水平。

2、继续转变就业指导处的工作职能,学习、取经,多方面开展就业工作

经过努力,就业工作职能有所转变,但还不够,必须继续坚持这种做法,重点应加强对市场的调研、毕业生质量跟踪、毕业生就业的研究及学生职业指导与策划,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为目标,有条件的情况下,到一些信息化程度高,就业工作好的院校交流学习、请教。在继续保持高就业率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指导和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更好的发挥就业指导处的指导与服务职能。

3、树立竞争意识,继续开辟新的就业基地

市场变幻风云莫测,加之企业间、学校间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没有绝对的固定,不能坐吃山空,要有清醒的头脑,抓住长期合作单位,结识新的单位,积极开拓,不断发展新的就业基地,开辟新的就业区域,以区域和行业为目标,扩大影响,结交更多用人单位和就业服务机构。

4、继续加强就业、创业指导,丰富就业指导形式

就业指导取得一定成效,要继续坚持全程化就业、创业指导,丰富就业、创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加强与企业人力资源部、教育部门的有关专家、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的企业及优秀毕业

生、创业明星、专业创业培训机构的联系,继续开展校友大讲堂活动,多角度、有针对性的对毕业生进行指导,从而丰富我们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让就业、创业指导成为我们就业工作的一面新的旗帜。

5、加强就业工作人员培训,提高就业工作水平

职业毕业总结篇(2)

据笔者调查,目前福建大部分开设会计专业的高职院校通常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实行的是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模式。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职会计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实践严重脱离,内容层次不清且逻辑混乱,抄袭拼凑现象严重等问题,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不高。笔者认为,让高职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本身并不合适,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是高职学生由于其自身的特点,专业理论知识及分析水平有限,缺乏进一步研究的能力,难以理论联系实践,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二是论文撰写具有较强理论倾向性,这一范式的学术意味较浓,而高职院校强调的是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而不是学习研究高深理论知识,撰写毕业论文直接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对高职会计学生来说撰写毕业论文实际上已经失去原有的意义,难以到达预期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有鉴于此,笔者所在的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自开设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通过积极调研、转变思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需求出发,创新性地提出用毕业设计加毕业实习取代毕业论文加毕业实习这一模式。该模式强化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

(一)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使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通过毕业设计能够运用其学过的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习单位进一步掌握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懂得会计实践工作中应具备的常规操作方法,以期在毕业时就能实现从实训教学到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胜任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培养宗旨。具体目的包括: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分析、解决会计职业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综合训练,运用所学会计知识,结合实际,掌握全套会计处理方法。

3、学会根据具体情况学习掌握会计新知识的方法。

4、初步掌握企业经济业务流程,为开展财务管理做准备。

(二)毕业设计总体思路

1、根据学生所熟悉的某工业企业(原则上不采用商业企业)作为毕业设计的原型;

2、根据选定的企业设计20××年11月的期末余额;

3、设计选定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70项左右;

4、依据所设计的经济业务事项采用软件建立账套、设置会计科目、录入期初余额、填写会计凭证,并审核、记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输出毕业设计成果。

(三)毕业设计的基本内容

根据选定企业经济业务的流程及会计核算的要求设计该企业20××年12月发生的对内对外经济业务事项;同时设计会计核算中必要的转账事项。12月的经济事项至少应包括下述内容:

1、款项收付及资金筹集业;(5-8项)

2、材料物资或商品采购业务(不低于两种材料或商品,均需考虑增值税因素)(5-8项)

3、固定资产增减和处置业务;(5-8笔业务)

4、产品成本核算和入库过程业务(须涵盖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发生、计算和分摊);(8-12项)

5、商品销售有关业务核算;(12-16项)

6、其他日常债权、债务及期间费用开支计提等综合业务;(12-18项)

7、期末财务成果的计算(包括结转利润、计算缴纳所得税、分配利润等)。(5-8项)

(四)毕业设计成果

1、设计的20××年11月份的各账户(包括总账及明细账)期末余额;

2、设计的经济事项及转账事项(附对应的会计分录);

3、科目汇总表、总账、明细账

4、20××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2010年12月的利润表。

三、 毕业设计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院从2006年设立会计会计电算化专业以来就对首届招收的学生实施毕业设计方案,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在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四年来,大部分同学的毕业设计总体上符合毕业设计纲要的要求,毕业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四、 高职会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改进建议

由此可见,我们在实施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既取得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此,我们没有回避问题,主动进行分析,并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改进:1、在学生开展毕业实习之前举办毕业设计专题介绍,详细介绍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及注意事项。2、在学生离校实习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将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与会计信息化实训结合相结合。该课程可以为毕业设计的实施提供前期准备,担任该课程的教师也应有意在课程讲授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毕业设计的关键环节及要点。3、开设《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课程,系统全面介绍地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解决学生毕业设计中存在报表编制问题,同时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用得上,起到良好的实际效果。

综上所述,用毕业设计加实习代替毕业论文加实习不但与高职会计专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的目标相适应,而且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会计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它不仅是会计实训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种实战演练,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展毕业设计对我院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并且也得到学生普遍欢迎及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薛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教高,[2006]16号.

职业毕业总结篇(3)

毕业生行政职员试用期工作总结白驹过隙,时光飞逝,短暂而充实的试用期就在这阳光明媚的初夏结束了。回想我刚来公司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当时的我刚从大学毕业,面对新的工作、新的环境懵懂无知却满腔热血。然而在公司领导这几个月来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海纳百川的包容下,在同事们雷厉风行的工作态度和温暖活泼的公司氛围的带动影响下,再加上自己在工作中的不断摸索、学习,我顺利地完成了试用期工作任务并收获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下面,我简要汇报下我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的来说,我的试用期工作大致可分为行政工作和风控工作两部分。

一、行政工作。

试用期前半段,我主要参与了公司的行政工作。我很荣幸地与同事们全程经历了公司从筹备到注册开业的全部过程。

在公司筹备期间,我曾仔细校对整理过开业申报材料;协助领导召开2013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一次董事会;配合集合公司开展了两次公司招聘;参与了两次南京培训;协助领导解决了公司装修的遗留问题;并积极参与了公司开业典礼的筹备工作。

公司开业后,我主要参与了办公用品购置、公司员工入职手续办理、公司行政制度初步建立以及召开2013年第一次股东会、第一届第二次董事会的工作。

二、风控工作。

我从行政岗调到风控岗也已一月有余。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按照公司规定,我已基本把开业时期遗留的合同档案资料归档整理好,公司合同档案库初具雏形。如今新的业务资料,也能做到及时归档整理。

业务方面,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新的领域。郭经理也带我走访了一些企业,我从中获益匪浅。但我深感自己金融知识以及工作经验的匮乏,所以我也不断督促自己继续学习,希望能尽快胜任风险控制这个岗位。

试用期的结束,对我来说是这个阶段的终点,也是下一个阶段的起点。正是因为这个不可或缺的试用期经历,让我更加看清了自己的实力,摆正心态,虚心学习,积极工作。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坚持积极严谨的工作态度、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自己从一个雄心壮志却处处碰壁的大学生迅速成长为一个工作负责、业务娴熟的好员工。

最后,我要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个平台和锻炼自己的机会,给了我人生新的起点,感谢所有领导的培育和关怀,谢谢你们。

个人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试用期的三个月对我个人而言是收获颇丰的一个阶段。通过三期培训和与各位同事、领导的相处,使我渐渐开始适应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在工作中体会到的领导到同事踏实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一提的是领导做事的认真谨慎,让我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做好做细。在此,我须真诚的向各位领导和同事表达我深深的谢意,感谢大家在这段时间给予我的足够宽容、鼓励和帮助。下面就我三个月的试用期工作进行总结。

刚刚走出校园,没有任何的工作经验,很多专业知识对我来说虽然极具吸引力,但还是非常陌生,和其他同事相比自知存在着太大的差距。而我也知道自己的缺点之一就是急躁粗心,而这些在电厂是非常忌讳的。所以随着这些担心,初来时的兴奋逐渐被压力所取代,心里也总是倍感愧疚和自责。这在通过大家的帮助和自己的学习,逐渐进入工作状态后,不安与紧张慢慢得到了平复,自己也有了自信和做好工作的决心。初入厂时老员工对我们进行的一系列安全教育和培训都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因为忽略任何小的隐患都有可能造成今后大的事故。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也始终牢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向老员工学习,使自己个人安全生产的意识不断得到提高和增强,为电厂安全高效运行自己应尽的努力。试用期是学习的主要阶段,通过各位同事、值长的热心帮助,我对电厂的各种设备更加熟悉,对一些基本操作也有了掌握。我相信在自己不懈努力和各位同事的无私帮助下我的专业素质肯定会不断得到提高。

值班工作包含许多专业知识,在这方面原本的学习基础就不扎实,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量增多,再加上个人学习主动性不强,所以很多问题一知半解,很多操作不能熟练完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多加强专业方面的学习,同时多向同事请教。电站中设备很多,各种参数需要牢记,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培训的技能考试暴露出我的很多问题,一些关键设备不很熟悉,一些简单操作不熟练,很多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电站涉及到的知识很多很杂,这就需要我认真努力学习,虚心请教,只有点滴积累才可以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一个可以独挡一面的值班员。

通过三个月的工作,我发现了自身存在的很多缺点与不足。首先与同事们沟通少,工作时缺乏思考,遇到问题也不注意总结,尤其是在工作中细心不够,又容易急躁,这些都是导致工作不能很好完成。在今后工作中,除了加强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外,也应该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不断学习和总结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将工作完成好。我也会虚心听取同事的批评和纠正,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将转正的时刻作出以上的总结,是对自己过去的自省也是对今后生活工作的激励。展望邻近的20__年,我意识到,只有行动上有方向,工作上有目标,心中才能真正有底,才能够做到忙而不乱,紧而不散,条理清楚,事事分明,逐步摆脱刚参加工作时只顾埋头干,不知思考总结的现象。当然我们在管理处能安心的工作,愉快的生活也离不开领导们的关怀和照顾,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鼓励是我们立志为崔家营发展做出自己贡献的动力,我相信凭借自己的努力和领导们的关怀,我一定会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个人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我回顾了自己的这段时间来的试用期工作,有很多值得回味和深思的东西。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一步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在业务技能和个人素质等方面都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现将试用期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养成良好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重中之重

作为一名银行柜员,每天与金钱打交道,因此对员工品德修养以及职业道德上面的要求更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自制力,能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廉洁奉公、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因此我对自己这方面的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方面。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能够不断的去学习,积累经验,要求很高,坚决不做违反员工守则要求的事。

二、要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在工作上争创佳绩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首要条件就是成为业务技能上的骨干。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参加工作的我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努力学习、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始终以积极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因此,在目前的工作岗位上,我不断的跟老员工学习业务知识,积累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具备了一定的工作能力,能够从容的接待客户,应对柜面上面的一般业务。在业务技能、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文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因为我知道只有加强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我们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更好的为广大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准确的服务。

在工作中,我是忠于职守,尽力而为的,银行属于服务行业,工作使我每天要面对众多的客户,为此,我常常提醒自己“善待别人,便是善待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中,我仍然坚持做好“微笑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客户的问题,遇到蛮不讲理的客户,我也试着去包容和理解他,最终也得到了客户的理解和尊重。我始终以“客户满意、业务发展”为目标,搞好服务,树立热忱服务的良好窗口形象,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让每个顾客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要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新员工,我们的短处是业务技能上的经验不足,但我会在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认真的去对待每一项工作任务,在工作中能够采取积极主动,能够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业务培训和营销任务。经过这段时间的不懈努力,我的工作水平有了一定的进步,并且相信自己能为首体支行做出更多的贡献。

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的打算

职业毕业总结篇(4)

学习上,我从刚跨入职高时的失落与迷茫,到现在即将毕业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是我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职高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我自认为无愧于职高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职高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职高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通过三年的学习,我懂得了很多。从刚步入立信分部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三年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中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及时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我是不能够被打倒的。作为职高生的我应该善用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职高三年生活使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如:有时学习时间抓不紧、各科学习时间安排不尽合理。因此,我将加倍努力,不断改正缺点,挖掘潜力,以开拓进取、热情务实的精神面貌来迎接未来的挑战!

学期末,我去单位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这次实习经历让我获益匪浅。以下是我从个人实习意义及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和总结:

1.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必须要有极高的素质要求。

职业毕业总结篇(5)

借整理培训心得之际,正好梳理一下参加工作一个月以来自己的经历感受和一些想法,记录收获反思不足。

初入职场,尤其是踏入与自己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环境中,对业务的不熟悉、对自己定位的不清晰以及别人忙我清闲的强烈对比,令自己在最初的一周陷入莫名的焦虑和惶恐。但随着对工作流程的熟悉和工作职责的明确,特别是在第一次完成会议纪要获得领导的肯定之后,自己才逐步摆脱焦躁和不安,在心态上也开始变得平和。在完成从学生到职员的角色转变之后,我更需要的是在工作中找准自己的定位,自己给自己找好位置。我不仅应该了解编辑操作,还要有整合能力和策划意识。我现在的具体工作涉及编辑的业务并不是很多,更多需要是我从总体上把握各个栏目的进展、方向,这就要求我必须在加强对各个版块熟悉的同时,有全局意识和把控能力,能用更精准的语言加以表述,要做好这些还需要多加揣摩和学习。

参加工作的另一个明显变化就是能深刻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感。此时我又想起毕业论文答辩时一位老师说的话:“在学校里你们出错可以有老师替你们顶着,但到了社会出了错就没人替你买单了,你必须自己对自己负责。”对工作负责,不是简单的五个字,而是在实际工作中点点滴滴的付出,踏踏实实的做事。你以何种姿态对待工作,工作也会以相同的姿态对待你。所以要想享受工作带给自己的乐趣,就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工作,在你付出了你所应该付出的之后,工作才会带给你意外之喜。同时让我对责任感感受深刻的是作为媒体人应该具有的安全意识,这次培训再一次加深了我的感触。要为自己说出的每句话负责,就是要时刻牢记“安全问题无小事”。虽然我的工作并不会直接和信息安全问题挂钩,但具体到每一细小的工作事务当中,我必须对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负责。之前我因为时间紧张出现过一些小的失误,自我深知不应该出错,在认真的程度上还需要加强。

所以,今后在完成应做的工作之余,我还应该熟悉编辑业务,除具体内容录入外,更应该掌握整个栏目或方案从策划到上线的一系列流程,熟知一些专业术语和实际操作。这就需要我继续加强自主学习,多向领导和同事们请教。在工作中也应当及时与相关负责人沟通,共同将工作完成好。时刻坚持有为有位的理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除去纠结和徘徊,这个月也是我接触工作、顺利上手、自我提高的一个月。工作带给我成长的同时,尽管每天在此工作但我却很少用一个另外一个身份的眼光去审视它,实属不该。在培训中,张主编多次强调网站的的“网性”,虽然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该词,但我知道共本网的定位和宗旨就是要求我们这些人必须为满足受众需要而付出,必须为提升网站的品行而努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群众了解党、增进党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根本目的还是服务人民的时候,我们才能不为艰险所惧,不为困难所惑,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当感觉到是为人民而活,为人民而工作的时候,我们就会获得无限的力量,而这也恰恰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信仰。

职业毕业总结篇(6)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角色。他们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实习单位的工作人员。鉴于此,我们对学生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争取和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不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增强适应能力。 

职业毕业总结篇(7)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求职过程中,求职途径的选择,对求职择业有着重要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应了解各个求职的特点和优劣,结合自身的特点、外在的条件和求职的意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从而选出适合自身条件的一种或多种求职途径。如此,方可更好地掌握求职的信息,把握住机遇,并成功获得工作机会。

一、关于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的调查

莆田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具备高等学历教育资格,拥有理、工、文、管、医、教等多学科的综合性公立地方本科大学。笔者对莆田学院的应届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进行了调研,主要针对他们在就业求职时所采用的求职途径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分析。

1.莆院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求职途径大致集中于综合性招聘会、学校/系或老师推荐、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和专门的招聘网站这四类,选用其他求职途径的相对较少。

2.莆院毕业生曾经使用过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曾使用过的求职途径有许多,以专门的招聘网站、综合性招聘会和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三个求职途径的使用人数为最。

3.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的求职为综合性招聘会,其使用率远远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使用率。

4.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出发点。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原因与出发点相对集中于方便快捷与节省成本这两个方面,从其他方面作为考虑选择求职途径的则较少。

5.莆院毕业生获得工作的求职途径。当前已获得工作的莆院毕业生所使用的求职途径以综合性招聘会为最,占30%,遥遥领先于其他的求职途径。其次分别为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和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这两种途径,通过其余的求职途径获得工作的毕业生人数较少。

6.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求职途径分别为熟人介绍、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和通过猎头公司等职业性中介机构求职。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通过对以上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归纳,不难得出以下结论:

1.莆院毕业生求职途径选择多样化。莆田学院毕业生第一次求职所采用的求职途径较为集中在综合性招聘会和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两种途径分别占总数的28%和20%。其次莆院毕业生第一次求职较多采用的途径为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和专门的招聘网站,这两种途径分别占总数的16%和14%。至于人才市场、熟人介绍、猎头公司等等其他的求职途径则不为莆院毕业生所看好,采用的寥寥无几。

2.网络求职成为莆院毕业生的求职主渠道。在对莆田学院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调查数据中,74%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专门的招聘网站这类途径进行求职,72%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综合性招聘会这类途径进行求职,64%的毕业生表示曾使用学校/系或老师推荐这类途径进行求职,而其他列如人才市场、猎头公司、通过实习达到就业目的等途径则相对采用较少。这说明莆院毕业生求职所选择的途径倾向于点多、面广、成功率较高的这几类途径,而其他相对狭窄、成功率较低或者相对毕业生来说较为陌生的求职途径则较不愿意采用。

3.传统的求职途径仍是莆院毕业生的首选。在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调查中,为莆院毕业生使用次数最多最频繁的求职途径是综合性的招聘会,占总数的46%,遥遥领先;位居第二的求职途径是专门的招聘网站,占总数的14%;人才市场和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或登录用人单位网站这两种求职途径则位居第三,占总数的12%。这说明,传统招聘会的求职途径仍是大多数的莆院毕业生求职首选,莆院毕业生求职选择的途径中规中矩,虽然有进行许多大胆创新的尝试,但对传统的求职方式仍抱有很大的期望,不愿意轻易放弃此类求职途径。

4.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多从方便快捷与节省成本方面考虑。在调查中,莆田学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则较为一致。其中,从方便快捷这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50%,位居首位;从节省成本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46%,位居第二;从与用人单位直接接触方面考虑的占总数的34%,位居第三;而其他列如获得信息较为全面、成功率较高、熟人介绍不能拒绝等方面考虑去选择求职途径的较少,分别占总数的26%、12%、4%;另从升学、创业等其他方面考虑而放弃求职的毕业生数量则更少,只占总数的2%。从这组数据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莆院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考虑较多的是方便快捷和节省成本。

5.莆院毕业生使用传统的求职途径成功获得工作的比例高于使用其他求职途径。在莆田学院毕业生求职途径调查中,莆院毕业生获得第一份工作的途径中,以综合性招聘会为最,占总人数的30%,遥遥领先。这和此途径的特点息息相关,综合性的招聘会企业众多,对人才的需求量大,参与求职的毕业生人数也多,因此,通过次途径求职成功的莆院毕业生数量也较多。位居第二的是学校/系或老师推荐,占总人数的16%,学校与教师是莆院毕业生的社会关系网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类途径的求职成功率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为大多数的莆院毕业生所接受。接下来则是直接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求职方式,占总人数的14%,此类求职途径能让莆院毕业生较为充分地表达自我,使用人单位感受到自身的诚意,求职的成功率也较高。除此之外,利用其他求职途径成功获得工作的莆院毕业生数量则较少。

6.社会关系网络,成为莆院毕业生求职的重要途径。在此次求职途径的调查中,莆院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三种途径分别是熟人介绍、学校/系或老师介绍和猎头公司。从这里可以看出,社会关系网络对于求职有着重要的影响,社会关系网络的宽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是求职是否成功有效,通过此途径求职的成功率远远高于其他的求职途径。莆院毕业生想要成功地求职择业,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固然相当重要,但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关系寻求工作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在就业信息不对称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在中国“讲人情、重关系、爱面子"的文化的影响下,我们需要重视社会网络在求职择业中发挥的作用,因为在同等条件下,拥有较广泛、得力的社会关系和求职信息的求职者,在求职择业中具有明显优势,更易成功择业。

三、对地方高校毕业生选择求职途径的一些建议

通过对莆田学院毕业生的求职途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来说,众多的求职途径并不是全都适合自身的求职择业所选,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应合理的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求职途径,有针对地选择求职途径有助于自己获取较多的有效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择业选择,成功达到自己求职择业的目的。

1.综合性的招聘会、校园宣讲会。这类的求职途径尽管存在招聘单位只为吸引求职者和宣传企业形象、很多不相干的单位在设摊、个别主办单位甚至虚设招聘单位制造招聘会火爆的假象等等各方面的缺点,但招聘会参加的企业多,提供的就业岗位数量也可观,地方高校毕业生有充足的选择余地,而且主办方已经为地方高校毕业生把好关了,不用担心会有什么特别不好的情况发生。地方高校的毕业生求职不妨采用这类求职途径去求职择业,为自身的成功求职增添一份机遇;即使不成功,也可积累一些面试经验,为日后求职打好基础。

2.学校/系或老师推荐、熟人介绍。这类的求职途径属于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范畴,通过此类型途径的求职都有很强的针对性,求职的岗位方向也比较确定,求职成功率也高于其他的途径。在中国讲究人际关系的文化的影响下,通过人际关系与社会资本“找工作”的现象屡见不鲜,拥有较广泛、得力的社会关系网络的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可以采用这类途径达到成功求职择业的目的。

3.专门的招聘网站。近年来,网络求职凭借信息传递速度快,空间距离影响小、成本低廉等优势,异军突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问题,成为大学毕业生一种重要的求职途径。但因为网络招聘出现的时间较短,还处于初级的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网络求职还存在许多的弊病;并且网投的成功率很小,企业很少选择通过网络投递简历方式应聘的大学生,而且通过网络途径招聘应届生的岗位较少,大多为销售、客户服务类岗位。因此,通过专门的网站招聘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并不是地方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途径首选。

4.人才市场。各地区的人才市场也举办招聘会,不过此类的招聘会地区指向较强,适合有地区就业意向的地方高校毕业生求职。另外,通过以上集中求职途径仍不能达到就业目的,或者迫切需要一份工作的地方高校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这类求职途径,先就业后择业,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5.实习就业模式。实习将为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最好机会,但是, 长久以来, 并非所有的毕业生都能利用这架能使自己今后升迁发迹的阶梯。通过这类途径,地方高校毕业生有足够的时间去熟悉企业,熟悉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地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前夕能够很好了解自己的专业领域,充实自己的某些学习内容, 且当这位毕业生寻找工作时, 实习时建立的联系仍然存在, 良好的印象仍然深刻。通过实习达到就业目的是一种很好的求职方式,但地方高校毕业生急于求成的心态使很多毕业生并不看好这种求职途径。

6.创业。引导地方高校毕业生投身创业,走以创业拓展就业的途径,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和创业促进就业的作用,将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然而,绝大部分地方高校的毕业生因为缺乏启动资金、缺少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前景不够乐观等方面原因,拒绝采用此类途径达到自己的就业目的。因此,各地方高校应积极培育毕业生广义创业新意识,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搭建大学生创业平台,帮助地方高校毕业生走以创业拓展就业途径的新道路。

7.升学等其他途径。因为升学或者其他原因,既不求职择业也不自主创业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则可以考虑其他的出路,“曲线救国”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总的来说,地方高校毕业生应将自身的特点、外在的条件和求职的意向等各个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选择一条或多条适合自身的求职途径,获得有效的就业信息,获取就业机会,达成自己求职择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毅志.社会阶层、社会网络与心理幸福[J].台湾社会学刊,1998(21):171-210

[2]蒋玉.大学生求职路径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0(22):72-75

职业毕业总结篇(8)

当前,始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蔓延到全球,引发经济下滑,不少产业受到冲击,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中国的就业市场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中国经济蓝皮书》指出: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底,全球金融海啸有可能进一步恶化,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

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特别是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为严峻。因此,如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开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理性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危机中寻找就业机会,实现就业,是当前高职院校就业工作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客观认识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形势

(一)金融危机急速冲击就业市场,企业岗位需求大幅下降

随着金融风暴的蔓延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少企业倒闭、裁员,企业岗位需求下降。相关资料显示:由于受到金融风暴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广东省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市场劳动力需求下降;在过去八个月期间,全省亏损企业过万,有的已经倒闭或者濒临倒闭;许多往年必定出现在校园招聘现场的中小企业,甚至大企业,已经明确表明取消招聘计划。但是另一方面,求职人数不断上扬,其中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求职数量增幅最为明显。

(二)高校毕业生总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

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从1999年起实行扩招至今,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根据统计,2009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11万人,2008 2012年每年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在600万一700万人,总量达3000万,比2003~2007年间的1738万增加72%。而我国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突出矛盾还将长期存在,每年需在城镇就业的,包括当年新增城镇劳动力和上一年结转下来未能实现就业的人数大约在2400万,而我国每年只能提供城镇就业岗位1200多万个,缺口在1200万个以上;同时高校毕业生在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今年毕业生数量已超过社会新增岗位的一半,在现今全球经济形势恶化,社会需求量明显不足的情况下,毕业生就业难度愈发凸显。

(三)理性对待金融危机,准确把握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环境

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就业促进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党的十七大要求创造性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8年国务院就业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提出“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及“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党和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的关注,为毕业生实现就业提供了信心保证。

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2002年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发出的关于毕业生就业方面的文件累计达到40多个,共100多项具体的政策,内容涉及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民营企业就业、自主创业、就业指导、技能培训、待就业服务、失业登记、临时救助等各个方面。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地制定了大量的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和政策框架体系,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就业方式灵活。就业机会相对较多

资料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形势主要体现为:劳动力供给总量较大,而岗位的增加相对较少,在未来十年,我国就业市场总体上呈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态势。高职毕业生就业既面临巨大的挑战,也有机遇。首先,随着工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急需一大批有一定专业技能又有较强动手能力的人才,而高职生理论和技能兼备的特点正是企业所需要的。其次,高职生的年龄结构、享受的政策待遇如户籍指标等在劳动力市场上有一定的优势。再者,高职由于学科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比较直接和密切,许多专业培养的学生符合就业市场的需要。

3.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逐年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高职毕业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在不断增加,从1998年到2008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高职高专教育招生数从54万人增长到299万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创出新高,据教育部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从2004年开始,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已经连续4年保持稳定增长。从2004年到2007年,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每年同比大约上升一个百分点。据各省市的统计,2007年全国有10个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超过了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水平。

二、金融危机下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思路

(一)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积极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我国政府计划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等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影响。最近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我国的总体经济形势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应该坚定信心,充分发挥国家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广开就业渠道,扩大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地域范围和数量,提升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鼓励毕业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主动参与就业竞争,寻找就业岗位。

(二)构建立体化的、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毕业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三)探索多种就业途径,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高职院校除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继续举办各种类型招聘会、服务月、服务周等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就业途径外,还应进一步拓宽就业信息渠道。如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人才合作基地,发挥学校和企业两个主体的优势,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同时,加强与当地人才市场的联系,充分利用人才市场的信息网络优势,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职业毕业总结篇(9)

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有的特点使得高职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和行为特点。社会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带来就业的多样化以及就业压力剧增。面对这样的形势,高职生的状况如何呢?本研究拟通过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面临的就业压力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研究方法

1 问卷。《大学毕业班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由张丽锦等人编制,该问卷包括26个项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按照与项目内容的符合程度依次为很不符合、基本不符合、介于符合和不符合之间、基本符合、很符合,分别计为1-5分。问卷包括4个因子,分别为:主观心理体验(因子I),含12个项目;就业情绪困扰(因子Ⅱ),含8个项目;生理反应(因子Ⅲ),含3个项目;行为表现(因子Ⅳ),含3个项目。问卷总体及各因子的重测信度在0.64-0.73之间,内部一致性信度在0.65-0.93之间,分半信度为0.8683。有良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区分效度和效标关联效度。

2被试。随机选取北京某高校高职应届毕业生185人进行问卷测试,回收问卷179份,回收率:96.7%;最终有效问卷162份,有效率87.6%;其中男生:122人,占75.3%;女生40人,占24.7%;来自城市:133人;占82.1%;农村:28人;占17.9%。所有被试均是北京生源学生。测试时间为第五学期末,即在毕业前5个月左右。

3 数据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

三、结果

1 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的状况。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分为:71.52±17.62;在四个因素中,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得分较低,分别是7.98±2.79;8.01±2.45。经检验,不同性别高职学生在就业压力上呈现显著差异(p

而对于是否找到工作的高职生的就业压力进行统计发现,工作状况的不同组别在就业压力总分上有显著差异(F=3.13,p

四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毕业生就业压力总分:男、女生得分均高于张丽锦等对大学毕业生的调查结果,表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高于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同性别的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总分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略高于男生,这与以往对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研究结果是相一致的。高职毕业生生源地的城乡差异并未在就业压力上有显著差异,其原因大概是与被试的样本有关(来自农村的高职毕业生只有28人,占17.9%),另外因为该校的高职生均来自北京本地,北京地区的城乡差异较小,这种客观因素也有可能影响调查结果。不同工作状况的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压力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找到工作的同学压力小于没有找到工作的。本次调查实施的时间是在毕业前5个月左右,此时学生已经投入到找工作中了,此时他们已经感受到非常明显的就业压力,因此是否找到工作的状况会直接对其心理带来影响。面对这种状况,如何才能帮助高职毕业生缓解就业压力,更好面对“就业”这堂人生大课呢?由此,建议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引导:

1 从高职生入校开始,做好大学职业生涯规划。将就业指导从毕业时的阶段性工作变成贯穿高职生三年学习的过程指导。就业指导的内容其实很丰富,但目前更多的工作只是就业工作程序性的介绍,并且介入时间只是在学生毕业时,其实际效果有限。大学的学习过程是连续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应该是可持续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可以依据年级的不同而不同,其目标就是帮助同学们从入校的那一刻就开始思考自己的大学生活及毕业后的发展,唤醒同学们的职业意识,明确个人职业目标。

职业毕业总结篇(10)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064-03

我国经济正经历着结构转型,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资本技术密集型经济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曾对2010年二、三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市场供求状况做出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各技术等级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均大于1,即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二季度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83、1.88、1.81;三季度技师、高级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较大,分别为1.85、1.84、1.75。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经济增长、转型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逐渐增强,就业需求增长迅速。浙江省教育厅2009年对大学生就业率的统计表明,高职生的就业率在大学毕业生中为最高,达到94.81%。上述变化意味着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愈加突出。

高职毕业生就业供给

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不是指高职毕业生的供给数量不足,也不是指社会对于高职毕业生的需求不足,而是指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与社会需要之间不匹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矛盾已经从过去的单纯完成就业转变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高职毕业生的潜能,使他们能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由于当前经济还是处在良好的运行状态,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结构性矛盾还不明显,也就是说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还比较乐观。但一旦遇到经济下滑,随着就业岗位总量的减少,高职毕业生就有可能面临就业难,出现结构性失业的局面。“结构性失业问题”最早是由以萨缪尔森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在20世纪70~80年代提出的,托宾、杜生贝等人认为结构性失业是在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均衡但结构不均衡时出现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的一种形式是某些产业部门的产品因市场需求的日益减少而进入萧条期或衰退期,劳动力素质不适应新的就业标准从而形成失业。结构性失业是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产物,毕业生的专业结构不合理、自身素质结构落后和就业观念僵化是导致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前分析高职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将有利于预防结构性失业的发生,避免高职毕业生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处于不利位置。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分析,还可以更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在整体上处于有利位置,但是这种结构性矛盾早已露出端倪。结合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情况和特点,通过对就业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人才结构不匹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职业教育部分提出职业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要与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就业市场的,其专业设置的合理性显得更加重要。在当前的就业市场中,这种市场需求专业与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不一致的矛盾表现十分普遍,在某些地区、院校甚至更加突出。以浙江省嘉兴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2010年校园招聘会为例,招聘专业与学校专业对口的只占41%,企业的需要与学院提供的毕业生在专业结构上的不匹配已经十分明显。分析剩下的59%的专业需求我们发现,有关服务类和销售类的岗位在就业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从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就业市场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岗位数达到岗位总数的一半以上。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统计出第三产业的岗位占整个就业岗位的57.7%。相对于整个就业市场而言,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的就业情况也与其基本一致,第三产业岗位需求所占的比例也达到一半以上。这种趋势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还将体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升级,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肯定会有所减少,第三产业将会成为未来就业的主要领域。目前高职院校有关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较少,学习相关专业的人数在整体学生中所占的比例也很小。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在总体结构上不合理,专业设置的内部安排也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结构的转变。过于对专业进行学术性划分阻碍了高职专业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从事某种工作所需的技能,而不是简单的专业,因为就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通常是复合的、多条件的。笔者从事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相对了解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专业要求,比如一家食品公司招聘销售人员,实际上是需要既懂食品方面的知识,又懂营销类相关知识的人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而现实的学校体系中有关这种类型的专业设置还十分缺乏。

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岗位的要求不匹配高职毕业生的数量并不少,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十分旺盛,那是不是说高职毕业生就业就十分顺利,可以人尽其才了呢?事实并非如此。高职毕业生虽然在就业率方面领先于本科生和研究生,但在就业的质量上还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大多数就业还是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很多企业的高层次技术岗位招不到人,被迫采取了先招人、后培训的策略。学习某些专业的高职生供不应求,而学习另外一些专业的高职生则面临就业难,或者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一致。高职毕业生的素质不适应岗位需要的矛盾在就业市场中显得十分突出,部分企业“招技工难”与求职者“找适合自己的岗位难”并存的状况凸显出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核心就业技能,才能在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应聘者需要对应的是一个岗位,他们最希望应聘者能够掌握这个岗位上的核心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不关注你学了多少知识,最关注的是你是否可以解决岗位上所发生的问题,能够给企业带来效益。

上一篇: 办公室实习工作 下一篇: 铁路职工个人工作思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