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汇总十篇

时间:2022-02-25 10:36:22

企业标准化

企业标准化篇(1)

公司一直坚持“”的管理理念,建立适应市场的经营机制。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标准化体系的实施已成为了企业的迫切需求。2005年初,经领导决策,企业决定全面推行企业标准化工作,将标准化管理同质量管理一样,作为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认为,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行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产品质量是企业基础工作的综合反映,在产品生产、实现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操作行为和作业流程,从而控制各种影响质量的因素,以减少或消除质量缺陷的产生;一旦发现质量缺陷,也能及时发现并采取纠正措施。只有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提供质量可靠、满意的产品,从而提升品牌的美誉度,无形中为企业创造巨大的财富。

2、有利于减少贸易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推行企业标准化工作,学习、采用国际先进标准,使企业产品满足国际市场要求,从而满足外方按惯例对企业的质量保证能力的要求,是产品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

3、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原则,推行企业标准化管理,确保为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护。

为确保企业标准化工作实施,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我们作出如下努力:

1、领导重视,健全组织体系

我公司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将标准化建设作为一个主要工作来抓。2005年3月初,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亲自领导的标准化领导小组,同时,逐步形成了厂级、部门、班组××*标准化工作网络,从组织上保证标准化工作的正常展开。在实际工作中,坚持采取先进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原则,标准的形成切实做到“三标定稿“,使标准更具有操作性。

2、加强陪工作,努力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

只有使全体员工认识到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才能促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按标准去规范行为,保证标准化工作持之以恒的动态优化和完善。近年来,我公司共参加标准化相关培训期人,企业内组织标准宣贯培训期,通过培训增加了全体员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

3、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标准化工作小组根据企业情况制定了《企业标准化工作推行计划》并根据该计划分阶段制定实施计划,落实到各部门和个人。只有通过实施标准,才能使标准发挥潜在的作用,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我们将标准的实施纳入基层管理工作的考评工作中,有效地促进了标准的实施。

企业标准化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今后,我们将继续从

以下几个方面自我完善:

1、不断完善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标准化工作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企业

客观环境的不断变化,要不断完善修订标准体系,适时地对标准进行审查、修订,保持标准的先进性。

2、做好标准化的整合工作。充分发挥标准化管理作用,有计划地组织、指

挥企业的财力、物力、人力,做到有效地发挥各方面的潜能,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通过将标准化体系和其他管理体系进行有效整合,确保企业安全稳定生产并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3、提高标准编写水平。有计划地开展标准相关知识的培训班,有针对性地

进行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培训,切实提高标准化兼职人员的综合素质,使标准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重点抓标准的实施。标准的关键在于贯彻和实施。这就要求企业的各级

企业标准化篇(2)

一、建立企业标准体系要求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范围内所涉及的各类标准按其内在联系遵照统一协调优化的原则建立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持续有效的有机整体,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和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是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保障生产安全、维护职工健康和强化环境管理的重要措施。企业为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建立起围绕企业发展方向、发展战略的符合企业经济运行状况的、科学的标准体系。以进一步规范企业的科学化运作,推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有序化、标准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一个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的标准体系就必须要做到:

(1)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须紧密围绕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和总方针的要求,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行业内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企业标准体系要以技术体系为主,包括有为实现技术标准要求而建立的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以及各项标准化要素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3)企业标准体系应该是最先进的科学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成果,应不断优化企业标准体系结构,适时淘汰一些体系内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低功能要素,要及时补充新的高功能要素,使企业的标准体系始终处于整体最佳状态。(4)为了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实力,要认真的贯彻执行国家标准以及采用国际标准的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在制定企业标准体系时,尽可能优先采用国际标准,创造条件优先等同采用国外先进标准,以全面实现标准化与国际接轨。

二、建立标准体系思路与原则

企业标准体系是用图表的形式把一个企业已有及应有的各种标准,按照标准的类别、性质、适用范围以及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层次逐项地排列起来的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不断优化和完善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图表,简称标准体系表。标准体系使企业内部的各类标准层次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一套必须遵守的层次清晰、功能完备的企业标准目录。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研究和经营管理的依据,是企业提升竞争实力的法宝。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组建一个规范、合理、有序、科学的技术标准体系,对企业产品质量控制及减少生产消耗,降低资源的浪费、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并以国家标准gb/t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和gb/t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评价与改进》为依据,同时按照简化、统一、协调、优化的设计要求,考虑到有效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标准化的需求,顾及到企业运行的整体效益,从而建立体现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具有明确目标易于动态管理的企业标准体系。

三、确定标准体系结构的优化方案

为了使企业标准体系结构趋于更加科学、合理、完善,企业要对标准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充分研讨论证,对体系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适用性、完整性广泛征询意见。确保所建立的标准体系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拥有最佳的系统效应。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作业依据和技术基础,从而实现企业总的生产经营方针和目标。建立标准体系应防止片面的追求数量,忽略对体系结构的优化。只有经过优化的体系结构才能产生良好的系统效应,才能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效益。结构优化方案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标准体系优化的结果和整体功能。结构优化是对企业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宏观控制的一项重要工作。企业标准体系的结构优化方案主要有以

下的几种方法:

1.协调原则。企业的标准体系是由一个个单项标准按照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一个有着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在其中的任何一个标准发生变化的时候,其他的也相应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企业标准体系越是复杂,各单项标准之间互相影响和制约就越大。只有通过协商途径进行解决,使相关标准之间重新建立起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关系,确保结构状态永远保持相对稳定,发挥最佳的系统效益。标准化协调原则是标准体系结构优化的主要方法。

2.编制标准体系表。编制企业标准体系表是将现有的标准组成一个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不断优化、完善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的图表。建立标准体系表可以使企业内部的各类标准层次化、结构化。标准体系表不但反映了企业范围内所有组成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全貌及各标准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整个体系表的层次结构和各类标准的数量。不仅可以分析标准体系当前的结构状态,而且可以进行动态协调管理,建立标准体系表是结构方案优化的重要手段。企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的体系表应该具有如下的特点:(1)完整性。体系表的组成力求完整、配套,基本覆盖企业所有产品领域,做到立足当前、放眼未来,充分体现标准体系的全貌,以及各标准之间的关系。(2)科学性。体系表编制应该是层次清晰,结构合理,图表配套,并根据各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扩展和补充,以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确保标准体系表永远适应企业发展需求。(3)动态性。标准体系表要易于实施和日后监督检查,便于对影响企业发展经营的标准进行纠正和预防,保证企业标准体系动态、持续的改进,发挥最优的性能。(4)合理性。企业在制定企业标准体系表时,要充分考虑各标准之间的约束性、实践性和国际性。根据协调原则优先等同采用国际上先进的标准。使得建立的体系适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3.综合标准法。它是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发挥系统效应的一种有效方法。该方法主要是从系统整体功能、系统效益和优化目标出发,舍弃一些在标准体系中功能低的标准要素,再对剩余的单个标准的功能进行识别,按照各自功能和体系结构的制约关系,把若干各标准要素进行综合考虑,有机的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标准要素并使之与相关的标准要素相配合,构成理想的优化系统结构,从而使得建立的标准体系发挥最大的系统效应。

4.建立层次结构。这种方案是在企业的范围内,在若干单项标准中提取共性特征的标准建立成为共性的标准,排列在各项被提取的各项标准之上,构成不同层次的有排列的层次结构体系。该种结构具有较强的增值能力,通过层次结构建立起来的体系比不分层的体系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增加更多的企业发展需要的各类标准,该种方案本身就是一种结构的优化方法,建立层次结构标准体系结构需要的信息资源也比较小。建立层次结构是一种十分理想的结构优化方法。

四、标准体系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

标准就是利润的最大化。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面对的关税壁垒在减少,但技术壁垒更加森严。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在企业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一:有利于企业领导、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直观地全面了解本企业标准的构成现状(已有的、空缺的、未来应发展的),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其二:有利于企业领导和归口管理部门便捷地综观标准体系全貌,根据需要安排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计划提高标准化工作水平;其三:有利于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方位融入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企业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标准体系全面描绘了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发展蓝图,展现了企业标准化发展水平和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唤起企业各层次领导对标准化工作的关注、重视、支持和参与。有利于提高全员的标准化意识,促进企业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实施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重要活动之一,企业标准化活动可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保持高度统一,从而获得最佳秩序和经济效益。设计企业标准体系是为了获取最佳经济效益。虽然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是却创造出了无穷的、潜在的、持久的经济效益。企业标准体系是技术发展与产品发展的产物,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中形成,为产品质量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在市场经济迅猛

展的冲激下,要适应市场的变化,就必须建立起与市场需求相一致的企业标准体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体现企业总体战略规划的标准体系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是企业取得胜利的保证、占领市场的法宝。

五、结语

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展现企业标准化工作全貌,反映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为制、修订标准提供依据,为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指南。此外,企业标准体系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详实、可靠的标准信息,有助于更好地为企业产品设计和开发提供服务,有利于促进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的研究推广,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实力。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提高企业标准化水平是进行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

参 考 文 献

[1]刘少云,林红亚.《标准体系表》及其编号法模式研究[j].中国标准化.1995(5):24~26

企业标准化篇(3)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参与市场竞争和扩大技术垄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也将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大集团公司的竞争焦点。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的质量保证方面都有突出的作用。技术标准化有利于开展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有利于企业协调和组织生产活动,同时它更有利于企业推进和发展新的产品和技术,促进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企业标准化建设研究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企业标准化建设内涵和任务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搞好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几点对策,这对于企业标准化建设在企业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1 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内涵

企业标准化建设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标准化建设使得管理人员大幅度减少,大大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益,也减少了技术人员的文字工作量,也有利于企业工程质量和安全绩效的提高,更减少了产品质量损失和安全方面的损失。企业标准化是指管理标准化、工艺技术标准化,是企业层次围绕产品属性的实现,将产品形成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步骤或环节,对实现每个步骤和环节,从管理和工艺技术角度对控制方法、运行程序、操作规程、验收条件进行统一,并通过企业的权威组织进行审核和批准,在企业强制实施的法规条文。企业标准化建设能够使产品形成过程受到控制,保证产品的属性和有关规定相一致,进而通过科学严格的管理和科技进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企业标准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就是围绕培育、制定和实施所进行的系统性的管理。企业标准化建设通过管理标准化和工艺技术标准化的引导,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它成为了企业工业化的产物,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有着必然需要。因此,应该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企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水平。

2 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任务

标准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让企业的发展合乎企业标准化。第一,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使标准化业务人员素质提高。当前,企业标准化的制定相对较少,这样就导致了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意识比较淡薄,企业因此对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对标准化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也就不够,所以标准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要提高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提高企业业务人员的素质。第二,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标准化建设体系。现在的企业只关注产品标准化的贯彻和制定,忽视了产品的其他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等。这样的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安于现状,不会参照国际和国外的标准制定符合自己企业的标准化,标准化建设的任务难以实现。第三,建立企业的工艺技术标准化体系。企业标准化体系是国家应对企业危机的重要举措,对于企业来说,这一体系的建立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体系建立以后的福利,这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3 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方法

以上分析了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内涵、任务,我们应该看到在标准化建设中的不足,完善实施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对策,从而进一步推进企业的标准化建设,应采用的主要对策有:

3.1 提高意识 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是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企业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企业内部有计划的进行培训,通过各种传媒及手段对员工进行更新管理理念方面的培训。这样才能体现企业的重视,全体成员广泛参与,从而保证了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持续高效发展。当今世界发展迅速,创新发展速度,提高企业员工的创新标准化意识,因此企业和员工要不断学习新的思想和知识,以确保企业标准化建设的构成。

3.2 完善体制 标准化工作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要不断完善修订企业标准化体系,并对标准进行不断的审核和修订,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充分发挥企业标准化管理作用,要在企业中,有计划的发挥企业的各方面的职能,完成各项生产经营的目标,通过将标准化体系的完善,确保企业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当前,随着企业客观环境和主观环境的变化,企业要不断完善修订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并对标准化体系中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审查和修订,这样才能够保持企业标准化体制的不断完善,才能够保持标准化体制的先进性。

3.3 技术积累 企业的标准化建设需要技术的积累,因为一项标准的产生,需要经历许多环节,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该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加以提炼,纳入标准,这些经验和创新纳入标准的过程就是技术的积累。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关键在于贯彻和实施,严格执行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标准化工作得到提高和加强,在新的形势下,企业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技术积累,提高企业标准化的实施进度。

参考文献:

[1]肖绪文.建立以企业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科技工作体系.中国标准化.2004年5月.

企业标准化篇(4)

一、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是企业的一项重要基础管理工作

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改善产品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标准化是一套分层次的控制网络具有很强的控制功能。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二、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各项管理中最基本、最科学的管理手段

企业加强标准化,不仅仅表现在技术领域,也表现在管理领域。标准化为企业实现各项管理职能提供共同准则和科学依据,企业只有借助于标准化这个重要手段,才能更有效地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各个环节合理地组织起来,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分工明确,职责清楚,以实现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化、合理化、科学化,这样才能促进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作业计划,成本核算等,都是首先制订工时定额标准,通过标准化来进行的。当时,美国的各种企业看到标准化的显著经济效益,对标准化大为重视,事事都追求标准化,标准是企业的法律,使标准化思想牢固地树立在企业的每个职工头脑之中。

三、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必要性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涉及企业内各个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同企业的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生产管理等一样,是企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是搞好企业管理的必要条件,也是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需要。现代的企业标准化工作,并不局限在某个部门,而是个部门,各车间,各个岗位都需要开展标准化工作。因此,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实际上任务是十分繁重的,需要一个统一的职能机构来组织协调、指导和检查等管理工作,否则影响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建立企业标准化体系对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如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只有通过标准化才能达到此目的。企业标准化体系中所提及的指标具有很强的合理性和先进性。企业以这些成熟标准为依据,必然会使企业标准在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及安全可靠性等方面得到保证,从而为我们提供先进合理的衡量尺度。企业标准化要求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各部门的各项工作以及全体职工都要按标准办事,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人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工作有检查,效果有奖惩,从而彻底扭转企业技术落后、管理落后、互相推诿、效率低下的局面。

四、企业标准化工作是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

市场竞争是无情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者淘汰、消亡,这是自然规律。我们如何面对改革带来的冲击和市场竞争压力,以适应新时期生产经营需要?唯一的途径就是不断创新与自我完善的管理模式,加强标准化工作。海上生产设备日益老化,检修时间周期增加,气候变化造成海上天气状况日益复杂,原油上产压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摩擦,对海上原油生产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企业发展处于创新发展时期。这些都对我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用标准化工作方式来提高原油生产,才能在企业目前激励竞争的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1、必须加大对标准和标准化工作宣传、贯彻、实施的力度,增强企业员工的标准化意识。

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见效的艰苦工作。①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大力宣传标准化的基本知识,使企业员工了解和熟悉标准化工作的内涵、原理、目的和意义。企业生产与建设方面有很多标准和标准化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去宣传、贯彻和实施,在企业内部信息网络、基层各岗位上都对有关规章制度、标准进行了宣传,在基层各岗位上与岗位相关的制度、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让他们熟记于心;②要通过贯彻实施标准,把人们置身于标准的实践和标准化的过程中,使其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标准化工作对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大家认识到,标准化就在你身边,我们生活在标准化之中,进而从被动的、盲目的、消极的、潜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变为主动的、自觉的、积极的、有意识的开展标准化工作。

2、必须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实现。

企业标准化篇(5)

企业会计标准化主要是指企业要从现实所潜在的会计问题出发来制定、以及实施各种条款的各项活动,从而可以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达到最佳的秩序。在这一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不断变化,这就使得标准化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从而可以更好的满足现实的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企业要不断改进以及完善会计标准,保证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标准化的内容

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内容就是通过利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这一活动。从中可以发现,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其中包括了物资、人力资源等。与此同时会计标准化活动也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如果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超过了耗费,此时可以将两者之间所存在的差额看作为企业进行会计标准化活动所产生的增值。由于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一定的周期,也就是从输入一直到输出所需要的时间,如果这一过程的周期较短,那么说明这一过程周转速度较快,并且所取得的会计标准化效果也就是非常好的。

为了能够保证会计标准化取得预期的效果,让这一过程成为增值转化的过程,并且促使这一过程获得很好的效果,此时企业要对这一过程进行良好的管理。企业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内涵就是指通过合理利用相关的资源,并且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将相关部门以及人员的责任权利划分开来,同时还要采取科学的措施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中的顺利开展,最终使得会计标准化的成本得以降低,获得较好的会计标准化效果。

三、会计标准化管理的具体原则

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按照以下的原则来进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超前预防的原则

超前预防的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会计活动中出现的重复性的问题,而是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变化对一些潜在的问题进行超前管理。企业通过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的预防会计问题的复杂化,而且可以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

(二)系统优化原则

系统优化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应该从所能获得最大效益的问题出发,并且要充分考虑到标准化效益,与此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对象自身的局部效益,这样做有助于企业获得较高的效益。

(三)协商一致原则

协商一致原则主要是指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效果要想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以及执行,这就要求企业要协商好与会计标准化管理活动相关的各个方面,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做不仅使得会计标准的制定更加具有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且可以为会计标准化管理创造前提条件。

(四)动变有序原则

动变有序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在管理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来制定会计标准,并且要按照所规定的程序来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保证会计标准具有先进性以及适用性。在改进会计标准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与此同时在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时候要按照规定的时间以及程序来进行改进以及完善,从而可以确保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正常进行。

(五)阶梯发展原则

从阶梯发展原则中可以看出,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这一过程包括了制度会计标准、实施会计标准、监督检查会计标准、评价会计标准以及改进会计标准这一呈阶梯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过程会计标准都在不断提升,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会计标准化管理形象的反映出来,最终提高了会计活动标准水平。

(六)全过程管理原则

在企业会计标准化活动的全过程中要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并且不能局限于制定会计标准以及实施活动。通过有效管理会计标准化的全过程,从而可以促使会计标准化过程的顺利进行,最终使得这一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增值。

(七)全员管理原则

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活动,其中包括了企业会计部门的其他部门,比如:供应部门、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等,所以为了有效运行以及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这就要调动其每一个部门的员工来管理会计标准化活动,并且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按照会计标准来开展会计工作。

四、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

企业会计标准化是将输入转换为输出的活动,所以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包括了对过程输入的阶段、进行阶段以及输出阶段。

(一)管理过程输入阶段

过程输入阶段主要是指利用资源来进行管理,并且要将输入转换为输出。在过程输入这一阶段,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了物资、信息、人力以及环境资源等,企业在这一阶段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且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通过设立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机构。第二,对企业会计标准化进行合理的培训。为了能够实现会计标准化管理战略目标,这就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标准化人才队伍。第三,要制定科学的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规划。企业要安排好会计标准化工作的长期规划,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第四,做好收集、整理会计资料工作。企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会计标准化水平,掌握相关的会计标准资料,从而可以为制定会计标准提供合理的依据。

(二)管理过程进行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进行阶段包括制定、实施、评价以及改进等多项活动。企业要根据自身外部条件的变化来不断改进企业会计标准化这一过程。

(三)管理过程输出阶段

企业会计标准化过程的输出主要是指会计标准化活动所取得的效果。管理过程输出这一阶段主要是管理会计标准信息以及会计标准化效果。

五、结束语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系统就是指企业会计组织标准,其中包括了会计岗位设置的标准、会计人员的配置标准、会计业务流程标准等相关标准制度,通过这些标准制度从而可以更好的管理企业会计活动,确保企业会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皆斌.企业会计标准化刍议[J].现代经济信息,2010(9):90-92.

企业标准化篇(6)

(一)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中,对于任何一个部门的经营而言,其会计管理活动建立的基础是标准化管理,同时,会计标准化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实现长远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1.会计概念标准化主要指的是会计的性质、原则方法和程序等专业名词术语会有制定统一的标准,这种统一标准的含义和应用方法就可称为会计概念的标准化。会计概念的标准化能确保整个管理岗位的专业化和系统化。

2.会计方法标准化在企业会计管理过程中会实施财产盘点清查、成本计算和复式记账等方法对企业财产进行盘查。在具体盘查过程中会制定较为先进的会计实施方法,从而按照这种方法对公司的财产进行检查。

3.会计账户标准化会计对象会按照经济的内容划分为很多的类型,这主要是根据经济信息和记账处理方式等划分的。并且每种类别都会被给予一个通俗易懂、含义明确的名称。

4.会计报表标准化会计报表标准化主要指的是对会计报表和附表等按照一定的格式,统一的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等进行编制。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会计报表标准化对企业来说十分重要。

5.会计凭证的标准化企业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类会计凭证,如外来凭证、自制凭证和联数等。这些凭证都需要进行标准化和统一化,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会计档案标准化这主要指的是对会计报表、会计凭证以及相关的文件资料等进行统一地整理和管理等,使企业各项会计档案井然有序的使用和保存。

(二)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增长,使我国工业化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企业也在飞速发展,创新和标准化改革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甚至企业中技术的创新都离不开标准化,这已经成为了企业科学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经济全球化不仅给企业带来了机遇,而且带来了挑战。如果想要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必须对企业会计进行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由于企业会计在资金管理和核算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企业的管理实行标准化能够使企业的各项活动有规可依,从而发挥出企业管理的作用,保证企业能在科学的轨道上顺利发展。另外,企业会计标准化还能减少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不法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企业会计标准化实施时出现的问题

(一)重视局部而忽视整体

在会计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常常会牵扯到企业诸多方面的利益,有时甚至需要企业牺牲一部分利润以助推会计标准化的实施。然而,有些企业相关部门只会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利益。例如,在会计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有些部门为了配合企业完成相应的指标,会增加相关人员的工作量,在实施会计标准的时候甚至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造成的结果就是会计标准成为摆设,而非具有实用性的规章制度。

(二)缺乏长远全局考虑

在企业实施会计标准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在各种利益冲突之中进行选择和做出决策,而如何处理企业长期发展和短期利益之间的矛盾常常是摆在企业高层管理者面前的一个具有战略性的问题,而在实际的经营中,一些企业高管往往缺乏长远的眼光,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而陷入了追逐短期利益的恶性循环中,最终导致企业经营效果不佳。例如,在对会计标准实施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对现有的会计环境进行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有些企业为了节省企业的资金,取消了对会计环境进行改造的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的长远利益。这是因为如果改善了会计环境,会计工作的效率也会得到相应地提高,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反地如果不对会计环境进行改善,会计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效率都会受到影响,甚至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利益。

(三)缺乏有效监督,未能有效执行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只有有效执行了,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企业内部所有的会计标准存在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只有企业内部所有的标准运转起来才能产生一些特定的功能。然而,在企业内部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导致会计标准化执行不到位,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利益。事实上制约企业发展的不仅是内部有效监督的缺乏,还有外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的缺位。仅仅依靠企业内部自律而进行的会计活动并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因为没有强制力作为约束。而国家机关的外部监管却不同,国家机关的监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作为支持,可以说具有强制约束力。但是事实上很多国家职能机关没有正确地行使自身的监管职责,其自身就没有对监管行为建立正确的认识,从而使国家职能机关对企业的监管行为流于形式,有的甚至借此机会来收受企业的贿赂以谋取私利。政府职能机关的缺位会给企业带来侥幸心理,认为自身的违法行为没有被发现,从而变本加厉,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巨大的损失。更严重的是这种不规范的会计行为会带来不良的社会风气,从而使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也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会计标准化管理流程不规范

现阶段,很多企业内部存在着会计标准化管理流程不规范的现象,例如,在输入阶段对于资金消耗的管理不到位,中间阶段对活动的具体要求不明确以及输出阶段达不到满意的效果等。这容易造成在具体实施会计标准化的时候会遇到阻碍,甚至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严重浪费,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由于现在是市场化经济,企业的经营和生产面临着众多的问题,而想要将多方面的生产要素总结并进入到同一个会计标准计算流程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企业为了节省这样的成本而不愿意进行会计标准化,或者说在会计标准化的过程中管理流程不按照规范进行,这是会计标准化难以取得效果的主要问题。

(五)企业会计标准系统不完善

很多企业的会计标准系统存在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以及会计组织标准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其中包含了标准缺乏统一性和实效性以及标准执行效应差等实际表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导致了会计标准系统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甚至拖累相关部门或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企业会计标准化的解决方案

(一)考虑企业的整体利益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盈利,在这一点上,上至企业的管理层,下至企业的基层员工目标都是一致的。仅仅追求个人的利益是难以实现整体的发展的,但是在追求集体利益的过程中却能实现个人的利益。在企业会计标准化实施的过程中,要想获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各个组织部门以及企业内部的相关各部门形成统一的整体,建立联动机制,一定要坚持“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在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应以整体利益为重,企业各个相关部门应将企业的整体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贯彻和落实会计标准,不能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只有整个企业都齐心协力,才能为企业铺就更长远的发展道路,也能为企业所有员工争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二)以企业长远利益为重

在树立了整体利益的思维后,还需要企业将眼光放在远处,在企业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注重企业的长远利益,并为此可以适当牺牲眼前的利益。例如,在对会计环境的投资方面,虽然会计环境的改善在短期内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应从长远的目光来看,坚定能改善会计环境的信心,这样在实施会计标准之后会计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才会大大提高,会计系统也会有效地得到相应的完善,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

(三)加强对企业会计标准化实施的监督

企业内部应明确相关监督部门的职责,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实施企业会计标准化的监督工作。由于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内部的所有标准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且相互影响的,如果制定出标准后缺乏持续的监督,则其在实施过程中则很难自觉地保持完整性和严谨性,由此导致标准所对应的功能也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规范作用和约束作用,此外,会计标准能否有效地实施还会对整个会计系统功能的发挥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所以,加强对企业会计标准实施的监督就显得非常必要了,是维持和促进会计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保障。企业内部要加强自身的监管,因为这是让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手段。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处于繁荣的时期,而经济的繁荣带来的是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的加剧,而改革开放的深入使企业面临本土和国外双重的竞争压力,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容身之地,企业必须加强自身的实力,通过加强自身的监管来推进企业会计标准化的实施,从而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供更科学的决策依据。当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对企业会计标准化实施的监督,推进企业会计标准化是减小财政损失的必要手段,只有正常的会计活动才能满足国家对税收的要求,有力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具有强制力,相较于企业内部的监督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站在政府的角度来说,加强对于会计标准化实施的监督是双赢的事情,企业能够增强自身的实力,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而政府则能减少财政上的损失。

(四)加强对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

加强对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规范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程序。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管理的程序主要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即输入阶段、中间阶段以及输出阶段。在管理输入阶段会消耗一定的资源,如信息资源及人力资源等。并且在这一阶段企业要考虑的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利用低成本的消耗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企业的整体利益。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流程的中间阶段主要是相关标准化活动的进行阶段。在这一阶段,会计人员应在保证企业基本利益的前提之下促进标准化活动顺利进行。在此阶段,企业本身应积极明确活动的目的以及活动的原则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整个会计标准化活动顺利进行。其次是规范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模式。企业会计标准化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同部分的内容是相互关联且相互影响的。同时,由于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的模式可以看作是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过程,并且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内部的会计活动会不断改进和提高,也会带动整个企业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所以,为了能实现企业会计标准化的目标,应对标准化的各项活动进行策划、实施及改进。另外,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应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水平,保证各项工作之间能够相互促进,从而使企业获得长久的竞争力。

(五)建立和健全会计标准系统

首先,要积极做好企业会计标准系统的解释工作,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情况利用解释公告等措施深化、细化以及完善会计标准系统的相关规定,使企业对会计标准产生更加正确、深刻的理解,形成更加高效、有力的执行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新的问题,另外,还应立足于时间,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建立健全会计标准系统案例指导制度,为系统的完善、健全以及规范提供有效地示范、指引和参考。其次,企业会计标准系统的完善应以趋同线路图的相关要求为依据,以更好的同国际会计标准化接轨。除此以外,应积极建立健全企业产品成本制度,通过调研、座谈会等行之有效的方式对企业成本核算以及实际的运行情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以提高会计标准系统建立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民主性。最后,应通过有力的措施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应整合社会各方的力量展开会计保准系统制定、完善等工作,广泛的接收各种反馈、建议以及意见,通过各种平台为统一的、科学的会计标准系统的完善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企业标准化篇(7)

项目标准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组织现代化生产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获取效益的源泉,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环境和发展质量。

1 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1 通过标准化管理,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程序化,模糊问题具体化,分散的问题集成化,成功的方法重复化,实现工程建设各阶段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机衔接,整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为又好又快实施大规模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1.2 通过总结项目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和作法,有利于不断丰富和创新项目管理方法和企业管理水平。

1.3 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在最大范围内的复制和推广,可以搭建起项目管理的资源共享平台。

1.4 通过在每个管理模块内制定相对固定统一的现场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现场管理规范和过程控制要求等,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管理资源,减少管理成本。

1.5 通过推行统一的作业标准和施工工艺,可以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和安全死角,为建设精品工程和安全工程提供了保障。

1.6 通过对项目管理中的各种制约因素进行预前规划和防控。可以有效减少各种风险,避免重蹈覆辙。

1.7 通过建立标准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考核机制,便于对员工进行统一的绩效考量。

2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成因

2.1 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对项目管理经验的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变为量化的管理标准,使之有效地被执行和检查考核;把失败的教训,经过分析后制定相应的预防或纠正措施,使之成为今后工作的指南。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可以作为项目管理案例在所有项目进行学习。

2.2 现场实验和试点 。将项目管理方方面面的标准,放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验和试点,检验其合理性和可行性,成熟可靠、经济适用的方可作为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复制和推广,否则要到下一个循环重新实验。标准要从实践中来,最终要到实践中去。

2.3 进行动态优化 。针对实验、试点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原有的项目管理标准进行不断的研究、分析和完善,将之提炼为新的项目管理标准,始终保持项目管理标准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以充分释放标准化管理的效能。

3 项目管理标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

3.1 管理制度标准化。管理制度的标准化,目的在于通过建章立制,使各项工作程序清晰、有章可循、责任明确、奖罚分明。作为企业集团的派出性机构,项目经理部制订的制度应当结合业主的要求和企业的管理特点,以系统、全面、综合为主,幅射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环节,而直接承担施工任务的作业层则要以简洁、实用、统一为原则,直接面对操作人员。

3.2 人员配备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目的在于解决管理技术人员能力素质与大规模铁路建设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要做到人员配置的标准化,应当满足3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满足管理要求;二是合理配备人员,并且明确每个人的工作职责;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的素质。

3.3 现场管理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关键在于明确工作标准,把现场管理工作内容具体化和定量化。主要包括8个方面的内容:制订文明工地建设工作标准、劳务用工管理标准、工地实验室建设标准、内业资料管理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打造样板工程、建立检查制度和现场管理的定期分析制度。

3.4 过程控制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是为了确保前3个标准落到实处。着眼于落实各环节的责任而实行的全过程监控。主要采用PDCA循环原理来制定管理体系、工作标准和工作程序。质量、安全是过程控制的重点,应当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管理系统,并主要通过8个环节来构建控制流程:一是确定管理目标;二是建立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各类人员的职责;三是建立专项管理制度:四是明确工作标准;五是制定工作程序;六是制定工序责任制;七是建立评价评估体系;八是制订责任追究制度、奖罚措施和问题改进办法。工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应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工程程序。投资效益是对建设单位的提法,对我们而言,在抓好成本内控和开源创效的同时,应当充分考虑财务风险的防范问题。

4 项目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4.1 在管理制度标准化方面。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和业主的要求,主要从管理标准、技术标准、作业标准3个层次构建管理制度体系。各项标准在不同单位、不同项目的相同专业、相同工种、相同工序等层面可复制,持续运用。

4.2 在人员配备标准化方面。a)明确责任,细化工作职责。除明确各级主要管理人员和各部门的职责外,还对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进行了明确和细化,形成了清晰的岗位责任体系。做到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职责,以工作内容确定岗位数量,以标准制度确定工作流程。b)强化培训,提高专业素质。以突出针对性、时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建立全员的分类培训机制。针对工程特点和管理要求,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培训,项目全体作业人员要进行全过程的岗位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特殊工种和重要岗位必须持证上岗。

企业标准化篇(8)

强制性--达到某一条件时必须行动;

自觉性--相关人员都了解该如何行动;

流程性--每个结果都必须以某一种形式向下一个环节流转;

修正性--循环多次遇到同样的障碍时,会强制启动针对障碍的修正改进行动。标准化管理包含对标准本身的调整要求在内,形成一种隐性的强制性,由制度而非人去调整,强行督促全体干部员工遵守标准的过程,使之逐渐成为全体职工的自动行为,改进的变化可预料,使标准化管理的运行结果可以预测。

在工作中经常听到基层人员对标准化建设的议论:国家要求建设创新型企业,省市公司也让咱们搞特色,可现在都要标准化,各项工作一个模式,还谈什么创新?

其实,这是人们对标准化认识上的误解,标准化是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是标准化的实质;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则是标准化的目的。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按标准生产,对产品检验要遵守统一的检验方法,要有统一的包装、运输方式。可以这样说,没有标准,企业就无法组织好生产,生产的产品也无法更快更好地进入市场,也就不可能获取更多更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电力行业标准化工作实施较早,电能的产品标准是电压、频率、波形,管理标准有《安规》、《运行规程》、《调度管理规程》等。虽然,经过多年的标准化建设,电力行业各项工作得到了提高,可是由于我们农电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各地县公司发展水平不均,因此省公司选择一些在某些方面做得较好的经验和措施系统化后予以推广,目的就是把原有的落后的管理模式强制改进,走别人走过的路,加快各县公司进步的步伐。从农电体制改革以来,国网公司、省公司就着手对农电系统实行标准化管理,无论最早提出的规范化管理、创一流企业,还是现在的机构改革、标准化建设,目的就是把国家电网公司旗下的所有企业按照一个标准统一管理,创建统一的品牌。

沃尔玛、麦当劳、肯德基等跨国公司都是标准化运作较好的企业,从原料的采购、配料,到产品的加工、销售都有严格的标准。据说肯德基连锁店的炸鸡块在美国与中国的味道几乎一样,原因就是制造工序各地一个标准,因此,肯德基才能横跨五大洲,走遍全世界。

再说创新,创新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可以把它看成一种思想,让干部员工从思想高度认识和展开创新,从观念意识上思考何处可以创新创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工具,让干部员工找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方法"的途径,从操作上找到一种思考方法论。还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路径,让干部员工在严格执行标准的基础上,不受标准的条款约束,主动想办法动脑筋,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使更多创造变成可行的方法,使标准化管理体系成为一个台阶而不是绳索。加强基础管理的思路,成为了创新规划的起点。创新的提出、规划、实施始终围绕怎样构建战略执行系统,以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加强执行力。创新与战略目标的达成过程紧密结合,提供一条清晰的、具体的管理推进思路,才可确保战略落地。一些人认为创新是某些职能部门或者某些人的"专利",其实只要创造适合的组织氛围并提供合适的培训,普通的员工也能成为不平凡的创新者。现在我们搞班组标准化竞赛活动,就是通过在班组开展竞赛,激发基层人员的创造性,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众,创造属于自己的标准。沃尔玛一名普通的售货员提出改进工作的方案,可以在24小时上报公司总裁,并予以明确答复,因此沃尔玛以极高的创新效率打造了全球零售业的巨无霸。皮尔・卡丹成功的秘诀不是一成不变的遵循标准化制衣流程,而是不断的创新,生产出领导世界潮流的时装。

电力企业管理,是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和电力企业生产的特点,对电力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使产、供、销各环节实现相互衔接密切结合;使人、财、物各因素得到合理组织,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满足社会对电力的需要。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所谓企业的管理创新,就是不断的根据市场和社会化,重组人才、资本和科技要素,创造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达到自身的效益目标和社会整体目标实现的过程。管理创新应该是坚持以人为本,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管理创新应是企业一切行为自觉的服务市场。

电力企业改革的趋势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走向市场。因此,按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公司,显得尤为重要。(1)按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进行;(2)研究适合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体制。这也是管理界的重大课题;(3)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要科学化和规范化。既要发挥经营管理层的重大作用,也要有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4)组织结构要规模适度,向网络化、柔性化和扁平化发展;(5)公司的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要与公司的规模相适应,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不可刻意追求某一种形式。

企业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与能力的状况,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发展目标、途径和手段等的总体谋划。加强战略管理,可使企业稳步发展,否则就会失去方向,走向失败。电力企业在战略管理上还是弱项,没有更好的成果,实际上也不到位。加强战略管理,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并注意调研的制度建设;二是要有科学的方法和决策程序;三是有全局和长远的战略思想;四是关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五是建立重大决策的责任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六是有科学的实施保障措施;七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企业标准化篇(9)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01

一、绪论

2001年国家科技部提出了“技术标准,人才和专利”国家三大战略,我们清楚的看到,加入WTO以来,随着我们的企业越来越多的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竞争,标准战略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指出了标准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性工作。此后,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了标准战略实施具体方案,以推动这项工作。

企业是实施标准战略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我们的标准化战略最终是要透过企业提升国力,让全体民众受益。但是,长期以来,标准战略始终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政府层面非常重视,而到企业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这样,严重制约了标准战略在企业的实施与推进。

为了促进标准战略在企业的实施,指导企业加强基础工作,规范标准化管理,2003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组织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活动,目前全国有三批共计455家企业确定为部级试点单位,此外,各省质监局也纷纷开展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活动。

二、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对标准化战略的重要意义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指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与方法,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并有效运行;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已实行标准化管理,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从该定义可以看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要求企业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切实有效运行体系,从而为企业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不仅仅保证了企业在产品、安全、健康、环保方面与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符合性,同时,对企业自身来说,也为企业持续稳定提供合格产品提供了保证。

“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试行)”对创建工作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规定:包括标准化工作要求、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监督与持续改进、加分项目6个大项共计59个小项。其中A级:基本分达到280分以上;AA级:基本分达到32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00分以上,总分达到350分;AAA级:基本分达到37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60分以上,总分达到420分以上;AAAA级:基本分达到390分以上,且总分达到450分以上或基本分达到380分以上,总分达到460分以上。

企业是标准实施的主体,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内涵可以看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能够促进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为标准战略提供重要基础保障。只有提升企业整体的标准化工作水平,才能达到国家标准战略的核心目标: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标准话语权。通过推进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使国内涌现一批能充分认识标准化工作、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的优秀企业,对推进实施标准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若干问题思考

1.关于“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定方式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具有与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评审具有类似的特征。根据质量管理的理念,它具有检验-控制、预防和保证-改进和创新-卓越几个历史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质量管理中管理中ISO 9000属合格评定,具有“门槛”的特征,而卓越评审是对组织质量管理成熟度的认定。某种意义上说,现行的“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与卓越评审相似,反应的是组织标准化水平成熟度。而针对我国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水平,还尚未达到进行“成熟度”评审的阶段,这样必然会造成确认企业水平良莠不齐,达不到提升企业标准化水平的目的,也加大了其推广力度与难度。

笔者认为,目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评定方式应采用“门槛”方式,对企业进行标准化工作合格评审,提高企业标准化意识和标准化工水平,促进标准化工作在企业的开展。

2.关于创建工作模式

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一直以来都采用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方式进行,但是这种模式下,只对企业进行级别的确认,而缺乏对企业标准化具体工作的指导,这样必然会削弱企业积极性。

另一方面,标准化人才匮乏是企业开展创建工作的最大问题,创建工作本身关键在于初期的体制平台的搭建,这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需要较高标准化专业水平和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才能完成。进入正常运行和持续改进之后,通过针对性的培训,企业内部人员就能保证体系的运行。

因此,笔者认为,在标准体系创建初期应借助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技术力量来指导和协助企业来完成,而后期通过企业人员的培训,企业自身能保证标准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这样,也减轻了企业负担,让此项工作真正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管理,激发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化篇(10)

为了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企业开展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1 安全生产达标工作的方法步骤

1.1 前期准备

首先确定创建级别。我们企业是一般机械制造企业,故申请二级,第二成立创建安标工作领导小组,第三设立开展安标工作的创建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技环处),第四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专业检查组如:基础专业组、机械电气专业组、热公燃爆专业组、作业环境和职业健康专业组,第五各专业组组长组织专业人员学习相关标准,第六针对企业实际情况开展模拟自评,第七企业向相应的主管部门发函申请创建相应级别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 ,第八中介机构开展咨询。

1.2 方法步骤

第一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第二建立企业基础设备设施台账及分布表,第三确定检查项数,第四企业整改、自评打分、汇总、编制自评报告,第五填写申请预评审报告请中介机构对企业进行预审核,第六预审核通过提请正式审核。

2 考评项目

2.1 考核分值

(各空项分之和超过200分的企业,不得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分值总分为1000分,分为三级。一级单位:评审得分900分以上;二级单位:评审得分800分以上;三级单位:评审得分700分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本要求包括:基础管理基本要求:220分,基础设施基本要求:575分,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基本要求:170分,绩效评审:35分。

2.2 检查内容

2.2.1 基础管理要求

共计14个检查表,主要包括:目标管理、危险源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等75项检查内容。例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职责,每个单位(部门、分厂)、岗位的安全职责,要全覆盖。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单行本,人手一册。

2.2.2 设备设施要求

共计44个检查表,主要包括:机械加工设备、起重机械、城内机动车辆等299项检查内容。例如:(1)砂轮机:砂轮机两侧作业空间,防护罩强度、开口角度及与砂轮之间的间隙,挡屑板间隙应小于或等于6mm,托架与砂轮的间隙应小于或等3mm。(2)电气设备周边0.8m范围内无障碍物,柜门开启应灵活。机械设备上未加防护罩的旋转部位的楔、销、键不应突出表面3mm,且无毛刺或棱角。

2.2.3 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要求

共计9个检查表,主要包括:厂区环境、工业建筑、群众监督和告知等45项检查内容。例如:(1)车间通道:车行道宽度应大于3.5m,专供叉车通行的单行道应大于2m。人行安全通道宽度宜大于0.8m,分隔线应清晰、准确。(2)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现场:使用现场与高温区、明火产生点的间距应大于30m,如有可靠的抽风装置时应大于6m。(3)仓库道路:库内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3.5m,专供叉车通行的单行道应大于2m。人行安全通道宽度不宜小于0.8m,分隔线清晰。

申请一、二级单位的评审流程为培训指导——预审核——审核三个阶段;申请三级单位的评审流程为培训指导——审核两个阶段。上报及公告程序为自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颁证授牌。

3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程序

3.1 《考评标准》的职能分解,明确考评项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项目职能分配表(共10页 第1页)(如表1)。

3.2 建立各类设施设备台帐(如表2)

4 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程序

(1)自评;根据现有安全水平的基础上,确定争创级别、目标;依据所确定的目标,制定职业安全健康整改措施计划;计划中要有目标指标、措施、资金、责任单位、责任人、时间进度等;加强领导,提供人、财、物等资源确保目标的实现;企业自评、制定考评计划,确定各部门评价时间表;预审核,在预审核中做好配合工作。(2)申请;自评结果经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路部门同意,向所在直属单位提出评审申请(标准表格);直属单位的申请经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同意后直接报集团公司。(3)受理评审;申请一级单位,报部级评审机构进行评审;申请二、三级单位,由省级评审机构进行评审。(4)审核公告;(5)颁证授牌。

5 安全生产标准化同体系的关系与区别

5.1 安全生产标准化同体系的关系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体系的具体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没有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单位,在贯彻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上稍加文字转换就可完成建立体系的工作,对已经建立了体系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标准是对体系运行效果的检验,使文件化的体系在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工作中得到有效运行。

5.2 安全生产标准化同体系的区别

(1)在绩效考评上:体系是自己与自己比,今年与去年比,立足于持续改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企业的安全程度必须达到标准的要求。(2)考核方式上体系的考核方式是定性考核;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考核方式是定量考核。(3)在管理性质上认证是企业自主行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政府行为。

6 结语

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活动,使设备管理、能源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艺管理、技术管理、供应、销售管理、6S管理、定置管理、文明生产等全面得到了提升,使各方面管理制度更加健全和完善,实现了企业各个层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升了企业各方面管理水平。某企业一位同志深有感触地说:过去我们多年没有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创建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都得到了解决。

上一篇: 基督教对联 下一篇: 农业开发论文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