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雕塑汇总十篇

时间:2023-01-24 01:36:49

城市景观雕塑

城市景观雕塑篇(1)

    Abstract:This paper, taking the sight sculptures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holds that in the public environment sculpture serves as the prolocutor of the public culture of the city. On the basis of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ight sculptures in Chengdu,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our functions of public sight sculptures: passing historical civilization, fixedly recording the thinking of the time, disseminating the history of the city, and representing the idea of the city. In order to explain the sculptures in Chengdu, it is necessary to dig into and record the history of Chengdu, and express the spirit of the city with the sculptures, so as to fulfill the task of passing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city.

    Key words:sculpture; the idea of the city; public culture; prolocutor

    城市景观雕塑美化城市环境、凝练地域文化、“补白”公共区域,常年不间断地与市民交流,不断地合成城市精神,无声地传播城市文化和特色地标。城市雕塑还通过刊载自己的图片、报纸、网络等媒介,形象地传播城市的现在和历史信息,不断地重复宣扬城市的理念。城市景观雕塑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护卫者,生动地代言城市公共文化和精神风貌。

    1成都城市雕塑风貌概述

    城市不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心,更是文化的集中地和发源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缩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我国城市在最近二十多年间,已经在公共空间场所新兴了一大批城市雕塑,它们是城市公共环境的灵魂和内涵,是品格的象征,是文化传承的生动写照,反映着城市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宗教信仰等文化特征。这些公共雕塑作品在城市里的显要地块或交通节点闪烁生辉,让人们去意会城市的文化内涵、精神气质,感受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现实文明追求。以成都市为例,该市的雕塑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如青羊宫、文殊院、大慈寺、宝光寺等塑立的主要是各自宗教神灵像;武侯祠塑立的是诸葛亮、刘备及其汉王朝主要文臣武将的像;人民公园门口的川军无名抗日战士塑像和纪念保路运动纪念碑、文化公园里的十二桥烈士头像等,反映的是成都市的爱国主义文化底蕴;天府广场上的毛主席像、电子高等学校校园里的陈毅像、百花滩公园的巴金像、浣花溪公园的诗歌浮雕大道及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名人像以及散布在城市各处的近现代政治、文化名人孙中山、郭沫若、巴金、李颉人、艾芜等人像,则表明了成都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的关系。

    还有几所着名高校里矗立着各具特色的雕塑,如四川大学的毛泽东、张澜、孔子像,西南交通大学的茅以升像,西南财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校院中表现“青春”题材的雕塑,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门口的人物浮雕墙等,无一不是在传播本院校的人文思想和精神追求。四川大学在新校区还建起了历史文化长廊雕塑景观区,借用石刻艺术展示学校历史、学科成就、杰出人才、学术成果,营造出崇尚学术的良好环境;四川师范大学的艺术墙和孔子、晏阳初的雕像,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发生的大事件,是对莘莘学子进行历史文化沐浴、传播的良好场所。(见图1、图2)

    成都的景观雕塑还在各自的地域内充当公共艺术,代言本地域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追求,使雕塑艺术从少数人享有的精英文化,发展到现代意义的公众文化。

    成都人民南路立交桥边的民俗公园,通过9座古朴的青石小桥,再现古老成都万里桥、青石桥、卧龙桥等老桥文化;引桥旁的桥墩柱上以浅浮雕的形式重现老成都街道的风貌。老桥老街的相互呼应让游人仿佛徜徉在老成都的市井风情中。中心区融合川西民俗建筑,使用老成都所用的建材在东西两边修建了两条“街”,这是民俗公园里最特别的一点。中间区域通过地图的形式表现了“秦、汉、清、现代”两千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地图后是两面做成线装书样式的墙,墙上是对老成都的全面介绍。在街道上还有1:1等人大小的民俗雕塑,包括老成都人熟悉的“鸡公车、西洋镜、掏耳朵、倒糖饼、自来水柱”等,这些路边街头的雕塑允许观众触摸参与,而游人的参与是雕塑创意的内容之一,观众参与使艺术作品因贴近普通民众而变得更为完整、生动有趣。成都市的现代雕塑群体充满生气,直接展现成都快速发展的现实和不断超越的精神和持续发展的前景。成都三环路金牛立交桥的“蜀风”雕塑群,高新区(高科技试验区)的线条型雕塑群,春熙路的无名美女、帅哥雕塑群,形象地表明即使是商业繁华区同样也有艺术养眼的处所。(见图3、图4、图5)

    2成都城市雕塑的功能分析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名片,代言城市文明,展现城市精神,凸现城市风貌。城市雕塑是城市的一个剪影,通过固化城市的瞬间,截取城市曾经存在的片段向外人、后人不断地传递该城市的特征和标志。成都的众多雕塑主要有以下几个功能:

    第一,传承历史文明。宗教场所、历史文物纪念场所的雕塑主要是传承历史文化,成都青羊宫的大乌龟,传说是大神龟,那只活灵活现的“神羊”,是成都历史文化久远的证明;都江堰山门前广场上矗立的历代治水有功的地方官员像,游人在参观时都可以感受丁葆桢等地方官员的治水业绩,知道他们被后人景仰和纪念的原因,从而激发地方官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武侯祠的君臣合祀文化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塑像文化传播的。成都民俗公园通过塑造众多旧时成都市井人物的瞬间,不但让老成都市民寻觅到童年的依稀感觉,也把数十年前的成都市井风情传递给当代年轻人。雕塑艺术的基本功能,是使当代人可以从容地表达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敬仰、纪念、彰扬的理想,“最初现代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现代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现代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灵灵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①

    第二,记录当时思想。成都的“抗日战士”、“孙中山像”、“毛主席像”、“芙蓉花仙”、“建设者”等城市雕塑无不代表城市不同时期的思想与观念。历史上某个时代出现的雕塑与当时当地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生活状态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连,而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又决定了它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包容本土文化的艺术品,是一种直接介入、贴近公众的艺术,反映当地社会历史,属于当地大众。看到抗日无名战士铜像,参观的人们可感知八年抗战中,四川子弟兵就是背着老式长枪,穿着草鞋去跟装备先进的日本法西斯拼杀的史实,何等的“血肉长城”,何等的坚苦卓绝!天府广场的“毛主席立像”,将几十年前人们心中永远完美、睿智和高瞻远瞩的伟人形象定格。近年新建的“杜甫草堂”公园,“武侯祠”博物馆,望江公园“薛涛纪念馆”,人民公园“保路运动纪念馆”等项目均很好地利用了雕塑及现代环境景观设计理念和多媒体展示手段,用新的符合时代精神及当代人欣赏的方式来表现公共人文景观、再现历史。(见图6)与此对比,深圳市的“拓荒牛”、“大鹏展翅”等城市雕塑,则是记录了典型的新兴城市——深圳的开拓精神和奋斗朝气。②

    第三,宣扬城市历史。成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可以进入视野作雕塑题材的十分丰富。有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有弘扬革命传统、表彰烈士功绩的,有表达学术追求、展现科学文化高峰的,有应用现代乃至后现念、又凸现民族风俗的。它们是城市发展规模水平达到相当层次的一个标志,是成都文明和进步的象征。都江堰李冰塑像,是成都水文明的灵魂和内涵;新兴城市的各个角落的反映现代人生活的雕塑,例如春熙路上的时尚美女、帅哥塑像,是成都人居环境休闲品质的写照。成都曾经引导掀起了辛亥革命,曾经为抗战提供了300多万壮丁,曾经是文化大革命“红海洋”的重地,都通过典型的城市雕塑展现给后人;历史上的成都曾经富裕、繁华,曾经陶醉于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休闲文化,也通过提笼逗鸟、逛街打眼的市民雕塑形象展现出来。

    第四,代言城市理念。成都是一个移民城市,和谐包容是成都的城市精神,雕塑作品也部分表达了这个概念,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公共雕塑和谐共存就是包容精神的明显解释。不少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雕塑反映各自的校训理念,集中起来无疑代言了成都包容、多元的文化气氛和宽容的心态。四川师范大学校园广场上有孔子塑像,西南财经大学行政楼的古钱币造型,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浮雕墙上有着名的神话研究大师袁柯的像,浣花溪公园中有历史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苏轼等塑像,代表成都市文化灵魂、内涵和品格。这些雕塑是城市的生动写照,反映着市民们的社会面貌、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宗教信仰等,也成为他们观察世界、完善自身、展现自身的天地和舞台。(见图7)

    3城市雕塑要完成传承城市文明的使命

城市景观雕塑篇(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quality of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 The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 in Harbin as a platform, summarize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and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some reference suggestion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 in Harbin. Key words: Harbin; city; landscape sculp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景观雕塑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缩影,是城市文化的积淀,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发展,钢筋水泥的狭小的室内环境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清晰自然环境的追求,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室外公共环境的好坏。在人造的第二自然中,自然配置的园林植物是比不可少的造景要素,而在绿地丛林掩映中,硬质铺装衬托下的景观雕塑更成为室外公共环境中的点睛之作。这些城市景观雕展示着城市的文化、风貌及地域性;塑凝聚着场地的灵性,也赋有教育、审美及互动的功能。哈尔滨斯大林公园内的城市景观雕塑曾引起全国轰动,是哈尔滨城雕艺术的辉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淹没,因“原地踏步”而居于各城市之后。本文将探讨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的现状及发展,为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1、城市景观雕塑的概念及发展

城市雕塑是指“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风景名胜区、公共建筑物及其他活动场地建设的室外雕塑”。景观雕塑是以公共景观为平台的一种雕塑形式,是设立在户外公共环境中,能唤起人们视觉与心灵美感,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雕塑艺术作品。景观雕塑也称之为“公共雕塑”、“环境雕塑”,相对于城市雕塑来说,更注重雕塑与环境的融合。

城市景观雕塑起源于欧洲,发展于欧洲。早期古代城市雕塑多体现纪念性和祭祀性。古埃及时期的金字塔是法老们的陵寝,体现统治阶级的权利至上。古希腊时期的雕塑多表达对希腊神话人物的崇敬;古罗马时期的雕塑注重对宗教形式的宣扬,对帝王权利的尊崇。古代美洲的城市雕塑主要通过玛雅艺术、印加艺术的形式体现,表现宗教和神灵等内容。古代亚洲的城市雕塑景观则更强调民族特色。

在进入20世纪以后,城市景观雕塑有了更大程度的发展,不再是单独的关注雕塑本身,而是逐渐意识到雕塑与建筑,雕塑与景观之间的融合关系,把雕塑融入城市景观之中成为城市景观雕塑发展的主流。一些具有标志性的城市雕塑景观相继出现,成为城市的象征,是城市的名片。

2.城市景观雕塑的类型

城市景观雕塑要与建筑物、绿地、水体、街道、硬质铺装等融为一体,共同构筑城市综合景观。其分类形式较多,可以按在城市环境中的位置分为滨水景观雕塑、山体景观雕塑、广场景观雕塑、街道景观雕塑和建筑景观雕塑。按外在形式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按使用材料分为石雕、铜雕、陶瓷雕塑和木雕等。按功能分为纪念性雕塑、标志性雕塑、园林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展览性雕塑和实用性雕塑等。

3.哈尔滨市城市景观雕塑的发展历程

哈尔滨是一座历经百年沧桑的具有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依照大的脉络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以2005年为历史临界点,2005年之前是从无到有的无序发展;2005年之后是有章可循的良性发展。根据发展历程将其细分为六个时期:

(1)启蒙期(1897-1944年):哈尔滨是全国最早有城市雕塑的城市,多见于建筑装饰雕塑、园林雕塑和陵墓雕塑。这一时期的城市雕塑显示哈尔滨独特的人文风情和建筑风格,处于雏形阶段。

(2)发展期(1945-1963年)。修建于1958年的防洪纪念塔就是在这个时期建立的,多年来经久不衰,一直以来都是哈尔滨市的地标性雕塑,引起人们对哈尔滨历史的无限遐想。同时在斯大林沿江一带的雕塑景观也开始发展,使哈尔滨的城市景观雕塑跃居全国领先地位。

(3)停滞期(1964-1975年)。因国情的特殊性,此时哈尔滨市的景观雕塑破坏严重,处于一种停滞或倒退的状态。

(4)恢复期(1976-1985年)。斯大林沿江一带的白色水泥雕塑,富有生活气息,使城市雕塑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这些曾是哈尔滨的辉煌,至今看到这些雕塑仍能引起引起心灵的回应,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5)恢复发展期(1986-2005年)。1986年后哈尔滨城市雕塑发展迅速,在材质、主题、形式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中央大街上以“铜马车”为代表的一系列铜质雕塑,增添商业街道的氛围,增强人们的互动性。为了展现丰富的植物材料,出现了五色草立体绿雕,弥补城市雕塑景观材质的多样性,如黄河路的北方园艺一条街。香坊区(原动力区)的乐松广场上的两座红色巨型钢结构雕塑,建成之初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6)有序发展期(2005年-至今)。2005年之前,哈尔滨的城市景观雕塑发展缓慢,落后于其他城市,即使曾经占有领先地位的斯大林沿江一带的景观雕塑,也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淹没在一片无序与茫然中。缺乏整体规划,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序列性;雕塑主题缺乏文化性,不能体现哈尔滨的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使景观雕塑失去了生命力。2005年之后,哈尔滨城市规划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设计研究院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公共艺术研究所,共同编制《哈尔滨城市雕塑布局规划》。将哈尔滨市城市景观雕塑框架规划为两环、三点、四带、五轴、六园的布局形式。使哈尔滨的城市景观雕塑规划有了纲领可循,有了条文所限,有了文化定位。哈尔滨群力新区是哈尔滨市近几年努力打造的一个新区,这里的城市景观雕塑不仅有新意,更具有文化特色。

4.哈尔滨城市景观雕塑发展的建议

(1)大力挖掘文化气息

基于哈尔滨市多样文化的碰撞、交融,深刻挖掘其欧陆文化、侨民文化、铁路文化、金源文化、冰雪文化、啤酒文化、音乐之城、宗教文化、国际贸易文化、工业、科技文化等精品特色,形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融、古今文化兼容、生态人文文化并蓄的多元化复合型的城市景观雕塑。

(2)注重多样雕塑材料的应用

注重选择多样的雕塑材料,基于常用的石材、水泥、玻璃钢、铜等材质的基础上,多用植物和冰雪等雕塑材料,并利用阳光、雨、风、雾、水等给与雕塑融合,营造意境。植物不仅具有观赏性,更具有生态性和时空性。植物随着季节的推移,生长、变化、消融,与自然融为一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冰雪是哈尔滨的特色,因此用冰雪营造的景观雕塑更有其独特性和艺术性。

(3)塑造多视点美感的形体

雕塑是一个赋予生命的有机体,因此在设计制作城市景观雕塑时,应注重其形体的美感和艺术感,学习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畔“圆融”雕塑的动态美感,将不同的体态扭转、相叠,从不同角度欣赏其相互融和的共生关系。

(4)增强公众的互动参与

城市景观雕塑是以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服务大众为目的,只有得到了大众的认可与接受,实现景观雕塑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景观雕塑的艺术价值。因此在设计城市景观雕塑时要在高度、观赏距离、环境融合等多方面去考虑,带动人们的互动参与。

总之,哈尔滨的城市景观雕塑,在基于板块、轴线、河道的基础上,有机整合道路、建筑、绿化、水体的关系,着力打造重点区域,使具有艺术气息的城市雕塑更好地积淀哈尔滨自己的文化底蕴,反映、展现城市特色风貌。

城市景观雕塑篇(3)

景观雕塑标识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凝聚起一个城市的精神,承载起一个城市的历史与未来的对接,描绘出一个城市的时代追求,展示出一个城市的品位。每个人站在这些城市景观雕塑作品下,我们都能够从中解读出这个城市的历史、现在和未来,品味出这个城市的世态民风、风土人情。

1 首府城市雕塑风貌概述

城市景观雕塑既可以是一个地区文化的标志与象征,又可作为民族文化积累的产物。述说着一个民族发展文明的历史,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传统,反映着人们的无限追求与执着信仰,展现价值观念及审美情趣。城市景观雕塑也是一个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最直观、最集中的表现。城市景观雕塑一旦成为独特的艺术价值,就可作为民族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

城市雕塑事业在近年来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经过多少雕塑家辛勤创作大批优秀作品问世。这些城市景观雕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最有力的一种艺术形式,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与风貌。近年来,当你走进呼和浩特,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恐怕不只是那些近乎雷同而又毫无地域性可言的高楼,而应是那些停留在广场、公园或街头绿地中的具有地域符号的景观雕塑。我们看到了呼和浩特的历史的发展,精神的的体现,以及这个民族的发展与变化。

近几年,青城的雕塑形态各异,种类繁多,层出不穷,如大召,小召等塑立的宗教神灵像;座落在呼和浩特东北部的标志性雕塑双拥模范城雕塑;博物院门口的大鼎及浮雕;人民公园内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植物园内的乌兰夫塑像等都是反映呼和浩特爱国主义文化底蕴。昭君墓的昭君与呼韩邪单于骑马像,成吉思汗大街的成吉思汗骑马像和成吉思汗的将领的雕像等则表明了呼和浩特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的关系。还有几所著名高校里矗立着各具特色的雕塑,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哺育》,内蒙古财经大学的《碧玉龙》,内蒙古建筑学院《鲁班》,呼和浩特电子信息学院的浮雕墙等。这些雕塑是城市的生动写照,反映着社会面貌、生活方式、哲学观点、审美取向、等,也成为他们观察世界、完善自身、展现自身的天地和舞台。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还建起了文学馆雕塑景观区,借用雕塑艺术展示学校历史、学科成就、杰出人才、学术成果;是对莘莘学子进行历史文化沐浴、传播的良好场所。还有回民区通道北街街两侧的装饰雕塑、绿色圆顶建筑再现传统的伊斯兰风情和文化,建筑的白墙上镂空的雕刻着各式各色的花卉,重现呼和浩特老街道的风貌;街区中心的《跋涉》的雕塑,仿佛带领人们走进当年的繁华;回族老街的相互呼应让游人仿佛徜徉在老呼市的市井风情中。玉泉区的建筑,雕塑,街道,体现出浓厚的宗庙文化,各式召庙神灵雕像群聚于此,寄托着青城人民的祈愿;重修的五塔西街,街道上等人大小的民俗雕塑,熟悉的“下棋,乘凉,骑马”等,这些路边街头的雕塑通过观众触摸,而使艺术作品因贴近普通民众而变得更为完整、生动有趣。新城区和赛罕区的现代雕塑充满生气,直接展现呼市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经意间就成为人们浏览的一部分。

2 首府景观雕塑的作用特点分析

城市雕塑是城市的标志和象征,代言城市文明,展现城市精神,凸现城市风貌。城市雕塑是城市的一个剪影,通过固化城市的瞬间,截取城市曾经存在的片段与历史,向欣赏者不断地传递该城市的特征和标志。

第一,宣扬城市历史。首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题材十分丰富。有纪念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有弘扬革命传统,有表达学术追求,展现科学文化的,凸现民族风俗的,他们是城市文明和进步的象征。,博物馆楼顶马雕塑和日报社门前的乳都标志雕塑,体育馆前的蒙古摔跤手展现呼市浓厚的民族气息。历史上的呼和浩特是蒙汉民族的集贸地,曾经的热闹,繁华的生活场景。通过骑马,射箭,放牧等雕塑形象展现出来。

第二,记录人文历史。例如‘乌兰夫像’‘傅作义像’等城市雕塑无不代表城市不同时期的思想与观念。体现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生活状态,也与城市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连,而城市雕塑的公共性又决定了它展示给人们的是一种包容本土文化的艺术品,是一种直接介入、贴近公众的艺术反映当地社会历史,属于当地大众。

第三,传承了民族文明。宗教场所、历史文物纪念场所的雕塑主要是传承历史文化,使当代人可以从容地表达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敬仰、纪念、彰扬的理想,“最初现代城市是神灵的家园,而最后现代城市本身变成了改造人类的主要场所,人性在这里得以充分的发挥。

第四,代言城市理念。呼和浩特市是蒙汉回几大民族融合的城市,民族和谐是呼和浩特的城市精神,景观雕塑作品也充分表达了这个概念,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公共雕塑和谐共存就是民族包容的明显解释。集中起来无疑代言了呼和浩特市和谐,多元的文化气氛。

第五,装饰了建筑环境。,建筑中的景观雕塑大胆表现几何形体与结构缝隙,与现代城市建筑风格协调一致,使雕塑具有建筑感。作品通过灯光照明,产生或清晰、或朦胧、或浓艳、或淡雅等特殊效果,成为城市之夜的视觉焦点与形象标志。回民区通道街和玉泉区的蒙古景观街将景观雕塑夜景照明纳入城市夜景规划建设系统之中,使城市之夜光彩夺目,点缀、美化城市环境。

大师刘开渠论述城市景观雕塑时说:“屹立在街头、广场、园林、建筑物上的硬质材料的圆雕或者浮雕不论昼夜,不分季节,总是默默的放射艺术的光华。它既可以歌颂先驱革命的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饰环境,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美的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不仅可以用革命的感情鼓舞群众,而且可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我们需要这样的雕塑,我们也在呼唤这样的雕塑能够更多的出现在我们身边。也祝愿首府青城会出现更多更美的景观雕塑屹立在内蒙古的大地上。

参考文献

[1]杨笑寒,呼和浩特寻访[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9年

[2]陈连富,城市雕塑环境艺术[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3]季峰,中国城市雕塑[M],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9-8-1

[4]潘锋,城市标志性雕塑的再创造性研究[M]

城市景观雕塑篇(4)

很多人都把雕塑当成是环境中的陌生人,很少人考虑雕塑和环境的融合程度。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不断提高,对生活各方面要求完美的程度不断增加,公共环境艺术中雕塑与环境的交融关系便渐渐变成雕塑建筑艺术的焦点。黑格尔在《美学》中提到:“艺术家不应该先把雕刻作品完全雕好,然后再考虑把它摆在什么地方,而是在构思时就要联系到一定的外在世界喝它的空间形式和地方部位。”这里便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雕塑与公共景观艺术之间密切相连的关系,它们之间本来不应该有领域界限,雕塑本来就应该作为环境艺术作品景观构成的一部分,城市公共景观的大力发展,促使雕塑更加成为公共环境艺术中的亮点。

雕塑从传统艺术形式到现代的艺术表现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雕塑在公共景观艺术中的应用和发展来研究,已经是一个复杂丰富的过程了。

一 现代雕塑的出现

二十世纪以后的雕塑才能称作现代雕塑,广义说,它是包括各种制作方法和表现手段的艺术流派,是一种新观点和新方法,表现了人类思维由简单到复杂,由单元向多元的发展过程①。“现代”雕塑是与“传统”雕塑相对立的一种艺术风格,它是追随新时代的步伐而出现,在发展中不断的调整自我和创造革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雕塑受后印象主义艺术大师们的影响,在对雕塑形体、色彩、空间关系和结构等方面进行探索,注重意象方面的研究,摆脱传统雕塑的创作原则,创作出的雕塑作品具有鲜明的现代气息,不仅在固有的形体结构方面更加严谨生动,而且善于运用概括和夸张的手法,色彩上也鲜艳夺目,而且加入意象的手法,使现代雕塑开始摆脱死气沉沉的面貌,渐渐的变得形韵同存。

二 现代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中的作用

城市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公共空间,它在精神和物质方面不断协调发展,以便为人类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人们为协调精神和物质的平衡,在城市规划、城市园林、城市雕塑和城市内外空间环境设计等能够美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完善。雕塑艺术在城市美化的过程中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们的造型另类多样,艺术风格风采各异,而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有机结合,渐渐的成了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了城市醒目的艺术符号。

现代雕塑与城市建筑、绿化和小品等元素相同,是构成一个城市的要素之一。城市的公共环境的建设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现代雕塑是公共环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成了城市文明体现的符号之一,同时城市文明的程度又深刻的影响这公共环境的建设,影响着这个城市中公共环境中的现代雕塑的发展程度,是现代雕塑创作和设计的重要出发点。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达到使人感到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效果;不好的雕塑则会影响观赏者的心情和身心的舒适度。所以,现代雕塑在城市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城市人们的精神和物质的协调发展。

三 现代雕塑在城市公共景观艺术中的发展趋势

城市公共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它是一种社会性的创作行为,是为了满足大众观赏的心理、生理和情感交流的需要。它会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的进步。现代雕塑与其他一切加工品一样,在一片呼吁绿色、环保的呐喊声中对本身的使用材料进行了革新。现代雕塑对材料和技术运用方面,注重低能量资源的利用,侧重生态化,杜绝或者减少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产生,这也是雕塑艺术行业的发展趋势,是雕塑家着重研究和创新的切入点。“金属”成为雕塑艺术的主要使用材料。由于金属有保存时间久、耐用性强的特点,成为雕塑艺术的材质首选。当前还出现了一种“废弃的艺术”,就是艺术家们善于把一些废弃的材料,经过他们合理的组合和修理,重新赋予这些废弃物新生命,散发生机,成为新的现代雕塑作品,既创造了美,又具有环保的观念。

随着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雕塑的内涵与外延也不断地扩展。雕塑与景观之间的差异也逐渐模糊。现代雕塑的更多注重雕塑与整体环境的关系,以其形式参与整个环境的“大空间”。大尺度、抽象、个性的雕塑给城市公共景观空间提供一个很好的装饰,雕塑家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公共景观设计,创造出供人欣赏、活动的雕塑作品。这样的景观更具有空间立体感。

另一方面,城市空间日益显示出开放性和流动性的特点。艺术与公众的距离将越来越近,公众参与审美活动机会也大大增强,艺术家要将作品置身于公共环境,就必须考虑其艺术形态与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形态的合理融合点。现代雕塑与景观要进入城市公共空间,一定的在公众之间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结合点。

城市景观雕塑篇(5)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14-01

现代城市雕塑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因素,美化环境的同时,提升了大家的审美品位与艺术修养,是提升市民精神文化修养的重要元素。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从文化内涵、人文地理、丰富的色彩、艺术语言的多样化,反映了城市环境的变化。本文就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与形式进行分析,阐述现代城市雕塑艺术的魅力。

一、现代城市雕塑设计风格的多样化

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环境艺术、城市环境中最具文化品质的构成要素之一,得到众多的建筑师、规划师、公共艺术家和政府决策者的高度重视。21 世纪,人们必将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城市雕塑艺术风格开始多样化,这一过程伴随着文化的发展产生。西方艺术经历了现代与后现代,并影响到雕塑艺术的发展,雕塑从传统的写实转移到了抽象、意向、超现实、观念性雕塑等等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现代科技的应用与雕塑材料的多样性,使现代城市雕塑丰富多彩,雕塑色彩的变化也更加时尚与现代,因此现代城市雕塑风格变得多样化并与现代化人文城市融为一体。

二、现代城市雕塑具象写实风格

中西方雕塑艺术传统以写实为主,现代城市雕塑写实风格依然重要,广泛应用于小型城市雕塑和园林景观灯设计中,如广场、绿地公园、步行街及各种公共场所。写实造型的现代城市雕塑圆满地再现了人类的美好生活和对理想的追求、对艺术的向往,是雕塑艺术对生活的再现,进一步增强了城市雕塑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一件好的标志性雕塑在设计时首先应该了解当地的人文精神, 结合地域文化,在艺术美观与精神含义上达到相同的高度。

三、现代抽象城市雕塑

抽象艺术的产生是现代艺术发展的结果,西方现代艺术从具象走到了抽象,并影响到了其它的艺术门类。抽象艺术是现代化的标志艺术,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吸收了抽象艺术的艺术形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为现代城市雕塑带来了新的情趣和新的艺术语言形式。位于青岛五四广场的著名雕塑《五月的风》就是抽象雕塑的代表,鲜艳的红色,抽象的螺旋上升,代表了城市的品味,提升了城市的档次。20世纪60年代,美国出现了一系列新的艺术流派,如:把雕塑的造型简化到最基本的抽象状态,追求一种绝对统一的秩序美感和整体感,以使之与周围的环境空间融为一体。芝加哥联邦政府中心广场上坐落着一个由美国雕塑家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的纯红色巨型雕塑《火烈鸟》,它形似一架弯下了吊臂的起重机模样,高达15.9 m,整个作品用钢板铆接而成,人们可以在它的身体下穿行。《火烈鸟》是以斜线和弧线来展现形体的,在整个造型中几乎没有一条垂直线和水平线,其庞大而又空灵的形体与周围的立柱形现代建筑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但是作品的线性造型又与建筑的直线感构成一种内在的联系,故又显得协调合拍,创造了一种富有生气的环境氛围。如《拱门》、《躺着的人》等,已成为美国城市景观的标志。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大胆的设想、野性的力量、牛仔的开拓精神。而野口勇的彩色抽象雕塑《红色立方体》,仿佛一颗在转动中被“定格”的大骰子,保留着它那“金鸡独立”的奇妙姿态,在四周的几十层高楼大厦的包围中。在由现代建筑群的直线织成的巨网笼罩之下,它的斜线和圆形孔洞显得那么的生动活泼,冲破了它所在的环境空间的压抑气氛。

四、现代城市雕塑的超现实风格与观念性风格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审美观念的转变,现代化城市雕塑风格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新的技术与材料的产生也促使城市雕塑风格的多样化,超现实表达形式展示了更加现代化的思维与观念,展示了人类现代的生活方式。极少主义、观念雕塑的城市雕塑作品以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为雕塑的主体观念阐释和艺术表现形式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无论是小区建筑群或广场街区仍然存在着样式单调、风格雷同或与环境不协调等不足之处。城市现代雕塑的设计风格趋势是多样性的,不同的设计风格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需要。现代城市雕塑设计应有包容性,应具有浓厚的人文背景和民族、地域特征,现代城市雕塑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里德.现代雕塑简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

城市景观雕塑篇(6)

营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态系统、文明高效的精神风貌、富有特色的优美城市景观,是现今大多数城市的追求。我国一些经济较发达、历史较悠久的城市,也都在努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的城市特色。这些都构成了城市景观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而这些风景线正是体现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融合。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具有很强的时空性,更容易受到群众的关注,从而人们将更好感知城市所特有的韵味。

一、城市景观

关于景观,目前主要有三种理解,一是作为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与“风景”同义,作为审美对象,以人的美学体验为评价依据和标准,因此对视觉效果尤为重视;二是地理学上的,指地球表面的地貌、气候、土壤、生物和人类活动共同构成的综合体,反映的是自然界和人类活动的特点,是用格局表述其空间的相互关系;三是生态学上的,指特定地域空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复合体,通过对过程和格局的研究,揭示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1]。城市景观人们最容易理解的内容也就是视觉美学上的意义,风景!

二、雕塑体现的城市特点

现代环境与景观艺术是服务于人和社会的,城市的形象美应是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的统一,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一个环境与景观设计或一件环境艺术品,到底是要满足人们什么样的物质需要或精神需求,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心中有数。我们来观察广州近几年在城市环境与景观设计创作中的雕塑,有那些创作,并能适合广州人有其独特的审美观,更注重感官之外的深层内涵,强调文化内涵。

广州沙面公园里,展示着14座雕塑,均蕴含浓厚的欧陆风情,而且雕塑大都突显了中国与欧美两种文化的强烈对比和碰撞。“见面礼”雕塑作品是沙面公园的“门户雕塑”。作品中中国少女与西洋少女相遇,做出的反映截然不同,虽相互致礼,然而前者含蓄、矜持的作揖与后者豪爽、张扬的含首礼,反映了各自的差异和情趣。如果我们再深入观察,会发现这里原来就是老广州经常提到的西关地区,充满着生活气息,那就会发现在公园中落户的许鸿飞雕塑作品“肥女人”。这些个性鲜明的作品,反映的当代市民的生活场景,使人们无不第一时间就被其巨大的戏剧性艺术效果所征服。正因为沙面公园中的这些作品反映出来的特色,使到它成为了广州的城市景观特色,更好地体现广州这座城市特有的开放性、兼容性、商业性及所形成的商业文化、开放兼容文化特点。因为,一件雕塑作品,不论是写实的、写意的,还是抽象的,都要综合其内容、材料、尺度、色彩等各种因素,以整体语言的视角渗透到环境之中,成为环境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可有可无的,不是思想匮乏的,它应该是有深厚内涵的,有真情实感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它是城市的眼睛,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灵魂[2]。

又如深圳市的青铜雕塑孺子牛,塑造了一头倔强、奋力向前、极富感染力的拓荒牛形象,反映了深圳人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的精神风貌。它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这头牛的雕塑塑得如何好看,而是雕塑与这个城市精神的关联问题。它在与这个城市的对话中,被时间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东西,使其成为这个城市无法取代的标志或纪念物,成为了城市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

城市景观雕塑篇(7)

作为河北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和欠发达地区,衡水市建市晚,城市基础差,而且是一座资源匮乏的城市。随着“三年大变样”活动的开展,衡水市开始逐步实施“水市湖城,宜居宜游”的总体规划,以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为建设目标,以衡水湖为中心,发展循环低碳经济,使生态宜居成为城市的最大优势。

作为城市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城市雕塑会给整个城市注入深厚的文化气息,不仅发挥装饰空间的作用,而且具有营造场所精神面貌的功能。[1]对于景观(雕塑)的设计和建造而言,运用低碳材料主要是指在保障对象的使用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可循环的材料以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或者使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无毒的材料,典型的诸如回收的工业废料、生活用品(金属、陶瓷、木材、塑料等)、可再生生物材料等,这些是未来发展的趋势。[2]

1.衡水城市雕塑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1)规划部门混乱。当前衡水市城市雕塑建设缺乏一个固定的机构进行城市雕塑建设规划与指导,经过调研发现园林局、规划局、文化局、建设局都组织过城市雕塑规划、设计比赛和工程招标活动,而活动中很多雕塑拟定的放置位置都存在重复现象, 城市雕塑乱立乱建、无序发展、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等问题比较严重。

(2)精品少,无特色。我对全市区范围内的有代表性的居住区、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等不同类型的户外活动空间进行了调查,发现大部分雕塑以人物、动物为主,石材、钢或者灰塑材料,没有时代特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诸如整体空间规划不到位、招标方式草率简单、城市性格定位不准确、加工质量粗劣、建设资金不足,等等。而且在城市重要位置如火车站、高速路出口等没有体现城市特色的雕塑作品。

2.低碳材料作为衡水城市景观雕塑的意义

当前衡水市正处于加快城乡建设,提升城市魅力的阶段,为体现低碳城市、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尝试将低碳材料运用到景观雕塑设计中,运用低碳材料的景观雕塑能够保护环境、节约材料的社会生产成本,具有美学意义、创新意义和文化意义。这些类型的景观雕塑,从长远的角度看,能够进一步在全社会推广低碳观念,启发和激励人们使用低碳材料,实现低碳排放,致力于营造一个全新的生态友好的环境[3]。

3.景观雕塑的低碳材料选择

低碳材料作为景观雕塑,可以利用可回收、可再生材料,变“废”为宝、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节约材料、美化和保护环境。艺术家运用独特的创造力、成熟的技法塑造的艺术品使得人们能够重新认识自然。[4]低碳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在材质上、色彩上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形成一体化的设计。低碳材料的景观雕塑的应用非常适合衡水的经济现状和城市规划发展。

3.1自然材料

自然材料如藤板、秸秆、竹子等,作为最重要的乡土材料,虽然有外观朴实自然、可再回收和绿色环保等优点,但也存在寿命短、不能长久保持美观的硬伤,只能用于室内而不能在室外大量使用。

3.2新型材料

高科技的新材料有着一些传统材料所没有的优良属性,新材料更加现代、更加有个性而富有创意。如世博会许多展馆都采用了新型环保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加上大胆创新的设计,体现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和国家、地区、企业的文化特色。卢森堡馆使用了耐候钢,外观给人的感觉是“锈迹斑驳”,但因为特殊工艺,其使用寿命可达80年以上,且可以100%回收利用。

3.3建筑废弃物

建筑行业是耗能最多,也是产生最多工业废弃物的产业之一。这些废弃物不易再次应用在建筑的建设当中,但可以运用在园林中。废钢筋、废电线、废竹木料、废旧板材等,在雕塑家的手中都可以成为富有特殊创意的作品。如西安园博会中用废弃的自行车零件构造一组雕塑,让观者无不惊叹艺术的魅力。

4.推广低碳材料的景观雕塑的对策和趋势

4.1积极宣传低碳设计理念

参与低碳设计,推广低碳生活方式。我国的公众很少参与城市雕塑和公共景观设计方案的评选,大多数市民对所谓的低碳设计认识不够。应该通过树立典型案例,激发大众参与公共事业的热情。“城市是我家,低碳靠大家”,激励市民的主人翁意识,让普通人接受低碳材料雕塑,给人们视觉上的新意,让人们思考环境保护,让绿色出行,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和材料的再利用,共同打造低碳文化时代。

4.2制定政策法规保证景观雕塑水平

景观雕塑的存放具有一定的长久性,尤其是城市雕塑和纪念性景观雕塑,必须是比较优秀的作品,并不能以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决定,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政策法规,对公共艺术选择上有严格完整的程序,保证景观雕塑水平,从而扩大低碳材料雕塑的应用范围。

4.3正确环境下使用低碳雕塑

低碳材料在景观雕塑的运用并不是绝对唯一的,必须在合适的环境,才能使低碳景观雕塑实现节约消耗、美化环境、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良性循环中。首先需要依据存放的时间长短选择低碳材料,比如,室外环境低碳景观雕塑要考虑生锈和氧化,尽量使用石头、金属材质稳定构成的雕塑;室内环境低碳材料选择余地更多,塑料、纸张、玻璃、金属都可以使用,主要功能是装饰、展示和教育,可以作为模型帮助人们认识世界,为儿童提供娱乐场所。其次需要依据放置环境条件选择低碳材料――有些低碳材料需要在外部加上保护材料,如油漆或是防腐层,才能使低碳材料的景观雕塑更长时间存放和展示。

低碳材料有效地重构和创造,需要艺术家和设计师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将“废物”变成优美的造型,给人带来思考、想象和美感。

低碳材料在现代后现代绿色化景观设计及雕塑运用中是非常重要的元素。[3]当前国内外低碳材料景观雕塑的发展趋势朝着丰富的空间形态、多样的材料、抽象的形式与多元的意义等方向迈进。尽管目前的低碳材料本身也存在使用上的局限性,但是设计师和艺术家应该有高度的责任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并采用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挖掘各类低碳材料并运用到景观设计中去,推广低碳绿色理念,创造美的空间环境,使人们树立绿色意识。

参考文献:

[1]徐冰.凤凰.艺术家用建筑废料搭成凤凰[EB/OL][2010-11-21]..

城市景观雕塑篇(8)

城市景观雕塑既可以是一个城市文化的标志和象征,又可作为该城市文化积累的产物,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深刻体会城市的历史文化与地域文化。城市发展的历程刻凿在雕塑的形体与空间之中,用不同的雕塑美表现生活方式和理想价值,积累了人类最宝贵而本质的精神财富,使得文明的开拓得以永久地发展。城市景观雕塑一旦成为独特的艺术价值,就可作为城市文化的永久性物化形态,意义长远。

勤劳智慧的厦门人创造了许许多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从人文、宗教、园林、文化、艺术等角度,显示了厦门历史发展的印痕,构筑了多元文化,兼容并蓄的城市景观。目前厦门有大大小小的城雕 100 多个群(组),它们各有特色,寓意丰富,彰显着厦门独特的城市风貌和厚重的历史、地域文化特色。

1以历史纪念性为主题的城市景观雕塑

1.1 战争主题纪念雕塑

战争意味着一个城市重大的历史或者开端,战争主题便成为了很多城市的标志雕塑。厦门在抗日战争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记录,厦门抗日战争发生于1938年5月10日~12日,雕塑《永铭在心》是对这段抗日历史的情景再现,主要分为雕塑与铭文碑两部分。主题雕塑高6.4m,采用花岗岩镌刻,像是从一摞摞历史书册中抽出1938年的那一天的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底座是四同幅描写遭受战争苦难的厦门人民的深浮雕。铭文碑上镌刻着部分死难者的姓名及死亡原因。1949年10月15日解放厦门战役打响,10月17日全部解放,战役中两千多人壮烈牺牲。《永志铭心》组雕根据厦门解放战役历史史实而制作,有力地再现了当年摧枯拉朽、气吞山河的战斗场景。正是这种真实可感的城市雕塑,让战争的亲历者和后人能在直观的视觉效应里感受心灵的震撼。

1.2历史文化及名人雕像

与厦门相关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很多,而将其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出来且较为成功的是郑成功和林巧稚。《郑成功》花岗岩雕塑高15.7m,立于鼓浪屿皓月园覆鼎岩上,是厦门市最大型的雕像。雕像塑造的是郑成功从金厦哲师东征大战前的沉思,显示出他驱逐荷虏的决心、信念和力量。石料的选用、雕塑表面粗犷的刻划的处理手法,可供全方位观赏,鼓浪屿成为它的背景、雕像融于鼓浪屿大环境之中,形成谐调统一的效果。《闽海雄风――郑成功和他的部将们》巨型铜塑,宽20m、高5m,立于鼓浪屿皓月园,浮雕塑造的郑成功率领他的部将东征的英姿,浮雌将现实中的立体形象进行有层次的压缩,表面的精细刚柔,光影的明暗分布,体面的转折关系,凹凸互补富于变幻。

中国最著名的妇产科医生林巧稚,是厦门鼓浪屿的女儿。她逝世后,家乡人民为纪念缅怀人民的好医生,在林大夫诞生地鼓浪屿上,专门筑建了风景优雅的“毓园”。她身着白大褂,脚穿布鞋,朴实而慈祥的林大夫如同生前一样,双手合抱在肚脐,嘴唇微启。汉白玉洁白、细腻,象征着林巧稚大夫高沽的品质,对人民特别是对婴儿、母亲的赤诚至爱。另外,厦门市还有《孙中山》、《陈嘉庚》、《陈化成》等名人雕塑及一些宗教雕塑等。

2 以厦门地域文化为主题的城市景观雕塑

2.1 闽南文化

闽南文化是闽南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创新的地区性文化,厦门作为闽南文化圈的代表城市,其城市雕塑中必然蕴含着相应的文化因子。其中以环岛干道下穿仙岳隧道――《闽南风情》浮雕、环岛干道会展下穿隧道《闽南古厝群》浮雕、环岛干道下穿仙岳隧道――《闽南印象》雕塑为代表。闽南古厝是极具闽南文化中建筑艺术的典型,是指在闽南一带的传统民居和最有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因此,从古厝浮雕可以感受到闽南人对生活的美好祈愿,也展示了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凸显了红砖文化深沉而独特的底蕴。

作为闽南文化一部分的博饼文化在厦门城市雕塑里也有着深刻的体现。如位于鼓浪屿日光岩反映郑成功的将士们中秋博饼的组雕。“博饼”是厦门独有的习俗,是闽南地区几百年来独有的中秋传统活动和月饼文化,也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厦门牛头山博饼民俗园《鼎甲游街》及中华教育园《状元游街》群雕皆是对博饼文化的一种展示。

2.2 海洋文化

厦门有着悠久的海洋文化传承,首先是闽南的海洋文化地位。闽南是中国海洋文化的发源地,在推动我国甚至世界海洋文化发展中的作用非同一般。厦门(包括闽南) 先民长期与海洋互动中形成鲜明的海洋习惯和文化。一是信仰妈祖,奉为海上保护神。二是海洋移民的多样化建筑。厦门除建有适应海洋性气候的闽南地区特有的“红砖古厝”外,还有世界各地的建筑。作为海洋文化的代表城市,厦门市充分利用已建的群众文化设施,,组织开展影响面广、参与性强的海洋性文化活动,进一步营造海洋文化氛围。而其中,城市景观雕塑的主要代表为《爬上岸的章鱼》、《海花情》、《鼓浪屿中华白海豚》、《船桨》、《启航》等。

2.3 音乐文化

厦门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艺术气息,从各种主题雕塑即可感受出。以“音乐之城”而闻名遐迩的厦门,在其城市景观雕塑里自然少不了音乐的主题。在厦门岛南边胡里山炮台的环岛路隔离带上,雕塑了名曲《鼓浪屿之波》的乐谱,乐谱雕塑全长247.59m,成为环岛路上的主要景点。环岛路音乐广场雕塑群,包括广场铭牌、原有木船、大橹的述说、音乐的海洋、厦籍著名音乐家生平介绍石刻、中国古代五音装饰景墙、蓝色海岸线、遗落的音符、照镜等一系列群雕及小品,广场将音乐、音乐家与厦门当地音乐氛围融合,给人以艺术熏陶,形成整个广场浓厚的音乐氛围。

2.4市鸟白鹭和市花三角梅

市鸟白鹭和市花三角梅是厦门的标志物,同时也是汇集历史、地域文化的实物象征。白鹭女神雕塑“白鹭女神”是厦门城市的标志。白鹭女神是鹭岛的象征是厦门城市雕塑中的精品。白鹭女神是利用一块高达5m多的花岗岩雕刻而成的,整个雕塑呈现出自然与人体美的结合。厦门的市花为三角梅,并在多处公园内进行种植。在厦门的城市景观雕塑中,有多处对此进行了体现,比较典型的如厦门大学的《一抹红》和复建的《青春》雕塑,厦门环岛路的《美丽厦门》纪念雕塑也是以三角梅为创意灵感,主体部分以蓝、红、绿三色的三片镂空花瓣,组合成向上伸展的三角梅造型,色彩艳丽、造型生动、姿态优美。环绕底座延绵而上的三角梅组群,象征着旺盛的生命力及建设“美丽厦门”不断向上的蓬勃精神。

厦门地域文化的内容还有很多,如嘉庚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宗教文化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厦门城市景观雕塑成为了城市的一种重要元素向人们诉说、展示着美丽的厦门。雕塑因厦门更生动,厦门因雕塑更精彩。从厦门市的雕塑作品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优秀的雕塑作品必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刻的含意,力求耐人寻味,还必须具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力求做到雅俗共赏。以景观雕塑特有的纪念性与装饰性的艺术效果来装点城市,对人民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影响并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景观雕塑作品的表现不仅是本身形式的完美,而且要有精神内涵,把周围环境中各种美的因素统一起来,使环境的整体美学得到强化和升华。厦门是现代化港口风景城市,雕塑的题材具有广泛性、多样性,而且将当地的历史和地理文化运用的恰如其分,不失为城市景观雕塑的典型代表城市。

参考文献

1 史蔓蓉.城市雕塑让厦门更美丽[J].中国旅游报,2009(1.16)

城市景观雕塑篇(9)

中图分类号:TU99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067-02

0引言

道教活动及其思想造型化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和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于中国。道教渊源于中国原始社会的巫术、战国至秦汉时代的神仙方术和黄老学说,形成于东汉张陵时,以后与儒学、佛教长期斗争和融汇而发展,在中国思想史和宗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道教美术主要是将道、气、虚、实、天、地、阴、阳等道教观念引入和渗透于世俗美术中,以世俗美术中的道教因素为特征。

1道教雕塑造像艺术所形成的历史渊源

道教美术是体现道教教义,反映神鬼思想和道士修道生活内容的美术作品,一般分为道家思想的壁画、墓室石刻,道教庙宇中的道教始祖、神仙鬼怪的石刻造像、道祖故事画,举行道教仪式悬挂的水陆画以及道教修道生活画等。道教美术史是宗教、历史与艺术的交叉点,它所关注的直接对象是道教活动中固态的视觉材料,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器物、服饰、建筑、书法等形式。透过这些材料所链接的自然是与道教紧密的历史文化,包括人物的活动与精神方面,如事件、教义、制度、时尚、思潮与观念等等。古时正是百姓对于神仙的崇拜,才产生了道教的造像文化艺术形式。道教认为在宫观中供奉神像是对神明形象的具体感知,所以用丹青金碧等塑造其形像。对神仙的祀奉不仅可以“至诚供养,随心获福,果报差。”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道教造像形式,在技法上和风格特征上或多或少的受到佛教艺术形式的影响,有些甚至是两者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在表现形式上,道教造像也采用圆拱龛、莲花座,身后还有舟形背光和头光等等。道教造像艺术在唐代逐步拥有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形式。人物造像形式体态饱满圆润,常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衣纹舒展自如,整体造像形式优美,技法表现娴熟流畅。

道教的造像艺术形式与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形成了具有其民族和社会属性的特征。其造型形式有强烈的夸张、抽象和写意感觉。强调精神领域,重视情感上是道教的造像艺术的创作主旨,并突出美善和谐。强调寓意于形,神形兼备,追求对于人物内在精神风貌的意象表现,体现人物本身的精神世界。

道教所传承的宗教艺术造像形式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它主张追求独特的人物个性和精神解脱,体现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世界观,主张顺应自然。它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外在形式只是一种启示而已,是表象象征,充分展现一定的哲理和道德关系。道教的造像艺术要反映神明的属性,也要表达教义的宗旨和信仰,除了表达造像作为神的尊严以外,同时还要使其具有道德的内在美,并让道教的造像具有人格化的道德标准。在具体的造像艺术表现上,就是让神明形态多姿多彩,形象传神,内在思想丰富,使道教造像艺术形式能够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2道教雕塑造像艺术形式特征

道教造像由于神灵的地位、作用不同,所以其形象制作要求也不同。一般多指庙堂和石窟等供奉的道教神像。在中除了把神像作为神明供奉外,同时还把神像的塑造过程和信仰结合起来。道教神仙种类繁多,这就决定了其形式多样性的特点,比如雍容华贵的玉皇大帝,温厚而憨态可掬的土地公,造型威严的张天师,神态可掬的财神赵公明等等。又是早期道教人物装束、祭祀仪式和神仙故事的生动写照。后世道教美术作品中仙人的持剑、羽衣、留须、云气等,都是由此演化而来。自唐代开始,道教美术作品又吸收佛家表现佛、菩萨的方法,用圆光来表现仙人。早期道教并无神像,祭祀时仅供神主。道教神灵塑像或画像的出现,曾经受到佛教艺术一定的影响。道教美术中制作神像,形式多样。道教造像艺术的特征是,配以金银珠玉色彩,用绣画形式织成,刻本范泥造型,在凿龛雕刻或雕版图画等形式均可,造像形式庄严朴素。但具体制作方法,皆有一定的模式。

3道教雕塑造像艺术的文化价值

道教历史悠久,内容极其丰富,道教美术风格迥异,而其价值又显得多元,又透着几分神奇,使她对于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西北地区人文生态与自然生态的特点及其文化的多样性和多民族的客观状况,其核心意义在于首先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道教,其次也是想通过探讨,去挖掘道教文化的多元价值,特别是中国本土宗教与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性。对于道教,一方面,是希望用当代人的眼光对其历史与现实予以评价;另一方面,也希望在她的历史深处,发现出在现代仍有价值的因素,找到古老与新生、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化桥梁。当然,我们说的创新与发展,含义非常宽泛,既包括对于现代人、现代社会可能有用的生存智慧,也包括可以供现代人参考的理论经验,以及可以为现代人的审美活动提供素材。

在一定意义上,道教造像艺术代表了汉民族造像艺术的发展历史,是汉民族造像艺术的精华所在。道教造像艺术在发展过程中广泛地吸收了传统造型艺术的精髓,并起到了弘扬道教文化的目的。随着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人们从对道教神仙的崇拜中完善和丰富了宗教造像艺术创作题材的范畴,促进了传统造像艺术的发展。道教艺术与我国文化发展紧密相连,道教造像艺术塑造形式从早期的粗犷到之后的细腻,并逐渐世俗化,反映了传统文化的历程。研究道教造像艺术的发展历史和造型特征是了解我国传统造型艺术的重要方向,其文化艺术价值远不仅在于道教本身。

4道教雕塑造像艺术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着力营造西安文化特色。为了避免“同质化”或“文化趋同性”,丰富和活化具有典型识别性、文化性的公共艺术形态,将公共艺术的功能语言进行转型与重构,向文化语言自然过渡,从现代文化的角度注重城市文化遗产的运用。在设计中合理思索—理性创新,以景观规划为主导,关注文化的精品设计和精神理念。

如道教雕塑在西安赵公明财神庙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以建筑为基础的单一表现形式,在广场中陈设具有主题性的雕塑能够树立准确的文化内涵价值。对于保护西安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提升西安优秀传统文化的质量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赵公明财神庙规划布局以泗水归堂、五路财神为概念,以三进财神殿为核心建筑院落,又以偏殿和雕塑构成了景观体系,形成了民俗吉祥福神的综合展示。整个财神庙景区陈设了近百位各路财神及招财八宝等道教雕塑作品,合理的区域设置与雕塑设计,全方位展示了财神文化,也呈现了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地域性特色。

在对道教雕塑文化的研究中,以更加客观的眼界,站在新的高度,开拓更多的研究领域,加强在环境景观设计研究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借鉴,使传统文化艺术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城市景观雕塑篇(10)

关键词: 城市景观雕塑;景观设计;环境;合作教学

Key words: urban landscape sculpture;landscape design;environment;cooperativ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6-0198-02

21世纪交叉学科之间的合作教学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雕塑专业和环境设计专业分属美术学和建筑设计学两个不同学科。虽然学科类别不同,但是两个专业包含了许多相同的课程。如何在设计专业的学生中实行切实可行的教育模式,合理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平台,达到教学资源的整合、创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雕塑教学模式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的内容特别多,从室外景观设计到室内设计基本都涵盖。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环境艺术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雕塑为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元素。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城市雕塑的相关知识,为设计景观设计作品做准备。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将雕塑纳为景观构成元素之一,重大的景观项目都有雕塑设置,雕塑家均参与共同规划与创作。雕塑功能的拓展是当今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必然趋势。

环境艺术专业中的课程主要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两个方向的课程。其中的景观雕塑为景观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雕塑课程与雕塑专业的雕塑课程在教学特点与大纲的设置上是有区别的。如何让这两个专业的教学方法完美的结合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就成为环境艺术专业的专业课程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

景观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很多,比如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景观设计原理、景观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景观工程学等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设计专业的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那么我们在雕塑课程的教学上应该根据我们的学科特点以及同学们的自身特点来展开。

那么在课程多,基础弱的情况下,我们在设计专业如何有效的开展雕塑课程的教学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及探寻的问题。

长期以来设计专业的雕塑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应系统的教材。很多高校就是直接搬用各大美术学院雕塑系专业教学大纲的内容,以泥塑写生为主体,以写实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这此一来,在80课时内培养学生相对扎实的写实能力变得完全不太可能。

作为环境艺术O计系的学生能否制作出优秀的雕塑作品,个人认为不是关键所在。雕塑专业的同学花四年或者五年的时间掌握的专业技能也不是仅凭一个月到两个月所能解决的。综合性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雕塑课程教学的基本中心应该在有限的教学资源下,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色为中心,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雕塑课堂的教学上,老师应侧重于加强学生对雕塑的类别,雕塑的用材以及雕塑观念上的认知。让学生们在有效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接触到不同形式、不同类型、不同材料的雕塑知识。我们的教学重点在于思想观念上的认知,培养同学们正确的审美观。在做景观设计的作品时,能选择合、适恰当的雕塑作品融入到环境中。

城市雕塑被称为城市的眼睛,好的城市雕塑能提高城市的整体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注重名族文化、地域文化的今天,城市雕塑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公园、广场上的城市景观雕塑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商业街的景观雕塑为实名在逛街的时候增添了情趣;居民小区中的景观雕塑加大了人们对家的归属感;重要交通路口的交通岛上的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性的交通导向。因此,城市景观雕塑在一个城市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城市里好的雕塑还是太少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曾成钢指出,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做城市雕塑,但九成以上的城雕不仅没有起到美化城市形象的作用,反而成为新的视觉垃圾。

中国城市雕塑的运用历史比较简短,大概只有近20年左右的历史。因而有相当一部分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不协调。比如,在许多城市,我们可以看到仿制的古罗马、古希腊雕塑,以为这样能够彰显高贵的气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质。实际上却不符合环境的整体气氛,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城市景观雕塑,是处于城市公共场所的雕塑,它与室内的架上雕塑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一件好的城市雕塑作品能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该地区的文化地域特色,给市民们带来愉悦的感官享受,美化城市面貌等等。

城市景观雕塑是空间艺术与环境艺术的集合体现。其基本特性表现为空间的开放性、文化性与作品的恒久性。三个特性互为依托,互为影响。首先,我们来看看何为空间的开放性。城市景观雕塑的开放性其一体现为它的放置地点为开敞的,或是广场或是公园。其二,景观雕塑的特性决定了其受众群为广大人民群众,它需要大众的参与,一件优秀的城市景观雕塑一定是具备大众的审美性,可以说它是以愉悦大众为高级目标。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来到城市景观雕塑的第2个特性,文化性。作为一种大众公共的文化,城市景观雕塑文化对我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每天走在大街上,漫步于公园,都接受着城市景观雕塑的感染。好的作品让人心情愉悦,反之则让人心生反感。城市景观雕塑的开放性,文化性必然要求其在材料选择上要注重坚固性与恒久性,故城市景观雕塑的另一特性为恒久性。在这一点上西方很多国家就做的很好,例如,米开朗基罗在1644年改建罗马卡比多广场,广场中心的马可奥兰科斯雕塑;法国戴高乐广场凯旋门上的马赛浮雕;哥本哈根的安徒生雕塑,都已成为这座城市,这个时代,以至这个国家的标志。

城市景观雕塑根据使用的场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广场雕塑、商业区雕塑、社区雕塑、公园雕塑以及交通岛雕塑等。根据不同的表现手法,城市雕塑又可以划分为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以及陈列性雕塑。按照城市雕塑使用的材料可以分为石雕、铜雕、水泥雕、木雕、瓷雕以及其他金属雕塑材料等等。

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同学们在学习雕塑这门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雕塑的相关知识点。了解景观雕塑的类型,掌握常见材料属性,把握景观造型中各要素的协调运用。景观雕塑是固定的陈列于自然环境之中,它限定了人民的观赏条件。那么,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必定会进行大量的分析与预测。对于不同要素之间的不同比例大小,色彩配置,材质运用以及视觉产生错视的纠正。

我国的雕塑课程启程较晚。好多学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程,国内从事雕塑事业的专业人员也不多,加之雕塑n程本身的难度性导致了目前国内景观雕塑市场行业的发展缓慢。在目前这样的大环境中,在环艺专业中开设雕塑课程的教学具备前瞻性及难度性。2个专业的老师集体备课综合各自的学科特色,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城市景观雕塑这门课程,了解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建立起环境的设计与雕塑的制作这两大方面的意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实践讲解到给学生欣赏大量的优秀案例,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城市景观雕塑这门课程的专业性质较强,课程的教学一般会聘请雕塑专业的老师来教授。雕塑专业的同学是5年学习制,造型的训练就有2,3年,这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不能比的。所以,任课老师在教学前要根据我们同学的造型能力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科学的安排好课堂教学。

高校中几个专业的交叉教学是顺应市场顺应时代的要求。我们在高校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让多学科的交叉教学理念深入教学改革,实施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贴近各设计专业的特色,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兴趣和专注度。

参考文献:

上一篇: 县代表履职报告 下一篇: 射频识别技术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