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0 09:25:37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1)

2 我的发展目标: 这学期, 我要着力为即将到来的高三学习打好基础、 做足准备。 在语文方面,注意在课堂上紧跟老师思路,做好详实的笔记并在课后及时复习。 在数学学习上,按时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习题,遇到疑难时及时请教老师。对于 英语,着重进行积累。在史地政上,做好课后巩固、理清概念。相信我一定能以 一个非常好的姿态去迎接高三!

3 思想道德自我评价:我认为自己通过生活实践,以养成了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和价值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尊敬师长、热爱同学。在学校时遵守各种规章 制度,在家中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好少年。

4 合作与交流自我评价:有较好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习生活上能与同学、老 师、家长进行良好的交流、合作,相互交换意见与看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遇到不懂的的问题会及时向老师同学请教,在生活上遇到困惑会与他人进行交 流,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自己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评价2:

从小到大,对学习,我都抱着一种坚持不懈的态度充满了信心。对同学朋友我永 远都用一颗热情善良的心去对待他们。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父母眼中乖巧的女 儿。遇到困难,我也曾想过放弃,但是每一次我都坚持了下来。对生活,我永远 都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相信只要对自己有信心, 坚持信念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个性发展过程 我在学校特别喜欢踢足球, 所以我们每周 3 都和学校的老师比赛, 在比赛中虽然 我们从来都没有胜利过,但是我坚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战胜他们。在踢足球 的过程中我和同学建立的很好的默契,和老师也建立的很好的师生友谊

评价3:

雏鹰的生长是翅羽的丰满,树木的成长是年轮的增加,少年的生长是身体与智 慧的拔节!在过去的三年里,目睹你长大成熟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你从幼稚 的孩童成长为有理想有远见的青年,去除了浮躁和顽皮,懂得珍惜时间和青春, 懂得体谅家长和老师的苦心,懂得人生需要拼搏才精彩!人生的路还很漫长,你 还需要更加踏实更加稳重,这样才会走得更远未来才会更美好!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

1.你性格沉静,常常不拘小节,待人接物却稳重大方。平日里言语并不多,但我知道你心志高远,骨子里一种倔强和坚忍。你上进心强,刻苦钻研,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勇于向新的高度挑战,善于把握自我发展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还要学会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以期取得更大的成功!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2)

首先声明,我本人不仅认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这个项目,而且还要在此做好文章创造特色。但这不妨碍我思考上述问题,反倒是想清了可能还给自己思想松绑。

思考这个问题要从本源说起,为什么要进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去学校教育评价的单一性扼杀了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人,这就丧失了教育的目的。所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诞生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以为这就是称其为发展性评价的根源,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再思考另一个问题,高考是什么?本质上讲,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是你上去我就上不去的一个挑选过程。高考是一种镣铐,高考是一种教师学生必须带的镣铐,高考是一种必须带而且习惯了甚至有些喜欢还可能给你带来成就感的镣铐。用高考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理论层面可以说得通的事情,实践中难实现,真难。但是,高考又是不可能取消的,怎么让师生带着这种镣铐还能全面发展呢?我以为课程是最好的纽带。大家不都是在提课程的建设吗?因为学校教育的载体是课程,教师们最习惯最拿手的是上课,所以,新课改在课程中大做文章就足矣。让高考引领课程,让课程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教师也认同。这里谈到的课程是狭义上的,比如必修、选修、校本课程等。高考通过课程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也成为一个促进全面发展的手段,但反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不唯一,不仅仅是高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法、手段除了高考外还有很多,我想综合素质评价就是其一。它是一个对人的全方位的评价改革,本来它可以远离高考成为一个很好的促进学生评价的一个手段,可为什么我们非要把它们二者放一起呢?原因有两点:1.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可以给高校选拔提供招生信息;2.和高考结合学校就能动起来。这两点也是我的妄自猜测。

高校在高中的招生就像在菜市场里挑菜,这样高中只能不停的试探总结看高校喜欢什么,试探总结如何培养高中生,怎么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做好引导。按市场理论这是对的,但在国家人才培养的机制里是不是缺乏双向性了。高校应该拿出需要学生的大致标准引导高中人才培养,而不是让高中单相思。高校有这个义务做好此事,但是又不可能全国高校一个标准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所需人才标准又不可用一个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就满足的,所以,高校选拔招生中这个指数只能是参考。

高校还有多种渠道找出适合自己的高中人才。国外很多大学录取也仅需要学校提供一些硬性的证明(如分数、参加社会活动情况、学校最后的评价),而我们就更没有必要让高中弄一大堆学生等级让高校参考。再说,高校招生有很多渠道测试出他要找的学生的素质。又有多少高中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级让高校青睐的,即便自主招生再扩大,也还会有被看不到的学生档案袋吧。为什么用这不合理的事给原本就沉重的高中再压一副担子呢?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的结合易出现下列问题:

1.高考是选拔赛,需有分数有等级。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挂钩,就要分出等级、有分数的,这与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人的发展本质相违背。

2.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结合有失公平。学业可以有分数,即便这样还不可以公布,道德、审美能力、身心健康有分数和等级也可理解,但作为高校招生的标准就有失准确了。综合素质评价以主观评价居多,班际、校际评价的差距大,用此做高考的参照有失公平。另外绝大多数教师出于善意不会真实地填写学生的(下转64页)(上接51页)问题以免影响高考,这无异是从源头就失去了诚信。再说谁敢轻易给学生填B、C等级呢,万一家长闹起来可不好玩。在学业成绩这项填写中,平时成绩不好的放进去怕影响将来的高考,不放入无意义,只放一个期中期末的成绩又变成一考定“终身”了。

3.二者结合阻碍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小时候就爱积累一些自己喜欢的成长中的东西,自做的小影集、小报纸、邮票,摘抄的名言,自己给自己写的鼓励信等,现在看还是非常的自豪和有趣的,这可能是成长记录袋的雏形吧?本来这是一件很快乐很有趣的事,如果有办法能让学生做起来,给他们时间做起来,这是一件在快乐中发展自我的好事,但是和高考一挂钩,学生、教师神经立时紧张起来,谁也不敢轻易动,轻易写,很多学校在说等着看吧,到高考时上面要什么再补什么吧。这虽幼稚,但是真实的。

另外一和高考结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要搞研究,一堆文件、表格,统一格式铺天盖地下来,教师叫苦连天,学生机械填表,学校的自主空间少了,发挥空间少了,没了个性。不知统一下发的手册要不要收费,再收费也是个难题,不收也是个难题,本来学生自己一个牛皮纸口袋也可能装下的快乐非得花钱买。在大家的担忧和反感中课改的进程会快吗?

如果怕高中不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而延误新课程改革的话,可以有别的办法啊,校本课程不是也没与高考挂钩,不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吗?

笔者建议综合素质评价不要与高考结合。前面谈到课程是架在师生与高考之间的桥梁,高考是课程的导向,让综合素质评价不仅是课程评价的部分,使其更成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用高考在课程领域中的引导作用,引导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进程。比如,使其成为必修课或校本选修课。

说起来有个有趣的现象,校本选修因为没有与高考显性结合,反倒自由,也没有上级的统一布置,也没有师生的逆反与负担,在各校开设得还不错,学校的胆子也大、步子也大,这样倒是促进了高考的改革,促进了师生的发展。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B-0004-02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课程改革的一个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力措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2014 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中提到,“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为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理念体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顺应时展的要求。这项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励学生各方面的成长,而且在新一轮高考改革前进的路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会紧密联系高考,对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 2004年开始,并在全国各地广泛而迅速地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它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挑战:

(一)评价标准不一致。由于每个省(区、市)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操作在基层学校监督不到位时,便出现了按照各自喜好来确定评价的标准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不同地域、不同类别的学校的学生的素质是千差万别的,个人的发展也是有层次差异的,如果每个地区每个学校都分别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那么评定的结果与实际情况肯定有很大的差异。如有些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综合评价等级 A 率相同,对示范性高中的中等生来讲是不公平的。

(二)区分度不高。除了表现特别差的学生,或者是异常优秀的学生,或者是在学科竞赛、创新发明、体育运动、艺术表演等方面出类拔萃的学生以外,大部分表现一般。而成绩中等及偏上的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级会大同小异。区分度不高的评价对高校在招生录取上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有时还让高校无所适从。

(三)不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从开始到最终确定评价等级之间,工作琐碎繁杂,有些内容如思想表现、公民素养不能量化;有些内容如社会实践活动等各项比例的计算及综合,没有电子技术的支持,班主任对全班同学的材料的收集、审核,并完成评语的书写、评价等级的确定,工作繁杂,班主任常常是独木难支。这非常容易引起教师对评价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开展工作时敷衍了事,故很多时候综合评价就会流于形式。此外,学生有可能同学相互之间的亲疏程度不同等原因,互评时随意性很大。因此,不管学生互评,还是老师评价,都难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

(四)发展性评价的扭曲。现在的高校招生录取逐渐实行“考生总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方式,但是社会继续以高考上线率来判断和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小到每个学校之间,大到每个地区之间的高考竞争,都给综合素质评价提出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要求班主任在开展评价的时候小心谨慎,不轻易在评价报告中反映学生的不良的情况,各地区各校不规范不诚信的做法,会不停地破坏高考录取的公平性。所以如果指导、监督不到位,可能会使对学生的成长过程评价变成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就会转化为以高考为目标的评价争。

二、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几点思考

实施新高考方案的号角已经吹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开展,不仅影响新高考方案能否顺利实施,还会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最终效果。为此,我们开展研究并提出完善综合评价的建议:

(一)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在界定综合素质的内涵以及完善综合评价体系时,要从传统的评价模式中解脱出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确定可以考核的标准,制定评价细则,构建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我们认为应考虑到这几点:首先,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反映学生真实的成长过程,要渗透在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老师的评价才不会主观臆断。其次,综合素质评价不只是学生毕业时一个简单的评价,要体现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结合。综合素质的各个维度所包含的评价指标都需要较强的观察性,要即时用心观察并记录学生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表现,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育锻炼时反映出来的能力、品质等,而不只是品德好、身体健康之类的简单的结论性的主观定论。不只是看学生的表现的结果,更要注重价值观的形成。这样评价的客观性和可靠性都得以保证。再次,综合素质评价要建立正确的评价功能,综合素质评价既要为高校选拔合适的人才提供有力的帮助,而且更应该考虑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论只重视了选拔或是只考虑发展的功能,都会违背了提出综合素质评价的初衷。因此在评价体系的完善上,要正确处理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二)建立专业化的评价管理机制。把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在社会上是个敏感的话题,(下转第12页)(上接第4页)会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此,对学校、对教育行政部门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学校建立专业化、合理化的综合素质评价的管理机制,确保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实施,并由具体部门监督和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学校要投入资金,建立综合评价电子系统,这样既可以减少综合评价给班主任带来的工作量,又可以方便学校随时调阅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

2.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要给基层提供专业化系统化的培训,引起老师、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评价者高度重视综合素质评价,树立起评价是为了学生成长及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的意识。并且通过培训促使评价者掌握相关的评价知识,熟悉各项评价内容的原则、过程和方法,多研究评价的方式。只有评价者真正参与进来,才能顺利有效地实施综合素质评价。

3.综合素质评价主管部门制订严格的监督体系,将可能预计到的各种问题都列入制度的框架考虑,如审查、公示、举报、监督、申诉制度以及协调相关制度之间的关系等,实际开展综合素质评价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扎实到位。学生或家长对评价等级有异议的,学校的综合评定小组要进行复议并重新评定。上级的评价主管部门对每学期的综合素质评价进行抽查、审核。只有完善了制度体系,综合素质评价执行起来才能够有力度,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才能得到保证。

(三)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有些地方把综合素质评价界定为非学术能力的评价,事实上综合素质评价应是一个对学生全面评价的体系。若能将非学术性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两者有机结合,形成课程化的评价模式会更系统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学生的课程由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课程组成,而每类课程中的学科又划分为学习能力、学习表现和实践能力三部分”。可见,与学生的非学术性能力有关的很多内容已经包含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将综合素质评价渗透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中,明确了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领域。如“交流与合作能力”在英语、语文等课程的学习能力评价中都有相应要求。这样一来,明确各项素质对应的课程就确定了科任老师作为相关素质评价者的责任,解决等级评定过程中班主任负担过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不仅可以促使学校更好地实施各类课程评价,而且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提出,关注了学生的成长过程,促进了高考制度的改革。尽管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不断完善与改进,就能引起学生不断向深层次拓展自我,不断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友珍.综合素质评价,难题待解[N].江西日报,2010-1-19

[2]李宝庆,樊亚峤.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问题及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12(10)

[3]罗祖兵,邹 艳.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矛盾探析[J].考试研究,2012(5)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4)

一、 学习方面:

学习态度严肃认真,不逃课,不迟到早退,认真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笔记整理工作,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刻苦,对于学习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善于总结学习经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优异成绩,并获取本年度学院二等奖学金。

二、 工作和生活方面:

作为班长,知道以身作侧,以大局为重,毫不吝惜牺牲个人时间。工作踏实肯干,具有热心和责任心,配合老师做好班上同学的工作,对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积极主动的为同学做好宣传工作。一年的工作使我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并不断的完善了自己。生活简朴,不追求时尚,并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同学。

三、 思想方面:

思想上,有着较高的觉悟。政治素质过硬、作风正派,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坚信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自己。对于自身各方面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思考,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并对于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能够有足够的勇气迎难而上,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团组织,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是非观念,平时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锐意进取,积极入党,有强烈的向党组织靠拢的意愿。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价范例二“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弹指间时间已匆匆而过。岁月的脚步匆匆走过,眨眼我们就即将迎来高中的第学二学期。回想自己在这学期在学习、生活和班级工作中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现在在这里我对自己在这学期中的各方面做一个总结,向大家做一个汇报,我觉得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发现自我,扬长避短才能有所进步。

一.在学习上,比起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这个学期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班级,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经过这个学期的适应,我想下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篇英语短文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阅读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作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自习时间,抓紧时间阅读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

二.在生活上,我基本上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纵上所述,虽然我在这个学期有了一定的进步,可是我仍然存在不少缺点,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例如,我在这个学期请假比较多,有些时候交作业不是很按时,利用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时间不是很合理。人们常说,高中的生活是异常轻松和自由的,我也觉得的确是这样。但时间总是宝贵的,我不想成为虚度光阴的人,不想自己在老的时候后悔自己这样浪费时间。为了改正我以上不珍惜时间的缺点,我决定给自己制定以下一些措施,以便更好的督促自己。具体包括这几点:

(1)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允许自己请假,而且一个学期的请假节数不超过5节;

(2)星期六和星期日尽量多到图书馆去看书,还要多到一些城市去看看,增长自己的见闻;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5)

一、我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问题

(一)综合素质界定不清

目前我国对什么是综合素质这个根本的问题认识并不统一。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界定尤其是在高校的自主招生中通常是将综合素质分为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看似有一定的操作性,实则不易操作。这六方面的叠加并不等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由此发展而来的指标会有重复叠加。

(二)部分评价指标不合理

评价指标制定不合理的情况主要体现在运动与健康及审美与表现两方面。这两个方面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不但不能有效地达到合理公平评价的目标,反而给被评价者带来了更重的学习负担,并引发了新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评价方案可操作性不强

现有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的操作性不强主要体现在具体评价指标难以测量,如在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设置了学习动机、意志、个性、心理健康等指标,而实际上,这些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的评价难度很大,并且容易受到个人爱好、性格、心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在关系到能否顺利毕业、升学等高利害情境下,学生个体在评价时受到的影响更大。

(四)对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使用定位不明确

综合素质评价、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构成了我国当前高中阶段评价体系的主体部分。在设计综合素质评价的当初,是将其定位于作为高中毕业依据的规定,作为高考报考和高校招生依据的规定,但综合素质评价与后两种评价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地位如何,还有待进一步澄清。

二、美国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美国,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各高校衡量是否录取的重要标准。 美国没有专门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或考试,但高中生要想进入大学深造,得向高校提交入学申请书。学校会根据入学申请书考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确认其是否具备入学的条件。

(一)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构成

在美国,一个完整大学入学申请材料主要包括了入学申请和附属材料两大部分,而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在这两部分中均得到了充分体现。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其入学申请主要由入学申请、中学报告、中期学校报告、两份教师推荐意见、备选知情人推荐意见、备选人才艺补充等组成。可以看出美国入学的申请材料十分全面地反映出一个高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它既有反映学生学业水平的总结性的标准化考试,又有过程性的课程选修情况和平时成绩(主要表现在中学报告和中期学校报告部分), 同时还有包括教师、学生、知情人等多主体参与的定性的推荐意见,因此对申请人综合素质的评价渗透于各个方面,可以从多侧面客观地表现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情况。

(二)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方法

美国对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取了一种与我国不同的方式方法,它将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整体,采取了模糊评价和总体评价的方法,是一种基于教育活动和课程的评价,它与学生的教育活动和课程结合紧密,更偏向一种经验性的信息收集,通过这种方式方法所收集的信息既是可测的,又是真实的,从而保证了评价的可操作性。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

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主体主要有学生、教师、校长、知情人,它们主要通过评语的方式,反映不同的内容。一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其内容主要有课外兴趣活动、学术荣誉、课外的工作经历、初步的学术兴趣、专业和职业兴趣、生活细节、最喜欢的书和网站及电影、自写短文、才艺等,且学生的自我评价占据重要的地位,目的在于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二是教师的推荐意见,要求学生自愿地出示两位教过自己的教师的推荐意见,包括背景信息和具体信息及与其他学生相比较的信息,背景信息即是对学生认识的经过和主观评价,具体信息是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的情况;三是校长或学校官员,校长或学校官员参与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提供的中学报告和中期报告中,中学报告提供学生在学校时的官方成绩单,还会反映学生在学校中的综合表现,如学业上的优缺点、对学校和团队的贡献等,主要评价平时学生所选的课程及所获得的成绩,具有过程性的特点。四是知情人评价,学生可以让自己所认为的能了解自己的人给出推荐和评价意见。

(四)相关管理部门和监督机制

美国高校自主招生,每所高校都独立负责招生入学的事务。在审核的过程中,各所高校都充分利用其校友会网络,让校友就近对申请人在可能的条件下进行面试,考察申请人的综合素质,为学校提供录取与否的参考意见,同时明确规定学生必须提供由教育考试服务中心开出的成绩单。在诚信和监督机制上,美国遵循法制意识和诚信文化。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得到了社会认可,被视为选拔人才的手段。在工作过程中相关人自觉遵守评价伦理,同时多元主体的参与一定程度上保证信息之间的相互印证,杜绝了因为信息源单一可能带来的以偏概全和弄虚作假。当出现评价失实的情况,大学有权对弄虚作假者做出退学等相应处罚。

三、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参考美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经验,针对当前我国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从其设计思路、功能定位、监督管理等方面有所参考。

一是在设计思路上,综合素质评价的维度和指标必须是可操作的,要做到评价的维度是能够全面,典型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做到评价指标是可以观察、评量的;要做到观察的结果能切实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是综合素质评价程序应尽可能地简化。在如何加强高中学校日常工作中做好学生信息采集工作,收集典型性的评价材料,方便知情人参与评价等方面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6)

1、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

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必要性在于提高评价效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大效益,是让被评价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根据评价结果作出改进,获得发展。在传统评价中,评价者独家享有对评价结果的建构权,被评价者只能被动地接受评判结果。由于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价值标准不同,双方对某些评价内容可能很难达成共识。而没有共识,被评价者就不可能接受评价结果;不认同评价结果就不可能有改进;没有改进,就不可能获得发展。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应采用评价双方共同建构评价结果的方法,由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通过对话、协商,在对评价结果的看法取得基本一致的基础上形成评价结果,而不是由评价者单方做出结论强加给被评价者。“共同建构”评价结果是第四代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通过对话使学生认同评价结果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可促使评价者和被评价者双方共享评价所产生的效益。

2、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可行性

(1)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京教基[2007]16号)之附件5《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指出:“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业务,作为全体高中干部、教师的职务行为。”文件明确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工作定位,为评价工作的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北京市教委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也对这项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所与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两部门联手合作研制了“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搭建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网络平台,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变得日常化、简约化,使全员、全方位、全程评价成为一种可能。

(2)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评价指标要包含对学生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的各方面的内容,但这并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要从中选择那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本质特征的指标来使用。确定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考虑各区县的实际情况,而且要将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部分内容分解为几个重要侧面和几个关键表现,以增强评价的可操作性。如“社会责任感”是公民素养的一个重要侧面,“积极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则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表现,这可使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内容具体而有针对性。

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机制的特征

在评价中,不能以强制的方式让被评价者与评价者达成一致的认识,应采取对话的方式,在充分交流信息和平等交换意见的基础上相互理解,取得对评价结果的认同,使评价取得预期效益。这种对话具有以下特征:

1、平等性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采取多主体评价的方式,即学生本人、教师、同学和家长都是评价的主体。为了更好地发挥不同评价主体的作用,根据评价主体对评价对象的了解程度,我们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中,给不同的评价主体设计了不同的评价内容,以保证评价结果的有效性。

对话的平等性,一是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在对话过程中地位平等,即在客观事实面前评价双方都有表达个人看法和意见的权利;二是指评价者对所有的被评价者要一视同仁。评价必须以人为本,必须考虑被评价者的真实感受及其对评价方式的接受程度。给予被评价者与评价者平等的对话地位,特别是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平等地位,有助于提高评价双方对话的通畅性和有效性。对话的平等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特权和歧视,为评价双方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了重要保证。

2、直接性

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性,它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为手段记录和储存评价信息。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形成性评价的作用更大一些。终结性评价是以形成性评价为基础进行的。

对话的直接性,一是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中所记录和储存的评价信息的原始性,二是指对话的内容是针对事实进行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被评价者还是评价者,都要为自己所提供的事实依据负责任。对话的直接性否定了评价活动中的客套和虚伪,使评价双方的对话变得真实可信,它在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几种方式

参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话的不仅包括提供教育服务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和家长,而且还包括社区人士。由于是多主体评价,所以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存在不同的对话方式。

1、同学之间面对面互评的对话方式

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班主任可根据实际需要(如评价的内容、评价所需的时间、评价的利害性程度等)选择对话的范围,可以组织学生在小组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也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交流。

在对话过程中,学生本人可主动陈述自己在某方面的行为表现,其他同学可对其陈述的内容进行评价或补充。这种方式,一是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二是可以互相监督、检查,构建一种诚信的监督机制;三是可以进行价值观的碰撞与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一”与“多”的电子平台对话方式

“一”是指某一个被评价的学生,“多”是指除这一被评价学生以外的其他评价主体。这种“一”与“多”的对话,可通过“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实现。对话是双向的:一是学生进行自我陈述,其他评价主体阅读;二是其他评价主体对某个学生进行评价,被评价学生阅读。

在电子平台上,由于不受时间的限制,所以学生本人可以进行比较充分的陈述,不仅可以用文字,而且可以使用图片、音像资料陈述。其他评价主体可通过阅读更充分地了解该生。这个平台不仅可以反映被评价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还可以多侧面地反映其文字水平、概括能力、信息技术水平,以及价值取向、是非观、判断能力等。

同时,在电子平台上,学生阅读其他评价主体给自己的评语的过程,也是了解他人对自己认同程度的过程。这种对话方式受其他评价主体对被评价学生的了解程度、评价者的价值观、评价者的陈述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个过程不仅可以反映评价者(特别是学生评价者)主动关心他人和了解他人的程度,还可以反映评价者的价值观、判断能力以及陈述水平等。

3、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的方式

就北京市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而言,学生可以在“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升级版)”上,借助评价工具进行人机对话。被评价学生可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选择不同评价内容栏目下的“使用工具评价”选项,再根据本栏目的提示进行操作,此后系统会自动生成该生该项目的评价等级和反映该生现状的折线图,并予以记录。

4、社区人士评价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

社区有关人士有义务对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情况予以评价,评价可从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的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语评价。如果采用书面评语评价,则要让学生将书面评语带回学校,交给班主任。

四、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学生对评价结果的不同期待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客观现实,因而,不同学生对评价结果有着不同的期待。但这并不等于说评价没有标准。要将这些不同的期待置于评价指标体系之下进行统整,建立一种基于事实判断的评价过程,逐步引导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

2、有效使用评价结果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7)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26-03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的深入开展,课程评价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评什么,怎样评”,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进程。而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知识重于探究过程。纵观传统的教学评价,其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评价作用单一,注重和强调课程评价的选拔功能,忽视提升教学质量和鼓励学生的功能;评价标准单一,评价的内容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评价方式单一,通常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注重量化评价,忽视质性评价;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始终是被评对象,处于消极被动地位。传统的教学评价是一种过于片面的评价方式,不能评价出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各项目标。这种评价体系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击了学习主动性,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形成,成了束缚素质教育的瓶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评价改革的目标是“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鉴于这样的理论指导,我们对学习评价应当采用多元化评价,既注意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实现课程宗旨。那么高中生物教学如何科学地对学生作出评价呢?怎样的评价才能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呢?笔者结合南宁市第九中学一年多来实施的多元化评价,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学习多元化评价的教育理论

建立在对评价对象的科学认识,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重新理解之上的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对教与学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学习并运用教育理论可以有效地指导多元化评价的实施。

(一)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的新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至少具备语言智力、数理逻辑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认知智力空间智力等各种智力,智力是多元化的。以各自不同的发展规律,各种智力以不同的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智力是有个体差异的,他倡导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形成个性化的学习,以及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来衡量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其优势智力领域的发展和迁移,让学生发挥其所长。这一理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

(二)建构主义理论。古宁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是在创设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协商,以及会话,最终达成意义建构。在学习活动中,由于每个人是相对独立的,都有自己的一套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而各人的知识建构方式不一定相同。若评价学生只用单一的、统一的方式,则容易忽略每个学生知识建构的独特性,甚至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实施多元化评价的依据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是南宁市第九中学实行高中生物多元化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基本依据。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在于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评价的内容应符合《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即尊重个体间的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为个体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相应地,新的评价理念也应运而生,评价是与教育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提供的应是全面的信息和对被评价者的指导,评价目的旨在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

三、运用多元化评价的方法

在实践中,笔者依据课程标准,在评价方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课堂教学时,改变单一的由教师评价学生为学生自评、学生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同时利用结构分数的办法来评价学生,即基础知识的笔试、平时学习的过程记录、基本技能的考核各点生物学科总成绩一定的比例。如生物总成绩构成为:期中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平时学习情况占30%的评价方式。平时学习情况包含的内容较多,因此,采用以下表格进行记录,对表现好的方面给予加分,对消极的方面给予扣分,全年级总人数中总分末位2%的学生要参加第二次补考。

以上的评价方式,在高一年级全面铺开,而高二年级则保留着传统的评价方式。从本人所执教的高一、高二年级平行班上交作业的人数来看,相同内容的笔答作业,高一年级作业上交率达到90%左右,而高二年级则在80%左右。由于平时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不定时对笔记、违纪,以及每次实验的检查,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再有,加分和减分的碰撞,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多样化的作业创设评价信息来源的多元化

新课程的教材新教材注重学科方法与STS理念的渗透,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适时的设计形式不同的作业,以创设评价信息的多元化,促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发展。例如,开展“PH值对酶活性影响有多大?”的探究性实验,细胞结构、DNA结构、减数分裂过程的模型建构,课本某一章节的知识框架图设计、人群中遗传病的调查、人类基因组、转基因工程的资料收集与分析,等等。在各种形式不同的作业中,能让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得以训练,增强合作意识,自主、能动提出问题,丰富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一)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的评价,也是对信息分析、整理、比较的综合素质能力训练。通过学生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形成一种学习上的反思,自主、独立地学习。而开展伙伴间的互评,则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互帮互学,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引导,评价时要注意优点,学会欣赏别人,能够看到不足,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等等。自评和互评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性地开展,比如笔记、实验、作业中都可穿行,效果较好。

(二)教师评价。对于学生的回答,无论恰当与否,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评价,从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角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教学之前对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状况进行预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准备情况,作为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过程性评价是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智能发展,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质量的判断、发现问题、及时修正等,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导向性。终结性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此外,教师还应注重对探究性学习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侧重于评价的结果,而是重在评价学生的参与以及在参与过种中的体会、感悟和发展,重在评价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及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重在评价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其他评价者的评价。在评价主体中,除了教师、学生外,家长、课程教学专家、社会科技力量也可作为评价者的新角色,也可加入评价队伍。师与生的评价,直接呈现了教与学的双边情况,增进学科知识的落实与学习方法的指导,家长的加入,可提升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层次,便于家校沟通,有利于促进科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教学专家的加入,有利于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任课教师教学水平,帮助促进教学研究与高中生物课程改革的建设;学校聘请所在地的科研所、科技场馆、高等院校、高新技术公司以及乡镇农技站的科研人员作为的校外科学辅导员的加入,能够拓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视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引导学生们关注生物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同时也使生物课程资源更为丰富。

六、全面化的评价内容

教育评价的内容不仅是要考察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学科科学概念及其规律的掌握与理解,还应该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能力、学科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七、多元化评价的过程化

多元化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教师和学生要应形成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并培养这一能力,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开展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课堂教学中有许多预设与生成不一致的情况,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许多无形的教学资源,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动态的无形资源,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形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契机。

八、反思

第一,生物学业成绩评定提倡评价主体的多元,在参观活动评价中,尝试结合家长评价,但实施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家长工作较忙,常在意见中随便提几句,敷衍应付。这样会影响评价结果的真实性。要改变家长观念,在以后的评价研究中还是一项很艰巨的工作。今后可尝试设计简单明了的意见反馈表,有利于收集家长的意见。

第二,部分学生在开展互评时常带着私人感情的色彩,有的对评价的标准把握不同,造成评价的结果公平性和真实性欠佳,在今后的评价标准中还要更具体化。

第三,评价中内容的收集统计时,南宁市第九中学采取了月评,由各学习小组长负责统计,再由科代表整理上交科任教师,这种管理办法有效可行,但即使运用了计算机,数据的输入工作还是比较烦琐、费时。此问题与评价软件的建设有关,还有待研究。

总之,在高中生物学科综合素质的多元化评价中,好的教师不仅是教学专家,而且还要是评价专家。只有这样,才可能促进教学与评价的有机结合。作为教师,我们重视对学生学习结果评价的同时,还应关注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重视对学生能力(实验技能、探究能力、学习方法等)的评价。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肯定成绩,提出问题,以便学生及时改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对学生的评价要着眼过去,重视现在,放眼未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陈玉锟.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8)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能否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掌握专业技能,可以担任企业的某些专业岗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不仅仅要包含对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更要体现出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色要求,体现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目前还是仅仅以教师评价为主,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是直接为企业服务的,如果忽略了社会和企业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很难具有企业要求的综合素质。而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是单一的,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而言,评价的主体是高职院校的教师,学生仅仅是被动的接受登记判断,学生的各种专业特长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很难或者根本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体现。另外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缺乏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理论基础,许多的评价带有很大的主观性。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评价的结果是不是科学合理。一般来说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多个方面,但是对于高职类大学生来说,制定的评价指标应该反映高职院校办学的目的性。本人查阅了大量的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书籍、报刊和杂志,制定了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4个考核指标,即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具体如图1所示。道德品质素质是指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方面的综合的表现。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职的工作,具有良好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以及主人翁意识。能力素质是指对于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对于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采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快速的解决,学习态度端正,掌握基本技能所必须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以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身体心理素质是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素养的评价。要求高职院校的学生具有基本的体育和心理学常识,具有强健的体魄,达到企业对于身体健康的要求,同时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精神。个性创新素质是指学生应该积极的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同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现代社会是一个提倡创新的社会,因此应该在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新的知识的发现,积极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图1 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析图

区间直觉模糊集分析步骤及实例分析

采用区间直觉模糊集进行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一般包含三个步骤:

(1) 根据分析的目的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或者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中第i行的所有元素,得到相应于该方案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2) 采用定义的得到函数和精确函数计算区间直觉模糊集的得分函数和精确函数值;

(3) 根据排序准则,对各个方案进行排序,从而得到最佳方案。

实例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选择道德品质素质(G1)、能力素质(G2)、身体心理素质(G3)、个性创新素质(G4)四个考核指标。根据经验,假定指标的权重向量为 。根据高职院校教师,用人单位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打分,确定了8所高职院校。针对每所高职院校在各个指标下的评估信息进行统计处理后,可以表示为区间直觉模糊数,如表1所示。

表1 决策矩阵表

对这8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为了更好的强调打分者的群体作用,选择加权算术平均算子。

第一步:利用加权算术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 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为了进行比较,体现某些专家的作用,采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进行分析,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步:利用加权几何平均算子集成决策矩阵,得到相应于高职院校的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二步:利用得分函数分别计算综合区间直觉模糊值:

第三步:根据得分函数对8所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排序,结果为

因此,这8所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A1最好,A7次子,最差的为A4。

二、关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

高职院校是为企业服务的,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如何有效的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评价应该重点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我规划,自我设计。在进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应该将横向和纵向结合起来,通过横向的比较为高职院校学生在自我意外的大范围和大群众中追寻自己的目标,克服由于纵向比较带来的优越感,进行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发展,要坚持综合性评价和个性评价。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和发展,适应社会对于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华文, 直觉模糊与区间值模糊环境下的多准则决策与推理算法, 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2005.

[2]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中的线性规划方法[J] .中国高等教青评估,2002,(2):9-12.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9)

职业高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高中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社会发展。对职业高中学生的评价则是其成长的关键。传统的评价体系实质是学业考核为核心,是一元的考核。在社会转型期,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样的考核实际意义已经不大。在多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我们选择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体系,通过多元的评价指标,给学生更加全面客观的评价,真正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确立的意义(1)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从单纯的成绩要求转变为更加注重综合素质。根据时展要求,我们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公民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从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与健康状况、审美与表现能力六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确立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有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传统的评价体系中,教师是单一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评价集中在学业评价,而且是固化的学习成绩评价,强调了社会、学校多学生共性的要求,期望他们都成为各门功课学习成绩好、思想品德优秀的学生。而现在的职高生有自己的个性发展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参与评价,更看重自己与同学之间不同的价值追求,他们可能只是学习成绩一般、思想品德合格的学生,但是在某一方面有过人之处,他们希望在评价中能够体现他们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竞争意识、心理素质、个性特长等全面发展的要素。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确立,把学生、任课老师、班主任都纳入评价体系,分不同的维度进行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二、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班级实践运用(1)建立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要求,我们建立了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表,分为6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和70个三级指标,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把这个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表在班级教室张贴,对各级指标进行解释说明,让学生明白评价的维度,促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认知、自我管理。

(2)确立班级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参与评价的操作流程。传统的评价体系中,学生是被动的参与到评价自己和评价同学的过程中的。在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下,在告知学生评价的体系和维度后,为了更好地把综合素质评价落实到每个学生,我们把学生纳入班级管理体系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参与评价,我们采取了班级团队管理的模式来运作。首先在班级建立充分自愿、民主的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小组组员3~5人,大家根据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居住地等不同的依据,找到自己的小组;其次,小组的成员按照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制定本组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作为小组的承诺,面向小组和全班公布,以期得到小组成员和班级同学客观评价;最后,每个小组轮流值周,对本组和全班的其他各组同学进行评价。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学生真正地行使了评价的权利,得到的评价数据才会更加真实。

(3)开发职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操作软件。传统的评价都是教师通过书写评语的形式来完成,这样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师的文字表述,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自然也不能很好地接受评价反馈来完成自我成长。综合素质评价通过具体的数值来反映学生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元数值分析得到的结果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问题,更容易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指明方向。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这么多的数值运算,耗时耗力,到底如何解决呢?为此,我们自主开发了网络版的评价操作软件系统。利用现代技术,学生和教师只需要在评价系统中输入分值,计算机自动运行出结果。根据实际情况,我们把总额和素质评价系统中的22项二级指标作为打分点。22项指标中每项做得很优秀的5分,较好的4分,一般的3分,不好的2分,很差的1分。22项二级指标的得分再归结各自对应的一级指标中,得到具体的分值。这样一来,学生都可以得到一个综合素质评价表,包含了学生自评、互评(同学评价)、师评、最终评价(互评和师评的得分平均数)和等级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等级时,不是看具体的分数,而是看学生自评与最终评价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说明学生自我认识正确,反之,差值越大,说明学生自我认知不足。通过这样的比较,可以很直观地指明学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很明确地指明了学生努力的方向,在提高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

三、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对职业高中学生成长的作用(1)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为学生发展指引方向。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仍是学生自己,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才会有其努力的方向,才能实现其全面发展。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每一段时间得到的评价报告单是一个动态的数值,这个评价报告单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学生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及最终得分之间的差值,差值越小说明学生、同学、教师三方对某一项认知趋同,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得到体现,对自己的认识是正确的。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学生有了正确的自我认知,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指引方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发展自己。

(2)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能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要学生投入到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在实践中提高能力。综合素质评价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面向班级承诺以及参与班级值周管理等活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诚信意识、竞争与合作以及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在这些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挫折与成功,发自内心地认识了诚信、竞争与合作以及团队,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培养学生的自我成长能力,为学生发展提供动力。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最终都需要通过自我成长来实现。在综合素质评价中,学生通过对评价体系的认知和评价过程的参与,获得了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表的反馈,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且可以在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操作中去获得认知,取长补短,培养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自我成长。

对学生的评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在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的评价也需要与时俱进。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为学生评价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推动的作用,在新时期的教育过程中,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篇(10)

关键词: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高校自主招生;衔接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社会实践,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招生多元录取的重要方式之一,自2003年该项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产生了新的影响。那么,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之间究竟存在哪些内在的关联性?二者在新形势下有无不适应的地方?回答这些问题是本文的目的所在。此项调点是针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目标相互适应的课程观、人才观、发展观、考试观等多项内容进行的问卷设计,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相关问题的建议,为积极引导高中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校自主招生所需要的人才提供参考。

一、样本介绍

本次调研对象分为两部分:一是对2016年的高三在校学生做了问卷与访谈,回收有效问卷共计415份;二是对普通高中的学校领导、任科教师、职员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40份。

二、分析维度与数据统计

问卷以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作为重点。

1.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

高中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储备,直接影响高校自主招生面试和笔试的效果。详见表1、表2、表3、表4、表5。

从表1可知,约半数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与初高中所学内容的相关度适中,说明目前的中学所学内容给学生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有近四成受访学生认为试题内容与所学内容相关度不大,说明中学所学内容与自主招生试题存在脱节现象。

表2表明,超过四成的学生认为,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范围太广,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难度太大,这也许跟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拔目的有关,这一结果也显示了目前中学所学内容与高校自主招生试题的内容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差异。

表3说明,一半的学生呈现出对高校自主招生试题不适应状况。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能完全适应高校自主招生试题。这表明,在同一群体中,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适应度差异很大。

从表4可知,对于学生对试题不适应的原因,学生大多认为有在校的学习过于重视高考考试科目、课程设置面太窄、缺少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这对高中教育阶段的学科设置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

表5说明,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学生认为,在中小学阶段的成长主要靠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这与实施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的目的有一致性。同时,此表也说明课外的网络学习培训和学校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对应对高校自主招生有较大帮助。

2.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考查维度

在自主招生的考查中,对学生考查的重点、知识和个人能力方面有什么特点?这凸显了相应的人才观。详见表6和表7。

从表6可知,学生集中选择“综合素质”“阅历”,说明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仅凭学生在校的学习内容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是远远不够的。

表7显示,从考查学生能力的维度上看,集中分布在逻辑分析能力、临场应变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口才与表达能力,说明高校自主招生非常强调对学生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阐释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3.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关联度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开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也为高校自主招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发展的基本诉求。高校自主招生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和影响,表8、表9、表10给出了相关的信息。

表8说明,大多数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认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高校自主招生有价值,但参考意义有限。说明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表9得知,在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高校自主招生衔接不适应性的原因调查中,学生选择“考试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评价为考试服务”“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相对较多,说明学生对中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对综合素质教育的功能的完善寄予了厚望。教育教学工作者选择“高中综合素质教育评价占高校自主招生比重和分值不大”“评价标准不统一”相对较多,这更多地显示出教育教学工作者与学生群体所处立场的差异。

表10显示,对于高校自主招生将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影响,学生的选择相对均匀,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选择却集中在“加强对评价标准的统一,建立更科学的评价制度”“加强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加强对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的开展”,这反映出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诚信的监督机制和惩戒体系,各类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调整自主性较小,也缺少社会实践的实质内容。这一结果表达了人们希望通过高校自主招生,成为撬动高中素质教育真正落实的杠杆。

4.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

高中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选择度,反映了学生对高校自主招生的认同程度,从侧面反映了学生的考试观,见表11。

表11显示,很多学生没有做好是否参加自主招生的相应心理准备。毕竟,高校自主招生的要求,对大多数考生来讲无疑是一道很高的门槛。

三、结论

从“高校自主招生考题与高中课程的相关度”上看,招生试题与高中课程基本成正相关,但也呈现一定的脱节现象。这说明,高中阶段课程的设置,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性选择,同时,高中学生在如何应对高校自主招生的途径上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上一篇: 党风廉政建设 下一篇: 托班教案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