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工作思路汇总十篇

时间:2022-06-27 21:15:23

财政工作思路

财政工作思路篇(1)

以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上级经济工作、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要求,切实履行财政职能,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完善税收精细化管理,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努力构建地方公共财政体系;强化财政监督,整顿和规范财经秩序,努力提高财政运行效益。

(二)总体目标:

1、财政收入。XX年财政收入初步按18%的增速计划为4.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2亿元;相应的,地方财政支出XX年预计达到5.2亿元,比2011年增长18%。

2、社保基金收入。XX年我县社保五项基金(企业养老保险、事 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目标收入为8000万元,比2011年计划数6360万元增长1640万元,增幅26%,力争达到1亿元。

3、政府非税收入。计划XX年全县进财政专户资金达2亿元,其中纳入部门预算单位的政府非税收入达到8600万元。(含公检法司系统),比去年的7383万元增长1217万元,增幅16.5%。

4、国有资产收益。XX年国有资产收益计划达到247万元,比XX年的198万元增长49万元,增幅24.5%。

(三)具体措施

1、进一步加大对经济的投入,巩固壮大地方财源。XX年要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建设"武汉经济圈"的有利时机,加快某某地方财源建设步伐,逐步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某某财政。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后财政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块:一方面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通过综合财政预算一块,另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安排一块,全面建立某某经济发展基金,彻底解决县乡骨干企业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培植效益型骨干财源。农业方面,在巩固现有农业财源的基础上,要建大基地、上大项目、办大企业,努力实现名牌战略,走高技术、高起点、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之路。工业方面,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走产品深加工发展之路,以县鸿竣铝业为龙头,带动县、乡、村以及个体办铜铝矿,形成冶金行业集团;加快华新水泥厂六号窑二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以六号窑为支点,来辐射和带动某某县整个建材行业的全面发展和壮大。三是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继续大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在财政优惠政策上,对民营企业要一视同仁,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落户某某,为某某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后续力量。同时积极引导金融资金,吸纳民间资金,继续打造仙岛湖、七峰山等生态旅游景区的“拳头”项目,加快物流、咨询信息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的整体发展,形成地方财力的强大支撑点。四是积极净化发展软环境。充发发挥财政部门经济综合监管职能,进一步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从制度上遏制"三乱"行为发生,同时严格贯彻和执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服务效率,解决好行政缺位和越位的问题,推进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改善。五是加快发展硬环境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服务经济、引导经济发展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工业园区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工业园区“三通一平”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的前期发展作好铺垫。六是抓好招商引资和新上项目的开工,特别要抓好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月亮”型财源,一手抓新上项目质量的提高,一手抓好新上项目总量增加。七是加快国有资本营运。以深化国有资产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资本营运,资产重组,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调整,并抓好产权交易,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以存量带动增量,以较少的国有资本吸纳更多的民营资本,以更好、更快、更大的规模和速度发展某某经济。

2、努力深化改革,构建完善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一是深化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改进部门预算的编制方法,健全科学合理的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和审核程序,逐步完善行政经费定员定额管理,完善项目评价绩效评价体系,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完善部门预算基础信息库,逐步将基础建设、科技三项费等安排到具体项目,建立对预算编制、执行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的机制。二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国库单一帐户制度和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将全县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三是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改革,建立日常支出评价与专项支出评价相结合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为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和预算安排提供科学依据。四是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的规模和范围。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施对采购资金的集中支付制度,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质量。五是继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大力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把依附政府权力和运用国有资产运营取得的收入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从体制上规范收费收支行为,防止截留、挤占、挪用财政性资金和私设“小金库”乱发滥发钱物问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六是全面启动“金财工程”建设。继续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财政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七是切实抓好县、乡财政体系调整。逐步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实行“乡财县管”,规范县直与乡镇、县直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分配关系,积极寻求解决财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的新途径,努力扭转和缓解乡级财政困难局面。

3、深化征管改革,确保财政收入任务圆满完成。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收入管理责任机制,形成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财税部门抓协调,抓落实,抓入库的工作局面;建立激励基金,重奖在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和上交税收贡献大和突出的单位及个人,真正做到把财政增收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坚持依法治税,以《税收征管法》为准绳,提高税收征管能力;完善纳、护、协税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合力;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坚决杜绝人情税、关系税,堵住收入流失漏洞;加强督办检查力度,确保税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体系建设,实现税费“同申报、同征管、同稽查”。继续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强化和拓宽经营城市理念,扩大生财范围。积极参与城市资源资本化运作,把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的冠名权、广告权、经营权等资源作为资本来经营,全额纳入财政专户储存,盘活存量资产,增加财政收入。

4、加大“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以财政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支农投入机制,大力促进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业发展。一是进一步规范支农资金管理。要形成上下一线、部门协调、慎密规范的支农资金管理体系。建立县、乡、村三级上下一线的管理体系,并加强与有关涉农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支农工作。逐步建立完善支农项目库制度。各支农项目规划要相对稳定,项目申报从项目库中提取,在申报项目时,要明确具体项目承担单位、责任人、资金需求量等,加强项目竣工决算的管理工作,完善项目财务,切实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扶持农业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优势,支持推进优势农产品正规化建设,集中力量搞好苎麻、腊米、湖蒿等农业基地建设,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增强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同时大力支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力度。重点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经济薄弱村办公用房建设、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资金的落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财政工作思路篇(2)

“十五”期间,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XX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达到21.2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达9.1亿元,比上年增长31%。其中,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比上年增长29%,一般预算收入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至XX年,全市18个镇(区)中,13个财政总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其中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十五”期间,财政总收入累计达65亿元,年均增长32%;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年均增长28%。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由“九五”末的6.4%上升到XX年的11.88%提高了5.48个百分点。全市人均财政总收入2714元,比“九五”末增加2098元;财政收入在全省县(市)排名中,由“九五”末的第19位,跃居目前第9位。连续4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财政支出规模不断扩大。XX年全市财政支出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其中,镇区财政支出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十五”期间全市财政支出3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24%,其中,镇区财政支出7.6亿元,五年年均递增42%。

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同时,财政也实现了收支平衡。

(二)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十五”期间,财政部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我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一是安排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支出,如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9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6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减免和退税27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三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五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类资金3.3亿元,促进了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认真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明显改善。

“十五”期间,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时期,是我市财政对“三农”投入规模最大、惠农政策含金量最高、落实措施最实、农民得实惠最多的一个时期,也是广大农民充分享受改革与发展成果的一个时期。

一是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五”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2亿元,比“九五”时期增长了300%。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支持修建农桥;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设施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二是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4740万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 %。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水改资金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泥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十五”期间,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一是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二是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十五”期间教育经费累计支出10亿元,XX年,教育支出达亿元,比“九五”期末翻了一番。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三是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四是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保证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十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67224万元,至XX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8878万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十五”期间,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1.2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1.2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院

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五是加大了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

(五)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十五”期间,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XX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办法,确定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XX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XX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XX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XX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XX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XX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XX年我市的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全年采购金额为4216.4万元,比预算节约569.76万元,资金节约率为11.9%。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十五”期间共完成300户市属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溧阳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六)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建设,财政干部队伍呈现新风貌。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局机关被常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学习型机关。

一是坚持组织全体财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提高财政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从服务于发展大局。

二是扎实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建立健全党风廉政责任制,增强广大财政干部勤政廉政、依法理财的自觉性。

三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务公开,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

四是积极推进以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遥财政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了财政干部的培训、教育,履行职责的能力普遍提高。

“十一五”财政工作主要体会是:

一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经济发展。要认真落实发展政策,谋划发展办法,加大有效投入,把财政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做大经济和财政“蛋糕”。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要发挥财政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落实政策、出主意、想办法,创新机制,加快有效投入、加快结构高速步伐。做到更加开明,点子更加高明,理财更加精明。

二是谋财政必须善谋百姓利益。要积极落实惠民政策,特别是“三农”政策,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惠。要切实按照“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要求,树立以人为本、为民理财的理念,始终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壮大财源,增加财政收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不断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只有这样,财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从而使广大人民群众满意,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是谋财政必须善谋改革创新。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把日常财政管理转化成规范高效的服务。改革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的动力。以改革促发展,财政工作才能充满活力。要克服只求保险、不求出新,只循陈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势,将创新意识渗透到财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不断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系,依靠制度有效地管人、管事、理财,建立促进财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十五”期间,财政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一是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全市财力特别是市本级财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市区域间财政经济发展不平衡,部分镇财政收支矛盾仍比较突出。三是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四是历史遗留政府债务较多,各种风险有向财政转移和积聚的趋势,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十分艰巨。五是机关作风建设、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等。

二、“十一五”时期财政工作奋斗目标

“十一五”是我市总体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财政是政府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物质基础、政策手段和体制保障。制定和实施好财政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期间,我市财政工作的奋斗目标是:

──财政收支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到2010年达到22.7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年均递增20 %,到2010年接近23亿元。财政支出保必需、保重点规模不断扩大,“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并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财政改革目标。全市财政管理体制较为完善,财权与事权明确,财政转移支付

制度科学规范;财政调控经济职能有效发挥,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基本形成;财政支出结构优化,政府财力资源整合成效明显;公共财政、财政绩效评估体系基本形成。

──依法理财目标。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财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财政决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财政决算规程科学完善;财政监督体系科学严密,理财制约机制和惩戒机制基本形成;财政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财政系统要着力围绕以下做到五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1、认真履行财政职能,自觉服务全市经济发展,不断壮大财政收入规模。积极拓宽财政参与、支持服务经济领域,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选准财政政策的切入点和财政资金的着力点,通过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建立起多元、高效、后劲足的财源体系,使财政收入的增长有充裕的源泉和牢固的基础,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2、深化财政改革,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切实提升财政体制和机制创新水平。建立与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相适应的财政管理模式,提高理财水平,财政决策和资金分配机制更加科学、规范、透明;预算编制细化、程序合理、方法有效;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动态监控功能加强,资金使用效率和安全性明显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

3、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不断提升财政保障能力。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持的方式和重点。增加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各类保障对象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稳定的支农投入政策,让公共财政更多更好地覆盖 “三农”;继续加大投入,推进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重点支持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财政对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强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的活力。

4、依法强化财政监管,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努力提升财政支出绩效。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范围,建立覆盖财政收入、支出、管理、改革等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坚持把效益最大化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指南,在财源建设、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方面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长远效益和眼前效益的有机结合;建立政府债务风险控制和预警机制,提高财政运行的安全性,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理财能力和服务水平。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构建财政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化制度管理,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改革、发展形势要求的财政干部队伍,外树服务型机关形象,内兴学习型机关新风,构建以“廉洁、高效、规范、务实、创新”为核心的财政文化。

三、XX年财政工作目标和要求

XX年是我市全面贯彻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XX年度财政工作,对于实现“十一五”财政奋斗目标和开创我市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继续健康快速发展,实现“两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以优化发展为方向、以优良服务为保障,以加大有效投入、加快结构调整为抓手”的工作主题,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着力深化改革,依法理财,强化财政监督和绩效评价,着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力争全市财政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作出新贡献。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我市经济发展趋势,以及现行财政体制下我市支出需求和财力状况,经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XX年全市财政预算收支安排为:一般预算收入103670万元,比上年度增加14303万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43595万元,比上年度增加33595万元,增长16%);按照适度从紧和确保重点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XX年安排支出90202万元。

XX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认真落实“两加”会议精神,积极支持自主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一步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今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起步之年。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两加”会议精神,建立健全并认真落实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机制。市、镇(区)两级财政要根据财力可能,合理安排对经济发展的投入,要通过预算、税费、贴息等财政手段,促进有效投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千方百计做大财源“蛋糕”。一是要加大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投入,足额安排好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值比重,继续支持重点和规模企业发展,增强骨干财源对财政的支撑作用;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和绿色溧阳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二是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继续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出口退税以及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三是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引导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民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提高民营企业新型财源对财政的贡献率。四是积极会同有关职能部门,梳理涉及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点项目,向上申报,争取省和市的专项扶持和支持。

(二)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突出多予放活,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依法保障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各级财政继续要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确保支农资金稳定增长。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特别是镇(区)

财政在安排财政支出时,必须兑现“两个高于”的政策,市政府已明确将此作为对镇(区)工作的考核内容之一。

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继续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各级财政都要千方百计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建立健全农村保障制度,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扶持农民务工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进城就业能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三)坚持依法治税,切实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一是要精心组织收入。积极配合国、地税部门努力增加税收收入,并收好教育费附加等非税收入,特别是要做到“抓大不放小”,着力加强小税种、小税源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要加强对契税收入、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等收入的征收管理,保持各项收入的增长态势。二是坚持财税收入情况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做好预算执行分析工作,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三是要改善收入结构,尽量增加可用财力。严格执行《税收征管法》,加强收入监管,严禁越权减免各种税费,杜绝“跑、冒、滴、漏”和虚增财政收入现象发生。

(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需要,促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富民优先,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财政要大力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做到有保有压、有促有控,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保障力度。一是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支持和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积极配合各相关部门扩大各项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征缴工作,提高征缴率,努力做到当年社会保障各项基金自求平衡不出险。继续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严格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低保资金管理,全面保障弱势群体生产生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关心支持老龄工作和残疾人事业。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基金。二是落实“科教兴市”战略,支持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市镇(区)两级都要增加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努力加大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继续落实好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对计划生育投入力度,提高人口素质。三是集中财力办好市政府确定的10件实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明确责任,抓好资金落实,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使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全面深化财政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管理创新,加快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管理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不仅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源头治理、反腐倡廉的重要措施。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认真总结近几年改革经验,完善措施,创新办法,积极稳妥地把各项改革推向深入。

一是深化、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改革。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对部门预算单位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筹安排。完善财政供养人口基本信息库,建立政策性和经常性项目库,实行滚动分类管理并逐步将经常性项目支出纳入公用经费定额的轨道,将人员经费编准、编实,保证单位正常运转必需,落实重点项目资金,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合理性。

二是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在XX年试点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和扩大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完善各项配套办法,加快各项收入直接缴入国库的进程;严格支付方式,规范支付流程,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执行信息透明度,进一步简化环节,提高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增强国库资金调控力度。

三是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实行非税收入“单位开票、银行收款、实时入库”的管理模式;加快非税收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立部门、单位征收激励机制,挖掘非税收入潜力,促进非税收入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政府采购体系。推进政府采购预算和政府采购资金国库集中支付。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逐步提高政府采购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严格开标、评标程序,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完善采购网络,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五是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规范政府性建设项目投融资管理,建立政府性建设项目负债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财务管理,促进各投融资平台规范运作、平稳发展。

六是积极推进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改革工作。全面清理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摸清家底;制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建立固定资产动态信息库,及时掌握资产变动情况,规范资产处置、配置行为,促进资产优化配置,做到资源合理使用,资产保值及适当增值,严防国有资产流失。

(六)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深入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逐步建立起财政支出的有效监控机制,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及时纠正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截留、挪用、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等问题,杜绝各类滥发补贴、奖金、实物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构建财政支出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监督的有效机制,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加强部门预算的监督检查,确保部门预算不突破;切实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会计诚信监督和会计诚信服务体系;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强化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的监管;进一步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整合各有关业务操作系统,逐步构建统一的财政管理平台,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确保财政信息系统高效、稳定运行。

(七)坚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深化各项创建工作。巩固和提高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按照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服务环境要求,深化“好班子”、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拓展创建活动的新形式,丰富创建活动新内容。

加强能力建设。以

学习贯彻《公务员法》为主线,加强培训和考核,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理念,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学习、理财、服务和创新能力,确保完成财政各项工作任务。

财政工作思路篇(3)

一、全力组织财政收入,力争2006年的全区财政收入较2005年增长达到50%。

收入完成情况:2006年预计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7.89%,同比增收11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91%,增收196万元。基金预算收入26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66%,增收30万元。

分部门完成情况:国税部门预计完成2020万元,较2005年的1078万元增长87.38%,同比增收942万元。其中增值税1800万元,企业所得税200万元,个人所得税20万元。地税部门预计完成347万元,较2005年的267万元增长29.96%,增收80万元。其中营业税200万元,企业所得税10万元,个人所得税50万元,其他87万元。财政部门完成633万元,较2005年的555万元增长14.05%,增收78万元。

二、继续突出我区财政工作重点,抓好保工资和保运转工作,在社会保障工作上深入贯彻两个确保,为社会稳定保驾护航。

确保工教人员的工资发放和社会稳定在2006年依然是我区财政的重点工作,为此我们必须牢牢一手抓筹措,一手抓科学管理。合理安排财政支出,坚持保工资、保运转的的基本工作方针,合理的安排财政支出,优先保证公教人员的工资足额兑现。社会保障工作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基石,在2005年的工作基础上2006年我区社会保障工作再有新的提高,狠抓“两个确保”不动摇:既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足额按时发放,把全区所有符合低保标准的对象全部纳入低保金的发放范畴,确保底保人员实现应保尽保,切实解决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问题。

三、加强财政运行和体制的完善和管理工作,努力构建一只业务精、素质高的察北财政“正规军”。

1、按照市级政府采购工作方案,吸取2005年政府采购工作经验,逐步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职能和管理体制,全力配合政府在2006年成立一只与市级政府采购相配套的政府采购管理、运行体系。充分发挥采购职能,完善采购管理管理制度、营造一个阳光、高效、透明和科学的政府采购工作环境。

2、继续加大对土地出让金的管理力度,严格履行国有土地拍卖、转让的相关制度、程序。建立国有土地出让金专人专户管理。

3、结合2005年专项资金清理检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加大对专项资金的管理和检查力度。确保资金高压线不出问题。

4、积极筹措和争取资金做好蒙牛十五条生产线3500万元贷款资金2006年的还款付息工作。

四、结合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开展创建文明局室,比学、赶帮,争创第一的学习教育活动。

1、继续实施政务公开工作,为深入扎实有效地开展我局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提升机关效能,达到作风再改进,效率再提高,服务再优化的目的。2006年机关效能建设从工作程序透明、优化服务职能、提高干部业务、思想素质上下足工作,力争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财政工作思路篇(4)

一、按照公共财政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监督机制建设

2012年,在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建设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在监督理念上,把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管理的必要环节和有机组成部分,纳入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加大事前和事中监督力度,真正形成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紧密融合,逐步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

二是在监督内容上,紧密围绕支出监督、收入监督、内部监督、会计监督四条主线开展工作。三是在工作要求上,把握财政监督机制建设的稳定性、同步性、互动性、规范性。要着眼于完善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强调将财政监督纳入财政运行的制度性设计,强化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作用;要贯穿于财政运行的全过程,重视强化财政运行的日常动态监控。最终实现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实现财政监督的机制化、流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二、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加强重大财税改革和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三、加强监管,依法查处,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

2012年,在财政部的统一安排下,继续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一是将选择全省农业、林业、水利三个省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继续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检查方式,突出政府监管重在威慑的作用,集中力量和优势资源,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会计市场秩序。二是进一步加强与专员办、会计处、注协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形成合力,综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三是要加大对违规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处理处罚力度,依法严惩恶劣造假的行为,坚决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并将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向社会曝光。

四、调整方式,健全制度,做好财政内部监督工作 五、加强指导,强化培训,不断提高全省财政监督检查队伍素质,进一步加强对市、县财政监督工作指导支持力度,促进全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继续推进市、县财政监督机构更名工作,积极推进监督机构升格。

二是2012年将对涉及民生资金较多的省直部门和全省财政监督机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切实提升财政监督干部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财政监督的社会认知度。

财政工作思路篇(5)

我区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在省局、市局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局党组的工作部署,我们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强化职能、依法监督”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突出重点、热点,开展对财政专项资金检查

围绕财政监管中的重点问题,抓住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强化财政支出监督力度,既要监督资金的安全完整,更要注重资金的绩效监督,使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更紧密结合,全面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开展检查过程中,继续探索监督检查的新形式、新方法,综合利用监督检查成果,降低检查成本,提高监督效能。

一是加强对财务、国库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收入对账制度,确保财政收入的完整与安全;二是结合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对重大财政支出资金,如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等财政资金从编制、拨付到使用全过程的有效监控机制。

二、强化财政系统内部监督

不断提高财政运行质量。根据《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的规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对包括财政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对财政部门内部各业务机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资金运行行为的监督检查。把住预算和资金两个关键环节,重点参与部门预算管理,在财政收支计划、部门预算、政府采购预算、工程项目预算的编制上、及财政重大事项决策等方面提前介入。此外,还要研究探索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提出改进内部监督检查工作的新措施,全面提升内部监督检查工作层次。

三、强化监督结果的运用,进一步拓展财政监督的领域和空间

要实行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即不定期或定期公布监督信息,对重大案件实行媒体曝光,对一般案件实行公开制度,这样既可代替催款通知,又能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增强单位法人和直接责任人遵纪守法的责任意识,提高违纪成本和风险,建立健全检查结果移交制度,将处理人和处理事相结合,真正起到监督效果和作用。树立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将检查和调查相结合,为领导当好参谋和助手,要将检查信息和调查研究相结合,适时转化为有效的管理建议。

四、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监督是财政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是财政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要内容。针对伪造、变更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行为,要集中力量,加大会计打假力度。要本着为经济体制改革服务、为加强财政管理服务的宗旨,有针对性地选择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行业或单位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有计划、分阶段全面整顿会计秩序。认真组织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工作。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改进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方式方法,加强经常性的会计监督工作。

五、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作用

从目前的工作现状看,我们还有许多监督不到位或是空位的地方,所以,在监督理念上,要把“财政监督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结合、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与财政改革和管理相结合”确保财政资金合规、安全、有效,建立“预算、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财政运行机制,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和监督检查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特定项目进行专项检查和开展调研工作,要综合运用检查、调查、审核、督促、反馈等多种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集中性、突击性和临时性的事后检查方式,构建以事前调查审核、事中动态跟踪监控和事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新机制,构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模式,增强财政工作透明度,做到科学理财、依法行政。紧紧围绕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新机制等问题,就财政监督工作如何融入财政管理,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积极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为构建预算、执行、监督三分离的科学财政管理体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为提高财政监督水平服务。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财政监督工作水平

要认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以廉政促勤政。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职能,努力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切实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业务水平。虚心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从而促进我区财政监督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的几点思考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年 14 期 王湛.

财政工作思路篇(6)

1、构建综合治税格局。落实市政府《关于强化税源监控实行综合治税的意见》,落实各涉税部门的工作责任,完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建设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税源的全方位监管,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信息支撑、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税体系,为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供组织保障。认真清理到期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行为,依法维护税收政策的严肃性。

2、深化对标治税管费。对于低于同行业税负参照的企业,逐一分析存在问题,实施重点监管,依法打击偷税漏税行为,切实做到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建设,确保政府非税收入应缴尽缴。

3、及时通报表彰奖励。按季、逐月明确财政收入目标任务,定期通过新闻媒体通报各县(市)区完成情况,健全收入分析调度常态化机制,增强收入组织的均衡性、及时性。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落实激励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税务部门对标治税、企业依法诚信纳税等引导鼓励政策,调动方方面面组织收入的积极性。

4、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深入开展“跑项目、争资金”专项行动,积极与相关部门广泛联系,及时掌握政策,切实灵通信息,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认真做好向上对口汇报,特别是对财政部、省财政厅支持意向项目,明确专人盯办,确保最大限度地争取资金到位。

二、发挥财政调控职能,全力促进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落实国家结构性减税等积极财政政策,提高小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认真执行有关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节能减排、联合重组,以及扩大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继续促进工业企业主辅分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2、促进科技创新进步。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落实鼓励企业技改的税费优惠政策,支持核心技术提升和关键技术性研发,引进科技专利、高端技术人才,推进纳米发电机等科技项目产业化、规模化生产,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探索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3、加快沿海开发步伐。将“定额分享、超收全返”优惠政策延长到2017年,并每年相应配套周转资金10亿元、贷款贴息5亿元,推进以曹妃甸为龙头的沿海开发开放。抓住省优惠财政体制向沿海和工业聚集区、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倾斜的有利时机,吸引能享受优惠政策的国内外企业集团入驻聚集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4、积极支持节能减排。用好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推进节能重大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循环经济。采取“以奖代补”形式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完善节能减排政府采购政策,加大绿色采购力度,促进资源能源集约节约利用。

三、发挥公共财政职能,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1、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大支持“三农”投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品牌农业创建、设施农业提升等现代农业工程,提高农业效益。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保费、被征地农民保险等补贴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支持新民居示范村建设,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饮水安全工程,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规模,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财政体制、政策和资金的综合作用,统筹运用财力,引导并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便民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城市产业聚集力、经济辐射力和综合竞争力。

2、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提高100元,支持中小学校舍安全、标准化学校、中等职业教育等基础性工程,健全本科、职专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统筹推进各类教育发展。

3、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健康,幸福人民”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支持新工人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乡救济保障标准和物价涨幅挂钩机制,支持优抚安置、社会救助、残疾人康复等工作。

5、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建立财政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唐人文化园、文化广场、影视基地等项目建设,全部完成农村书屋建设,支持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免费开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6、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落实政法配套资金、政法部门大要案准备金,完善社会治安科技防范体系,推进政法三级网建设,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水平。落实和政法维稳资金、社会管理专项经费,全力化解社会矛盾。支持食品药品和生产安全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发挥财政管理职能,全力提升工作绩效

1、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密切关注国家在生产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完善消费税制度等改革,灵通信息,跟进研究,精细工作,确保财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构建市县财政运行监控和预警机制,增强县级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能力。

2、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完善公共财政预算,规范并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提高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政府性债务预算编制水平,努力构建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

3、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研究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和指标体系,探索建立绩效信息公开制度,提高绩效预算编制质量和约束力。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建立绩效问责机制。

4、夯实预算编制基础。加强零基预算和综合预算管理,深化发展性支出三年滚动预算和项目库管理改革。完善财政预算决策机制,提高决策科学性和权威性。完善服务预算管理的评审机制,扩大财政投资评审范围。加大跨类口和跨部门资金整合力度,统筹财力配置。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实现零增长。按照要求将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编入本级年初预算,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5、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建立预算执行责任制度,督促部门制定落实预算执行计划,强化预算支出动态监控、分析调度、通报机制,提高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健全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和收入收缴运行机制。推进电子化政府采购工作,加强政府采购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强化车辆编制管理,巩固公务用车清理整顿成果。加快建立市直公物仓,盘活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切实提高利用效能。

6、加大财政监督力度。健全对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的全过程监督机制,扩大财政派驻监督范围,逐步实现派驻监督工作全覆盖。全面应用即时分析监控系统,加快建设财政财会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高监督水平。加强注册会计师和注册评估师行业监管,深入开展会计信息质量及其他领域专项检查,全面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7、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完善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重点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公开工作,进一步推进基层财政民生支出公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

8、规范政府债务管理。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分析监控,夯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基础。妥善消化处理地方存量债务。规范政府性融资平台公司债务管理,建立起政府规范举债、合理融资、风险可控、运行高效的长效机制。

9、配合做好审计工作。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超前精细做好社保资金、预算执行等各项审计前期准备,自查存在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审计之前,确保审计组进驻后的审计少出问题,最好不出问题。

10、加强基层基础管理。按照“四个规范、一个改善”要求,全面加强乡镇财政所标准化建设,确保乡镇财政管理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逐步实现对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各类数据的动态管理。加大财政宣传信息工作力度,及时全面反映改革发展新的做法和成效。

五、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确保工作争先进位

财政工作思路篇(7)

一、加强学习教育,全面提升队伍素质

(一)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我局作为第一批参学单位在为期6个月的学习活动中,广大党员同志能够结合财政工作实际,较好地完成了学习规定动作,同时每一位党员都对照《》认真撰写了党性分析材料,查找了自身不足,对查找出来的问题并得到了整改和落实,机关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好转,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二)集中开展春训进行封闭学习。今年2月19日—22日,我局首次举办了全县财政干部春训班,名在职财政干部职工接受了融理论、业务、思想和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在春训活动中,局领导传达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全委会、人大、政协会议精神,分析中央、省经济政策走势、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态势,提出了2005年财政工作思路和措施。通过集中学习活动,广大财政干部学习意识得到增强,工作思路进一步明晰。

(三)抓县镇两级财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定期选送县镇两级财政干部到上海财大进行短期歇岗培训,提升财政干部“五项”能力,进一步激发党员干部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精神,提升破解难题、开创工作新局面的能力。

(四)结合“四五”普法,抓好教育引导。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活动,特意邀请了县纪检会、县检察院反贪局、县审计局领导做专题讲座,教育引导广大财政干部自觉遵纪守法,牢记守法意识,增强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在组织活动当中突出以预防为主,以正确的理念作引导,理论联系工作实际,提高广大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廉洁从政意识。

(五)开展先进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活动。坚持用先进人物教育人和模范事迹感动人,组织广大财政干部观看了牛玉儒同志先进事迹录像报告会,激发广大干部爱岗敬业、勤政爱民、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还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组织全局干部职工观看了《、马向东案件透析》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录像片,使广大财政干部职工从活生生的犯罪事实中受到教育。

二、组织多种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开展

(一)以申报市级文明单位为契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把局办公区和住宿区全域分成若干责任小区,落实专人负责卫生创建工作。对安全、卫生、文明教育等项进行全面强化,受到市县文明委高度评价,今年七月份我局被评为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二)争创市级卫生标兵单位,积极开展卫生创建活动。今年5月份又对整个办公大楼进行了一次彻底清洗,为大家营造了一个安全卫生、愉人心身的办公环境。今年通过卫生创建,进一步强化了我局机关干部环境意识,实现了办公室窗明几净,各类物品摆放有序;办公楼卫生间内清洁无异味,无卫生死角,卫生责任区专人管理,专人负责。

(三)继续强化综治意识,不断推进和谐财政建设。今年上半年对办公大楼第六层进行了装修,消除了安全隐患,通过了消防部门的验收。同时修订了《县财政局车辆调度管理办法》和《县财政局计算机管理办法》、《县财政局室内电器管理规定》,做到防患于未然。年初年末邀请干部职工家属参加局家属座谈会活动,提高干部家属协作意识,进一步推动和谐财政建设。

三、撰写财政信息,做好宣传报导工作

2005年,财政信息办公室成立后,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过问下,改变以前信息工作“等米下锅”的状况,积极与各部门联系,近期信息需求要点,及时进行反馈,同时加强督查和指导,主动约请有关部门就开展的重点工作、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及时组织信息报送,从而使信息工作与财政改革与发展相适应。财政信息宣传报导工作短期内有了明显的起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有了较大提高,全局信息意识大大增强。目前,已有篇信息被省厅财政信息所采用。

四、狠抓制度建设,有效促进依法行政

制度建设是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财政职能的重要保证。我们紧紧围绕制度建设做了以下工作:

(一)积极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今年7月份,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轮岗交流,我们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精心制定实施方案,并邀请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全程参与、全程监督,严格按照用人制度规定去做,真正做到“阳光操作”。

(二)强化廉政教育制度,时刻做到警钟常鸣。今年制定了《关于实行局领导纪检组长同镇财政所和科室、二级机构主要负责人谈话制度的意见》、《贯彻县财政局财政业务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等有关文件,先后对各镇财政所正副所长,各科室、二级机构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本着对财政干部高度负责的精神,将廉政谈话作为一项制度每年开展一次,并把谈话内容形成文字记录,存入谈话对象的廉政档案。同时要求每一位财政干部职工要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家庭账、健康账,严守党纪国法,正确运用权力,防微杜渐,警钟常鸣。

(三)摸清疏理财政人员结构,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我们对县镇两级在职干部职工、提前退养、离退休人员进行填表登记,基本摸清了财政人员队伍结构状况,上半年,对财政执法人员执法证进行了上报年检,有效地规范了财政执法行为。

五、2006年工作思路安排

(一)继续抓好财政干部职工春训集中学习活动,及时了解财政改革最新走势和发展态势,适时邀请上海财大知名教授作公共财政改革专题讲座,进一步开阔财政干部工作思路。

财政工作思路篇(8)

一、优化营商环境、着眼增收创收

截止2018年12月底,我街道财政收入完成2.6亿元。

财政科联合投促局,对辖区4个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前期的摸底与走访,针对企业“送政策、解困难”,为争取跨区经营企业税源打下良好基础。

二、完成预决算工作

1、年初,财政科以街道小组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2017年决算;6月,编制完成2017年政府财务报告。

2、9月开始,财政科结合项目库滚动预算的新思路,科学合理地安排了19年预算,为街道整体工作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三、完善内部控制,加强财务管理

1、完善各项制度。

今年财政科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制定了新村街道《合同管理办法》、《内部招标管理办法(试行)》;梳理了《财务管理制度》;完善了新村街道本级及所属二级单位《不需要单独上会议定经费列表》、《慰问基本标准明细表》,保障了各项财务工作有据可依,实现财务工作规范化。

2、严格执行政采程序。

全年共执行了86笔政采业务,加强了国有资产的管理。

3、重大资金、专项资金加强事前预审并指导。

全年共预审重大资金2000余笔,坚决禁止资金使用违规情况出现。

四、深化财政评审,推进绩效评价

1、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科牵头并指导相关科室进行了新村街道第一次“自评”工作。此项工作受到绩效评价中心的好评,并于17年决算公开中作为范例进行信息公开。

2018年6-10月区财政局分别对我街道“老旧小区自我服务管理经费”等8个项目进行绩效评价8次。对于绩效评价中提出的意见,及时反馈到相关科室,同时进行积极整改。

2、积极配合上级检查部门,进行专项资金检查工作共8次,具体为:

4月,对书记2016年7月至2018年3月任主任职务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

5月,进行内部控制检查;

6月,进行扶贫领域资金检查;

8月,进行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检查;              

10月,进行科协、食堂专项经费检查

11月,进行消除安全隐患资金、中央困难群众临时救助资金专项检查;

五、稳步推进财政各项工作改革

1、国库集中收付改革。

完成了授权支付电子化改革工作。

2、做好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期工作。

参加会计制度改革培训及软件操作培训,做好19年改革的各项准备及衔接工作。

3、固定资产改革。

6月,财政科对街道本级、所属二级单位、辖区32个社区所有固定资产按照平均年限法的计提方法进行补提折旧。

六、其他日常工作

1、完成了五个账户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共发出2136张支票,公务卡还款2403笔,为机关及社区人员办理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及医保,为机关200余人核算工资,机关及社区700余人申报个税。

2、完成了日常档案整理工作。共归档档案182卷。

3、按时梳理资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资金有序、合理、合规地支出。

七、2019年工作打算:

1、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2、迎接并做好全系统的会计制度改革。

财政工作思路篇(9)

1.2013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完成376981万元,完成年初预算100%,比上年增收40348万元,增长1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7599万元,完成全年预算100%,同比增长11.5%。-2-2.2013年,财政总支出预计完成123408万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支160.6万元,增长0.1%。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9241.3万元,完成年度预算100%,增支2064.9万元,增长2.1%。

(二)2013年重点工作

1.落实惠民补贴政策。积极落实财政涉农惠农“一卡通”补贴政策。截止至2013年10月,“一卡通”发放156567人次,发放补贴金额6281万元。自实行改革以来,累计采集基础信息人数43669人,累计发卡40040张,通过“一卡通”系统累计发放补贴475335人次,发放金额17127.9万元。其中,组织发放粮食直补55万元、农资综合直补1088万元。2.落实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加快对奖补工作的审核,规范筹资筹劳程序,严把验收关。截止至2013年10月,全区一事一议共筹资筹劳总额1254万元,落实财政奖补资金627万元,共涉及道路、水渠等公益事业建设等98个项目。

3.加大惠农支农力度。截止至2013年10月,农林水事务支出5464.4万元,较上年增长18.8%。主要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防范农业发展风险,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

4.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截止至2013年10月,教育支出23029.5万元,增长3.2%。保障义务教育经费,支持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教育布局调整步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5.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截止至2013年10月,社会保障和再就业支出5380万元,用于落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特困救助和优抚补贴等,提高就业者劳动技能,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6.加大城乡医疗卫生投入。截至2013年10月,全区医疗卫生支出8732.5万元,同比增长8%。主要用于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调整卫生资源布局,保障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等,今年已预拨2013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3472万元(包括中央、省、市补助资金2848万元),确保了各项资金及时足额发放。

7.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预算绩效评价。一是强化预算编制与支出执行联动机制,改变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实行部门预算和专项预算批复双轨制。二是做好预算编制和部门预算项目库系统培训工作,进一步推进部门预算工作。三是加大财政绩效评价力度。以区政府和区政府办的名义制定下发《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意见的通知》和《关于成立区预算绩效评价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选择农村道路建设、绿色休闲慢行系统建设等代表性项目试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8.细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逐步将各类财政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范围,建立起操作规范、运行良好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

9.全力推进政府采购改革。推行“和谐采购”和“阳光采购”,坚持采管分离,严格执行采购审批流程,使我区的政府采购工作各项规章制度逐步走向完善和规范,有效节约政府采购资金。2013年,预计预算采购资金约为586.5万元,实际采购金额约为550.1万元,通过监督和指导二次竞价,节约政府采购资金35.8万元,节约率达6.1%。

10.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力度。一是以区政府的名义制定下发《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规范超标准配置资产审批程序的通知》。二是组织召开区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三是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培训班工作。截止至2013年10月,对区48个行政单位和30多个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实地抽查,开展区属11家国有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下达国有资产处置批复书38个,处置资产255件,账面原值229万元。

11.强化财政监督。抓好会计信息质量、公务员规定津贴补贴实施情况等日常性监督检查和“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截止至2013年10月,已发现12家企业有欠税现象,欠缴税款3826.95万元,现已补缴税款3612.62万元,还有214.33万元未入库税款目前正在催缴。同时,扎实开展非税收入征缴等5项财政专项检查,重点做好强农惠农专项资金的清理检查,促进了财政资金安全、规范、有效使用。

12.加强财政队伍建设。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强化措施,扎实进行。二是针对存在问题、薄弱环节,财政干部要洁身自好,坚决杜绝“吃、拿、卡、要”,共同维护财政部门的良好形象。三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培训,鼓励干部积极工作,为表现优异的干部提供发展平台。四是坚持原则,敢于提意见和建议,保持沟通顺畅,共同营造多元、民主、宽松的机关工作氛围。一年来,虽然我局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财政收入发展乏力;二是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提高;三是公共服务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今后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继续以改革创新的办法,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我局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市和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履行职能,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加快发展。

(一)强化收支管理,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一是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跟踪监测,健全收入监控体系,支持配合税务部门依法征收。二是积极涵养财源,建立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依法健全财政收入均衡入库机制。四是采取支出与预算编制挂钩、定期通报、回收调整结余资金及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预算支出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较好完成财政支出预算任务。

(二)围绕重点建设项目和民生工程,充分履行资金保障职能。一是全力落实“政府工作项目化”促进重点项目工作各项部署,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强化资金筹措,确保区委、区政府各项重大决策的落实,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实施;二是加大镇域经济支持力度,加大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三是建立与财力增长相适应的教育投入增长机制,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和教育质量提升;四是继续加大“新农合”、“新农保”的资金保障;五是做好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的筹措工作,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六是继续积极发动和组织村民投入财政奖补工作,推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再上新台阶。

财政工作思路篇(10)

受宏观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换档以及结构性减负政策等因素影响,20__年全区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收入形势相对严峻。为完成年初既定收入目标,我局加大区域协调,努力培植财源,挖掘增收潜力,财政收入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全区计划完成财政总收入376.25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__区本级和开发区计划完成2__.55亿元,保税区计划完成38.3亿元,__开发区计划完成122.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175.33亿元,同比增长7.2%,其中,__区本级和开发区完成计划完成113.27亿元,保税区计划完成19.2亿元,__开发区计划完成42.86亿元。

(二)公共支出凸显惠民

全年民生支出78.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67.9%,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中:教育支出14.75亿元,持续提高教育经费保障力度,扎实推进区域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改革;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98亿元,增长19.5%,积极落实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标政策,构建有特色多层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6.26亿元,增长13.8%,合理提升城乡居民医疗保障财政补助标准,优化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城乡社区支出__.66亿元,全力保障城市管理及日常维护,支持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75亿元,增长36.1%,优化创新资金投入方式,引导文化产业发展。

(三)提振经济积极有效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的措施。一是支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20__年我区安排122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额24.53亿元,不断加大了对城市轨道、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和农田水利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的投入,以财政资金投入带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二是加强税源管理,制订出台全区税源管理考核细则,进一步理清企业归属关系,明确管理与服务的责任,同步调整维护企业清册名单和考核基数。三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拟定《__区(开发区)20__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扶持重点转向“转型升级”、“四换三名”等项目,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加大企业扶持力度。

(四)财政改革持续深入

一是全口径预算编报体系基本形成。根据新预算法的要求,20__年起编制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四本预算,并实现有效衔接,完成全口径预算编制。二是专项资金管理更为严格。拟定《关于印发__市__区区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并陆续完成对教育局、交通局等11家主管单位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起草和修正工作,进一步规范我区财政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的设立、分配、使用和监督。三是财政绩效管理进一步深化。出台《__区(开发区)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积极创新评价方式,拓宽评价渠道,扩大第三方评价范围和提高专家与社会中介等第三方独立机构的整体素质。选择文化传播工程等三个项目进行重点评价,评价结果为本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决策。四是政府采购模式不断创新。实施公务机票政府采购改革,建立起“购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政府采购机票管理制度;转发《__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起草《__区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拟发文《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通知》,扩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的内容和范围,主

动接受社会监督;探索研究将网购纳入政府采购;强化政府采购全过程监管,提高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20__年政府采购预算金额达到55.12亿元,实际采购4.76亿元,累计节约政府采购金7568万元,资金节约率达13.7%,其中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采购1100次,公开招标比率达到97.9%。五是街道试点国库集中支付。根据市财政局《转发《财政部关于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__财政发【2014】1414号)等文件精神,以点带面稳妥推进乡镇街道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霞浦街道9月启动集中支付试点,截至到12月底共计支付117笔,金额为3.04亿元,运行顺利。六是财政资金管理更趋高效。出台《__市__区区级行政事业单位公款竞争性存放管理暂行办法》,合理调度和分配各项财政资金,在确保安全高效的前提下,促进财政资金保值增值,进一步清理合并银行庄户,合理配置财政专户资金存储结构,实现存放收益最大化。(五)预算管理更加规范

一是一般性支出预算编制从严,除法定支出和政策性支出按法定增长比例及有关政策标准审核安排外,适度削减各单位专项业务经费。紧控“三公经费”预算支出,“三公”经费预算总额为7389万元,比上年下降3.91%,全年实际支出6277.11万元,同比下降__.42%。二是结余结转资金管理有序,编制部门预算时,优先使用单位结余资金,财政结转资金两年未使用和三年未使用完的以及上年指标有结余的均收归财政,用于加强民生保障和支持经济建设;整合财政专项资金,未明确用途的,统筹用于下年预算,需专款专用的,制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三是清查治理成效明显。开展存量资金清理工作,出台《关于做好2014年地方财政结余结转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清理财政结余结转资金,各预算单位共计上缴其他资金结余12510万元;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检查,根据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关于开展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的实施意见》(财农〔20__〕7号)和《__市涉农资金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__财政发〔20__〕306号)的要求,对农林、水利等19个涉农部门和9个街道(乡镇)的涉农项目、2013-2014年全区32.3亿元的涉农资金进行了全面自查和重点抽检,通过查找制度漏洞和机制弊端,进一步改进和加强涉农资金管理使用,不断提高涉农资金管理水平。四是财政信息公开实现突破。根据市财政局预决算信息公开的统一部署,对区级44家预算单位的部门预决算包括三公经费预决算进行信息公开,公开主体范围扩大、公开内容逐年细化。

(六)党建工作稳步推进

局党组强化抓党建的主角意识,努力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一是以学立身强化理论学习。把“三严三实”专题研讨作为中心组学习的主线,并向全局党员干部辐射铺开,重温入党誓词,认真研读,将深刻领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二是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整改工作,列明领导班子“不严不实”问题12条,领导干部问题27条,除需长期坚持的意外,清单问题均已整改完成,进一步树立财政为民务实清廉形象。三是优化资源加强干部梯队管理。完成新一轮的中层干部竞聘工作,加大干部统筹使用力度,做好以老带新梯队建设,进一步增强干部创先争优的能力。四是持之以恒营造廉洁氛围。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党组主体责任,加强廉政教育,要求干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对违反政治纪律和财政纪律的严肃处理。同时,注重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建立源头治腐制度体系,健全财政资金风险控制机制,拟出台《__区区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暂行办法》实现对财政资金的电子监控。全局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进一步增强。

20__年财政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宏观经济回暖缓慢,经济新常态趋势明朗,财政收入增长压力巨大。二是财力增长有限,而增资和民生等支出刚性增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三是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额度受限,可融资载体已满负荷承贷,新增融资相当困难,建设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四是财政监督和会计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五是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廉政建设仍有待增强,干部整体活力仍有待提升。这些问题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20__年,是新《预算法》施行的深化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成为我区经济发展新常态,财政工作也相应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

(一)构建可持续的财政增收机制

一是准确把握财政经济发展新形势、大趋势,密切关注“营改增”、房产税和消费税等税制改革和《税收征管法》修订对组织收入工作带来的影响,积极跟踪动向,及早做好准备,加强金融、房地产等行业税收工作的调研,做好分析测算和改革应对,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掌握组织收入的主动权。二是加强统筹力度,体现均衡性。进一步完善财政、国地税三部门横向联动预测机制,做好统筹规划,掌握动态变化,确保收入及时、有序、平稳入库。同时加强整个区域包括保税区、__开发区在内的总量协调,合理控制增速,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二)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试编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约束;二是进一步完善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及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制度机制,打造“阳光财政”;三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将政府债务纳入全口径预算管理,积极向市申请发行政府债券,完善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探索和应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ppp)模式;四是进一步完善财政预算绩效管理,逐步建立项目资金绩效激励约束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五是进一步推进街道(镇)集中支付改革。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规划和目标,在试点基础上,做好制度建设、软件设计、业务培训等工作,争取在20__年底前实现全区所有街道(镇)国库集中支付全覆盖;六是加快推进实行新的总预算会计制度,区级和乡镇二级政府的总预算会计和财政专户实行权责发生核算,做好新制度实施相关衔接准备和年度切换事宜。(三)依法理财提高预算管理绩效

上一篇: 运维项目总结 下一篇: 流浪画家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