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画家汇总十篇

时间:2022-10-13 07:00:41

流浪画家

流浪画家篇(1)

1935年7月28日,是张乐平作的最知名角色“三毛”的诞生之日。在这个星期日出版的《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本来应该出现的“王先生”系列漫画,因为作者叶浅予生病,告假一天。编辑把空出的版面交给了当时已在上海滩小有名气的漫画家张乐平。25岁的张乐平填补了两幅漫画,主角是一个皮包骨头的大头娃娃,头上竖着三根毛,他将之命名为“三毛”。

早期漫画中的三毛看上去是一个典型的上海中产阶层儿童。从他变换的穿着中,我们可以推测他的衣柜里摆放着童子军服、汗衫背心、高领套头毛衣、翻口童袜以及圆头小皮鞋等物什。

安稳的城市物质条件,确实是1935年三毛故事发生的前提。无论是在带冷热水龙头的浴缸前,模仿画报里的跳水姿势,还是在太阳天下往身上浇水,向伙伴炫耀新买的雨衣,抑或是用烧红的发夹给自己烫发,三毛的形象,更像是我们在《小淘气尼古拉》或者《蜡笔小新》中看到的一个顽皮的“城市坏孩子”形象。

缺乏管教与不受拘束的好奇心,是早期三毛最令人注目的焦点。尽管如此,早期三毛的世界中,依旧可以看见与三毛相关的成年人的身影。《名不符实》中,穿长袍马褂的成年人给三毛讲述了岳飞的故事,然后在其背后写下了“精忠报国”四字,这几乎是向我们暗示,后来因流浪孤儿而知名的三毛,在早期的漫画世界中被配置了一位类似父亲的角色。

早期的三毛漫画开了中国儿童连环漫画不配文字的先河。从1935年到1938年,《晨报》副刊《图画晨报》总共连载了四十多幅《三毛》系列漫画。1936年,《三毛》第一本漫画集,也由上海杂志公司出版。这个头上长着三根毛,性格有些矛盾的中产阶级“坏孩子”,成了上海滩成人与孩子想象童年的偶像。

《三毛从军记》:头上的三根毛因对时局的不满而冲冠,滑稽人物变成战士

1937年抗战爆发,张乐平加入由共产党人与郭沫若领导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为第三厅下救亡漫画宣传队的副领队,领队是曾让出版面给他的叶浅予。队伍沿着国军一路溃败的路线西行,边走边画。

有一次,停驻在长沙,张乐平站在梯子上正作画,空袭警报突然响起。梯上的漫画家还没反应过来,梯下一个淮安口音响起:“敌机来了,上面的同志赶快下来隐蔽!”这救了张一命,后来,他问是谁提醒了他,别人告诉说:“。”

这是1938年,张乐平给《抗战漫画》投去了一组应景的三毛漫画。画中的三毛扛起大刀,要去战场杀敌。

这也是抗战结束前最后的一组三毛漫画。

同年10月,因武汉失守,抗战漫画队行至桂林,叶浅予因公赴港,张乐平接手主持漫画宣传队。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那段日子,张乐平经常向大家展示最新作的“三毛”画稿,有时还要阐述一下他对“三毛”先“从军”后“流浪”的情节设想。

《三毛流浪记》与《三毛从军记》是张乐平在上世纪40年代后期的代表作。

在这两部漫画中,三毛的形象与前大变,从中产阶级儿童,变成了底层的勤务兵以及无家可归的流浪儿,学起大人模样在马路上兜生意、抽美国香烟屁股、喊“哈,乔埃(joy,编者注)”了。

张乐平后来解释变化的原因,将前者归于“八年之中男女老少人人参战,三毛如不参战,在情理上讲,有点不通”;后者则始于1947年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他在回家必经的弄堂口发现三个瑟瑟发抖的流浪儿,这激发了他造流浪儿角色的决心。

1945年,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沪上报界美术编辑的眼光重新盯上了他的笔尖。1946年1月,他给《海风》杂志寄去了新作的《三毛》漫画,这是三毛在战后的首次亮相。还是一副长不大的儿童骨架,却不再是城市里的“坏孩子”,三毛的对手从抢玩具的黑人小孩变成了腐败官僚,头上的三根毛因对时局的不满而冲冠,滑稽人物就要变成战士了。

《三毛从军记》,这部从小勤务兵视角讥讽抗战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从1946年5月12日开始在《申报》上连载,直至10月4日,共发表了120幅。这是张乐平最引以为豪的作品。

《三毛流浪记》:电影拍摄跨越新旧两个时代,流浪儿迎来解放

《三毛从军记》刊出后不久,张乐平又作了《三毛外传》,还是在《申报》连载,三毛又回到了那个“顽皮的城市孩童”,洗去了战争的伤,回到了滑稽幽默的轻松喜剧路上。上海《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却更希望看到不那么轻松的三毛。他派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去找张乐平,请求张乐平为《大公报》也画一套类似《三毛从军记》的作品。张乐平对陈伯吹说:“我有一套比较敏感的,你们敢不敢发?”

陈伯吹回应:“你敢画我就敢发。”

张乐平已经想好了漫画的主题:《三毛流浪记》。他脑中已有的构思,加上曾亲眼目睹流浪儿倒毙街头的往事,以及在上海郑家木桥流浪儿集中地实地的走访调查,张乐平很快开始了整理与作。

从1947年6月15日开始,《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上连载,迅速引起了轰动,上海市民老老少少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找来一份《大公报》,看看三毛怎么样了。一时间,《大公报》因登载《三毛流浪记》而洛阳纸贵。

流浪画家篇(2)

眼前的这位流浪汉头发花白,穿着破旧,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看起来甚是可怜。毕加索听后,二话没说,热情地把这位流浪汉请进家里。对于乐善好施的毕加索来说,碰到这样的事情,他总是来者不拒,何况对方还是一个上了年纪无家可归的老人。

毕加索烧好咖啡,准备好面包后,亲手端给这位可怜的流浪汉。同时对他说,我手头上还有一些活要做,你自己可随意活动。说完,毕加索走进画室,专心致志地接着画了起来。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流浪汉端着咖啡走进了画室。他对大画家的创作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偶尔,还忍不住点评两句。毕加索惊讶地发现,这位流浪汉竟然对他的画作提出了一些非常中肯的意见。他连连表示感谢。

也许是过于兴奋,一不小心,流浪汉端在手中的滚烫的咖啡,一下子倾洒在了毕加索刚刚画好的一幅油画上。油画被咖啡浸湿后,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变得扭曲皱巴起来。

要知道,这幅油画是毕加索经过半个月的精心创作完成的。最主要的是,这幅油画之前已被他人订购,第二天就要交付。如果介时不能按时交货,毕加索将要赔付对方一大笔违约金,甚至名誉上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面对突出其来的变故,流浪汉吓得浑身颤抖。毕加索则急忙安慰他说:“不就是弄脏了一幅画嘛,没什么可担心的,大不了我重新画一张!”流浪汉感激地对毕加索谢了又谢。

流浪画家篇(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画坛上,开始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海洋画家和画作,他们心仪大海,放眼海洋,情系海疆,矢志许身于海洋绘画的创作。在他们的画笔下,展现着大海的雄奇博大,渺远无穷,并力图将大海的风姿气度以及妙化灵动的惊人之美感赋予精神生命的寄托,把国画的题材拓展延伸至意蕴无穷的新境界。

2006年7月由著名海洋画家李海涛发起,徐生华、宋明远、郑孙堤、徐永新等一批画家积极呼应,在北京成立了“中国海洋画研究院”,短短几年就连续举力、了四届全国性的海洋绘画展,一大批以海洋为主题的优秀画作令人耳目一新,为国画园地增辉添彩。这其中,我省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理事,汕尾市美术家协会第届、二届主席,第三届名誉主席,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副院长郑孙堤先生所作的一系列著名的海洋画,是广受瞩目的佼佼者。现年67岁的郑孙堤出生在“日观骇浪,夜闻涛声,朝踏礁滩,夕赏千帆”的广东汕尾渔村,自幼就酷爱大海,从提笔习字时起,便一边写字一边学画。小学时代他的图画习作便连年在校园展出,上了师范对绘画简直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画身旁的渔女、舟楫、港岸、红帆及寥远的海天,全都取材于他所熟悉所热爱的人物和情境。他的画从形似发展到神似再升华为形与神的谐洽。年轻时的郑孙堤就被海边的百姓和渔民们亲昵地称呼为“大海的儿子,自己的画家”。

为了紧紧地拥抱住并毕生许身于展现他心中的大海,郑孙堤师范毕业后没有去从事教书的职业,而是毅然背着画板回归海边,一边担任渔业社的会计取得仅够糊口的饭钱,一边观察海洋,寄寓大海,描绘大海,过着清贫、专注而刻苦的生活,与大海为伴,以画卷为志。他这一扎就是50个春秋。案头的画作日积月累,报刊杂志不断有他的画作发表,期间他虽然常常远赴广州遍求名师点拨,获得过关山月等多名大师的关注和指导,但孙堤所走过的主要是一条自学成才之路,其艰辛与付出的确远超常人。

走进郑孙堤的画室,四壁悬轴,一面面视角不同的大海扑面而来,有波平如镜海天幽远的蔚蓝诗境,也有激浪千叠拥潮拍岸的惊啸天歌。幅幅画面渗透着浓浓的大海的韵味,海的渺远无垠,无坚不摧的浪击,迎涛抵柱的海礁,拍天溅起的千姿百态的浪花都有着撼人心魄的伟力。这伟力既是大海的性格,它蔚然大气,启人臆胸,又是某种人格精神的赋形,令人感动,生发深思。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是郑孙堤海洋画作的繁荣、创新和成熟期。他的画作不断入选我省和全国的重要画展。《海鸥戏春岸》、《渔归》、《泊》、《海歌鸥舞颂神州》、《猛进如潮》、《潮涌银山》、《古礁新浪弹为曲》、《旭日东升》等作品分别入选国内外历次重要的画展,并获得奖励。广东电视台、《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海洋报》都先后作了专题介绍。《郑孙堤画集》、《郑孙堤作品选》、《海之恋诗画集》也在近几年连续出刊发行。

流浪画家篇(4)

这些情景,引得宋庆龄寝食不安,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必须救救孩子!

宋庆龄深知: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救不了上海滩那么多流浪儿童,必须联合起来,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才行。她想到了“三毛之父”张乐平,想到他的漫画《三毛流浪记》。那个可爱聪明的“小可怜”流浪儿三毛,一经报纸连载,就深深打动了读者,赢得了众人深切同情。宋庆龄决定创设“三毛乐园会”,举办“三毛生活展览会”,帮助大上海的所有流浪儿,共同渡过现实生活中的难关。

宋庆龄首先派人与画家张乐平联系,转达了自己帮助流浪儿的具体设想,没想到的是,宋庆龄的这一设想与张乐平一拍即合。画家欣然答应,然后夜以继日,赶制出30多幅三毛水彩画新作,还整理出了很多三毛画旧作。

接着,宋庆龄通过电台报纸等媒体,号召创设“三毛乐园会”,具体要求有:凡是乐意救助“三毛”的人士,不分职业、信仰、性别、国籍,均可成为会员或“三毛之友”。每月捐献3块银元救济一个“三毛”的,便取得会员资格;每月捐献15块银元救济五个“三毛”的,便是荣誉会员;向“三毛”捐献衣服、食品、学习用品、玩具的,便是“三毛之友”。

宋庆龄号召各界同胞,都来关注了解处在水深火热、急等救助的“三毛”们。1949年3月下旬,她亲自到现场,指导布置举办三毛原作预展。

4月4日,为“三毛”募捐的“三毛生活展览会”在上海闹市区的大新公司四楼揭幕。会上,展出了张乐平的新旧三毛画330余幅。参观者似潮水般涌来,大家有钱出钱,有物出物,片刻光景,300多幅三毛画被抢购一空。“三毛乐园会”的会徽、张乐平签名的《三毛流浪记》画册也是供不应求。

流浪画家篇(5)

“浪漫”本就是一个汉语词汇,苏轼《与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中就有“年来转觉此生浮,又作三吴浪漫游”。其中“浪”指浮浪,无拘检;“漫”意为随意、放纵。所以中文的“浪漫”本身已含有任情随意、狂放不羁之意。但中国的原生浪漫主义,其实并不等同于西方的浪漫主义。两者的关系如同两个相交的圆,虽有部分的重合,却各有自己的圆心。[1]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国学派”水墨动画与欧美动画相比较得出,“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主义的圆心是老庄的道家思想,表现出的是一种天性自然的浪漫,它的创作与中国古诗创作一脉相承,因此其浪漫所展现的是中国人的诗学意境,它已经超越了一般动画的范畴,详细品读之可体味其优雅的情感,多次品读之不仅能感受其情感,更能被其思想境界所感染熏陶,并且每次品读都有不同的感悟,这是西方动画所没有的。“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特质主要体现在自然、抒情和诗意三个方面。

1 天性自然

“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主义追求的是天性自然的先天之美,而不是刻意雕琢的后天之美。中国人对自然一向怀有亲切的感情,先秦以来的传统主流文化,追求的不是西方式的认知和征服自然,而是与自然和谐共处,感受自然,与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共生;体味自然之乐,是士人企慕的生活方式。[1]如水墨动画《牧笛》中的景是不加后天人为的自然山水,宛如一个世外桃源,少年以牧笛之声与鸟流,与山水交流,向人们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绝美画面。片中没有激昂的配乐,而是清丽和缓的丝竹之声;没有对白,只有少年清澈真切的呼唤,声和画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再如《山水情》中的景物同样是高山流水似的世外桃源,广阔深远的山水之间,角色只有师徒二人,演绎的却是意味深长的师徒之情,在天然山水之间老琴师传道于少年,少年心无杂念地日复一日地学习,观秋叶之精美,听蛙鸣之齐奏,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其实少年学习琴艺,除了跟师父学习之外,也在师法自然,就像古代武术中的猴拳、蛇拳都是从自然习得,这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 抒发清澈美好之情

“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还体现在抒情上,其每一景、每一物以水墨形式,表现的酣畅淋漓,看似随意概括,实则蕴含深情。可以这么说,水墨动画中的每个景物都与人物共同构成作品的情感整体而缺一不可,如同上品国画没有一笔多余笔墨。《牧笛》中体现的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片中少年与牛儿、鸟儿、树木、花草为伴,与它们朋友般地交流,而不是征服!这是多么清澈美好的情感啊!这正是中国人所追求的生活意境。作品犹如一股清泉,涤清了我们身上的灰尘,也冲刷了我们在俗世间的欲望和烦恼,这也是时隔多年我们依然怀念“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原因,因为它承载的是人类最美好最高尚的情感。同样抒发清澈情感的还有《小蝌蚪找妈妈》,这部作品故事很简短,但却充满童趣,让人百看不厌,池塘中小蝌蚪寻找妈妈,根据片面的描述接连认错妈妈,但却不气馁,最后终于找到自己的妈妈。美术方面采用齐白石的写意画,清新又趣味盎然,再加上配音演员的生动有趣的旁白,和剧情相得益彰,使得这部片子的情感犹如池塘水一般清澈美好。

3 诗意之想象

浪漫的产生总是离不开想象,“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浪漫亦然。尽管国外动画也充满了各种想象,然而“中国学派”水墨动画的想象却是与众不同的,因为那是包含诗意的想象。其诗意的想象所运用的主要手法是“比兴”,比兴是中国诗歌原创性的创作手法,源于《诗经》。“比者,以彼物比此物”,“比”的实质是联想,是从一个现有形象,通过一个“相似点”而想象出一个新的形象,[1]水墨动画《山水情》中老琴师看到小鹰离开母鹰独自飞向远方去闯荡世界,从而想到自己和徒弟,这里就用到了比兴手法。此外,通过枫叶的凋零、月光的凌动、雪花的飘落来比喻时间的流逝、季节的轮替,在这些不断变换的情景中不变的是少年的刻苦练琴,使人联想到少年的琴艺经过老琴师的细心教诲和岁月时间的积累有了长足的进步,另外,每次少年练琴的场所大多是在户外,与自然之声齐鸣,这不正是古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吗?这些看似简约的物象使人产生如此丰富的想象,这正是一种诗意的浪漫。而片尾少年泪别师父时,望着师父远去的身影,用师父赠与的古琴弹奏起心中之曲,心中之曲奏起之时天地山水均为之动容、与之齐鸣,山水间呈现出他与师父相识、受教、交流的美好时光,当初离开母亲的雏鹰也已变得强壮翱翔于天地之间,这也隐喻出少年的成长。其实,人生即如此吧,从自然中来最终又归于自然,人所习得的技能也是从自然得来,想达到更高境界,也还是需从自然中领悟,而老琴师也从自然中领悟到了自己的使命,终于归隐于自然,这正是中国式的传承、延续!正是中国式的人生感悟!《山水情》以它独有的诗意想象完美地将这些表达了出来。

4 结语

中国人自古不缺少浪漫,浪漫也不是专属于西方,只是西方的浪漫主义有名有实,而中国的浪漫主义却是有实无名,没有纯粹的浪漫主义理论,[1]我们有世界一流的浪漫文艺作品,中国那些浪漫的古诗句每当诵读之时,都能感受到那独具诗意的浪漫气息,“中国学派”水墨动画正是继承了这些浪漫特质,从而在世界动画中占有一席之地,享有“学派”美誉。在水墨动画在中国日渐衰落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入研究这些珍贵的浪漫特质,继承、发扬并广大,否则可能在多年后,我们只能在回忆水墨动画时一声叹息。

参考文献:

[1] 德国浪漫派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德中浪漫诗歌的美学探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253,334,357,418.

[2] 刘润芳,罗宜家.德国浪漫派与中国原生浪漫主义:德中浪漫诗歌的美学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流浪画家篇(6)

影片上映于1931年,那是一个有声电影已然盛行的年代,但作为一个天才的哑剧演员,卓别林坚持拍摄无对白的默片。据说为了坚持自己的艺术理念,他和电影公司吵得天翻地覆,不过他还是聪明地利用有声电影技术,为电影加入音乐,以烘托情节发展,弥补没有语言的空白。因此,在这部电影中,音乐就显得格外重要。卓别林不仅自编自导,更是为影片亲自作曲。由于从小就热爱音乐,卓别林自学了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他为《城市之光》所作的配乐细腻生动,充分展现了其作曲能力与音乐鉴赏力。 电影《城市之光》剧照

著名默片电影音乐专家蒂莫西・布罗克(Timothy Brock)自1998年开始研究和保护卓别林的电影音乐,他受卓别林家人之邀而改编的第一部卓别林电影音乐是《摩登时代》。蒂莫西・布罗克表示,没有受过专业作曲训练的卓别林,在作曲时需要有专业作曲家的协助。卓别林每次与作曲家合作电影配乐都要花费好几个月的时间,他将想到的旋律哼唱出来,或者在钢琴上弹给作曲家听,然后由作曲家记录完成。卓别林在创作《城市之光》的电影音乐之前,他的许多歌曲早已为人耳熟能详。他熟知音乐对喜剧的重要性,尤其自己拍摄的电影是没有对白的,许多情感表现、人物动作都要靠音乐来衬托。自《城市之光》后,卓别林也确立了自己的音乐创作风格,他总能精确地刻画出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对比,小人物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无可奈何等。

这次MISA音乐节的音乐会就是由这位对卓别林电影音乐颇有研究的作曲家、指挥家蒂莫西・布罗克指挥纽约爱乐乐团,为观众带来一场声画结合的视听享受。乐队将演奏十二段精彩的电影音乐,同时观众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相应的电影片段,比如“雕像揭幕”“卖花女”“夜遇富翁”“夜总会”“清醒的黎明”“拳击赛”“强盗”以及“重逢”等。这些场景的音乐与演员动作的配合度极高,相互映衬,水融。

电影一开场就是“雕像揭幕”,听着那嘹亮的管乐声,祝愿城市和平繁荣的雕像揭幕式开始了。正当领导和市民们翘首以盼时,大幕拉下出现的却是流浪汉躺在雕像的怀里,音乐由严肃转为轻松地衬托流浪汉滑稽的形象。接着,音乐速度加快,影片中是全场骚动的画面,直到国歌奏起,大家才恢复安静,只是流浪汉的裤子被雕塑的长剑戳穿,他只能极力保持平衡。国歌奏罢,骚动又起,伴着快速而戏剧性的音乐,流浪汉极尽滑稽搞笑地从雕塑上爬下来,最终音乐渐缓渐轻,流浪汉钻入花丛中离开。 电影《城市之光》宣传海报

在“卖花女”的场景中,画面阳光明媚,她的笑容和充满希望的音乐相得益彰。此时流浪汉也许是想走近路,便随手打开一辆轿车的门从车里钻出,他关上车门的声音引起了卖花女的注意,于是叫住流浪汉卖花给他。音乐休止,流浪汉想了想便装出有钱人的样子开始选花。当花掉落,卖花女伏地拾花时,流浪汉发现了她是个盲女,此时音乐变得柔和,流浪汉心生怜悯,便掏出一枚硬币买下一朵花。当卖花女要找零钱时,她又听见一声关车门声,以为绅士走了。音乐渐缓,流浪汉知道卖花女把自己当成了有钱人,于是在断断续续的音乐中,他蹑手蹑脚地离开了。但是,似乎为了多看卖花女一眼,过了一会儿,流浪汉还是折了回来,悄悄坐在一边欣赏美人如花。幽默大师此处尽显功力,卖花女洗罐子的水劈头盖脸地洒在流浪汉的脸上,然而音乐依旧如春风拂面,那是流浪汉心中的爱意已生。

“夜遇富翁”时,低沉的管乐刻画出一个醉酒的富翁,他正从台阶上踉跄而下,弦乐跳动的音符表现出富翁的神智不清,他摇摇晃晃地从箱子中取出绳子。另一头,伴着轻快弦乐的,是流浪汉走下台阶的脚步。他向富翁脱帽行礼,坐在石条椅上欣赏白天买来的花,此时卖花女的主题再次响起。突然,音乐渐快渐强,富翁正用绳子绑大石块,欲跳海自尽,乐队奏出强而有力的一声弦乐后突然休止,流浪汉阻止了富翁的轻生行为。他开导富翁“明天鸟儿依旧会歌唱”(字幕),于是,描写白天阳光明媚的旋律响起。最终流浪汉成功地劝说富翁放弃了轻生的念头,从此富翁把流浪汉当成了朋友领回家招待。三拍子的音乐描画了富翁家的富丽堂皇,断断续续的音乐表现出富翁醉酒后的语无伦次。急速的舞曲响起,富翁带着流浪汉去夜总会狂欢。

流浪画家篇(7)

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国画和文化都是重要的表现形式,两者无论在起源还是发展上,均有共通的浪漫性。在国画中蕴含着创作者的浓厚情感,并以此彰显诗情;而文学融合着创作者的情感,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仿佛看见栩栩如生的画面……国画和中国文学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是这样,它们在中国延绵数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却有一种诗情画意的浪漫性。①

传统的中国画和文学,无论在起源还是延伸上,均有一定的浪漫性和相通性,从而使后来的创作者更喜欢追求这种浪漫性。②首先是中国画。中国画的起源是我国古代象形文字,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战国时期出现前,已经存在岩画以及彩陶画,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作品。其次是中国文学。中国文学的起源是我国古代生产劳动,在劳动工具的节奏中产生音乐和诗歌韵律,然后逐渐产生远古传说和神话,世世代代均把这些传说和神话口口相传,直到文字诞生之后,通过文字记载,则形成了文学。

一、国画的浪漫性

在传统中国画中,既有画意也有诗情,而国画所具有的浪漫性就是通过其中的诗情进行表现的。山水画是中国画最高成就的一个代表作,山水画在崛起以及发展过程中,山水文学发挥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即山水画受到山水文学的启迪而快速发展。山水画的兴起和当时东晋南迁、南晋物华天宝以及景色优美等存在着必然联系,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山水文学中的灵感和意境。③例如,唐代的王维,其作品充分体现了国画中的浪漫性。王维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及书画家,而《雪溪图》及《山谷行旅图》是其代表作,其中,山居与山庄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一般情况下,则为平远构图,主要表达平远清疏的意境,体现着“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般的浓浓诗意。王维的山水画被奉为“文人画之祖”,其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也就是在诗中具有画意,画中富含诗情。④

再如,《匡庐图》是五代时期北方荆浩山水画的一个代表作品,画中表面上是江南庐山,实际上其生活基础主要来源于北方山水,既表现着北方的各种山势,如北方伟峰重叠、峻拔雄奇、壁立千仞等,同时也通过墨色深厚和皴染塑造诗意形象,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此外,朱耷是明代有名的花鸟画家,他将自己所经历的生活磨难通过画进行表现,如画中的古梅不仅饱经风霜,而且树根全露,或者画中虽扭扭曲曲,但始终昂扬向上的荷花等。然而,对于朱耷之画,可以用一句诗来形容,这句诗是来自郑板桥的作品,即“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可见,国画的浪漫性不仅是画中的意境以及画意,而且最重要的是其中的诗意。

二、中国文学的浪漫性

中国文学的浪漫性主要通过其含有的画意进行表现。在中国文学中,诗词占据着重要位置,即“诗言志,词抒情”。换言之,利用诗表达豪情壮志,利用词抒发缠绵柔情,中国文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法就是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在中国文学中具有多种特征和优势,常采用各种形式和修辞手法表现情感,如奇妙的幻想,对比、比喻和夸张等,其中,比喻偏向于离奇情节与怪诞的比喻。⑤因此,在浪漫主义艺术家的笔下,古今千年可以为弹指瞬间,无需举步则可以征途万里,借以理想及情感将阴阳生死、神仙鬼怪和天堂地狱等随意调遣。如屈原的《离骚》,此诗属于一首非常浪漫的政治抒情诗,这首诗的出现开创了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诗中主要描写诗人在生活中所经历的磨难,同时表达了诗人为倾诉满腔愤懑,幻想着自己能够驾着鸾凤乘风上天寻找天帝。在诗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更为突出,诗人不管路途如何遥远,都要上下求索,实现理想。然而,当到达“天宫”时,由于天宫守卫闭门不让进入,诗中的主人公只能手结幽兰,往来徘徊。在这里,屈原将其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充分展示,当人们阅读诗时,犹如一幅画展现在眼前,从而体现了诗中的画意。

再如,齐白石在91岁高龄的时候创作了《荷蛙》。齐白石先生非常聪颖,同时也勤奋刻苦,他幼时涂鸦,喜欢将周围熟悉的环境用画来表现,他具有丰富的画像、雕花艺匠的经历,对于乡村自然物具有较高的记忆力和洞察力。而《荷蛙》就是齐白石利用画意表现诗情的绝佳作品之一。当时老舍来访,并引用清人查初白的一句诗恳请齐白石作画,即“蛙声十里出清泉”,而齐白石匠心独具,作了一幅四尺立轴,画上一条溪流从长满青苔的乱石中流出,溪水内有几只小蝌蚪嬉戏游玩,顺流而下。画面中的蝌蚪、乱石、远山等让人似乎听到十里山泉中青蛙的欢快叫声,从而使人为齐白石的构图精妙而深感叹服。

结语

总之,国画和中国文学共通的浪漫性,说明了艺术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中国传统文化诗词中的情感以及意境,均可以通过中国画的花鸟、山水等进行表达,与此同时,中国诗词也可以将山水和花鸟中的构思及意境进行合理彰显,从而充分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独特性。

注释:

①黄洋.论画意表达在手绘动画中的表现形式与重要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6-2):67-70.

②吴猛,张盘.冯今松花鸟画诗情画意的浪漫情怀[J].书画世界,2010-3-3:90-98.

③张卫民.中国水墨画大写意刍议[J].西北美术,2012-1-3:76-79.

流浪画家篇(8)

中图分类号:J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5-228-01

德拉克洛瓦出生于法国。生卒年1798-1863年是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大革命以来法国画坛的一位才华出众的人物,被称为“浪漫主义雄狮”,主要代表作有《自由领导人民》《萨达那帕拉之死》。其作品具有非凡的魅力。德拉克洛瓦认为只有想象力才能捕捉最本质的东西,他的创作摆脱了当时欧洲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对人物情感的深入刻画、大胆的构图和绚烂的色彩是他和他所代表的浪漫主义的主要绘画特征。《自由引导人民》就是其中的典型之作。

《自由引导人民》这幅画此画取材于法国1830年的“七月革命”。它是法国人民反对波旁王朝复辟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德拉克洛瓦亲眼目睹了这一革命事件,同年他就创作了这一作品。1831年5月1日,在巴黎展出时,引起轰动。德国诗人海涅为此画写了赞美诗。同时这幅画被法国政府收购,在卢森堡宫展出了数月,后因时局变化,还给了画家本人。17年后,1848年法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法国人民要求把此画重新在卢森堡宫展览。同年6月,巴黎工人起义,此画又被政府摘下,理由是具有煽动性。直到1874年才被送入卢浮宫。为什么这幅画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呢?

流浪画家篇(9)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活动时,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循一定的原则认识社会生活,并且会按照一定的原则表现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这就涉及到创作方法的问题。创作方法的核心问题,是艺术家在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过程中,如何处理现实、理想和艺术的关系。人们往往把按照人应当有的样子来描写称为浪漫主义,它往往注重主观、重表现;把按照人本来样子来描写称为现实主义,它往往重客观、重再现。虽然作为艺术理论的一个范畴,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是较晚被提出来的,但实际上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艺术史上,它们早就存在,中外艺术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遵循着这两个存在原则。中国绘画中有像《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这些经典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有像《洛神赋》这样侧重表现理想、抒感的浪漫主义作品。

中国山水画相对于其它画种,在创作思想上是倾向浪漫主义的。同样是以自然风景为题材,东西方画家对待客观景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西方风景画注重写实,强调绘画形象的视觉真实性,通过对自然风景的真实描绘来唤起人的审美经验;而中国山水画注重写意,强调通过对山石树木的安排、经营来表现人的感情意志和内在气质,重视人的精神的直接抒发。

在艺术理论范畴,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理想的面貌表现生活的创作方法。它的基本特征是:创作重心是追求理想,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强烈的主观抒彩。从总体上审视中国山水画,我们会发现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这样一些特征也能在山水画创作中找到。

1.创作重心是追求理想

浪漫主义往往通过描绘人们应该有的生活景象,表现人们的理想、愿望以及人们对现实的态度。现实中理想与现实是矛盾的,为了表现自己的理想艺术家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甚至人间没有的世界。虽然是以客观现实景物为题材,但山水画始终是在表现理想而不是再现自然。中国古代最高的人文理想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们寄情山水,是为了实现精神超越的理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文人的抱负,可现实是“治国平天下”仕途无门,身无谋生之技甚至“齐家”都很困难,只有“修身”,只有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为自己寻找心灵的精神家园。郭熙《林泉高致》说:“君子所以爱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园养素,所常处也;泉石啸傲,所常乐也;尘嚣缰锁,此人情所常厌也;烟霞仙圣,此人情所常愿而不得也。”人们需要摆脱尘嚣缰锁的束缚,达到与自然之道的相适,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精神慰藉,颐养情性。而“人情所常愿而不得”的只能在山水画中去追求、去创造。

2.创造奇幻型的艺术形象

既然浪漫主义追求的是所希望的理想境界,就往往是与日常生活不同的、在客观生活中难以见到或根本就不存在的场景。刻画形象主要依据情感真实的逻辑,而非生活现象的逻辑。“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虽不符合生活逻辑,但却符合情感逻辑和情感真实,夸张是为了使形象的特点更加突出感人。中国山水画描绘的景色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或者说很难找到与之相同的实景,这是因为山水画的景是画家按照自己的主观情感而营造的,在创作中,为了充分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山可以更高,水可以更阔,花可以更红,树可以更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一座大山占据的画面的三分之二,画面下部有树林亭台流水,还有一队商队。事实上,以人的正常视域是无法在一个视点既看到山顶又看清山下的,这样的处理,突出了山的雄伟壮观的气势,表现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具有宝石光泽的石青、石绿色罩染山峰,在长卷上营造了一个富丽而奇幻的世界。还有近现代李可染先生的《万山红遍》、刘海粟先生用泼彩的方法画黄山,贾又福先生用墨色交融的方法表现太行,他们创造的景色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但却因为符合了情感真实的逻辑而夺人心魄。

3.强烈的主观抒彩

主观情感性是浪漫主义的重要特征。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始终是山水画发展的灵魂。中国山水画家创作山水画不是对自然山水的客观描绘,而是把山水画作为传达情意的载体,用来抒发画家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了画家思想感情的介入,山水画才有了不同的境界的体现。我们看到许多经典的作品都在借景抒情,都是以强烈的情感来感染人。比如明代沈周的代表作《庐山高》就是以景表情的典型作品,尽管沈周从未见过庐山,但这并不妨碍他借用“庐山”这样一个象征性的“意象”来表现他对老师陈宽的敬仰之情,画面中的高山飞瀑、苍松云海已不仅仅是构成“景”的物象,而是作者对老师高洁人品赞誉之情的象征。明初戴进的《归舟图》更像是一幅故事画,虽然山水是主体,人物是点景,但总体画面流露出的凄凉和萧索的感觉,让我们感到作者着意表达的是送别时怅然若失的心绪和离情,画面使用两段式的构图,因中景以飘渺的云气来分隔前后景物,使得前景更突出,后面远山更显深远。戴进以构图的特性,拉开画面的纵深,同时也暗喻送别之人,两地远隔难以相见的感伤之情。

综上所述不管什么样风格流派的山水画:南派的、北派的、青绿、水墨,其本质都是抒情的,抒发理想、借景抒情是山水画的核心价值,中国山水画家从来就不以再现现实景物为自己的创作目的,因此从整体创作方法分析,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方法应该是倾向浪漫主义的。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特殊传统是创造形神一致情景交融的理想境界,自然景物只是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认识的一种载体,他们的笔墨情趣并不受外界自然的束缚。对中国山水画家来说,自然美须熔化于意境之中。山水画艺术家的哲学理念就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完成对物质世界的超越,以实现精神的完满。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流浪画家篇(10)

故事讲述了来自康州乡下的蟋蟀柴斯特有着奇妙无比的鸣叫声。无意间,它被地铁送到了纽约,一个地铁站报刊亭的小主人收养了它,并和老鼠塔克、猫亨利成为好朋友。柴斯特的歌声吸引了每一个坐地铁的乘客,很快便成了走红的地铁歌唱家,但最令它感到幸福的还是亨利和塔克的关怀。秋天来临,柴斯特在亨利与塔克的帮助下离开了纽约,回到家乡。柴斯特走后,纽约的地铁站会有什么变化呢?感兴趣的话不妨翻开书本去瞧瞧吧!

二、《三毛流浪记》

《三毛流浪记》是中国著名漫画家张乐平先生的漫画名作。

作者以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流浪儿的故事:在解放前,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无家可归,衣食无着。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用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为了生存,他卖过报,拾过烟头,帮别人推黄包车,但总是受人欺侮,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呢。只有与他命运相同的流浪儿关心他,给他温暖。三毛流浪的生活曲折跌宕。解放后,他才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本小孩喜欢的小人书,而且可以引领孩子初步的认识历史,思考现在哦。

三、《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本生动有趣的故事书!’大人说。‘每一个大人都是一本呆板无聊的教科书!’孩子说。”

几米,一位用画笔描绘梦想,吸引无数读者画迷为之疯狂的台湾绘本作家。他用一张张图和几句话,便明白地道出了孩子们的心声――孩子的担忧、恐惧、疑惑、快乐和愿望。当然还有抗议,抗议大人对他们想法的漠视,抗议这个世界对小孩的种种误解。大人这才听到小小身影在对他们说:“嘿!不要用你们大人的想法和眼光来看我,大人看不到我们内心的奇幻彩虹!”

四、《父与子》

《父与子》系列漫画出自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之手,整部作品创作于1934―1937年之间。在当时的德国,幽默漫画《父与子》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了惊喜和快乐,受到了热烈欢迎,并且在几十年时间里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被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父与子》早已跨越了国界,成为全世界人们可贵的精神财富。这本书充满趣味,使得很多小朋友都爱不释手呢。

上一篇: 财政工作思路 下一篇: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