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的来源汇总十篇

时间:2024-01-03 14:36:29

流浪动物的来源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1)

疯狗浪主线二:电动物流车新题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锦上添花。电动物流车的驱动因素:第一,据预测,我国2015年电动物流车市场规模112亿,2016年有望大幅增长至200亿元,2016-2020年合计市场空间20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乐观。第二,6月6日,218款新能源车型入选工信部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其中电动专用车共109辆,在入选车型中占比高达32%,电动物流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亮点。第三,物流业快速发展催生电动物流车井喷式成长。日前,菜乌网络和浙江时空电动汽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加入菜乌联盟的物流快递企业将逐步采用时空电动及合作伙伴提供的纯电动物流车进行配送业务。受此利好刺激,本周中小创市场中,以科泰电源为龙头的电动物流车概念股7天5涨停凸显妖股风采,率领以合康变频、康盛股份电动物流车双子星光闪耀,带动江特电机、大洋电机等电动物流车概念股涨停潮起。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2)

随着信息网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越来越多,这些智能建筑中的智能化设备,通信设备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而这些设备的抗雷击电滋脉冲就显得十分重要。当有多个电气系统共存于建筑物内时,电子设备和引雷通道有四个方面,(1)电源系统(2)天馈系统(3)信号系统(4)接地系统。

合理的屏蔽和接地是减少浪涌过电压对人身及设备破坏的前提和途径,为保证电子设备免受浪涌过电压的破坏,在建筑物的屏蔽和接地措施达不到保护及电子设备的要求时,在电气系统中加装多级浪涌过电压保护器(简称SPD),便可将浪涌电压限制在相应设备的耐压等级范围内,有效防止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入。本文就SPD在建筑物防雷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讨。

1.浪涌保护器SPD的基本工作原理

浪涌保护器SPD是一个非线性阻性元件,它的工作决定于施加其两端的电压U和触发电压Ud值的大小,对不同的产品Ud为给定值。当U

2.浪涌保护器SPD的分类及作用

浪涌保护器分为限压型和开关型,用于保护电源和电子设备免受雷击浪涌的危害,为电源和电子系统提供瞬态等电位联结。浪涌保护器根据应用分为:

(1)电源系统避雷器,其作用是在最短时间内将被保护线路连入等电位系统中,使设备各端口等电位,同时将电路上因雷击而产生的大量脉冲能量短路或经低阻抗放到大地,降低设备各端口的电位差,从而保护电路上的设备。

(2)信号系统避雷器和过电压保护器。

(3)绝缘火花间隙,应用于地线系统或等电位联结中。

3.浪涌保护器SPD的应用

当有多个电气系统共存于建筑物内时,电子设备的引雷通道来自4个方面:电源系统、天线和馈线系统、信号系统、接地系统。在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在上述4个方面安装多级浪涌电压防护器。

3.1电源系统SPD选用

(1)主要技术参数选择:一、SPD冲击通流容量In反映了SPD的耐雷能力,其值不小于装设部位预期最大的浪涌电流幅值Io。二、限制电压Ur反映了SPD限制浪涌过电压的能力,其值不大于保护对象的雷电(脉冲)电压耐压等级,同时为免除SPD动作对保护设备正常工作的影响,其值应尽量接近所保护对象的网络标称电压。三、漏泄电流Il反映了SPD在非动态时对接地系统正常工作的影响程度,其值应尽量小,并应自备漏泄超标时SPD自动切除功能。四、最大持续运行电压Uc应能满足回路电源电压平衡和不稳定的实际需要,其值根据配电系统不同接地系统类型来选择。

(2)电源系统中SPD的设置及安装。

电源线路应装设多级SPD防护,以达到分级泄流的目的。入户为低压架空线和电缆宜安装三相电压开关型SPD作为第一级保护;分配电柜线路输出端宜安装限压型SPD作为第二级保护;在电子信息设备电源进线端宜安装限压型SPD作为第三级保护,亦可安装串接式限压型SPD;对于使用直流电源的信息设备,视其工作电压需要,宜分别选用适配的直流电源SPD作为末级保护。各级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SPD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连接,SPD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联结。浪涌保护器连接导线长度不宜大于0.5 m。当电压开关型SPD至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 m,限压型SPD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 m时,在两级SPD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防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

3.2天馈系统SPD选用

(1)参数选择:天馈系统线路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应根据保护设备的工作频率、平均输出功率、连接形式及特性阻抗等参数选用插入损耗及电压驻波比适配的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

(2)天馈系统SPD的设置及安装。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宜安装在收/发通信设备的射频出、入端口处。具有多副天线的天馈传输系统,每副天线应安装适配的天馈浪涌保护器。当天馈传输系统采用波导管传输时,波导管的金属外壁应与天线架、波导管支撑架及天线反射器作电气连通,并宜在中频信号输入端口处安装适配的中频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多股绝缘铜导线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O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

3.3信号系统中SPD选用

(1)参数选择:信号系统SPD的选择应根据线路的工作频率、传输介质、传输速度参数选用电压驻波比和插入损耗小的适配的浪涌防护器。

(2)信号线路SPD的设置及安装。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信号端口上。信号线路SPD与被保护设备的连接端口有串接与并接之分,由RJ11,RJ45和其他接口组成的线路应串接安装SPD,仅由接线柱组成的接口应并接安装SPD。浪涌保护器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口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信号线路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不小于1.5mm2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的局部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联结。

3.4接地系统SPD的选用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3)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29-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较之前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人们的业余生活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尤其是精神层面上也发生了较为深远的变化。小猫小狗等宠物也已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快乐。但是由于宠物方面的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以及宠物主人的个人疏忽或道德观念的丧失,导致大量的宠物流浪在社会里。因此,流浪动物的救助已然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性问题。近年来,从网络等渠道的相关报道可以发现,民间自发组织的救助动物的团体正在慢慢形成规模。西安地区“西安爱心小动物救助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它自基地成立到今天已经8年了,但因为运营资金短缺,原场地被政府征用等问题,必须重新选址并建立基地。这些问题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动物救助工作的进行。

(一)非营利组织概念的界定

民间组织是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由社会中各个阶层的公民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发组建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独立于政府、市场之外的公民社会部门,又被称之为非营利组织或者是第三部门。但由于中国的民间组织具有其特定产生背景,因此无论是在内部治理的制度化程度上和外部环境的规范性上,还是在国家公民的主体性上,都不可避免的烙上了中国转型时期的特色。

(二)救助对象的界定

本文所讲的流浪动物主要指的是流浪在城市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内的没有得到主人照顾的犬与猫(常见的流浪动物主要犬与猫两种动物)。一方面流浪动物的卫生状况会带来多种疾病的交叉感染,另一方面也会严重影响一个地区的整体社会卫生、环境状况。

相对于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具体情况来看,就目前的实际数据,流浪动物的数量越来越多,流浪动物救助中的实际承载量也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救助中心每月所要面临的压力不仅来自于要对流浪动物进行有效接管,还来自救助中心自身条件限制的压力。例如,接管道的动物所要耗费的食物资源、治疗费用,还有就是要面临房租、水电、员工工资等多方面的考验,而且救助中心的经济来源实则是依靠民间人士的自愿捐助和救助中心负责人自己捐助这两部分,但若只是依靠救助中心的援助又是远远不够的。更不要说还有持续不断的流浪动物需要援助。所以,鉴于救助中心的资源的配置有很大缺口,救助中心最有必要救助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如若不进行救助,生命就会受到威胁的动物。

(三)中国与西方国家针对于民间组织动物救助的不同

流浪动物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于动物保护援助的全球性问题, 不同国家和地域都因地制宜的采取了适合自己国家国情的政策, 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规定了动物主人不得随意遗弃自己所认养的动物。在这一点上就已经有了明显的差异,中国国内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宠物注册流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不得随意丢弃宠物。在美国和加拿大,流浪动物都会由民间救助组织负责收留。例如在美国有美国慈善协会,他们都会分管动物救助部分的事宜,经费则是由政府资助其中的一部分,其余来自民间的自愿性捐款;在英国则有全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动物福利组织―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该协会有管理和监督的作用,同时还进行动物的收容和治疗受伤动物的工作。日本明确规定滥杀或任意伤害动物是要处以徒刑的。各机构寻回的动物都必须带到医院做检查,根据狗的状况进行筛选,严重的狗给予安乐死,剩下健康的狗可以领回领养所。因此,在中国与国外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国外机构更注重权力,不仅是人有权力,动物也有其自身的权力。而在中国,因为相关法制体系的建立还不完善,造成流浪动物的种种问题。

(四)如何做到合理救助

案例:居住地址闸北区交城路386弄盛世馨苑小区。虽然周某行为古怪,但在居民眼中,她却是一致公认的“爱猫人”。居民表示,经常看到她领小猫回家,最多时四五只一起带回来,家里养不下,她在楼下还自建一个猫棚,晚上经常看到她在猫棚前对着小猫自言自语:“乖乖来,妈妈喂你们吃好吃的。”后来猫棚被拆了,周某还是不断从外面带猫回来。令居民们感到奇怪的是这些小猫“只进不出”,只要进了周某家中就全部失踪了。日前,在上海时常会看到被残忍杀害并遭丢弃的猫咪尸体,她也被称为上海虐猫女。随后,许多爱护动物的人士聚集起来,一起声讨“虐猫女”。并发生的打架事件,产生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从上述的案例可以看出,社会大众在领养动物后,致使大部分犬、猫流入社会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不愿继续进行养育使命或其他诸多因素,但并没有进行虐待直至残忍杀害的地步。案例中的“爱猫人”并没有尊重动物的权利,也没有做到抚养人的义务。而依法办事是中国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然而,我国现行的动物保护法及法规《野生动物保护法》主要是保护野生动物,而且是限定于濒危的、有极高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动物中的绝大部分如农场动物、娱乐动物、宠物、实验动物等则没有被纳入被保护之列。而2002年《实验动物管理条例》首次增加了动物福利的内容。但也仅限于提到,并没有具体措施。因此,法律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长远发展。真正地让动物保护志愿者们应该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地去为动物们谋求其应有的权力。

(五)非营利组织参与救助的社会意义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独立团体,具有其政府、相关部门所不具有的特殊性,可做到使社会照顾、社会规制、社会公正等之间的相互融合。

1.非营利组织参与救助,是社会救助的中坚力量。非营利组织由于其非政府性、公益性和志愿性,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接近社会基层,了解群众。一方面,非营利组织的部分志愿者就是来自于社会基层,能更了解社会大众的情况,能更具体的参与到活动中去;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有能力深入基层。并同基层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能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这在针对动物救助过程中更具有亲和力。并且能参与到相关救助工作的志愿者,在投身救助的本身就是关心动物的,因此,不会对救助对象也就是流浪动物产生二次伤害。

2.非营利组织参与流浪动物救助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救助服务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社会大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非营利组织在参与流浪动物救助是所要采取的方式、方法也应随之发生改变。因此,非营利组织在救助流浪动物时对救助的服务需求也就应该相应的有所提升。

3.非营利组织能够整合社会力量与资源,为公民参与救助提供一个重要的平台。在一定意义上,非营利组织即是救助的重要支柱力量,也要为其他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救助提供了一个良性运作的平台。就目前状况来看,各个社会救助站都存在着任务繁杂、人手不够,资金短缺等的问题,非营利组织能够有效组织志愿者服务团队以聚集社会分散的人力资源来实施救助工作。同时,可以在互动平台上相关救助信息,为施善者提供一个了解救助对象的平台,这样可以有效地整合社会整体资源,可以说,非营利组织是社会力量的粘合剂,它改变了原来的僵化组织体系,他的出现为参与救助的各类社会力量提供了纵向与横向沟通的新渠道。

参考文献:

[1]刘春湘.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2]邓秀文.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的制约因素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

[3]郭艳丽.我国非营利组织参与社会救助问题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2.

[4]叶娟娟.流浪动物民间救助之路[N].河北日报,2009-06-02010.

[5]应琛.民间救助的尴尬[J].新民周刊,2013,(07):30-33.

[6]江蝶.流浪宠物救助过程中某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动物保健,2012,(05):10-11.

[7]朱四倍.流浪动物有“家”不仅是公民个人之事[N].东莞日报,2012-06-26A02.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4)

狗,也称犬,由早期人类从灰狼驯化而来,驯养时间在4万年前至1.5万年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它们一直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人们现在养狗不仅是为了看家护院,还可以从狗的身上获得精神慰藉。但是现在我们的周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影响。本文旨在通过对流浪狗产生的原因,流浪狗引发的问题进行讨论,期望从最大的层面保护流浪狗的权益及人们的正常生活。

1.流浪狗引发的社会问题

通过观察周围的流浪狗现状,可以对流浪狗引发的社会问题归纳如下:

(一)流浪狗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

由于没有固定的食物来源,流浪狗主要依靠垃圾来填饱肚子,这样容易使流浪狗感染细菌导致死亡,尸体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容易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另外,流浪狗本身携带的病毒以及寄生虫容易通过排泄物等滋生传染病、瘟疫等,影响人们的卫生环境和健康。有一部分的流浪狗有一种被抛弃感,因此往往会产生仇视人的情绪,为了保护自己就去攻击路人,尤其是怀孕和曾经受伤害的流浪狗主动攻击他人的概率更大,这样就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二)流浪狗咬伤人引发的费用赔偿问题

流浪狗咬人在我们的周围经常发生,由于大部分的流浪狗没有打过疫苗,因而在咬伤人之后容易引发狂犬病。但关于流浪狗咬伤人的赔偿问题始终没有一个定论。针对流浪狗咬伤人引发的法律纠纷,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没有法律依据,无从下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7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由于受害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不承担民事责任;由于第三人的过错造成损害的第三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这是对养狗人的责任、在第三人存在过错及受害人存在过错时相关的法律规定,并没有体现无主流浪狗在没有第三人过错时咬伤人的赔偿依据。

2.流浪狗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浪狗的产生有很多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养狗人缺乏责任意识,以及政府没有及时的出台相关的立法规定流浪狗的管理制度,同时社会也没有为大量涌现的宠物做好收养准备。

(一)流浪狗产生的个人原因

随着城市老旧民房的拆迁、年轻夫妇生育小孩的需要、主人离异或去世等家庭变化和变故,以及迫于家庭其他成员和邻里左右的压力等客观原因,造成了流浪狗的大量出现。同时还有养狗人的主观原因,例如:由于宠物狗生病,主人不愿意承担过高的办证费和医药费。养狗时间长了,主人厌恶了宠物狗的生理特性,对狗没了兴趣,喜新厌旧。宠物狗主人的责任心缺失是导致流浪狗产生的主要原因。

因为没有法律对保护小动物的基本权利进行规定,所以主人在抛弃宠物狗时很少会想到承担责任。责任是一种能力,要引导市民做个负责任的养狗人,对养狗的市民加强宣传和教育是很重要的。

(二)流浪狗产生的政府原因

因为我国针对动物的立法起步较晚,所以在流浪狗法律规定方面很少,只有在地方性法规中有对于无主动物的管理部门的规定。

1.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相关法律规定缺失

目前造成小动物大量被遗弃和残害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没有反虐待动物法和动物福利法案。我国对于动物保护立法起步较晚。在200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已完成,在这个建议稿中强调了我国未来不会对猫狗等宠物数量实施硬性数量限制,也不会对没病痛的宠物实施安乐死。在建议稿的第五章中专门规定了关于宠物动物的保护涉及到宠物生命和数量等敏感问题并且规定宠物猫狗出门时,要戴胸牌、避让行人等。同时也规定了宠物主人的责任,保护和救助流浪狗,规定了流浪狗留检、收容、救助场所以及民间救助组织等。但是关于流浪狗的管理没有系统的规定,并且对于流浪狗的管理部门也没有细化规定。

2.地方性法规有关流浪狗管理的规定存在的缺陷

国内大部分地区对饲养宠物狗进行了立法,在这些立法中有关于流浪狗管理的规定。地方性法规主要规定了流浪狗的范围,无人牵领的犬也视为流浪狗;规定养狗人的责任,养狗人应对其宠物狗注射狂犬疫苗,并取得犬类免疫证;规定了公安部门、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畜牧兽医部门、工商部门、卫生防疫部门按职责分工,互相配合来管理流浪狗。

纵观部分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地方性法规有关宠物狗管理的规定非常详细,从宠物狗的销售、饲养、繁殖,包括养狗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有详细的规定,烈性犬的具体品种,由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可是这些规定在执行时很困难。首先是宠物饲养登记不到位。地方性法规规定饲养宠物狗应该办理相关手续及证明,需要缴纳一定的办证费用,有很多饲养人因为办证费用过高而不去进行养犬登记。其次是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流浪狗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在大部分人眼里,流浪狗是相当危险的,地方性法规规定的流浪狗管理部门对于流浪狗的捕捉常常很被动,很多市民向这些机构反映,这些机构常常会找一些借口推脱不去处理流浪狗。同时这些机构也面临着很多问题:流浪狗的数量很多,他们没有足够的空间收留流浪狗,没有足够的资金饲养流浪狗。最后是有关销售狗、繁殖狗的规定欠缺。在地方性法规中对狗的销售做了详细规定,但很多地方性法规没有对违反规定买卖狗做出处罚性的规定,还有很多人根本不了解买卖狗时应该做登记。在大部分的地方性法规中没有对狗的繁殖及结扎做相关规定,造成了狗的肆意繁殖,为流浪狗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三)流浪狗产生的社会原因

现在在社会上对流浪狗的救助主要依靠动物保护组织、社会团体以及个人。但是目前社团及个人的力量弱小,缺乏相关支持,很多的组织和个人无法维系对流浪狗的救助。与发达国家的动物保护组织相比,我国的动物保护组织起步甚晚。1992年12月,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在民政部注册登记,2000年1月清理整顿后再次注册登记。2001年,国内第一家政府批准的非营利性民间动物收容及保护机构成立。但令人困惑的是,没有官方的承认,这类组织会陷入“非法组织”、“非法活动”的困境。

现在,很多的个人也加入到了流浪狗救助中来,他们多是是自发的。动物救助的志愿者们通过网络等办法收留被遗弃的宠物,为它们寻找合适的领养人。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他们实施救助的过程中,噪音和异味扰民、城市动迁、资金紧张等问题使救助者面临着政府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使他们居无定所、多次搬迁。很多志愿者由于不能忍受这些压力而将收留的流浪狗重新抛弃。

3.借鉴国外对流浪狗管理的相关立法及经验

流浪动物造成的各种社会问题由来已久,在西方国家甚至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国外的很多国家解决流浪狗的问题,主要从加强流浪狗登记、繁殖源头等来控制流浪狗的数量。

(一)国外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相关立法

1.通过动物福利立法,保障流浪动物的权益

国外将流浪动物的管理提高到了动物福利的高度并进行了相关立法。动物福利的概念最早提出源于英国。按照国际上通认的说法,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为几大自由,即让动物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

现在在我国对流浪狗的收容还存在很多的问题,而国外早已有了有关动物福利的立法。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在爱尔兰通过。随后,西方很多国家都纷纷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保障动物福利。20世纪80年代后,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进行了动物福利方面的立法,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的条款。欧洲的丹麦,瑞典,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日本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了动物福利立法,对流浪狗的收留与领养做出了严格的法律规定。

2.规范流浪狗收留和收养程序

在德国想要拥有狗的人,通常会到收容所去收养流浪狗,想要领养狗的人需通过考核,包括领养狗的动机、是否有照顾狗的经验、家居空间、经济情况等,通过审核者需签署接受动物保护义工随时追踪及审查犬只生活状况的法律文件,以此来避免犬只再度被抛弃。有些狗经过长期流浪或者曾经遭到虐待,会变得暴躁孤僻,对人有攻击性,还有的狗有传染性疾病或者其他重病,总之只要不再适合被普通家庭收养的,会被安乐死;通过了评估的狗会被绝育和疫苗接种,然后进入收养程序。

3.建立合理制度,支持公益团体收容流浪动物

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主要依靠法律规定及社团监督两方面规范养狗行为。在美国和日本买一条狗就意味着买了很多责任,大部分的法律规定养狗必须要为宠物办理许可证,许可证要一直挂在宠物狗的脖子上,许可证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已注射过狂犬疫苗及主人的相关情况,这就为流浪狗找回主人提供了方便。在美国还通过立法强制给狗上保险来对养狗进行管理。日本将对流浪狗的管理纳入到现代社会公共服务中。如果单靠捕捉来解决或减少流浪狗的问题是不可行的,要加以国家的立法。现在大多数国家对流浪狗的管理主要在动物福利法完善的前提下规范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二)国外有关流浪狗管理的经验

在国外很多地方有一些对流浪狗管理的创新办法值得我国学习。在英国如果狗的主人无力饲养宠物狗,政府动物保护办公室会接受这些宠物狗,并会酌情收取一些费用。还有很多欧洲国家设立了严密的流浪狗管理机构,并且在每个区的委员会指定一名狗管理员,管理员的职责是抓住并扣留任何走失的狗,如果狗的主人前来认领必须缴纳一定数量的罚款和看管期间所有的费用。动物保护法基本完善的国家一般会采取捕捉,免疫,驱虫,绝育,然后释放流浪狗的方法,只有对有疾病和表现出攻击性的狗实施安乐死。①

4.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完善的流浪狗管理制度

有些人认为现在关于人们基本生活权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何谈这些不会说话的动物的权益保障。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在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流浪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由于我国关于流浪狗管理的相关法律的缺失使得越来越多的流浪狗出现,所以要借鉴国外经验针对流浪狗管理进行详细的立法规定。

(一)从立法上规定和完善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1.国家立法规定流浪狗的管理制度

捕杀流浪狗常被作为疾病控制项目的一个部分,但这只能暂时减少流浪狗的数量,我们应该通过立法从源头上规范养狗人的行为和公众意识来控制流浪狗。立法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规定:政府,社会,养狗人。并且这三个方面应该从国家立法以及地方性立法两方面完善。主要从流浪狗捕捉部门、登记部门、饲养部门、收养条件来进行规定。对于捕捉的流浪狗应该进行电子档案登记,流浪狗收容站应该给流浪狗必要的生存条件及关怀。将流浪狗的管理和宠物狗的饲养的规定相结合,对于宠物狗的销售、饲养等方面进行严格立法,并且将流浪狗的管理部门和宠物狗的管理部门组合成一个部门来管理狗的问题,以此来控制流浪狗的数量。流浪狗日益增多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养狗人的责任意识缺失,在国家立法中应该充分强调养狗人的责任意识,并规定养狗人的相关责任及违反后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2.地方性法规完善流浪狗管理制度

地方性法规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充分落实国家立法的前提下对本地区流浪狗的管理做细化规定。可以从流浪狗管理部门细化,规定到每个社区,街道对流浪狗的管理部门。政府对于流浪狗管理部门经费补贴细化规定,为流浪狗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政府在制定地方性法规时可以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向社会征集宠物狗及流浪狗的管理措施来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同时也要将宠物狗的管理办法和流浪狗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尤其是宠物狗销售市场的管理,要完善销售登记,并且在每个社区及街道建立完善的宠物饲养登记。

(二)立法完善流浪狗留置站的责任,完善流浪狗民间救助机制

流浪狗收容中心现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政府部门设立的流浪狗留置站,还有一类是民间成立的救助站。政府部门设立的流浪狗留置站很少,在这几年较大的城市才开始建立流浪狗留置站,这些留置站由于空间狭小,政府发放的资金较少,造成了很多流浪狗被收留后死亡的现象。所以应该通过立法来规范留置站的责任。

流浪狗的问题这么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和流浪狗的救助社团存在的非法性有很大的关系。我国的流浪狗收容中心的成立主要依靠社会力量的扶持,以社会各界捐资维持、爱宠人士认养为发展模式。通过这样的模式,能够让社会各界更多有爱心的人士参与进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保护动物生命做贡献。流浪狗的民间救助站现在还仅仅停靠在个人的努力层面,现在应该通过立法规范民间救助机制。最重要的是要通过立法让民间救助站的身份合法化,以更好的开展救助工作。

(三)从道德层面增强养狗人的责任意识

笔者认为应该通过道德和法律的结合来加强养狗人对狗的责任意识。要引导市民做个负责任的养狗人,应该对养狗的市民加强宣传和教育。对这些养狗人定期进行培训,讲解狂犬病以及宠物狗的防疫免疫,树立为自己的宠物狗做结扎的意识。还可以办一些板报或杂志来增强养狗人对宠物狗的责任意识,以免让这些宠物狗沦为流浪狗。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在对于流浪狗立法思考还不是很多,而对于流浪狗的社会讨论却很多。流浪狗的立法和管理制度及监督等问题还有待于深化和具体。考虑到流浪狗的逐量增加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有关流浪狗的管理在法律上的空白。所以本文通过对流浪狗产生的原因及引起的问题进行分析,应该通过立法及完善流浪狗管理制度来减少流浪狗的数量,同时应该借鉴国外有关流浪狗的相关立法及经验的基础上,加速对流浪狗引发问题的研究,以促进流浪狗管理制度的完善,切实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及流浪狗的权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恩迪.野生动物保护原理及管理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飞.动物保护窘境之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

[3]周立志.论中国工作犬业[J].温州大学学报,2009,(6):10-11.

[4]周宇,飞.关于动物保护的法律思考[J].绿色中国,2006,(3):23-24.

[5]侯银续,张保卫.李进化.论流浪动物的收容管理[J].野生动物,2009,(2):5-6.

[6]周玉文.论流浪狗救助[J].农家顾问,2005,(24):22-24.

[7]柏立习.论凄苦的流浪狗[J].检察风云,2007,(3):11-13.

[8]池鹏.看国外如何规范城市养狗[J].金融博览,2009,(3):15-17.

[9]智敏.论流浪狗的收容整治[J].2007,(8):26-27.

[10]张志伟,王琴.狂犬病致死之研究[J].2007,(15):77-85.

[11]张楠,童琳琳.论流浪狗的救助[J].2009,(3):11-14.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5)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01

一、精益物流的含义

精益物流指的是:企业通过消除生产和供应过程中的非增值的浪费,以减少备货的时间,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并持续进行改善。

1.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在企业的精益物流生产中,客户需求是驱动生产的源动力,是价值流的出发点。

2.对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制造和订货等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

3.根据不间断、不迂回、不倒流、不等待和不出废品的原则制定创造价值流的行动方案。精益物流系统通过合理配置基本资源,准确的信息传递,准确的库存,准确的客户需求预测,充分合理地运用优势和实力;通过电子化的信息流,进行快速反应、准时化生产,从而消除诸如设施设备空耗、人员冗余、操作延迟和资源等浪费,保证其物流服务的低成本。

4.及时创造仅由客户驱动的价值。

5.一旦发现有造成浪费的环节就及时消除,努力追求完美。

二、精益物流的重要性

精益思想的核心就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较少的人力、较少的设备、较短的时间和较小的场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同时也越来越接近客户,提供他们确实要的产品。精益物流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已经给为我国的传统企业物流及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发展思路,势必会对我国企业的物流管理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粗放式的管理观念,为这些企业在新经济中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精益物流的前提:正确认识价值流。价值流是企业产生价值的所有活动过程,这些活动主要体现在三项关键的流向上:从概念设想、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到投产的产品流;从客户订单到制定详细进度到送货的全过程信息流;从原材料制成最终产品、送到用户手中的物流。

2.精益物流的保证:价值流的顺畅流动。消除浪费的关键是让完成某一项工作所需步骤以最优的方式联接起来,形成无中断、无绕流和排除等候的连续流动,让价值流顺畅流动起来。

3.精益物流的关键:客户需求作为价值流动力。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区分是哪一种类型的产品,如是需求稳定、可预测性较强的功能型产品,可以根据准确预测进行生产,而需求波动较大、可预测性不强的创新型产品,则要采用精确反应、延迟技术,缩短反应时间,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4.精益物流的生命:不断改进,追求完善。精益物流是动态管理,对物流活动的改进和完善是不断循环的,每一次改进,消除一批浪费,形成新的价值流的流动。

三、精益物流的切入方式

(一)企业系统的精益化

1.组织结构的精益化:由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在计划经济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制约着企业的变革。因此,企业要发展物流,应当利用精益化思想减少中间组织结构,实施扁平化管理。

2.系统资源的精益化:我国的传统企业存在着众多计划经济下遗留的资源,但如果不进行整合、资源重组,则很难与其他大型物流企业进行竞争,将有可能把自己的优势变为劣势。

3.信息网络的精益化:信息网络系统是实现精益物流的关键,因此,建立精益化的网络系统是先决条件。

4.业务系统的精益化:实现精益物流的首先要对当前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与改造,删除不合理的因素,使之适应精益物流的要求。

5.服务内容及对象的精益化:由于物流本身的特征,即不直接创造利润,所以,在进行精益物流服务时应选择适合本企业体系及设施的对象及商品,这样才能使企业产生核心竞争力。

6.不断完善与鼓励创新:不断完善就是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寻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改变工作方法,使工作质量不断提高。鼓励创新是建立一种鼓励创新的机制,形成一种鼓励创新的氛围,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有一个跨越式的提高。物流的实现过程中,人的因素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先进的物流设施,物流系统都要人来完成。

(二)提供精益物流服务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提供准时、快速、低成本高效率、使客户增值的服务。

四、精益物流的方法

(一)过程活动图。这是一种传统的工业工程方法,它由5阶段构成:

1.过程流研究:作为生产制造厂,一方面要把厂内的物流及整个后勤,按照可用的对价值链中的产品设计、订货、制造和发货运输等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提供增值的浪费所在。

2.浪费识别:对生产制造企业来说,物流成本不仅是其重要成本之一,也影响着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既要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满意的物流服务,同时也要追求把提供物流服务过程中的浪费和延迟降至最低程度,不断提高物流服务过程中的增值效益。

3.过程再思考:对企业物流而言,多一道环节,就需要多花一份劳动,浪费许多成本。

4.流向设计或运输路线的再优化:也就是产品从毛坯开始由技术部门设计产品的工艺路线,在哪些设备上加工,工序的先后,在哪交验;还有成品的发出,采取哪种运输方式及运输路线的选择等等,进行优化再优化。

5.价值流中每项活动存在必要性的进一步确认。重新对我们现有的每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找出每项生产过程的必要性,减少或消除不合理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6)

其中,TNR项目负责人凌大姐已步入老年,依旧起早贪黑地帮助群护区的救助人完成小区内流浪动物的TNR项目实施,然而面对庞大的、等待帮助的猫咪,绝育费用的压力一直很大。接受天佑流殇团队帮助的大部分救助人是退休或下岗职工,经济并不富裕,志愿者也不舍得为了省钱,而选择手术标准过低的医院。每一只猫咪都是生命,而没有家的猫咪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

如果只依靠募捐,不仅资金来源不稳定,还容易受到外界非议。这时,一种新的公益方向浮出水面。上海爱稀宠物携手天佑流殇团队推出了TNR计划爱心杯垫,此次推出的5款猫咪杯垫中,其中有两款代表已经接受TNR项目实施的流浪猫咪,其特点是杯垫上的猫咪都带有国际标准的剪耳耳标,而这样的流浪猫咪的表情是开心的笑容。

这次公益计划,希望有更多的流浪猫咪可以充满笑容地继续寻找家的方向,购买杯垫的一份爱心,会为流浪猫的健康生活增添一份温暖。计划推广者表示,每3套杯垫的善款,就可以帮助一只流浪猫咪享受到正常猫咪手术护理的绝育费用,这让公益义卖中善款的具体使用也进一步透明化。

TNR项目介绍

什么是TNR?其实这是一种国际通用的控制流浪猫数量的行为。

保证生命,成果有效

Trap Neuter Release(诱捕、绝育、放归),简称TNR,是一种取代安乐死的人道管理和减少流浪动物数量的方法。绝育可以逐步递减区域内流浪动物的数目,控制流浪动物无序繁殖的数量,通过TNR项目的实施,根本无需选择人道毁灭的方法来控制流浪动物数量。

以社区为单位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7)

1、行云流水: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2、泛萍浮梗: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

3、浮光掠影: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4、水色山光: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

5、浮光幻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幻影:变幻不定的影象。像水面的反光,变幻的影象。形容不实、不定,会迅速消失。

6、万顷烟波:形容广阔的水面雾气弥漫,碧波荡漾的景色。

7、波涛汹涌:汹涌:水势腾涌的样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8、污泥浊水:比喻一切落后、腐朽和反动的东西。

9、浮光跃金:浮光:水面上反射的光;跃金:闪烁出的金光。指月光照在水面上闪烁出的金光。

10、推波助澜:澜:大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声势和发展,扩大影响。

11、一苇可航:一苇:一捆芦苇。用一捆芦苇作成一只小船就可以通行过去。①比喻水面相隔很近,不难渡过。亦作“航一苇”。②比喻用微薄之力就可以把事情解决。

12、万顷琉璃:琉璃: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材料,也指涂釉的瓦。形容广阔的水面碧波闪烁。也形容都市建筑富丽堂皇的景色。

13、萍踪浪影:像浮萍、波浪一样无定所。比喻到处漂泊,踪迹无定。

14、水宽鱼大:宽:广大。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15、细水长流: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16、万顷碧波:万顷:一百万亩。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17、风起水涌:意为大风刮起,水波汹涌。

18、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水源;本:树根。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19、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20、水大鱼多:水面宽广,鱼必众多。比喻事物随其所凭借之物的丰盛而丰盛。

21、拖人下水:比喻勉强人一道做他不愿做的事(多指坏事)。

22、无风起浪:没有风却起了波浪。比喻平白无故地生出事来。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23、沉滓泛起:已经沉底的渣滓重新浮上水面。

24、风起浪涌:涌:向上升起,冒出。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比喻事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

25、一片汪洋:形容水面辽阔,水势浩大。

26、水清无鱼: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27、风平波息:风和波浪都没有。比喻平静无事。

28、碧波荡漾:碧:青绿色。波:波浪。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29、烟波浩淼: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淼: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30、碧波荡漾: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31、一碧无际:形容水面或天空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

32、覆水难收: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33、万顷平波:万顷:一百万亩;平波:水面平静。指广阔的水面仅有微波荡漾。

34、烟波万顷:形容广阔的水面雾气弥漫,碧波荡漾的景色。

35、浪静风恬:波浪不兴。比喻十分平静。

36、水浊鱼噞:浊:浑浊;噞:鱼张口呼吸的样子。因水太浑浊使鱼喘不过气来,只得露出水面张口呼吸。比喻苛政之下民不聊生。

37、望穿秋水: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

38、平波缓进:水流平稳,缓慢前进。指水面风平浪静,行船从容安稳。比喻处事不急躁,不冒进。

39、水广鱼大:广:广大。水面宽的地方鱼肥大。比喻事物的发展由环境决定。

40、悬河泻水:悬河:瀑布;泻水:水很快地往下流。河水直往下泻。比喻说话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41、一败如水:形容军队打了大败仗,象水泼到地上那样不可收拾。

42、水乳x融: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

43、一壶中流: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

44、烟波浩渺:烟波:雾霭苍茫的水面;浩渺:水面辽阔。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45、水不扬波:扬:高举,往上升;波:波澜。水面很平静,没有波浪。

46、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47、滔滔不穷:滔滔:波浪滚滚涌动,连续不断的样子。象流水那样毫不间断。指话很多,说个不停。

48、水软山温:形容景色幽雅。

49、水中捞月: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只能白费力气。

50、蜻蜓点水:指蜻蜓在水面飞行时用尾部轻触水面的动作。比喻做事肤浅不深入。

51、淈泥扬波:搅浑泥水,激起波浪。比喻没有主意,随俗沉浮。

52、问诸水滨: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8)

关键词:低碳经济 企业物流系统 资源浪费 环境污染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低碳经济已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要求社会的生产、消费、生活等经济活动低碳化、能源消费生态化,以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而在低碳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的企业物流,与低碳经济要求存在着巨大冲突,与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必须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低碳经济与企业物流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进程中实现节约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而物流与生产、消费构成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内容,企业物流乃至物流行业的低碳发展,对低碳经济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物流是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的重要对象

企业物流系统的优化,特别是绿色物流的发展,顺应了低碳经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要求。低碳经济已经深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当前经济变革的主要方向。发展低碳经济,目的就是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而企业物流既是能源资源消耗的大户,又是碳排放的大户。有资料显示,通过优化企业物流资源,提高企业物流运输工具的节能减排性能、减少企业物流中转次数、降低企业物流包装污染等每年就能实现节约能源资源1.5亿吨标准煤,降低10%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据国际气候组织报告, 2005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 交通运输占26%;2002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中, 交通运输占14%,由此可见,企业物流在低碳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低碳经济需要现代企业物流的支撑。

(二)企业物流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和消费

发展低碳经济,就是要求社会经济活动实现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企业物流中的绿色物流、绿色制造、绿色消费构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系统。绿色物流是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物流方式,绿色制造是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方式,绿色消费是一种既不浪费资源,又不污染环境的消费模式。绿色物流不仅是联系绿色制造、绿色消费的桥梁,而且绿色物流可以通过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来促进绿色制造,通过绿色物流管理来满足和促进绿色消费。不仅如此,绿色物流在创造商品的空间效益和时间效益、满足消费的同时,注重保护自然和资源。可见,绿色物流方式又可以支持低碳经济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企业物流系统面对低碳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

企业的物流系统主要由采购系统、作业系统、销售系统、回收系统和信息系统构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装卸、包装等环节,在这些物流活动中存在着能源资源消耗大,废气、废物排放量高等严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一)运输路线设计不合理

当前企业物流在运输路线设计过程中,缺乏对既定线路的临时改变或者偏移的应对措施的设计和规划;过多地考虑最短路程成本低、时间短的因素,而对远程运输路线设计不够精细;对零售商户的分布位置、密度,以及客户的订货量考虑不够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导致了现代企业物流出现舍近求远绕道而行的迂回运输;形成多次装运,增加中间装卸环节,提高装卸搬运费用,延长商品在途时间的重复运输;违反近产近销原则的过远运输。这样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而且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污染源的排放量,加重了环境污染问题。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企业物流过程中的不必要重复运输而消耗的汽油量相当于1500万吨标准煤。

(二)交通运输能耗大、污染重

企业物流系统最重要的就是交通运输环节,包括采购运输、配送运输和销售运输等,主要采用铁路的火车、公路的卡车、水路的船舶和空运的飞机等运输方式,能源消耗主要为石油制品。企业物流乃至整个物流行业的重复运输、多次中转运输,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同时,交通工具普遍存在能源消耗量大、气态污染物以及颗粒污染物排放高,成为温室气体和和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城市噪音的最大污染源之一。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交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石油消费增速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企业物流的巨大市场需求与能源、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异常尖锐。

(三)仓储基础设施落后且资源消耗高

企业仓储设施包括物料仓库、半成品和产成品仓库及其附属设备,普遍存在小而全、技术落后等突出问题,造成仓储成本高、资源消耗大。在仓储基础设施仓库建设中,企业普遍进行大规模投资,占用大量的土地、钢铁和建材等资源,结果又不能充分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不仅如此,在建筑物选材上缺乏环保型、节能型建筑材料,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同时,由于仓储业没有能源效率标准,储存附属设施所使用的装修材料、照明工具、防水、防潮、隔热、温度控制设施、通风设备等,再加上使用防腐、防锈、绝缘等设施和物质的使用,出现很大能源浪费,毒气、废气、废物排放,以及噪声污染等现象。据有关数据显示,仓库货架工业是传统的耗能大户,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4.71%。

(四)物流包装资源浪费造成污染严重

企业在物流的过程中,对产品进行有效包装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往往出现包装材料低质性或者出于过度保护而实行过度包装,甚至不排除有些企业处于欺骗消费者的目的,在产品包装内填充塑料、纸板等物料。不仅如此,包装材料或用具中容易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如袋、盒、瓶、罐、桶、箱等,并且这些废弃物中又有很多材料难以降解,甚至不可降解。而且,产品的过度包装、昂贵包装,在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还产生了大量包装废弃物,这些都在较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显示:70%以上的商品包装为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即变为包装废弃物,每年产生约2400万吨包装废弃物。

(五)物流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资源共享不足

我国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程度还处于较低阶段,各种物流信息软件开发商不了解企业物流的信息需求,导致开发和销售的物流软件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管理;物流信息平台规模小、信息技术差,效率低 ;缺乏统一规划,重复建设,标准不统一,信息区域化,分割严重,不能实现资源共享;没有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数据交换系统(EDI)和货物卫星跟踪系统(GPS)。这就导致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产生诸多失真信息,无法对产品货物进行跟踪定位,因而产生大量的决策失误,增加了企业产品的在途时间,重复运输的浪费资源的现象。

企业物流系统低碳化再设计对策

既然企业物流系统存在诸多能耗高、污染重的影响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时代,我们必须对企业物流系统进行优化再设计,提高企业系统的节能减排功能,已达到顺应时展,造福后代子孙。

(一)加强运输路线的精细化设计,消除不必要运输

企业在物流运输路线设计方面,要本着消除不必要运输的原则,加强运输路线的精细化管理,从客户的分布位置及密度等方面出发,尽量安排近产近销,选择直达的运输方式,减少运输过程中的中转运输、装卸和搬运等中间环节。同时,在运输路线选择上,加强远程运输路线的备选方案管理,不仅要考虑选择最优路线,而且要对路线的改变或者偏移设计备选方案,以应对不可避免的路线改变等状况。

(二)提高运输工具的低碳性能,减少碳排放

运输工具的高能耗、高污染已严重影响到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必须提高运输工具的低碳性能,实现高能效、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物流运输。在运输工具的污染方面,主要是由于燃烧汽油和柴油而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有毒物质的排放,企业可以选择新能源作为动力燃料,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 生能源,以降低有毒气体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企业还可以选择安装新型发动机的运输工具,譬如天然气燃气发动机或欧Ⅲ标准发动机等以提高燃料效率,实现节约资源的目的。据预测,如果物流全行业采用节能运输模式,全国公路运输行业营业性车辆汽柴油综合能耗将降低10%,可节约燃油800万吨左右。

(三)提高仓储设施的低碳化建设水平

企业在进行仓储环节建设中,不仅要合理规划物流中的仓储设施规模,整体布局,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土地资源的使用,而且要利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仓储设施建设。这就要求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需要确定仓储设施的设置,并且选择低碳节能环保材料进行仓库构建;在仓储设施使用过程中,充分提高仓库使用率、容积率;在通风、照明、节水等方面应用绿色技术,采用太阳能充分利用仓库屋顶发电、采用太阳能加热的墙壁和太阳能的嵌板等技术;在防腐、防霉、防锈等方面采用无污染的生物防腐等方法,进而实现节约资源和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四)进行适当包装、绿色包装

在产品包装方面,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物流应该坚持减少数量和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原则,从源头上控制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企业不仅可以通过使用可再生包装,减少一次性塑料包装材料的使用,避免过度包装和昂贵包装,推动生物降解塑料的使用规模,而且可以大力提倡使用可回收容器用于包装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比如利用蜂窝材料替代EPS发泡缓冲包装材料,不但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还可以产生上百亿元的新兴包装材料市场。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计算,全国减少 10%的塑料袋,可节省生产塑料袋的能耗约1.2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五)提高信息化技术,加强信息资源共享

为了应对低碳经济的发展,企业物流应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力,不仅要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且要加快信息共享的步伐。一方面,企业加强物流的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构建完善和全面的物流信息数据库,不仅包括运输、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包装各个环节的信息数据库建设,同时,还要加强各环节信息数据库的相互衔接和集成。另一方面,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集成,建立智能运输管理系统。譬如开发应用GPS车辆跟踪定位系统、GIS车辆运行线路安排系统等技术;利用现有的内部网络系统与全国统一的货运电子商务系统联网,构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物联网系统,接收和提供全国的货源信息。这样不仅能实现资源共享,而且能有效地减少对流运输、迂回运输与重复运输等不合理的运输方式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企业物流系统的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在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时代,我国企业物流系统在运用不完善的情况下,不仅要对传统的落后技术进行改造升级,而且还要发展和提高物流系统中的低碳技术应用。因此,企业不仅要从自身物流效益上来考虑,而且还要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系统中建立循环物流系统,以实现低碳经济所要求的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的目的,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江琴.低碳经济:成渝经济区的责任和未来[J]. 软科学, 2010(3)

2.姜阀.论低碳经济下政府和物流企业对低碳物流的作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6)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9)

自2003年8月1日起,我国开始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废止了1982年颁发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这一转变,表明了救助方式从管制发展成了管理,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服务;也表明了现代救助规范逐步形成从遣送发展到救助,提倡的是对弱势人群的帮助与扶持。这以后,收容遣送站改变为救助管理站,流动人口中的街头流浪者将被当作需要救助的群体,对这一群体的社会控制转向了社会治理。无疑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落实,也为我国最终将要形成的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和政策体系准备了条件。

一、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形成原因

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的成因复杂而多元,贫困、资源配置失衡是造成流浪乞讨的原生原因;流动失范是造成流动过程中生存状况恶化并逐步趋向流浪乞讨的重要原因;而农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流落街头的弱势人口社会救助政策不完善,是加速流浪乞讨群体形成的客观原因。这些综合性原因决定了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构成的多层级,而这一群体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贫困及资源配置失衡

据研究资料显示,收入低下、土地资源及多种经济成分匮乏造成的贫困,是流浪乞讨群体大范围产生的根本原因。这个群体的特征主要表现在:

1.低收入和绝对收入低。按照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看法,2003年农村未解决温饱的人口与低收入人口两者相加为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1%。截止到2004年,我国有2610万人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2004年农村绝对贫困标准由人均纯收入637元调整为668元,低收入标准由882元调整为924元),当年人均纯收入在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占50.2%。入不敷出的生活水平必然促使相当一部分人加入向外流动并行乞的队伍。2.土地资源匮乏,非农产业低下。在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土地资源稀缺一直都是影响农村人口生活水平提高的难题。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通常又都是以单一的农业经济为主,从事其他生产活动比例较低的地区。农民纯收入低下,生活相对贫困,这是导致人口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3.工商业薄弱,剩余劳动力外流。外流人口多的地区,通常也是流浪乞讨人口输出数量多的地区,原因就在于城市工商业和城乡民营企业不发达,第三产业薄弱,无法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素质等原因往往不能适应发达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成为向城市流动过程中的贫困者。流浪乞讨群体的产生和这种社会流动存在着高度相关的关系。4.劳动力能力状况不足。农村劳动力能力状况包括劳动力状态、人力资源状态、劳动力资源配置状况、生产工具状况四个方面。中西部地区在这四个方面远远落后于东部,具体表现为:家庭成员劳动力严重缺乏;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低,半文盲、文盲比例高;劳动力资源配置单一,主要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缺乏先进的劳动工具,生产力落后。5.外部、内部发展条件恶劣的双重挤压。即:城乡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导致贫困人口产生强烈的外流动机;不顾个人年龄、身体、技能等情况的盲目外流很容易使他们陷入赤贫状态;人地矛盾加剧了贫困人口的贫困现象;劳动力价值没有保障,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使他们失去了发展的前途和基础,进一步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而无力自拔。于是,流浪乞讨就成为最简单的维持生活的方式。

(二)流动失范造成生存状况恶劣

农民在流向城市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陷入贫困状态甚至成为流浪乞讨者,部分是因流动失范造成的。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将传统与新价值观冲突中产生的社会问题称为“失范”。“失范”理论对社会、心理、文化研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文化结构理论从目标与手段的角度,提出在社会与文化结构中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社会认可的目标;一是达到目标所运用的符合社会规范的手段。如果目标与手段在社会结构中不被认可,失范便产生了。具体到关于农民的“流动失范”问题上,其含义是指农民在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个人素质、个人能力、城市生活能力、城市生活信息、城市生活支持系统均有不足,从而使“生活目标”与“实现目标手段”之间出现不平衡,导致找不到工作、失业、生活资源缺乏、生存状态恶劣、信仰迷茫、越轨行为等,属于“常态流动”秩序的“失范”。

(三)边缘地位遭受多重剥夺,边缘人格强化了乞讨心理

“边缘”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边缘地位”;一是“边缘人格”。形成流浪乞讨群体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这两个方面去理解:首先,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成群体,如农村贫困人口、身患重病人口、部分处于流动地位的弱势地位的农民工就是处于边缘地位。特别是流动中的农民工,无论职业稳定性、经济收入还是基本生活保障,都处在“被城市生活忽视”的边缘地位,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收入不高、克扣工资、无疾病劳动保障、找不到工作、失业等如影随形。那些生存能力更弱的人被抛离城市生活的轨道之外,乞讨常被他们当作一种非正规的职业而采纳。目前很多大城市中的乞丐增长较快,原因是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很稳定的赚钱“职业”。其次,由于流浪乞讨群体属于绝对被剥夺群体,他们毫无社会地位可言,内心充满着矛盾、冲突、无奈甚至扭曲,向往过好日子却常常遭遇唾弃,不甘心底层生活又无法从边缘向上回流,对美好生活憧憬而整天灰头土脸,没有钱却对比他有钱的人不屑一顾,想过体面生活而对一切约束怀有敌意,这就导致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经常表现出一种并不反社会,但也不健康并伴有诡异、无序迁徙、无视社会规则、越轨等边缘人格特征。流浪乞讨人员的这种边缘人格的发生机制与其生成人群长期被远离、被排斥、被忽视、被遗忘有关。

(四)家庭贫困成员无法维持基本生活,保障政策救助机制不完善

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导致的流浪乞讨现象,既有客观原因,如人口抚养负担沉重、经济状况低下、承担家庭变化的能力脆弱等;也有主观原因,如家长教育不当,青少年出走甚至流浪街头;还有的属于主客观原因兼有,如家庭矛盾导致出走,浪迹天涯或者乞讨度日。但在我国,目前与流浪乞讨现象相关的保障政策救助机制还远未完善,具体可以归结为:农村人口流动政策、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不完善,导致许多农村流动人口因流动而贫困,无业和无生存保障的流动人口成为职业流浪乞讨的生成源;现有的救助站模式不足以解决流浪乞讨问题;救助政策体现了救急救难,没有体现“救穷”,难以从根源上解决流浪乞讨现象;对流浪乞讨人员界定的涵盖面不够宽泛,使许多职业流浪者成为无法救助,也无法管理的人群。救助政策不完善,对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不力,那么流浪乞讨群体在现代大量生成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二、完善当代中国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的建议

在中国慈善文化历史的演变中,个体贫困论和社会推恩论始终受到普遍的认同并流传至今:个人无颜向政府诉求,社会往往将救助区分大小,大则救,小则弃;重则急救,轻则缓救,乃至不救,逐渐演绎为临时性为主、定期定量为辅的社会救助特征。在这种救助文化下,处于特殊地位的流浪乞讨人员基本难以获得物质帮助。而解决大量充斥社会生活中的流浪乞讨现象,无疑要先从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的层面入手。在我国,完善当代流浪乞讨群体社会救助制度主要应从如下方面入手:

(一)确立身份认定标准,向流浪乞讨群体提供分类分层救助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弱势群体,属于社会救助对象。但是不能给予笼统式救助,要锁定不同对象,提供不同救助项目,特别应该依照这一思路设计出分类分层的救助项目:

1.补救性救助。补救性救助是指为贫困、疾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救助金额要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针对“被偷盗骗”、“投亲不遇”等原因的被救助者,提供免费食宿和往返路费;另一种是针对贫病流浪乞讨者、短期流浪乞讨者、部分反复流浪乞讨者,提供小额救助金等资金援助形式,促使他们积累最基本的生存资金、资本,救其危机,解其困难。2.开发式救助。开发式救助指为除疾病流浪者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劳动、学习机会等,通过心理、行为、能力、劳动态度的适应性调整,达到人力资源再开发。3.有限救助,是指对自觉选择并执意流浪乞讨生活的反复流浪乞讨者、越轨流浪乞讨者实行维持基本生存的低救助,同时提供心理辅导和行为干预,对乞讨行为进行一定限制,促使其承担行为责任。4.安置劳动救助,即对部分越轨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集中安置,让他们参加劳动。这既是一种有目的的劳动力迁移方法,又是一种行为干预方法。通过劳动让他们积累资金,也促使他们形成新的行为模式,缓解他们对流浪乞讨生活的依赖。5.全面收养,这是针对精神疾病、流浪儿童的一项救助内容。关于精神疾病流浪者的收容,关键是要建立精神疾病医院、社区医疗站、家庭三者之间的联系制度,以及争取政府资金援助。对于流浪儿童要实行收养与教养相结合。6.治安管理,即要将救助和社会治安管理结合起来,对挟持儿童和其他人进行乞讨的丐帮头目实施打击,缩小打击面,增强打击力度,对那些跟随者起到惩戒作用,以阻止他们向违法行乞方向发展。

(二)整合全社会的力量,科学区分救助政策相关者的救助责任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政策的有效实施,依赖于政策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但不同政策相关者在整个救助体系中的责任应各有侧重:

1.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物质救助。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政策是政府最应该做也是最能做好的事。针对流浪乞讨现象的社会政策需要全面规划,如流浪乞讨救助原则、小额救助金政策、乞丐权利与义务的规定、治安管理和执法裁量并重政策、职业乞丐集中教养政策等。在政府救助中,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工作应各有侧重:流出地政府侧重扶贫、资金援助与早期干预等;流入地政府侧重制订全面的救助计划——详细而全面的救助计划是对分类、分层救助的细化,以防止流浪乞讨现象深度蔓延。2.机构提供照顾性、预防性救助管理。“照顾”是指直接的物质支持和生活服务,“预防”是通过管理、劝导等方法预防流浪乞讨现象蔓延。目前救助管理站提供的是普遍的过渡性初级管理和诊断。“普遍救助”是指救助不能设标准,为入站的人提供衣食住行等“初级照顾”,体现每一个公民遭遇困难时都有权利享受物质帮助的国家福利原则。但当流浪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站的救助时,政府也应该提供街头照顾,避免“强行收容”现象再现。民政部及下设各省市民政部门要建立联合管理机构,将救助站、财政、公安、城管、卫生等相关机构联合起来,常设机构放在救助管理站,对城市救助管理工作进行政策支持、问题综合分析和协调管理。3.社区提供整合资源的支持性救助。在我国,社区组织一直比较独特,兼有“民间自治”和“官方角色”两种背景,这一组织特征决定了社区在救助工作中的最大功能是将政府、市场、机构、企业、市民各种资源进行链接整合,形成功能各异的救助网络体系,比如社区劝导系统、救助信息采集系统、志愿者服务系统、生存保护系统等。信息采集和集中提供生存物质照顾,是最适合社区做的工作。社区志愿者对行乞方式、集中地点、特殊行为、团体活动等案例进行信息收集管理,将为决策和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国际救助工作的良性发展,往往是从社区专业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始的,他们的支持对唤起乞丐的社会情感、自我认知、行为自觉都必不可少。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发送救济物资与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只会造成更深的“依赖文化”。4.公民接纳并参与救助。任何救助制度的实施,都需要公众的接纳、善待,并提供合适的、理性的救助。流入地市民的救助态度可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流浪乞讨者的生活,要倡导良好的救助价值观,如生命关怀、真情抚慰、劝告引导等。公民良好的接纳态度,能唤起人的道德感,也是救助制度完善的表现。

注释:

流浪动物的来源篇(10)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许多企业的现状吧!各工序旁摆放着大量等待加工或已加工的零件、在制品;仓库中存放着可供3、4个月用的原辅料;随时可以买到的普通包装箱却半年前就一次性采购一大批,再慢慢逐月使用,等等,这些无疑都造成了企业巨大的浪费,包括场所浪费、租金损失、流动资金被占用、过期储备的报废、无谓工时的发生、管理成本的增加,等等。

认识到这些,也许你就会明白,在我们的生产管理现场“浪费”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这里的“浪费”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不增加价值的活动,这无疑是一种浪费;另一种则是,尽管是增加价值的活动,但所用的资源超过了“绝对最少”的界限,这也构成了一种浪费,并且这种浪费在很多企业往往被忽略掉。

这些“有形”或“无形”的“浪费”可以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那么,究竟又应该如何有效识别这些“浪费”?它们产生的根源何在?具体又应如何有效改善或消除呢?

针对以上问题,本期聪明管理栏目,《中国制衣》特推出“如何有效消除生产管理现场的N种浪费?”专题,采访业内著名实战派生产管理专家陆君伟,给企业有效改善或消除生产管理现场的N种浪费出谋划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以借鉴。

浪费一 库存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物品积压,损失利息及管理费用;使“先进先出”的作业产生困难;掩盖了生产设备能力及人员真实的需求量;物品的价值减低,变成呆滞品;物品大量占用厂房空间,造成多余工场、仓库建设;产生不必要的搬运、堆积、放置、防护处理、找寻等浪费。

产生根源:原料、在制品、成品等超过了制造过程中所需的最适宜量,从而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有效消除库存浪费, 陆君伟认为,首先就要认识到“库存是万恶之源”,要探求必要库存的原因,合理使用库存规模,降低库存,以实现设备布置流水化,达到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均衡化生产。

除此之外,陆君伟指出,降低库存还是曝露生产现场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更多的浪费。并据此举例,“车间生产线因故障而停产一小时,如果目前车间有两小时的库存量,事情可能不会报告给中高层管理人员。但是,如果车间库存仅为半小时的产量,那么,就会发生无法向客户或后道工序交货的问题,就会造成大的混乱。所以,两小时库存可以掩盖停产的问题,而半小时库存就会使问题表面化,就会促使企业尽快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因此,陆君伟建议企业,应尽力将各种生产管理活动都变得“可视化”,用“一望而知”的颜色、形状、位置和独特的“看板”来区别和显示车间内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规格、每一种状况,以便使所有现场人员能够在一目了然的环境下迅速发现各种异常和浪费。

浪费二 等待的浪费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员工在工作量少时,无所事事;工作量多时,忙忙碌碌;制造通知或设计图纸未按时送达;设备故障维修造成生产停滞;质量不良自动停机造成员工作业停顿;物料供应或前道工序能力不足造成待料,等等。

产生根源:生产原料供应中断、作业不平衡和生产计划安排不当等,员工不能为客户创造价值而无事可做,造成等待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等待的浪费,主要是要建立起以顾客为中心的弹性生产系统实施一个流的生产方式,实现设备小型化、专用化,并减化管理层次,把复杂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简单化,提高工作效率。”陆君伟表示。

并举例道,自己曾在一个某人数不到500人的工厂,看到生产线因故需要补领10个A料,于是就开了一张补料申请单,最后辗转地经过班长、组长、课长、厂长这几道关卡签署之后,才被送到仓库去领料。

而为什么要经过这么多关卡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公司有这样的组织系统。

企业为了运作上的需要,往往会成立一些部门与层级。当有事情要处理时,这些层级与部门之间为了彼此留下记录,难免会出现文来文往的程序。陆君伟对此表示理解,但同时认为,这些层级如果过多,不但会造成企业作业成本的增加,更会影响到作业的时效。“而这也是造成企业等待浪费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除去以上改善对策, 针对等待的浪费,陆君伟还给出了以下问题供企业自检:⑴对于等待的发生和改善的过程是否都有记录;⑵在标准作业中,如发生很短的延误,作业人员是否会在互助区域内采取互助,以防止等待的发生;⑶有没有这样的规定和机制(有分寸的互助);⑷前道工序的零件或材料断档时,作业人员是否空手等待;⑸后道工序发生问题,作业无法进展时,作业人员是否空手等待。

浪费三 搬运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物品摆放不当,增加重复无用的搬运;设备及布置不合理,搬运路线过长;物流组织不合理,中转环节过多;工作设计不合理,反复移动;检验状态标识不清,增加区分和移动工作,等等。

产生根源:不但搬运本身不能产生附加值,而且还造成物品移动所需空间的浪费、时间的浪费和人力工具的占用浪费等不良后果,不仅增加了搬运的费用,还造成物品在搬运过程中的丢失或损坏,由此造成搬运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搬运的浪费,陆君伟指出,首先就要确定搬运的方法与规则,如路径、时间、内容、量、场所、方法、人员等;其次是选定合适的搬运工具、搬运车,如型号式样、大小、易用性、维护状况等;最后是产品、零件的容器,除特殊情况外,都可统一规格及体系化。例如,将所有的箱子都按标准码放,这样无疑易于搬运。并表示,虽然大部分人都认同过多的搬运是一种无效的动作,但也有人会认为这是必须的动作,因为如果没有搬运,就难以继续下一个动作。但针对一个具体的加工工序,究竟多少次就是过多的搬运,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都默认它的存在,而不去设法减少它。

对此,有人想到用输送带的方式来克服,但陆君伟认为,这种方式仅能称之为花大价钱减少体力的消耗,而对于搬运本身的浪费却并没有消除,反而使之隐藏了起来。“因为搬运的浪费如果分解开,又包含了放置、堆积、移动、整理等动作的浪费。”陆君伟解释。

“此外,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运的情况下,重新调整生产布局,也是有效减少搬运距离的一个有效方法。”陆君伟表示。在以前对企业进行走访时,陆君伟曾对某纺织服装企业的一个生产车间一段时间内的总生产工时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发现在实际作业时间减少的同时,其总工时却在增加。经仔细分析后发现,原来是工序间的运输工时居高不下。于是,在不可能完全消除搬运的情况下,陆君伟将该企业的四个车间合并为两个,并将一些半成品的加工由原来在别处加工变为了在生产线旁进行加工,结果大大减少了搬运。

浪费四 品质不良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不良品返工使企业相关成本增加,例如,工时、人力、工具、设备、管理费用等都会随之相应增加;出现废品后,不仅对废品本身的处理是一种浪费,而且当客户退货时,还需支付额外的索赔及相应的费用;质量问题会导致企业信用等级的降低,而失去信誉,无疑就等于失去了市场,对市场宣传的无形成本也会加大。

产生根源:企业内部出现不良品,在对其进行处置时,在时间、人力、物力上的投入,以及由此造成的相关损失,都是由此造成的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品质不良浪费,可以通过制定彻底消除不合格品对策,以‘现场、现物、现实’为内容的‘三现主义’原则,迅速采取措施。” 陆君伟表示,“不仅要及时处置,还要通过‘5why’法,反复问5个为什么找出真正原因,从原因入手,防止此类问题的再度发生。同时,企业生产线还要设置自动化装置,应用目视管理,只要一出现不合格品就自动停止。”

除此之外,陆君伟指出,精益生产方式的思想之一就是要用一切办法来消除、减少一切非增值活动,例如检验、搬运和等待等造成的浪费,具体方法就是推行“零返修率”。必须做一个零件合格一个,一次就做好,更重要的是在生产的源头就杜绝不合格零部件、原材料流入生产后道工序,追求零废品率。

而针对产生品质不良的原因,陆君伟建议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予以应对:⑴作业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⑵全面品质管理(TQM);⑶品管统计手法(SQC);⑷看板管理;⑸首件检查;⑹不制造不良的检查――源流检查、自主检查、全数检查;⑺防错防呆法;⑻品管圈(QCC)活动。

浪费五 动作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两手空闲;单手空闲;作业动作突然停止;作业动作过大;左右手交换;步行过多;转身角度太大;移动中变换工作状态;不明确的工作技巧;伸背动作;弯腰动作;重复不必要的动作等。

产生根源:工位、物品、设备等布置不合理,使用的工具和操作方法不合适,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针对动作浪费,陆君伟指出,应该运用现场ABC法,消除作业人员无目的的来回走动,不允许做标准作业规定以外的事。还要消除标准作业设定顺序中来回交叉的路线。而在难以判断或产生异常时,作业人员要一起商量解决办法。此外,在生产线作业中,还要去除取放不需要物品的动作。

同时强调,管理人员在现场检查时,还要注意运用“动作经济”原则来改善工作人员的动作,以消除动作浪费现象。具体如下:

⑴ 缩短距离。具体来说就是把原料或制品放在手指动一动就可以够到的地方。“这可能有点困难,为此,工作台就要做成弧形,制品要放在垂手可拿的位置。” 陆君伟表示。

⑵ 两手同时使用。陆君伟指出,以一只手辅助另外一只手工作是不能被称作“同时使用”的,这时,首先就需要研发出用一只手就能进行组装的夹具,然后再双管齐下,就可以用两只手同时做两样东西。假设在25厘米的距离内两手可以同时对称并灵活使用,就会是单手工作效率的两倍。这样一来,作业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也会变得容易起来。

⑶ 减少多余的动作。除临时放置、倒换左右手等显而易见的动作浪费外,陆君伟认为,过分谨慎的变换方向、目不转睛的查看、担心疏漏而过分操心等也属于动作浪费现象。对此,他强调企业一定要以一种想方设法让作业人员能够更加轻松工作的心情来观察、改善作业环境,以减少多余的动作。

⑷ 轻松工作。针对这点,陆君伟指出,企业可以通过思考:在作业方面有没有难受的姿势?有没有工作节奏杂乱无章的因素?等等问题,来帮助员工以轻松的状态完成工作。

浪费六 过分加工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没有严格执行工艺,或者工艺本身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因而造成加工工时过多,损坏加工设备及工具,水、电、汽等能源过度消耗,降低工作质量等的浪费;多余的加班和辅助设备,还要增加生产用电、气压、油等能源的浪费,同时增加管理的费用;对一些无用加工程序未能进行省略、替代、重组或合并。

产生根源:加工作业中做了与工序进度及加工精度无关的不必要的加工,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过分加工的浪费,陆君伟指出,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于习惯性进行的预备加工、试加工、粗加工、前处理加工、后处理加工、修正加工等,要努力逐渐使之缩小乃至废止;第二,对习惯性的检查、记帐等工作要不断更改、修正,并要考虑在加工工序之外的其他地方进行检查与包装;第三,在手工作业中,要想办法研发应用独自的专用器具,以有效地将人的作业机器人化、自动化、机械化。

此外,陆君伟建议还可通过多问自己一下以下问题,来帮助避免过分加工的浪费:⑴能否去除次部件的全部或部分?⑵是否确实了解客户的需求?⑶能否把公差放宽?⑷能否改善材料的回收率?⑸能否改变生产方法?⑹能否把检验省略掉?⑺供应商是否适当?

与此同时,陆君伟指出,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精益生产的工具来解决重复生产问题。比如,科学的生产工位自检。并据此举例,有家企业主要生产出口产品,对品质的要求很高。因此,品质部要求生产部门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自检。但在观察其生产线时,陆君伟却发现,生产部并没有做到自检,结果很多品质不良的产品被生产出来,需大面积返工。针对这种情况,陆君伟提出生产部门必须要完成自检动作,并且要由QC严格监控把关,并要做好自检纪录。结果情况大为好转。

浪费七 制造过多或过早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企业超出市场需要生产出来的产品成为库存,造成材料费、工时、水电等的浪费;比客户需要的交货期提前完成生产任务,结果增加了成品库存及由此导致的搬运、堆积的浪费。

产生根源:生产超额完成任务,过多的制造和提前生产,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生产过多、过早同样都是浪费,但企业为什么还会有很多工序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过多与过早生产呢?陆君伟认为,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企业往往不明白这是一种浪费,反而认为多做就能提高效率,提前做好就能减少产能损失,认为不做白不做,机器还不是一样停着,显然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

“这很明显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看法,因为供货周期是与整体配套量而不是部分工序的效率与产能相关联的。为了看到更多的效率与产能,部分工序生产过多与过早,但配套量却没有增加,对客户的供货周期不会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仅仅是增加了库存量。这无疑是一种很不明智的做法。”

针对这种浪费,陆君伟指出,一定要对生产计划的制定方法实行标准化,在生产过程中要实施看板管理,没有看板绝对不能生产。此外,还要保证生产计划数和产出数相符合,进行均衡化生产。

浪费八 管理的浪费

具体表现及危害:企业职能重叠、人浮于事;员工工作主动性不强,等待上级指示;协调不力,企业丧失凝聚力;缺乏明确的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造成管理的无序,等等。

产生根源:员工积极性不高,自主管理能力不强,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造成浪费。

改善或消除对策:要消除管理浪费,陆君伟强调,企业应该具有合理的管理规划以及相当的预见性,并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加强协调、控制和反馈,从而减少管理浪费现象的发生。并指出,通过导入6S、TPM、JIT等精益生产方式,明确哪些是高价值与低价值的工作,包括应用20/80及目标管理方法,做好时间管理工作,加强中基层管理人员技能培训,增强企业凝聚力等,都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同时,陆君伟指出,对比前面七种浪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要严重的多,而解决起来也困难的多。“因为前七种浪费大多可以被量化,而管理工作却多为软性指标,具有较大弹性,要进行量化和细化相对比较困难。而且它们中大多是大家司空见惯的,即使上级要求,也是紧一阵后松一阵,形成反复。如果不能对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形成共识,齐抓共管,是很难持续有效地长期开展下去的。”

因此,陆君伟提醒,企业如果抱定了决心,要彻底消除管理浪费,就一定要对经营管理革新活动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而一旦管理工作中的浪费在某种程度上被消除,就很可能会出现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所以,企业一定要鼓足勇气,从消除点滴的管理浪费做起,向着经营管理革新的目标一步步坚定不移地迈进,这样才会距离成功越来越近。”

现场问题小问答

在当前用工荒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少人化”?

“少人化”是指为了适应市场多样化与个性化的需求改变,经过详细的产能分析评估后,绘制人机配合作业组合图,并依此分配适当人数的作业员用来从事所需要数量产品的生产活动。其目的就是让每位作业人员都能发挥出100%的工作效率,从而杜绝“闲人、闲时、闲事、闲设备”等各项浪费的发生。

“少人化”技术作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即按照每月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增减各生产线及作业工序的作业人数,以保持合理的人数,从而通过排除多余人员来实现成本降低。这里主要有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少人化”需要通过不断地改善来实现。

要实现“少人化”,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彻底进行作业改善,下一步才是设备改善。如果为了节省人工,从一开始就致力于购买自动化设备或进行设备改善的话,其结果将不仅不会带来成本的降低,反而会由此增加成本或招致生产资金的无效使用。

第二,只有将“人数”而不是“人工”降下来,才可能降低成本。

在人工的计算上,有时会出现0.1,0.2,0.3……这样的小数,但实际上,即使是0.1个人工的工作,也需要1个人,而不可能是0.1个人来完成。因此,即使工作量从1个人工减少到了0.1个人工,其结果也不能带来所需人数的减少,达不到降低人工费用的目的。所以,只有将“人数”,而不是“人工”降下来,才有可能降低成本。

第三,“省人化”≠“少人化”。

“省人化”是指通过调整设备与人员之间的合理配合来减少人员数,但是浪费的动作并没有彻底消除。例如:通过1人看管多台机器来减少人员数。而在“少人化”概念中,除了单纯的人员减少外,更多含有根据需求变动能调整人员数的非定员制概念。因此,精益生产关注的是“少人化”,从而避免由需求的浮动带来的人力上的浪费,提高劳动生产率。

而工厂为了做好“少人化”的工作,可以通过各种提高工作效率的技巧与做法,尝试由多方面同步着手推进。除了进行生产人员的裁减与缩编,还可以引进机械化和自动化机器设备,以此达到“省人化”与“少人化”的效果,甚至是“无人化”的最高境界。

在客户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的市场环境下,如何进行均衡化生产?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遇到这样的难题:消费者的口味由原来的单一向多元的方向发展,引起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企业所能接到的订单,品种要求越来越多,生产数量却越来越少,交货期越来越短。

均衡化生产是实施准时化生产方式JIT和看板管理的重要基础。它是指企业采购、制造以及送货的整个过程都与市场需求相适应。采用均衡化生产意味着最终供货与需求相适应,同时从需求开始进行拉动。成衣线在向前道工序领取部件时,应均衡地使用各种部件,生产各种产品。为此,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就必须要加以考虑,然后,才能将其体现于产品的生产计划之中。

生产均衡化能够为企业带来诸多好处,例如,可以提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赢得抢占市场的先机;还可以减少企业的库存,缩短每个产品的制造周期,等等。

通过均衡化生产,任何生产线都不再是大批量地制造单一种类的产品,相反,各生产线必须每天同时生产多种类型的产品,以满足市场的需要。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混流生产方式具有很强的柔性,能迅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为了实现这种以“多品种、小批量”为特征的均衡化生产,就必须要缩短生产前置期,以利于迅速而适时地生产各类产品。同时,为缩短生产前置期,就又必须要缩短设备的装换调整时间,以将生产批量降低到最小。

何为“一个流”生产?其与大批量生产相比,具有哪些优势?

“一个流”生产是指从投入原料到成品产出的整个制造加工过程产品实现单件流动,始终处于不停滞、不堆积、不超越,不落后,按照节拍生产,一个一个流动的生产方式。它是精益制造中实现均衡生产的关键技术,是准时化生产JIT的核心内容,是解决在制品积压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

上一篇: 环保环境的建议 下一篇: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