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概念汇总十篇

时间:2024-04-21 14:54:53

经济建设概念

经济建设概念篇(1)

2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注意事项

由于独立学院的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和实践,因此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总体原则仍立足于阈限概念的理解与实际运用,具体地,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了突出3大阈限概念,在首节导论课即向大家提出3大阈限概念,在介绍回归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时,详细的说明每个假设的用途,使学生理解每个假设的目的和本质,进而在回归估计量三个性质的教学中把握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的具体条件,并明确理解异方差这一违反假设的情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充分的时间介绍三大阈限概念及其联系,从而建构整个计量经济学的知识和方法体系。第二,运用软件展示阈限概念的具体应用。独立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完全从应用性角度出发,运用软件展示计量经济学概念、原理和方法。对于3大阈限概念,可用40%左右的时间解释概念产生的原因与本质,而60%左右的时间结合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如Eviews解决具体的回归分析建模和假设检验问题。第三,通过尝试撰写学术论文强化阈限概念的综合运用。撰写实证性的学术论文是进行计量经济学方法综合训练的较好途径之一,可以通过让学生从选择题目开始,通过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以及进行可能的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检验和修正等等来感受计量经济学解决综合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通过写作论文的方式加以体现,然后交流讨论,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计量经济学教学经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设计,帮助学生牢固掌握计量经济学的阈限概念,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于阈限概念的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

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的独立学院,也是我国建立最早、最有名的独立学院之一。计量经济学课程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大三上学期开设。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课程以提高学生建立回归模型能力为教学目标,基于Eviews软件进行教学,每周教学学时为理论(教师讲授)与上级实验(学生练习)各2学时,特别注重学生对计量经济学阈限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因此,研究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对研究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具有借鉴意义。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为传统的初级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教师在讲授回归假设时着重解释回归假设的设立目的与合理性,并通过软件讲解回归假设的验证,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回归假设。在回归系数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教学中,通过详细分析三个性质所依据的不同假设,使学生理解三个性质所应具备的条件从而掌握线性回归估计量理论。特别地,专门安排约10学时左右的实验课进行计量经济学论文撰写与分析的交流,要求学生自选题目,收集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检验异方差、序列相关以及模型设定问题,写作小论文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为评价教学效果,选取2010级学生1个教学班共24人进行满分为5分的教学满意度打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课程全部项目的满意度均达到97%以上,总体平均满意度超过99%。由此可见,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应用统计课程的教学效果非常成功。

经济建设概念篇(2)

我国现阶段正处于会计改革的关键阶段,会计改革与发展实践急需一套用来指导基本的理论体系,作为我国会计标准的制定向导。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为依据,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健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才能够为制订会计准则提供一个方向,使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完成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促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分析研究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重要性

欧美等发达国家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与构建都起步较早,基于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且适合自身发展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构建健全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才能够为制订会计准则提供一个方向,使我们国家与世界各国完成经济合作,积极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去,促使我国的经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还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致使会计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此我们一定要以我国的会计实践为依据,建立较为适合我国经济国情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是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

纵观经济理论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深入研究的客观必然:首先,建立起合理的概念框架能够有效降低信息不对称问题,保证信息准确性;其次,对于会计政策不合理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后果,具有约束作用;再有,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也能够促进财会决策的有用性;最后,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够给不同的财会带来统一的结构,给不同的会计准则提供可以作为要求指南或参照的逻辑标准。因此,从发展历程等客观角度分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和建立都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研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经济制度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之中。因此我国的财务会计理论研究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把经济发展作为核心指导要求。建立的系统中要包括财会目标、要素、原则,且内在的逻辑一致,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它能够反映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并且,这个框架在实际会计实施中,能够起到指导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这个概念框架的确定需要具备较高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构建统一的财务会计框架,权威且稳定。

(三)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准则提出了简单的框架思路,但是没有一个系统性的标准,缺乏统一性,不能很快的适应会计环境,投入速度慢,我国的会计准则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之处,业内没有一个权威的会计准则作为指导。所以,面对我国现阶段不完善的财会框架,需要建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四)符合国际会计标准趋同的大趋势

纵观国际,财务会计框架在发达国家的财务会计领域已经非常完善,会计国际化的潮流已经席卷全球,所以,我国在会计的基本概念、原则等方面都应以国际惯例为基准,同时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起一个同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向契合,能够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各种经济行为约束的系统框架。

二、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内容

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长期稳定的地进行,同时需要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时可以借鉴国际惯例,立足我国当前国情,把会计工作目标作为框架研究的基石,立足会计基本假设对会计信息质量及其特征做出分析,从而构建与我国经济发展较为符合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一)会计本质

实践证明,要想构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就必须要能够明确地理解会计本质这个最为基本的概念。由于西方国家中“信息理论系统”得到了会计界的普遍认可,因此在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并没有对会计本质进行论述。但是我国关于会计本质的认识尚未达到共识,并没有一个观点得到普遍认可。因此明确会计本质是建设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首先要做的事情。

(二)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

财务会计基本准则中的假设问题都包括有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等五种内容,增加的部分主要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出具的财务报表、运营情况以及最为重要的资金流,这些会计信息都要作为企业管理层做出会计目标的依据,对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制定发挥辅助功能。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会受到会计目标的影响,从本质来看,基本假设能够客观地反映出会计目标的要求。目前基本准则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一同纳入会计标准体系。我们应在国内外会计丑闻频发的时代中吸取教训,对受托责任的履行做出重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我国对于会计目标的要求定为受托责任同决策的融合。

(三)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决定会计目标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的会计目标定位在了受托责任观上,这说明目前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将可靠性放在首位。我国目前会计信息存在着严重的失真问题,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新基本准则优先考虑可靠性说明如实反映交易事项的真相,保持信息的可靠与完整成为首先应受到关注的基本信息质量。只有在可靠性的基础上,我国会计信息才能考虑增加相关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会计环境的优化,会计信息相关性的重要性也会相应提高。

(四)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于财务报表要素规定了资产、负债等基本要素。我国新基本准则突出了负债这一资产观念,把经济利益流动贯穿于六要素之中,将其有机地联系成为一个整体。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尚不成熟,国内经济发展模式处于重要的转型期,资本市场尚未完善,多种计量属性的并存可以有效避免会计信息中的虚假内容,可以防止会计数字弄虚作假,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五)财务报告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披露的相关信息机资料是组成财务报告的基本内容。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体现了利润分配主要内容,报表附注中披露难以细化的内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主要内容在我国新基本准则中主要体现为财务假设及目标、会计要素、质量要求及财务报告。

三、结束语

总体来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一个人造概念系统,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并建立起相关的机制,建设起我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够有效地对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进行评价、为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我国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应该将完整的概念体系、深刻的哲学性以及科学的证实系统作为最终目标。对前瞻性与理论性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必须具有现实性与可操作性。另外,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由若干个相关的基本概念组成的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的理论体系,旨在指导和评价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是会计发展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旭.关于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J].技术与市场(上半月),2008(5):69-70

[2]吴静华.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0(10):79-81

经济建设概念篇(3)

一些结构设计师不重视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正确使用,不能有效地运用他们的知识、精力和时间去考虑结构的整体设计、协同工作等一系列概念设计问题而是一味地依赖计算机,久而久之许多设计人员缺乏结构设计的概念,对软件技术条件认识不清、对计算机的计算结果无法判断,对规范与软件之间的差异不甚了解,对如何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合理性、经济性没有概念,甚至一些设计人员因为过多地相信计算机分析结果而导致结构计算模型与实际建筑物存在较大差别,引起结构施工图中出现了大量的概念性错误和计算错误,且有些错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适用、经济、可靠,对设计人员强调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要重视概念设计

只有具备优秀的设计,才能创建优质的工程。一个优秀的结构工程师会在每一项工程设计的开始,即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根据经验和专业设计理论,在脑海中进行一个“优化”过程,运用概念设计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同时帮助建筑师开拓或实现建筑物业所想要的空间形式及其使用、构造与形象功能,并以此为目标,与建筑师一起确定建筑的总体结构体系,并能明确总体结构体系分体结构体系的最优受力方案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了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烦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这也是判断汁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统领结构设计的全过程,贯穿着设计工程师的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

二、在建筑工程中进行宏观设计

(一)概念设计是运用人的判断和思维能力,从宏观解决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概念设计是一种思路,是一种定性的设计,它不以精确的力学分析、生搬硬套的规范条文为依据,而是对工程进行概括性的分析,制定设计目标,采取相应结构措施。具体到设计过程,就是根据特定的建筑空间和地理条件,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考虑结构安全、适用、经济、美观、施工方便等各种因素后,确定结构的总体方案,按照结构的破坏机理和破坏过程,灵活且能有意识地利用整体结构体系与基本杆件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设计准则、工程现场实时的资源条件,全面合理地解决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既要注意到总体布置的大原则,又要顾及到关键部位的细节,从根本上提高结构的可靠度。

(二)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前提下,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的相互协调关系,确定总体设计方案;二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工程条件、计算理论、材料性能等各种因素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

三、概念设计应尽早介入工程设计

建筑的概念设计,在整个设计过程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幢建筑物的设计,如果没有事先经过全盘正确的概念设计,以后的计算模式再准确、计算再精确、配筋再合理,也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合理的优秀设计工程。所以结构设计人员应该及早介入建筑的概念设计。住宅设计无论是多层砖混或和框架剪力墙结构,都不同于以往的静力设计,必须从抗震的角度,采用二阶段设计来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要求。为此,结构设计人员必须及早介入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否则,将会导致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合理,给以后的结构设计带来难度。为在建筑物的方案设计阶段正确把握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应对不同形式的住宅建筑,掌握各自概念设计中容易疏忽的要点。因此,结构的概念设计主要是重视规范及规程中有关结构概念设计的各条规定,不至于陷入只凭计算的误区。若结构严重不规则,整体性差,则仅按目前的结构设计计算水平,难以保证结构的安全,而且十分不经济。

四、运用概念设计思想

概念设计的取得要根据个人经验的积累,在实际中结合建筑功能要求、结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登记、地质资料、当地资料、当地自然环境等来进行定性设计的过程,它的内容包括:确定三缝设置、结构体系、基础形式的埋主要构件的几何尺寸等。比如,有的设计人员用多层结构三维空间分析程序来计算底层框架,还人为的布置一些抗震墙,既不能满足楼层间的合理刚度比,也不能正确地反映底层框架在地震时受力状态。问题还是在于结构概念不明确,没考虑这两种结构体系的差异。软件的选择和使用不当,造成危害是不容忽视的。美国著名学者和专家曾警告工业界:“误用计算机造成结构破坏而引起灾难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要避免这种情况,不妨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

五、概念设计需要创新力

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准则,与过去经历过的经验估算法、容许应力法及破损阶段法相比,它更科学、更合理,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或不可计算性,即它对具体空间结构体系整体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能视作近似概率法。如,对混凝土楼板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必须用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要充分发挥结构程工师的创新能力,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

六、概念设计在建筑抗震中的应用

经济建设概念篇(4)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结构设计中给部分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建筑结构设计与先前的理论体系产生脱节,仅仅是一些图形的拼凑,使得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普遍存在墨守成规的现象,结构设计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创新思想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至关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才能够赶上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水平。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结构概念设计的定义

概念设计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将概念设计理念引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之中便形成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结构

概念设计以建筑工程概念为设计依据,采用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相关要求和符合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的方法,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宏观控制。

其设计理念是在建筑结构总体方案设计的最开始,就将建筑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之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如结构体系、房屋体形、刚度分布等等,去实现设计方案。在这过程中需要工程师具备结构方面相关知识,依据相关规范、规程,

从宏观上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鉴别、选择,抓住要点,用正确的概念来指导概念设计。

2、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行业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发展,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使得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无论从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此种设计方法经过专业同行的不断发展推进,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相关设计方法理念也得到不

断继承和发扬。概念设计可以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完美化。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把握,依靠工程师的知识体系以及依据相关规程,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式,在方案设定初期,这能实现优化选择,从而避免了后期设计阶段计算中的困难,同时又能使方案高效、经济地制定。

概念设计可以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创新性。随着人们对计算机依赖程度的加剧,很多设计工作者已经习惯性传统设计,结果造成设计方案没有新意。二概念性设计理念体现的是先进的设计思想,能够实现现代化建筑结构新颖、经济地创新设计。另外,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还可以可判断电算结果可靠性,利用概念设计来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弥补计算机初步设计阶段不能优化设计方案的不足等。

3、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 场地条件和基础选型

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害极大,在建筑结构设计体系中,工程师应该在初步设计前进行合理选址。通过对场地的勘察,尽量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尽量避免在不利于抗震的危险地段建造建筑。

3.2 选择和布置结构体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强柱弱梁”的概念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工程师要对梁的刚度进行相对弱化处理,保证在建筑破坏过程中,首先是梁发生破坏。

3.3 选用结构计算分析原则及程序

建筑设计中不同建筑截面和构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力学假定进行分析计算,如果选用的计算理论与实际状况不符,那么就会产生很大的计算误差,造成计算结果无法使用。因而,工程师应该依据不同构件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计算假定,符合或接近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

3.4 布置外形尺寸及结构面

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简单、规则和对称,使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小扭转,避免刚度突变和出现薄弱层的情况。如果同一栋建筑上下结构布置发生变化,结构刚度就会发生巨大改变,此时为了保证建筑的合理过度,便要设置结构转换层。

4、结构措施

4.1 协同工作与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建筑结构的组成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互配合,使作用效应能够合理地被结构构件承担。结构构件在协同工作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承担荷载,实现内力合理分配,共同达到极限状态。例如,在砖混结构中,建筑基础与上部砌体结构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联接,协同工作,使结构构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超出承载极限破坏,联合受力才能够实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高层建筑中,由于底部受力巨大,角柱需要极大的抗扭性,要求给角柱设计较大的抗扭能力,此时可以通过采用田字型柱保持相关的受力,增大长细比例等措施。

4.2 材料利用率

协同工作设计,还在于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当建筑结构内部构件能够实现协同工作时,这也表明材料的利用率也越高。其核心思想可以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例如,传统的矩形截面梁就存在利用率低的情况。矩形截面梁的受力性能体现了大部分材料的存在实际上是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对这种等截面梁来说,大部分区段,即使是拉压边缘,其应力水平均较低。针对梁的受力特点,可以将桁架设计为与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本着这种设计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结束语:

虽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经济、新颖的建筑结构设计还是无从实现。必须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宏观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应用以及建筑结构措施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在建筑结构设计有所帮助。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概念设计这种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将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相信它也将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经济建设概念篇(5)

中图分类号:U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6(a)-0059-01

为满足人类之间的实践交流、跨越空间障碍的需求,政府部门投资建设了多数桥梁,随着社会的发展,桥梁也需要不断的地更新、改造。基于桥梁工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桥梁建造开端的桥梁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而桥梁的概念设计是具体设计的先导,是对桥梁设计的总体把握与构思,其思想贯穿桥梁设计的全过程,并随着项目的进行而不断完善。在桥梁建造工程中,高达70%以上的生产成本取决于概念设计,做好桥梁工程的概念设计才能造出“精品”桥梁,才能从根源上节约工程的建造价值,提升美学内涵。

1 桥梁工程概念设计综述

1.1 桥梁概念设计的过程

桥梁的概念设计主要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提出满足结构造型要求、耐久性和使用功能要求、满足形变与受力要求的合理设计方案。现行的桥梁建设主要以结构设计与桥梁施工为核心,按照时间进行相关组织与实施,设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依照必要规范产生经济安全的桥梁结构设计方案。桥梁的概念设计活动除包含上述功能外,还要综合考虑影响设计初步阶段的环境、人文、美学等要素,完善了传统设计的表现手法与设计理念。

1.2 桥梁的产品化概念设计

桥梁是一种特殊产品,它具备土木工程结构的基本特征,也具备产品的一般属性。桥梁产品的建设规模大、投资巨大;桥梁的建造一般由政府根据社会、经济、交通需求确立实施,与市场关系较小;桥梁的使用年限长,达到寿命后将成为废弃物,在其长寿命周期内需具备抵御环境侵害的能力。鉴于产品概念设计的思想和桥梁概念设计的重要指导,将现有的桥梁概念设计内容从桥梁设计各步骤里提炼归纳出来,形成如下的桥梁概念设计新思路。

(1)设计定位阶段主要包含环境总体分析、使用方式分析、用户群体分析和寿命期成本分析这四个层次[2]。只有充分分析影响桥梁设计的主客观因素,才能合理定位设计走向。环境分析主要是对拟建桥区的水文、地形、气象、地质等条件的分析,这将决定了桥梁设计的抗震、抗风设计需要;桥梁的用户群体主要是社会、业主和生态环境,设计中要注重桥梁的生态性、安全性、景观美学性、经济性等;使用方式决定了线性布置、建设规模的大小、上下部结构设计、断面布置等;寿命期成本主要包含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和灾害事故成本。桥梁概念设计的主体由设计、施工、运营、管养等多单位与部门构成,在其寿命期内的所有部门被称作利益共同体。

(2)方案初拟阶段是在对桥梁概念设计精准定位后,从结构体系、桥位、景观、桥梁造型、施工方案等方面拟定桥梁建造的初步方案。桥位选择将决定工程造价、施工和运营的安全性、施工操作的难易程度;结构体系的选择要注意结构的可达到性和可维护性,为今后的桥梁检修提供便利条件,整体节约桥梁寿命期的总成本;桥梁的造型与景观设计要以工程师为主导,同时邀请建筑师及其他专业人员加入,形成合理的设计模式;施工方案直接影响着桥梁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在考虑结构、线性、桥位条件之后形成了初步的施工方案。经反复对比分析,筛选出两三个可行的推荐方案。

(3)方案比选阶段的主要工作是依据项目的相关规定和工程师的相关经验,从若干推荐方案中择优选取最终设计方案。经济指标是大多数桥梁最终方案决定的关键性要素,但在一些景区桥梁或标志性大桥的设计方案比选中,景观美学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1.3 桥梁概念设计的阶段划分

桥梁的概念设计工作主要集中在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设计桥梁工程的技术层面的具体细部与结构设计,具体每阶段的概念设计内容如表1所示。

2 桥梁设计的前沿设计理念

这里主要介绍三类较具代表性的设计理念,即桥梁的耐久性设计理念、桥梁的生态性设计理念和桥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

(1)耐久性设计理念是指在桥梁的设计使用期限内,保证桥梁的安全性、使用性及外观功能的设计理念。耐久性的设计需要在明确设计中可能的侵蚀类型和不同状况下的耐久性要求;评估特定条件下的侵蚀严重程度;明确桥梁的各个构件对侵蚀作用的防护水平与防护方法;提出设计、养护、维修等后续方案。

(2)桥梁的生态设计理念是充分利用生态学的设计思想,综合考虑桥梁相关的生态环境,在桥梁的设计规划中,提出满足人们需求且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方案。生态设计中要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尽可能选取对周围植被、水文、气候破坏程度最小的施工方法,严格控制施工范围;施工坚持使用清洁能源,选取无毒无害的装饰与建造材料,从而利于桥梁报废后的物料回收;桥梁建造需保证施工工艺先进、材料先进、设计和施工组织合理。

(3)桥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包含桥位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性能的分析、详图的设计、建造的施工、管理的养护和拆除这几个阶段的全面规划和系统考虑,从而达到最优目标。桥梁的全寿命周期设计将使用、资金、文化、生态等需求细化成具体指标,并采用恰当的方式实现桥梁寿命周期的各类指标要求。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桥梁概念设计的具体定义、相关特点、设计的步骤和流程,并从定性分析、经验积累、合理估算的基础上总体把握桥梁设计构思。借鉴产品设计的成熟经验,将桥梁作为产品,尝试桥梁的产品化概念设计,进而深入探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的技术层面的桥梁概念设计。最后,介绍了现今的一些前沿桥梁概念设计理念,如生态设计理念、耐久性设计理念、全寿命周期设计理念等,对以后的桥梁概念设计发展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经济建设概念篇(6)

Abstract: the concept design structure from the general scheme design of the start, people use to structural seismic has some correct knowledge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s in structural design, such as: building shape, structure, the stiffness distribution, component ductility and so 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peacetime work practice, to the conceptual design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importance and application to brief discussion and explained.

Key words: concept design structure design application importance

中图分类号:TU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概念设计的涵义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对建筑物抗震来说,从宏观原则上进行评价、鉴别、选择等处理,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从而消除建筑物抗震的薄弱环节,以达到合理抗震设计的目的。也就是说概念设计是工程师运用思维和判断力,根据从大量震害经验得出的结构抗震原则,从宏观上确定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因此,工程师必须从主体上了解结构抗震特点,振动中结构的受力特征,抓住要点,突出主要矛盾,用正确的概念来指导概念设计,才会获得成功。由于概念设计包括的范围极广,因此不仅仅要分析总体方案确定的原则,还要顾及非材料的正确使用和关键部位的细部构造。但是首先和最重要的还是结构总体概念设计、材料选型和细部构造等问题,这些设计原则和结构概念中,较为重要的是结构总体设计。

二、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概念设计是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一结构工程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并能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强调概念设计的重要,主要还因为现行的结构设计理论与计算理论存在许多缺陷或不可计算性,比如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内力计算是基于弹性理论的计算方法,而截面设计却是基于塑性理论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这一矛盾使计算结果与结构的实际受力状态差之甚远,为了弥补这类计算理论的缺陷,或者实现对实际存在的大量无法计算的结构构件的设计,都需要优秀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来满足结构设计的目的。同时计算机结果的高精度特点,往往给结构设计人员带来对结构工作性能的误解,结构工程师只有加强结构概念的培养,才能比较客观、真实地理解结构的工作性能。概念设计之所以重要,还在于在方案设计阶段,初步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于计算机来实现的。

三、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的概念设计一般指不经数值计算,尤其在一些难以作出精确理性分析或在规范中难以规定的问题中,依据整体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震害、试验现象和工程经验所获得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从整体的角度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和抗震细部措施的宏观控制。运用概念性近似估算方法,可以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与选择,易于手算。所得方案往往概念清晰、定性正确,避免后期设计阶段一些不必要的繁琐运算,具有较好的经济可靠性能。同时,也是判断计算机内力分析输出数据可靠与否的主要依据。

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也使得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R,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其实,为什么不考虑降低作用效应S呢?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作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这一研究在国内外正广泛地深入展开。在日本,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取得良好的经济、适用效果。而我国由于经济、技术和人们认识的限制,在工程界还未被广泛地应用。

四、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结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其中,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因为他们是结构设计革命的推动者和执行者。这则需要工程界和教育界进行共同的努力。推广概念设计思想是一种有效的办法。

著名的美国工程院院士林同炎教授在《结构概念和体系》一书中为结构工程师提供了广泛而又有独特见解的结构概念设计基础知识和设计实例。该书着重介绍用整体概念来规划结果总体方案的方法,以及结构总体系和个分体系尖的相互力学关系和简化近似设计方法。为结构工程师和建筑师在设计中创造性地相互配合,设计出令人满意的建筑奠定基础。这本书第二版的出版,为我们更好的加深概念设计的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总之,概念设计必然会成为今后结构设计的主流思想,这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发展它吧,为结构设计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林同炎,S.D.思多台斯伯利.结构概念和体系.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经济建设概念篇(7)

1.2工程经济课程教学目标。了解工程建设的程序,以及各个程序中需要解决的经济问题;能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建设项目的预测与决策;熟悉建筑物的平面形状、层高、建筑结构、材料等各因素对造价的影响,能够熟练运用价值工程、寿命周期等理论进行设计方案经济评价。另外,需要了解一些项目实施阶段的经济评价、建设项目融资、设备选择与更新经济评价等内容。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本科院校里,建筑学学生普遍非常重视设计专业课,不重视经济等基础课程。首次接触工程经济课程,学生对经济专业术语、概念尚无具体的认识,认为该课程和设计关系不大,经济底子较薄,对课程也有畏难情绪,到课率不高,作业抄袭现象普遍存在,而教师上课时对设计和经济也不进行有效的衔接,令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甚微。课程内容太散,缺乏针对性。无论是标题为土木工程经济的课本还是建筑经济的课本,一般内容都比较多,也比较散,缺乏对本专业的针对性,令学生无所适从,感觉知识跨度太大,不了解哪些是要掌握的,哪些是要了解的,无所适从。教师偏重理论教学,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和调研。经济理论教学是必须的,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价,能让学生发现所做设计的不足,从而会考虑经济又实用的方案。

3.教学方式的改革

鉴于工程经济课程的现状,教学方式改革如下,一要扭转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工程经济的兴趣;二要针对建筑学专业的特点,侧重于设计阶段等前期过程经济知识的讲授,和设计专业课相衔接;三是多和学生互动,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考核方法,让学生灵活运用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

3.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较为直观、感性的认识人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等,引进时间价值的概念,利用各种方法优选方案,进行相应的风险分析等,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多种教学方法并用能提高教学效果。除了多媒体教学外,可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的教学资源,将实际工程案例带到课堂,引导学生评价和探讨。针对教学内容从不同方向搜集相关信息,反面的如一些投资高的恶俗的公建工程,正面的如一些性价比高的精品楼盘,在课堂上集体交流、讨论,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进行经济核算与评价,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经济知识,逐渐拓宽学生的视野。

3.2授课内容侧重于设计阶段等前期过程经济知识的讲授。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控制工程投资的关键就在于设计。根据经验数据显示,设计费一般只占到建设工程全寿命期费用的1%,但正是这少于1%的费用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占到75%以上。由此可见,设计质量对整个工程建设的效益是至关重要的。设计图纸的矛盾会导致工程洽商变更大量增加;设计图纸中有些工程作法不明确,造成工程结算时扯皮不止和增加费用;有些设计和施工脱节,造成施工难度加大,费用增加。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要掌握设计方案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掌握综合评价法、价值工程、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等内容,优选设计方案。

综合评分法的应用。民用建筑设计,坚持“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如民用住宅建筑设计评价,其经济性主要集中在五个指标上,基本要求是平面布置合理,长度和宽度比例适当;合理确定户型和住户面积;合理确定层数与层高;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根据工程具体要求,针对各评价指标打分,通过综合评分,得分最高的方案即为经济适用的最佳方案。价值工程在设计方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工程的公式V=F/C,V为建筑产品的价值,F为建筑产品的功能,C为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设计阶段是应用价值工程的重要阶段,一旦设计完成,建筑的价值就已基本确定,在设计阶段进行价值分析,加强经济论证,才能选择出最有价值的方案。寿命周期费用理论在方案评价中的应用。工程寿命周期费用指工程项目从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工程寿命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中,费用效率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费用效率=系统效率/寿命周期成本,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系统效率定量化,再除以方案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即能选出费用效率最高的设计方案。

3.3加强实践教学、改变考核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房产公司等单位,在设计管理部门任职,除了相应的设计工作,也参与项目的策划等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从项目的背景梳理开始,对地块的优劣势了解,考虑项目的各项经济指标,对周边的楼盘进行分析,对拟建项目定位,形成项目的概念。对产品概念策划内涵分析即区域概念、主题概念、环境概念分析。最后是概念策划的整合及衍生。包括规划设计理念,建筑的风格,建筑的平面和户型,创新,景观与室内。随着项目开发进程的发展推进,逐步对产品概念策划进行修正、扩充、改进和发展,使之贯穿项目发展的全过程,成为项目发展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标准。以上的策划管理工作,很多都和工程经济各项评价指标相关,整个建筑产品的定位和发展,都离不开经济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可针对地块分析、房产策划等出题,考核学生的实践能力。

执业资格考试题的采用。学生毕业后需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谋求更高的职位,就需不断学习,获取社会上的一些资格认证。对于建筑学学生,本科五年后一般要参加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试的科目就有建筑材料与构造、建筑经济、施工及设计业务管理等,学生一般都对实用的内容颇感兴趣,可以把执业资格考试中的一些综合考题拿出来与同学共同探讨,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经济建设概念篇(8)

关键词:生活力;生产力;双力大解放;应用学;经贸文化;文化经贸

“生活力”概念,可能是未来5~10年在中国,乃至“一带一路”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概念。“生活力”与“生产力”构成的“双力”互促大解放文化体系可能会成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全新文化。“双力大解放”概念可能会是继“中国梦”之后的又一个代表中国国家信仰的文化概念。

作者在此重点对“生活力”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与介绍。

1、“生活力”的基本概念

人类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和谐社会,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2、“双力大解放”的基本概念

“生产力”与“生活力”互促大解放,被称为“双力大解放”。

3、“生活力”研究的主要内容

3.1、生活力工程建设的内容、依据与路径

构成“生活力”建设的主要要素;“生活力”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态;“生活力”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主要表现形态;“生活力”要素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要素在企、事业单位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要素在家庭生活层面所表现出的主要形态;“生活力”工程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生活力”要素在个体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内容和形态;家庭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企业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企业“生活力”建设的战略要件;企业生活力建设过程中资产运作层面的资金运作形态;产业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一路一带”上生活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3.2、“生产力”与其内环境相对应的“生产关系”和外环境相对应的“生活力”之间的关系研究。

4、“生活力”研究的目标与未来成果的评价标准

“生活力”研究的目标是“探讨构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梦国际化的理论体系”的形成、创新孵化我国新的“经贸文化和文化经贸体系”,以及如何提高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提高生命质量与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生活力”研究的评价标准如下:

“生活力”的研究对生产力解放与提高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群众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中国经济、市场、产业等发展的贡献率;“生活力”的研究对中国内陆开放经济的发展、对中阿经贸博览会的深化发展、对中国做为“一带一路”战略支撑力的贡献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生活力”对政策孵化的促进力等等......

5、“生活力”概念的基本特征

5.1、总体而言,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生活力水平。

5.2、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决定了同一个时代中不同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有着不同的生活力水平。

5.3、社会的和谐程度决定了社会生活力水平的平衡状态。

5.4、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生活力的水平和形态。

5.5、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技能与职业决定着一个人生活力的水平与形态。

5.6、家庭的祥和程度、家庭文化程度与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生活力的水平与形态。

6、“双力大解放”这一理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6.1、首先,对“生活力”的研究来自作者几十年来对“生产力”的研究。

6.2、来自作者20多年来的企业策划、产业孵化、文化研究、市场营销等实践和对政策的总结。

6.3、来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6.4、继续回到“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中去。

6.5、继续回到经济研究与市场建设中去。

6.6、继续回到产业的发展与新型产业的孵化实践中去。

6.7、继续回到企业文化建设与市场营销的实践中去。

6.8、将深入到家庭文化的建设中去。

6.9、将深入到个体文化的培育和修养的实践中去。

6.10、将转化运用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

7、为什么说“生活力”的创新文化是历史的必然?

人类追求的两大目标是生命质量与生产力解放。这两大目标合而为一的终极目的就是生活力――人类创造和谐环境、和谐生活、和谐社会,提高健康生命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的能力。

中国社会生活力的核心文化内涵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价值体系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高度概括了生活力的表现内容。“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则强调了生活力发展的环境与秩序。“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生活力表现在每个人身上的精神气质与文明修养的人格形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无一例外地不是在追求着生活力水平的提高。

“为人民服务”的本质就是向人民提供提高生活力水平的保障。因此,生活力的创新文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扭住“生活力”的目标去发展生产力,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会实现生态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和生态环境,为和谐社会的发展又增添了一个着力点。

8、为什么说“双力大解放”这一概念很有可能会在未来10年左右时间成为我国新的国家信仰的概念?

国家信仰的概念是凝聚一个民族的文化概念。这一概念需要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普世性、前瞻性、认同性、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可行性、延展性、大众性、普及性和文化的连贯性等特性。

生产力、生产关系、文化发展、文明积淀、中国梦、“一带一路”、国际经济一体化、民族复兴、执政目标、社会走向、民族互促发展、文化认同、普世价值等等......

象百流入海一样,以上所有概念的聚焦点就是“提高生活力水平”;就是对“双力大解放”的探索与实践。

9、“生活力”作为未来新国家信仰概念的可预测性?

10年前作者曾预测出我们国家今后5~10年会提出“圆梦”这一概念的国家信仰。

随着“一带一路”工程建设和中国经济国际一体化进程的推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必将伴随着“改革出行”局面的出现,我们国家必将会呈现出“西天取经”与“西天送经”并存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一阶段需要建设出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经济旋涡区、国际主流市场旋涡区和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这需要我们首先要做好建设国际主流文化旋涡区的思想和行动准备。因为,文化将决定未来的一切。“生活力”做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文化体系一定会构建起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国梦”国际化的理论体系;一定会创新孵化出在一带一路上我国新的“经贸文化”与“文化经贸”体系。

10、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关于生活力的概念,从网络和有关文献中查到的解释主要有三种:一是认为生活力是指植物在一定外界环境条件下所具有的生存能力,又称生活强度;二是认为生活力是指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亦谓活力、生命力;三是认为生活力是指生物群落中生物体正常生长发育兴衰程度。这些概念解释的共同特点是,所言生活力的主体都是生物,或者说都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界定的。

从文化的角度系统地对“生活力”的研究,目前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相关国内外的文献较少。特别是相对于“生产力”的“生活力”研究,以及“双力互促大解放”的研究是全新的领域。

“生活力”这一概念起源自国外,起源自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

在国外的研究中,生活力的概念多散见于植物学、经典遗传学等学科之中。例如:“生活力”概念最早的解释是:种子生活力(viability)。是指种子的发芽潜在能力和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通常是指一批种子中具有生命力(即活的)种子数占种子总数的百分率。后见于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中被解释为“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

上世纪,国外对“生活力”的研究较为沉寂。但国内的研究工作却正在兴起。研究领域正在从自然科学领域向社会科学领域拓展。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文献有吴国良、陈正其撰写的《全域统筹,激发小城市内生活力》;《中国教育》2010年第11期由作者陈复兴撰写的《校园生活力:一种核心教育力》;《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1月刊发的由作者高谦民创作的《培养生活力是“生活教育”的根本宗旨》和由作者秦德林创作的《教师生活力及其提升》等文献。

目前国内对生活力的研究,侧重于社科领域,并在其中又创新了一个全新的子领域。这个子领域主要是指“生活力与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三者融合而成的“应用学”领域。我们将其称之为“双力大解放”研究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主要研究内容目前仍是国内外研究领域的空白。

11、“双力大解放”理论的学科属性

“双力大解放”中的“生活力”理论是社会学、哲学、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人文学、养生学等学科融合而成的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理论。

“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内环境对应的是“生产关系”,并与生产关系组成了生产力系统的学科体系,基本属于经济学、管理学范畴。“生产力”这一概念的外环境对应的是“生活力”,并与生活力组成了生活力系统的学科体系。当生产力与生活力相对应而形成“双力大解放”理论时便超出了经济学与管理学的范畴。

“双力大解放”的理论将会形成全新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将会更加突出应用学的特性。从而也可以设定认为:“双力大解放”创造了一种新的理论属性――即:应用学。例如:应用管理学、应用经济学、应用市场学、应用伦理学、应用养生学、应用人文学等等......

12、“生活力”研究的意义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程度越来越深的发展趋势、“一带一路”迅速蓬勃的建设、内陆开放经济试验区的、自贸区的发展......

中国正在从“改革开放”走向“改革融合”。中国需要引领世界的文化;需要建设无数个国际主流经济漩涡区和国际主流市场漩涡区。这首先要求中国要有创造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的能力和行为。创造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需要有既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又有普世价值的文化概念和内涵的文化体系。“双力大解放”这一文化概念做为“中国梦”的实现与深化发展结果的新概念必将会形成全新的文化体系而促进中国新的“经贸文化”和“文化经贸”体系的形成,并以此创造出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

开展“双力大解放”研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1)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对“双力大解放”的研究将以市场链创新、文化链创新、产业链创新、技术链创新为主要内容为产业形态、文化形态、市场形态和社会形态的创新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促进中国各类形态经济的腾飞。

(2)这是一个促使资源、资产、经济三合一运作的研究领域

有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上投资拉动的市场向消费拉动的市场转化,再更大规模地促进投资拉动的市场发展。

(3)有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经济生成新的发展模式。

对“双力大解放”的研究将会从市场链、文化链、创新链、政策链、经济链、管理链等的多维方面综合创新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而融入到传统的产业发展之中,使之形成全新意义上具有显著文化特征的产业链。

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更好地实现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产业链,更能够创造以中国经济为主导的国际主流文化漩涡区和国际主流经济漩涡区,进而形成具有机制性拉动国际经济发展能力的产业链。

只要能够形成两个国际主流旋涡区,或使中国的产业经济进入到这两个国际主流旋涡区中去,就能促进中国产业和经济实现革命性的发展模式的改变。因此,这是一个意义非凡的研究领域。

(4)有利于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和中国多点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设推进,中国必将会呈现出“西天取经”与“西天送经”并存的发展状态,形成新的中国“经贸文化”和建设“文化经贸”体系的基本内容,为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区提供强大的新型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张进海,《宁夏文化蓝皮书》宁夏人民出版社2014.12ISBN978-7-227-05931-8.

[2]陶行知,我们的信条[J] 新教育评论 1926(2).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R]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

[4]吴国良、陈正其,《全域统筹,激发小城市内生活力》.

[5]陈复兴,《校园生活力:一种核心教育力》《中国教育》2010年第11期.

经济建设概念篇(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结构程序的全面应用,给建筑结构工程师们带来了极大方便,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和质量。但同时也养成了很多设计人员一味地依赖计算机,认为结构设计很简单,只需要按照规范、图集,通过电脑软件计算就可以完成,设计人员成了不过是东拼西凑的计算机画匠而已,对计算的结果也无法判断正误,规范与软件之间的差异更是不了解;对如何加强结构的整体性、合理性、经济性更是没有概念。发展先进计算理论,加强计算机的应用,加快新型高强、轻质、环保建材的研究与应用,使建筑结构设计更加安全、适用、可靠、经济是当务之急。打破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墨守成规,充分发挥结构工程师的创新能力,是相当必要的。这就要求结构工程师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透彻的认识,把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1概念设计

1.1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 不经数值计算,而依据整个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 结构破坏机理、震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等对结构及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并考虑到结构实际受力状况与计算假设之间的差异,对结构及构造进行设计,使建筑物受力更合理、安全、协调。概念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结构设计进行宏观控制。(1)是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系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方案。 (2)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分析或在规范中未精确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 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力求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1.2运用概念设计的思想,能让结构设计的思路得到了拓宽。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的研究和结构设计似乎只关注如何提高结构抗力,以至混凝土的等级越用越高,配筋量越来越大,造价越来越高。结构工程师往往只注意到不超过最大配筋率,结果肥梁、胖柱、深基础处处可见。以抗震设计为例,一般是根据初定的尺寸、砼等级算出结构的刚度,再由结构刚度算出地震力,然后算配筋。但是大家知道,结构刚度越大,地震作用效应越大,配筋越多,刚度越大,地震力就越强。这样为抵御地震而配的钢筋,增加了结构的刚度,反而使地震作用效应增强。

1.3目前在抗震设计中,隔震消能的研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隔震消能的一般做法是在基础与主体之间设柔性隔震层;加设消能支撑(类似于阻尼器的装置);有的在建筑物顶部装一个“反摆”,地震时它的位移方向与建筑物顶部的位移相反,从对建筑物的振动加大阻尼作用,降低加速度,减少建筑物的位移,来降低地震作用效应。合理设计可降低地震作用效应达 60%,并提高屋内物品的安全性。

1.4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应注重概念设计。这是因为建筑结构的复杂性,发生地震时,地震力的不确定性,人们对地震时结构效应认识的局限性与模糊性,结构抗震分析计算的精确度,材料性能与施工安装时的变异性以及其他不可预测的因素,致使设计计算结果(尤其是经过实用简化后的计算结果)可能和实际相差较大,甚至有些作用效应至今尚无法定量计算出来。因此由于存在上述诸多不确定因素,建筑结构设计计算无法涵盖可能的所有不确定因素。因此,必须重视整体的概念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概念设计甚至比分析计算更为重要。

2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的体现

2.1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流程中的体现

结构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的方案选择、中期的结构计算阶段及后期的施工图绘制阶段。 这三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选择一个切实可靠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最优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选择、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

(2)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作用的荷载与构件的约束状态进行一定的简化,使其接近实际状态。现在的建筑物功能复杂多样,以前的手算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结构计算只能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要将实际工程的结构形式转变成可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模型,并保证有足够的精确度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利用概念设计进行判断与控制。

(3)正确分析计算结果。现在结构设计中有许多软件可以供结构设计人员选择,但不同软件往往会导致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前,先要全面了解该程序软件的适用范围和技术条件,使用时要避免操作失误,且对电算的结果再用概念设计进行科学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合理判断。

2.2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概念设计问题

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和参数,目前尚难做到。 现在所采用的地震参数只是概率意义上的估计值,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抗震设计不能过分依赖理论计算,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显得尤其重要。

(1)选择合适的场地 。 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不相同的。 一是由于地震时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震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强度不足、变形过大而破坏:二是由于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而造成;三是由于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 前两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治,而后一种情况,单靠工程措施很难达到预防的目的。 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 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 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 。 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及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 基础设计应有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类型。

(3)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 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钢筋的直线段锚固长度,考虑温度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按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应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3概念设计的意义

3.1展现先进设计思想的关键。概念设计的根本宗旨,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及地理条件下,用整体概念来考虑建筑结构的总体方案,且能有意识地发挥和利用结构总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特性与关系。运用概念设计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各项性能,方能对计算分析的结果进行科学判断和合理取舍。在概念设计之初的方案阶段,能迅速、有效地对结构体系进行构思、比较、分析与选择,可采用概念性设计到工程中去。

3.2体现结构设计的原则与灵活。建筑物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结构,各构件都在以相当复杂的受力方式共同工作,而并非是独立于总体结构体系之外的单独构件。当前在建筑结构设计界,对具体空间结构体系的整体研究上还存在着局限性,以至于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许多假定与简化方法。作为结构工程师,一方面在设计过程中既要做到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的强制性规范和要求,坚持结构设计的原则不能改变,另一方面,又不应盲目、教条、机械地照搬照抄,尤其是对推荐性规范和要求,应把它作为一种结构设计中的指导和参考意见,从而可在实际的设计项目中作出更为正确的选择。这就对结构设计工程师提出了要求,要对整体结构体系与各基本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和深入的了解,把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经济建设概念篇(10)

很多人认为“会计是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的统一”,所以,在“会计”的概念里,“包含会计工作和会计学两方面”也有人认为这种阐述是不正确的,认为这仅是“一词多义”而已。“会计”这一概念源于会计工作,而会计学是对会计工作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经验总结。

一、“会计管理”的概念

由于高中生在“会计管理”概念上面的认识不够全面,本文首先对“会计管理”观念进行详细的介绍。“会计管理”这一概念,是建立在“会计是一种管运动,是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这一认识的基础上面的。会计的概念即关于会计工作和会计学的介绍,那么会计学就是会计这项工作最基础的理解,而会计工作即是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的工作内容进行的详细的介绍。在一个企业中财务会计占有重要的位置,掌握一个企业的经济,只有财务部门很好的管理资金,在财务状况方面及时进行汇报,才能促进企业的向前发展,保持企业的资金平衡。

二、“会计管理”概念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次认识,依据“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剖析,指导高中生进行再认识“会计管理”概念,提升会计学向前发展,让会计工作人员更好为大众服务,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提高生活质量。

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人们工作中心的不断转移,会计的工作内容也不断的在发生变化,国家进行改革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企业通常把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在经济体制方面发生了巨大的改革。经济体制如果发生改革,会计学也要随之做出相应的创新,对于“会计管理”概念,也必须达到新的深度和广度。

三、举例说明

(一)会计工作在经济体制改革下发生的变化

经济体制伴随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发生了变化,在建设方面从之前的片面求高速度,逐渐转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中心。企业经济体制改革方面,从之前的单一生产型转化成为生产经营型。因整个经济形势战略性转变,在实际生活中会计的工作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接下来就是经济体制发生改革以后会计工作做出的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为企业注入了活力,会计的工作也变得空前活跃起来,在创新和经验方面出现了层出不穷的想法。创新把活力带入企业的会计工作之中,也为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们带来对待工作的动力和热情。这样促进了会计人员更好的运用相关知识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更好的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企业经济的中心。促进会计工作的中心,从事后算账转向事中或事前。扩展会计工作的领域,让会计工作的到充分的发挥,促使会计工作迅速的向前发展,变得更加有效率和效益。

在组织活动的同时,更要对监督机制进行监督,并且要对会计法律建设进行全面的加强。要想在财务领域从事会计工作,首先要遵守相关的会计法,会计要有自己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规范。因为会计工作非常的重要,必须要重视会计工作未来的发展,增强相关会计的法治建设,对会计的工作内容进行更好的监督,促进会计平稳的向前发展,同时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实行经济对外开放中,涉外会计在我国有了良好的发展,并成为会计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会计是一门具有国际化性质的职业,由于不断的增加与国外的经济交流,我国的会计也可以在国际会计学上面吸取一些有益的相关经验,促进我国的会计学得到更好的发展。

(二)高中生对“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

高中生对于“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一般理解为,“会计管理”的概念是在“会计就是指会计工作”这一含义的基础上建立的。会计的基本职能就是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伴随如今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后,会计的决策、监督、控制、预算,成为了会计的重要职责。

伴随经济的迅速向前发展,“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会计工作也得到更加宽广的领域,会计工作迅速向前发展。会计学和会计工作相当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二者紧密联系但又具有相互区别的概念。会计学就是会计学,会计工作就是会计工作,虽然他们都可以简称“会计”,但是却不能相互混淆。对于研究“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也是为了让会计更好的向前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步伐,完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四、结束语

企业要想在社会中稳定的向前发展,离不开会计的工作和会计学。同样“会计管理”概念的再认识对于高中生而言也非常重要,本文对“会计管理”概念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剖析,让高中生对重新认识了“会计管理”概念,为高中生建立对学习会计知识的意义,同时带动会计学更好的向前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服务,对国家建设和企业经济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上一篇: 消防工程应急预案 下一篇: 土地资源管理的内容
相关精选
相关期刊
友情链接